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中關於重度拖延症 冥想 正念 內觀 與打坐 哪種更適合?

我認為拖延症是由多種因素共同起作用的結果,比如抑鬱和焦慮等。本人最近在關注 內觀,和冥想,正念與打坐 ,但是感覺自己能力不足。每天有在冥想,感覺自己方法有問題。決定冥想是因為看了《自控力》那本書。希望有人能解惑。


這麼說吧,「拖延症」的發病,是因為「拖延症」被定義出來了。

誰沒有犯個懶的時候呢?從小到大誰不是想先看大風車再寫作業的了呢?一旦拖延症被定義出來,我們就開始拿著這個病往自己身上套,輕度,中度,重度,人生的一切不滿意都可以歸結到三個字上——「我有拖延症」。不用開處方,不用做CT,自我診斷,放棄治療,我們順利地將自己手腳綁住,動彈不得。

冥想、內觀、正念,都不能幫助你決絕拖延症。事實上,它們可能只能幫你看清楚「是什麼導致了你的拖延症?」

這個世界上可能沒有不患「拖延症」的人,總有一些很困難,或者我們不想做的事情,拖著拖著,也就漸漸消失,或者發現不做,好像也沒有什麼危害。我們總是希望自己是暑假一開頭就能把作業寫完,剩下幾個星期無憂無慮玩耍的人,卻次次都只能做假期結束前最後兩三天來狂趕作業的人。工作後,領導交代的任務,我們也很難一上手就做,總是想琢磨琢磨,打探打探任務的截止期限,然後再緩慢開工。雖痛恨,卻似乎對此無能為力。

我治療拖延症的方法很簡單,卻違背常理。

我多年琢磨之後發現,對我來說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

設定一條絕對工作時間。在此時間之外休想碰工作。

具體執行層面有兩種方式:

1、 讓自己盡全部的可能性做到每天按時下班。6:30之後不工作。僅此而已。

2、如果上下班時間不固定,那就規定自己每天的真正工作時間頂多6小時。注意,是真正的工作時間,true working time,把聊天扯淡刷知乎豆瓣的時間全部刨除掉。

你會發現,一個人一天能夠有6小時的true working time,是一件生產力多麼爆棚的事情。

而經過多年的實踐和觀察,我發現拖延症的根本原因是因為:

工作之外,我們根本沒有事情可以做。

也就是說,根本沒有其他任何因素催促著我們要迅速完成工作。如果你在一種,哇,我還有好多好多的事情要做的狀態下,手上的每一件事情,你都會想辦法迅速的處理掉它。無論你想要做的其他事情,是戀愛,是鍛煉,還是看書。總之,會有那麼一件讓你激情燃滿的事情,不斷地加快你的工作速度。

精簡目標,多加點事情,點燃生活的火光,是一個非常美妙的辦法,總要讓自己覺得有奔頭呢。就算你說,今晚8:30一定要準時到家回家坐禪,也是一個多好的目標啊!

能拖延的人,也通常說明你現在還沒有承擔很多的責任和義務,這是一種幸運,也更應該感到警醒。如果你身上肩負著一個使命,和與很多人相關的事業,那根本就不會有人允許你拖延,你會被別人催催催到要完成很多事情,那時候你就從自控力進入了一種良性的,完成事情的循環。

盡量多去承擔點責任吧,責任是讓人成長,走出拖延的好辦法。

肯定有很多同學要質疑我,你看,多少人怎麼怎麼加班,尤其是很多創業者,無休無止是常態。這裡我要做一個反駁:

我認識的最優秀的經理人,確實都是毫無加班習慣的,工作量多的話會第二天早上提前一點做,但固定時間去下班。他們認為,一個人要通過加班來完成工作,是能力不足的體現。一旦出現加班狀況,就必須改進工作方法,提升工作效率,才是正解。

還是我最喜歡講的那四個字:「全力以赴。」

該幹事情的時候,就全心全力地投入進去干。休息的時候,才能毫無負疚,讓自己的狀態得到最佳舒展。

少工作,敢於off,才會「珍惜」工作時間,用最高效率做出好東西!


哎呀,真心佩服這些個加二維碼的答案啊!

