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中國人對清華北大幾乎有一種盲目崇拜?

就好像小孩被問到"以後想上哪個大學"的時候,一旦並非清北就彷彿這孩子註定一輩子學渣似的……題主小時候就是這麼被教育大的,於是到了快高考的年紀才終於意識到……這會不會是某種思維慣性?這難道不會束縛下一代的一輩子嗎?灌輸式的所謂理想?


在我爺爺家樓下那票下棋的老頭子看來,某人的孫子/孫女考上了大學:

北大清華:你孫子大有前途!

中科院:你孫子是不是以後回不來了?

港澳台海外高校:你孫子叛國了?

其他高校:哇,你孫子考上本科啦?

大專:你孫子考上大學啦?

所以說不是盲目崇拜,實在是民間也就認識這兩所大學。


我覺得盲目倆字兒用的非常不合適。

知識是永遠值得被崇拜的。

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作為中國top2的倆大學,所擁有的知識是國內top級別的,其輸出的人才的知識水平也足以碾壓國內絕大多數人。怎麼就不該被崇拜了?

另外回答題主的問題,這是思維慣性,人們慣性地希望孩子考個好大學。但是這不會束縛孩子的下一代,因為無論家長跟你講多少遍考清北,也不能將你束縛到清北去…

再說一句,為什麼家長會希望孩子考清北而不是其他top級別的學校呢……你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有小孩,教育他要考好大學,你會怎麼說?孩子你一定要努力考上清華北大浙大交大復旦人大之一……嗎?

當然,我要是有小孩,我會教育他去上海交大,畢竟


這個是一年前的問題,現在題主考去了華南師範大學,然後發了這樣一個回答: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2769166/answer/132308307

我想現在題主應該意識到區別了= =


因為知道喬戈里峰的人不到1%,而珠穆朗瑪峰有兩座。

P.S. 請勿對喬戈里峰進行對號入座,干城章嘉峰也是~


也不全是嘛。

你看人民群眾也特別喜歡編排高分低能的段子,博士後不如民工的段子,讀書厲害道德淪落的段子。

不過前兩天認識的老伯,他就說特別尊敬你們大學生,讀書好,有文化好。他以前當過兵,後來也不太會幹什麼活,現在只能噹噹保安,種地,有三個女兒一個兒子,自己沒文化,想辦法讓她們多讀點書。

但是不影響他在廣州有八套房啊。

「便宜租給你吧,你們年輕人不容易,希望你快快買到房,就不用租我的房了。」他說。


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也許離世界超一流大學(HSM級別)還有巨大差距,但是在中國(含港澳台)絕對是頂級的大學,當得起中國人的崇拜。

至於所謂「盲目崇拜」,參見知乎第二定律,「先問有冇,再講為毛。」


單一制國家的通病,資源集中,人的流動方向單一。人流動方向單一,資源就更集中。不光中國,日本、法國也是這樣。

聯邦制國家好一些。

我不是說單一制不好,單一制也有好處,我只是陳述二者相關性。


絕大部分商品或服務都是分檔次的,手錶、包包、汽車、房子……

學校自然也是一樣。

為什麼那麼多人執著於名牌?

清華北大在多數中國人心中是國內最好的學校,對於那些對國外名校沒什麼概念的人來說,就是「天底下最好的學校」

想像一下,如果是你去抽一次獎,獎品是一輛汽車,那你是想要一輛比亞迪F0,還是寶馬X6 呢?

畢業母校這種註定要跟一輩子的東西,可比那些名牌商品這種外物更有誘惑力的多了。


一個國總要有價值推崇,不推崇高學歷高知推崇什麼更好呢?

權力?

金錢?

還是40多年前掀起無數人間慘劇的「成分」?

