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環境下的海外留學生在學業之外,需要做哪些額外的努力才能真的提高英語能力?

我一直記得曾經的一位國內英語老師的話:

如果出了國到了英語環境英語能力就能變強,那還要什麼英語培訓機構幹嘛!直接把想學英語的扔國外不就好了。

現在看來,這句話愈發的正確。

出國兩個月,我發覺自己的英語水平其實並沒有多大的提高,甚至有退步。這種退步很有可能是由於對於陌生環境(英語環境)逐漸熟悉而造成的好奇心下降惰性增加所造成的。與我上課的有已經來了一年的學生,聽他們的英語其實也並沒有「來的時間久了,環境熟悉了,英語就逐漸熟練了」的感覺。

而對於我來說,研究生的課程充斥著大量的學術任務:論文、Presentation、小組項目、作業、測驗、學術評論。我承認相比於國內,突如其來的英語相關的學術工作就像是強心劑,可以通過增加與英語的接觸對其更加熟悉,但我覺得這種熟悉只是心態上的,而並非英語水平的真正提高。繁重的作業和論文其實導致的結果更傾向於將自己之前的低級且中式邏輯的英語句子重複更多次,依然毫無文采可言;同外國人更加頻繁的對話其實也只是讓自己之前儲備的口語水平練得更加熟練,是否用錯詞是否地道仍然沒人知道,因為大多數英語母語者對於ESL都抱著謙遜的態度,只要他們聽得懂,不妨礙正常對話的必要信息提取,你就很難通過他們找到自己的錯誤,更不用說純正(外國人之間的閑聊仍然聽不懂)。直到現在,我仍然覺得在英語水平這個方面,我同剛來時候的自己並無太大差距,甚至有退步之勢。

寫這麼多是因為這個問題從我出國開始思考到現在依然無解,加之我真的很擔心自己一年過後成為那種對英語和英語環境十分熟悉,英語卻依然奇爛無比的人,所以我提出這個問題。我一直相信需要有效且額外的英語知識輸入與輸出,才有可能真正的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而身處英語環境的英語學習者,或許可以藉助這一有利條件採用某種方法切實有效地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所以我想問問各位在國外的留學生朋友或者是內行人,在國外究竟有哪些有可行性的方法,能顯著地提高自己的各項英語水平(語法、寫作、口語、閱讀、聽力)。


作為從來沒有出過國,平時在培訓機構討厭和老外同事聊天搭訕把他們全部當loser, quora上也不忘記踩他們幾腳,社交媒體上沒一個老外朋友的人,我覺得我沒有什麼和老外無法交流的問題,或許我某些生活用語不太熟悉,但是基本你給我一個月,我就會搞定,我的確上班的時候以及在網上亂聊天的時候需要和他們交流,比如我原來工作的地方有一個耶魯的老頭,劍橋老頭,還有一個漢語九級的討厭的英國人(他經常堅持要用某一個插線板,看見我上課正在用也要來搶),按照劍橋老頭的話來說,他覺得我語音接近native speaker,(當然可能是他在亂拍我馬屁)。

1. 我語音跟著字典和詞典學的,我不覺得這個需要出國,我平時給學生上課這方面也比較有自信,我音標錯誤的時候異常地少,連化學元素讀錯了我都會不爽的;

2. 我一直覺得英文得和雙語優秀的人練習,不是老外,是中文棒的美籍華人,加籍華人,甚至新加坡人(忽略他們語音語調),以及在美國讀過書的香港人(非常優秀,包括他普通話)。只有雙語優秀的人能夠不嘲笑我,讓我有足夠的勇氣不間斷說話;預測我將要說的中文的英文翻譯,讓我增加新辭彙,老外這點做不到;有共同話題,比如我和我練習的對象都是喜歡TVB,日劇,有很多共同的價值觀,話題極其容易深入導致我要隨時加料到我口語裡面,我在網上每次和老外聊天就會覺得對方的閱歷讓我無聊至極,一般都是我直接幾句話屏蔽;

