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什麼喜歡學語言?


參加完畢業典禮又有時間來接著寫了,上次說道的西夏文構字法出現的錯誤這次改正了。新添加幾種語言,多圖預警!!!!!!!!

-----------------------------------------------------------我是分割線--------------------------------------------------------------

要說為什麼喜歡學語言,當然是因為它TM太有意思了!

首先從一種語言的符號來說起,舉幾個樣子比較個性的現代語言的栗子,看看他們都是在用什麼樣的符號來記錄語言。

(1) 希伯來語

希伯來語目前是以色列的官方語言,早在公元前10世紀就有以希伯來語撰寫的文獻,但是在公元2世紀~4世紀,由於猶太人王國的滅亡,猶太人開始在世界隔離流離,希伯來語也慢慢變為一種僅用來記錄的語言。直到19世紀猶太復國運動的興起,希伯來語才復活重新作為一種語言被猶太人所使用。下面來感受下希伯來語的的字母表。

是不是覺得跟我們平常所見的文字差別很大,看起來就很有趣?想想世界上還有人用這種符號來記錄語言就覺得很神奇啊!

(2) 緬甸語

緬甸語當然就是緬甸的官方語言啦。請看下方字母表,

字母基本上是由圓圈、圓弧和彎鉤構成的,完全就跟畫畫似的,有沒有覺得這種文字萌萌噠,顏文字用緬甸語來表示肯定很有趣。比如

@五種相同的紫色、 @楊個毛@胡雨潔 提到了喬治亞文、卡納達文、古吉拉特文、奧里雅語僧家羅語,就去查了一下,字母表如下

(3) 喬治亞文

圖片來自於喬治亞語_百度百科

(4) 卡納達語

圖片來自Kannada

(5) 古吉拉特文

圖片來自Gujarati alphabet

(6) 奧里亞語(Odia)

圖片來自於Odia alphabet, pronunciation and language

(7) 僧伽羅語

圖片出自僧伽羅語_百度百科

舉了兩個現代語言的例子,當然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就不一一列舉了。

下面我們再來看看古代語言。

(8) 古埃及語

說到古埃及語,耳熟能詳的必然就是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了,上圖

多精美的文字,看這樣的文字本身就是一種享受,而想想用這種文字來記錄歷史又是一件多麼有趣的事。象形文字的閱讀順序也很有趣,它是由文字中的人或者動物的頭的朝向決定的,文字中的動物和人的頭朝向那個方向,文字就從那個方向開始讀。象形文字雖然精美,但是書寫起來很費勁兒。我小時候一直覺得,要是用這速度寫書得啥時候才能寫完一本。不過最近看了《破解古埃及》這本書後,發現古埃及的文字還存在另外兩種書寫方法,稱為僧侶體(Hieratic)世俗體(Demotic)。僧侶體主要是古埃及的書吏進行記錄時使用的文字,而世俗體則是人民大眾廣泛使用的文字。下面上圖讓大家感受下

上面的是僧侶體,下面的是聖書體(即象形文字)。明顯可以看到僧侶體大大簡化了。

此圖自上而下依次為聖書體、僧侶體和世俗體。是不是覺得世俗體又進一步簡化了,這樣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的古埃及語書寫速度了。如果埃及沒有被其他國家佔領,相信長時間發展後必定會出先成熟的現代語言。

(9) 努米底亞文字和Hanunó"o

剛才提到了象形文字的書寫順序,各種語言的書寫順序基本上就幾種,從左到右、從右到左、從上到下,那有沒有一種文字是從下向上書寫的呢,還真有。有兩種文字,分別為努米底亞(Numidian Script)文字孟仁(Mangyan)人的 Hanunó"o ,詳情請看 @梁海 和 @經雷 在是否有從下往上書寫的文字? - 排版中的回答。

(10) 西夏文(參考書籍《西夏文教程》)

