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計 2017 年江蘇 GDP 將趕超廣東。廣東會輸在哪?江蘇優勢又在哪?

求證提問前提?廣東2017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長7.8%. 江蘇同比增長7.1%.


江蘇在2017年很難超越廣東,甚至追平都很難。

如果我們換個視角來看的話:

1,中國經濟密度最高的區域是江浙滬,核心是長三角。

2,廣東的核心則是珠三角。

長久以來,珠三角的競爭對手是長三角,但近十年開始,得益於各種原因,長三角在經濟總量上開始暴打珠三角。

為什麼呢?因為長三角的廣大腹地,是江浙滬皖四省,人口多達2億。

所以,廣東省從來不應該跟江蘇來對比,而是應該珠三角與長三角對比。

蘇南是長三角的工業核心區,滬寧杭是長三角的金融核心區,蘇南、浙江佔了長三角旅遊業的大頭(未來服務業所佔比重會更多),浙南、蘇北是次一級的工業基地,而蘇北、安徽、浙南則保障了長三角的農業、勞動力需求。

用英國人的話說就是:蘇南、浙北是我們的工廠,上海是我們的商業街,上海港寧波港是我們的港口,安徽、蘇北是我們一望無際的農田,浙江的山村是我們休閑的別墅,江浙滬皖贛豫幾省為我們提供需求人才。

而珠三角呢,並沒有江浙滬這樣的條件。不論是農業、工業或者服務業,所有的產業都集中在珠三角這小小的區域內。在剛開放的時候有香港這一口岸提供資金、技術,深圳有政策優勢,廣東在80-05年之前,可以說發展的非常好。

但親兒子畢竟是親兒子,當江浙滬這三個省抱在一起,國家把所有的心血都放在了長三角。畢竟在他與濤哥眼中,江浙滬才是親兒子對不對?

廣東不是特例,山東也是類似的路線,所有的產業都集中在一個省,也意味著所有的需求必須自己在省內解決。在21世紀前十年,廣東、山東是經常佔據著第一名、第二名。但現在山東早就被人忘記在廁所,雖然人家還是全國第三,只給人留下土、豪爽的印象。

江浙滬模式依靠著各地明確的分工,江蘇省脫穎而出,僅靠一省之力就有挑戰整個珠三角的樣子。浙江在捉急轉變為服務業大省,上海在搞國際大都會,江蘇自然可以在工業上做做文章。

江蘇想超越廣東,這跟自己的努力就關係不大了,在製造業疲軟的今天,江蘇受到的衝擊跟廣東一樣大。但廣東服務業水平不知道比江蘇高到哪裡去了,就算二產全破產,廣東還能有服務業支撐,江蘇就危險了。所以近年產業大規模向蘇北轉移、蘇南城市大搞服務業、宜居城市,這不是沒道理的。

外需疲軟至此,江蘇跟廣東都不好過,一個工業大省,一個綜合大省,將來誰更優秀,只有老天知道了。


江蘇近幾年和廣東的差距明顯減小,不過就今年第一季度的gdp增速數據,江蘇7.1 廣東7.9,估計今年內趕超,希望不是很大。等過幾年廣東產業調整完成,增速上來了,江蘇再想超就很難了。

蘇南發展正在轉入瓶頸(蘇錫gdp增速減緩)如果江蘇能把蘇北經濟帶起來,面對廣東才有優勢,畢竟非珠山區發展受限,而江蘇全境平原。

下面是題外話,不是回答。

幾個回答評論,看到某些人避開經濟不談,一直咬著森林覆蓋率不放。

我是江蘇人。江蘇的森林覆蓋率,放到宋元時期就不剩多少了,相比嶺南歷史上的人煙稀少,江浙一帶早在封建時代就把平原(幾乎)開墾為田地了。江蘇平原面積佔到70%以上,還有大量不可用的水面,作為農業大國自古的糧食產地有平原多種田不是常識嗎。江蘇也不是沼澤啊,我們也有山的好不好,雲台山鐘山三山茅山和江南丘陵的一些余脈就不算山區嗎?在地圖上也可以看到,也是明顯的綠色森林啊。

廣東山區密布,當然也不是開發不了,但是在山區搞基建發展經濟產業這類浪費資源的事沒有哪個省敢做,廣東有珠三角肯定都把工業用地放珠三角啊,砸錢開發山區有多少經濟效益?國家也不傻,按照某些人的邏輯,是不是應該把廣東的珠三角平原拿出來和江蘇比一比森林覆蓋率,這樣才是最公平的吧?

