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率是如何形成的?是以某個國家貨幣或者某些國家貨幣作為基準的嗎?
比如10A貨幣兌1B貨幣,100C貨幣兌1B貨幣,那麼1A就能換10C.假如不以B貨幣作為衡量的基準,出現1A能兌15C的情況,那是不是只通過貨幣的兌換就可以賺取利潤了?
出現這樣的情況對正常的貿易有傷害嗎?是否存在衡量其他國家貨幣真正價值的基準,例如某個穩定國家貨幣,或者黃金之類的貨幣,或者國家貨幣的對於某些特殊物品的交換比率?
1.貨幣是一種特殊商品,匯率就是這種商品用其他貨幣表示的價格。因而通常貨幣的匯率形成與一般商品價格的形成無異:通過交易。貨幣有其特殊的交易市場:外匯市場,匯率就是由這市場上的交易決定。
2.金本位時代大部分國家的貨幣都會規定一個含金量,你可以認為這時候黃金是貨幣背後的價值標準。但目前各國貨幣都與黃金脫鉤了,因而不存在這樣一個標準。不過經濟學有一價定律,用不同貨幣在各自國家市場上購買同一商品的價格差不應高於兩國之間的運費;用不同貨幣標價的資產,如果風險相似,那收益率也應該差不多。這些標準也能勉強能算是貨幣的價值標準吧。
3.外匯市場上每時每刻都有巨量交易在進行,像題目中的那種通過多種貨幣間的匯兌來套利的機會即使能出現,也會瞬間消失。
在一個遙遠的地方,有王村和李村兩個村莊。王村的法定貨幣是王幣,李村是李幣。王村人要買李村的東西得先把王幣兌換成李幣,反之亦然。李村盛產魚,王村因為不靠海,所以沒有海產。
有一天,在王村一條朋友圈炸開了鍋:《驚天秘密!吃魚能延長20年壽命!朋友圈都轉瘋了!》這可不得了,王村人像打了雞血似得,瘋狂湧向李村買魚。但是王村人得先兌換貨幣。一開始李村人還沒覺察到什麼異樣,仍然按100:100的匯率兌換。但後來要求換李幣的人太多了,有些供不應求。拿李狗蛋來說吧,他手上只有100李幣,但要求他換錢的人太多了,足足有1000李幣的需求,這可咋整?於是他採用了廣大淳樸善良的勞動人民都會想到的辦法:價高者得。
「現在拍賣100李幣,價格100王幣,有沒有要的?」
「我要!」底下的人一口同聲喊到。「有沒有更高的價格?」「110王幣!」底下許多人喊道「更高的呢?」「120!」底下人再次喊道,但人數比剛才少了不少。「誰還能不能出更高得價格了?」
「130!」底下兩三個人喊道「130是最高價格了嗎?有沒有高的?」「.....140!"過了一會,台下的王尼瑪才猶豫地喊道。「好,140!140王幣一次,140王幣兩次,140王幣三次!恭喜王尼瑪拍得100李幣!」其他李村人的情況也是類似。就這樣,原本100王幣:100李幣的匯率,變成了140王幣:100李幣
貨幣也是一種商品,也會受供求關係的影響。說白了,當某種貨幣供不應求時,就升值。反之則貶值。首先,這種外匯套利的情況是非常常見的,如果你學過國際金融這門課,就知道如何在三地之間套利還會是課程的一部分。
回頭來說,匯率是怎麼樣形成的呢,簡單來說,是購買力之間相互比較形成的。同一個蘋果,在美國賣3塊,中國賣5塊,那麼如果這個世界上只有這一個商品,美元和人民幣之間的匯率就應該是3:5了。
但是實際從歷史和現實經濟世界的角度來看,其情況還要複雜的多。最初的匯率是以含金量的多少來比較的,比如1pound含1盎司黃金,1刀含0.5盎司黃金,那麼英鎊和美刀之間的匯率就是1:2。
現在呢,你看外匯市場,各個幣種之間的價格像股票價格一樣不斷變化,而且物價不會像外匯牌價的折線圖變化的那麼頻繁。這是因為,現實經濟世界中,匯率主要是以購買力平價為基礎的,但是在貨幣的供求關係影響下上下波動。聽起來有點像定價理論,哈哈。其實也就是這樣一個原理,貨幣也存在供求,需求大的自然「價格」就提升(升值),需求小的自然「價格」就降低(貶值),但是一般情況不會在購買力平價的範圍內偏離太多,不然出現套利空間,依然會在長期內抹平這個價差。
拋磚引玉(這次真是磚,不是自謙)。
首先簡單講述下:
第一題:題主所說的情況常見於國際金融中的三角套匯。簡單來說就是在三個市場,三種貨幣擁有不同的匯率,投資者可以從這個投資三角中獲利。但是個人在現實中很難實現三角套匯,因為:1.利潤率過小,你沒有那麼多錢;2.由於市場自身具備調節性,套匯空間往往只是一瞬間的事情,很難捕捉到。第二題:出現這樣的情況對正常的貿易有傷害嗎?
