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各項國際賽事的含金量及運動員職業生涯評價標準?

1、每年世界羽聯那麼多賽事,究竟哪些含金量比較高,比較重要?另外請特別評價一下年終總決賽到底處於什麼樣的水平?按常理來說應該挺重要的,但怎麼好像國內運動員不怎麼重視的感覺?

2、對於一個羽毛球運動員的職業生涯成就,國際公認的評價標準究竟是怎樣的?特別是對於參加團體賽最終奪冠的運動員,是否一律都算世界冠軍?

3、全滿貫、金滿貫、大滿貫等分別包括了哪幾項賽事的冠軍?所謂圈的計算是否區分在不在一個奧運周期內獲得?還是計算職業生涯內總的冠軍頭銜數?


12.13更新。

感謝@平上入去 在評論區問的問題,為此我去查了資料,如果按照我們認為的全滿貫標準,即便是加上全英賽,高崚的混雙項目也是拿齊了全滿貫的(女雙差了奧運會)。如果是這樣,那麼早在林丹以前,張軍高崚就已經是混雙項目的全滿貫了。

那麼……林丹只能說是男單項目的第一個全滿貫,以及雙圈全滿貫第一人了。

以及……如果全英賽算全滿貫,那李宗偉為什麼不算拿過世界冠軍?

於是……我也懵逼了,有懂行的朋友歡迎來討論。

以下為正文。

—————————————————————————————

謝邀。

含金量最高的賽事毫無疑問是奧運會。理由,不需要說了吧?

奧運會下面有個特殊的,亞運會。亞運會的獎項按理來說不算世界冠軍,但是亞洲的羽毛球整體水平非常強,使得亞運會之於奧運會,就像足球項目里歐洲杯之於世界杯,而且亞運會也是四年一屆,因此成為全滿貫很重要的一項,歐洲選手就不會看這一項。

其次,湯姆斯杯,尤伯杯和蘇迪曼杯。

這三個杯意味著集體榮譽,很多逆天強者巔峰期睥睨天下,終其一生都不一定能拿一次湯尤杯和蘇杯,就因為本國的其他項目選手不給力。三大杯也是對一個國家教練組最大的褒獎。唯有一個國家同一時期內各個項目人才井噴,才有可能拿到三大杯。有一件事可以看出三大杯的重要性,蔡贇回憶過,在黃金一代還沒崛起時,國家隊訓練館裡的橫幅寫的是「湯姆斯杯還在印尼隊手裡」,這就相當於是那個時間點裡國家隊的最高目標,就是奪回湯姆斯杯。後來中國隊黃金一代地表最強,三大杯拿到手軟,反而成了李永波的100個世界冠軍目標最好的實現手段。只要淘汰賽階段上過場,隊伍最終奪冠,即可視為奪冠成員,就算世界冠軍。

再次,世錦賽,可以說是所有世界冠軍里最容易拿的了,經評論區的朋友指正,應該是四年三屆,奧運年停辦。今年不成明年再來,仍然有很多強手終其一生都拿不到一屆世錦賽,比如李宗偉。

以上的榮譽是全滿貫的的達成條件,就目前來說達成了全滿貫的只有四個人:

林丹,雙圈全滿貫。

趙芸蕾,混雙項目全滿貫,女雙項目全滿貫。

張楠,混雙項目全滿貫。

田卿,女雙項目全滿貫。

再往下就是不算世界冠軍的各類公開賽了,一般來說公開賽會給本國年輕選手大量參賽的名額,因此精彩程度就打了水分。

首先就是全英公開賽,百年歷史,羽毛球的發源地,號稱「小世錦賽」,重要程度僅次於世錦賽。也有一種說法,全滿貫要算上全英公開賽,不過能有本事拿全滿貫的,全英公開賽自然不在話下。

然後就是各類公開賽了。

至於年終總決賽,就類似於中國一些單位和機構的年會。把部門領導(各個單項積分前八名)和業界精英(外卡參賽)找一風景優美的地兒(迪拜)開個會總結一下,然後發獎金(積分似乎會多一些,獎金也比一般的公開賽多一點)。

到了賽季末,是運動員最疲勞的時候,但凡有能耐的運動員,一年下來該拿的榮譽也拿到了,真看不上這個比賽。尤其是中國隊,不是自主訓練,不需要獎金來維持自己參賽訓練的開銷,隊里人才夠,也不需要以賽代練,就更看不上了。比如傅海峰,奧運會都拿了,年終總決賽算什麼,一年下來一身傷病,哪怕不退役,換做是我,也寧願在家陪老婆孩子休整一段時間。


@逾暉 的答案似乎對羽毛球世錦賽的地位有所看低,所以想來說兩句。

世界羽毛球錦標賽是國際羽聯舉辦的世界最高水平的羽毛球單項錦標賽。

從1977年開始舉辦,最初是三年一屆,後來改為兩年一屆。

從2006年起,成為每年舉辦的賽事。(奧運年停辦)

在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上羽毛球初次成為正式比賽項目之前,世錦賽冠軍一直是唯一的最高榮譽。

羽毛球是一種個人運動競技,在評價羽毛球運動員職業生涯的時候,羽毛球單項錦標賽的冠軍要遠遠比湯杯尤杯的分量要重。試想,如果在中國隊這樣的強隊里,以第三單打的身份獲得過幾次湯杯冠軍,分量會比世界賽冠軍重嗎?