順便一提,建議有心者查閱一下我國目前保留的山區面貌,看看東南各省山區哪個不是大體由森林覆蓋的。

不過,希望各位看了數據也別下定論,我熱愛自然,但保護自然,森林覆蓋率,經濟發展這三個問題其實真不是一碼事。自然形成的的森林和經濟發展無關,城市化是大勢所趨,各省怎樣發展也要順應自身省情,為了爭執森林面積傷害同一國人感情,沒有任何意義。


廣東最大的短板就是地形,平原過分集中於珠三角。從城市布局的角度看,一群大城市圍繞特大城市,小城市圍繞大城市的空間布局才有利於經濟發展。廣東短板就是離開珠三角就不太適合修建特大城市。

江蘇和浙江都有一點類似,毗鄰長三角,且附近有寬廣的平原(浙江這一點缺乏)。


江蘇發展很均衡,粵北不如珠三角。江蘇大型製造業企業多,長三角優勢互補,珠三角完全是廣東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好吧,我自己瞎扯的。


廣東輸在非珠三角。

江蘇贏在:蘇北比非珠好。


廣東人答一發。

首先,看區域經濟發展均衡程度。廣東除了廣深莞佛,其他地方經濟發展一般,尤其粵西湛江,茂名,陽江,號稱粵西抱團窮,粵東汕頭一帶,經濟發展可以說比較滯後。廣東省內大部分資源集中在廣深。

第二,廣東資源的高度集中帶來的其他地級市發展嚴重缺乏人才。本科有一個同學是廣東湛江的,他說它們那裡只要稍微有點追求,有點出息的人都會到廣州深圳去打拚,只要讀了大學的,都不願意留湛江,甚至湛江本地的高校被本地人所嫌棄,尤其有一所師範類本科叫做湛江師範學院,現已改名為嶺南師範學院,被本地學生調侃不努力讀書將來讀湛師,可見,大部分人才往廣深跑,非珠地區留不住人才,近年來情況有所好轉,但仍差距懸殊。

廣東的優勢

第一,銳意進取的改革精神與務實精神。廣東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思想相對開放,廣東人銳意進取,敢於嘗試的精神,讓廣東的經濟發展一直在前進。廣東省政府,深圳,廣州市政府一直在行政與商業關係這方面處理得很好,尤其以深圳市人民政府,被評為全國最具服務意識的政府,這是深圳經濟騰飛的關鍵,行政由管理到服務,是解放生產力的關鍵。

二,廣東的加速轉型升級。以佛山,東莞,湛江為典型,東莞佛山正在從勞動密集型產業向知識,技術密集型產業過渡,大量工廠被撤併,大量科技企業被引進,加上廣深的扶持,未來的莞佛經濟潛力巨大。湛江,區位條件好,但歷來不受省政府重視,現在全靠湛江市政府招商引資,目前引進了上海寶鋼項目,晨鳴造紙,大唐電廠等大項目,加上市政府的政策吸引人才,湛江本地人才回籠明顯,湛江人很多已經願意留湛江了,經濟潛力巨大。

最後,廣東人對誰當第一其實並不太關心,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老大哥,其他兄弟能夠趕超,其實是好事,我們應該繼續銳意進取,堅持改革,不斷創造經濟奇蹟,其實只要我們的腰包鼓了,這個第一,誰愛當誰當。


哪個廣東預計的?先問有沒有這回事,再談為什麼!


