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叫「英語好」?

四六級分數高?托福雅思高?競賽拿獎?能用英語交流?還是有其他的標準?


那天在火車上看到這個問題一時興起答了一下之後,這兩天一直在思考自己的答案,覺得還是沒能夠把我的體驗準確地表達出來,所以修改一下加了一大段話。至於之前的答案,就當是個人經歷湊作proof吧,當然是比較個人的proof。

一般說「英語好」,好得和老外一樣一樣的可能也就夠了,但是和老外一樣好的英語具體如何,或者說有什麼外化的特徵呢?

如果一個人英語的綜合能力(當然是聽說讀寫)在英國美國這樣的國家可以躍層自如交流,應該算作「英語好」。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聽看新聞、電視劇和電影能理解;說話平日里的寒暄、閑聊、八卦不冷場能參與能聊嗨,打電話給銀行、郵局、飯店等等地方交流無礙,買東西吃飯自己不出錯也不會錯意;讀得懂面向普羅大眾的報紙雜誌(是的Sun, People, Ok這類的就夠了);寫封郵件請個病假、表示感謝、回復邀請得體不出錯。這算是第一個層次的英語好。

然後向上一個等級,在需要的場合和地點,可以講posh English,會更加正式的表達,語域更高,但同時不會不合時宜(有一個小逸聞,早先60-70年代一批中國學者赴英訪問,英語講得自然是又好又溜,但是交流起來總讓英國同行有回到狄更斯時代的錯亂感,這應該算是有些過時吧);聽懂看懂政經新聞、科技速遞、漲姿勢紀錄片還有大片對話探討人生哲學世界觀的電影(比如《鳥人》,不怕丟醜,我第一次並未全看懂);說的話,大學研究生課堂上的討論、演講、展示都能自如handle,可以清晰明確流利表達自己對某些事情的看法,敢辯論敢質疑並且有理有據,去個講座高級點的晚宴或者學術會議茶歇,可以自如和周圍的人交談,甚至交換看法有所收穫;讀方面能看得懂經濟學人、Guardian、Financial Times、New Scientist之類的報刊(這裡說看得懂不是你看著查著或者慢慢地看著看著,一目十行,像看《Vista看天下》一樣爽爽翻過去哦),小說和非專業非學術的書也是隨便看,可以純為消遣怡情或拓寬視野,而不是需要查生詞分析長難句(生詞肯定會遇到,但是完全不會構成理解障礙可以猜對意思看過一兩遍還能記住);寫的話,能不能寫出推銷自己的cover letter、personal statement,有理有力的投訴信,提出不容被忽視的訴求,用筆頭去描述一些事物去表達自己。

最後再向上一個等級,在自己的專業/職業領域,英語不會成為你的事業絆腳石,反而會有所助力。如果本來就很有能力,英語好不會掩蓋你大放異彩,如果能力略有不足,英語好在某些方面可以彌補你的短板,並且為你帶來吸收知識不斷進步的機遇。當然聽說讀寫都和你的專業/職業密不可分,可能掌握大量的專業辭彙(terminologies),明白一些行業內約定俗成的表達(jargon),學術會議學術專著的輸入理解內化沒有問題,也能通過口頭書面表達展示自己的學術研究/工作成果,接得住同行的質疑批評發問,可以present也可以defend。當然除了專業也可以是個人的興趣愛好方面,繪畫、雕塑、體育、音樂等等。

如果一個人的英語能力可以覆蓋以上三個層級,毫無疑問,當之無愧的英語好,因為這就和受過高等教育並且工作比較體面的英語母語者的英語能力一致,甚至在某些方面還要超過他們(比如寫作和閱讀)。

但是我認為以上三個層級各擅勝場的話,也不是英語不好。我們的父輩甚至祖輩的英語好可能傾向於第三級,專業方面,我80歲高齡的姥爺是一位神經外科大夫,他年輕時候沒條件學習英語,後來工作後才開始自學,看得懂醫學雜誌,比如《柳葉刀》,但是他的第一、二層能力幾乎為零吧;我的大伯是一位地質學學者,參加國際會議、keynote speech、和國際同行討論、發英文論文得心應手,但是他的日常英語只在紐西蘭大地震的時候靈光過一回(他當時剛好在紐西蘭開會,後來回憶說聽力從沒那麼好過,旅館的人說什麼都能明白,哈哈)。我們這一代,在國內「把英語學好」的孩子,可能會第二層能力比較厲害,出國留學以後第二層能力也可以帶動第三層能力快速發展,但是如果把第二層英語使用在第一層的生活場景中,就可能出現我下文提到的出國後遇到的問題,我可以對著同事導師滔滔不絕,但是卻無法告訴商店店員我要找什麼。而第一層級厲害的同學,向上躍層其實很容易,因為他們去學習高階的英語,就和英語母語的人去接受以英語為載體的知識一樣,只要用心用力,肯定有回報。

