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形意拳、和八極拳的區別在哪裡?
感覺這幾門拳法的發力方式是一樣的,很多招式都差不多。
粗淺的理解,望同好斧正!(這知乎里怎麼做到段落縮進呢?糾結……)。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武術的作用,大體說來有兩點:其一、如何使人利用現有資源擊倒強敵,即用;其二、如何使人由弱變強,即體。-------------------------------------------------------------------------------------------------------------------------------------------- 咱們先看第一點,也就是搏擊術的範疇——武術的用。不論練什麼拳,都是人在練,人體結構是相同的。具體說來,人身上的弱點一樣:
頭——即使是頭部最堅硬的顱骨直接接受大力量打擊,都會傷害到腦(具體請看視頻《科學看武術》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I2NTcxMDI0.html),更別提頭上諸多器官和神經點,在遭受打擊時,可以造成人的眩暈、昏迷、殘疾,甚至死亡。
頸——神經系統、呼吸系統、血管的集中地帶。 腋下——神經豐富,受擊打劇痛。 心臟——大力擊打造成停跳而致死。 心口(胃)——接收打擊會造成嘔吐、抽搐。 兩肋——軀幹骨骼最薄弱處。 腎——受擊打影響腰部發力,喪失反抗能力。 襠部——不用多說了吧? 脛骨——小腿骨骼最弱點。 除了這些弱點,人體的關節走向一致,導致反關節技術一致。人體的骨骼支撐結構一致,導致發勁方式大同小異。那麼針對這些弱點的打擊方式——也就是樓主所言」招式「自然不會有很大差別。要說差別嘛,三家提倡的格鬥思路稍有不同:太極強調化勁,保住自己再說進攻;形意強調整勁,最大限度調動全身力量用在一處;八極強調貼身,捨身無我,搶堂入堂,偏愛入堂後的靠打與肘打。當然這裡要強調,以上只是各家偏好,並非說形意不重近身入堂,太極沒有剛勁,八極不懂柔化。--------------------------------------------------------------------------------------------------------------------------------------------
說到發力方式,人體結構一樣,要保證靈活得移動和大力地打擊,發勁方式也就差不太多了。不論哪家拳(包括現代搏擊如截拳道、空手道、泰拳),都強調腰胯的核心作用。要把上下節合起來,如何能不重腰胯呢?不過這裡面也有細微的差別: 作為練八極的,先說八極。八極的特點在於強調震腳發勁,也就是門人說的「跺子」。仔細觀察小架(僅以孟村八極小架為例)中,明顯的跺子有三處:挖眉接托槍式、炮提接二郎擔山、小纏內部纏手轉身接上左步。這三處有一個共同點:招式的起效直接決定於前後兩式力量的緊密銜接。前兩個還有特點:銜接過程中有換邊(右手側在前換左側在前)、上步的過程。要將如此複雜的幾個動作銜接一氣,最直接的做法就是把落腳、轉身、蹬地上步合為一個動作:震腳。這也就是八極短而脆的直接原因了。 再說形意。從架子上看,形意和八極很像,步子以直進直退、之字形步法為主,講求「硬進硬退無遮攔」。講求「束展」,丹田發勁,有「束展二字一命亡」之說。筆者對車式形意拳見得多些,車式的要求拳打起來,不論走了多少式,都是一股勁。筆者親見一位車式習練者走拳架時,給人一種感覺:「他可以一直打下去,永是這股力量。」 最後說太極,別家太極我不熟,陳氏的強調」纏絲勁「。