說點不相關的。

廣東森林覆蓋率58.2全國第6,江蘇15.8全國28。怎麼說呢。雖然森林覆蓋率代表不了什麼。可是有時候你得到一些東西,也會失去一些東西吧。

我家在湖南最南,緊靠廣東最北。連綿的大山森林,瀑布,野豬。這輩子的記憶。我是瑤族。粵西北少數名族聚集,多山,並不是太好發展。這是阻礙經濟發展的劣勢。

所以只靠珠三角一個引擎,是不夠的。所以現在速度變忙。江蘇相對平均。廣東就比較極端。

如果能科學發展起粵西北就好了。留的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

補充。

這是廣東。

這是江蘇。

廣東山區太多了,都被綠色覆蓋,這一劣勢是先天且無法彌補的。了解這個再來看經濟,就不言而喻了。

廣東面積17.9萬平方千米,江蘇10.26萬平方千米。我家就在廣東廣西湖南交界的地方。廣東東西北的南嶺山區,確實是很難發展,自古以來就是。這不是誰厲害不厲害的問題。事實就是這樣。首先就是交通。各種隧道。

廣東平原只有21.7%,3.75萬平方千米。

江蘇平原70%以上,7萬平方千米的平原面積。

廣東現建設用地1.71萬,江蘇1.83萬。廣東未利用土地1.34萬,江蘇2.06萬平方千米。雖然廣東的總面積是江蘇的1.7倍,可是廣東現在實際利用的土地,與以後能開發土地都是少於江蘇的。

別跟我說開發粵北了,不可能的。還不如保護好當地環境。粵北基本是廢了的,能達到國家基本水平就很不錯了。如果真有本事發展起來,那我也真的是佩服這些人。發展點基本就粵西湛江與粵東汕頭那塊。

還有就是珠三角了。珠三角其實做的還不夠好,跟東京比差遠了。東京跟珠三角挺相似的,也是三周環山,一面朝海。可是這些東西急不來。畢竟修個地鐵也要十年八年的。等前海南沙橫琴建好,雖然到時候總量上不一定領先,可是也不會差到哪去。大方向是對的就好。

可是這些崇山峻岭雖然阻礙了經濟的發展,可這些大山造就了我們瑤族這些少數名族啊,無山不成瑤,無山不成瑤!大山生我養我,我們深愛這些山嶺。

南嶺以南幾千年向來都是自己玩自己的。不用在意那麼多。

優勢與劣勢一目了然。


江蘇和廣東GDP相差無幾,但GNP相差是巨大的。廣東有兩個一線城市,不僅是經濟的差別,更是影響力的差別,就像民企500強,粵蘇兩省數量差不多,前十粵蘇也是各兩家,但利潤前十的民企中,第1、2、3、5、6、7名都是廣東企業,其中還不包括所謂的外資企業騰訊、網易,不然利潤前十,廣東就佔8家。

另外不要單看GDP,看看其他幾個重要的經濟指標,這時連人均都不管用了:財政收入,廣東20953億,江蘇14163億;國稅,廣東11588億,江蘇6134億;存款,廣東160388億,江蘇107873億;進出口,廣東63559億,江蘇33870億;保費收入,廣東2814億,江蘇1989億,等等。

2016是最好的機會,結果在2016年又被拉開距離,以後就更難了,果不其然,2017上半年江蘇又被廣東拉開了距離,名義增速江蘇低於廣東。

最新數據:2017前三季度江蘇名義增速還是低於廣東。

江蘇各城市負債率很高,廣東各城市很低,穩中求進,不怕打打雞血提高債務率再次發力。

廣東養老金可支付月數遠高於江蘇(2015年底,廣東養老金結餘6500億,江蘇結餘3100億),而老齡化程度也遠低於江蘇(60歲以上人口佔比,廣東10%,江蘇17%),這也是不可忽視的負擔。

另外廣東的生育率並不高,別印象流說廣東人愛生,僅比你蘇高0.01而已。

粵西湛江,粵東汕頭地理位置優越,人口眾多,潛力很大。

另外:

1.不要拿面積說事,廣東山地多,江蘇平原為主,兩省可利用面積差不多,不然深圳東莞中山汕頭潮州珠海會笑,因為我們才tm一兩千平方公里;

2.廣東21個市,除去廣深佛莞,其他地市平均三百萬人左右,蘇北五市平均六百多萬人。有七個城市的面積小於江蘇最小的鎮江,其中五個在珠三角,有八個城市人口少於江蘇最少的鎮江,其中六個在非珠,廣東地市劃分不合理,大的地廣人稀,也就是說區位好的珠三角各城市土地不足,土地充足的非珠城市人口又不足,有時拿體量比,看看面積看看人口,畢竟出現過拿宿遷和珠海比,滑稽。

3.地方財政方面,兩地自留比例不同,江蘇地市一般自留八成,廣東不同區域有區別,自留四成五到五成五之間,深圳不用上繳省。蘇州一般預算收入比廣州高,但國稅加地稅,廣州高於蘇州。國稅,地方和國家有分成,沒有上繳比例一說,只跟稅種有關,地稅全部歸地方,按照江蘇省市分成,廣州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能有兩千多億。

4.按江蘇網友的說法,蘇北只是比不上蘇南,但完爆非珠,非珠堪比非洲,宿遷放在非珠都富裕。GDP是江蘇人民的最愛,譬如一個GDP百強榜就能讓江蘇人秀盡優越,和考題難被他們秀優越感歪曲成高考難一樣,同樣GDP被他們歪曲成有多富,事實上,從人均GDP和人均儲蓄及居民收入等等上看,江蘇也就最多八個城市進百強。GDP說明不了什麼,至少要和人均掛鉤,還有收入,消費,居民存款,房價等才能看出各地居民差距,所以找了廣東最北邊的韶關最東邊的汕頭和蘇北宿遷比(兩者GDP和人均GDP都不及宿遷)

看到數據,江蘇人民不高興了,蘇式抬杠又來了。大家都是普通城市,沒什麼不同,有也是特例,比如存什麼錢啊我都放支付寶炒股諸如此類的,消費都是網購啊。

講真,沒必要,再多加其他數據也沒必要,已經夠用了。

當然你也可以另外找一組城市對比,不過低於蘇北也很正常,不過得差距大到一倍才是印象中兩者的差距,應該數據只有蘇北的一半才能這樣說,不過你拿蘇北最好比非珠最差還真難說(防止蘇式抬杠,韶關汕頭並不是非珠最好的)。

所以我的意思是差距沒想像的那麼大,不要為了爭個第一第二信口開河,政府間可以比GDP,居民間拿GDP來說明窮就顯得智商有問題了。

再加了湖南河南湖北四川的幾個城市,這幾個市人均GDP在所在省都是第三第四的水平,最後一個是貴州城市,看看真正落後城市是怎樣的,江蘇人民只看GDP是毫無意義的,即使是落後城市,城鎮居民水平都不會差到哪去,所以蘇北農民真不能隨便在西部城鎮居民(即便是貧困縣)面前秀優越感,非珠的韶關和汕頭人均GDP不行,但反應居民貧富的收入、存款、消費、房價、低保人數、保費(理財觀念)和這組各省前三城市的對比中都不落下風。

ps:大部分數據來自同一年的各地統計公報,房價來自同一網站。

江蘇人民戰鬥力太強,所以關閉了評論一段時間。估計江蘇人民很憋屈,還是放開評論吧。


前幾天在天涯看到這樣的帖子,裡面兩省大內鬥的慘不忍睹,什麼話都說得出,還是知乎的群眾斯文,說起話來有條有理~讓本人也想扔掉瓜子打入話嘮

廣東人,粵北地區客家人,曾在惠州,河源,東莞,廣州生活過 一直都很嚮往蘇杭地區文化底蘊,知禮守節,吃菜也喜歡甜的,江蘇的妹子都很有氣質~今年路過江蘇一帶,深深為江蘇大平原給瞎亮眼!