———以下是原答案,不刪了,看到這裡還不累的同學可以read on,總之,謝謝惠顧^^————

在沒出國之前,我的英語從某種角度來說是好的:211大學英語專業,成績一直年級前十;專四專八一個優一個良;雅思大一裸考7分,大三申請國外的口譯專業又考過兩次,7.5 和8分,聽力閱讀滿分,口語寫作略弱;美國和英國的學校都是自己申請自己寫文書,除了幾所學校的口譯專業還順手申了LSE和愛丁堡,有些口譯專業還有兩三輪篩選,但最後都被錄取了;大四在國家部委實習過也在德資公司實習過,工作內容以國際合作口筆譯為主,無論是日常郵件電話還是開會出差和老外交流也沒問題。所以在沒出國之前,我一直以為自己英語算好,。

然後出國就立刻接受打擊:我發現我講的英語和英國人講的英語不一樣,有時候自以為表達得很清楚的意思會讓對方露出困惑的神情,還有的時候人家就搞不懂我要幹嘛了;雖然能聽得懂BBC、CNN,但去電影院看無字幕的電影,卻不知道在講什麼,人家的笑點更是完全get不到,全電影院的人都在笑而你卻一頭霧水的感覺確實不太好,甚至去Subway點個三明治,我都要說四五個excuse me;我所在的紐卡斯爾還有很濃重的鄉音Gerodie,有時候遇到大爺大媽一開口,我心裡就有千萬頭羊駝呼嘯而過:老娘學了這麼多年英語都餵了狗了嗎?

經過了快三年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現在當然已經不像當時那麼困擾了,應該屬於英國人認可的英語好吧,但是花了兩年多的時間才走出這段所謂的出國適應過渡期,建立起一個基本的英語思維。所以我覺得英語好,不在於你辭彙多厲害閱讀聽力寫作多厲害(當然這些需要很厲害),就算英語國家的人說你英語好也不是真的好(特別是美果仁誇你啊千萬別信),你的英語可以讓人家把你當自己人,那才是真的好。而口語真的是最檢驗你有沒有英語思維和意識的唯一標準,因為生活工作中你基本沒有時間打腹稿磨語言,一開口就是最本能的反應。我之前納悶自己寫作好為什麼口語不行,後來想通了這一點,因為寫作我可以先寫出來,再改很多次,或者我可以看同類文本,揣摩模仿地道的表達,但是真正的口語交流是即時的,很多話出口是想也不想的下意識。

研究生有個同專業的同學,她屬於那種辭彙量不大,論文寫作和學術一般般,但是完全英語思維,說得就和老外一樣自如,用詞都很簡單,但英語表達就是最地道到位的表達,她說話也許語域不高,但來英國以後完全無縫銜接,過得比在國內還盡興,白人都喜歡和她玩(當然她性格也很好,不過性格好也得要表現是吧),在我看來,這是英語好。


英語的精髓就兩個字「恰當」。

英文叫「appropriate "

真正的英語好絕不是一個土生土長的中國人操著一口能讓中國人信服的所謂倫敦腔。

因為你不知道那種腔調在真正的英國人聽來離倫敦口音或牛津口音還差得遠。口音很大程度上源自初學語言時,很難更改。讓湖南人說老北京口音尚且可笑,何況是中國人說倫敦腔?

真正的英語好也不是華麗空洞的詞藻堆砌,無論在中國人看來單詞量多麼豐富達到了gre的水平,美國中學生完爆之也決然沒問題。

真正的英語好在於「合適」。

是一種分寸,是恰當的時候說出恰當的話。見面說 hello,這個就是當下場合的「英語好」,如果見面來一段莎士比亞十四行詩背下來,用錯地方了就叫英語不好。

我認為能領會到這一點就離學好英語不遠了。


謝邀。出差剛回,耽誤了,抱歉。

「英語好」這個問題,本身算是個偽命題吧?對任何沒有明確標準的判斷,做出的判斷都是沒有意義的。語言作為一門技能,好與不好,最便利的判斷標準,來自於該技能需要滿足的目的。我們可以從這個角度來看看什麼叫做英語好。

作為廣大不是在外企工作,不需要寫裝B全英文郵件,不做老外的生意的人來說,能用得到的英語,也就是地鐵上碰到個老外,人家問路,能聽懂,能給人家說明白吧?那麼英語九百句就夠了。

如果是社交場合,需要滿嘴英文裝B,鄙視周圍人無數,其實也簡單,因為那種場合不在於你的英文有多流暢,而在於你用的辭彙片語要足夠「in", 那麼看看美劇,跟跟對話中出現頻率比較高的口水詞,談話手舞足蹈的時候,口齒清晰地丟出來一兩個詞,比如」我真的不是high maintenance的女孩,我更在乎兩個人靈魂上的compatibility",即使有碧池的嫌疑,也是個鑲鑽的。

