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怎樣的校園環境下,校園暴力容易滋生?學校需要在哪些方面特別注意?
本題已加入圓桌 ? 被忽視的校園暴力,更多「校園暴力」相關的話題歡迎關注討論。
不論一個學校的防止暴力教育做的多麼好,暴力總是會發生的。每個學校都可能發生暴力。(不好意思,我至今還沒搞清楚校園暴力的明確範疇,所以我這裡只用「暴力」,而不用「校園暴力」。)就一個學校好幾百上千人這個人數來看,所有學校,現在,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很可能都有正在進行時的暴力。
最近在某次研修時認識了桃の木學園?翼學園的園長,之前,我就已經聽說過這個學園的大名。
桃の木學園?翼學園在同一棟樓里,一個是養育保護設施,典型的是受虐待的兒童經介入被判定不能再跟父母生活,於是就進入這種設施生活;一個是情緒障礙兒童短期治療居住型設施。因在同一棟樓里,且兩邊的辦公室並無明確界線,我就把他們作為一個整體、以「這個設施「稱之。依我聽到的風聲,這個設施很神奇。工作人員精神很健康,沒有被折騰到抑鬱的,整個設施的氛圍十分的敞亮明快。是的,敞亮明快。儘管問題不斷--既會發生性暴力,也會發生園內欺凌事件,也會有孩子逃跑…很多設施為這種違規行為準備了懲罰措施。但是這裡沒有。工作人員會等待他們,不是叱責他們。於是,或遲或早,逃跑的孩子會回來。一個真正意義上無暴力發生的學校,應當是讓人心安的,所以我們的目標是消除暴力。可是這個難度實在是很大。其實反過來,一個安心安全的校園環境,並不是等於一個無暴力的校園環境。問題總是會發生的。如果有準備、知道如何去應對問題,問題就沒有那麼可怕了。是這個理。
所以,我想把這個問題稍微更換一個提問方式:怎樣建立安全的校園環境?在此之前,先問一下大家:_______的校園環境,我會覺得安心和安全。這是個開放性的填空題,填形容詞、句子都可以。請大家寫下自己的答案。集齊至少10個答案我會再繼續答。
集不齊我也會在23號這個圓桌的最後一天發上來。本題沒有正確答案,希望大家能踴躍發言!--------------感謝評論的分界線-------------收到了8個回復。謝謝大家的配合。我覺得要允許價值觀多方向發展,因為價值觀單一就很容易形成個人崇拜,造成權力衝突。
平等寬容太理想化了,最好還是鼓勵個性發展,讓孩子意識到自身價值,然後阻止最惡劣的那類暴力,一點點削弱戾氣。
第一個回復重視校園的整體氛圍:鼓勵個性發展,允許多樣價值觀。
一個沒有相互交集的學校,才是一個讓人安心的校園環境!感覺拉幫結夥然後欺負孤立或者勢單力薄的團體是人類生存的本能,從人類誕生開始就是這樣,人數多的會吞併弱勢群體,這個現象在宗教政治和國家裡面都有體現,所以要消除這個現象是一個很難的問題,但為啥不從源頭直接解決這個問題呢?大家都沒有交集,來上課,上完課自己做自己的事,相互沒有交流就沒有矛盾,就像獨居就不會有租友的矛盾一樣,從小學到高中都有這樣的霸凌現象,到了大學就少了很多,自己做自己的事,如果能單獨住一個房間簡直就是完美
第二個回復重視人際關係:消除人與人之間的交集,自然就沒有暴力了。暴力發生在人際關係之中,人際關係消除了,確實就沒有暴力了。可是人際關係無處不在,如何處理這個「關係」正是關鍵。
重視人文素養教育的校園會讓人覺得安心。每位老師都教導學生愛與善與寬容,不單言傳,還有身教,還有引導大家關於善惡的更深層次的思考,心中明白。打造人文關懷的校園文化,營造一個充滿愛的環境。
第三個回復與第一個回復一樣重視了整體氛圍:愛與寬容;在此基礎上強調了教師的作用:言傳身教。
老師和同學都能互相尊重的校園環境,我會覺得安心和安全。
這幾天想起了小時候的一件事,小學二年級的時候,我因為個子小學習好,也比較聽話,被老師安排和一位從上一年留級下來的學生同桌。這位同學,大概是因病造成了智力發育遲緩(當時並不知道),但性格很溫和,總是對我笑。老師完全沒有跟我解釋過這位同學的情況。我就這樣莫名其妙的成了同學們口中的「傻子的同桌」。我當然不願意做「傻子的同桌」,因此和其他同學一起迴避同桌。有一天放學,我們一大群同學一起嘻嘻哈哈的在前面走,我同桌就在後面遠遠的跟著我們,一直在笑,然後他的爸爸來接他,看見了我們,就趕上我們,問我們說「你們願意和小東一起玩嗎?」。同學們嘻嘻哈哈的說我是小東的同桌。然後我就在同學們的嬉笑聲中,略帶惱火的大聲和那位叔叔說,「我不和小東玩,我覺得他傻乎乎的」。然後得意洋洋的攆上同學們,和同學們一起回家。後來小東就不在我們班上學了。現在想起來,這件事情其實老師很有責任的,至少他應該和我解釋一下小東的情況和其他人不一樣,如果我真實的了解小東的狀況,儘管我當時還是個孩子,我想我也能夠更有愛心的去對待他,或者維護他,尊重他。而我自己也會更有勇氣面對同學們的嘲諷和孤立。
第四個回復跟大家分享了自己曾經的經歷,與第三個回復一樣強調了教師的作用,認為教師與學生應當互相尊重,同學之間的互相尊重需要教師的引導。
培養崇文尚武精神的校園會讓人覺得安心。現在的學校過於重視「文」的教育了,當然這的確很重要,對於防治校園暴力也非常有效。「文」的教育可以消除大部分的校園暴力事件,但還是會有個案發生,一起校園暴力事件也是暴力事件,一個人受到虐待也是虐待。培養尚武精神、鍛煉學生身體、教授防身知識,讓學生遇到此類事件敢反抗、能反殺。當犯罪成本大於他(她)能獲得利益的時候,就不會實施犯罪,至少會讓他(她)遲疑和收斂。武力不能解決問題,但能解決製造問題的人
第五個回復同樣也是強調的學校氛圍。「文」的教育看意思似乎是關於人文關懷,人權教育;「武」的教育似乎指的是增強身體素質,以暴制暴?
現身說法, 如果老師私心太重,心術不正,很容易在一個班內形成班風不正,校園暴力就會橫行, 和學校風氣關係不大. 或者老師不了解學生心理, 處理方法不到位, 校園暴力也很難制止. 制止校園暴力需要國家相關立法.
