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普遍認為日系車質量、技術比大眾更好更實用,那大眾相對日繫到底有沒有可取之處?

其實我就是想問:如果說互有優劣,大眾到底哪點比日系強?不說賓士保時捷雷克薩斯等豪車,也不扯品牌歷史,不談空間外形。「技術」這個詞見仁見智,不好概括,我想,僅僅以性能動力質量安全節能等普通消費者能直觀感受到的角度來談好了。抱歉讓部分朋友誤解我說大眾代表德系,沒這意思。(問題已修改)


簡單來說..

大眾綜合平均一些,舒適裡面偏操控..

日系的各家風格鮮明一些.操控的專心操控,買菜的安心買菜.(具體的前面那幾位已經都說了)

比如你讓VW跟三菱 斯巴魯 馬自達比運動,自然是跪咯..

比如你又要買菜又要跑高速又要舒適又要點操控又要點配置什麼的一大堆,那大眾比較適合.

當然是理想的大眾..

下面說正題:

竊以為大眾國產坑爹主要是零部件質量不能控制的原因,生產工藝的原因.

就拿我涉及的零部件來說,有的零件波蘭產的 有的波黑產的 有的突尼西亞 西班牙 新加坡 印尼 馬來西亞 巴西 墨西哥 天朝 韓國 日本 各路都有..你會怎麼想?

剎車片就有曙光 輝門 天合 埃梯梯 霍尼梅爾 泰明頓 一打...

各別國產零件質量相對於兩田,呃...

就拿機油來說,1L跟4L的分別是德聯化工跟營口福斯.

1L的那個桶搞不好掉地上就破了..(掉,還不是扔)

我老爸有天回來吐槽豐田質檢

廣汽豐田的4L的桶,找生產商質檢的時候,一批裡面抽樣10個,要稱重33.5-35g,要檢查各個尺寸,要裝水倒立放兩天不滲漏,從兩米高的地方丟地上10次不滲漏(各個地方觸地),還要隨機取樣(找個桶挖一塊)回去做記錄,XX公司XX時間生產XX批次,他拿走的那幾個他都會給出一個證明 ,證明他帶走了幾個(結算會補上).還簽字XX擔當.作廢的桶只能參到原料裡面是4%還是10%來著(我沒聽清),他還要取一點原料樣本...

而且收貨不是按多少個桶來結算的,是按這一批貨的總重量.

派過來做這些工作的是個日本人,時間還是隨機的,還不提前通知你...


作為一個非職業大眾黑,一個奧迪車主,對這個話題很感興趣。知友也可以參考這個答案,了解我對大眾車質量的看法。為什麼大眾車會出現這麼多質量問題? - jinseng 的回答

下面的看法是想到哪兒說到哪兒,沒有什麼系統。

首先,大眾旗下雖然有很多豪華品牌,甚至是超豪華品牌,但大眾品牌除了輝騰、途銳等個別車型之外,大眾主要還是生產家用車的,大眾在歐洲的當家主打產品就是高爾夫這樣的兩廂緊湊級小車。就家用車而言,大眾車並不比兩田在性能質量安全節能更有優勢,因為家用車這個領域也是兩田的主打市場。

注意了,我說大眾並不比兩田更有優勢,唯獨沒有提到動力。在動力總成方面,大眾是有優勢的。大眾這兩年之所以能熱賣,與之相對應的是兩田處於明顯頹勢,市場份額不斷下滑,就是因為大眾的優勢動力戰略。大眾利用小排量渦輪增壓的動力優勢在市場上佔盡了優勢。雖然兩田不斷提升自己的自然吸氣引擎技術,甚至兩田都改弦易轍,準備推出渦輪增壓車型,比如凱美瑞準備引進的2.0T,比如本田馬上就要上市的渦輪增壓車型。

其次是操控或駕駛感覺的問題。大眾車的操控感覺真的好么?即便是在家用車領域,大眾也很難稱得上是操控比較出色的品牌,福特、馬自達、標緻雪鐵龍在這方面的定位、訴求比大眾更清晰,口碑更出色,操控這種東西並不是大眾的特色。其實,大眾在操控方面的取向,一直不是以運動為主,而是以簡單好開、容易駕駛為主,並在此基礎上提供一定的行車質感。這才是大眾在操控或駕駛感覺方面的特色。

對比兩田的話,大眾車確實比兩田的同級別車型更有質感一些,這體現在底盤的支撐強度、造車工藝、做工、NVH等方方面面。但是造車是一個平衡的藝術,你在某方面比較突出,必然在某方面有所取捨。而我個人的看法是,作為家用車來講,兩田的車對於方方面面的需求平衡得更加到位,比如可靠性,油耗,總使用成本等等。

對於家用車來講,我覺得可靠性、油耗、維護成本可能比行車的質感更重要一些。至於行車質感,只要在這方面稍稍下點功夫,提高起來還是很容易的,至少比改善車子的可靠性、油耗要簡單的多。