好了,不調皮,好好說話。估計大家感興趣的還是跟職場相關的環境中,什麼算是英語好。也許你是會計師,老闆是新加坡人;也許你是碼農,客戶的大頭是個老外;也許你是做投行做律師的,那估計根本沒空上知乎。找工作的時候,四級六級都有,並且分數在550以上,甚至600以上,那肯定算英語比較好的;如果有托福成績100+,那麼毫無疑問的,聽說讀寫的英文使用能力,應該都是同一批入職的人中英語最好的,好到以後所有翻譯的活兒都自動找你。但是入職以後使用的英語真的很有限,因為你很難爬到要和老外當場唇槍舌劍談判的程度,大多數時候都是看看文件,寫寫郵件,讀寫能力是我們英文能力中偏強的,只要給你足夠的時間,還有谷歌翻譯幫忙,怎麼都不是個問題。每個行業使用的辭彙都是比較固定的,外行人不懂,內行人天天嚼咕那幾個,信手拈來,寫的唬人又好懂,還是不難的。

在我們這種做北美入學考試培訓的行業,英語好的要求基本上就是分數啦,托福100+, 雅思最好8分,SAT2200+,入職以後基本上不存在語言問題。當然,還會存在很多問題,比如邏輯思維,是否能夠用博弈思維判斷選項,總而言之是否擅長考試;更高層面的問題在於是否具備高度的歸納總結能力,是否敏銳,是不是個控制狂,是不是對考生在考試之前的人性 有最悲觀的預估……

用考試和證書評估英文水平有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滾滾長江東逝水「,三個月不用,即成昨日黃花。第二語言習得中兩個相對著的概念,一個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一個second language attrition. 語言技能流失的速度,是習得速度的幾倍,在沒有語言環境的時候,要保持你考過六級580時候的水平,真正是逆水行舟,辛苦的很。所以看證書來評判英語好不好,一定要看什麼時候考的。現在有的簡歷上,能看到托福640分的條目,老托福最起碼是十年前的事情了吧……ETS最長有效期的考試就是五年了,超過五年的事情,除了喝高了吹大牛的時候,就別拿出來說了吧。


和留學生在圖書館吵架....

我們學校圖書館取號佔座,期末考試臨近時候八層爆滿。

一次拿了號上樓發現座位上一位金髮美人兒,我過去晃了晃手裡的號:Excuse me, it"s my seat.

她拔下耳機,給了我一張resting bitch face: "what?!" 表情就參考破產姐妹里的Max吧

奶奶的老子火就不打一處來了,重複" this is my seat, you should take a ticket number next time."後來我怕說話聲音太大打擾別人,打算算了去換個號碼得了,都轉身走了,結果這廝居然在後面好大聲音地說了一句: " but there is no English language in that ticket machine!" 態度特別惡劣,而且在圖書館顯得分貝很高。

我靠我特么火更大了,於是轉過去問她: "You mean you come to China and study in this university, but you cannot speak Chinese."

她說: "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

卧槽你特么佔了我的座這就是我的business,給老子起來!最後她收拾東西走了,臨走的時候說"you should be polite" 我說 "you come to our country and take it for granted that we should speak your language. Teach me about being polite!"

於是她就滾了,因為在圖書館所以也不想再引起什麼大衝突。我只想說,那一刻覺得自己英語挺好的。也怪她倒霉,碰見別的專業也就算了,偏偏碰見個英語專業的。

也算學以致用了,比在國外做presentation拿了HD還爽...

多數留學生還是友善好說話的,但碰見這種white trash還拿我天朝當第三世界好欺負的軟包子,就得告訴她來老子國家就說老子國家的話!我們那麼多人花那麼多錢GT雅思考著跑國外去上學,怎麼沒人跟圖書館說「there is no Chinese language in the machine",慣得他們臭毛病。

我的意思倒不是會跟外國人吵架就是英語好了,而是你能藉助這門語言來表達你完整的意思,completely get your voice across,而不是考慮怎麼樣才說得想得像外國人一樣,語言本位主義蠻害人的。二語學習者不應該被看成failed native speakers, but learners with their own right to speak English.

以上。

----------我是分割線思密達------------

評論里有朋友好心指出是不是有什麼誤會或者我小題大做。我覺得這個episode確實發生在「我氣不順以及情緒不好」的情況下,但是我並沒有故意找留學生的喳的意思。

首先,圖書館在留學生入學時候會做集體的orientation講解圖書館使用情況,她知道用圖書館必須要取號,何況在期末層層爆滿的周末。這種「明知道規則卻不遵守」還拿不會說中文來做借口讓我覺得沒啥道理。這個邏輯來說,我在國外是不是可以以「看不懂這是個超市以為是食物捐助站」為理由所以進去拿了吃的就走?