西夏文同樣也是一種已經死亡了的文字,西夏是由党項人建立的一個國家,使用西夏文作為官方語言。西夏文是以漢字為基礎來重新創製的,其書寫非常複雜,上張圖給大家感受下。

我們可以看到,西夏的文字筆畫頭非常多,而且撇和捺居多,但是正是因為其筆畫複雜寫出來才顯得文字更加飽滿,從上圖的書法作品中,一眼望去給人的感覺是每個字所佔的空間都差不多,非常的美觀。

另外對於西夏字的造字法一定要提一提。西夏文按照文字的構造基本可以分為單純字合體字單純字屬於比較簡單的字,比如單純表意字「人」(見下圖)和單純表音字「都」(見下圖),

「人」

「都」

除去單純字,剩下的就是合體字,它包括合成字互換字對稱字

合體字,顧名思義,就是又多個字合成而得到的。比如「水」和「土」會意合成「泥」;「姓」和「牛」音意合成「牛」姓。

「水」

「土」

「泥」

「牛」

「姓」

「牛」姓

互換字,由一個字其中兩部分互換得到的字,得到的另外一個字往往與原來的字在字義上有密切的關係,可以連起來組成一個片語,比如

對稱字,對稱的字。這種字往往表示與「雙」有關的意思,比如「唇」,如果中間有一豎則與「中間」的意思有關。

古代有趣的語言文字還有很多,再比如楔形文字_百度百科、線形文字_百度百科、瑪雅文字_百度百科、吐火羅語_百度百科和契丹文字_百度百科等等等等。

其次呢,一門語言的發音有時候也是很有意思的,比如前段時間知乎日報上 @scott sanett 提到的冰島語,學小語種到底是怎樣一種感覺? - scott sanett 的回答

發音奇葩,大舌音就不說了(冰島語里r特別常用,大部分陽性名詞都以ur結尾),各種送氣音清化音hr hl hn,還有極其奇葩的ll rl rn nn fn等組合,看起來沒什麼難,但就是很難發准。

還有一些我們比較耳熟能詳的段子,比如在藏語中的發音為「尼瑪」的詞是太陽的意思,是一個神聖的辭彙。 再有就是前段時間去旁聽了滿語課程,當我看到滿語中「學生」這個詞的發音為「shabi」時,差點沒笑死。(當然我本人對藏語和滿語沒有半點不敬,只是拿來博取大家一笑)

當然除了我提到的,還有很多有意思的語言,比如還有 @野渡 曾說起芬蘭語中的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每種語言都有哪些玩死人的地方? - 知乎用戶的回答

芬蘭的城市,因為歷來習慣不一樣,所以表示你在XX城時,所用介詞都會不一樣。對,就像記郵編一樣。


喜歡從語言的層面去感觸一種文化的「智慧」,「慣性」,「意象」甚至「潛意識心理」。

對結構和模式比較敏感,喜歡符號,位置,格式和意義的組合。

覺得從自己嘴巴裡面說出一種「陌生」的語言--不屬於自己的環境和歷史文化的產物--挺好玩的。

喜歡反思語言本身的「創造力」,發掘什麼是偶然的,什麼是必然的,什麼有關聯,哪怕只是胡思亂想。


說來有些矯情,可是選擇學語言的人,內心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信仰的吧。其實我覺得,學語言的樂趣絕不僅僅只是把它當成一門工具,而是通過語言的窗戶去感受外面原汁原味的風景,學習語言所承載的文化。當你發現在電視里,音樂里可以聽到自己熟悉的單詞和表達,內心的喜悅難以訴說。最重要的是,最終我們通過學語言學會了一種新的思維模式,全新的看待世界的視角。

學習漢語,詩詞中細膩微妙的情感展現了含蓄的美。"風一更,雪一更,故園無此聲""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短短几行勾勒的意境竟如此深遠。

學習英語,感受英倫的優雅和美式的隨意。炒雞愛聽英音,感覺就像漫步在倫敦陰鬱的街道上 ( ̄? ̄) 也會為林肯的"for the people,of the people,by the people."拍案叫絕,還有最近很佩服的女神Emma Watson 說的"If not me,who ?Not now,when?"激勵人心,好聽的歌嘛…不要太多~

