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聞優先股將在近期推出,實質性的好處是什麼?對我們普通百姓有什麼好的投資建議嗎?
最近好多有關優先股即將推出的新聞 優先股推出窗口逼近,另外溫州一民企全國首發「優先股」..我們老師上課也特地有叫我們關注一下,但她沒有詳細講,有專業人士或者了解的人可以解答一下嗎?
優先股是西方市場十分普遍的金融工具,介於權益和債務之間。
所謂優先股,是相對於普通股而言的,它在利潤分紅及剩餘財產分配的權利方面,優先於普通股。也就是說,在公司分配盈利時,優先股股東比持有普通股票的股東,具有優先分配紅利的權利,而且享受事先約定數額的股息,即優先股的股息率都是事先約定好的。
相比來說,普通股的紅利卻不固定,要視公司盈利情況而定——利多多分,利少少分,無利不分,上不封頂,下不保底。從穩定股息來說,優先股有點債券的特徵,可是深究之下優先股又不同於公司債券,因為優先股股東分得收益和公司資產的權利只能在公司滿足了債權人的要求之後才能行使。
根據不同的附加條件,優先股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幾類:累積優先股票和非累積優先股票、參與優先股票和非參與優先股票、可轉換優先股票和不可轉換優先股票、可贖回優先股票和不可贖回優先股票、股息率可調整優先股票和股息率固定優先股票。
通過上述對優先股的描述,不難看出為什麼其推出對A股意義重大了:對於企業來說,發行優先股比發行債券的成本更低。而且如果發行的是可轉換優先股,企業甚至不用償還本金,上市公司自然喜歡發行優先股,而非在股價低迷時增發股票,這樣既減少了市場擴容壓力,也滿足了企業融資的需要。而為什麼A股一直沒有這樣一項工具?
央行行長周小川是這樣解釋的(周小川行長署名文章:《資本市場的多層次特性》):在改革開放早期制定《公司法》時,大家認為股份制本來就是一個新事物,股權結構、股東權益這些概念還沒有完全弄清楚,再搞一個優先股,會不會更加忙中添亂?所以當時就沒有正式提優先股。後來由於法律上沒有優先股這一提法,一直難以突破,也使資本工具缺少了一個層次。周小川在分析優先股時,也指出了其對於金融監管的意義。
在美國處理AIG危機時,國家需要對AIG開展救助。國家如何介入呢?一些歐洲國家採用國有化、國家注資的辦法,但美國人比較反感國有化,認為國有化會影響私營企業的積極性,會影響市場效率,因此就需要一種安排,既體現國家投入資金的成本,又要保持公司的私人治理,防止國家資本干預企業經營。這種情況下,優先股是個有用的工具,在救助AIG時美國政府就採用了這一工具,實現了上述目標,體現了優先股作為一種重要的資本市場工具層次所能發揮的獨特作用。
而在投資建議方面,只提一件事:巴菲特一直將優先股視為重要的套利工具,他一生中許多重要的投資都是從優先股開始的。
不過,優先股絕對不是穩賺不賠的,對於這樣一個國內市場相對陌生的金融工具,還是先把事情搞清楚,再來談要不要投資。
不要投資自己不了解的東西,是投資時最重要的法門。目前我們的優先股都是非公開發行的,合格個人投資者門檻是500萬元,似乎和我們沒關係。但我們需要了解公司發行優先股對普通股股東的影響。
不一定,要看ROE與優先股股息的關係。假如某公司發行1000億元優先股,則凈資產增加1000億元。如果凈資產收益率15%,而股息10%的話,新增的1000億元資本產生150億元新增利潤,分掉100億元股息,普通股股東還多了50億元。相反如果凈資產收益率8%,1000億元凈資產新增利潤80億元,同樣分10%股息,普通股股東虧了20億元。
廣匯能源2013年ROE就是只有8.06%,而優先股股息在7%~10%,就很有可能出現普通股股東權益受損的情況。如果其預案最終被證監會通過,再加上最近證監會的高頻預披露和重啟發審,股民的心就更涼了。
百度:劣後與優先是一對孿生兄弟,這是在金融產品中非常常見的一種風險/收益安排。信託公司發行的結構化信託產品,在同一款產品中,可以購買優先順序信託產品也可以購買劣後產品。優先受益人分享較低的收益率,承擔較小的風險,而劣後受益人則承擔高風險獲得高收益。一般來說,從收益來說,優先順序會保有相對確定且封頂的預期收益率;而劣後級沒有確定的收益率目標,在最簡單的優先/劣後結構中,支付完優先順序的收益之後,產品投資所產生的一切剩餘收益都歸屬於劣後級。當投資發生損失時,首先由劣後級吸收,如果劣後級被完全損失,才會損失到優先順序。因此,從風險的角度來看,劣後級代表了風險最高的那一份,而優先順序則是相對低風險的那一份。
簡而言之,優先股適合機構購買,不適合個人購買。
推薦閱讀:
※柯震東涉毒將會造成多大經濟損失?
※中國會出現類似美國 1929 年的金融危機嗎?
※美國造船業發達嗎?同中日韓相比呢?
※如何看待中國 2016 GDP 增速 6.7%?
※如果2017年的房價暴跌了,我們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