3. 如果缺乏真正的輸入,不斷輸出你的英文的確會如你所說,越來越爛。這段時期我經歷過,我們主任因為喜歡我的語音語調,一直堅持讓我教英語系的聽力,讓我無比厭煩,後來軟磨硬套主動要求教綜合英語,英語才開始恢復正常水平,以及到一年之後的質變,中間包含了我無數個熬夜備課的夜晚,我強迫症到了哪種程度?我經常一個單詞查N個字典,如果還質疑它發音,我就要問我國外網友,一個文章我準備了5個大同小異的參考書,來回翻著讀,經常備課到半夜4點,堅持了大概一年,在校車上我都是在備課,中午完全不休息,成果包括:當年年底裸考上外研究生考試的翻譯139分;去培訓機構去全英文面試,總監很欣喜,覺得我和我那個半獎去美國讀語言學的同事風格很像;網上遇到幾年前的美籍華人以及上海人追著問我怎麼提高我英文來著。(我之前語音語調沒問題,就是講話沒內容,俚語多,但是一聽就知道沒底氣)

我一直覺得語言這個東西,跟出國沒有太大關係。當然不排除某些初級英文學習者跟著老外提高了自信和增加了部分單詞。但是在中級往高級這條路走的時候,你靠的是自己。

同理,你看我們生活的這個國家,有幾個人真正把中文學的很出色呢?


結合自身在美國多年的親身體會,給希望提高英語的中國留學生(尤其是博士生)的幾點建議:

對很多從國內來美國留學的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來說,提高英語是除了自身學習以外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如何把英語練好,或是說至少能夠自如的應對工作和研究中需要用英語的場景,是一個非常重要也有一定挑戰性的問題。很多學生有著很強的技術能力,做了很好的研究和工作,但是一到寫成文字就不知道如何寫成一個完整的故事,無法讓人意識到其重要性(甚至無法讓人理解自己的工作);或是一出去做報告就不知道如何能夠體現重點,反而聽起來不如很多實際工作內容上不如自己的人;還有就是在文章或是郵件交流中充斥著各種錯誤,也許暗中影響了自己的發展。作為一個工作了一段時間的老師,我對這些情況頗有感受,也經常會根據我的經驗給我自己的學生一些建議。今天我把我覺得比較重要的幾點總結出來,希望能夠給在這方面希望有所提高的同學一些幫助。

1、英語的重要性:首先,提高英語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其重要性往往不遜於技術的重要性。即使是做理論工作的同學,除非是解決了那種非常重大的問題,否則,如何將工作很好的表達、展示給別人都非常重要,往往會影響到別人對工作的看法(進而對作者的看法),或是一篇文章的結局。(對寫文章的同學來說,很多審稿人,包括我自己,都會把這方面放在考慮因素之中——畢竟一篇文章發表的一個前提是能夠帶給讀者有用的信息,而如果信息表達的不清、不好,又怎麼能夠有用呢?)而對做偏應用的同學來說,這部分的重要性就更加顯著。

除去對工作的影響,我認為既然大家到了美國來讀書,來工作,那麼了解人家的文化,掌握好人家的語言是一項基本的事請,也是一種禮貌的體現。這裡,我並不是說需要我們每個人達到或者接近母語的水平,這對絕大多數人來說都是不可能的,也是沒有必要的。畢竟我們的目的不是為了未來競選議員,也不是要去寫小說。但我們需要做到的是在工作生活中不會因此而吃虧,能夠更好的發揮出我們在其他方面的優勢。

2、多讀、多看:從長期來講,想提高英語水平需要多練習。以往的經驗常常會讓大家去找外國人多交流,經常參與他們的活動,交一些外國人的朋友,等等。雖然這樣肯定會提高英語水平(包括社交水平),但對很多人來說很難做到,而且我也不認為這是最有效的方式。如果一個人不是特別的外向,即使多參與外國人的活動,也未必能有很多的機會和他們說話,而即使說話也往往是不連續的幾句問答,難以達到提高的效果。並且這種場合下的確可能能提高一些社交英語,但對工作中的英語影響有限。何況現在絕大多數同學所處的環境還是中國人為主的環境(另外我認為完全沒有中國人之間平時說英文的必要。我認為英語的提升更多的是自己的行為,不需要結伴做任何事情)。因此這種交流雖然有機會要多參加,但是並不是唯一的途徑。