第六個回復同樣強調了教師的作用。還強調了立法,這是更大範圍的變革。
可以隨時離開的校園環境?我認為是
第七個回復強調了學校之外的My Place.也是很有趣的視角。
家長 學生 教師都意識到校園暴力發生的可能性且努力採取措施去解決問題的校園環境
第八個回復把我想說的都說完啦^ ^。
_______的校園環境,我會覺得安心和安全。這個問題沒有一個固定正確答案。
我聽說,最近兒童中心的某個治療項目進行的不是很順利。我的導師作為Superviser在每月一次的督導會議之外,專門做了一次「解決問題」的督導會議。大家各自準備了很多材料帶到會議上,導師則空手去的。她說了一句話:「大家把自己對Group怎麼想的說出來,答案在你們自己心中。」重要的是,就像這樣,大家對於這個問題進行思考,並發表自己的意見的過程(Process)。儘管對於大家的各種意見給出一個能讓大家都滿意的結論可能並不容易,我還是想儘力總結一下大家的意見:1)學校的氛圍:尊重個性,尊重多樣化,愛與寬容2)教師的作用:言傳身教,互相尊重3)除了校內的人際關係之外,還有學校之外的自我空間
4)立法意見並不一定是對立的。往往都是這樣的,出發點不同的、從各個方面思考問題。-------------再次感謝大家的回復--------------回到最早的問題:怎樣建立安全的校園環境?首先需要知道學校到底是什麼?學校到底在這個社會裡處於什麼位置,它的目的是什麼,由什麼人構成的ーー
這個問題搞教育制度研究的應當更清楚。我這裡只想說一下,對一個小孩來說,家庭+學校基本上構成了一個小孩的人際關係空間(community)。圍繞小孩的是一個community system,同時,學校本身也是一個,由教師構成的、以教育為目的的,獨立的community system。在學校之外,還有更大的community system,比如學校所隸屬的教育部,地區(村,區,市,省,國家)。剛剛的評論中,除了有關學校本身的意見,還有有關更大範圍的community的意見(立法)。學校本身的改變很重要,學校所處的大環境的改變也同樣重要。(圖片來自網路,侵刪)
在知道學校是個community之後,我們來說說community。
Community是「自然」形成的,原始社會中人與人需要合作來生存,形成一個個小部落,這些小部落都是community。
一個人的成長,是在社區中實現的。最初是「家庭」,然後是包括鄰居、校園、周圍環境的略大的community,人在community中得到養育,得到承認,承擔維持和發展社區的責任,在community之中發展人際關係……不融於社區,叫"Deviation"(偏離),他將是孤立的個體。
日本在08年向一個PFI(官民合作)監獄引進的最先進的防止再犯實現再次回歸社會的服刑人員教育項目,叫做Therapeutic Community,簡稱TC。
TC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人工」地來創造一個community社區。讓這些Deviation的人,通過重新被養育、被承認、承擔責任,先適應這個人工的小但五臟俱全的社區,然後重新回歸會,這個過程叫做Reentry。
TC有兩個流派一是起源於精神科醫療的,在醫院裡實施的一種模式;一是起源於自助小組(AA,無名戒酒會→藥物依賴患者自助會等),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國西部的Arizona州的Amity(Amity Circle Tree Ranch)。我沒有百度到中文的文獻,大家可以試搜英文文獻,很多。我的翻譯水平比較渣,大家將就一下。兩者的歷史有不同,但是中心理念都是在社區中恢復(恢復的主體有精神分裂症患者,罪犯,葯癮患者等等),強調社區的作用。
以這些精神上有病、或者行為上心理上有問題的人為對象構建一個社區,首先需要考慮的就是這個社區的安全·安心的問題,因為他們往往都是互相不信任的。
在中國,社區這個概念不是很常見,因為中國相較於社區,更注重家庭這個單位。家庭其實也是一個範圍小點的社區。心理療法中很有代表性的Family System理論,實際上就是把家庭作為一個系統的社區進行介入。
如何將校園建立成一個大家可以安心安全地學習生活的社區,我們可以借鑒一下TC的核心思路。
以下是Community Communities,Royal College of Psychiatrists 英國皇家精神科醫學院(2008)提出的TC理念。精神醫療系。
Attachment 依戀
Healthy attachment is a developmental requirement for all human beings, and should be seen as a basic human right.健康的依戀是所有人的成長性需求,也是每個人最基本的權利。
Containment 包含,聯繫
A safe and supportive environment is required for an individual to develop, to grow, or to change.人的成長和變化需要一個安全和支持性的環境。
Respect 尊重
People need to feel respected and valued by others to be healthy. Everybody is unique and nobody should be defined or described by their problems alone.人需要感受到被尊重的感覺和自己的價值才會健康。每個人都是獨特的,沒有人應當被他們所有的問題定義和描述。
Communication 交流
All behaviour has meaning and represents communication which deserves understanding.所有的行為都有它的意義,代表著交流??應當被理解。
Interdependence 互相依戀
Personal well-being arises from one』s ability to develop relationships which recognise mutual need.個人的well-being起源於承認互相需求並發展人際關係的能力。
Relationships 關係
Understanding how you relate to others and how others relate to you leads to better intimate, family, social and working relationships.理解你是如何與他人關聯的以及他人是如何與你的關聯的,有助於建立更好的親密關係、家庭關係、社會關係、工作關係。
Participation 參與
Ability to influence one』s environment and relationships is necessary for personal well-being. Being involved in decision-making is required for shared participation, responsibility, and ownership.影響他人環境和關係的能力對於一個人的well-being是有必要的。一個人參與決定一件事,他就會更容易真正參與到,並且為決定承擔責任(意會)。
Process 過程
There is not always a right answer and it is often useful for individuals, groups and larger organisations to reflect rather than act immediately.沒有一個正確答案是一直有用的。對於個人,集團或更大的組織來說,沒有比立刻行動更正確的反應。
Balance 平衡
Positive and negative experiences are necessary for healthy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s, groups and the community.對於個人、集團、community的發展來說,積極的和消極的經驗都是必要的。下面這是自助小組流的TC,其實很接近的。- Public rather than Private 隱藏,不如公開
- Participant rather than Spectator 旁觀,不如參與
當然不是參與暴力,而是參與到決策中。大家的community大家一起建。
- Inclusion rather than Exclusion 排斥,不如包容
對於Deviation 的人。上面有個答案說,對事不對人。是這個理。
- Personal authority rather than Vested authority 借來的權威,不如個人自身的威信
- Job and roles rather than Jobs only 只工作,不如工作+分擔?承擔?角色?作用?
相信大家都有見過那種,自己工作做完就啥都不管的人。工作與角色的區別是:比如,教書是工作,老師是一個角色。
現在的教育,在家裡鼓勵孩子聽從家長做的決定,在學校則聽從老師的決定,老師聽從學校的決定,每一環的真正意義上的參與都被減少到了最小。比起強調尊重,更強調服從。一個孩子在學校的價值,取決於他的成績、他與老師的關係。
因為不是自己做的決定,所以只是Job,而沒有Role;
因為不是自己做的決定,所以自己所在的community出了問題,也不會想到要解決,只是旁觀。
我的理想是TC,RJ,TJ。TC是治療共同體,RJ是恢復性司法,TJ是治療性司法。
TC研究會的參加者里,不僅有精神科醫院的護士,臨床心理諮詢師,犯罪矯治的專業人士,Caseworker,也有學校的心理老師.......