第二,學校留學生很多,我也明確說了大多數留學生都態度很友好,即使是來自不同文化背景大家也都能一起和平相處,使用公共設施。有人說我不應該用SHOULD,因為很rude。可是前提是我excuse me禮貌的時候她拋給我的答案是「what?!」加一張bitch face,還用高分貝在圖書館大嚷 「there is no English language in that machine」 這時候我還真沒法說「I"m sorry to trouble you but this seat has been reserved」,在被噴了的情況下,我還覺得她應該說 「 I"m sorry but my Chinese is not very good, can you teach me how to use the machine? Sorry for the trouble」 那我也是非常樂意幫忙的。跨文化交流中語言使用是非常cautious的事情沒錯,相互的expectation沒達到,她先噴了我一大通,我還就是不想給她好臉子看。

最後,這個答案就是生活中一件小事,「如何禮貌和留學生溝通」「如何使用禮貌的英語」 這些答主還恰好都會。但事件更像是「在被沒素質不禮貌的留學生因為奇怪原因噴了的時候應不應該以及怎樣噴回去」。

覺得是小事願意以寬容彰顯大國胸懷的,覺得自己是聖母願意包容的,出門右轉不謝,老子願意。


你英語水平高到可以無障礙無字幕的看美劇,然後你拚命的看美劇,老友記生活大爆炸越獄絕命毒師wire等等如數家珍,這樣對於你的工作幫助很大嗎?

英文和中文一樣,都是一種語言工具,你把這個工具用在什麼方面才是最重要的。一把刀磨鋒利了,也要看這把刀拿來做什麼用呢。

你現在的中文native了,你把中文花在了能提高你工作能力的地方了嗎?比如閱讀掌握行業專業資料,獲取分析市場資訊,提高優化思維能力,賺錢養家等等,還是花在了看電視劇和刷微信朋友圈,微博上?

英文也如此,學英文,是為了利用中英文之間的「信息質量差」,來獲取中文世界得不到的優質知識,幫助自己更好的賺錢養家。

以上回答偏功利和現實,以及用於自省。


我個人的觀點,首先,等級算不了什麼。那些不考口語的考試有不少人即便通過了也依然只停留在考試答題階段。我有一個朋友只是高中畢業,他去參加過一段時間英孚英語的培訓。他的發音讓我這個上過大學英語專業畢業的人都自愧不如。

其次,我個人覺得英語好,要做到你對這個語言的思維把握到位,用語是外國人的習慣而不是中國人的習慣。比如外國人經常把時間狀語放在句子末尾,但中國人卻經常放在句子最前面或中間。所以英語好,你說出的英語要符合英語國家人的習慣

再者,最好形成的習慣是不要開口說英語時先想好漢語再瞬間翻譯成英語脫口而出

另外我覺得英語說的好就是你對兩種語言之間一些特別辭彙和特別意思的表達拿捏是否到位。最簡單例子,英語get ,turn,become等詞都有變成,成為的意思。那在不同語境下用哪個更好更合適,這就相當考驗功力了。當然我們不是語言學家,無需咬文嚼字,但是對於原意表達的忠實放還原是最考驗人功力的地方


補個圖

-------------------------------

我談談口語吧!

老外說我英語好(臉皮好厚),其實幾斤幾兩自己最清楚。我感覺,發音準,沒口音,會給別人印象比較好!

說來說去經常也是名詞說不上來,一直this stuff,that stuff的。辭彙還是要一直積累吧!

然後就是,英語思維,我喜歡美劇,尤其老友記,反反覆復看,沒事就當背景聽著,就了自然就有英語思維,chinglish也就少了。

現在身邊一些印度,尼泊爾的朋友,偶爾學學他們口音搞笑一下,不是太過分那種。

先保證能交流,語言就是該多用嘛。

實在不行啊,和老外喝兩杯,要是有美女在,英語再不行也要拼著老命得瑟兩句吧!

不要貪杯,否則圖2,3順序可能反過來!


我一直把學英語分為三個等級

一.大多數人的等級,說英語的時候需要把想說的中文翻譯成英文再說出來,聽到的英文需要翻譯成中文才能理解。

二.比較少數人能做到,說英語的時候用英語思考,說中文的時候用中文思考

三.一般只有同聲傳譯能做到,說任何一種語言的時候都可以同時用兩種語言思考

如果讓我評價,至少要做到第二個等級才能算是英語好。


來自於專業級英語公眾號」英語兔「。

如果你認為你是一個英語水平很好的人,看看是否達到以下狀態了,如果還沒有,可以努力向這些目標靠近。

無障礙聽懂CNN, BBC,FOX NEWS等英美本土電視台新聞的95%-100%的內容。只能聽懂中國英語電視台或針對英語教學的節目如VOA慢速英語是遠遠不夠的。

不看字幕看懂原版英美影視劇,可能會有個別不懂的辭彙或句子但是不影響整體理解。

與英美大學學歷以上人士面對面及電話交流「非極端專業性話題(如討論醫學、化學等極具專業性的內容)」時,可無障礙溝通,聽懂99%-100%的內容。高學歷native speaker講述較為複雜的內容(如政治、時事新聞、商業等)時不會感覺到因為「你可能聽不懂」需要降低語速或改變說話方式,而是以對NATIVE SPEAKER說話的方式對你說話。