不會。比如,每天全球有價證券市場的交易量大約為3000億美元,而每天外匯交易量為1-3萬億美元。而比爾蓋茨全部身家才5200億美元,這5200億中流動資金又有多少呢?所以,除非像索羅斯那樣預謀已久的行為,很難有數額足夠龐大的資金能真正撬動外匯市場,從而影響到國際貿易。微觀來看,企業在進行國際貿易時會通過外匯期貨交易套期保值來規避匯率風險。----------------------------------------------------以上為8.18更新----------------------------------------------------------第三題:據我所知,一共有三種情況,是以別國貨幣,或者以黃金為基準的。
一.金本位:
金本位是從英國於1816年率先實行的,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都實行了金本位制,而且是典型的金本位制——金幣本位制。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各國為了籌集龐大的軍費,紛紛發行不兌現的紙幣,禁止黃金自由輸出,金本位制隨之告終。金本位的實質內容是:用黃金來規定所發行貨幣代表的價值,每一貨幣單位都有法定的含金量,各國貨幣按其所含黃金的重量而形成一定的比價關係。簡單來說,就是一個國家儲備了多少黃金,就發行多少等額貨幣。金本位制度下,兩種貨幣之間的含金量之比,即鑄幣平價,是決定兩隻貨幣匯率的基礎。
讓我們來舉個例子說明他的運轉方式:
假設這個世界上只有兩個國家,中國和美國,兩個國家互相貿易,兩國都實行金本位政策。美國商人需要拿著美元到美國銀行換成等額黃金,運到中國,換成人民幣在進行支付。中國商人呢,就反過來進行貿易。一年之後,中國實現了貿易順差,明顯的,美國就有了貿易逆差。 這就意味著中國擁有了更多的黃金,相應的,中國就會繼續印錢,這樣做的結果是中國會出現一個結構性的通貨膨脹,導致中國的商品不再便宜,所以出口大幅減少,失業率上升。這時相對於中國,美國的商品會具有更多的競爭力(因為中國正在通貨膨脹)。所以中國人會大量的購買美國產品,美國就實現了貿易順差,中國貿易逆差。這樣就會有一部分黃金運回到美國。也就是說,經濟進入了一個相對穩定和健康的循環周期。 簡單來說,本來大家都很老實,按著黃金印鈔票,全球的經濟基本按照新古典理論裡面,只受技術發展的影響。但是由於一戰爆發,黃金被用於製造軍火,黃金開始向大國聚攏,各國瘋狂鑄幣,導致巨大的通貨膨脹,而且黃金儲量跟不上全球經濟上漲,導致金本位制度的崩壞。所以凱恩斯說金本位是紳士的制度。二.布雷頓森林體系
布雷頓森林體系是指二戰後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他成立的原因是美國在二戰後擁有了全球獎金75%的黃金儲備。因美元危機和美國經濟危機的頻繁爆發,以及制度本身不可解脫的矛盾性,該體系於1973年宣告結束。布雷頓森里體系又稱為「雙掛鉤體系「。簡單來說就是美元和黃金掛鉤,其他貨幣和美元掛鉤。因為該體系是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制度,它能在一個較長的時期內順利運行,與美國的經濟實力和黃金儲備分不開。
布雷頓森里體系非常的有趣,因為要維持布雷頓森林體系的運轉,需具備三項基本條件:
第一,美國國際收支保持順差,美元對外價值穩定。若其他國家通貨膨脹嚴重,國際收支逆差,在基金組織同意下,該國貨幣可以貶值,重新與美元建立固定比價關係。第二,美國的黃金儲備充足。在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美元與黃金掛鉤,外國政府或中央銀行持有的美元可向美國兌換黃金。美國要履行35美元兌換一盎司黃金的義務,必須擁有充足的黃金儲備。第三,黃金價格維持在官價水平。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黃金儲備充足,若市場價格發生波動,美國可以通過拋售或購進黃金加以平抑。但這三項條件非常明顯是互相矛盾的,這就形成了經濟學上非常有名的特里芬難題。這個矛盾也導致了這個制度崩潰的原因。
三.神奇的港幣聯繫匯率制度