學習德語,思維會慢慢變得嚴謹(我才不會告訴你女生也會變的漢子哦~ 口亨)因為德語的語法真的是太嚴謹了,性數格都有規律的變化,動詞框架環環相扣。學到後來你就會不自覺地思索到,誒,剛剛的從句好像動詞沒有放最後2333(因為人家是英語啊==…)

還有好多好多,比如日語裡面的茜空,吹雪之類的真的很美啊。法語香頌里的小舌音真是既慵懶又迷人性感的很哪! 義大利語撩妹蘇到了! Y(^_^)Y…………

聖經記載,原先世上的人都是說一種語言,後來上帝怕人們聯合謀反而讓人們說不同的語言無法溝通,是為巴別塔。想想能在有限的生命中突破幾重巴別塔,領會多樣的文化,真的是很奇妙呢!


舉個例子,

中文,今天你特別好看。

納西語,tchi(是) nyi(日)nv"e(汝)dzhiy(頔,美好)bey(為)jju(於,在)xiu(咻,兮)

可能同源的語言之間的比較真的很有趣


Die Grenzen meiner Sprache bedeuten die Grenzen meiner Welt。


多了種人格,可隨時任意切換。有種像演員的那種意思,卻又不完全是,從此,有了個英國的你,德國的你,和中國的你一起,相伴到老 。


語言的邊界決定世界的邊界!


因為特別有意思啊!

我出生才30天我媽就開始教我說話(親媽都好殘忍,這麼早真的有用嗎……)雖然沒看出來說話多麼早但是小時候我就是個邏輯清晰的小話癆,懟起大人來分分鐘不是事兒。

後來我媽把我丟進了雙語學校,然後英語一直都還不錯,最大愛好是背單詞。

中考之後自己覺得應該學第二外語就報了法語班,因為沒什麼目標所以學了半年放棄了。高考之後想撿起來,但是小舌音一直發不出來,還是棄了。不過從此以後看美劇裡面老美說法語裝B都能get到笑點了。

覺得學語言有意思是因為能了解更多的文化,能變得更加包容,容易接受新的想法,覺得很自由。雖然我的法語一直爛尾連交流都沒辦法,但是也開啟了學語言的興趣。能比較不同語言的詞構啊語音啊,真的很有趣。

來芬蘭讀研之後就開始學芬蘭語,雖然很難但是特別上癮。悶騷內向的芬蘭人看見亞洲面孔說芬蘭語都炒雞開心,基本都馬上變得熱心好客。學習語言也算融入社會的行為,會獲得當地人的尊重,也是給自己帶來便利。

剛到芬蘭的時候超市所有標籤都是芬蘭語和瑞典語,食品盒子上有俄語都沒有英語!現在能看懂一切的感覺真是太爽了。

上學期又學了一點瑞典語,然後去丹麥發現能聽懂他們在說什麼!真的超級激動,看標籤也能get到大致意思,真是有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感覺。去挪威也是!

雖然只有英語芬蘭語能談天說地,其他兩種三腳貓都算不上,但是還是想涉獵更多的語言來豐富生活樂趣!


看到這個問題忍不住來答一發。

喜歡學語言的人分為兩種,一種是具有與生俱來的語言天賦,還在母親肚子里牙牙學語之時就註定將來是個語言大咖了。另外一種,則是大多數語言愛好者的常態,因為特定的事件抑或周圍環境影響產生的對語言的愛,或者說,需求。

我是第二種,法專大二,並不具備出色的語言天賦,依靠的幾乎都是語感。小時候想當科學家,喜歡拆玩具、小機器,高中學的是理科,參加的是數學化學競賽。高二之前從來沒有想過將來的自己會選擇語言作為人生後幾十年的方向,一切的改變在高二那年的十二月份。

高二時,韓國太白市的同級同學來我們學校做交換生,高中學校也有去韓國那邊作交換的,但是我沒有去啊······只能男生去是什麼鬼規定!而且感覺名額都是內定的!╭(╯^╰)╮交換生來學校幾個禮拜前,特意去書店買了本韓語入門,好憧憬可以和韓國學生對話啊,用韓語啊!畢竟高中在的是小地方,完全沒人會說小語種,要是我會說那該是多麼幸福地一件事。