練太極的很強調無處不在的螺旋,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擊打和被擊打時的)自身受力。-------------------------------------------------------------------------------------------------------------------------------------------- 所以不論何種拳術,練到最高明處,身上的功夫也就不會相差很大。這些拳術,其歷史上都有門人功夫卓絕,達到巔峰。 近現代溥儀(侍衛官:霍殿閣)、蔣(侍衛教官:劉雲樵)、毛(貼身侍衛:李健吾)的侍衛系統都有八極門人的身影,神槍李書文之徒或學生。天津老龍口火車站大戰八國聯軍:形意門李存義、尚雲翔;虎頭少保、天下第一手孫祿堂更是形意起步,兼習三大內家拳。太極拳雖然少見與外國人交手的例子,但幾乎所有高明拳家都在習練他,包括李小龍等當代武者。所以可以肯定,這些都是久經考驗的拳術。====================================================================== 那麼就可以認為——練至高處,三家差別不大,差別主要是在習拳的過程中。所以我們來看第二點,也就是練體的部分。八極拳的訓練,強調猛火煉好鋼,即「一練拙力如瘋魔」。先成就一身橫練的功夫,然後再細緻入微,柔化纏綿。這種練法的好處在於功夫上身快,尤其筋骨的成長極為迅速。當然這樣練也著實累人,需要充足的營養作為後盾。八極門自己也有應對之法:就是站樁。通過兩儀頂(馬步樁)、獻胯(虛步樁)、十字拳(弓步樁)的訓練,培本固原,養護筋骨。
形意拳的訓練,強調樁功,有」入門先站3年三體式「的提法。三年或許有些長(孫門齊公博是真站了3年,毅力令人佩服!),入門3個月的樁功是怎麼也跑不了的。如此大量的樁功訓練,給了形意門人充足的長養筋骨、丹田養氣的時間。其外,形意拳以五行拳入手訓練,拳架簡單,內涵豐富,簡單重複中上功夫很快,力量、協調、步法齊頭並進。難怪說」形意一年打死人「,要上陣殺敵,力量、反應、協調、步法一樣也不能少。 最後說說太極。筆者對陳氏以外不大熟悉,不敢妄言。陳家太極的訓練以柔勁入手,強調松活弾抖,不少拳家都曾感慨,說自己是「有心求柔,無意成剛」。陳氏拳強調「纏絲勁」,不僅是用來技擊,在訓練中也有奇效。自己和自己較勁,讓筋骨擰轉伸長。所以陳家拳少言抻筋拔骨,因為纏絲即能完成抻拔之效,無需格外強調。而且這樣纏絲的訓練,也可以讓習練者充分了解自己身體結構,在搏擊時也就可以靈活運用,即」練時纏自己,打時纏對手「。-------------------------------------------------------------------------------------------------------------------------------------------- 個人建議,若是有心修習,不妨先都看看。選中一個如意的就扎進去,用門內的方法勤加鍛煉。切勿朝秦暮楚,拳無優劣,個人功夫卻有高下。如果只為分門別類,那就窮經皓首了。只是如永嘉禪師所言:「分別名相不知休,入海算沙徒自困」。國術的拯救與發揚,要靠一代代習武者。====================================================================== 評論里@眯眼探雲提到了武術的傳承問題,唉,這是個很麻煩的問題。現在最大的難度是靠這個吃不了飯。 靠演戲,不是所有人都能進那個行當,況且不論是武術指導、動作設計還是演員,其實關注的都不是武術本身,而是它附帶的觀賞性,這本身是與習武者的思維相左的。 靠教拳,這個還沒能正經地產業化。其實現在專門教授拳法的武館不少,比如截拳道館、跆拳道館、柔道館。為什麼少有傳統武術館?