其實廣東整體的自然環境真的很不好,特別是冬天,一個禮拜能體驗四季!!春天很潮濕,夏天很炎熱,秋天很短暫。我們家鄉多山少田,就算是珠三角的平原也是巴掌大的地。但是看到別人帖子上深深對廣東的鄙夷,我還是覺得納悶生氣!

廣東人的經濟是自己一步一個腳印發展起來的,就像我爸,他也是這些城市的建造者,城市的路燈,花壇,石磚哪樣不是他和同事一起沒天沒夜地幹活拉送物資的;

東莞前幾年被爆出掃黃醜聞,整體城市形象直線下降,於是外省人眼裡廣東又多個個吃喝嫖賭的土豪樣。

其實廣東人的城市包容性很強,特別是對於外來的務工人員,當地土著人可能會偶爾自以為是的優越感。我並不是掩埋廣東掃黃打非的治安,酒店服務業也曾是東莞數一數二的第三產業,有時為了城市發展政府可能有縱容行為,這一點我也不想說什麼了。但是廣東的外來人口真的很多,因為廣東沒有工業基礎,後備的環境資源很匱乏,只有廉價的勞動力可利用。歷史的文化沉澱少,人才後備不足,某些省總是這樣或那樣抨擊,我表示很不了解。 廣東歷史的從一開始就起步比別人晚,惡劣自然環境條件下,政府放寬政策優惠,經濟發展起來了怎麼就得別人眼裡的不滿或是眼紅了。

說實話,我承認廣東是個文化沙漠,但從來不覺得廣東教育落後,學校知識教授有效,廣東人更願意子女出來歷練,廣東考研人數比不得全國,也是廣東的家庭希望子女獨立,能承擔家庭的重任。從前廣東的考卷比全國簡單,其實高考在廣東改革多次呼聲不。按照廣東人的看法,求真務實才是對的,太多的書本知識是我們這文化淵源淺薄地區所承受不起的。

廣東的貧富差距很大,但是廣東的醫療保障,社會基金真的很好,特別是我這種人體素質不作不死的,醫保報銷很高,很多常見病種廣東都納入醫保體系。

可能未來幾年江蘇真的能如願超過廣東成為第一大省,我也表示拍手叫好,畢竟兄弟省份上去了便利的是民眾,強大的是中國。但是廣東人絕不是如別人眼裡的膚淺,我尊敬身邊拚命的廣東人。

之前看到汪洋省長在回答江蘇超廣東的問題,他說,超就超吧,我們在埋頭搞產業調整升級。

說得真的很好,認識到自己的短板也有廣東人愛拼的勁!

感謝大家的分享和討論!想著一年前內容,還是因為看了很多評論有感而發寫下的。非學術專業的見解,有誤見諒見諒。

有些東西你可以當笑話,但是請不要太......偏激,嗯,各位淡定淡定。


年前回國,給老爸當司機到外地工作,感受很深刻。其實廣東繁華的也就是珠三角。距離廣州兩個小時車程的羅定,以及下面的縣城,鎮,村,跟珠三角那幾個現代化大都市不可比擬。

廣東的發展,地形制約了交通,導致了東西部發展不均衡,南北發展也不均衡,這才是真實的廣東。真要被別的省份超車了,也實屬正常。而且廣東GDP高低,北上深包不包括廣州,其實對95%的廣東人而言,並沒有什麼影響。該怎麼過還是得怎麼過。

作為廣州人,只希望少幾個追求政績胡亂規劃,然後又過河拆橋的領導來廣州。謝謝。


這種明顯是拿來分析問題的就別吵架了好嗎? 兩個都是經濟大省, 各有各的優勢各有各的問題 ,有幾個貼吧式的回答我來的是知乎嗎?

廣東靠的是一個引擎帶動發展,江蘇是多個經濟強點均衡發展,一個經濟總量第一,一個經濟總量第二,怎麼在某些人的回答里就這麼不堪呢?