歐洲人是汽車的發明者,也是天生愛車的民族,跟美國人那種愛車族不一樣,歐洲人對行車質感有異乎尋常的要求。這也正是與大眾相比做工簡單粗陋的某些品牌仍然能在歐洲市場佔有一席之地的重要原因,而在曾經的世界最大汽車市場——美國那裡都難以登堂入室。對不起,我說的就是你,不要瞅別人。我說的就是法國車。

每個地區的人對車的需求不同,你看美國、澳洲就流行那種「大而無當」的皮卡,歐洲就流行那種行車質感出色的兩廂緊湊小車,日本就流行精巧節能的小車。而中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市場,歐洲流、美國流、日本流在中國都能找到市場。

所以,不用單獨講質量和技術方面,大眾和兩田的車哪個更優秀,這個取決於他們各自的市場取向,每個流派都有他們偏重的方面。而在中國這個獨特的市場里,大眾和兩田的造車理念都在互相靠攏,大眾希望控制成本,在價格上更親民一些,比如大眾的朗逸、朗行還有郎什麼的,我都記不清了。套娃設計讓大眾各車型之間的外觀識別更加困難。而兩田的車在行車質感方面也在向歐洲車靠攏,比如增加底盤的支撐強度,提高懸掛的韌性,增加隔音的物料等等。

此外,我在提日系車的時候,一直都說的是兩田,沒提日產馬自達三菱斯巴魯鈴木大發之類的品牌,因為他們跟兩田在造車質量方面不是一個層次的。即便我們經常說的日系三強之一的日產,其質量在美國都是倒數的,跟大眾半斤八兩。

然後,再說一說,大家普遍關注的安全問題。就安全而言,我認為,大眾與兩田的車沒有區別,甚至兩田中的本田在安全方面要更優秀一些。是的,比大眾還要優秀,這個我參考的是IIHS的碰撞測試結果。IIHS不是NHTSA那種國家碰撞測試機構,而是美國保險協會下屬的一個非盈利機構。也正因為如此,IIHS的碰撞測試比NHTSA、Euro-NCAP更有參考價值。因為美國的保險公司更關心這些碰撞測試結果。IIHS並不僅僅是進行單純的碰撞測試,而是還有各種各樣的基於交通安全事故的數據分析。碰撞測試數據結合實際交通事故當中的人身傷害率,綜合損害賠償比率等等各種各樣的數據。沒有數據表明,大眾在安全方面比兩田的車更出色。甚至在兩田當中,本田的測試成績要遠遠好於豐田。那麼,大眾是要跟本田比呢,還是跟豐田比呢?數據就不一一貼出來了,又不是寫論文,每段文字都必須有出處,那樣實在是太累了。

有什麼需要補充的請提醒一下。


A級緊湊車型中,大眾基本全系標配ESP,而兩田若干車都會在低配版省去這一個重要的安全配置。就這一點,也就可以作為其可取之處。


我朋友的本田是改革開放初期買的,現在也跑了4000多萬公里,發動機還是嶄新的,很有力,帶個幾十個人開空調上90度的坡跟玩似的,而且沒出過任何毛病。這車也相當省油,提車時加了一次油,跑到現在還剩大半箱,估計還可以跑個八九千萬公里。日本車就是耐操省油,不得不服。


儘管大眾近幾年的營銷手段和售後服務令很多人反感,但是大眾作為一個年銷量超過900萬輛車(2013)的汽車公司,肯定還是有很多可取的地方才有如此的成就。

汽車是一個很複雜的商品,每個人對汽車的要求和需求都不一樣。而且很多國人也不清楚自己的具體購車需求是什麼...

推薦題主看看YYP(顏宇鵬)關於德系車和日系車的文章,大眾可以作為一個德系車的一個典型代表吧。

經過YYP測評的車超過1,000台了,比起普通消費者來,他的文章應該更有說服力。

德系VS日系YYP觀點:討論的基本原則

德系VS日系YYP觀點(一)德、日造車技術誰更高?

德系VS日系YYP觀點(二)研發理念的差異

德系VS日系YYP觀點(三)為什麼德國車沒日本車可靠?

德系VS日系YYP觀點(四)用渦輪增壓就代表先進嗎?

德系VS日系YYP觀點(五)渦輪增壓與自然吸氣哪種適合中國?

德系VS日系YYP觀點(六)關於吸能的掃盲

德系VS日系YYP觀點(七)真實環境誰更安全?

德系VS日系YYP觀點(八)安全是否能分高下?

德系VS日系YYP觀點(九)定位價值誰更高?

德系VS日系YYP觀點(十)深入探討高速穩定性

德系VS日系YYP觀點(十一)駕駛感與樂趣高低

德系VS日系YYP觀點(十二)誰更「好用」?