香港的貨幣是以美元為基準的。 香港於1983年成功實行的聯繫匯率制度。從1983年10月17日起,發鈔銀行一律以1美元兌換7.8港元的比價,事先向外匯基金繳納美元,換取等值的港元「負債證明書」後,才增發港元現鈔。同時政府亦承諾港元現鈔從流通中迴流後,發鈔銀行同樣可以用該比價兌回美元。也就是說,港幣可以理解成美元的變種。比如說,發鈔銀行需要印78港幣,他就需要先向香港的金管局交納10元美元。這樣市場上就少流通了10美元,而多了78港幣在流通。
解釋了以上之後,我們就明白匯率是怎麼來的了,匯率在最開始的金本位制度下,可以簡單的理解為各國兌換等額黃金用的本國貨幣比率。之後隨著時代的變化,匯率簡單理解就是兩國貨幣購買力的比值。
關於人民幣匯率:人民幣已知採用的機制叫做定金一籃子貨幣,就是和很多貨幣保持相對的加權保持穩定。籃子貨幣的確定是以對外貿易權重為主的,目前,美國、歐元區、日本、韓國等是中國最主要的貿易夥伴,相應地,美元、歐元、日元、韓元等也自然會成為主要的籃子貨幣。央行會根據一籃子貨幣設置巨大控影響力的「指導價」。上周央行發布了間價定價機制的改革辦法,主要改變是: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在更大程度上取決於前一天收盤價和做市商對外匯供求關係的掌握和判斷。這無疑是向人民幣市場化匯率形成機制前進的重要一步。(從股市大漲大跌就知道了這步邁的挺大的。)整理一下,題主主要提了3個問題:
1. 這樣的機會出現後能賺到錢嗎? 滿足其他條件就能賺錢
2. 這樣的情況對正常貿易有傷害嗎? 基本沒有傷害3. 是否存在普世匯率的基準? 並沒有下面展開:
1. 這樣的機會出現後能賺到錢嗎?
其他同學也說到了,在國際金融的課程中,這就是一個知識點,叫做三角套利,出現的頻率相當相當相當的高,所以運用其實非常普遍。能不能賺到錢主要取取決於:a. 交易成本:在題主的例子中套利空間是5C,如果你的交易成本是1C,你就能賺4C,如果你的交易成本是6C,那這樣的操作反而會虧掉1Cb. 隨著套利交易的增加,套利的機會必然會消弭
這是自由市場的自我修正功能,套利機會的出現表示市場不平衡,一旦有人利用這種不平衡獲利(這是必然的),不平衡就會消失,於是1A又等於10C了。由於這兩個因素的存在,一般的個人投資者不太能夠利用這樣的套利機會賺錢。除非有較大的資金量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放大收益,並且能夠一直關注市場盯盤發現套利機會。
2.這樣的情況對正常貿易有傷害嗎?
外匯市場是一片汪洋大海,套利機會就是海面上面偶爾會浮出的小泡沫,雖然套利機會經常出現,但對於海上開的船來說幾乎感覺不到。3. 是否存在普世匯率的基準?
斯密同志告訴我們(然後馬克思複述了一遍)貨幣也是一種商品,因此與貨幣的價值也由供求關係決定。曾經人們懷著美好的願望(和惰性)將各國貨幣-美元-黃金 三者掛鉤,以實現穩定的匯率,但事實證明在全球化發展和區域不平衡的背景下,固定匯率是無法長久的。當然,鑒於美元是一個具有高度流通性,且在世界上幾乎任何地方都可以接受的貨幣,所以大家還是普遍願意根據一國貨幣兌美元的比值來判斷貨幣的價值,雖然這一方法長期來看並不準確,不過在給定的時間範圍內作為參考還是可以接受的。簡單解釋,匯率是套利平衡的結果。
中國人民銀行始終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增強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彈性,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利率是貨幣的價格,匯率是不同貨幣的相對價格
出現這種情況如果被你發現要麼就是你幸運,要麼就是A,C之間交換成本太高。
可以。你怎麼能換到,銀行的話那點差價都不夠手續費。
推薦閱讀:
※貴金屬貨幣,紙幣,比特幣有著怎樣的共性和個性?電子貨幣是未來之星還是泡沫之源?
※銀行換外匯為什麼會虧?
※古代金銀為什麼做成元寶形狀?
※經濟學上如何解釋委內瑞拉要發行與貨幣同質化的 ticket?
※哈薩克宣布將本國貨幣堅戈改為自由匯率會對本國經濟造成多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