實際上,我認為完全可以自己制定計划進行提高。我建議每個同學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一些能夠連續的讀或者看的東西。比如每天固定的看電視上的新聞或者評論,定期的看轉播的比賽,堅持看某一個電視劇,或是看TED的演講。這裡,我建議一定要選擇自己喜歡的東西(或者相對比較了解的東西),另外一定要堅持。如何才知道是自己喜歡的東西?一種簡單的判斷方法就是即使英文沒完全聽懂,也基本能明白怎麼回事並且也有興趣一直看完的東西(不然,精力會過多的放到理解意思上,對學其中的英語的作用就會比較少,而且也不容易堅持)。這裡我個人比較推薦一些新聞類的東西(新聞也可以包括各個主題),因為新聞裡面用到的語言相對比較規範,播報員語速也比較中等,而且時間也比較固定。比如說喜歡政治的同學可以看一些固定評論員的節目,喜歡金融的可以看WSJ每天的金融新聞,喜歡體育的可以去看體育新聞。找到一個自己喜歡的節目以後(15-30分鐘的節目即可),每天堅持去看。如果聽到了陌生的用詞或者句子去查一查。甚至覺得比較好的節目多看兩遍,過一段時間以後一定會有很大的提高。

剛才說到的是看一些視頻節目,同樣的,讀一些書籍或者雜誌也往往會有很大的幫助,喜歡時事的同學可以訂比如New York Times,喜歡經濟的可以訂比如Economist,喜歡其他的也都有對應的雜誌。這些雜誌每期內容都很多,不需要每篇文章都看(多數文章也未必感興趣,讀那些的話效果也不會太好),只需要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幾個文章看一下,在讀的時候也注意一些沒見過的辭彙和用法,遇見的時候可以查一下,並找些例句。好的文章多讀幾遍,甚至在沒人的時候可以出聲朗讀一下(見下一條建議)。

3、讀自己寫的東西:很多時候我會收到學生髮來的郵件或是寫的東西里有各種錯誤,或是有讀不通的地方。在這種時候我往往會問學生,你有讀過自己的寫的郵件或是寫的東西么?這裡,「讀」一方面的意思是檢查自己寫的東西,另一方面就是指真的讀,而且是讀出聲來,把自己寫的東西當做一個講稿或者故事去講一遍。我現在自己寫東西不管是郵件還是文章(哪怕是幾十頁的東西),在修改的時候都會仔細的讀一遍。相比於只是看,讀往往更能發現句子中隱藏的錯誤,而且更容易發現不太通順的地方。舉個簡單的例子,假設你不小心在一個文章的前後寫了兩句完全一樣的話(假設本意不是如此),那麼只是看一遍的話不一定能夠看出來,而如果你是將文章朗讀一遍的話,基本上很容易就意識到這句話之前讀過。這是因為朗讀時我們會自然的去思考(我們可以很容易寫一句不通的話注意不到,但是說一句不通的話注意不到要難很多)。通過這樣的過程往往能找到問題,提高寫作的質量。

讀自己寫的東西的另外一個好處是可以鍛煉自己的演講能力。這裡,讀的時候不能機械的只是把詞讀出來,而是要彷彿自己在和別人講內容里的東西。因此語句中的停頓、語調都需要按照真實的說話來進行(一定要注意不要讀的太快,該停頓的地方要停頓)。在沒有他人的場合下,這也是很好的練習如何去講一個東西的機會,對大家之後有可能需要就內容做報告也是很好的練習。如果大家希望練習演講,可以找一些名人的講稿(比如像奧巴馬),試著模仿他們來講,特別的注意斷句和停頓的地方。好的演講的關鍵就是停頓突出,節奏分明。也沒有一個好的演講速度是快的。