咱就長話短說吧,

沒有一個人,哪怕佛陀。

做這些靜心、調整身心的練習不需要和老師、同學們一起。

集體修習的力量非常驚人。

願題主早日遇到自己的老師和同學們。


哪種都不適合,重度拖延是因為你的心理贅肉被嚴重養肥了,因此導致你的行動力和自主創造性十分低下。

  精神贅肉指的是一個人由於缺乏自制力所導致的放縱,從而養成會消耗精神集中力的但又有一定強迫性的看似是小習慣實則是對你生活品質產生嚴重影響的惡習,比如刷手機,吃宵夜,擼管,打遊戲,晚睡強迫症,與半生不熟的異性閑聊等等。

  這些惡習會隨著次數的累積發展到嚴重影響一個人行為能力的程度,使人根本無法將精力聚焦在自己本應去承擔的責任上。

  這隻能用相對形象的靜態圖片來形容,我把這張圖命名為」人生的蹺蹺板模型「

  由於急著占坑就沒研究怎麼做動圖了,所以盡量用文字說明清楚。你的自律性是圖中的自律小人,你的精神贅肉是一輛車,你的不負責任度(任性放縱程度)決定了你在不斷攀爬成為人生贏家這條路的陡峭度。

  這裡有個設定,我在這裡的人生贏家的定義是內心的幸福度,與世俗的成就體系沒有關係,所以排除了先天因素。另外這張圖適合人群是有行為責任能力的人。

  這張圖除了自律小人是活的以外,其餘的都是死的,唯一的變數就是你的自律性,關鍵問題在於,如何通過正確的方式把你的自律小人養大!

  一個人的實際精力每天都是有限的,而實際精力分別是精神贅肉和自律小人的食物,你的精神贅肉隨著自身的發展壯大,它首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跟自律小人」搶食「,也就是會讓你不由自主地將精力傾瀉到它身上,也就是我們俗稱的」上癮「或者」強迫症「。

  所以我們可以從同一個名字的足球運動員的特點來入手,檢驗這張圖的合理性,如有錯誤,我將進行修正。

  如果論天賦的話,幾乎沒有人能強過肥羅

  肥羅成名之後,由於過早地攀爬到了職業的頂點,從那時候起名利的衝擊,讓這個太早得到一切年輕人得到了與其年齡不稱的東西,人在這種環境下,就會開始沉淪,以致其25歲之後,就開始縱慾,不參加訓練等等,因此後來長期被傷病困擾。

  包括肥羅在內的很多巴西天賦型的球員都是曇花一現,很大程度上跟他們成長的環境有很大關係,他們在那個充斥著毒品、妓窯、酒精、匪幫等等混亂的社會環境下成長,家庭、學校和社會都不會讓他們有責任意識,其原因是這類人在那樣的社會中,社會讓他們既無尊嚴也無財產更無地位,因此他們就不會認為對他們的社會負有任何責任,他們小時候所接受到的教育大概就是要賺錢和玩女人,也就是說賺到了錢只會去滿足自己的慾望而不是承擔更多責任。

  所以他們大多數只會揮霍自己的天賦,在巨大的名利衝擊下縱慾和迷失。

  這樣的人往往容易淪落為被他人消費的棋子,也只會因為剎那的光芒而被大家記住,但是在那之後大家忘記他們的速度也很快。這也常見於很多其他領域的體育和娛樂明星,比如艾弗森、拳王泰森等等。

  很多這種類型的明星名利雙收之後,除了玩女人就是炫富,把自己作為公眾人物應該承擔的責任拋之腦後。所以這些人的名利給他們帶來的巨大能量,他們的所作所為只是去把自己的「精神贅肉」養肥,然後讓自己在揮霍中墜入深淵,這是因為他們不會以"責任「為價值,而是以」慾望「為價值。

  不懂責任的人,基本上就不懂克制,只會任由自身的喜惡去決定自身行為。

  我們再來看C羅,其實C羅也是一個天賦型選手,更是有名的騷貨和花花公子,但是很少有此人的負面消息。

  我之前其實不太了解C羅,後來也只是看過一篇關於C羅的傳記,知道這個人為了保持狀態其實非常自律,哪怕是自己成名多年,也會四處獵艷,但是其為了保持狀態穩定而做的體能、技術等各方面的訓練量並不少,而且非常自律。(有這篇文章的知友麻煩給下鏈接)

