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離開十米左右後記起?

為什麼當我們落下東西(或是忘記什麼事),會在出門(離開當前地點)後十米左右記起?

今天下雨,去食堂打傘,放在邊上。吃完離開時因為同學等,就急促的走了。吃食堂大概十米才想起沒帶傘。適時雨已經停了。

這只是今天發生的,還有很多類似的就不列舉了,科科。

不知道知友們有沒有過這樣的體驗。

2016.10.19


這種狀態就是所謂的「頓悟」。咋一看很無聊,但卻是對學習和工作非常有用的心理活動。

人在專註於某些事情的時候認知資源是被完全佔用的,這就像開了很多程序的電腦,在當前程序執行完以前是沒有辦法加入新任務的,否則會卡死。人腦要死卡死了人就得暈過去了。

而人的記憶並不像電腦磁碟那樣完整記錄每一個電子信息,而是只保存高度整合壓縮信號,是一些零散的碎片。當我們需要回憶某些事情時再把碎片提取出來,重新通過即時運算還原成圖像聲音。而且這種記憶模式一般只挑特別重要的片段來記錄,不信你可以試試回憶一些愉快的事情,能從頭到尾完全回憶出每個完整的細節嗎?

平時這些記憶也會不斷被大腦分類整理,提升調用效率。在認知資源高度繁忙時這種回憶動作是沒有辦法順利進行的,調取記憶的動作也會受阻,只有在閑暇時間這些記憶整理的動作才會啟動。做夢其實就是這種碎片整理的產物,因為這個時候我們的邏輯運算區大部分在執行機械的整理動作,這會使我們判斷常理的能力減弱,無論出現多麼荒誕的夢也會信以為真,只有當睡眠質量不好,大腦沒有完全進入睡眠模式時我們可能意識到自己在做夢。而由於是各種記憶碎片整理的時間,組成夢的元素也就千奇百怪,所以夢大多是比較荒誕的。

而我們在清醒的時候,由於沒有這種自動記憶整理,反而不太容易記起那些我們急於想起來,但又記得不是特別牢靠的事。比如考試,見到眼熟的題半天想不起,一交卷精神放鬆,立馬想起來了,於是各種捶胸頓足。

題主提到的這個場景也有同樣的原理。在急著出門時我們有很多步驟要做,還要不停計算時間是否足夠,是否需要優化一些不必要的事。在這種情況下大腦的運算資源是完全佔滿的,反而容易遺忘一些記得不那麼牢的事。一旦出門了,進入行進模式了,就只剩下等著到達目的地了,沒啥太多需要操心的,大腦閑下來後又開始進行記憶整理,那些一開始忽略的事情有可能立即就被翻出來了。

了解大腦這個特性後,我們就可以養成合理地規划行動的習慣,在學習時也能盡量避免死記硬背,而是不斷運用這種自動的記憶整理特性來幫助我們提升學習效率。有趣的是即使是在學習,大腦運用的區域也是不同的,比如記單詞用的大多是語言區,而做數學用的是邏輯區,在一個區啟動、另一個區休息時,休息那個區的記憶整理就已經開始了。所以有規律地更換學習內容,反而能否更持久、更有效地完成學習。


因為就算是8米9米11米12米 也被說成10米


恭喜你十分鐘後還能想起,回去還能尋得,最終沒有失去。


推薦閱讀:

貓薄情 狗忠誠 能就這種性格(本能)分析一下緣由嗎?
正能量與負能量,可否用陰陽論來概述?
對所有事情都無所謂是一種什麼狀態?
討厭好為人師之人,如何擺正心態?
自律能力低,如何強制擺脫拖延症?

TAG:心理學 | 日常心理分析 | 意識 | 行為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