音樂是一門語言么?

我突然想明白了一個問題,學音樂就好比一種文字語言,那它們有以下的相同點:

1.音樂有高低音,語言有音標(拼音發音),差不多,35個音吧,高音,倍高音,低間,倍低音,和弦是片語(比如動詞,名詞,形容詞,),一首曲子就是一個句子,一篇文章,它們由字,片語組成,曲子有興奮的,有低落的節拍就是斷字的結構,比如有3字經,5字詩,7字詩,散文,現代詩,反正話,被動名,主動句,詢問句,倒裝句,等等

2.我們因此一些曲子就如我們課上的一篇篇文章,流行音樂就是小散文,經典就是文言文,旋律就是主句子,伴奏就是裡面的形容詞。

3.那我們接受語言的流程是聽,說,讀,寫,那相對於音樂是,聽(聽課文朗讀相當於音樂,簡稱練耳),說 (靠自己演奏),讀(對照句子朗讀,視唱),寫(我們將語言的音樂寫在紙上,做成紙上的音樂,編曲),

4.另外如果

我們一味的背課文的話(彈曲子)其實並不完全正確,我們最終的目的是知道怎麼寫文章(編曲,演奏),所以我們學吉它應該從5線譜入手,先知道怎麼走和弦(造句),和弦與音(多個句子)組成一篇文章,學會編曲,當我們知道編曲結構後,我們就能很快的掌握很多曲子。

以下是我想要問的問題:

1.仔細想想,聽的部分好難,我能聽懂語言,但我不一定能聽出它什麼音,比如和弦,好幾根弦一起掃,好難聽出來的,說,如果耳朵好的話,聽一次曲子就能在吉它上摸出來,也是人才了,讀,這個不是很難,寫,前面的聽力過關,寫也不是什麼問題,仔細想想,聽力(練耳)很重要呢!怎麼能做到聽力很好呢?(我連個單音都聽不出來)

2.我是不是應該先學五線譜,(不用6線譜),也不用對著6線譜死彈曲子,應先學和弦,研究音樂結構,學會編曲後再去彈曲子是不是容易多了?


謝邀:)

先說結論:真正的意義上,音樂本身不是一門語言。但在比喻意義上,可以說音樂是一門語言。音樂實際不是一門語言不是對音樂的一種貶低,亦或是認為音樂確實一門語言就是對她的讚美或得到了什麼升華——這是毫無邏輯關係的兩碼事。

世界上沒有類似於《英漢大字典》的《音樂詞典》這一書籍出現。只有樂理書籍,而這兩者絕不一樣,音樂的樂理和語言的語法只是在表面形式上相似,但是用法和存在的意義不同。

# 音樂通過有組織的聲音傳遞,但不是聲音本身。就算偏要算,也是最原始的『語言』。比如,人表達某些情緒的聲音——你生氣、快樂、焦慮的時候發出的非語言性聲音,即使你不用語言去表述,當你發出欣喜地發出『啊!哈哈!!』這種原始人會發出的聲音的時候,別人也可以猜到你是在表達一種欣喜的情緒,而這也是傳遞了信息!很多音樂作品裡去模仿各種聲音,但沒有去模仿某種語言的。

# 不是可以傳遞信息的聲音就是語言。被組織的聲音的確可以傳遞信息(摩斯電報,戰鼓傳遞訊息等等),但是具有音樂性的聲音不一定是完全意義上的音樂。例如,讚美說話好聽的人我們說『她說話像唱歌一樣好聽』,說的是其聲音的音樂性,也就是讓你的耳朵和大腦舒服愉悅的聲音。

# 音樂有句法但是沒有語義,不能傳遞固定的含義,也不能被翻譯為其他語言(任何真正意義上的語言都可以被翻譯為其他語言,而音樂不能)。同一個作品,不同的人去聽所感受到的是不一樣的,注意是「感受」。

總之,說了一大通為什麼音樂實際上不是一門語言,像是說了音樂的壞話一樣(笑),其實不是!有句話不是說『音樂是語言的盡頭』么?音樂的表達確實可以企及任何語言都表達不到的地方。

我們大可以把音樂比喻作『人類共同的語言』。

最後,對題主問的兩個小問題的回答( @黃勤龍 ):

1)勤練視唱練耳;

2)直接上手練曲子吧,既然音樂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語言,那麼就要把她當作音樂來學呀!加油!