這東西需要產業化、商業化。舉個例子,我們需要一個類似國際跆拳道聯盟的全國性組織,這個組織要有足夠的影響力,而且一定要是非官方的。學拳的人能在那裡靠動作掌握程度、身體開發程度、技擊技術掌握程度來獲得等級憑證。而且這樣的機構得為整個教學產業指定學費標準、尋求投資支持、主辦定期的比賽、操辦宣傳……很顯然,現在還沒能出現這樣的地方,孟村八極拳國際中心、陳家溝太極拳學校是類似的嘗試,不過主辦人的眼界還需要再放廣些,現在嘛……守住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沒問題,要想發展,還得努力。 現在還出現了會所一類的地方。這種地方大都是有財團支持,有充足的資金投入。客戶都是非富即貴之人,來這裡養養生、談談事。作為一個社交平台,這裡也會有武術課程,不過這種地方畢竟不可量產,對於大多數習武者是不可及的。靠參加拳類比賽,比如K1、MMA、UFC。參加比賽的要求和本身習武的要求不盡相同。比賽要求選手在最短時間內形成戰鬥力,也就是速成。而習武本身是一個自我修鍊的過程,不止追求戰鬥力,也追求戰鬥方式。習武者不止追求我能打十個,還在追求是扛著對方的攻擊打倒他;還是身似浮萍地在狂風暴雨般的進攻中躲閃,伺機發動打擊;是不招不架,以力勝人;還是靠準確的叼手,精準的打穴來取勝。而作為一個要參加綜合格鬥的拳手,他顯然無法沉下心來考慮這些,他需要考慮的是如何保持體能和戰鬥力,應付一場場的比賽。當然我不是說這樣的習武方式不對,只是說太功利了,想做下一步追求不現實。
靠做保鏢、保安。功夫再高、一槍撂倒——這是不爭的事實。熱武器的出現是武術時代的終結。所以單純靠這個也不大現實了。更何況做保鏢、保安的收入普遍欠佳,迫於壓力,只怕也得轉行。一分錢難倒英雄漢,生活很現實的。 這就麻煩了。沒有一種方式能夠讓一個習武者靠武術在當今社會獲得可靠的生活支持。這大大限制了職業武者的數量和質量。這種情況下,傳承自然是個大問題了。======================================================================評論里有朋友(的發童鞋,不過不知道為啥@不出來……)提到了入門先把勁練出來。勁是很重要的東西,貫穿練拳的始終,先練勁不錯。不過這裡要弄明白一個東西,這個「先」持續多久。形意門這麼重站樁,也只是說入門三年三體式,可見萬事都有個度。現在練拳的受內家拳論影響頗深,都追求「不招不架,只是一下」,認為練出勁來就天下無敵了。這太片面了,有失偏頗。這裡就要搞明白兩個問題了:1、練勁練的是什麼?2、這種訓練要練多久?在訓練中的比例佔多大?--------------------------------------------------------------------------------------------------------------------------------------------先說第一個,練勁練得是什麼?小子個人習練八極,練過陳氏太極,接觸過形意,與七星螳螂交流過,僅就這幾家而言,都講練拳切忌僵勁。即使八極講「一練拙力如瘋魔」,也提倡要先把勁走順,再下苦功夫練勁。所以練勁其實主要分兩步:將勁走順(協調訓練),將走順的勁練大(力量訓練)。其實還有第三部分:訓練勁中的變化(反應與協調訓練)。比如八極里的撐錘,力量是在轉胯擰腰的同時,通過後手的拉勁,直線傳到前手的拳上。一開始的訓練,就是先保證力量的傳導是直線出去的,拳出去時不會上下左右亂晃;保證出拳最後的發力時機和震腳是同時的,不會先震腳再發勁;保證兩手力量一致,不會前手勁大,後手沒勁。這就是把勁走順。走順之後,自然是千錘百鍊,把撐錘的力量發出來,把勁練足。最後還要了解其中的細微變化,手上沉墜壓勁啊,前後手配合的變化啊,叼手啊什麼的。--------------------------------------------------------------------------------------------------------------------------------------------