能用英語與外國高學歷人群深入談論政治、經濟、社會等各方面話題,能反駁對方觀點,提出自己主張並說服別人。如果你願意,你完全可以掌控整個對話的話題、方向和進程,而不是跟著對方的節奏走。

母語人士與你談話過程中幾乎感覺不到你發音、語法上的小錯誤,即使回放錄音也很難找出明顯的問題。

不用思考所謂的語法就能準確說各種從句,並能自然利用這些從句表達自己想要表達的內容。能自然不用考慮地使用連音等各種技巧,流暢表達任何意思。

聽外國人講話能根據他的口音判斷他來自於哪個國家和地區。比較容易判斷的是英國、美國、澳大利亞或印度等南亞國家。

聽中國人講英語,立刻能判斷對方英語特別是發音中的問題。這就要求腦中確立有明確的正確標準。聽「中國新歌聲」里的歌手唱英文歌,一聽就能找出發音不準的地方。

聽人講英語如果不帶時態,腦子裡第一反應會問到底是什麼時候發生的事。

以上只是臨時想到一部分,以後有機會再繼續談。

達到上述狀態後不斷前進,將英語作為生活中的一部分不斷學習進步,目標是英語水平比一般NATIVE SPEAKER要好。這並非不可能達到,大家知道林語堂當年出了很多英語暢銷書,他至少在英語書面語水平上已經超過了大多數美國人。


我是一個在美國讀大學的中國學生. 我覺得英語好體現在三個方面:交流,思維,以及應用。

交流和思維可以一起說。口音能讓當地人覺得你是當地出生。能夠讓中國人覺得你是美國人。在日常交流中能迅速做出作答,並不降低交流的語速。能夠理解當地人的笑話,同時能用英語逗笑其他人。在說話時腦海里沒有英語-中文-英語的翻譯過程,直接用英語思考同時做出答覆。能夠用英語flirt, 能夠讀報紙和雜誌,能夠討論敏感話題。

應用的話,能夠在全英語環境工作,能夠在開會時提出建議,用英語做出即興演講,能夠高效完成布置的工作,能夠用英語學習職業技能,能夠和同事一起在酒吧bitch about自己的老闆。能夠理解日常禮儀並做出恰當的行為。

哦還有,能夠直接看懂各種脫口秀節目,包括the tonight show。能夠用英語argue並挖苦,責罵,甚至威懾,而不帶髒字。

這些都做得到的話,英語就應該不錯了。


舍友說夢話都是英語


如果是十年前讓我回答這個問題,我會說是口音標準,聽說流利,用語地道,還懂各種英語國家流行和經典的文化和風俗。

現在我會說,英語好是指使用英語的溝通(communication)能力好。溝通能力好體現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你不光要能聽懂對方的英語字面意思,還需要能了解在字面下對方真正要表達的意思是什麼,對方現在處於什麼樣的情緒狀態中。你需要能從委婉的人的話里了解對方真實的想法。你最好還能從處於極端情緒的人的話語中了解到對方最需要什麼。如果你能很容易的從與你立場對立的人的話語之中理解對方的訴求和核心利益,那就不僅是英語能力好了。

其次,你需要能用英語準確的表達自己想要表達的意思。這不光需要你能了解詞的精確含義,還需要你能準確的認知什麼是事實,什麼是觀點,什麼是有根據的猜測,什麼是狂想。有一分證據說一分話往往是語言把控尺度能力強的表現。同樣重要的的,如何只表達自己想表達的意思避免被人理解成自己不想表達的意思。如何跟老闆表達自己想要加工資,但避免體現自視太高以及公司待遇太低。如何拒絕別人但同時讓人感覺你仍然佔在對方的立場考慮問題。除了有多方面考慮的意識,如何用英語把它表達出來是能否達到溝通想要結果的重點。

再者,你還需要知道在不同場合,對不同人事背景,不同處境下的人如何表達才能讓對方最了解你的意思。對不懂術語的人們擺弄術語往往體現的不是表達者的知識水平高而是表達能力的不足。能否用簡潔的語言表達複雜的思想往往最體現能力,而且不僅僅是語言上的。

最後,你的英語需要能有很強的說服力。你能夠從對方的視角來看共同討論的議題,並能佔在對方的立場上,使用對方的認可的邏輯來用英語說服對方。在辯論場上,這體現為辯論能力。在團隊中,這可能體現為領導力。如果你是一個作家,你的語言的操控能力則完全決定了你的作品能夠給讀者創作如何的心靈世界。

以上所說的這些標準並不是英語所獨有。把英語換成漢語,上面的標準同樣適用。語言的目的是溝通,是讓我能夠明白你想要表達的意思,讓你能夠清楚我想要說的話。口音標準不是用來體現自己尊貴的,而是為了用來讓對方更容易聽清楚你的詞句。辭彙豐富不是用來展現自己學富五車的,而是為了讓自己的表述精確而沒有歧義的。俚語一大堆口音地道語言流利但表達不清楚自己的意思遠遠比不上說話較慢,有一定口音,但表達清楚說到點上的語言。所謂英語能力好,大概就是這些。


下面是我認為的英語好:

1.