然而直到他們來了我還是沒能學會幾句韓語。。

中韓聯合文藝匯演結束後,大家都從禮堂回宿舍,韓國學校校長和同學們在籃球場上,因為等會有個中韓籃球友誼賽。看到一些同學圍在校長旁邊,我便也湊了過去。鼓起勇氣和校長對話,問一些很幼稚簡單的問題。當然,說的是英語。雖然自己英語還不錯,口語卻是渣到了家,用著渣渣的口語費盡心思搜索著大腦中的語句,勉強湊成句別彆扭扭地和校長交流。內心是掙扎的可臉上帶著笑意(此處應有笑哭表情!),然後還被拍照登上了校網站。次日上課時語文老師還提到我們班xxx同學和韓國校長交流,真是有勇氣呢。(班主任卻拐彎抹角的在班上批評了我)

最重要的是韓國交換生!午休時和兩個聊天,對的,用蹩腳的英語。。還留了電子郵箱,他們向我介紹韓國介紹太白市,給我看他們手機里的照片,他們的學校,他們的家鄉,他們的家人。我們交流著自己以後想考的大學,也不知道現在的他們是否實現了自己當初的願望。

當時就想,以後一定要去韓國,一定要學韓語,有可能的話還要去找他們。只是高中時一直很忙,沒有和他們聯繫,高三暑假想要聯繫他們時發現怎麼也找不到夾在本子里寫有他們簽名和郵箱的小紙片了,衰。那時他們問我郵箱號,我說我沒有郵箱呃,因為那時的我並不知道qq郵箱也算是全球通用的郵箱。失去聯繫了。

小語種的夢,對語言的熱愛,於是我現在在法語系。

以上


沒人邀請,強答一個~

喜歡學語言是因為想體會不同的表達方式。語言本質上是一種符號體系,因而不論英語,漢語,音樂,繪畫,在我看來都是語言。在挖掘每個符號背後的語義潛力,掌握語法,理解文化背景的過程中,我們又可以看到新的世界,使用新的語言,或選擇最適合自己想表達內容的語言,淋漓盡致地抒發自己內心的感受,是一件很美妙的事啊!


能和各國人交流,比較帥


不同的階段,對於為什麼學習一門新語言,會有不同的答案。學生階段英語學習,到考試需要二外日語學習,再到現階段自學一門全新語言,這些經歷,讓我逐漸對這個問題的答案有了不同的認識。

在此我試圖以先進段全新的認識來分享:學習另一門語言除了獲得更多的信息,了解更多的文化,了解更大的世界,其最有價值的部分在於可以幫助我們以局外者視角,反過來更好了解自己的語言,文化;以及了解差異背後的本質。不一定當局者迷,但是旁觀者會更清。

首先,不妨花點時間來考慮這個問題,為什麼我們要學語言?

大的畫面來說,人類與其它動物的不同,乃至人類能征服世界,是因為人類獨特的語言。獨特之處,在於其靈活性。可以通過不同的字母,單詞,字元組合成無限多的句子,表達無限多的含義。於是,可以接受,儲存,釋放無限的信息,並了解周遭,互相交流溝通。擁有靈活的語言基因,促使人可以先聽,來說,後讀,到寫。我們在不經意地學習母語。

那麼,為什麼要學另一門新語言?

因為,媽媽說!

的確,大多數人學習一門外語是因為不得不,因為高考要考,大學要過四六級,或者父母的期望。或者可以幫我們找到更好的工作;在出國旅遊的時候,不用一直蒙鼻;或者使得在異性面前更具魅力,當然根據各人取向,也可以是同性;等等這些,都可以是你很有力的動機。

但是這裡,我試圖從另一個角度來談談為什麼要學習另一門語言。這些年不同的語言學習體驗,本文試圖從一個視角來分享,學習另一門語言意義在哪裡?我為什麼要學習新的語言?

