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奧斯曼土耳其統治期間,在其領域內的阿拉伯人地位如何?
01-02
謝邀。
在奧斯曼帝國時期,在政治上不存在一個完整的「阿拉伯人」概念。
奧斯曼帝國的核心始終是小亞和巴爾幹。阿拉伯地區除敘利亞等少數地方,都是統治比較間接和不穩定的地區。
具體來說,伊拉克總體是和波斯拉鋸的戰場。敘利亞統治比較強,但也有不少地方實力派,如馬龍派、德魯茲人。漢志是駐軍與謝里夫家族共治。內志叛服無常,曾經扶持過拉希德家族之類的勢力。葉門,駐軍控制沿海,山區是宰德派勢力,拉鋸狀態。阿曼之類,從屬於巴士拉總督,後來獨立。埃及,平均一年換一個總督,出了開羅等大城市就還是馬穆魯客的地盤。突尼西亞,國王類似元朝時期的朝鮮,既是朝鮮國王,也是征東行省頭頭。阿爾及爾、特黎波里等城市是巴巴裏海盜封地,出了城就是山區半自治的部族。
總之,直到「坦齊瑪特」改革前,阿拉伯地區就是地頭蛇與帝國總督及駐軍共治和博弈的歷史。
至於奧斯曼中央,很少有阿拉伯人參與核心政治圈。政協之類的代表當然不少。
古代封建社會就是這樣。各個人群的權利義務都是不同的。大體上是反覆博弈的結果。而且各地區對他們的領主是誰,是不是本民族的,也不怎麼在意,就這麼過了。
直到後來民族主義流行,奧斯曼帝國就hold不住了。奧斯曼共有292位大維齊爾(相當於宰相),其中阿拉伯人最多只有4位;而且在那個不強調民族的時代,那4位大維齊爾是否真的是阿拉伯人,還不能夠確定。奧斯曼統治伊拉克,很大程度上靠的是喬治亞裔的穆斯林;統治埃及,基本上靠阿爾巴尼亞人和阿巴津人(切爾克斯人的分支),阿拉伯人的地位可見一斑。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2017年7月新番《將國之天鷹星》?
※東正教在奧斯曼帝國是怎樣延續下來的?
※安卡拉之戰,為何奧斯曼人能動員的部隊如此之少,而且大量是步兵?
※君士坦丁堡的陷落給西方基督教歐洲帶來了怎樣的影響?
※1453年,為什麼西歐不救援君士坦丁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