校園環境也需要TC理念。
這是我的答案。
其實我有意識到,自己寫的太過理想,但又缺乏具體的策略。
抑制校園暴力,最快的方法是,上頭ーー比學校更大的community的改變。
整個保護兒童的策略,對於虐待的介入(很多校園內的問題兒童都是因為家庭暴力),引進諸如Second Step之類的、從幼兒園到高中都有相應的anger management的教育項目…‥
且前面的答案也提到了,對於個案的系統化對應,也需要「章程」。
(系統化介入,可以參考紐西蘭的Family Conference Group,這是個「圓桌」,事件發生後,對於加害當事人,由Caseworker或其他人充當coordinator,聯繫可能幫助到當事人的人聚在一起,比如家長,熟悉的親戚,班主任,校長,負責這件事的警察等等。大家對於如何幫助當事人從各自的角度發表意見,履行自己的責任,做自己可以做的事。這種方式尤其適合青少年,因為對於青少年來說,周圍環境的改變的影響是巨大的。)
比學校更大的community的改變不是一個家長,一個老師可以做到的。但是,個人並不是無力的。
如果有很多很多個孩子,很多很多個家長,很多很多個老師都想要改變,進而影響到學校、地區、國家的話,實現是完全可能的。
但在這之前,這「很多很多個人」都想著什麼,想要朝什麼方向努力,先Public出來,再Participate,承擔各自的Responsibility,才行。
這是這篇答案的目的。
我希望通過在知乎發聲,能在國內找到一起實現理想的同志和夥伴。
正如前面一個答案中所提到,校園暴力發生的空間不僅僅是在校園範圍內,它還會存在在與校園相關的周邊地帶。校園暴力就是發生在校園內外的暴力,我們可以從很多反映校園暴力視頻發現,暴力行為多發宿舍這樣的私密空間,以及校園附近的場所,即校園「合理輻射」地區。
怎麼才叫合理輻射?理論界和教育界一般認可以下的校園空間要素。
1、 和校園秩序和師生安全密切相關的校園周邊地區
2、 學校教育管理活動延伸至校外的空間
3、 學校監護責任與家長監護責任轉移的過渡地區
在校園暴力的諸多原因論中,「學校生態」是校園暴力的直接原因。「學校生態」是一個以學校為核心,可以向外延伸的社會生態系統,一方面以學生為中心向家庭擴展,另一方面以校園為中心向校園周邊擴展。
這就是廣義上的校園環境。
既然校園暴力的產生與校園有著直接的聯繫,學校就要把防範校園暴力的注意力集中在學校的教育制度和管理制度上,建立對校園暴力的有效反應機制,這是學校內部的功能。
學校周邊的環境是學校生態的重要方面,這些環境包括:網吧、遊戲廳、歌舞廳、涉及黃賭毒的場所等等,這些不良環境對學生們的成長極為不利,學生會把在這些環境中沾染的不良習氣帶入校園。這些環境,家長看不到,學校管不了,同樣是治理校園暴力的難題。
實際上教育界提出針對校園暴力的控制體制,應該是政府、學校和家庭三位一體的控制機制,僅僅是學校來負擔所有的責任是不夠的。學校做為校園暴力的主控者,當然是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學校自身要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摸索自己的防範模式。
學校要怎麼對校園暴力做出反應呢?事先預防和事後干預是最主要的兩個方面。
1、 預防校園暴力,保護未成年人的安全,應該由成年人來主導,這裡的成年人指的就是校長、老師、行政人員。他們要制定反校園暴力的方案,維護安全管理制度,為學生開展認知暴力、安全教育、人際交流技能和生活技能方面的教育,加強和學生的溝通,重視心理教育輔導工作。
2、 一定要建立和完善校園的保安制度。學校保安也要加強反校園暴力的觀念和意識,提高保安的素質,承擔起預防和制止校園暴力的職責。針對校園周邊環境,可以建立校園安全巡邏隊。主動和警察合作,形成校園警務模式,共同控制校園暴力。
3、 學校要建立應急機制。如果發生了校園暴力,校方要立刻進行現場處理,除了通知教師和家長,必要時也要通知110,有受傷的學生要及時送往醫院救治。暴力之後,要針對被害人和加害人,分頭進行個別化的工作,對他們進行必要的心理輔導。
目前我們的學校對日益猖獗的校園暴力還是認識不到位,反應也不及時,對暴力信號識別不足,在預防和制止校園暴力方面要做的事還有很多,起步再晚,也要為學生的安全著想,保護未成年人的成長不受暴力損傷。
我是一名嚴重校園暴力的受害者, 被毀掉了健康和事業 , 我的人生從此改變,至今依賴於藥物維持每天的基本生活. 加害者是一欺軟怕硬 熱衷於搬弄是非 嫉賢妒能的同學, 最主要的是一位老師: 那時我剛升初中 ,老師在我的眼中像聖母一樣高大.作為一個成績優異 任勞任怨 為人忠厚的好學生, 不明白班主任羨和溫為何那樣不停的在全班羞辱我 ,嫁禍於我 侮辱誹謗我. 我真的很迷惘,很困惑,彷徨無助,12歲就想到自殺. 幸虧小學的同學們看到我放學邊走邊哭 ,幫助了我 後來才知道, 羨和溫的女兒正在追求嫉妒心強的同學的哥哥, 羨和溫為了討好這個同學, 為了自己女兒的婚姻,手段卑劣的毀掉無辜孩子的一生 . 羨和溫是靠不正當的手段才當上老師的, 後來又一再的沽名釣譽, 為自己買來各種牌坊. 她的行為令教師蒙羞. 她毀了我一切, 但她至今沒有一點愧疚之心. 難道我的一生的如草芥, 如魚肉 ? 就像那些大屠殺的無名冤魂 ? 大家幫幫我 , 如何才能找到公平正義 ?真的是 " 正義也許會遲到,但絕不會缺席"? 羨和溫1978 工作於河北省滄州市第一中學 .