1. 從局外者視角,重新理解中文本身。

如果試圖全方位理解汽車,光是坐在車裡駕駛,不會明白它的構造及原理。你看不到車外的顏色,車輪,以及驅動的引擎。你必須走出車外來檢查摸索。語言學習也是同樣的道理。當你一直呆在讓我們「舒適的車子」時,會把這一切的舒適當做理所當然,看不到」車子外面「有什麼,同樣,也體會不清「車裡的舒適」。

具體來說,還是以自身語言學習經歷來看,語言學習對我最難的是古代漢語或文言文,包括古詩詞。背誦這些文章對我來說很困難,主要因為文章的構詞以及結構,常常困擾。我並沒有所謂學語言的天賦。反而學習英語後,發現對英語的理解相對比學文言文要簡單順暢很多,不論是在記憶文章,又或者文章的理解上面。為什麼?

來看看李白的一句詩: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如果用英文字面翻譯的話:bed before bright moon light, doubt that ground up frost.

這句英文翻譯,如果你不是中國人,完全不能理解。能讓說英語者明白的翻譯是:Before the bed, the bright moon glowed, and I was suspicious of that was frost on the ground. 而這樣一翻譯,我們古典詩歌的美,蕩然無存。

當從一個旁觀者的角度來對比我們的漢語時,發現每個漢字在句中不會有其固有的角色,漢字的意思取決於語序和上下文。漢字與漢字之間也沒有特定的主動被動的功能,前後的邏輯關係也不那麼明顯,旨在留下足夠空間,讓讀者自己體會其意境。

再比如古龍經典的 天涯明月刀的開頭:

天涯遠不遠?不遠!

人就在天涯,天涯怎麽會遠?

明月是什麽顏色?是藍的,就像海一樣藍,一樣深,一樣憂鬱。

明月在那?就在他的心,他的心就是明月。

刀呢?刀就在他手!

那是柄什麽樣的刀?他的刀如天涯般遼闊寂寞,如明月般皎潔憂鬱,有時一刀揮出,又彷佛是空的!

空的?空空濛蒙,縹緲虛幻,彷佛根本不存在,又彷佛到處都在。

可是他的刀看來並不快。不快的刀,什麽能無敵於天下?因為他的刀已超越了速度的極限!

他的人呢?人猶未歸,人已斷腸。

何處是歸程?歸程就在他眼前。

他看不見?他沒有去看。所以他找不到?現在雖然找不到,遲早總有一天會找到的!

一定會找到?一定 .

這個被很多武俠愛好者喜愛的開頭,如果用語言總結中心意思,很難描述,但不可否認這是很美意境的文字。再提一點,漢字本身構造的可愛之處。漢字是象形文字,很多字看見就知道為什麼這麼寫,而印歐語言裡面的字母搭配卻完全沒有頭緒可言。

這也是,為什麼漢語尤其是古代漢語,蘊涵著不可言說雅與美。這些是在學習英語之後,才逐漸意識到的。這種雅與美,只可意會,不可言傳。這也是為什麼背誦古詩文是件不容易的事情。而記住英語會相對容易很多。同時,引出我想重新看待漢語的另一個方面:

從語言構造來講,不同語言,在邏輯與精準的關注度是不一樣的。

語法是這一點直觀的體現。比如漢語動詞沒有時態這個概念,而英語里分現在,將來,過去,過去完成,現在完成,將來完成等。

漢語句子對於主動被動並不是特別看重。比如說:花瓶碎了。但是這句話的信息,在英語讀者看來,或許會有點困惑:花瓶到底是怎麼碎的?自己破裂的?還是被人打碎了?被誰打碎了?而如果光是「花瓶碎了」,直接翻譯 the vase broke就是在說「花瓶自己碎了」。

直白的語法也反映英語成為全球通用語言,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在於:簡單。

這種簡單,在試圖新學一門英語以外的語言,比如日語或者德語之後,會更有體會。德語里至今仍然使用印歐語系古老的語法現象,通過對詞的變化來表明這個名詞在句子中充當的是主語,賓語,定語還是狀語。也就是說,不論語序怎麼變,你都可以通過這些變化精準判斷出具體的意思。