綜上所述,評價運動員職業生涯的職業成就中來說,奧運會冠軍作為4年一屆的比賽冠軍,其稀有性,以及世界主要大國對其的重視程度來說,排在第一當之無愧。接下來就應該是代表世界最高羽毛球水平的世錦賽。

團體比賽是評價一個國家的整體羽毛球水平的衡量標準,團體比賽的成績只能作為個人生涯評價的參考。

展望未來,現在國際羽聯的發展思路是照搬網球的發展道路,走職業化道路,重視公開賽,重視個人積分。

有可能在幾年後,羽毛球的最重要賽事中也會出現類似網球的四大滿貫賽事的公開賽。年底的總決賽也會更加重要。


個人賽的話, 是這樣的:

奧運&>世錦賽&>全英=亞運&>中丹印尼等頂級公開賽&>總決賽=港法日等普通超級賽&>黃金賽事

至於總決賽, 在羽毛球圈, 前些年年終總決賽就是一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超級賽級別的賽事. 這兩年獎金提高了. 但是性質上和超級賽又有所不同, 可以看做是事實上的年終邀請賽. 大家開心下分下錢. 當然能拿個冠軍也不錯. 拿不了也沒幾個人太在意.

不能用賽事名字來評價賽事重要程度的. 不止中國球員, 很多國外球員打總決賽也並不上心. 比如前印尼一雙.

團體賽, 和個人賽就不同. 這個看各個國家的具體政策, 沒有共同標準, 不好統一評價.

我的觀點是可以說日本, 丹麥是男團世界冠軍. 但是團體賽冠軍成員不是世界冠軍. 只是有的國家把團體賽冠軍成員等同於世界冠軍的待遇/看待, 但是並不是稍微嚴格一點意義上的世界冠軍.

順便再說下, 也許將來總決賽會成為僅次於世錦賽的比賽, 但是, 知道目前為止, 就是一普通超級賽級別的比賽. 獎金比較高而已. 但是獎金高並不說明賽事整體規格高. 就像五百萬獎金雙方都是成名高手的古李十番棋的規格並不比二十幾萬冠軍獎金的一個普通世界圍棋賽事來得高.

把總決賽炒起來可能是為了要捧李宗偉. 我的觀點是這樣: 李宗偉已經很牛, 不需要用這種方式來捧. 而且, 如果總決賽真是那麼有價值, 林丹就會是6個總決賽冠軍.


含金量世錦賽第一,世錦賽第一

含金量

1.世錦賽

2.奧運會

3.年終總決賽

4.各大超級賽

世錦賽和奧運會肯定是最高,因為這兩項賽事算是世界冠軍.很多人認為奧運會比世錦賽高,其實理由根本不充分,無非是說四年一屆什麼的.事實上世錦賽理論上一年一屆,但是奧運年沒有世錦賽,也就是說一年產生一個世界冠軍,奧運會在這點上並不比世錦賽特殊.

奧運會含金量不如世錦賽有兩個重要的原因

1.眾多名將缺席

因為奧運會限制每個國家的參賽人數,比如里約奧運會的女單,top10的王適嫻,top20的孫瑜,何冰嬌,佐藤冴香,三谷美菜津等紛紛缺席,男單的田厚威,王睜茗也不能參賽.更不用說女雙這樣的項目,中日韓的眾多組合都排名top20,因此top甚至一半都不能參賽.眾多名將無法參賽,自然含金量不足.

2.賽制問題

世錦賽為正常淘汰賽,128簽位,奪冠需要打滿7輪(或6輪,首輪輪空的情況下).奧運會有小組賽,因此甚至出現了假球(12于洋/王曉理),出線了就不儘力這種問題.里約奧運會的單打簽位不到40個.

3.其他原因

實際上羽毛球雙打運行跨國組隊,比如蔡贇差點和鮑伊一起參賽.但是眾所周知奧運會必須同一國家組隊,儘管羽毛球的跨國組合少.但是這理論上有,並且看網球就知道這以後可能越來越多,奧運會的天然限制會導致含金量不夠

年終總決賽超過一般的超級賽是肯定的,類似網球的年終總決賽含金量超過普通大師賽. 連勝top8奪冠含金量是不容置疑的.

團體賽

團體賽對於個人成就幾乎沒有作用,對於個人地位幾乎沒有提高. 例如馬林,世錦賽奧運會隨便拿,但是拿尤伯杯根本不可能,同理辛杜,內瓦爾等等

說實在的,李宗偉要是來中國,湯杯都不知道拿了多少個了。林丹要是去馬來西亞,一個湯杯都拿不到,然而他們的地位並不會因此發生任何變化


推薦閱讀:

體育考試和入學軍訓是否應該取消?
最頂尖的乒乓球男女運動員之間的差距大嗎?
現在的足球進攻球員腳下技術沒有以前的球員厲害了嗎?還是防守球員變強了?
怎麼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格鬥術?
如何看待NBA杜蘭特去勇士,勇士是否已經提前鎖定勝局?

TAG:體育 | 羽毛球 | 體育賽事 | 羽毛球比賽 | 羽毛球運動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