祝大家生活愉快!:)


歪個樓,也算是半個答案

和學校樂團的老師關係挺好的,西安音樂學院管弦系低音提琴專業碩士畢業,所以慣用低音譜號並會丟丟大提琴,此為人設背景

某天中午和老師在學校食堂吃飯,聊天說起以前的趣事,老師說:「我當年去歐洲玩時,到了多瑙河邊上,不知道多瑙河怎麼說,於是就問外國人:

「Is that River dodomisoso? 」

「Yes,that is.」

所以說,音樂從最基本意義上來說,是一門通用語言,因為全世界的人對於同一版本同一段音樂所聽到的音高節奏都是一樣的。當然,個人主觀對音樂的理解所導致的深層次的意思偏差,這就不是可控的了。就好比不專業的人聽到莫扎特第40,沒錯就是那個被SHE玩壞那個,會感覺很歡快(說實話都是這個歌的鍋),對音樂背景有點了解的又會認為這其實表達了莫扎特想表達的那種意思,對於這個如何理解,我認為大概就要涉及到人對於美的主觀感受了。

嗯差不多就醬( ????? )


先不說語言的事,說說你提的兩個問題。

1 練耳當然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如果你想彈即興的話。練耳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是一個費時費力的過程。我的建議是,如果你現在還沒有大量的時間能夠投入到練耳中,先不要太在意這個問題。事實上,你練習樂器的本身就很有利於練耳。哪怕你不能精準的聽出所有和弦,某個251還是能有感覺的。如果你想專業的去練耳,最好能找老師,不能的話,現在也有很多的App,你要是有耐心好好練,肯定會有進步的。

2我自己是彈鋼琴的不是吉他,但是我可以很明確地告訴你,彈六線譜甚至五線譜只是權宜之計,對和弦的掌握遠比會彈某個具體的曲子來的重要。

現在說回你的這個類比語言上來。確實,音樂和語言有很多的相似性。比如說,音樂和語言都不能只靠它們的語法,在這裡也就是樂理。你的想法很好卻不現實,你怎麼可能在會彈樂器之前學會編曲呢?樂理的掌握,和弦的知識確實重要,但是沒有每日的練習,根本不可能彈出動聽的曲子。

我的建議是在學習曲子的過程中熟悉樂理和和弦。強烈推薦任何版本的real book或者fake book,一首曲子接一首的過。因為爵士的和弦比較複雜,一旦玩轉了以後,玩別的估計都沒問題。


謝謝邀請

音樂不是語言,這是再簡單不過的事情了

你可以聽懂Adele的音樂,但是,你聽不懂她說的話,看不懂她寫的字,這是很明顯的事

就算王羽佳吧,她懂拉赫瑪尼諾夫,俄語不懂吧

然而,某個立場下,萬物都是語言,能把音樂和語言玩成一個東西已經很牛逼很牛逼了

你看一下陳怡和伯恩斯坦的講座就會同意我上面說的話

但是語言這個東西本身已經是進化的產物,不完全是靈性

拉康有句話說,唯一可信的只有你的想像,這倒可以說明一切

但是遺憾的是大多數人(包括我)分不清楚自己和自己的想像究竟有什麼區別

我覺得研究這類問題很無聊,對於找妹子沒有任何益處,就算找得到,也基本上是傻妞,所以拒絕研究,隨便開開玩笑吧

誰要是真能說出來音樂是個啥啥啥,那他肯定是瘋了

我只想指出來一個這個問題的回答裡面出現的錯誤

樂理是一種假設,不是一種真相,Music Theory ≠ Music Truth

用樂理玩不了音樂,就像用語法寫不了文章一樣,真玩音樂的話,樂理連兩個音之間的問題都說不清楚,不要說是一個音階了,要用聲音去玩


瀉藥!

語言屬於溝通和表達的工具,有交際意義,而音樂更多是表達,可能很少程度能達到交際目的。所以說,可以說音樂具備語言的部分屬性,但不能說是一種語言。

音樂家們對音樂和語言關係的描述比較浪漫,他們認為,音樂是語言的盡頭。這也就突出了音樂的表達功能。

以上,同行見笑!