德系VS日系YYP觀點(十三)德國人談日本

德系VS日系YYP觀點(十四)觀點篇總結

德系VS日系答問篇(一)

德系VS日系答問篇(二)全系列結束篇

本人是沃爾沃車主


有。

電子配置豐富,小功能多,中控屏的人機界面設計好。

主要部件的電控水平高,車輛運行細膩,比如轉速控制、換檔邏輯較好,感測器和控制器配合度高。

舒適度也相對較好(經濟車級別),底盤濾震層次較多,捨得用橡膠墊。

這是大眾,其實也是標雪、福特(中國福特基本都是歐洲產品線)、通用(同福特,但配置比較吝嗇)、菲亞特的共同特點。

日系電控水準和電子件裝備水平相對比較低,長時間開能明顯感覺到沒那麼智能,但這本身也是較高妥善率的因素之一。

這個回復有點顛覆對嗎?不是一直說日系配置高嗎?但其實真不是。仔細比較過就知道了。相反的,至少在經濟車領域,日系機械設計規格比大眾高,本田馬自達的優勢幾乎可以跨級了。


和題主的看法恰恰相反,性能動力安全都其實不直觀,普通駕駛者的感受也不準確,反而外形空間是直觀的。總之,判斷都很主觀。

以卡羅拉和速騰為例,卡羅拉為什麼賣不過速騰?不就是因為它是日本車嘛。還有就是大眾每天的在吹家用車的性能嘛,逼得卡羅拉都走上所謂性能路線了。其實開起來差別有多大?激烈駕駛起來一樣散架。


我一直對日本車不感冒,日本車和德國車應該針對的人群不一樣。曾經有一句名言流傳坊間:開不壞的豐田,修不好的XXX。這句話說的也是實在,但是哪怕稍微細想一下也就不會再講這句話了。日本車一直頂著實惠耐用的頭銜在市場上馳騁,美國猶未明顯,沒有家庭工具車的國家終於看到了救星,因為哪怕便宜的福特也不是個省油的燈,在第二次石油危機的時候爆發得不可收拾,日本車方法節約成本的戰略發揮了作用,之後,日本車也就在這條路上踏步向前,但是此時日本人好像忘了思考一件事,忘了做車的藝術,也導致了後來美國人心中日本車即工具車的概念,即使後來有了三個小弟品牌也無法抹去這個印記(以上描述是以一般家用車為基礎,不要單獨拿Honda2000,牛魔王之類的車來單獨瞎XX,一兩輛車在車海戰略中起不了決定性作用),可能也是日本人的性格所致,精明但不夠聰明。相對於日本人求實的作風,其他派系就五彩斑斕了(不包括國產-_-||),各種技術,各種底盤,各種V,W,L,,,不停的實驗研發上市,有一些技術為了搶佔市場很快就部署在車型上,也就引發了很多質量問題,日本車系也有一個這樣的代表馬自達,但馬自達是美國人在後面做軍師,不然可能也像其他日本車一樣用著上個世紀80年代的東西套殼賣。另外一個F1,最近幾年國際協會對F1的排量要求一再限制壓低,豐田的春天就來了,省油這種事他們最拿手,從混動但電動,涉足早。

好了,整段話以那句話為中心做討論,現在也做總結,那句話對其他車來說肯定是不公平的,你開不爛,因為一切能省的東西都省,技術用最成熟的(你懂的),這都壞,國產車就賣瘋了。這裡並不是說日本這樣不好,而是作為一個汽車愛好者肯定不會希望汽車幾十年一成不變,而是鼓勵創新,不要一味地執迷於省,這不是汽車發展的良性道路,這裡沒有單獨講大眾,因為他沒有什麼特別,繼承了德國製造的一切(但國產後就不一定了),結實,但有些技術不成熟愛出毛病,性價比高一點法國車,但沒那麼皮實,凶漢豪放美國車。當然如果想省油,耐用,日本車沒有錯


大眾比起日系車有一個顯而易見的好處。

不怕被砸。

(我會說釣魚島那陣兒連我同學的N手雅閣都沒逃脫被劃的厄運么?)

(而且有生之年貌似德國不會與TG有什麼領土爭端吧?)