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XIO8JNwCi0list=PL5PHm2jkkXmi5CxxI7b3JCL1TWybTDtKqindex=24


我有時候看中文新聞,看到有趣的就一邊看一邊翻譯給我男友聽(他不是華人),然後他瞄到我手機說,哦你不是看英文新聞照著念啊…

這時候就覺得自己英文還不錯(得瑟臉)。


你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會真心評價一個老外「中文好」(不僅僅是一個傻老外冒一句中文然後你跟著起鬨),你若在英語方面達到了這個老外的中文水準,那就是「英語好」

具體來說:

聽:除了作為過路人隨機旁聽倆外國人扯淡之外(這個真心很難聽得懂),其他情況下,聽什麼都無壓力,且不費腦子,沒有一種「聽英文聽力」的意識。

讀:速讀報刊新聞的速度達到母語為英語的人同一數量級的水平(如:人家5分鐘讀完,你花8分鐘)。讀英文小說的能力與「英語水平」關係不大。另:作為第二語言學習者,基本上可以放棄鍛煉自己中文那種「一目十行找興趣點」的能力了。

說:主要腦力都被用在了「說什麼」上面了,而不是「怎麼用英語表達想說的內容」上。即,想到什麼張口就說,同時意識層面很少出現「這個語法怎麼才對/這個意思怎麼用英語表達」之類的念頭。同時,你的口音、說法、口語語法的表達沒有顯著影響你的以英語為母語的聽眾的理解。

寫:能說就會寫。在「能說就會寫」的基礎上的更「高級」的寫,達到能在Quara/Reddit/Yahoo上與人流暢撕逼的程度就好。更高級的寫作能力不做要求。

以上的具體總結其實有一個重要暗示:英語「好壞」的重要指標,並非是否「標準」和「高端」,如發音是否標準,語法是否絕對正確,看得懂多少小說,看了多少莎士比亞等等...而是是否「快」和「無腦」。

最後再給一個具體的提醒:如果一個人學英語的目的並非是從事新聞/外交/翻譯的工作,花很多時間精力在讓自己的英語口音聽起來更「好聽」上,是完全沒有意義的。


我覺得這個問題應該所有關注「如何把英語學好」「如何提高口語」的人都先來看一看。在很多人拚命想要學好英語之前,大多數人並不知道怎樣才算英語好。沒有一個基本的評判條件,努力的方向也就變得模糊。樓上說了很多,being appropriate, 用外國人的思維等等,我覺得都有道理。作為在美國大學課堂教書的中國人,我來分享一下我自己的看法。

我覺得英語真正好的人,是能夠把同一件事、同一個意思,反反覆復用不同的說法來表達

這聽上去很簡單,但真正要做到是非常難的。因為這涉及辭彙量的多少、語法的變換、以及舉例、elaborate的能力等。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別人問你how are you, 你能回答不只是I am fine. 還有無數的,I am good/great/very well..還有更多的, couldn"t be better, fantastic等等

如果你們看英文書,你們會發現其實很多書的題目或者篇章的題目就已經告訴你這本書的內容了。再仔細看書,不過是看作者如何去闡述他的想法,提出各種例子,反反覆復地去說明一個道理而已。這種寫法來源於英文寫作的特點,例如一次只講一件事/一個道理,而且去盡量詳盡地解釋。

不僅僅在寫作上,外國人通常口語上也如此。在做演講時,很經常他們講的內容早在演講前一兩分鐘已經講完了,但是他依舊能念叨個幾十分鐘。下面是一個陳冠希在紐約大學的例子。他的口語不用說了吧,native speaker。

陳冠希紐約大學演講(生肉完整版)_明星_娛樂_bilibili_嗶哩嗶哩

他的道理很簡單,就是不應該因為是中國製造,而要降低要求的標準。中國標準應該和國際標準看齊。但是他能夠說上20分鐘,而且人們還樂意聽啊(當然有可能因為長得帥)。我覺得他的口語值得學習,非常典型地能夠熟練運用不同的單詞,不同的句式,以及使用不同的例子,什麼時候該給自己的評價,什麼時候該使用個人的例子,恰到好處。

我自己在國外教課。第一個學期感到非常困難。最困難的不是我的英語發音語法之類的,而是如何把一個知識點,一件事情用不同的方式說出來。就像我們常說「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在課堂上,要想學生真正地了解一個知識點,得反覆地跟學生說這個東西。但是,你總不能照著PPT的一個點同一句話,念上三遍吧?於是,第一、二節課講得異常的快,因為很快就把東西念完了。如何用不同的方法講述一個事情,去elaborate,成為了我那一個學期最困難的事情,也最終是最大的收穫。