從浪漫主義開始,就主張音樂是高於語言的藝術形式,音樂能表達語言表達不了的東西,類似於平靜和安靜的差別。


音樂和語言具有非常多的相似性,題主提到的這些很多都是兩者之間的關係。

有大量的研究,包括相關研究,干預研究表明,音樂能力的提升同時也可以提升語言能力。

這裡,我們可以看到音樂的訓練和語言,讀寫能力發展的關係。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這裡面,音樂的加工是通過一般性的聽覺加工過程聯繫起來的。

所以音樂的訓練是通過提高聽覺的分辨能力來提升語言成分的加工能力,比如音節的加工,音調的加工(如果是音調語言的話)。進而提升語言的能力,最後才是提升閱讀的能力。

所以,其實音樂和語言之間是有強烈的關係,但是並不是等同的。更不要說和閱讀和寫作能力的發展等同了。

Reference:Tallal, P., Gaab, N. (2006). Dynamic auditory processing, musical experience and language development. Trends in neurosciences, 29(7), 382-390.


從語言學的角度來說不是語言。

語言的組織形式和音樂的組織形式不同。


朋友,實話難聽,本意還是希望走正道,不要蹉跎生命。

從語言本身的定義來看,更準確來說,音樂只是一種表達方式。

音樂是編碼這毫無疑問,跟語言也有很多共通的特性,但是並沒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特性:指向性,語言的含義描述可以指向對應的事、物。音樂沒有從樂匯/音符/樂句到事物的一一對應,這不能成為語言的。

回答你的具體問題:

目前有現成的成體系的學習方法,你不必土法鍊鋼。視唱練耳是轉向訓練,也有方法體系,比較難自學。

五線譜應該好好學,因為那是學音樂的基礎。對,很多人會演奏,不懂五線譜,不好意思,不能叫學音樂的,只能叫學演奏手藝的。

曲子結構什麼的是屬於作曲法配器法的內容。從學五線譜,到學作曲法配器法,中間隔了好幾個專業音樂院校的學生。如果真的想好好學音樂,建議腳踏實地,先把基礎樂理視唱練耳學了。而另一個事實是,理解段落和結構並不是理解音樂的唯一途徑,甚至是最遠的途徑。也許學了作曲法對演奏有幫助,但是具體到你,對你應該沒什麼幫助。

不懂音樂的時候,就扎紮實實練好每一個音,每一句旋律。不懂語言學,可以翻翻書。以各種自己並不掌握的知識去形成感悟,也只是自己思維上的玩耍,幫助也不大。


在電影《歌曲改變人生》(Begin Again)中,女主起初跟隨男友到紐約發展音樂事業,立志做一個賢內助。

後來男友跟公司去旅遊,途中創作了首歌。

回來後,男友想,本來今天高高興興,就給女主聽。

女主聽後臉色突變,打了男友一個耳光問:who is she?!

男友表示:卧槽你有讀心術嗎?

如此之後,男友遂成前男友,表示很藍瘦。

究竟女主聽到了什麼,令她如此憤怒?

為什麼她能聽出別人聽不到的東西?到底音樂是不是一種語言?

敬請收看,走進科學(霧)

雖然我很想宣稱:萬物皆語言。因為從學習上看,學什麼都好,正如音樂,也同學語言一樣,需要學習基本元素,以及如何組合元素,同時也需要大量實踐。

從這點上我和題主是同個想法的。

但是,隨著死理性派思維佔了上風,我慢慢覺得,音樂很難稱之為語言。具體分析如下。

要確定音樂是不是一門語言,首先要看語言的定義是什麼。

我們經常使用「語言」,是作為隱喻來用的,比如說:

「樹葉的沙沙聲,是風的語言。」
「從你的肢體語言可以看出你很焦慮。」

這裡的「語言」是一種隱喻,並非指真正的語言,也可以說是廣義的「語言」。

那麼在隱喻的前提下,我們完全可以說:音樂是一門語言

但很顯然,這個答案並不能讓我們滿意。

我們想知道的是,音樂有沒有具備作為一門語言的功能呢?

想像一下,在遙遠的外星,有沒有那麼一種生物,它們沒有像人類那樣擁有複雜的口腔結構,因此只能控制聲調的高低,但它們也能發展出自己的語言表達系統?

不好意思,其實這樣的生物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對,鳥類。很多種鳥類發出的聲音完全屬於「樂音」(像鴨子那種則屬於「噪音」了),它們就是用美妙的旋律來表達意思的。對於這些鳥類,可以說,音樂就是它們的語言

但很顯然,作為人類,這個答案也不能讓我們滿意。

那麼,人類能不能像設計代碼作為計算機語言,去設計特定的旋律來表示意義,搞出一套的音樂語言系統?

完全可以!

但這樣一來,我們卻扭曲了「音樂」的定義!