  我猜想C羅是非常清楚,可以給他帶來一切的名、利還有女人,就是因為他在足壇的地位,這是他獲得一切的根本,所以他無論處於任何情況下,訓練體能、保持狀態是第一位的,哪怕再不情願,也不願意有一絲懈怠,因為這是可以他今天能擁有一切的根本。

  所以就算他再怎麼好色,也沒人對他有什麼惡評,因為人家都是把正經事幹完了再去玩的,而且每天進行體能訓練是他每天起床後的第一件事,而且這個人不管怎麼玩,起床時間依然比較早。

  這是他能一直維持巔峰狀態的非常重要的秘訣。

  但凡是堅持過慢跑的人都知道,跑步這件事,不管是颳風下雨下刀子,你都必須按照你自己原來的節奏去進行,絲毫不能有鬆懈。如果你是每天都跑的人,那你就必須每天都跑,如果你是一周跑5天的那種,你就必須每周按照節奏每天跑5天。

  一旦這個節奏一亂,幾乎就會前功盡棄!因為精神贅肉的掠食能力遠遠強於自律小人,所以很多人墮落起來的速度比成長起來速度快多了,這就是所謂的」學壞容易學好難「」由儉入奢易由儉入奢難「

  精力這個玩意,如果分配給你的精神贅肉往往只會消耗你的精力,但是如果分配給自律小人,只會讓你越來越有精力!所以我們看到很多優秀和成功的人眼神裡面有光,就是這個原因。

但是這些人不見得天生聰明,眾所周知,聰明人不見得有智慧,就是因為很多聰明人把聰明勁都用在偷懶和滿足私慾上了,所以這是我3年前出來講課就反對那些PUA和一些耍手段的戀愛技巧。

  但是我這套內容其實就是老生常談,不如很多講快速推倒的人那麼吸引人,但是我相信一直做下去還是對這個社會有幫助的,而且我自己由於堅持不懈地在各個地方打廣告,還是能混口飯吃的,但是我希望並不是簡單地混口飯吃而已,我希望更多地改變那些依然還執迷不悟嚮往和沉湎於酒色財氣中的年輕人(雖然我曾經也有過,但是我知道那是錯的)

  好了,廣告時間到此結束,那麼如何跟自己玩心眼,將你的能量分配給你的「自律小人」而非「精神贅肉」呢?

  在這裡我要講一個關鍵詞「慣性」……

  我已經把這個問題研究得非常透徹,如果想看我繼續更新請給我支持,否則棄更,並以自身實際減肥經歷在本回答中作更新。

  給點贊給感謝都可以,反正剛開始玩知乎,不知道怎麼增加答案顯示的權重~

-------------歡迎關注全宇宙最接地氣的戀愛、自我成長,正能量講師-------------------

貓爵士微信公眾號:gz-evolution

http://weixin.qq.com/r/IUypsfPE1K6rrbfS9xkz (二維碼自動識別)


內觀和打坐沒有接觸過,最近一直在體驗正念,雖然練習時有幾次睡著了。。。總的來說,正念會讓你更多的向內看,和自己產生聯結,去活在當下,接納自己,我個人認為對於改善情緒,緩解焦慮還是有一定作用的,當然這是要建立在長久堅持練習的基礎之上。這四種方法,基本原理差異應該不是很大,堅持去練習才是最重要的。對於樓主所提的重度拖延症,我建議可以看一下《拖延心理學》這本書,如你所言,拖延症歸根結底不是時間管理,不是道德問題,而是心理問題,我自己看後感覺還是挺有收穫的。《番茄工作法》這本書講的一些方法我也覺得蠻受用的。


謝@BMT邀請O(∩_∩)O

拖到現在才回答我也是夠了,因為啥?因為這事兒對我來說不重要,很簡單。(可能會傷了題主的心)到這就是我真實感受。

看了好幾位的回答,都不是太滿意(但這不是說我的回答就一定讓人滿意)。

首先,推薦一本書《拖拉一點也無妨》。下面說說我的看法。

1.好幾位答者都說」幾乎沒有一個人沒有拖延(症),這樣的話,拖延就是人的本性之一,就像動物園的那熊貓一樣,吃飽喝好又有房子住,交配都有人伺候著,我還幹什麼活兒。(當然人有更高級的需求)人也是一樣的,為了生存才去幹活工作的,不然就沒飯吃餓死了。既然是本性,幹嘛要消除它呢,拖延是讓我們避免消耗能量,趨利避害人之本能好吧~