另外一個讓我覺得這個能力很重要是學生問我知識點的時候。他不懂某個我講的概念,要我去解釋。這時候,我就要使用不同的說法(通常更易懂簡單的說法)去解釋這個概念,而不是去簡單地再次複述這個概念的定義。這種情況也強迫我自己去用探索不同的表達。幸好的是,經過一個學期的鍛煉,我現在已經能較好地自如地去運用選擇句式辭彙去闡述一個意思。

如果你留意身邊的老外,或者英語好的人,會發現他們非常resourceful,或者flexible,他們能夠使用不同的辭彙方法去複述事情或者論點。學會這個技能非常重要,能夠使你不再構思作文或者口語考試時候抓耳撓頭,不會覺得自己的英語庫資源少得可憐,能用的只有那麼一兩句。不再在別人問你事情的時候,你只能簡短地說上一句,然後是長長的尷尬的沉默。

因此,多辭彙、多句式、多例子的變換,是英語好的標誌。說明這個人能夠自如地使用英語,你感覺他身上有一個豐富的英語庫,隨時從裡面找出來和人侃侃而談。


比起裝逼工具,語言說白了就是傳遞人類想法的東西。

我讀完小學就來美國,國內一點兒英語沒學過,現在過了很久很久都習慣了。聽得出來自以為英語很好發音很標準的人的口音然後笑而不語,隨便什麼資料(書啊作業啊電視劇啊遊戲啊等等)都沒問題就算有問題也能好好問別人,沒有想過自己在說的在寫的是另一門外語,知道完全沒有必要炫耀因為內心很清楚別人和自己的水平在哪裡,只要不跟歪國人說英語是我的第二語言他們是聽不出來的,能無憂無慮想學什麼就學什麼和做好自己喜歡的事。

上回給很久很久沒有說過話的表弟聊了天,他說以後要去加拿大念書不知道念什麼專業。我說念你喜歡的唄。他說呵呵喜歡也要看得懂啊,看哪個最好學就學哪個唄,那些醫學方面的完全跪了。那時我才反應過來原來我無意識地假設了其他人的水平和我一樣。後來說這種話就很小心了。

其實我覺得自己還很嫩因為文章比我寫得好,比我有能力有想法的人多了去了,特別是語言只是個打開另一個世界大門的鑰匙而已。在這裡只要你說得清楚你想表達的意思,不管你怎麼說,歪國人都不會說什麼。畢竟我沒聽到哪個美國人對另一個美國人說"Hey your English is really good." 真正的牛人是沒有閑心去鳥那些忙著秀逼格的人的。

要真說誰英語說得好,我覺得是我學校打掃廁所的阿姨。她是個墨西哥人,一般不怎麼說話,偶爾一邊撿起地上同學們亂扔的紙一邊才會說一句"this no good!" 我每回看到她都會跟她說一句"Thank you." 這時候她都會對我笑著說"Honey you are so welcome."


先講故事:

本家 堂弟,30歲,清華的苗子,被自己嚯嚯成麥考比精算本科生,依然在嚯嚯自己。

此貨雅思輕鬆9分。但是就一件事,暴露了弱點,是弱到爆的弱點。他移民澳洲後的事。有次他想買車,賣家推薦給他個JEEP,尼瑪4.0排量,他也算精,問人家燃料用的什麼?對方言簡意賅:gas!他一聽,節能環保,當即收了。結果一看,尼瑪被騙了!電話里跟我吐槽:他明明說燒的是天然氣啊! 天然氣啊! 天然氣啊! 天然氣啊! 天然氣啊!(這些是我腦海里的迴音)怎麼被掉包成燒汽油的啦????我平靜的說:爺們兒,你能再逗比一點嗎?你出國十多年還活得這麼歡樂簡直是奇蹟miracle!

所以,分數不是英語好的標誌。

什麼是英語好?外國的文章拿起來就看,和老外張嘴就聊,講個笑話老外一聽就樂。倆外國人吵架你能聽懂70%,總之,夠用的就行!

天然氣啊! 天然氣啊! 天然氣啊!


跟漢語一樣,該讀的經典你都讀了,還有點心得,就這樣。

但這只是內功基礎,要想表達得好,不管是筆頭還是口頭,還得另外練練,但那只是皮毛功夫,做得多,自然好。

商務出過一本集子,名《識途篇》,講英文學習方法的,作者為:李賦寧、楊憲益、陸佩弦、俞大縝、葛傳槼、許國璋等輩,無一不提倡大量讀、讀經典。英文乃是一種表達的經驗,語法乃是對此經驗的總結,要想英文好,就得」文選爛、秀才半「,才是正途 ,英文的文選為何?今人大謬,民國時期英美人辦的教會學校教授之法才是正途,無他,也就是莎翁的戲劇、林肯的演說、狄根生的小說等等這些經典罷了,此外,民國時期的教會學校,數理自然在初中都是用英文教的,而今天我們大陸的大學,仍未可以做到這一點。所以,民國時人的英文水準,大凡教會學校出身後來用點功夫的,直逼今日英美國家研究生水準,甚至博士、教授水準(請看錢鍾書等輩)。