(他們頂多是見見大和尚什麼的。)


同樣是車輛進水了,修理工把地毯打開晾乾,本田車是這樣的。

黑色的是黑心棉,白色的是泡沫塑料,(沒錯,就是包裝用的泡沫塑料),黃色的是海綿,很稀薄的那種。

大眾車是這樣的

這些都是我們平常看不到的地方。


利益相關,本田車主。僅針對日系、大眾都接觸過的小型、緊湊級與中級來說,不含豪華級。

日繫緊湊級家用車,相對於大眾(特別是高6與老速騰)來說,行駛時底盤傳來的噪音明顯會產生底盤很薄、不夠紮實的感覺,所以同時會覺得輕與飄,另外問題就在於整車隔音。

大眾(特指一汽,上汽渣渣不計)另外優勝的就是內飾用料與做工上體現出來的質感更好,主要是肉眼看上去材質及各種接縫位體現出來德國人的嚴謹。我自己是本田車主,但當時高7上市時,坐進去就覺得高7內飾雖不時尚但沒有挑剔的地方,明顯優於同樣緊湊級的本田車;而本田主控台大面積硬塑膠(甚至包括中級的8代雅閣、CRV)、車門硬塑膠從觀感上就已經低了一個檔次了。在內飾用料(不包括做工)上,本田、馬自達差於豐田、日產,更差於大眾。


在中國市場上沒有。。

那些說大眾動力強的,我就呵呵了。

1.4,1.6自然吸氣的大眾佔據大眾銷量的一半。。無論是發動機參數還是實際加速,大眾哪個日系車都跑不過。。。1.6的速騰百公里超過13秒,肉到爆真是一點不誇張。

而大眾所謂的渦輪增壓,比如1.4t的速騰,面對2.0的馬三翼神,無論是動力還是底盤操控都不行?為什是馬三和翼神。。價格接近阿。。1.4t的速騰落地得18萬阿。。。

同理還有2.0t的邁騰,當前日系3強20萬左右落地都是2.5的,只能買1.4t的大眾好么。。

至於途觀這種坑爹貨,同價位動力最戳就不要拿出來丟人現眼了。

大眾確實有動力操控還不錯的車,很可惜從來都不是最好的(bba也一樣,英美日技術同樣吊)

但是,最最最殘酷的是大眾最跑量的車型,在同價位動力幾乎是最差的(神車黨不知道一半以上的神車銷量是自吸版本,邁騰途觀8成以上是1.8t)。

大眾在中國的售價,讓大眾除了比較高級之外幾乎沒有任何產品力上的可取之處。。


對於家用車5-20W的價位來說,日系車的品牌數量是絕對佔優的,也是日本車的主要市場。豐田,本田,日產的銷售主力車型都大致在這兒範圍區間。然而德系車的主要價位區間是在高端市場,大致在30-200W的價位里。而大眾則是德系車裡為數不多的平民品牌,同時也是20萬以內新車的唯一選擇。因此樓主用大眾作為的洗車的代表對比日系車實際上是十分不公平的,因為真正代表德系車的車型至少要在30W以上的價位區間。

說回大眾。作為一家擁有保時捷,賓利,甚至布加迪的企業,大眾汽車的技術和水平是毋庸置疑的。可技術和水平至多只能決定一家品牌的上限,下限則是另一個故事了。大眾的上限可以造出令人仰視的輝騰,但在諸多發展中地區又推出了諸多令人鄙視的拉皮車型。這說明了一個道理:大眾作為一家有著超高實力的汽車公司,決定車子好壞的只有態度問題。而在大眾集團當中,大眾品牌的平民形象決定了諸多的高科技配置註定與大眾品牌無緣,同時在諸多方面都有著鮮明的成本控制痕迹,這也讓不少人破口大罵大眾的無恥,更成了車黑口中的把柄。其實放寬心態,作為一款實力上限可以達到豪華車的車企,不進行成本控制的話,一台將近二十萬的A級車銷量會是多少呢?2006年初的第一批速騰已經給出了答案。因此實際上,大眾至多只能代表被被進行了一輪又一輪的簡配、降低做工、壓縮技術以後的德國車。在華生產的B7車型全系TFSI發動機被取消了分層燃燒功能,只保留了缸內直噴和渦輪增壓技術,成了膾炙人口的TSI明星發動機。與此同時,在華生產的奧迪車型則保留了分層燃燒;加拿大市場上的大眾車型標配的是米其林輪胎(這點憑印象,但不是韓泰),而中國版的則基本上都是相對低端韓系的錦湖和韓泰。可就是在這樣層層精簡之下,大眾車的技術水平仍然是同時期相對較高的。特別是TSI和DSG變速箱剛剛裝配的時候,低配的雅閣、凱美瑞還在用著老舊的4AT。雖然之後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6速DSG變速箱由於技術問題成了大眾的一個黑點,但是相比較同時期的日系車,在技術的領先型方面優勢不言自明。什麼?你問我技術好有什麼用?這就是最根本的問題:技術的優勢到底有多大?