2.拖延是人的本性,本性你就是越跟他作對,你越沒好果子吃。為啥不接受它呢。接受他就是接受你的本性,接受你的本性就是接受你自己,接受了你自己,你就跟自己的關係好了,你跟自己的關係好了,才是一切改變的最重要的基礎。

3.既然拖延是人的本性,所以我們應該帶著拖延生活,承認自己有拖延,承認自己偶爾的拖延行為,不要自責。但是如果拖延嚴重影響了你的生活工作,這樣的情況你就需要在接受拖延的前提下,想些辦法來讓自己在某些領域改善一下。

4.下面說說你為啥拖延。原因之一是拖延人類本性,上面已經說過了,這裡主要說說下面兩大原因。

1)那些事你討厭去做,做那些事兒你覺得不舒服,無聊,沒價值。就像寫畢業論文,出去賣自己都討論的東西。這些事情會給我負性刺激,由於趨利避害的本能,你不可能想去做,拖延也是很正常滴事。

2)二是那些事你想要去做,比如求交往,比如看書,比如去滑雪,比如上台演講,但是你內心有恐懼,你會在做之前有各種失敗後的假象,搞不好怎麼辦?丟人了怎麼辦?別人嘲笑我怎麼辦?達不到我想要的效果與目標怎麼辦?失敗了怎麼辦?我們這個社會太強調成功了,以至於對那些失敗的人事物我們都投以鄙視 的目光。害怕失敗是阻礙你前行,產生拖延的重要原因。

5.產生拖延還可能有其他原因,大家繼續補充,對於題主的那些冥想,打坐之類的方法,我建議題主繼續做,支持你,雖然短期對於克服拖延用處不大,但是冥想打坐,內觀正念能讓你更好的了解你自己,只有你跟自己的關係好了之後,什麼拖延都能慢慢克服,前提是接受自己拖延的天性。

最後還是推薦《拖拉一點也無妨》這本書。會給你一些思考。

我做的微信公眾號:悅康心理(yuekangxinli),感興趣的關注,公眾號三大理論:平衡理論,關係理論,積極心理學?


雖然現實很殘酷,但我不得不說——哪種都不合適。

首先關注「拖延症」的定義:它並非一個心理學名詞,也不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診斷標準,而是一個地道的網路語,因此我們對待它需要以對待網路語的形式來對待。這也就造成了判定拖延症的不嚴格——幾乎任何人產生了任何拖延行為都能夠被稱為拖延症,即便是正常的行為。

拖延通常意味著人們的內心產生了衝突,而常見的衝突分為4種。

  • 雙趨衝突:我喜歡妹子A和妹子B,到底選哪個……

  • 雙避衝突:我媽讓我在妹子A和妹子B裡面必須選一個,可我哪個都不想選……

  • 趨避衝突:我喜歡的妹子A名花有主,我的未婚妻妹子B慘不忍睹……

  • 多重趨避衝突:妹子A胸大屁股翹,但是性格太糟糕;妹子B溫柔善良但長的實在都點為所欲為;妹子C家裡很富有但我總覺得低人一等;妹子D………………

對於「拖延症」者來說,最常見的內心體驗就是:「我知道要做XXX,可是沒辦法去做XXX,因為YYY」。做與不做兩種動力同時存在於內心中,盤根錯節糾纏不清。為了更好的理解,我們將此時「拖延症」者的內心比喻為一座森林,期間無規律的散布著大量的樹木,而迷路的旅行者正站在森林的中央。

如何能夠確保旅行者一定能夠走出森林呢?最好的方法就是確保他一定是沿著一條直線在行動,即使這條直線不是最近的路線,但一定是能夠走出森林的路線。那麼我們如何在森林中確定一條直線出來呢?