總之學好英文,得找對門徑,再加努力,既不要因為時下的次語言(如黑人化的非正式英文)而以為那便是好英文而自矜,亦不要以為英文便如同拉丁文般艱深而自苦不學。


我覺得我有一些發言權,我出國前和出國後都有被人說過英語好的,但是對我自己而言,我現在很清楚出國前和出國後的『英語好』概念還是很不一樣的。

我一開始學英語就喜歡上英語了,所以中學學英語興趣佔主要因素,很會模仿發音,很喜歡朗讀,早讀的時候讀英文讀到忘我,因為只有那時候我可以朗讀出來,我很有說出來的慾望,但是中學的英語不注重口語,讓我覺得很憋得慌,覺得沒有地方說的感覺。

大學的時候我抓住一切說的機會,比如演講比賽,參加了四次,也拿過獎,不過重在參與,我就是為了有機會提高口語。大學英語課不多,很多人也就是去打打醬油,我也是去打醬油,但是偶爾老師提問,當時我一口美式英語,老師都被嚇住了。

不過有一點需要提,我四六級考的都不怎麼地,過關了而已,我很討厭這些考試。

由於大學一直沒把英語放棄,口語底子就比別人好一些,(當時這麼認為),畢業工作一直能用上英語,做了一陣子國際貿易,後來的一份工作,公司有聘請老外,我需要幫助他跟團隊里的人交流,那次覺得還真有點同聲傳譯的感覺,不過沒那麼嚴格,意思溝通清楚就可以了。

然後我就去英國讀書了,於是就覺得英語還是有不少差距,不出國就永遠停留在那個自我感覺良好的假象里,出了國真心覺得自己英語不咋地,雖然比我差的留學生也不少,由於本人是完美主義者,說的時候自己非常在意一些用法錯誤,好處是我不停的給自己糾錯,不好的是有些不敢肯定的我就不說了,查查字典google什麼的,下次用的時候有把握再說。讀一年書辭彙量有進步,但是還沒有到侃侃而談的程度。後來在這邊工作了,一開始面對一堆外國人我有點沉默寡言,我太完美主義了,我不喜歡犯錯。後來我想在本來的基礎上再提高於是我想私下找語言交換的本地人教朋友,於是我遇到了我現在的老公,我需要教他中文,但是他不需要教我,我只用跟他說話就可以了。

後來的後來就成了今天這個樣子,可以不假思索的說英文了,然後一口倫敦音,電話里經常被人以為是英國人,有一次電話面試那人就以為我是英國人,注意我這裡說的是不假思索,這個跟你參加多少競賽,四六級雅思托福考多少分都沒有關係。

於是乎我總結一下什麼叫 英語好

1. 英語不是你的母語,但是你可以不假思索的說很多日常生活用語和句子

2. 跟native交流很自如,而且很自然,用思維帶動口音以及用詞,不僵硬。

3. 辭彙量不一定超級大,但是生活工作足夠用,最好是工作上的辭彙有一定的量,這樣才能成為受過良好教育的英語好的人而不是農民

4. 有一定的社交能力,這個一看跟語言無關其實有關,因為我看的很多中國人在這裡跟老外交流的時候不自然,即便是說完整的句子都沒有問題也總是哪裡彆扭,原因是你沒有用他們的方式進行交流,這個要生活久打交道多了才知道。

5. 語法!這個是很多人忽略的,覺得老外聽得懂就可以,他們是大多數時候可以聽懂,但是一旦你兩句都出現1-2個語法錯誤,他們不會認為你英語好的,你再流利也不會。而這個語法不是我們中學學的語法,而是native說話的方法,我有親戚是高中英語老師,他們主抓語法的,但是口語不地道,有時候不是原則上的語法錯誤,而是他們不那麼說,聽起來想是中文翻譯過去的。

6. 關於口音這個不強求,清楚即可。我本人是屬於太容易受環境影響的類型,如果現在我去美國呆幾個月我肯定會變的,現在我就是英音。

總之,我覺得國內的英文教育很失敗,什麼演講比賽之類的都是浮雲,我也是那樣走過來的,只是比別人更愛張口說罷了,比賽得第一真正交流不一定就那麼好。而且很多人根本不敢開口。我表妹上初中,英語演講比賽第一卻不敢跟她表姐夫(我老公)說一句話。


推薦閱讀:

雅思聽力,如何從聽不懂到聽得懂?
英語聽力完全聽不懂怎麼辦?
親身經歷如何學英語?如何快速提高英語口語
如何提高英語聽力?
英語聽力素材應該選擇什麼難度的?

TAG:英語翻譯 | 英語 | 英語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