對於相對高端的市場,技術領先的重要性是不言自明的。高端車型本來就肩負著引領者的責任。即使是如今QQ都標配了的安全帶、氣囊、ABS等基本安全設施,也是由賓士、沃爾沃等高端品牌研發並首先在其高端車型上進行試驗式的應用,到技術成熟且成本相對較低時,才會漸漸普及,讓更廉價的車型享受到這些配置。對於車主而言,更新的技術決定了更漂亮大氣的外觀,更低的油耗,以及更為舒適的駕駛感。因此,他們往往要付出更高昂的維護成本和維修費用。對於普通人而言,用車成本是絕對要讓位於更新的設計語言、更高效的變速箱和發動機等等聽起來有些虛無縹緲的所謂優勢的,而這則是日系車的突出優勢。日本車在總體上相比德國車的定位要偏低,因此更為專註平民車款,即使類似sti、EVO等等性能車型也大多脫胎於平民車。日系車的用料大多秉承著堅固耐用而不浮誇的理念。在技術上可能毫無亮點,但是在耐用性、結構穩定性等方面則有異於常人的高水準。隨著近些年來各大廠家紛紛打起技術牌,在這一方面日系車也相較前幾年有了長足的進步。至少在用料和技術方面與大眾的競品車型幾乎沒有差距。可是不要忘記,大眾本身的技術水平就是德系車中的墊底水平,隨著近些年價格上的壓力越來越大,品質控制越發讓步於價格,本身也在不斷地降低標準(速騰事件可見一斑)。特別是大眾的諸多車型都是脫胎於老舊車款的拉皮產品,在技術上更加毫無優勢,因此一部分日系車的技術含量甚至要超過大眾的拉皮車。所以在平民價位里,日系車的綜合實力是要高於德國車的平民代表大眾的。

說到這裡,總結一下樓主的問題。在德系車的主戰場,也就是豪華車的陣營里,日系車在經驗積累和造車理念上的差異決定了日系豪華車不會是主流。而在20萬以下的日系主戰場里,德系僅僅靠著大眾(當然還有他家的斯柯達,不過這個算不算是德國車就見仁見智了)作為唯一的代表生產一些技術和造工上相對精簡的車型都可以和日系車廝殺,可見德系車還是底蘊深厚的。如果誰在百萬價位還推薦那唯一日系車中的奇葩(無貶義)雷克薩斯LS的話,我相信唯一的理由是:讓這個宇宙的熵,增加得慢一些。


個人拙見,寫的比較散亂..作為高三黨補完課回家忙裡偷閒逛知乎,寫的倉促沒有實現思考準備

日系車與德系車在造車理念上確實存在著差異,主打市場也有所不同.

首先從主打市場定位談,就目前中國市場上常見的日系車來看,主打的是十到二十萬的家用車市場,而德系車更多的把目光投在了二十到三十萬的位置.家用車所追求的無非就是經濟實惠,皮實耐用,維護簡單方便(誰家天天買菜的車真正追求什麼加速操控,能保證天天使不掉鏈子就是勝利)顯然在這一點上,同價位的德系車完全無競爭力.大眾的買點便是德國品質和嚴謹的德國工業製造的精神,但是我想說,這個價位的速騰,高爾夫,或者價格再高一點的途觀不都是中國製造么?從製造工藝上,真的沒什麼作比較的意義.但是德系車在國內的主打市場在三四十萬的區間,寶馬3,賓士c,a4,或者更高的寶馬5或7,賓士的e或s,a6,a8等等,在中國市場上你能在日系車裡找到一輛車真的能跟賓士s直面競爭的么?這一片市場份額就是德系三強的擂台了

其次我想說說關於大眾的話題..(扯遠了..照看吧..)我們全家,包括我都可以說是大眾的腦殘粉,一輛高爾夫4,一輛5代速騰,最近打算換了高四入a4旅.買了一輛又一輛,可想而知,我們家對大眾的感情. 大眾作為進入中國的頭幾個汽車品牌之一,在中國人的心目中留下了極好的印象,曾經的普桑,後來的捷達和桑塔納2000,3000成了中國一個時代的標誌 但現在,大眾有了許許多多的對手,不再是一枝獨秀了,人們心中的好車也不再是桑塔納了,於是重心便轉移到了銷售公關上,挖出中國人們的大眾情節,附加上值得信賴的"德國品質"相比起來,車好車壞已經不重要了

我這樣說有人肯定會問,難道中國人不懂什麼車好什麼車不好么?消費者都是傻子么?說是傻子有點過分,但不懂車?是真的.汽車對中國來講無論如何也是個新東西,一切都是剛剛開始 消費者花錢買車當然希望了解自己花錢能買到什麼,於是買車的人走進4s店,抱著一邊了解學習一邊選購的心情,聽著銷售的講解,自然而然的,銷售便成了老師 但這個"老師"為的可不是教你學會知識,而是教你我家的車是最棒的 所以上段所講的車好車壞已經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如何宣傳公關

忠心希望中國的汽車業能有一個好的未來,能健康的發展,越來越少這樣的罵戰,越來越多的理性思考

謝謝大家百忙中抽空閱讀我的一點小見解


路上跑的30年前日系很多 30年前大眾一個沒看到!大眾就是機油王!