任何環境下,任何城市,任何學校,任何班級。順便我很驚訝為什麼有一大堆人認為施暴者大多是「混混」「小流氓」。
先不說那麼多關於大環境的問題。我就講講自己在校園裡親身經歷的一些小事件吧。
我想先從幼兒園說起,當時年齡較小,記憶有限,更多的一些細節和回憶都是通過大人們的一些傳述了解的。我當時作為一名借讀生進入了離家不遠的一所幼兒園,也屬於當時市區口碑相對較好的一家。我有印象的是從中班開始,老師讓我們每個孩子帶水彩筆來畫畫。不知道諸位還有沒有印象,小時候有那種叫西瓜太郎的水彩筆,裝在塑料大盒還有小盒裡,大家放學基本上就把盒子放在書櫃里,不帶回家。也就是我帶過去一周左右吧,發現自己放在學校里的筆莫名變少了,時而被別人偷走幾支,後來聽外婆說,好像那時候有不少小朋友也都有相似的遭遇。每當回憶起這一段時,我總是忍不住想要嘲諷《三字經》,什麼人之初性本善,這麼鬼大點的孩子懵懵懂懂的,而且進這所幼兒園的孩子家庭條件也都不差,怎麼就會養成這種偷竊的習慣。但再仔細想想,這種人性最原始的小惡,未必不是這些孩子將來在語言和行為上欺辱他人的源頭!而在外部環境方面,我們的家長和校方又作出了哪些回應和對策呢?很明顯,無論是受害者還是偷竊者的家長,大都以「這些都是不值錢的小東西,孩子之間惡作劇鬧著玩」等輕描淡寫的話語,對此類行為不屑一顧。親生家長尚且如此,更何況是那些領工資幹活的幼教老師?(當然,我沒有任何貶低教育工作者的意思,只是想說明這種大人社會中的價值觀,常常過早地被帶進孩子們的生活中)再來說說我的小學,也不怕暴露什麼信息,本人的小學曾號稱是江主席的母校,我見證了它在短短三年間,從一所居民區里的三層小平房教學樓,以極快的速度演變成一所擁有七層凹字形大教學樓的現代化學校的歷程。按理說,這樣的學校應該在各方面管理的非常嚴格,校風嚴謹才對。可是不然,先是在某一年發生了一起罪犯入校將學生扔下教學樓的惡性事件(曾經轟動一時),再是學校周邊層出不窮的高年級敲詐勒索低年級學生的事件。一下子將我對自己母校的榮譽感歸零。關於原因,我不想或者說是不能多作評價,只能非常草率地用「在其位者不謀其職」這句話來概括了。
初中時期的話,我不知道該如何形容,彷彿像是一段把人生中最美好和最醜惡的事情攪拌在了一起。還記得那是一所雙語學校,入學都需要通過測試,因此學生整體的素質和水平都不差。而我天性又比較正直,屬於那種受過欺負,也敢於反抗的類型,所以大多數時間裡,我都能和班級里上中下三類同學打成一片。那時候我們班有個校霸,說好聽點叫有「反骨」,敢於和老師們叫板;說難聽點叫「心理變態」,自己不爽了,就要讓全班所有人都跟著受罪。以至於有次因為作弊不成被老師批評,他就大鬧考場,撕了全班同學的卷子。平時打打同學,惹惹老師,對他而言,彷彿如同家常便飯一般。
就是這樣一號鬼見愁的人物,想必換到什麼文學作品中,必然能牽涉出什麼「不幸的家庭」、」悲慘的童年」等故事。。。可是,事實是,這個混蛋家境優渥,父母和睦。唯一能造成他如此猖狂的原因,我妄自猜測可能是他個人覺得欺負別人異常有樂趣吧。。。這也難怪後來老師強制讓他離校一段時間去看心理醫生。可見,在那段時期,學校的管理明顯非常嚴格,老師對學生的關心和保護也十分到位。主要的問題又回歸到了家長的身上,試問這種對自己孩子身上如此明顯的心理疾病都毫無察覺的父母,到底是花了多大的心思去培養孩子? 至於那個同學的下落,畢業後也沒人再提起過,倘若有幸此人看到了這篇文章,我也不介意和他聊聊,順便也了解一下他當年內心的真實想法。高中倒還好,粗想想雖然有不少打打鬧鬧的事情,但也沒有遇到過太偏激的校園暴力事件,唯獨就是一件事情讓我至今都有點難以釋懷。
那時候我們比較流行一個叫做阿魯巴的遊戲(遊戲規則可以自行搜索),班上總有一位傻傻的大個子男人被我們眾人阿魯巴,並經常被脫了鞋扔到其他班。現在看來,雖然我們基本上每個男生都或多或少的阿魯巴過別人或者被別人阿魯巴過,但每當想起這位同學時我的內心總會有些許不安。可能是我們對待他會比對待別人更加殘忍一些,例如脫掉他的衣褲、扔進隔壁班、把他抬進女廁所等等。。。他人高馬大,也會生氣,也會反抗,但大部分時間裡,他都是成為被群體嘲弄的對象。畢業後,我也和他聊過很久,有次提及此事,他竟然也不生氣,反而淡然地告訴我,其實那時候他挺享受和我們玩這個遊戲的(別亂想,不是說他抖M。。。),因為他從小學習不太好,總被人當成傻大個,所以覺得能融入到大家的遊戲中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這句話就像是一把尖刀,刺痛著我們每一位在校園中有過不美好回憶的人!
說了這麼多,我不是為了去描述自己的校園生活有多麼豐富多彩,人生經歷有多麼跌宕起伏。而是從這些人還有故事裡慢慢感受到,校園欺凌事件的主要原因並不一定是學校或者是家長的問題,學校是有監管責任,但是老師並不能完全預見和及時制止,更多是出現在善後處理的環節中;家長也並不能及時的發現並糾正孩子的各種非正常行為,畢竟中國家庭並不熱衷於幾代人一起促膝談心。
在不成熟的年紀,我們大部分人或多或少都會做一些出格的事情,或是傷害了他人,或是反噬了自己。這些問題,往往在成年後就會翻篇,使我們恢復到正常的人際交往關係。當然也不能忽視極少數報復社會的案例。至於解決方法。。。恕本人愚鈍,暫無良方。。。只能盡畢生之力在未來教育自己的孩子做一個善良的人。至於未來的孩子,我還是先找到孩子他媽再說吧。。。校園環境跟學生暴力有關係,但主要問題不出在校園環境。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缺失,最終表現在校園這個公共場所。拋磚引玉。
在學生背景差距較大的環境下容易滋生。 其實校園霸凌產生的主要原因就是背景強的學生為了尋找滿足感去欺凌他們眼中看不慣或可以欺負的學生。 所以要解決這個問題, 必須從消除學生的外觀先下手。 比如說校服。 就很大程度上減少了學生因為服飾會導致的看不起。還有就是學校整體風氣, 不應該是看到有人被欺負, 然後旁邊看戲一樣樂呵呵的笑, 應該培養學生的道德價值觀念。 從觀念上告訴他們什麼是對的, 什麼是錯的。最後就是學校在處理霸凌問題的時候, 應該做到公平公正。 如果有偏袒行為,只會使得校園霸凌愈發嚴重。
我先來說說我的經歷好了,再談談我覺得為什麼要有蕩婦羞辱這種行為。