4、善於利用工具學習:我們說話和寫作時經常會對有些辭彙或者短語的用法不是很確定。這種時候要學會利用網路的工具去學習。對於寫作,如果有兩種寫法不是很確定哪種更好,那麼一種常用的技巧是將兩種寫法放在引號中分別進行Google搜索,看哪個出現的頻率比較高。(一定要加引號,否則不是按照整個短語來搜索。)舉一個例子,大家寫文章的時候經常要做文獻綜述,可能經常會用「There is much literature about..」這樣一個短語,也許有的同學可能不太確定是否應該是 「There are many literatures about..」那麼我們可以去放在Google里把整個短語加上引號去搜索,就會發現

前者有16000多條結果,而後者只有2000多,那麼自然前者應該是更正確的。實際上多數這種比較常見的句子大家寫完之後都可以放到引號中去搜索,看看如何調整詞語的順序或者用詞可以使出現頻率最高。而出現頻率高的往往也就是最好的寫法。

除去上面的加引號搜索的方法,直接搜索一些詞的對比也往往很有價值。例如,很多同學可能不太清楚Besides, In addition, Moreover之間的區別,那麼遇到這種不確定情況的時候一定要去查一下,網上有很多很好的答案(即使不完全是標準答案,但回答這種問題的基本上還是這方面有一定了解的人)。這樣不僅在以後使用的時候可以更加標準,而且慢慢的也會發現英語中的這些辭彙是很有意思的,在以後的使用中對這一類的情況也會更加註意。另外,當你的老師或者外國人幫你改了文章或者指出一些問題之後,一定要仔細去理解為什麼是這樣改的。如果有些地方不是很確定,則可以用上述的方法去查一下,或者直接問幫你改的人(例如,如果一個人把你寫的Besides改成了In addition,你可以先在網上查查他們的差異,如果不能完全明白,一定要去問幫你改的人,這種往往都會有很大的收穫。因為很少有人會在沒有明確的理由的情況下改你寫的東西)。

5、邏輯思考:當然,在工作中,很多時候看似語言的問題實際上本質的問題是表達能力的問題,與語言的關係不是很大(語言只是表達的一個部分)。這種情況即使讓用中文來講或者中文來寫效果也不會有太大起色。對此,我們在寫東西或者組織語言的時候一定先保證有著清晰的邏輯。關於這點,最好的學習辦法就像我們在之前所說的,多讀,多看。在寫作相關的東西的時候,可以試著模仿好的文章的大致的架構(當然要自己完全重新寫);或是在準備相關演講的時候,可以試著模仿好的演講的大致的思路。當然,寫作/演講時的邏輯某種程度上體現了一個人對寫作/演講內容理解的深刻程度——當一個人很深入的理解一個東西的時候,他往往能寫出來的或是講出來的東西就會更有邏輯。而如果邏輯很混亂的話則一定說明理解還不夠透徹。

在擁有對問題的清晰邏輯之後,還是有可能寫出來邏輯不是很清楚,這裡有時候就是語言的問題了。對這種情況,一種很簡單的辦法就是把自己寫的英文用中文複述出來,看看是不是邏輯清晰。雖然英文翻譯成中文可能會有些彆扭,但是經常還是很明顯能看出問題。畢竟別人看到你的英文的東西就跟你看到別人寫的對應的中文的東西的感覺是類似的。雖然這個方法效率不是很高,但有時候對解決一些問題還是很有幫助的。

6、做事認真的態度:最後值得一提的是所謂語言的問題很多時候其實是做事態度的問題。比如文章中是否有錯別字,是否有簡單的語病,往往都已經不屬於英語本身的範疇了(畢竟這些東西都是小時候英語課就學過的,而且很多軟體都可以自動檢查這類問題)。不管大事小事,做事認真是一項基本的原則。很難想像如果不能養成認真的做事習慣的話能做成任何大事。而當養成了做事認真的態度之後,其實也並不會花太多額外的時間就能做到做事更加完美,也會讓別人對你有一個好的印象。