那麼現在就該說說第二個問題,練多久,在訓練中的比例多大?還是從八極說吧,劉雲樵先生的一支就講得很明白:先練沉墜勁,再練十字勁,最後是纏絲勁。這是說整個習武生涯中的過程,可見這個練勁是貫穿始終的。要說先練好勁再考慮其他的,那隻怕一輩子都搭進去了。因為這個「練好」實在是一個無止盡的過程。不過在整個習武過程中,各個時期的訓練內容自然是有變化的。初學入門,自然是要先掌握基本武術動作的協調和發勁。比如練傳統武術的要練馬步沖錘,練截拳道的要練前手直拳和刺拳。這是逃不掉的,你說你沒練好馬步沖錘,讓你打撐錘你能打好,我不信。當然不少人是直接上撐錘的,結果嘛,別人馬步沖錘練好了,弓馬步沖錘練好了,撐錘練好了,甚至兩儀頂都練出來了,他老人家還沒把撐錘掌握呢。欲速則不達,這是一定的。基本武術動作掌握後,自然會教本門的一些東西了,包括單式和套路。比如練八極的就開始練小架,另外單練撐錘;練太極的就開始練各種圈,學老架一路或者新架一路。這個過程就長了,其中的訓練,不止是練勁那麼簡單。因為這時候要學每個招式的拆解使用,看哪兒,步子上哪兒,手接哪兒,打哪兒,都要細細琢磨練習。這時候你要還是一味地埋頭在撐錘的發勁中,就得不償失了。因為你練好了也打不了人,你不知道怎麼把撐錘打到別人身上,對手不是石頭啊,會躲的。等這些都學過了,大致都掌握了,訓練中的拆招、散手訓練一定進行了不少了,個人的技術風格也就出來了。結合之前的經驗教訓,師父就會指導學者開始進行某些招式的發勁訓練了。這時候一部分人就體會到「一力降十會」的道理,體會到功力的重要性,開始重新回到勁力的訓練上來。而另一部分人可能會發現步法身法更加重要,則會著重訓練那個。當然這段過了之後,習武者都會回到練勁上面來,因為其他的手眼身法步都掌握了。--------------------------------------------------------------------------------------------------------------------------------------------那麼說回來,現在很多人的問題是什麼?終其一生都只在練勁。都直奔「不招不架只是一下」的最高境界去,認為這樣是捷徑,是禪宗,是最好的辦法,自己如此練下去,可是刪繁就簡,大佔便宜了。機巧心太重!禪宗是什麼?是接引上上根器的法門!一群凡夫俗子,世俗事諸般不能了,紅塵緣萬般放不下,然後想一句話就頓悟成佛了。你要能成,人家每天布施、持戒、誦經、早晚功課、避世專修幾十年如一日的都幹嘛去了?憑什麼人家沒成,你倒先成了?習武也是一樣。拆招你不懂、走位你不明、實戰你沒有、一擺格鬥式到處都是破綻,就是勁再好,你能打住?為什麼現在練傳統的大都不能打?就是這個道理了。沉下心來練過傳統的,是真看不起散打這玩意兒啊,太機械,太單一,沒東西。可是為啥大家碰個練散打的就被人揍得鼻青臉腫?人家花了心思,花了工夫,樣樣都練到了,你就練個勁,你不挨揍誰挨揍?--------------------------------------------------------------------------------------------------------------------------------------------
