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野之苹的「蘋」和蘋果的「蘋」是一個「蘋」嗎?

「蘋」的繁體字是「蘋」。但是蘋果和食野之苹的「蘋」不管是讀音還是意義都不一樣(一個是pin,一個是ping)。所以我在想是不是以前寫法也不一樣?


感謝邀請吶~「蘋」、「萍」、「蘋」三個字有相通的地方,也有容易混的地方。總地來說就是:「蘋」、「萍」、「蘋」都有píng這個讀音,在píng這個讀音下面「蘋」與「萍」在表示浮萍的時候是可以通用的,「蘋」與「蘋」在表示蘋果的時候讀作píng是通用的;而蘋píng作爲白蒿類植物與萍作爲浮萍以及蘋píng作爲蘋果、蘋pín作爲蕨類隱花植物是不通用的。

我特意去看了一眼手邊程俊英先生的《詩經譯註》裡面是這樣寫的

「食野之苹」的蘋指的是藾蕭(藾蒿),並不是指水中的浮萍。(歪一下樓,小時候看紅樓夢裡面「呦呦鹿鳴 荷葉浮萍」讓我一直以爲鹿會吃浮萍【大霧(誤)】)

單獨說一下「蘋」、「萍」、「蘋」三個字吧。

【蘋】:

píng 作爲名詞有三種意思:

1 在水面漂浮生長的一種植物,同萍。(說文解字:「蘋,萍也,無根,浮水而生者。」)

2 藾蕭,古書上的一種植物,屬於白蒿類。《爾雅 釋草》:「蘋,藾蕭。」

3 同「蘋」,蘋果

(另:我身邊沒有最新版的字典,所以我目前查不了「蘋縈」(表示迴旋的樣子)這個詞,我記得蘋有pēng這個讀音的,但是翻了半天辭海我爲什麼查不到這個音呢TAT 還希望知道的朋友們多多指正)

【萍】píng

1 作爲名詞,表示浮萍

2 作爲形容詞,表示行蹤不定、難以自主的

【蘋】有兩個讀音pín和píng

1 píng 蘋果

2 pín 是植物名。指一種蕨類隱花植物,蘋科蘋屬,生於淺水,葉有長柄,又被稱爲「白蘋」、「田字草」、「四葉菜」,「水鱉」,百度了一下說是長這樣:

補充一個 明朝《長物志》中的描述(原本在兩頁上,我截取了需要的部分合了一張圖)

有錯誤之處還請大家幫忙指出


謝謝邀請,你要搞清楚一點,中國古代稱呼蘋果並不叫蘋(蘋,pin2)果,而是有以下稱呼:

  • 海棠
  • 林檎
  • 花紅
  • 沙果

都是蘋果屬(Malus)的植物,而蘋果很可能來自「頻婆」果,參考植物學大師劉夙此文:蘋果:飽含歷史又飽受滄桑。

「頻婆」是梵語bimba的音譯,在印度本來指的是一種葫蘆科植物——紅瓜(Coccinia grandis)。因為紅瓜成熟的時候顏色紅潤光亮,在佛經中便常常用來作為紅亮物體的譬喻,特別是用來形容健康嘴唇的色澤。比如《華嚴經》,就說佛祖「唇口丹潔,如頻婆果」。雖然紅瓜在中國華南一帶也有野生,但是在中原地區十分罕見。於是一場把「頻婆」這個名字附會到中原及周邊植物之上的運動就這樣開始了。

而這個時候,看起來,蘋應該還是讀 pin2 的。蘋本來只有前鼻音讀法,但實際上和萍、蘋、蓱一直混用,都是浮萍的意思。

後來蘋果的蘋受到果聲母的同化作用變成了後鼻音 ping2,簡化字就選了蘋。

總結:

  1. 蘋果/蘋果是音譯詞,外來語,和蘋/蘋並無關係,至於梵語這個 m 所在的地方本來就是有好幾個條件變體(但在 bimba 處讀 /m/,唇音前都是),類似於日語的撥音,漢語讀前鼻音後鼻音都可以,個人意見,感謝 @梁海 先生指正;

  2. 蘋/蘋/蓱/萍都是一種植物,但是鹿吃的並不是這種,而是蒿(下文:呦呦鹿鳴,食野之蒿),鹿不可能吃浮萍,這種植物讀前鼻音後鼻音意思都差不多;

  3. 鹿可能吃蘋果,但那個時候蘋果還不叫蘋果。


推薦閱讀:

簡體字好還是繁體字好?為什麼?
漢字會重新變成繁體嗎?
香港人、台灣人對大陸規範字的態度是什麼樣的?
「肖」姓是否由「蕭」簡化而來?其來歷及在全國人口佔比如何?
由漢字簡化帶來的姓氏錯亂,是不是會有不好的後果?

TAG:漢字 | 漢語 | 繁體字 | 漢語辭彙 | 簡繁比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