旅行者通常會選擇三棵樹,讓這三棵樹保持在一條直線上,從第一棵樹走向第二棵樹。然後再選擇第四棵樹,讓2、3、4三棵樹依舊保持一條直線……以此類推,便能夠在複雜的森林中確定一條直線出來。因此在應對拖延症時,這種「沿著同一路徑行走」的思路也非常重要。通常在人們拖延的時候,實際上是在做與不做中糾結迷路,正如同在森林中無頭蒼蠅一般亂撞;而沿著同一路徑行走,便是控制自己自由的思想,讓它們保持在「如何做」、「做了之後的好處」這條路徑上。以下列舉部分問題,以確保能夠讓人沿著同一思路行駛:

  • 「你會喜歡事情怎樣發展?」

  • 「你在工作中有哪些希望?」

  • 「你想在這項任務中獲得什麼?」

  • 「如果你真的要完成任務,你可以怎樣做?」

  • 「你認為現在,你的能力能夠幫助你做哪些改變?」

  • 「在你的多種考慮中,看似最有可能的是什麼?」

  • 「完成任務最大的好處是什麼?」

  • 「為什麼你想完成當前的任務?」

  • 「你現在需要什麼發生?」

  • 「你認為什麼需要改變?」

——————————我是分割線————————————

所以接下來我們需要點評下題主提出來的幾個方法了。

首先我們要明確的第一點,是這些方法實際上都與直接開展工作無關,它們都是一種「準備儀式」,以幫助拖延者去調整好自身狀態——但現實情況是,任何人永遠無法將自己的狀態調整到最佳狀態。所以無論做冥想還是做正念,實際上都是在做拖延行為。

冥想、打坐、內觀,都來自於宗教系統。冥想是一種意識狀態,它更多的關注與人的呼吸與當時的身體姿勢,因此它對於緩解焦慮具有一定的作用,偏重於情緒層面;打坐則保持了一種固定的姿勢,在一些理論中,相信人打坐的姿勢更有助於身體健康,因此相比於冥想,它更關注軀體;內觀則是在不停的關注自己內心的聯想和體驗,關注自己的心理過程(認知、情緒、意志),因此關注點在於內部。

三者有交集和不同處,並可以同時開展。例如打坐的同時內觀,或者打坐的時候念經等。

正念則是一種由宗教轉變來的心理學方法。它讓人們在保持內心情緒的時候,去大量的做重複性的、簡單的工作,例如數草坪上有幾根草,用舌頭去數果脯上的褶皺等。當人們在焦慮時,注意力集中在了焦慮源上;但當正念的時候,注意力放在了重複性的行為上,因此能夠給自己的心理活動釋放空間,並以此緩解情緒。

之所以說三者不好用,另外一個理由則關注在「焦慮源」上。

拖延症是一種行為,而上述方法處理的是情緒,情緒的來源是人們的認知,認知的來源是現實。我們舉個例子:

小張明天必須要交一份文件,但是現在已經半夜12點了,他卻一個字沒有寫。

例子中,現實有三部分:1.時間已經很晚;2.作業必須交;3.作業沒有寫。那麼這些現實情況,會誘發小張什麼樣的認知呢?

認知1:時間不足以讓我完成任務;

認知2:不交作業有懲罰;

認知3:文件是一項艱難的任務。

緊跟著它們會引發小張的情緒,我們就選其中的「焦慮」作為代表。

焦慮情緒又會引發小張的拖延行為。如圖:

那麼重點來了:焦慮源是現實,它的緊迫性和困難程度必然會導致負面情緒的產生。如果我們單獨處理情緒,現實情況則會越來越糟糕,因此將會讓情緒發展的越來越不可控。可以想像,當我們完成了30分鐘的正念後,時間已經是12:30。這很有可能將加劇情緒,進而進入惡性循環。

————————————我也是分割線————————————

題主所提到的方法,確實會有可用的地方,但前提是:現實通常為中性刺激,而認知環節產生了歪曲變形,導致不必要的情緒產生,最終影響了行為。例如小張老婆晚上9點還沒到家,這可以被理解為是一個中性事件,小張此時相信自己老婆在外面有了別人,於是體驗到了大量的憤怒,這裡的憤怒來源於小張的一個想像,因此是不必要的情緒。那麼此時,題主提供的方法就可以使用了。

恩……祝好!