這裡寫這些,倒不是的發同學說得不對,是說得太簡單了。初學者看了,不明就裡,誤解了,反而不美。習武不是個簡單粗暴就成的事兒。還望大家用科學的思維來看待它,下死功夫,動活腦筋。======================================================================最近有幾個朋友私信聯繫我,問到某某地是否有好的某某拳師傅啊。感謝各位抬愛!不過小子要明白地說,王某不是武行中人,從業於其他領域,只是自己練這個,也有幸結識了一批習武者,一些武行中的師傅。於各地武術圈子裡的典故、各地師傅功夫程度、教學能力實在是無法給予任何建議!不過小子倒願意就這個問題提幾點粗陋的建議,您要真好這個,可以參考一下~第一、沒有好拳差拳之分,只有名拳和不出名的拳之分。都是老祖宗傳下來的東西,都以技擊搏命為目的,都是經過了實戰考驗的手藝,其實各種拳法之間的差別真沒那麼大!八極和形意差很遠么?詠春和螳螂就大不相同么?真到動起手來,用的也大體差不多,只是技術手法各有側重而已,主體技術都差不多。舉個例子,八極練三靠臂,在南拳里就叫練橋手,說白了都要橋手夠硬夠勁夠穩夠靈方為上品,名字不一樣罷了。而且啊,越是出名的拳種,練的人越多,裡面練得不好還自以為是的也越多,對於初學者更是良莠難分。所以您要是初學者,大可不必抱著「除了八極其餘一概不學」的想法。習武者要心胸開闊,門戶之見要不得。當然了,您要是久習一門拳法,靠這個吃飯,那是給本門揚名立萬,另一回事兒了。第二、選師傅從哪兒找。要是就在家附近找,父老鄉親、街坊鄰居的評價都可以參考一下,他們說哪個武師厲害,雖不是內行人的看法,但也是見過那人的一些常人所不能的表現,方有此言。不妨去看看。要是在外地找,無非是公園、綠地,周末清晨或傍晚(個人認為傍晚練拳好的少,可要是真好,那普遍都了不得)。別看不起公園練拳的,那可不都是練太極操的老頭老太太,現在想找個空氣好能舒服練拳的地兒也是不好找啊……再有就是學校,尤其是高校附近,這附近有場地,也有學生願意學,自然有人願意來這兒練或者教拳,可以一看。第三、怎麼判斷師傅的水平。小子提幾點標準吧。1、師傅的人品如何。可能是老生常談了,但這絕對是必要的!您要跟他學拳,長久相處,不說以後拜師與否的事,就說學拳的過程愉快與否就和他人品好壞有直接關係。更何況,老拳師都有規矩,人品不好的不傳真東西,或者壓根就不教,所以這樣的人功夫好的也不多。2、師傅的拳架工整與否?拳架不工整的,即使能打,您跟他學提高也有限,起碼後勁乏力。咱要學就學正經的,他架子不工整,說明架子里的拆解、用法他根本說不清楚。3、師傅的發勁有力否?發勁是武術的根本,練勁都發不出來,說明東西沒練上身。這樣的師傅可能是嘴把式,能說得出來,練不出來。跟他學會比較累,因為您不懂的時候其實他演示一下,或者輕輕給您一下您就明白了,可他偏偏打不出來,靠嘴說,就那一下的東西他說半個小時您還糊塗的呢。當然,有可能是人家不願意表露,所以王某隻能說「可能」了,得您自己判斷。4、師傅的學生和徒弟水平如何?如果跟他學了好久的大都水平一般,那說明他起碼不會教拳,或者不願下心思教拳。如果是不會教,那您學起來可費勁了。如果是不願意教,那就看您是不是能讓他願意教您了,是拜師侍奉,還是靠資質打動他,不一而足。第四、找到師傅了,人家不怎麼搭理您,或不願意教你怎麼辦。如果您經過了上面三步判斷那確實是個好師傅,那出現這個問題主要是您自己的問題了。肯定是您自己三天打魚連天曬網,或者資質實在不大好,或者您待人接物的態度和方式不大對了。這個,沒招,您自己下心思下工夫糾正吧。--------------------------------------------------------------------------------------------------------------------------------------------小子衷心希望,有志習武的朋友們能得成所願,也為咱們傳統武術的傳承和發展貢獻力量!謝謝大家了!