===2014.11.07 更新===

關於操控:

下面好多人說高六應該是勝在駕駛質感/行車質感,這個我是比較認同的,之前統一說成是整體性了,可以訂正一下,謝謝各位指出。

但是說到質感和操控有什麼區別,這個我還真沒查出來,簡單看了一些東西,如:

操控性_百度百科

摘抄如下:

操控性是指對一個車的控制的難度(當然越容易越好)和樂趣的結合。對於一般人,近600馬力的卡雷拉GT不一定比一個140馬力的206 GTi操控性好。高速上可以跑多少多少,那也不是操控性,那是發動機性能和穩定性的表現,你讓一個可以跑250km/h的S600L和BORA 1.8T跑多彎山路,前者照樣會輸的很難看。

車輛操控性的好壞主要由三個因素來決定:動力、懸掛和轉向系統。

動力是操控性的根本,有了強勁、流暢的動力輸出,車輛才有資格談操控性;懸掛則是操控性的關鍵,一般而言,動力相當的兩款車,操控性的好壞取決於懸掛的差別,紮實而具備韌性的懸掛才能保證操控的穩定和可靠;而轉向系統是操控性的保障,有了可靠的轉向系統保障,車主在體驗車輛操控性能的時候,才沒有後顧之憂。 汽車的操控性能不僅影響到駕駛的靈敏準確程度,而且也決定了高速行駛的安全性,是「高速車輛的生命線」。發燒級車友更是視操控性為第一要素,這是因為它直接決定一款車的駕駛樂趣。但是對於眾多入門級車主來說,「操控性」這三個字似乎還是一個非常抽象的概念。

這麼來看,操控性和質感貌似都是非常主觀的東西,對不一樣的人操控性的感受也不一樣。

所以我簡單說一下高六的幾個方面讓我覺得操控性還不錯(這裡沒有比較,所以XX車更好的言論最好就別噴了)

  1. 動力:1.4T的動力反正對我是足夠,高速上120-140的速度想超車還是隨踩隨有,反正更高沒開過,我還是非常遵紀守法的,反正現實生活中用足夠。市區80左右基本上加速沒有遲滯,DSG雖然被很多人吐槽,但是確實幾乎感覺不到換擋衝擊,D檔降速雖然有一點點延遲,但是絕對不會讓你覺得彆扭,應該跟你自己手動換擋的時間差不多。如果還是不滿意直接用S檔即可,就是油耗有點高,但是基本上能滿足我對動力的需求,反正S檔下的加速性在街上還沒碰到過對手(當然大家可能沒事也不會飆車,提跑車神馬的你真的見識過中國的路況么?),反正跟新福克斯啥的同價位的車比過幾次,沒啥懸念。

  2. 懸掛:懸掛的韌性反饋非常好,過減速帶之類的肯定比追求舒適性的車要顛,但是反饋充滿韌性,不會太突兀,注意減速就好。高速過彎的時候支撐性很不錯,基本上一般直角彎60左右沒啥問題。
  3. 轉向系統:這個真得說一句,就我自己的駕駛感受而言,高六的轉向是沒有新福克斯精準的,新福克斯的轉向餘量更小。但是高六的轉向就是有一種與你意念合一的感覺。餘量比新福要大一些,不過回饋的力量非常好,路感非常強,回饋會帶著你自己修正方向,所以開起來很舒服。

綜上所述:高六的操控性至少對我而言還是不錯的,具體車型之間的比較這個真的是因人而異,所以不是說高六的操控性一定是最好的,只不過是目前我比較過的車型中最適合我的,給大家當個參考而已。

說點題外的:沒有完美的車,只有適合你的車。選擇任何車型的成本其實就是你放棄的那些東西。

這個東西其實下面的答案里有寫過,但是感覺還是有好多人完全無法理解。

比如:即使有XXXXXX問題,你還是覺得他是一輛好車。

這個問題是我能承受的代價,是我已知的放棄的東西,知道自己要什麼是很重要的。我沒有說他是一輛神車,只不過是說他是適合我需求的車。適合我的車不一定適合你,你覺得那些東西很重要,當然可以選擇更適合你的車型啊。不過你要是奢求所有的都是最好的完美的車,抱歉,那你註定是要失望的。