如果你看到了這裡,說明你對未來的提高已經有了一個好的開始。接下來要做的是把你看到的對你潛在有用的點制定好計劃,落實到工作中來。我相信每一個出國留學的學生,不管語言天賦如何,不管基礎如何,都完全可以做到在工作上不會因為語言吃虧。也都可以做到在這方面和在技術方面一樣足夠職業,一樣完美。


這個我要答,而且讓我設身處地,大言不慚,系統性地來答一答。

照我對題主的描述來看,題主的目標是英語要聽說讀寫樣樣來得,成為一名實戰高手。正合我意啊,因為幹啥事我都喜歡成為實戰高手,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啊。

我和題主經歷相似,大學畢業後到英語國家念書,後來又回國工作,後來又出國工作,在此過程中遇到了和題主類似的問題,思考了,實踐了,總結出的方法感覺對我自己有用。

在國外用的英語分兩類:學術英語(主讀寫,次聽說)和生活英語(主聽說,次讀寫)。學術英語題主天天學習都在用,不刻意去練也天天在練,暫且慢點說,先攻生活英語聽說。

生活英語主要可分成日常辦事英語以及聊天兩大類。我出國念書前自認為英語相當不錯,考試常常接近滿分(說明語法學得不錯),口音標準,在咱中國同學堆中算是英語突出,說得很溜。懷著肯定沒問題的自信來到了國外,先settle down啊,干這干那,租房購物什麼的,突然發現我怎麼在外國說英語就溜不起來了呢。總結原因有二,一是很多生活中的東西我不知道怎麼說,邊說邊得在腦子裡找合適的詞描述,老外能一個詞說清的我得五個詞,二是我非常注重語法的正確性(不能給我國英語教育丟臉),邊說邊分出部分精力在關注過去時單數複數,能不慢嘛。於是結果是這樣的,我剛跟老外說頭幾句,對方都誇讚:您英語真不錯。一輪說下來,評價變成了:您英語是不錯,可說得很慢啊。我心想廢話,我說中文是不用思考,下意識輸出,當然溜得飛起,說英文我邊說邊在腦中打草稿,內存佔用不少,運行肯定慢啊。於是我仔細想了想,得出了結論:口語中只要關鍵詞正確,對方就能明白你的意思,至於語法的正確性那是次要的。只要拋棄對語法的思考就能加速,就別愛面子了,反正人家知道我是外國人,語法錯正常。接下來我就照此原則說話,只確保關鍵詞說出來了,有沒有加ed,是用in還是at,有沒有加s,順序對不對,管他呢,讓老外自己腦補吧。我想著,老外到中國即便說:我,飯,吃,只保證了主謂賓關鍵詞,我們也知道他在說他吃飯的事,老外聽我們說英語也同理啊。自打我想通這一點後口語明顯加速,張口就來,而且神奇的是,這樣一段時間後,我組織關鍵詞成了下意識的了,比較少佔用內存了,這時候倒有時間加上語法錦上添花了,長此以往語法也正確了。所以別一開始就追求說出完美的句子,先從能說出來開始,然後再改進嘛。