再比如,漢語里也沒有單複數和冠詞的概念,漢語名詞也沒有像有些語言一樣,有陰性,陽性和中性之分。這一點,漢語與英語同樣簡單。而德語里,「年輕姑娘」這個單詞,是沒有性別的,中性,而"大蘿蔔"卻是個女性或陰性。

再看辭彙,下圖中看出,英語里的辭彙有1,000,000,000+,中文辭彙:5000,000+,德語辭彙185,000;

顯然,英語的辭彙量最豐富,那就意味著他們可以表達很多我們不存在的辭彙,或者表達出我們無法言說的內容。漢語目前正在不斷產生新鮮辭彙,主要集中網路用語,同樣也存在,漢語語言里的某些表達,英語里也不存在。比如大媽,城管,土豪,廣場舞,人情關係等等。

德語本身的辭彙量相對並沒有那麼多,但是德語的構詞值得一提,它不像英語的開放,大量吸收外來語和概念,而是依靠本族辭彙的基礎上不斷合併,派生出來。比如:鼻涕蟲,Nacktschnecke, (naked snail) 字面意思是「裸體的蝸牛」;比如燈泡,德語的構詞是「發光的梨」;比如Krankenschwester護士是由Kranken疾病+Schwester姐妹姑娘,構成,漢語是兩個字,英語也就一個nurse;再比如:Donaudampfschifffahrtselektrizit?tenhauptbetriebswerkbauunterbeamtengesellschaft,這是一個詞,表示的是:多瑙河汽輪電氣服務行政管理處附屬協會。英語者會創造一個新詞來表示這層含義。某種程度,德語和漢語的構詞思路有點類似。再比如樹懶,德語的構詞也是懶的動物,英語是sloth。中文手套,英語里是一個單詞glove, 德語構詞思路,手的鞋子,我在想,為什麼不是 手的襪子?

所以,語法層面,詞的屬性,格的定義,詞的關係,會顯示出一個普遍的觀點:英語比漢語對於邏輯和精準關注度不同,了解德語語法和構詞之後,便理解為什麼德國會給世界留下思維嚴謹的印象。相對來說,漢語有著難以言說的美感與優雅,這也是為什麼我們不乏好的文學作品,但卻不能獲得國際的認可,因為漢字的美感更難翻譯。

從母語的辭彙,語法,結構的框架里,跳出來重新看待中文,可以幫助我們更客觀的了解母語本身,同時也更意味,我們也在了解語言背後的思維和文化。這也引出了第二個方面:

2. 從局外者視角,重新理解我們的文化和思維。

語言反映了文化。以上提到的不可言說的美,顯然反應了不同的文化的思維方式。不可言說,也表現在了我們文化里含蓄的情感表達方式。

這兩周感觸很深的一個事情,因為最近在課堂講的大話題是:家庭和代溝問題。讓同學們包括我自己,對自己的父母說「我愛你」。有一位同學提出來,發簡訊或者當面說的感覺是完全不一樣的。但是有一點肯定的是,大多數的同學都覺得當面對父母說出這三個字,並不是件特別容易的事情,包括我自己在內。

英國《泰晤士報》曾經寫過題為《我打電活說我愛你——現在我希望沒有打擾你》的文章,關注了中國家庭中子女及父母對「我愛你」的態度。一些父母在聽到子女表達愛意後,竟立即問是否「懷孕了」或「是否喝醉了」。我們班有位同學的母親接到電話後,問到:是不是老師讓你打的?有位母親認為是孩子是不是手機丟了?有位母親說:你想要多少錢?有位父親對女兒說:以前從沒有聽你這麼說過,我也愛你。