歡迎理性對話:

1.老齡化。且不拿平原總面積與廣東的山地總面積說事,看看江蘇的老齡化全國前三,廣東的老齡化全國倒數第二,就很容易明白人年輕人真正會選擇哪裡了。

2.流動人口數量與產業結構。流動人口大幅度流入廣東,既是結果,也是原因,既是表象,也是本質。江蘇的產業偏重上游,偏重化裝備,政府規劃很強勢,民營氣氛不濃厚,外來投資加工佔比較高,這些都導致了江蘇的產業很難像廣東那樣吸聚年輕勞動力,多出的幾千萬就是這樣來的。

3.上述那些質問的同學為何不想想 這二三十年 廣東總人口為何會 超越 江蘇 超越 四川 山東 河南 躍居全國第一。這僅僅是政策嗎

4.我們再想想人均,人均真的這麼有意義嗎?江蘇特別是蘇南很多外資企業,他們創造的銀行本外幣存款,他們創造的總值與當地的民眾有多大關係呢!

5.廣東確實不均衡,除了珠三角一小塊地方,乏善可陳,但這是經濟規律使然,此外稅收分成比率下中央拿走的太多了,每年開兩會廣東非珠代表都抱怨不公呢

6.另外並沒有大規律舉債建設,反觀江蘇 負債率驚心動魄呀。我們真的認為這個長期以往這不是問題嗎

7.江東江南是歷史上的長期贏家,文教科成就斐然,江蘇是這份遺產的最大的繼承者。但我們當真去思考 經濟發達跟這些歷史遺產關係多大呢,廣東人從總體來看確實文化水平追趕不上江浙,但廣東有商業文明,天然就浸泡在契約精神的風氣之中,對官本位這些傳統不太在意,這一點導致的優勢,親不會看不到吧。沒有歷史負擔才能走得遠呀

8.最後真心希望親來廣東走一走,看一下,廣東的崛起固然有政策的推力,但廣東自身的努力也分不開的。廣東東西北三翼已經融入了珠三角,廣東自身就是打工省,正是這種聚合導致了質變,廣東體內有兩座一線城市,能夠銜接國際分工,試問一下一流人才會選擇哪裡呢,大資本會選擇哪裡呢?機會哪裡又是最多了。攤大餅沒有意義的,重複建設刷GDP也是沒有多大價值的。南京提出舉全省之力提升首位度,我很贊同,沒有一線城市,建設好二線城市也是應該的,不然以後的競爭態勢更糟糕。另外,江蘇的分工是要服從長三角這個規劃的,江蘇浙江的上位城市是滬上,這個現在成了江蘇的一個軟肋,很多產業規劃被限制在這個框架內。強哥上台後,提出省內的城市圈,這個很高,怕就怕在很難落到實處,成也長三角,敗也長三角

我站在一個廣東人的立場上,討論廣東的問題,我個人感覺就經濟發展這件事來說,民眾的利益追求與野心才是第一位的,政府的規劃,歷史習慣,自然天賦都是退居次席的。在這當中,政策是第一推動力,它能釋放要素,但要與民眾的利益追求緊密結合,才能最大化。現在我們看廣東城市黑洞化兩極化,會以為這有違公平,但在以後恰恰會發現這是效率之上的一種表現。

我們要衝出行政規划去看待問題,廣東適合年輕人拼搏,中小企業多,適合創業,如果是國企大企業與外企居多,對年輕人就沒有那麼友好了,這也是很自然的。而江蘇文教發達,老齡化設施完備,最適合什麼呢,養老。大家養老可以去江蘇,山東,這是明智之選,留在廣東並非上策。


I超不超,不重要。我們來看兩省各自優缺點:

1.廣東地大人多,消費也產生GDP.江蘇注重吸引高層次人才,一般打工的外來人口少於廣東。

2.廣東金融,外貿強大,深交所股市行情好,就帶動GDP增長。特別是去年深圳房價瘋漲,以物價為計算基礎的GDP,自然靚麗。不過,廣東今年意識到過分滿足於金融化的第三產業的危險,重新提出了振興實體經濟,製造業。而高端製造業是江蘇的強項。