第一次:小學三年級,因為另一個班的孩子要去網吧玩遊戲,身上沒錢,在校門口攔著要錢,我沒給,就讓打了,7個女生打我一個,我也是女生,第二天又沒給又被打了,告老師,老師根本不管,說出了校門了(離校門連20米都不到),管不著。後來我媽給了我五塊錢讓我給她們,才草草了事。第二次:高中住校,雖然是個好學校,但是有走後門進來的。同宿舍的一幫女生半夜打撲克、抽煙、喝啤酒,一宿一宿不睡,我就和老師說了要調宿舍,被她們知道了,五個人一起打我,還撕扯我衣服。但是這次我的處理方法也有點偏激,實在生氣拿起木板凳往死里打,住院兩個,賠了600塊錢醫藥費,她們幾個檔案上記大過,一起回家反思一周。真的有時候兔子被逼急了也會咬人。作為女生,還經歷過這種校園暴力。我覺得也許女生之間打架,扯對方衣服,打胸部這些就是比較狠、比較解決她們怒火的必殺技了吧。妥妥價值觀的扭曲。
什麼是cool的,什麼行為值得標榜。性成熟間期,致敬偶像的行為用力過猛或者在稚嫩的社會雛形中品嘗到了暴力,群體無意識帶來的小利。對某個個體的擠壓排斥居然能獲得認同和廣泛好感。都是對人性和社會認知的扭曲。記得那時我剛到一所新學校。裡面充斥著一種愚昧無知的戾氣。學生如此,老師也是這樣。
班上的人我都不認識,有一個邋遢又骯髒的男生個子小小的。我對他嗤之以鼻,從來不想接近他。後來一個中午我吃完午飯來到班上,班上有兩個微胖的男生在逗那個小個子而糟蹋的同學,一開始我並不以為然,也不想理會他們。後來這兩個胖子開始打那個邋遢的男生。邋遢的男生不知道如何是好,就往課桌底下轉,不停的發著哎呀,哎呀的埋怨的聲。後來兩個胖子就開始用腳去踢他。我終於走上前。
那個時候我身體比較健康。一把手把邋遢的男生抓了出來。「麻煩你還手好不,跟狗一樣好玩嗎?」
邋遢的男生低著他什麼話也不說。那兩個胖子很高興的笑了。我也笑了。「新來的,這個人就這樣。還手他也照樣被打」一個叫世林的胖子說道。「是這樣嗎?」我拉住那個邋遢的男生他點了點頭,但還是什麼也不說。「你動手打這兩個胖子,打不過我幫你」我拍了拍他的肩膀那兩個胖子依舊噬無忌憚的都踢了下邋遢的男生。「你們在動一下試試看。」我拉住一個胖子的衣領,那個時候我個子比那兩個胖子高一點。「傻逼」一個胖子不滿的罵了一句,我把他推了一下,他們什麼也沒說,斜了我一眼,走開了。沒多久似乎一切又重新發生了一樣,只不過欺負那個邋遢的男生的人變了而已。我便對他失去了援助的意思,他總是那副懦弱無能的樣子。
在這個戾氣的地方,有些同學很有威望,他們都有自己隱隱地位的劃分。對什麼該奉承,對什麼人該隨便,對什麼可以不尊重,每個人視乎都很有分寸。一開始我不理解後來我才懂得。一個塊頭大概是我3分之4的壯壯的男生,拿了我的筆,我先是想向他拿,他一副理直氣壯的樣子。
「唉,筆還我」「借我寫一下又不會死你」他用本地話回我應我「可是我不想借你,拿來」我操著並不很流利的本地話回應了他。他接下來的行為另我很不解「滾」用肩膀撞了我一下「拿來啊」他又用手肘重重桶了我的腹部。這時我感覺一股很重的疼痛。我掂量了一下(如果我現在跟他打,基本不可能打的過他,這支筆當送狗了算了)。我回到位置上什麼也沒說,裝作一副什麼也沒發生的樣子。時間過去不久,我發現那個搶我筆的胖子外號叫鴨子。
有一天一個人這麼叫他,被他懟了兩拳。他平時經常做一些損人利己的事情,班上超過3分之二的同學受他欺負,而那些沒被欺負的基本都是很「有威望」的同學。而鴨子有時又會給被欺負的一些人好處。但是在這裡沒有什麼尊嚴可言,鴨子只是肆意妄為,他想侮辱誰就侮辱誰,分分鐘的事情,但是大家心中都憋著不敢還手。鴨子很少找我麻煩。後來不知道是老師銹逗了還是怎麼了,把鴨子安排到和我同桌。鴨子從此便開始影響我上課,時不時有意無意的撞我一下。一天下午,我和往常一樣到學校後門的一塊空地上準備騎車回家。那個時候班上很多男生都在那玩個很弱智的遊戲,用膝蓋互撞。鴨子也在那。我走到自己的自行車前,鴨子走了過來,推了我一把「別以為自己是誰,天天一副逼樣」鴨子用很蠻橫的本地話說著「你幹嘛老是為難我」我「我高興」鴨子「我操你媽滾」我「你再說一遍」鴨子捏著拳頭「我說,我日你娘聽清楚了沒?」duan的一拳打到了我的左臉。我一下失去重心往後退了兩步。這時我怒了,我極力跳起來朝他頭上幹了一拳。然後想用膝蓋頂他,他一腳把我踹開,然後又重重的把我推到地上。周圍的同學已經圍在了一塊。
「全都是白痴,全都是傻子,鴨子這個肆意妄為的傢伙只會欺負你們,你們就心甘情願被他一直欺負到小學畢業嗎,白痴們」其中有兩個人視乎懂了些什麼。找了兩根短短的竹子竿要上來幫我樣子。「死邊去」鴨子怒吼了一聲。這兩個人被吼退了回去,可是人群中有人再說去幫鄭彬吧。我站了起來,衝上去和鴨子扭打在了一起,鴨子下手極其狠,往我鼻樑上錘了三四下。我的鼻血就開始留了,後來又被他撂倒了,而我對他的傷害並不明顯,他只是臉上有點拳印,和頭髮比較凌亂。人群開始變得安靜了,氣氛變了。我當時只有一個想法,我是不是在打會他們就會明白過來。我視線開始變得又黑又紫。我站再次站了起來,鴨子一下子就往我嘴巴上幹了一拳叩的一聲,我的嘴皮子破了,而且滿嘴的血。我提起腳試圖踢他,但是根本已經體力用的差不多了,腳踢了沒勁,拳頭也打不中。他這次直接把我從背部拍到地上。我趴在地上難受至極。這恐怕是我人生中最難受的時候。「媽的,你們這群白痴倒是來幫忙啊!你們這麼多人還打不過嗎?為什麼要」鴨子一腳踩到我的臉上我的聲音迅速被制住。然後他抬起來了腳「反抗啊為什麼要跟狗一樣啊你們」。「你別起來了,真的起來了」一個紅衣服的男生說到鴨子又是一腳踢到我的臉上。然後用最後一腳踢中我的腹部。我的頭嗡嗡做響,然後吾著劇痛的腹部。吭不出聲。鴨子走了。同學一下圍上來攙扶著我,我吐了兩口血漿,有人用紙張檫我的臉,一張兩張三張……全是血。「打的這麼重」「你沒事吧」「要不送去醫院」「不就是個小事嗎?有必要叫真嗎?自己叫真犯的錯」「媽的你說什麼啊」「對,他說的沒錯」我「就是這個小事是我叫真了,我的錯。該被打。」沒人說話了。事後我請假了三天,呆在家裡,家裡人問我為什麼不去學校我只是說身體不舒服,老師打電話來我也只是說身體不舒服。最後我還是無法明白,為什麼一個20多個人的小社會,會有10多個人選擇懦弱,選擇忍氣吞聲.選擇無動於衷,他們真的願意像蒼蠅的幼蟲一樣扭曲舔咬著骯髒的污穢。而我只是像螻蟻一樣渺茫無能為力。現在即使讓我回到過去我也會反抗。