我們在表達情感上相對更加含蓄,而我們有「打是親,罵是愛」這樣的語言,也反映了父母對孩子的愛,有時候是通過完全相反的語言來呈現。

再說語言精準,也不可一概而論。比如中文裡有些詞語有著更精準的表達。來看個簡單的例子,讓你用中文翻譯「this is my uncle.」 你翻譯:這是我的「叔叔」。但是,在現代漢語里,親屬的叔叔專門是對父親弟弟的尊稱。而媽媽的弟弟,中文裡的辭彙叫「舅舅」。而岳父岳母,而丈人丈母娘等等,在英語里統稱mother-in-law, father-in-law. 稱謂系統的不同也反應了不同文化里的家庭觀念。

再比如在描述時間的時候,我們傾向於先說小時,然後分鐘,從大往小,而英語習慣會說分鐘然後小時;德語對於see you later里的later再細分,一般認為later是一天之內,而如果是明天的話,會用更精確的表達,可看出對於時間概念的精確程度差異。同樣德語在描述多位數字的時候,會先說個位,然後十位,以此類推。描述地點也一樣,我們是從大到小,國家,省份,城市,街道;英語也是相反的;這一點可以反應出我們更注重的是整體和集體,而英語里更注重局部和個體。

以上也在說明,語言也在塑造我們的思維以及行為方式。華裔經濟學家基思·陳(Keith·Chen)在TED上提出一個假說:個人的存錢能力和他所使用的語言有關。

因為描述時間的方式會決定我們思考時間的路徑,進而可能影響到我們對不同時間段的感知和偏好。當英語在嚴格區分時態的時候,意味著我們在談論未來或過去的事件時,在思維里已經嚴格區分的時間段,未來和過去兩者之間有本質的不一樣。於是,這種語言的差別會導致我們對未來和過去的感知也會不一樣,會導致「未來」看起來跟「現在」更加遙遠,當然存錢也就相對困難一些了。如果語言中沒有區分將來時,對現在和未來的語法表達都一樣,那麼這點細微的差別讓人們感覺未來就在眼前,那麼存錢也就會是當務之急了。

這是個有趣的假說,但同樣值得我們去想背後的深層意義。語言對我們的思維和行為方式或多或少的影響體現在哪裡?

很多語言里有關於前後左右方向的辭彙,而有些語言里,並不存在這樣的辭彙,取而代之的是用東南西北這樣的方位。他們的思維里,就不存在,往前看,或者往左轉,而是往南看,或者往西北方向轉。那在這樣的語言模式下,人們不會有東南西北不分的情況。而到一個地方就分不清東南西北,在我們的語言模式下是很正常的現象。

再來談談時間問題,英語里會說the future ahead of us, 或者past behind of us, 如果讓英語母語者來空間比劃時間,他們多半會指向前方來指代將來,後方是過去。如果我們說上下五千年,上個月下個月,那更會用上下的方位來指示時間順序。

再比如辭彙的陰性,陽性,鑰匙這個詞,英語是key, 在德語是陽性詞,在西班牙語里是陰性詞。調查發現,德國人談到鑰匙的時候,會聯想到金屬,實用,耐用等聯想意義;西班牙人在談到鑰匙的時候會有金燦燦,可愛,閃光等的聯想意義。

這一些案例,都在反應語言或多或少塑造了我們的思維。就我而言,我在使用漢語很難表達的詞語或句子,用英語表達會相對自然,就比如剛剛對父母說「我愛你」的例子。

所以,當跳出盒子反觀其中,發現學一門新的語言,相當於獲得一種新的思維模式。我可以來去自由,切換。同時獲得更廣闊的信息。那麼,這一切最終的意義到底在哪裡,最後,引出我想談到的最後一點:

3. 看見差異終究為了回歸本真

對於語言本身差異的認識,再到文化差異了解,運行不同思維方式,以及不同行為方式的踐行,都可以幫助我們打開視野,多個思維方式來認識這個世界,同時也是在打磨自己的世界觀價值觀。

而最奇妙的部分不是在於差異,而是在不同文化,思維方式,行為模式差異的背後,我們最終能找到那些共性的交叉點。正如現代社會,人們有了更大的自由,也擁有更多的選擇。我們選擇各種途徑追求自由。再用自由的眼光,來重新審視我們的文化或者思維,或許可以由此發現,我們文化里什麼已經丟失,以及什麼才是真正重要的。

而這個視角對於自我認識,自我成長具有極大價值。就我來言,針對前幾周對於金錢和快樂的話題,中華文化里的捨得也正是精簡主義的精髓。而我在自由選擇中,有機會重新看到最重要最有價值的那部分。

以上,是我這些年學習不同語言,最大的意義。正如Marcel Prost的一句話:

The real voyage of discovery consists not in seeking new landscapes, but in having new eyes.