比如:真喜歡操控的話去買XXXXX啊。不買XXXXX就是沒錢又愛裝。

額。。。。。。算了,我單純的為知乎這個環境感到悲哀。。。阿門。。。

===原答案===

額,最近知乎上推了一堆關於各種日系德系之間的爭論,看來看去,打趣抖機靈的居多,技術分析與現象分析的有少部分,需求分析的也漸漸看到起色了。

不過拋開品牌影響啊,面子之類的不提。也拋開以偏概全的 XX系的車就是XXX 這種結論,單單談談我自己的感受。

家裡車買的騏達和天籟,原來經常會開開,自己買車的時候基本上市面上10-20萬左右的車都試過,有幾款車特意租車開了好一陣。沒車的時候租車也開了不少比較大眾的車型。

賓士C因為業務上的一些關係幫人開過,奧迪A4,Q3之類的也開過比較久。

但是前幾年買車的時候,最終選擇了Golf6。

這個理由還真不是神車光環的問題,去開開就知道了。

首先明確需求是很主要的,我就是喜歡開車的感覺,追求的就是操控性,在這方面Golf全面的超越日系啊。這種感覺可能剛開始感覺不出來,但是我現在再回去開家裡車,這種感覺太明顯了。

當然,日產的這倆車基本上都是追求舒適度的,但是運動性比價好的本田的思域,雅閣,馬自達的馬六也都是比不上的,當然你說思鉑睿和銳志的話,第一我沒開過沒發言權,第二,反正我開過的賓士C和奧迪A4/Q3肯定是比不上的(當然開的舒適度要好)。

操控這種東西不是單一的技術分析,比如當時試駕了無數次的新福克斯底盤與轉向指向也非常好,但是整體的感覺上就是比不上高六,這個東西自己去多開開就知道了,單純的技術分析 XX技術誰家強 是沒法弄清楚的。

其次穩定性這個問題也是個爭論的焦點,但是這個東西更加是得因情況分析。比如我家那個騏達買了5-6年了,基本沒啥問題。因為自己家用,也就老媽沒事上下班代個步,車況當然還不錯。但是那台天籟也是開了6年多,因為經常被公司里人徵用,所以大毛病小毛病都不少,發動機都換過。。。所以這個東西不但跟車型有關,還跟怎麼用有關。

返回來看高爾夫,第一年基本沒啥問題,當然DSG出過幾次動力失速的問題,嚇過我幾回,後來召回店裡免費做了個軟體升級之後就一直很穩定了。而且DSG的問題吧,其實你自己試過幾回懂得為什麼會出這個問題了也就比較容易避免了。

首保之開始出過一些問題,比如現在電瓶經常放兩個禮拜就沒電了。但是基本上可以解決,反正你真正在意的操控性依然很給力。

所以這個東西你非得爭論是日系好還是德系好肯定是沒有結論的,具體某方面好也是沒有結論的。

但是什麼樣的人/需求,買哪款車比較合適,這個思路還是有解的。


大眾車的「平台化」、「模塊化」戰略在成本控制上全球第一,大家都在學習。但是可靠性倒數!

小毛病不說,你可以數數看大眾在可靠性上出過多少次大問題——發動機燒油、變速箱停機、後軸斷裂……請問還有哪個品牌能在短短几年之內在發動機、變速箱、底盤懸掛這三大件上把設計缺陷挨個刷一遍的?

本田是自然吸氣的王者,買本田的V6准沒錯,思域2.4 SI心水中……但是本田坐在CR-V和雅閣上吃老本,錯過渦輪增壓時代!

豐田的問題比本田還多兩個,叫做——不懂怎麼降成本,不懂怎麼加長。不然你以為雅力士為什麼賣這麼貴?當然,那都是2013年前的事了,今年都已經被中國的合作夥伴搞過路子了。

看來在知乎寫答案少說一句真的不行:以上答案針對中國市場車型 !!!!!!!!!!!!!!!!!!!!!!!!!!!!!!!!!!!!!!!!!!!!!!!!!!!!!!!!!!!!!!!!!!!!!!!!!!!!!!!!!!!!!!!!!!!!!!!!!!!!!!!!!!!!!!!!!!!!!!!!!!!!!!!!!!!!!!!!!!!!!!!!!!!!!!!!!!!!!!!!!!!!!!!!!!!!!!!!!!!!!!!!!!!!!!!!!!!!!!!!!!!!!!!!!!!!!!!!!!!!!!!!!!!!!!!!!!!!!!!!!!!!!!!!!!!!!!!!!!!!!!!!


大眾車確實主打的就是簡單好開,但也就是僅此而已,操控完全談不上,包括其集團內奧迪這個品牌,開起來讓人昏昏欲睡!另外,大眾及同級別的SKODA都是小毛病永遠不斷,讓人無盡煩惱。不過大眾的高爾夫倒是唯一值得購入的大眾品牌旗下車型,是大眾的全部精髓所在(話說大眾這麼重視這款車,其定位也可見一斑)日系車在總體質量把控上確實很好,只是保養周期較短(5000公里)顯得反而是質量不如大眾這7500公里來的好,其實不然。

本人飛度-速騰-寶馬車主


首先,空間外形本身就是優點。但是題主不讓談。為什麼不讓談呢?