解決了說得慢接著就得解決說的內容了,(唱)我想說但是說不出來,真痛苦。句子中的關鍵詞都不知道,還說啥呀。生活英語中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深入民間了。生活中沒啥難的辭彙,沒看到不知道,看到了就發現原來是這麼說的啊。這種靠背單詞,看口語句典什麼的基本沒用,背出朵花來在真實場景中說出來依然覺得不自然,彆扭。在生活中積累才是正道。用心去注意生活中看到的各種英文字,在高速公路上看標誌牌,原來系好安全帶是buckle up啊,去電信營業廳看廣告牌,宣傳語什麼的,原來充值是top up啊,去銀行看小廣告,業務說明什麼的,原來那個USB網銀密碼器叫token啊,反正去超市看價格標籤,指示牌,去飯店看菜單,生活中就跟一文盲似的,逮著英文字就看,如饑似渴,注意,別看書看報啊,在練習聽說這一階段費時間還見效慢,就看你身邊各種日常用品、服務說明上的字,吃早飯看麥片盒子,排隊結賬聽前面的人都怎麼說,日積月累,啥都知道怎麼說了,辦事時只需不管語法,把你的關鍵詞往外倒就行了,說得溜了之後語法會自動補全的。長此以往,等你回到中國大夥會說,到底是國外待過,英文地道啊。看了很多國內景區牌子的翻譯之類的就知道英文地道是多不容易的事了。記得我初到外國,到咖啡店買飲料,上去就很正式地來一句:「I would like a cup of
coffee.」沒想到後面的人就倆字:「One coffee」。我驚道,你的量詞呢?a cup of呢?coffee是可數名詞嗎??

說完了生活中的辦事英語,接著聊天和讀寫英語一起說。聊天雖然是生活英語,但比辦事複雜,你得言之有物才能跟人家聊得起來,複雜程度和辦事英語不一樣,接近讀寫,只不過全程用口語罷了。和老外聊不起來那是因為你對他們聊的話題不熟,所以聽不懂,更別提發表意見了。人家若是跟你聊昨天的功課你就聽得懂了,能說的就多了,這是你熟悉的東西,而且剛做過,還熱乎著呢。對話題不熟那就去熟悉一下再聊,比如,你跟一老外都是哈利波特迷,你看過7本哈利波特小說5遍以及所有相關電影,各種細節歷歷在目,那你聊啊,怎麼?聊不起來?對方說的你也聽不懂?魔法杖怎麼說?哈利波特的好朋友赫敏的名字英文怎麼說?滿肚子話有口說不出啊,抓耳撓腮,渾身發癢。不行,回去趕緊把哈利波特英文版全買了,再過一遍,這樣總行了吧?這……應該行,但效率太低了,等你看完再去聊可能那個聊天對象已經畢業了。

此處我要隆重推薦一個學英語好工具——人盡皆知的英文維基百科。靈活應用這一網站對增加辭彙量,提高寫作水平,增加聊天話題均有好處。

坊間提高辭彙量、寫作水平的工具我大都試過,什麼天天看英文報紙,英語新聞網站,看英文世界名著,用背單詞軟體,一輪下來,用處肯定有,單詞多少多認識幾個,英語語感也略有上升,但都枯燥乏味,難以堅持,效率低,而且背好的單詞不知猴年馬月才用到,邊背邊忘,毫無成就感啊,能堅持的各位我都深深地敬佩。這時候維基百科的作用就來了。百科中對詞條解釋的文章可以說是信息密度非常高,搜索一個關鍵詞,與它有關的許多詞都會在文章中出現,而且百科文章的文風平實,敘述清晰,不像文學作品為了提高文采有很多長句,倒裝,讓人看得眼累心累。百科文章看起來不累,而且看一篇文章,和這個話題有關的詞都有了,明天聊天就能用,明天辦事也能用。而且除了跟話題有關的關鍵詞詞,還順便知道了很多英文的說法,寫文章立馬能用上。比如我看了哈利波特詞條後,除了飛天掃帚之類的詞,還知道了「首映」,「周邊商品」,「巡迴展」之類的詞的說法,這些詞在文章中是有關係的,看了一遍很容易記住,比在單詞書、新聞中零零散散的看到印象深刻多了。看的時候還可以把文章複製下來,把自己想記住的詞或是覺得有用的說法的中文意思寫在英文詞旁邊,隔段時間就把這個自己標註好的文檔經常拿出來看看,比複習單詞書可有效也有意思多了。今天學明天就用,想忘都忘不了。