我個人認為本國目前的一大問題恰恰是還不夠崇知。


又到了聽王老師瞎扯的時間了。

清北不過是現代版的進士一甲而已,以前叫進士及第,現在叫國內top2。985211不過是進士二甲,以前叫進士出身。普通本科不過是進士三甲,同進士出身,大家畢竟上的都是大學嘛。專科?大概就是明經了。

當然,古代的進士可比現代的本科少多了,所以中進士還是很難的。

科舉制提供了一種機會券的可能,使得人們有了只要我努力學習就可以學而優則仕的動機。但國家實際上是通過徵辟來任命官員,只不過任命的來源是士階層。

至於現代。。。我們還是談談古代吧。

崇拜學歷跟崇拜進士一個道理,自古以來就有許多小孩,他們默默的努力學習,就為了能有好出路。比如我們從小就不怎麼愛說話的孟郊同志46歲才中進士,古代可是七十古來稀的,所謂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所以孟進士寫了一首《登科後》:

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白話翻譯:

啊哈哈哈哈哈我中啦啊哈哈哈哈哈!

但孟進士並沒有高興多久,很快他就去江蘇做了個副縣長。副縣長很好呀,為什麼不高興捏?

因為他的爸爸就是個副縣長。

所以孟副縣長很不滿足。

實際上孟同志還是被科舉制的這種機會券造成了敗帝王斗蒼天的錯覺,貴族只不過從血緣世襲改成了通過考試來世襲,而貴族掌握著主要的社會資源,包括教育資源,所以貴族有通過教育+任命權進行階級再生產的迷之外掛。同時在動不動冷兵器耗兵的古代,多少美好的少年都是出生成年打仗掛掉的20歲模式,46中進士又不打仗又不種地已經沾了勞動人民不知多少光了。

於是孟副縣長整天不幹正事長吁短嘆,正縣長急眼了要求換個幹活的副縣長,並且扣了孟副縣長一半工資發給別人。三年後孟副縣實在受不了就辭職了。

孟同志晚年好轉吃飽飯了,但是他兒子掛了。。。

所以這種好不容易滿足的一日看盡長安花的玻璃心又破碎了。

這就是「郊寒島瘦」孟郊的故事。

為什麼中國人對清華北大盲目崇拜?因為對機會券的嚮往可以穩定社會呀,特別是那些連孟郊的出生點位都不如的,大多數。


哈克也為了一個bailey college的名譽博士折腰了啊

沒毛病


。。。不然呢。。崇拜西安交通大學嗎??


top1,不確定.

top2,無疑是清華北大.

top3,第三名不確定.

top4,兩席不確定.

top10,天知道top10有哪些學校.

所以,很明顯除了top2其它top n沒法崇拜啊,還是崇拜top2比較靠譜。

而且在中國現行的高考體制下,其它top10學校的錄取最高分基本上極少有達到清北錄取分數線的。單從高考分數來說,清北學子是碾壓式的勝利。


束縛下一代的一輩子?!?!!有誰能束縛小女子進清北!!請來盡情地捆綁妾身吧~~~Σ(?□?;)


我覺得這種崇拜一點都不盲目。我也挺崇拜的。

利益相關看主頁


因為窮。

因為窮,所以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考上清華北大,中國最好的大學。他們希望自兒女們能夠成為中國最好的大學的畢業生,這樣他們才能最大程度保證自己的溫飽以及下一代的生活條件。考試上學是中國窮人唯一一個較為公平且有機會躋身於中級階層的門路。他們的父母並不能為兒女經商打工路上給予的太多,也不想孩子為了生計日夜操勞如老一輩一樣兢兢業業戰戰兢兢的過一輩子。

因為他們大多數人是想讓孩子成為中層或上層社會的人,而自身又無法提供太多資源。有錢的人難道不能送孩子去國外更好的大學甚至中學?有權的人難道不知安排自己孩子成為公務員甚至官員?只有窮人無法提供安穩且明朗的道路,他們希望孩子不會再處於自己這個階層。考進北大清華就是他們唯一的出路跟翻身仗,可惜的是,即便考進北大清華也很難做到這一點。

但,這不是沒辦法的辦法嗎?