因為這樣的音樂並不是我們現在所討論的音樂了。(我們所討論的音樂,應該是人類自由創作的音樂。)

我們聽音樂的時候,聽的其實是什麼呢?

情緒

音樂表達的是情緒,而語言表達的是意義。它們之間有一定的交集,但不深。

如果不是特別設計或約定俗成的音樂語言,要用來表達意義,是很難把握的事情

因為,人與人之間,沒有完全一樣的共同語言(這裡的「語言」又是隱喻)。要完全聽懂對方的音樂,很難。正所謂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千個人的音樂感受其實是不一樣的。

正因為如此之難,我們才會用「知音」這個詞來形容難得的人。

如果我們都擁有一樣的音樂審美背景,那麼更複雜的情緒也就能相互傳遞,從中也能解析出特定意義來。這樣才能稱之為語言。

現在看回一開始的問題:

究竟女主聽到了什麼,令她如此憤怒?

答:女主聽出了男友歌里的遇到新戀情的心情。如果寫的是她,不應該有那種新鮮的情緒,所以才能判斷男友背叛了她。

為什麼她能聽出別人聽不到的東西?到底音樂是不是一種語言?

答:因為她很了解男友的風格,與男友建立了「共同語言」,她是男友的知音。所以才能聽懂裡面的意思。在他們的溝通中,音樂已經是語言了。

但是後面的劇情里,女主聽前男友的新歌已經聽不出男友後悔的心情了,反而覺得很好笑,這是因為女主被男主熏陶後,和前男友就沒有共同語言了。

這也說明了,人們的審美是動態的,很難保持在同樣的背景中。

總結:

  1. 音樂傳遞的是情緒,而語言傳遞的是意義。
  2. 可以設計特定的音樂來作為語言,但這樣就不是我們所欣賞的音樂了。
  3. 音樂可以傳遞意義,但高度依賴於作者與聽者的「共同語言」,且效率太低。
  4. 所以音樂很難稱之為一門語言。
  5. 在把「語言」一詞用於隱喻的前提下,「音樂是一門語言」才能成立。


同意前面答主「音樂在隱喻概念上是語言, 實際意義上不是」的回答. 補充一點,人類自然語言非常重要的一個特徵就是能與語言之外的事物發生聯繫. 這一點在人類語言的指代上體現得最明顯. 比如你看到一隻貓, 你就可以指著它說「一隻貓」. 同樣情況下, 再怎麼多音符都沒有辦法告訴你你面前的貓是一隻貓.


謝邀!

可以算是一門語言,但是這門語言的傳遞信息的效率不高。


音樂是一種語言,最典型的是巴洛克時期的音樂和Rhetoric之間的聯繫。有篇論文可以讀讀看,

Classical Rhetoric in Baroque Music 鏈接: http://kmh.diva-portal.org/smash/get/diva2:529778/FULLTEXT01


就是啊,莫斯碼不就是節奏型嘛~

只要設定意義,就可以進行交流~

音樂就是沒有進行過編碼的語言嘛~


個人覺得是的。

語言是用來交流的這句話沒錯,但我們是否見過兩個不同語言持有者也可以愉快地交流呢?雖然無法完全理解對方的意思,但肢體動作和表情的運用可以加分不少。這也可以理解為一種交流吧。

音樂中的文字和曲調,都可以看做語言的組成部分。只有文字,交流之不便十有八九;只有曲調,大概只能知道對方的情感流露而不知為何而感受頗多。只有二者的組合運用,人們才能從中知道情因何而起,嘆從何而生。

音樂可以成為一門語言。拿中國古代來說,古人讀詩是要吟誦的,說白了就是唱,他們用特定的調子將死氣沉沉的文字吟誦得生動傳神。古人都這麼注重韻律感,可見韻律(音樂)對文字來說有多重要了。

語言也可以成為一種音樂。中文有"四聲""平仄"之分,說明中文的發聲遵循特定的規律,好的文字讀起來有天然的韻律感。外國文字,本來大多就是表音文字,就算不唱出來,聽起來很舒服也是應該的吧。

以上為個人之愚見,若和而不同,則為君子。謝謝。


「我想知道,如果不曾發明語言、文字,那麼音樂是否可能成為心靈溝通的唯一方式?」 --普魯斯特


語言是音義結合的符號系統。音樂有聲音,卻並無相對穩定的意義,意義在每個人的解讀過程中發生了巨大變化,所謂符號,就必須有能指和所指,音樂不滿足這個條件。一個""shu"(第四聲)的發音,可能指稱一棵樹,但是「DO RE MI」的發音不指稱任何事物。