過去好多形意拳前輩,以前都先練習的八極拳,例如郭雲深,劉奇蘭,他們自己也在拳藝述真裡面說,練習之後感覺到不順手,才練習的形意拳(當然,這是說的以前,隨著形意太極八卦大成等內家拳法的普及,八極拳的動作,風格也改變了很多,已經不能在用外家拳來形容了,練習好了,依然是內家勁路),對於技擊來說,打法無非都有那些招數,手,肘膝足頭等
區別在於:哪個成才的速度更高,換句話說,不同的門派,都是為了同樣的一個目的,練出來迅猛剛實的爆發力,而通過不同的訓練途徑。這些不同的訓練途徑,叫做:八極拳,太極拳,形意拳
最終都是為了練成功夫,相比較而言,形意拳還是出功夫比較快的,因為技術比較細膩,可以參考我的實用形意系列教程了解一下實用形意教程一:虎抱頭技術(街斗防守)-在線播放-優酷網,視頻高清在線觀看
歡迎訂閱知乎專欄知乎專欄實用形意,探討更多形意方面的技術內容
歸類為內家拳,萬法歸宗,追根溯源,渾然一氣,實無區別,區別在技法上。
沒有區別,千拳歸一路。
從幾家的拳譜看,基本理論類似,都講究整力和六合,腰胯發力,手腳齊到,守中用中,主要是招式不同。均創始於明末清初,猜測是明朝軍隊的武術流入民間,與民間拳術結合形成的拳種。從勁力講,太極形意都是抖彈勁,八極是督透勁。《紀效新書》中有:「凡射,前手如推泰山,後手如握虎尾。」八極拳譜中有「頭頂天,腳蹬磚,後手如拽虎尾,前手如推泰山」。推測八極拳來自明朝軍隊中弓箭兵的習武方式,從督透勁的要求來看也符合這種推測。從太極的動作看,推測是刀盾兵;形意是長槍兵。從武術的原理來說基本一致,只是兵種不動帶來的表現方式不同。幾種拳術都很強,估計形意拳更適合徒手搏擊。
太極拳,好比佛門禪宗或者凈土宗,直指本心,半修武半修道;形意拳,好比佛門密宗或者唯識宗,練身後天返先天練感應;八極拳,好比佛門天台宗或者華嚴宗,傳統教下步步積累,周身龍虎任橫行,「練至登峰造極亦可無敵於天下也」。
三種拳法中,八極為過渡性拳法,由外家的肌肉緊張發力向內家的以心行氣發力過度,八極的外形以腰胯扭轉的最大肌肉緊張發力發力為外形,但是其內里已經孕育出能量傳簇,只是其能量傳簇均是向下,沒有向上的上下貫通之力。所以八極以肌肉緊張發力為主,內里能量傳簇為輔。形意和太極則徹底放棄了肌肉緊張發力,改由心神抽合周身產生下行的壓縮旋轉能量傳簇,作用於地面後獲取地面的反作用力,即上下貫通之力。形意和太極均以上下貫通之力作為技擊能量。形意與太極的本質是一樣的,均為以心行氣壓縮旋轉發力,其唯一的區別就是形意一畜一發一抽合,勁力是斷的,太極則加入了陰陽轉換,陰陽轉換使得太極能夠發出連綿不絕的勁力。另外,形意與太極的發力方式有一個特點,就是能夠雙向傳簇能量,不但能將自身能量傳簇出去打擊對手,還能將對手打來的能量傳簇回體內,這個特點在形意中叫化勁,在太極中叫借力打力。想了解內家功夫(所有內家拳都是一樣的發力方式)請看我主頁發表的文章,或關注知乎專欄 傳統實戰太極拳。
太極更多在於手法多變,講究走位與關節技,之前認識一位太極師傅,偶爾有一次下大雨,一起躲到體育館裡避雨時向這老師傅交流了一下,我出直拳,老師傅架住我的手然後就繞到我背後了,我出拳的這一側當時感覺變成了一根軸,老師傅就是繞著這根軸來用反關節。練八極對練時直拳一般就是架開之後往門裡進,或者切到外側用大纏,更多是一種硬開硬架的感覺。
川菜、魯菜、粵菜的區別在哪裡?一個道理。
勁力上八極跟太極根基一樣,都是馬步。外形上八極跟形意接近。
練八極的學太極拳比較快,就是勁力容易打得過於剛猛。練太極的學八極拳也比較快,就是難打出連貫的猛勁。
練形意的學八極,練八極的學形意都比較困難,拳勁容易搞混,比如形意的炮拳跟八極的伏虎,形意拳劈拳跟八極的撞掌,形意的崩拳跟八極的撐錘,外形相似,勁路不同。八極的十字相掙勁路跟形意拳的束展擰裹鑽翻勁路不同。從創拳上來看,形意跟八極拳都跟大槍有關,八極是馬戰大槍化來的,形意是連人帶馬一體化來的。八極拳是挫勁拔根,形意拳是崩炸滲透,太極拳是貫穿滲透,比較起來形意,太極透勁更強,變勁更快。所以劉奇蘭轉學形意。真有說的好的,瞎說的就不點名了。