對於絕大多數中國人來說,清北是他們唯一看得到的希望,也是唯一還相對公平的上升渠道,清北可能代表著一個迫切改變命運的家族的全部希望。

清北,也同時聚集著全國的精英與天才,這裡是一個講情懷卻很少被嘲笑的地方,在這裡,可以最大程度實現報國報社會的夢想。


因為這些人是在全中國唯一一次姑且可以算上公平的全民高度參與的競爭中的勝利者。

沒有理由,贏了就是贏了,我們這些輸了的只有服氣。


因為中國人強調精英主義嘛。

對於中國人而言,清北更加意味著精英主義與集體主義的統一,離個人主義與自由主義的距離尚遠。

所有類型的精英主義,離開了集體主義敘事的背景,等於空中樓閣,無稽之談。

對於需要參加高考的高中生而言,追求考上清北,不光只是學生個人的人生追求,更包含了為家庭這一集體改變命運而去奮鬥的考慮。

因此,在非常注重集體主義家庭敘事的當下中國,學生不去追求精英主義的自我實現,恐怕是要遭受到兩個層面的自我否定。

說明一下:

對於每個學生而言,他與他的同學們組成了一種競爭型的集體主義,他與他的家庭組成了一種互利型的集體主義。

因此,對於每個學生個人而言,清北意味著兩個集體主義背景下的精英主義追求。


抱歉,我並不覺得中國是一個「學歷社會」。中國人表面上對Top2的人十分的追捧,內心其實是十分的不服的。所以中國人會表現出自卑和自負矛盾的複合,一方面在私底下為自己不是Top2的而感到自卑和恥辱,一方面在表面上又對Top2的人充滿不屑。所以中國人一旦有機會抓住Top2的把柄,從來都不會吝惜這個機會來羞辱對方。比如文革期間,大批Top2的高級知識分子被下放牛棚,被一群小學學歷的泥腿子羞辱,你在他們身上哪裡能看得到半點對Top2的尊重?又比如施一公的父親遭遇車禍,因為醫院見死不救而不幸遇難。縱然施一公是參加數學競賽保送清華的也沒用,人家護士就是不鳥他。又比如這個問題如何評價清華北大畢業生在北京難立足的現象?科研和工程人才目前的境遇如何?你們還好嗎? - 知乎,即便是在對Top2推崇備至的知乎,還是免不了變成知乎全體群嘲Top2學生。所以中國表面上是一個學歷社會,骨子裡還是泥腿子的那套,從來就沒有把Top2真正當回事。

在我看來真正稱得上「學歷社會」的就是法國和日本。法國人對學歷的推崇可以看看這個回答和下面的評論清北的學歷的遺憾真的能被藤校的研究生學歷彌補嗎? - 知乎。法國是一個等級森嚴的國家,法國大公司的高管基本上就是那幾個學校出來的。在法國,一個小小的公務員都知道要尊重精英,普通大學的學生飛機臨起飛才辦好籤證,而名校的只要打個電話,當天就可以把簽證辦好。而日本人對東大更是全方位的膜拜,就是大公司的社長,對東大畢業的小職員都是客客氣氣。日本人從來就認為東大人配得上最好的工作,最好的待遇,從來不覺得這樣有什麼不公平。而法國和日本對學歷的推崇並沒有禁錮科學文化的發展。法國誕生了一大批偉大的數學家,是啟蒙運動的發源地。日本在21世紀以來就拿了17個諾貝爾獎,平均每年就有一位。正是這些國家真正做到了對精英的尊重,考上名校的從此沒有後顧之憂,普通人安心做綠葉,每個人各司其職,社會井然有序,才取得了如此矚目的成就。

所以我每次看到Top2的學生曬優越感,我對他們其實是有些同情的。如果他們在法國,日本這種真正的學歷社會,是完全可以有優越的資本的。他們唯一的錯誤,就是生在了中國。


推薦閱讀:

有什麼不錯的英語動畫片推薦給8歲的小女孩?
博士和導師吵架了,想退學了,怎麼辦?
在英國巴斯大學(University of Bath)學習是一種怎樣的經歷?
高等學府到底是精英教育好還是普遍教育好?
如何才能把孩子培養成尖子生?

TAG:教育 | 名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