~紀念勇敢無畏的少年創建於 2016-12-14作者保留權利2說到校園暴力,我的心中到現在都有一件無法釋懷的事,每每想起都會感覺到內疚、和自責,我承認我是一個沒有主見且從眾心理比較強的人,我也是一個軟弱自私的人。
小學三年級的時候我曾轉過一次學,到了新的學校一切很陌生,待了幾天,終於交到了新的朋友,也發現在班裡有一個女孩,自小被姑媽帶大,她皮膚黝黑,髮辮凌亂,穿著雖不算特別乾淨,卻也盡量整齊,以下簡稱她為R吧。 當時就發現班裡不管是什麼活動需要搭檔團隊時,R都是那個會被剩下來的,當時應該是屬於同情心之類的吧,我偶爾會主動靠近她,和她一起玩,沒多久,我的同桌就神神秘秘的和我說:你和她玩你小心也被孤立,現在班裡人都在說你們了。當時是不願被人嘲笑的心理吧我也就不再和R玩,遇到也只會偷偷和她打招呼。過沒多久R在班裡的處境也是愈加艱難,小孩子的語言真是赤裸又刻薄,R在班裡經常遭受到各種語言羞辱,那些羞辱著她的人、辱罵著願意靠近她的人、造謠是非的人居然都來自老師眼中的「好學生」,老師也知道R在班裡的處境,卻如同一個睜眼瞎任其發展,R小學期間在班內被整整欺負了6年,各種語言的羞辱,眼神的厭惡,不小心的碰觸也會被視為是一種瘟疫的傳播。諷刺的是,班裡另一位家境較好,被孤立的女同學卻因為她的家長頻繁來學校給老師的送禮後,老師為了她專門開了一場班會,之後班裡再也沒人欺負那個女同學。 小學畢業後我和R以及班裡一些同學進入了同一所中學,但我沒有和R分到一個班級,她和小學班裡另一個男同學進入同一個班級,初中開學後我遇見了R,和她一起回家,她和我說她現在在班裡過得很開心,班裡也會有同學和她打鬧,她也交到了朋友。我當時真的由衷的為她高興,我希望她擺脫過去,這種心情也許緣由於我小學時對她的疏遠、愧疚?當然也許是為了減輕我的負罪感。 由於我們不是一個班級,樓層也不相同,學業的壓力導致我們後面再無過多的交流,可是沒過多久,再一次偶然的相遇,她告訴我和她小學一個班的男同學把她小學的事都和她初中班裡的人說了,導致她現在又處於被孤立的狀態,對於這些我別無他法,只得安慰她,別把他們放在心上,路上遇到打打招呼,直到有一次,她被隔壁班裡一個矮小的男同學糾纏在班裡樓梯間,直到那個時候我才發現事情已經到達不可控制的程度了,那個男同學無緣由的將一筐垃圾砸到R的身上,然後用撮箕用力一下一下的打在她的身上,周圍是一整個年級同學的圍觀,四周充斥著取笑聲、吶喊聲、竊竊私語聲、幸災樂禍聲,她眼眶發紅,瞪怒著眼睛,蜷縮著四肢,佝僂著背部,微微發抖著的身軀注視著這一切。也許在場所有人都知道這一刻對一個女孩來說是多麼難堪、委屈、且不可忍受。我的震驚和害怕讓我只能站在原地面無表情的目睹著這一切的發生,鬧劇的7.8分鐘後一個高年級的男生走下來把大家都勸走才結束。 這時我才終於感受到她的身上在發生著什麼。後來再在學校里遇見她,我懦弱的假裝自己沒看見她,我聽到她在我身後大聲叫喊著我的名字,我快速跑回教室,為沒人發現我和她曾經的相識和友好而感覺到慶幸。這個事情以後相遇時她再也沒和我打招呼,就連任何眼神接觸都沒有。學校開校運會時,我看著她一個人在操場上整整站了一個上午和一個下午,也不回班裡休息,我的心情是什麼樣的呢?內疚?自責?羞愧?憐憫? 初中最後一次知道她的消息是,R轉學了,在初二她生日的那一天,班裡的男同學在大家的鬨笑聲下用剪刀剪掉了她的長髮,她的姑媽再也忍受不了,她來學校為R辦了轉學,甚至連老師都不知道R將要去到哪個學校。 最後一次得到R的消息是,和一個朋友吃飯期間,他唏噓不已的說到,上次看見R了,她姑媽帶她來看病,好像是得了精神病,現在神智不清不楚的。 看到這裡你是不是覺得這一切發生得太狗血了,質疑我是不是在寫小說?呵呵,告訴你,生活就是那麼狗血,這裡面沒有任何一個情節是我誇張編造了。校園暴力真的會毀掉一個人,實施暴力的人可恨,而那些圍觀不作為的人呢?他們沒有一點責任嗎?我是一個圍觀者,縱容著這一切的發生,所以這一切的發生我也是有責任的,也許當時我在她心中是最後的一根救命稻草…… 遇到校園暴力時,一定要提早和相關部門、家長反應,不停反應!認真反應!直到引起家人重視或者相關部門重視。家長在孩子上學期間,請多與其交流,多關注孩子的心理動態,校園暴力千萬不要有一忍再忍,息事寧人的心態,這些施暴者只會變本加厲並不會因為弱勢群體容忍而放過弱者。校園暴力的受害者不要認為被欺負是羞恥的,而不願意向家人老師以及相關部門求助,真正羞恥的是那些實施校園暴力的人以及那些旁觀者。家長才是減少校園暴力得關鍵。剛剛坐公交車,上來兩個上小學的男孩子,後面跟著一個成年女性。兩個男孩一個瘦一點,一個胖一點,坐在了我前面。根據他們的聊天和女人拿著的書包判斷,女人是瘦同學的麻麻。兩個男孩坐在了我的前面。整個行車過程中,瘦同學一直在用手快速的輕拍胖同學得臉,偶爾推他的頭。說話中也有諷刺、挖苦胖同學的言語。但是令我不能理解的是,整個過程中,胖同學並沒有反抗,他們還是像好朋友一樣笑著,只是把臉默默的向遠離瘦同學的方向移動。坐在旁邊的媽媽一句話也沒有說,好像默認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她看到的也許就是大家常說的小孩子間的打鬧,她也許會說小朋友並沒有惡意。但是你永遠無法想像,一個小男孩會沒有惡意的干出多麼恐怖的事。