我換個角度講講這三個拳種:
太極拳清末民初走的是上層文人路線,一直走到建國,弄得老毛老蔣老鄧都說太極拳好,穩穩妥妥的發展到今天,雖然今天太極拳名利化商業化表演化,但拳術和拳師只要從農村走出來就會一直抱著文人的大腿不放是事實。形意拳則緊緊抓住清末民初國術館和建國後的學院派,又參與了散手散打的創立,這個基本盤人才實力能力可都不缺,誰也不能無視。
八極拳就有意思了,發展過程一直四處下注,從官員到總督,從軍閥到富翁,直到溥儀皇帝台灣老蔣和毛爺爺的警衛員,只可惜抱錯了的大腿太多了,即使後來參與了創編軍體拳也沒有什麼基本盤。孫祿堂先生在拳意述真的自序中寫道: 「三派拳術,形式不同,其理則同;用法不一,其制人之中心,而取勝於人者則一也。。。三派拳術之道始於一理,中分為三派,末複合為一理。其一理者,三派亦各有所得也:形意拳之誠一也、八卦拳之萬法歸一也、太極拳之抱元守一也。古人云:「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人得一以靈,得其一而萬事畢也」。三派之理,皆是以虛無而始,以虛無而終,所以三派諸位先生所練拳術之道,能與儒釋道三家誠中、虛中、空中之妙理,合而為一者也。」
平日里練拳,師父在動靜上對三派用法的解釋是:「太極以靜制動,形意以動制動,八卦以動制靜。」另有武術界一些老的說法,例如:「太極是纏絲力,八卦是抽絲力」云云。
於我本身體悟而言,三者體系不同,傳承不同,所練功法套路不同。然所求同。所求在用法上皆是勝人;在形體表現皆是求得周身整合。尤其對於三派初期練習者而言,各種訓練方式均是求一個「整」字。當然,健身論者和未有真實傳承者不在此例。
本人是八極拳後學,太極形意僅僅是了解範疇。首先,太極 跟形意八極勁力不太一樣,太極為彈抖勁,八極為長勁通透勁。但是有個很奇怪的事情,陳小旺大師的拳跟八極拳是基本上一樣的,通透,整體移動。 其次,形意拳,形意拳支系比較多我也是僅僅是了解的範疇。形意拳潘小傑大師我的師傅認識,我師傅問潘小傑老師,形意跟八極差不多吧,潘小傑老師說是的 基本上一樣,形意拳更強調擰裹。可見形意跟八極是差不多的,形意也強調六合,手到腳到。 最後,講到八極拳呢,這個我就比較了解了。八極拳強調整體移動,講究闖(跟個人往前去),打人呢像車撞上去一樣,講究通透勁。八極拳特彆強調出招勁順暢,不能憋著有預動,所以跟形意太極都不一樣,形意強調擰裹一些所以勁好出點。在孟村八極拳培訓中心,很多人考二級運動員報八極拳,所以有些培訓中心的報形意的,他們也沒人教就自己在網上看視頻學五行拳去考二級運動員。按照八極拳的說法,太極拳有預動,這就叫憋著,不能有明顯的蓄勁。太極拳節節貫穿,八極拳整體移動,怎麼理解整體移動,簡單地說人是一個整體,腰胯肩不能脫節,整個人以身體中軸旋轉這是八極拳六大開當中的胯。例如門板,繞門軸旋轉。太極拳的彈抖勁,是發力的一剎那間身子繃緊又鬆開,彈抖自然就出來了,而八極是發力的瞬間繃緊但是不懈,所以這勁力通透,八極八極八方極遠之地。 其實,無論是整體移動也好,節節貫穿也罷,都是一個求整的過程。為什麼這麼說,陳小旺大師就是一個很好例子,他的拳跟其他的拳師不一樣,他的拳整體移動,整勁。只是水平不同大多數人達不到陳小旺大師的水平,而停留在節節貫穿的求整過程。
簡單點說 師爺的話 八極拳是一步拳 形意拳是半步拳
這三種拳先學哪種為好
詳論形意八卦太極之原理——孫祿堂