1、外形設計是汽車設計很重要的一部分,而且外形也決定車輛空氣動力學的性能。

2、空間大小更是決定了一輛車的實用價值。而且空間不只是單純的大小的問題,更有優化的問題,這又涉及到人機工程學。儲物格的合理設計算不算空間的優化?杯架、中央扶手的合理設計算不算空間的優化?

其次我認為離開具體的車型、具體的配置對比泛泛而談品牌對比沒有意義,純屬打嘴炮。至於具體的車型對比,完全可以去看各種評測。除去輝騰和途銳,其他大眾車基本也就是大眾價位車,競品眾多,從A0級到B級,橫向對比中摘錄大眾的優點即可。

如果說到歷史的話,大眾可談的就比較多了。

大眾自己的廣告不能說明問題,日產給桑塔納做的廣告還是比較可信的吧?

視頻封面桑塔納的粉絲遍天下 日本產桑塔納視頻

由「先進技術の日產」生產的SANTANA。

在這個時間點上來吐槽一句「速騰斷軸了」,並不代表你懂車。謝謝。

另外我不同意 @負二@吾微光 關於成本和利潤的說法。

豐田每輛車利潤率高 加大對華投資力度

豐田是最擅長控制成本的製造業企業,這個沒有什麼疑問,這也不是黑點,製造業控制成本是天經地義的。在製造業工作過的人應該知道準時制JIT、精益生產、持續改進、現場管理、看板管理、QC小組等等很多出自豐田的理念。這些管理理念不僅幫助豐田降低了成本,也影響了世界製造業。如果說「豐田不懂降成本」,我真不知道全世界還有哪家企業「懂」。 @負二

大眾的平台化、模塊化戰略壓根還處於正在試驗和實施的階段,目前連研發成本都不一定能彌補回來,談何利潤最高之有?我不知道宣稱大眾利潤高的是有什麼根據。是想故意捧殺之?

豐田再摘最賺錢車企桂冠 上季營業利潤達大眾1.5倍

懶得點鏈接的可以看摘抄:

2014年第二季度,豐田集團營業利潤率從10.6%提高到10.8%。凈利潤率從9.0%提高至9.2%,在各車企中居於前列。

營業利潤方面,大眾營業利潤率從6.6%下降為6.5%。大眾在銷量規模上有趕超豐田的勢頭,但盈利能力依然不及豐田,尤其是旗下大眾乘用車品牌利潤率居低,為此大眾正在推行削減成本開支的計劃。

2%利潤率「令人失望」 大眾急推MQB平台擴大化

摘抄:

據悉,大眾汽車主要受益於其豪車和高檔車子品牌的銷售,而其核心品牌(即大眾品牌)的息稅前利潤僅有2.1%,這不僅遠遠低於豐田的8.7%,也遠低於大眾自身的預期。


非粉非黑。

只是想提醒,大家好像選擇性地忘記了當年的豐田剎車門事件啊。

===============================================================

這種比較的問題首先要畫一條線,對比同等檔次和價位的車型 ,否則沒有任何意義。

本人2011年6月買車, 選車經過6個月的時間,預算為裸車13-15萬,考慮過思域,軒逸,頤達,高爾夫6,卡羅拉,福克斯,鈴木的凱澤西(全進口,優惠4萬還是5萬)。最終選擇了高爾夫6。

首先, 通用系的車不考慮,租車租過科魯茲和英朗,那變速箱和底盤直接吐了。

思域動力非常好,做工也不錯,但是開起來總感覺飄,速度一快完全沒有信心。

新頤達(1.6T) 很喜歡, 但是當時尚未上市,同時也顧慮後懸掛是非獨立的。

卡羅拉和軒逸性質與上述兩個相同。

綜上,思域,頤達,軒逸,卡羅拉等日系車型有共性,舒適度,做工,質量穩定性(口碑) 都屬上乘,但是就是缺了一些駕駛感。

凱澤西當時非常超值,整車進口,定位是中級車, 但等我出手時,優惠已經縮水,並且沒貨,只好放棄。

家裡有人開福克斯,動力沒的說,但是後排空間有些小, 且做工,內飾不是我喜歡的風格。

最後沒想到能訂到神車並且沒有加價。 總的來說, 3年多,9萬公里,除了2012年北京大雨被水泡了進了修理廠之外沒有修過。 內飾做工在日系之下,但是多功能儀錶盤在當時同級別車裡很有科技感。

最重要,開起來的感覺,真的是太爽了。

對比車型限同時期,沒有開過9代思域和新科魯茲。


推薦閱讀:

請問渦輪增壓的發動機泄壓閥的作用?改裝泄壓閥真的能提升動力么?
現在國產的混合動力汽車技術不成熟嗎?
為什麼傳統大型汽車廠家只研發發動機卻不研發變速箱?
高爾夫何以被稱為神車,它比其它車好在哪裡?
請問如何評價韓系車品質?

TAG:汽車 | 大眾汽車 | 日本汽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