背景:父親是小學校長,母親也是教師,從小在學校里長大。我所處的地區,是一個縣級市下的小鄉鎮,小學和初中都在這裡讀書,那十幾年的時間裡,見證過或者說親身經歷過無數校園暴力事件。我五年級那年,一個初一的男生為了搶三年級小男孩的銀項圈,把該男孩的頭摁在泥溝里,差點窒息而死,無奈這傢伙的父親也是本地有名的無賴,小男孩家長不敢象徵性鬧了一下最後不了了之。這個男生在我父親的學校里讀小學時就已經惡名在外了:欺負低年級學生,敲詐勒索,一言不合就抄起椅子跟老師干架。上了初中,每個班都有那麼幾個小混混,上課開心時候會安安靜靜看小說,不開心了就在後面嗑瓜子聊天。老師去管,有時會安靜一會兒,有時就直接一腳踹過去或者一巴掌過去。每天傍晚總會有那麼幾十號人打群架,衣服扯破了都是小事,扳手木棒砍刀甚至氣槍什麼工具都能上。你問為什麼老師不能管?一個學校就二三十個老師,中老年女性居多,管了閑事被打傷打殘了,跟誰說理去?為什麼不能開除?開除了一個,還有幾十個在那裡,教委,或者說教育局那邊怎麼通過。所以學校方面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一直到現在依然如此。順便提一句我的家鄉桐城,是桐城派故里,別稱文都,到現在也是有名的尊師重教,並不是什麼窮山惡水之處。所以說什麼樣的校園環境會滋生校園暴力呢?這個問題倒不如換成,什麼樣的社會環境會滋生校園暴力吧。留守兒童在爺爺奶奶輩的溺愛中長大,在學校一被老師管教老人家就要上來拚命;師資方面,只有連高中都考不上或者家庭極度貧困的人才會讀本地的師範,畢業後留在本地的鄉村小初學校,這些人自己小學拼音都沒學好,數學方程都不會解,下班後就去打麻將喝酒,更遑論精神境界和思想覺悟了。老一輩的教師中倒是有些教書水平不錯的骨幹,但幾十年都禁錮在這個大環境中,思想境界也就是一天十幾條「不轉不是中國人」的朋友圈這樣的水平。你說,誰來拯救這些孩子呢?我們這裡但凡考上大學的孩子們,無論是在大學裡還是走上社會,大多都是有口皆碑的踏實勤奮優秀。但幾乎不會有人回到家鄉支援家鄉教育,尤其是農村出來的孩子。經歷過那樣的污濁惡劣,走出去的孩子們沒有人再願意回頭看一眼。於是惡性循環,教育質量越來越差,校園暴力繼續無人問津。我看得見鄉村小學硬體設施越發現代化,固然比不上城裡,但也比我小學時候有了巨大的飛躍。但老師還是幾十年前的那些人,每年頂多來一兩個年輕人,待不了一兩年就跑路了。這樣的校園,如何解決的了校園暴力問題?連知識水平都是問題,哪裡談得上道德教化。說點題外話,有兩件事印象特別深刻。一是五年級班上有個智力有點問題的女生,父母雙亡,跟奶奶一起拾破爛養活自己,班上每個人都可以隨便欺負她,往她身上丟垃圾潑水,她睡覺時候把她腿綁在桌子腳上等等。六年級讀完,她奶奶就把她嫁給了同村五十多歲的老頭兒,等我上高中,她已經抱著娃撿破爛了。另一個是初中時學校有名的混混頭兒。我上高二時候偶然在路上遇見了他,正在街邊賣烤串,看見我愣了一下,喊我過去。我有點害怕又很尷尬,站在路邊不知所措,聊了十幾分鐘就走了,具體內容忘了,只記得他叼著煙,說了一句:「現在想想真對不起你爸爸,長大了才明白只有小學老師願意管我。」我笑笑就走了。他一定忘了,曾經在黑板上寫「方XX,我操你全家」以及把糞水潑在我身上,和一群男生扒了我衣服的,都是他自己。
窮山惡水出刁民 越落後越沒人權的地方
某人被全班孤立了,結果可想而知。
在全日制和私立學校,可以通過買進來的高中,比如我們學校就是當地最差的高中,經常有人被另一個人帶著許多人在校門口堵著打!
這真的是一個很沉重的話題。先說說我的學校,不具體說 ,西安市五大名校之一,算是全市學生都想進的一所中學了。我的學校分為初中部和高中部,比起高中部,我們初中部相對亂了很多。在我初二的時候,曾經目睹了一場校園暴力。當時已經放學,我在學校旁邊的大樓上補課,下樓取外賣時,看見十幾個穿著我們學校校服的男生,都背著書包,有些人甚至染了發,一副「老子天下第一」的樣子。他們掃向了我,卻沒有理睬。我故作若無其事地經過,直覺會出什麼事。取完外賣,我回去的時候突然聽到一聲尖叫,一個男生突然踉蹌著向我跑來,我嚇得外賣掉在了地上,急急忙忙往後退,躲到了商店裡,店老闆是一對年邁的夫妻。透過玻璃,我看見那名男生被後面的人猛地踹趴在地上,男生很快爬起,抱住那個人的肚子,用頭不停地撞。那個人似乎惱羞成怒,揚起胳膊不停地捶打男生的背部,後面迅速躥來幾個人,圍著男生拳打腳踢。商店老闆老爺爺準備開門去阻攔,我卻阻止了他,顫著聲音說:「爺爺你別去,他們見誰都打的。」已經具體記不大清了,但清楚地記著老爺爺重重地嘆了口氣。待他們走後,我又重新回到了樓上,驚魂未定地給補課老師說了樓下的事。補課老師當即要打電話報警,卻一直佔線,最後也不了了之。以上。我想說的是,學校不是一個比較重要的環境因素。重要的事老師,家長,和孩子自己接觸的一切。我的班主任是一位很矛盾的人。先說她好的一面。我們學生大部分在學校吃飯。學校規定初一初三在一樓吃,而我們初二的在二樓吃。經常有初二的覺得二樓人太多,便偷偷溜下去到一樓吃飯。我的一位同班同學便是在那天去一樓吃飯了。在排隊打飯時,突然遭遇幾個初三學生插隊。這位同學阻攔了他們,指責他們插隊。初三沒理。我的同班同學便打完飯後將飯盤掠過他們的頭頂,並罵了一聲「傻B」,然後下午下課時,我們班門口就多了幾名初三的,指名道姓讓他出來。在搞清事實後,我們都很懼怕。我們班另一個同學就站出來了,說這事他能擺平。過了幾天,那幾個初三的又找上來,終於被我們老師知道了。老師那天發了好大的火,指責了那名強出頭的同學後,用一下午查了那幾個初三同學的名字。下午又緊急召開班會,這件事基本了結。第二天吃飯時,我們班同學害怕那個男生又被堵,於是十幾個男生浩浩蕩蕩地在那名男生周圍形成了一個圈,場面太搞笑,實在引人注目。了解實情的我們卻都十分的感動。這件事算是告一段落。再說說不好的一面。我們班有一位校霸,現在我們初三,老師基本上算是放棄他了,作業不收,隨便他上課玩手機睡覺早退。其實這個校霸初一的時候成績也不錯,是我們班的中游水平。但因父母離異,雙方都不管他,只留了一個做飯洗衣的保姆。他也漸漸變成了一個上課睡覺,和其他社會混跡酒吧等場所的人。個人感覺他人其實挺好的,很仗義,正直,是非分明,也很善良。但就是有些倔強,經常和班主任對著干。但他其實算是比較敬重老師的,像是他喜歡語文老師,語文相比其他科算是在很努力學,上課也比較認真,對語文老師態度也很和緩。不知為什麼,班主任(數學老師)十分看不慣他,以前初二的時候天天叫家長,各種嚴厲的話語不要錢的說。又是一個反面例子。我們班有一個女生,和其他男生曖昧不清,對男生說話也比較輕佻。但她畢竟是一個孩子。和我同齡的孩子啊。我們班主任在發現她和鄰班一個男生竊竊私語好久後,找她談話,卻說她「淫蕩」(報作業在門口無意聽見的)覺得那個女生當即要崩潰了。現在那個女生比以前瑟縮了不少,真的,有些難過。校園暴力不僅僅是學生或老師對學生的肉體施暴,還包括精神施暴。而後者最容易直接毀滅人的意志。校園暴力不僅僅是因為學校的環境,更密切關係到學生的家庭環境,個人性格,從小接受的教育。這真是一個沉重的話題。有了矛盾,為什麼要用暴力的方式解決。矛盾迸發, 為什麼國家的建議還是以「批評教育」為主。以上。