拳術之犖犖大者,約分三派,一少林,二武當,三峨眉。其餘門類繁多,大半不出此範圍。少林始於達摩之易筋、洗髓兩經。至有宋岳武穆,始有形意拳之名,即易筋之作用也,謂之形意。形即形式,意即心意,由心所發,而以手足形容也。其拳有五綱十二目。五綱者,金、木、水、火、土,五行也。而拳中有劈、崩、鑽、炮、橫之五拳。十二目者,即十二形也,有龍、虎、猴、馬、鼉、雞、鷂、燕、蛇、鴿、鷹、熊是也。其取此十二形者,即取此性能,而又能包括一切,所謂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何以知其然也?劈拳屬金,在人屬肺;崩拳屬木,在人屬肝;鑽拳屬水,在人屬腎;炮拳屬火,在人屬心;橫拳屬土,在人屬脾。練之既久,可以去五臟之病,此謂居人之性也。至若龍有搜骨之法,虎有撲食之猛,猴有縱山之靈,熊有浮水之性.推之其他八形,各有其妙,所謂居物之性也。人、物之性既居,起落進退、變化無窮,是其智也。得中和、體物不遺,是其仁也。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為內三合。肩與胯合、肘與膝合、手與足合,為外三合。內外如一,成為六合,是其勇也。三者既備,動作運用,手足相顧,至大至剛,養吾浩然之氣。與儒家誠中外之理,一以貫之。此形意拳之大概也。
八卦拳始於有清咸同之季。直隸文安董海川先生,漫遊南省,於皖屬渝花山得異人之傳。謂之八卦者,由無極而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參互錯綜。拳,既運用八卦之理。何以育之?今腹為無極,臍為太極,腎為兩儀,兩臂膊與腿為四象,其生八卦者,兩臂與腿曲之為八節。共生八八六十四卦者,兩手十指每指三節,惟大拇指系兩節,八指共二十四節,加兩拇指四節,為二十八節廣加兩足二十八節,為五十六節,又加兩臂兩腿之八節,為六十四節。故六十四卦為拳之體,體為三百六十四爻,則互為其用也。每爻有每爻之意,陽極而陰,陰極而陽,逆中行順,順中用逆,求其中和,氣歸丹田。含有靜極而動,動極而靜之意。上下相通是為內呼吸。此拳與道家功夫相表裡。不特此也。乾坤坎離等卦,或為龍,或為馬,或為牛,皆取象於物。心在內,而理周於物,物在外,而理具於心。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奇正變化,運用不窮。而又剛柔相濟,虛實兼到。空而不空,不空而空。此八卦拳之妙用也。
太極拳發明於張三丰祖師,盡人知之。惟練此拳之起點,當先求一個不偏不倚、不上不下、至簡至易之道。拳經云:抱元守一而虛中。虛空而念化。實其腹而道心生,即此意也。
太極從無極而生,為無極之後天,萬極之先天,承上啟下。能與天地合德,日月合明,四時合序。與鬼神合其凶吉。練到至善處,以和為體,和之中智勇生焉。極未動時,為未發之和,極已動時,為已發之中。所以拳術一道,首重中和。中和之外,無元妙也。故太極拳要純任自然,不尚血氣。以蓄神為主。周身輕靈,不即不離,勿妄勿助,內天德而外王道,將起點之極,逐漸推之,貫於周身,無微不至。易曰:黃中通理,正位居體。即此意也。昔年曾聞之云:此起點之極;與丹道中之元關相同。鄙人研究數十年,不敢雲確有心得,然考其本源,實與形意八卦其理相通。不過名稱與形式之動作不同耳。至若善養氣練神,則初無少異。
比之,形意地也,八卦天也,太極人也。天地人三才合為一體,渾然一氣,實無區分。練之久,而動靜自如,頭頭是道。又何形意、八卦、太極之有哉! 至峨眉派,傳之梅花八式。志公禪師亦重養氣之功。茲不必更贅也。
發力方式不一樣,八極拳又叫開門八極拳,如何開對方的門戶。八極拳真正的拳法只有3套,小架,大架,對練,單操。
太極如摸魚,八卦如推磨,形意如捉蝦。
摘自《逝去的武林》一書。
八極拳沒練過也沒見過,故不便評論。推薦閱讀:
※內家拳練多久才能強身健體?
※太極拳的內功、內力到底是什麼,如何具體習練?
※擁有好身材和練習傳武衝突嗎?
※拳法怎麼分的內外啊?
※形意五行拳的橫拳動作到底怎麼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