不管是聊天,寫作,辦比較複雜的事都可以用到維基百科。比如明天要去銀行貸款,這事複雜,好多文本要看,好多說法不知道,百科一下,哦,知道了,原來抵押,同行拆借利率之類的是這麼說的啊,而且還順便知道了貸款這事最早是怎麼出現的,以後聊天都有話題了。經常讀這些文章,寫作水平也自然提高了,而且還會變得特博學。平時也不用特意去讀,什麼事刻意了就成了負擔,累。明天要用到今天看看,突然想起來覺得什麼很想知道就看看,帶著目的和興趣去看自然比較容易堅持。

再進階就是看文學作品及有文採的寫作了,這一點我自己也需實踐呢。上來就讀名著對我來說不可行,《戰爭與和平》能啃完自然是好的,可我啃不完啊。連《福爾摩斯》這樣趣味橫生的通俗作品我都看得頭疼啊。咱還是循序漸進吧,先從文學當中簡單的開始。有文采可不一定要用高大上的辭彙和長句子啊,中英文都一樣,看看汪曾祺的散文,平實的文字一樣可以感動人的。所以我們可以先來英語兒童文學,不要小看兒童書,句子雖然簡單可我竟然也有不少詞不認識,沒幾句話居然寫得也挺感動人的。從簡單的看起,之後可以看名著簡化版,最後再看名著,哎呀不得了,這樣下來豈不是要學貫中西?

以上是我的心得體會,多嘗試就知道什麼方法最適合自己了。我們只有在戰鬥中學習戰鬥,為了學而學既枯燥難以堅持又缺乏意義,為了用而學才有動力,用到的時候可有成就感了。


「如果出國英語就能提高,還要那些培訓機構幹嘛」,廢話啊,給那些不能出國的準備的唄。說這句話的本人是個英語老師so…23333

我怎麼覺得我出了國英語成長迅速多了啊,學業還不夠提高英語的嗎?才兩個月,日久見效果啊題主


現在這個問題已經過去了半年了,相信題主應該也有一定的體驗了。

其實我覺得首先的一個問題就是,你的學業確實做好了么?

所有的課前文獻都有好好的預習了么?都有做好了筆記和頁碼以備之後的論文寫作了么?

文獻這個東西,如果沒有正確的方法,讀起來會要人命,效率低,對自己的挫折感也很高,正確的讀文獻的方法估計不是外國老師能夠交給你的,寫出來讓人覺得很舒服的論文的方法也不是國外老師能夠交給你的,這些都是自己要學的東西,你是否在看其他人的文獻的時候儘力去學習他們寫文獻的方法了呢?如果是的,那麼你能獲得的東西有很多很多。

1. 單詞的使用和替換(雖然這一點在寫作的時候其實是沒啥卵用的= =)

2. 嚴謹的治學態度(特別是看到「某個學者說」這樣的言論的時候條件反射性的說誰在什麼時候在哪一本書裡面多少頁說的=。=)

3. 外國人的思維方式(簡單來說就是簡單說~)

我始終認為比起聽說讀,寫才是最麻煩的,因為當世界接觸到一個學者的時候,絕大部分是通過閱讀文獻的,而不是請某個人去做一個presentation就傳遍世界,所以在學業方面如果能夠真的做好的話,其實你已經跟國內大部分學者亂來的方式劃清了界限了~

舉個例子,如果寫一篇3k左右字數的paper,不知道你的參考文獻能有多少個呢?是否超過了50個呢?我認識的認認真真做學術的外國朋友是挺輕鬆的,我是到不了這程度(所以果斷沒有讀博),但是多看文獻多想問題,一定是有好處的,但是但是但是,這個速度很慢

我一直記得我的一個導師(年輕有為的不到30歲的劍橋畢業的德國老師)說,他用了十年的時間才不會讓native speaker第一眼通過他的文章看出來他是一個德國人。他尚且如此,咱們呢?德國人的雅思是世界平均第一,咱們還是慢慢來吧......