簡單來說,音樂不是一種語言,只是一種比喻的說法,就像我們說聆聽大自然的語言、動物的語言,和人類的語言不是一個概念。


謝 @王博涵 邀。

現有答案大多是基於自身感受來談的。題目很有趣,關鍵在於定義。建議題主閱讀這篇短文: Is Music a Universal Language?,作者是一位Psychology的PhD,也是The Psychology of Language: An Integrated Approach一書的作者,淺顯易懂的從words和syntax的角度討論了這個問題。

簡而言之,語言作為一種communication system有兩個主要成分,一是有意義的symbols,二是將這些symbols連接起來的、有意義的syntax,二者缺一不可。

language is a communication system consisting of (1) a set of meaningful symbols (words) and (2) a set of rules for combining those symbols (syntax) into larger meaningful units (sentences). While many species have communication systems, none of these count as language because they lack one or the other component.

對於音樂,如題主所言,是有syntax的。但elements自身並沒有實際語義。

Like language, music has syntax—rules for ordering elements—such as notes, chords, and intervals—into complex structures. Yet none of these elements has meaning on its own. Rather, it』s the larger structure—the melody—that conveys emotional meaning.

所以音樂並非一種普適性的語言。但從喚醒深層、原始情感的意義上看,音樂和語言確有大量的共通之處。

Music certainly isn』t a universal language in the sense that you could use it to express any thought to any person on the planet. But music does have the power to evoke deep primal feelings at the core of the shared human experience. It not only crosses cultures, it also reaches deep into our evolutionary past. And it that sense, music truly is a universal language.

感興趣可以進一步閱讀參考文獻,會從Psychology的視角有更嚴格的討論。

Patel, A. D. (2008). Music, language, and the brain. Oxford, U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Slevc, L. R., Okada, B. M. (2015). Processing structure in language and music: a case for shared reliance on cognitive control. Psychonomic Bulletin Review, 22, 637-652.

Tan, S.-L., Pfordresher, P., Harré, R. (2010). Psychology of music: from sound to significance. New York, NY: Psychology Press.


謝謝邀請(??ω??個人覺得英語的語調,語音,重音與音樂與之相似,用五線譜更直觀的可以表現出來。而現在學習英語語音的人可以藉助軟體,分析發音,導出的圖形挺像五線譜的。音樂無國界,雖然無聲,但是有感染力,就好比此時無聲勝有聲。


其實題主想問的東西和標題好像不是很一致…

先答標題,音樂是一種傳遞情感的媒介,但嚴格來說並不能算作是一種語言…好的音樂可以清晰的表達出一個人的情感,比如快樂,痛苦或是憤怒等等,但它不能詳細的表述出一個人的具體想法也不能傳遞更清晰準確的信息…比如我想喝水,我想請你吃飯,教學生相對論等等…

所以說嚴格來說音樂不能算作是語言…音樂就是音樂,正因為它有它獨特的特點和作用,才會被人們用專有的詞來定義…所以對題主的強行對號入座的那些流程…個人不是很認同…

關於題主後面說想問的問題:

1.多一些視唱練耳的訓練是有好處的,既然題主有這想法,那麼多一些練習是很好的…

2.在題主搞清作曲和編曲兩者的關係之後,先去看一些基礎的樂理是必要的…然後根據需求深入…

不過要是單純的想彈一手好吉他,還是以多練琴為主吧…任何樂器都是在付出長期的辛苦之後才會有高超的水平,懂得多並不意味著彈得好…我只能說,當你對音樂有了一定的認識和了解之後,再去學樂器會更好的理解老師和書籍的意圖,為什麼要做這個練習…

至於題主想用五線譜去練吉他這個想法…個人覺得沒什麼意義,而且相當於在吉他這條路上走了彎路…

最後想說的是…雖然不知道題主的年齡,但如果題主是成年人,還是以培養興趣為主吧,學音樂並不是一個全程都很享受的過程,不要把興趣消磨掉,如果不是成年人並且真的有走這條路的想法和決心,那祝福你可以有個好的未來,好的老師領路會讓這條路好走的多…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 Blur 樂隊 2015 年新專輯 The Magic Whip(《魔鞭》)?
如何看待張碧晨得了好聲音冠軍?
一個原創歌手也需要音樂製作人嗎?
還有沒有像「卡農遇上天空之城」這樣兩首音樂完美結合在一起的音樂?

TAG:音樂 | 語言 | 吉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