自控力我看過 冥想真的有用 真的有用 真的有用 讓我情緒穩定且直指目標沒有雜念 辦事效率很高 但是 我真的是比較散漫的魂淡 我也只能做到有事的時候去冥想 真是沒有救了@.@


重度無藥可救拖延症患者告訴你,無數次想通過冥想幫助自己精神提升,幻想過無數次在冥想中大徹大悟人生從此不一樣的美好場景,but!已成為人生中一個不可及的願景,為什麼呢,答案很簡單,一直拖延著,從未開始,拖了好久好久,然後冥想就成了一個夢想


內觀、正念之前的持戒階段可以對治你的拖延症

持戒是一種時時刻刻都在進行的行為

並不存在一個開始和結束

我採用一周一戒的方式來持戒

每周達到一個小目標完成一個小目標

幾周過去,我完成幾個小目標之後,

生活中其他的事物也被帶動了起來


首先應該明確這樣的拖延對你是否造成了危害,我高中的一個數學老師,他經常說自己是重度拖延症,上課拖延不備課,作業拖延到上課之前看,或者乾脆不看,試卷拖延著不做,甚至上課邊講邊做。可是即使這樣,他的課上的依然生動,年年優秀班主任,優秀教師。這樣,他的拖延症就是無害的。

如果你重新審視了自己的拖延症並且真的要求改變他,那就下定決心,選擇認為最適合自己的方式,不要管別人怎麼的想法,適合你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並堅持下去,我一直是這樣改掉自己的壞習慣的。只有自己承認的方式才能改變自己。


冥想據說能起到做用,但目前我沒有使用。

我目前使用的仍然是自己的方法。

1,目標軟體

2,最爛的開始

3,詳細計劃

4,環境的作用

5,強烈的企圖心

營銷帳號 追風的樹葉 拖延現象專欄答主


拖延症的問題別人已經說了很多,但是我想說一下冥想,內觀和正念的差別。

其實內觀和正念練習都屬於冥想,冥想分為集中式冥想和分散式冥想,內觀是讓各種經驗自由升起消失,讓注意力以平等的心態對待這些內外經驗,因此屬於開放式冥想。

正念是通過將注意力集中到呼吸或者其他一些經驗上,然後通過體會自我和這些經驗的分離,來緩解壓力。屬於集中式冥想。

集中式冥想是開放式冥想的基礎,內觀開始練習也是要觀呼吸的,然後才逐漸放到身體的各種感受上。

所以說,還是要先弄清楚這個邏輯體系,然後一步步一天天進行練習就好!


我一直對心理學十分感興趣,其實我只是對人性有強烈的好奇心,而心理學恰是一門探究人性,追尋人類本質的學科。我贊成所謂的二元論,即人是由生理和心靈兩部分組成。生活中,人們或許可以輕易的感受到生理給自身帶來的影響,卻很少關注自己的內心,這裡的「內心」不是指每天虛無縹緲的思緒,而是指你,一個唯一的,特殊的,身為一個個體,一個完全的人的本質。

讀研的過程中我發現自己的心理有著奇妙的改變,從過去的閒情逸緻,順其自然,變得焦躁不安,沉默寡言。究其緣由我認為有兩點:1.從學渣向所謂學霸的過渡以及對自我的過高要求導致了行為和心理的雙重轉變。2.工科的課程氛圍以及工作中朋友們的負面狀態從客觀上影響了我看待問題的方式。其實在大學期間我就是一個不愛恪守陳規卻看起來很循規蹈矩的人,在那時我對自己未來沒有要求,凡事順其自然,幾乎沒有危機意識,而現在卻變得焦慮不安,覺得時間就像斷了閥的水龍頭,想讓它停下卻無能為力。(當然不我擅長自我調整)現在看來似乎我大學時的心理狀況更加健康一些,如何在社會環境的壓力下隨心所欲的改善這一狀況或者說徹底摒棄這種心態是我想要探尋的,我想這不僅僅是我個人,同時也是所有努力在自己工作崗位,想提升自己幸福感的人都想探尋的,所以我開始研究自己,開始研究心理學,正所謂快樂取決於我們的精神狀態,而不是社會地位或者銀行卡里的位數。

心理學分為三大勢力:

1.行為主義:認為人是行為的集合。

2.精神分析法:潛意識的分析。

3.人本主義心理學:是上述的產物,認為人遠不止如此,探討人的本質。

積極心理學是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傳承,之所以研究積極心理學,如Tal所說,關於抑鬱,精神分裂,病態心理學研究太多了,相反,那些成功的,積極的,健康的人為什麼擁有這樣的狀態?卻很少有人研究,據說比例只有21:1,同樣,我更希望去了解積極的人為什麼積極,而不想知道抑鬱的人為什麼抑鬱(雖然我對次也充滿好奇),但至少我現在還確信我的心理並沒有顯示出病態。

Something helpful:

1.對人們產生影響的不是信息本身,而是對信息的解讀。也就是說,同樣的事實,解讀的角度不同會帶來截然不同的結果。

2.大腦是可塑的,改變的方法之一就是冥想。 哈佛醫學院的Herbert Benson,發現每天做15到20分鐘的冥想,做了一段時間後,就能大大地改善健康,情緒健康和身體健康都改善了,而我也在嘗試,效果還需時間來驗證。

3.關於「信息可以改變世界」這是個錯誤的言論,僅僅獲取到信息是不夠的,重要的是對信息的解讀,往往改變一個人的,不是這個人的能力,技能等對於人的性格,個性,人本身來說只是外在而非本質的東西。外在的是信息,而內在的是轉變,這需要你仔細體會

4.記者問米開朗基羅:你是如何創作出《大衛》這樣偉大的作品,他回答道:「So easy,我去了趟採石場,那裡有一塊大理石,在它身上我看到了大衛,而我只是鑿去了多於的石頭。」

積極心理學目的是引導我們鑿去那些我們不需要的,擺脫阻礙,擺脫恐懼,擺脫限制,而只留下我們最本質的並發現我們自身的潛力。

5.老子說「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

當我們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我們是不斷獲益的,這時我們是在做加法,而只有在尋求真理的時候我們需要剔除自己的主觀意識,我們需要做減法, 因為每個人的思維都或多或少的帶有主觀色彩,而大自然的真理是無分別性的。減到最後我們便避開了所有的矛盾和問題,以達到無為,而這個境界則是至高境界,是謂得道。

正如梭羅所說「減法比加法更能使靈魂成長。」至於所謂的拖延症,就需要你不斷地去做減法。

6.人性的哲學衍生出關於學習,教育,教學的新概念,這一概念認為,教育的功能,教育的目標,人的目標,人性的目標從根本上是一個人的自我實現,成為一個完全的人,成為特定的某個個人能達到的最高高度。通俗的講就是,幫助一個人成為最好的自己

7.關於成功與非常成功人的兩點區別:

1.相信自己。

2.不斷的問問題。

要培養心理彈性-----即適應性------怎麼做:

幫助他人,運用自己的長處,設立目標,更重要的是不單幹!(我在本科和讀研的過程中都發現,多數人不擅長主動幫助他人,百分之90以上的在校學生沒有長遠的目標,甚至沒有短期目標,這是非常可怕的。)

最後,對於我們自己,我們總是關注自己的缺點是什麼,如何進步,如何改善缺點,如何彌補自己沒有的,而很少關注自己擅長做什麼。然而我們的閱歷恰恰被我們的關注點深深影響,問題締造現實


看看ADHD吧,說不定是注意力缺陷


可以嘗試一下內觀,搜索中國內觀網看看有沒有課程合適自己的時間安排。


不邀自來,對付拖延症最有效是「5分鐘起步」,這也是心理學上的觀點。5分鐘起步指的是你要做什麼事開始五分鐘最關鍵,相當於那種老式柴油機手擰發動,動起來之後就自給自足了。人都有慣性,拖延和5分鐘起步都基於此,只要你開始做了就會很輕易做下去。我在鍛煉中也使用這觀點,目前沒有拖延的,哪怕一次。


如果你感覺是屬於心理方面的問題,修習這些方向是對的,但是要找個靠譜的學習地點學習,不要自己瞎練


向內看這個方向沒錯,選哪一種要看你的興趣了。


推薦閱讀:

為什麼自己開車的時候總是很放心,坐在副駕駛上就會對開車的人指指點點?
為什麼我感覺時間過得越來越快?
馬斯洛的需求理論有任何發展嗎?
總是拖延不想做作業怎麼辦?
如何看待榮格在心理學的貢獻?為什麼我感覺他是個神棍?特別是看完他自傳後。?

TAG:心理學 | 拖延現象 | 內觀 | 冥想 | 正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