我覺得我在國內時候學得再用功也只是紙上談兵,學出來的分數完全沒有用,連聊天都聊不起來。

另外我很慶幸沒有去培訓機構,大學以後英語課也上得很少,要不然如果沾上那些中國老師的一口濃重中式口音我要後悔死的


謝不邀

其實在我覺得國內怎麼練,在國外就怎麼練。

英語提高怎樣都是個人修行,額外的努力,就是找更多機會實戰,試錯,遇到新的方法。

其實削尖腦袋融入外國社會,就是最大的努力。

——————

有一篇知乎里留學英國的帖子令我印象深刻,那位同學為了留下來,執意要破語言關

口語上,那位同學天天還是一個人單獨自己和自己練。

有了社交圈子後,他發現環境和方法,就能反作用於他的英語水平。


初級階段看劇看電影學發音多自言自語

中級階段找人聊天多扯淡別管語法就是各種扯

高級階段多了解學業上的專業名詞說話之前多打腹稿


謝邀(我才不說並沒有人邀我)

我不知道題主在哪國念書,能不能合法打工。可以的話,果斷去打個part-time 的工啊!而且要找那種跟歪果仁們多說話的,技術含量不高,門檻也不高的。例如我,以前去沃爾瑪站過大門,就是出門的時候查一下客人的小票啊,客人出門報警器響了去處理一下啊,輕鬆愉快,還可以跟熟客聊聊天呢!來逛超市的人大多數都不忙,他們都挺有耐心的,哪裡聽不懂可以問問,他們也很樂意跟你說呢!

還有,有時候如果有外國小哥跟你搭訕,請你吃飯喝咖啡之類的話,不要因為想著「我不喜歡找外國男朋友」而拒絕他們啦!就算不想找外國男朋友,做個普通朋友還是挺好啊!至少聊聊天,連練口語也不錯啊!不要怕丟臉。我記得,以前有個外國小哥請我吃飯,不知道怎麼聊到了信仰,我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果斷是個無神論者啊!外國小哥問我,你不信神,那你覺得人死後會怎樣呢?我本來想說一句古文「人死如燈滅」來裝逼,可是,這句話該如何準確的翻譯成英文呢?我想了好久,就告訴他,人的死亡,just like candle burn out…不知道那個小哥怎麼想的,那時還是我剛出國幾個月的時候,英語就那樣咯~

當然,多看看新聞,多接觸地道英文也是必不可少。然後,在生活中,抓住一切機會找歪果仁練口語,應該問題不大啦~

可恥的匿了


如果你在美國,建議你把開通電話套餐,網路,水電煤氣的責任全部攬在自己身上。

由此可以獲得經常性的與客服以小時為單位計算的免費口語練習的機會。

還能鞏固同學室友關係,讓人家欠你飯。


我就不吐槽這個說話的人是否有傾向性了。

到了那邊 租房、打工、所有生活、乃至生存需要的技能都迅速逼你提升語言水平。

哪怕合租,也很難碰到全講漢語的吧,再說我一個北方人,英語和粵語(不是廣普)在日常上哪個更難?

而且研究生的日常作業只是學術上的,好多生活習慣和思維又不能靠培訓班學到。

我的某一任室友因為語言不過關,直到離開打工的環境才發現當初好多收入被「剋扣」了。

因為國外是你主動去「要」小費的,這個語言水平已經影響收入、影響生活水平了,這個培訓班也能教嗎?

再說頭幾年各種見報的北京秀水街,那的商販各種語種都能完爆大多數非語言專業的留學生吧


《把你的英語用起來》奶爸的書。我忘了是不是這個名字了。。

讀起來很快。可以迅速get方法。

在英語環境中貫徹堅持下來比在國內可能更容易。

要加油喔。

(你這個問題讓我在不出國的理由上又多了一個……)


推薦閱讀:

我應該學英式還是美式英語發音?
在歌詞里看到undoubtably 可是詞典上並沒有?
你是怎樣把學英語當作一種樂趣的?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如何翻譯成英文?
如何準備托福口語題?

TAG:英語 | 英語學習 | 留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