真正的發現之旅不在於尋找新的風景,而是要有新的眼光。

對我而言,探索新的風景,固然是件美好的事情,更美好的,莫過於擁有新的眼光。擁有新的眼光去重新看見我們自己的語言,我們的文化,以及我們自己,並且找到最重要的價值。

本文參考資料如下:

Keith Chen: Could your language affect your ability to save money? Keith Chen: Could your language affect your ability to save money?

Google: How the Languages We Speak Shape the Ways We Think

Reasons why people should learn another language: 12 Reasons Everyone Should Learn Another Language

Is English more logical or precise than Chinese (Mandarin)?: https://www.quora.com/Is-English-more-logical-or-precise-than-Chinese-Mandarin


那種用另外一種符號表示思想和事物的語言讓人彷彿打開了通往另一個世界的大門,出於對漢語的自豪感,我很好奇也很想去學習其他語言,它帶給人的樂趣三言兩語還真難說清楚,雖然這幾年一直學的是編程語言而不是人類語言。

反正一句話說,就是看到外語那些有親切又陌生的符號就讓我覺得很興奮,激發了我無窮的求知慾,讓我渴望去學習和了解更多的東西。


說點不那麼高大上的理由。

因為學習語言好像是為數不多不需要多高智商的事情→_→只要學就肯定能學會,這真是我等智商堪憂的人的福音啊。。


啊!這個必須回答!先上圖!正好昨天朋友過生日給她錄了一段七語祝福

雖然不是都會 請教票圈小語種的小夥伴

比如...

簡直對語言有魔愛啊 要說為什麼的話---

自己是日專,大一。還記得去年的這個時候,從小不看日劇、不追動漫、不看漫畫,不玩遊戲,ACG絕壁是激起對日本的興趣是東西,但是對於我一個電影只看過情書日劇只看過legal high的人來說

嗯...我記得蘇菲大大曾經說過,學習一門新語言就是打開了一個新世界的大門。

深以為然。

就拿自己來說,以前對日本無感。現在因為有意識培養自己的【專業素養】,接觸了大量日本文化、影視作品、書籍

岩井俊二的情書

京極夏彥的京極堂系列

源氏物語天干地支的讀法

AKB大選指原莉乃拔得頭籌

日元一路跌破5亞馬遜買買買

日本的大學不是只有東早兩所

.........

很多

沒電了,回頭更新。


英語應用範圍最廣,不管其他人來自哪個國家,只要會英語我們就可以交流。比較有意思。


說實話,英語不是我想學的一門語言,是我自己喜歡並慢慢掌握的一種技能~不要為了學而學,要跟著自己的心意。聽起來很俗,但事實如此,有興趣的東西做起來一定是事半功倍的。


不同國家的程序猿都可以通過編程語言來進行無障礙的交流


學一種語言,能更深入了解一種文化。

基本掌握:日語 普通話(標準漢語)

不大熟練:英語

目前在學:法語

未來打算學習:粵語、維語

我一定要學會這些語言!!!


喜歡學習語言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等於嚮往遠方


推薦閱讀:

用粵語或其他南方方言(如潮汕地區)念唐詩是不是更適合?
其他國家有和中國一樣多方言嗎?
真的有人認為日語是最好聽的語言嗎?
為什麼有人說中文是世界上最好的語言?
為什麼將北方的方言放到電影里觀眾會覺得有喜感,而粵語、閩南語卻不會?

TAG:語言 | 英語 | 語言文化 | 外語 | 小語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