小學六年級的時候,我轉學到了另一個學校,新的班級跟我之前的班級儼然天上地下,之前五年,我都在一個和諧的班級里,同學們都相親相愛,而新班級卻有著一群「黑社會」般的同學。幾個男生帶著匕首來教室,對著其他人揮舞,出口成臟,然後哈哈大笑地表現自己的威武,虛榮心在笑聲中膨脹。女孩子們自覺和男生保持距離,也盡量不去得罪他們。當時班級里有個女生,是被那群男生欺負的對象,他們笑著對她拳打腳踢,女生每天都戰戰兢兢。為什麼沒有人幫她?因為不敢,因為幫了也會被打。女生被欺負的原因是:她爸媽離婚了,跟著媽媽生活,她媽媽沒空管她。所以欺負她也不會怎麼樣,那就把欺負她當作樂趣吧。 女生被打了整整六年!她媽媽來過兩次,校長警告了他們,但是幾個星期之後他們還是會照樣打她,甚至比以前更甚,因為她媽媽讓他們在同學面前「丟臉」了。我到這個學校的第一個學期,也不好過。有幾個男生,每天放學的時候拉住我的自行車,或者直接把路堵住不讓我走;午休時候坐在我的桌子上,聊天大笑嗑瓜子,然後把瓜子殼扔在我的桌子上、書上……我沒有告訴爸媽,因為不敢,因為不服氣,我怕跟那個女生一樣,家長來了之後他們反而遷怒於我,以後更加針對我。雖然我沒有遭受皮肉之苦,但是心理上的壓抑也很可怕,那段時間很害怕去學校,每次放學的時候都祈禱沒有人跟著我,恨不得飛快地騎回家。 我是幸運的,後來我和女生們建立了堅固的友誼,再加上我本身的好強和老師的青睞,和他們起衝突時他們發現我不好惹,後來就慢慢地尊重我了。校園暴力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很多家長和老師卻只把這當作小孩子不懂事,最多警告一下就完事兒了,但是受欺的孩子卻很可能被改變一生。虐人者真的不像是孩子,他們是惡魔,至少我見過的那群一點都不像小學生,道理他們都懂,他們唯一不懂的是恐懼!孩子可能因為自尊心、膽怯、被要挾等等原因而不敢像老師家長傾訴,這時候需要父母主動去關心,多去鼓勵孩子有什麼事要和家人傾訴。父母是孩子的最後一根稻草。在小學和初中,老師的角色極其重要,老師的話就像聖旨,老師的一言一行影響著學生的價值觀。如果老師做不到公平和關愛班級,反而對某個學生表露出厭惡諷刺挖苦,那麼這個學生一定會被班級里其他人排擠。成績不是所有,希望所有老師和即將成為老師的人都能盡量做到公平。我的小學語文老師是我一生都感謝的人,她的溫柔和善良,整個班級的人都感受到了,真正用心去做老師的人,讓所有人尊重。老師這個神聖的職業真的會改變很多人的一生。忍不住寫了這麼多,希望更多人注意到校園暴力,希望會有更加完善的法規出台,希望父母能夠更多地傾聽孩子的內心,希望你們都不曾受傷。
在沒人管的時候和一個個感覺自己很牛逼的時候容易滋生,學校需要加大力度管理。
謝邀:
目前對什麼是校園暴力,並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和一個統一的說法。」泉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名法官介紹道。他認為一般來說,學生在校期間,遭受到校園內或者校園外的暴力侵害,都可以稱為校園暴力侵害,比如學生對學生的侵害、教育工作者對學生的侵害、社會其他人員對學生的侵害。「但暴力侵害到什麼程度。不好掌握,有些比如是精神上的傷害,一時也沒辦法顯示出來。」上海市教育法制研究諮詢中心譚曉玉博士認為,校園暴力可分為廣義和狹義兩類。廣義的校園暴力是發生在校園內的,由教師、同學或者校外人員針對受害人身體和精神所實施的、達到一定嚴重程度的侵害行為。狹義的校園暴力是指發生在校園或主要發生在校園中,由同學或校外人員針對學生身體和精神所實施的造成某種傷害的侵害行為。
泉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法官陳鵬騰認為所謂校園暴力是指行為人以校園為背景實施的暴力攻擊行為。
目前校園暴力大致可分為三種情況:一是校外不法勢力對在校學生實施暴力,二是學生間相互實施暴力,三是師生間實施暴力。
關於校園傷害事件中學校的責任問題,迄今為止,有關的法律、法規對此調整的範圍性文件內容有限。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七條規定:「對未成年人依法負有教育、管理、保護義務的學校、幼兒園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到職責範圍內的相關義務致使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損害、或者未成年人致使他人人身損害的,應當承擔與其過錯相應的賠償責任。學校、幼兒園等教育機構有過錯的,應當承擔相應的補充賠償責任。」
在校園傷害事件中,學校未盡到職責範圍內的相關義務主要表現在:
1.學校教師或其他工作人員在負有組織、管理學生的職責期間,發現學生行為具有危險性,但未進行必要的管理、告誡或者制止;
2.對於與學生人身安全直接相關的信息,學校發現或知道,但未及時告訴學生的監護人,導致學生因脫離監護人的保護而發生傷害;
3.學校有違反《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中的有關職責的其他情形的。
如果學校出現上述情況,則可以據以認為學校在主觀上存在故意,疏忽大意或者過於自信的過錯,屬於學校的責任事故,學校應當承擔與其過錯相適應的賠償責任。比如學生在校期間受傷,學校沒有及時採取措施,將學生送往醫院,並通知學生的法定監護人,這屬於學校沒有履行保護義務;如教師發現學生攜帶匕首等危險品進入學校等不當行為,沒有履行管理義務。在上述情況下學校應當承擔與其過錯相應的賠償責任。推薦閱讀:
※我女兒在幼兒園被抓傷,通過我鼓勵和引導,她又走到另外一個極端,我該怎麼辦?
※大家對於小時候班主任的一句「ta為什麼只欺負你不欺負別人」怎麼看?
※作為學生,如何避免校園欺凌?
※遭受校園暴力,是受害者的錯嗎?
※為什麼現在校園暴力的女生施暴者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