3.許多廣東年輕人不了解國內產業格局,滿足於廣東的一些名牌大企業。其實,問問廣東工業管理部門的人,他們心理明白,江蘇是中國工業最強的省,高科技產業最發達的省。

4.江蘇似乎沒什麼名牌,因為他們的高端製造業主要針對產業鏈的中段,軍用,航空航天。他們的企業,基礎好,通常是產研結合。許多企業都有大型國家級研究所,博士工作站。很多企業不許上市。大型雷達電子企業,光電,化工醫藥,智能製造都是他們的強項,而且分布在各個城市(均衡,遍地開花)。神州飛船,隱形戰機,深海探測,核電廠都大量使用江蘇廠家的電子感測設備,特種材料,製造裝備。廣東除了深圳集中了一些高技術企業外,其他多為中低檔傳統工業。

5.江蘇工業產值全國第一,裝備製造業第一。

江蘇高技術產業產值全國第一。(廣東號稱高科技企業19000家,全國第一。江蘇號稱不到一萬家,但高科技製造業產值卻比廣東多一萬億。廣東孩子好好思考一下,為什麼)

江蘇人均GDP全國省份第一。

江蘇私營五百強企業多過廣東。

江蘇城鄉人均收入均高於廣東。

江蘇高等教育,科研院所大大超過廣東。

江蘇法制,社會管理正規。雖然有點死板,但社會安定,企業,居民多依法依規。廣東寬鬆,可以冒險,可以暴富,但也出現太多的違法犯罪,假冒偽劣,毒品村,電子垃圾鎮。

s


江蘇省內部:蘇南整體經濟還行,因為每個城市發展水平還比較平衡,所以內鬥劇烈。蘇北就差一大截,依靠重工業。

廣東省內部:珠三角經濟水平在國內曾經一度比肩長三角,但是粵北比蘇北還慘,連農業都沒有什麼起色。


江蘇沿海發展不起來是致命硬傷!


粵北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中,操蛋的一直被忽視,現在就拖你後腿怎麼滴,拖死你丫的。


看來一些人是生活在另外一個世界的了,我就問你們超了沒有?難道我們沒有生活在同一個世界?明明16年反而還拉開差距了,一堆人在這裡分析為什麼會被超,我就納悶了,超了沒有?超了沒有?超了沒有?沒超你分析為什麼會超過?你這是生活在火星了嗎?


並沒有了解過這個問題,隨手一答

前段時間,中央出台了關於長江三角洲城市群規劃,目標是形成以上海為中心的世界級城市群,長三角又一次擴容了,整個蘇南都將納入長三角規劃中,這意味著對整個蘇南更多的資金投入,與上海更為接軌的基礎設施建設。

上半年來,樓市最火的幾個城市,南京,蘇州,無錫,都是江蘇省

廣東的發展更多的是依靠深圳和廣州,整個珠三角的發展的協調程度遜於蘇南。

08年金融危機,蘇州,無錫的很多製造業搬到成都,重慶,因此,蘇州,無錫的整個製造業也藉此實現升級,而珠三角對於外貿的依賴也造成了近期大量的企業倒閉。

儘管如此,江蘇和廣東仍然是我國發展最好的幾個省份。


主要是淘寶崛起之後,輕工產業降級,加上阿里又在江浙,廣東的輕工地位遭遇規模和質量雙降。


推薦閱讀:

新加坡模式值得中國學習嗎?
買房首付降低到 20% 說明了什麼?
宋鴻兵的《貨幣戰爭》寫的這麼尖銳,為啥沒有被國際銀行家暗殺?
威權政治是不是發展效率最高的?
國家最近是否會將汽車合資股比開放,開放會對我國汽車行業、汽車售價有什麼影響?

TAG:經濟 | 廣東省 | 江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