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偉大的物理學家一定是偉大的哲學家」有道理嗎?

據說最早物理學被叫做「自然哲學」。而像霍金研究的宇宙起源,就是是哲學最根本的問題之一「我從哪裡來?」。中科大前校長在解釋弦論的時候說過一句話「當物理學家千辛萬苦爬到山頂時,佛學大師已經在此等候多時了」,讓人覺得物理學家發展到最後都成為哲學大師。另外,最高學位PhD全稱為Doctor of Philosophy,有什麼說法嗎?


我覺得偉大的物理學家都是偉大的哲學黑……

比如我的場論課教授,當年蘇聯解體的時候挖過來的老毛子,上課的時候對我們鏗鏘有力地憤怒地說:「WE! ARE! PHYSICISTS!!!! WE CARE ABOUT PROOVES!!!!! EVIDENCE!!!! EXPERIMENTS!!!! UNLIKE THOSE 『PHIIILOOOSOOPHERRRRS』!!!!!!!!!」 說最後一個單詞的時候老人家在空中比划了一個大大的 air quote… 我們熱烈鼓掌,都感覺好爽黑的漂亮什麼的~~

當時的情景基本是這樣的:

教授:

我們:


Update:

盧昌海本人指出,文中我引用的話不是他所寫,為網友留言後誤傳為他作。盧先生1月1日發了微博指正(Sina Visitor System),特此道歉。

同時,感謝 @Woody Wang 和 @品承 的通知。再次致歉!

============================================

首先,先解釋一下Ph.D.(來源:Doctor of Philosophy):

In the context of academic degrees, the term "philosophy" does not refer solely to the field of philosophy, but is used in a broader sense in accordance with its original Greek meaning, which is "love of wisdom".

簡義:Philosophy並非「哲學」,而是古希臘人的「愛智慧」的意思。

其次,吐槽一下我的老校長。我個人很尊敬朱校長,他在本專業的學術造詣很高,對高等教育界的思考很多,屬於敢言、有風骨的老科學家。但是……

2000年之後,朱清時的思想中宗教尤其是佛教的成分日漸增加。其著作《東方科學文化的復興》[7] 認為「以『整體論』為指導的東方科學思想將成為第二次科學革命的靈魂」。他主張「複雜性科學觀」,認為中醫學是「科學性之謎的鑰匙」。2003年8月,他在與友人劉正成談話時提及西藏的達隆活佛可以「(幾個月中)……就連這些東西都不吃了。吃石頭磨成的粉,聞周圍野花的氣味,就能夠吸收營養。」他認為這種辟穀是「佛教的這種修鍊其實是兩千多年來人類做的一種實驗:心理的活動產生了生理上的巨大變化。這種變化在過去的自然科學,包括醫學和心理學都無從解釋。」[8] 對此新語絲網站專辟了「朱清時迷信事件」專欄[9];中國科大BBS上有不少學生聲援朱清時[10]。

2009年3月8日,發表《物理學步入禪境:緣起性空》的宣傳佛教演講,認為當代物理學弦理論就是佛教的緣起性空觀點,「科學家千辛萬苦爬到山頂時,佛學大師已經在此等候多時了!」[11]

以上引自:朱清時

恕我直言,他說這些話,不符合一個科學家的職業素養,我更願意稱之為「神棍」。

接下來,我引用一個中文網路的老帖,看看20世紀的物理大師們到底怎麼看待哲學的(請勿當成嚴肅史實):

物理學家是最有理由鄙視其他學科人但是卻很難被其他學科的人鄙視的。他們懂數學,所

以不怕數學家鄙視,反過來可以鄙視純粹數學家的不務實與應用數學家的瑣碎。他們懂哲

學,所以不怕哲學家的鄙視,反過來可以鄙視純哲學家的夸夸其談與科學哲學家的馬後炮

很多物理學家對哲學家不屑。Einstein說Gottingen的數學家似乎只是為了顯示自己的數學

有多麼牛,這麼說來,他是相當鄙視這些數學家的。

雖然Einstein總被科學哲學愛好者認定為哲學愛好者,但是他在《相對論的意義中》(19

22)就毫不掩飾地認為哲學對科學起的作用基本是有害的,就算有益,也只是讓物理學家

避免更加有害的哲學。

Bohr被公認為Copenhagen學派的領袖,以哲學分析見長,但是Dirac說他沒有在Bohr的哲學

里學到任何有益與有害的東西。倒是Heisenberg說他是從Bohr那裡學哲學的,可惜他的哲

學對他沒有多少正面影響。

由於物理學家基本上不會說其他行業的人鄙視,所以物理學家就只能被同行鄙視鄙視。

這個帖子是網友在盧昌海的網站上寫的(原文寫為盧昌海所作,是我的錯誤,特此致歉)。

但我要再次強調,這一段當個八卦看就好。

然後——別急,等我列完所有的東西——這裡有三個很好的提問,值得在看我的答案前閱讀:

  1. 物理、數學、化學,生物學等這些科學類的可研究的東西與哲學的關係是什麼?

  2. 哲學和科學有什麼關係嗎?
  3. 怎麼理解「當科學家們爬上一個又一個的山頂的時候,總發現哲學家們早已在那裡等著了」?

====================================================================

好,開始寫答案。

我認為題主的問題可以拆解成三個遞進的問題:

  1. 物理學是哲學嗎?
  2. 物理學家是哲學家嗎?
  3. 偉大的物理學家是偉大的哲學家嗎?

對於第一個問題,「提問1」已經給出了明確的回答:不是。實際上,隨著科學的發展和學科的細化,現代哲學和現代科學已經是兩個不同範疇的學科,處理的問題都不一樣。古希臘人的「哲學」的語義,跟現代「哲學」的語義,已經大為不同。應該說,古希臘時候,哲學家往往都是物理思想者,偉大的哲學家往往都是偉大的物理思想者,而不是反過來。到了古典哲學時期,已經沒有多少哲學家能夠掌握當時的科學概念了,更遑論整個學科。哲學和科學的分野,已經很久了。

對於第二個問題,「提問2」中有個說法:「每個科學家都是哲學家,他們只是不知道。」我個人認為,把句中的「科學家」替換為「資深程序員」、「多年經驗的公司高管」、「著名導演」等職業,也毫無違和感。也就是說,這句話是一句正確的廢話。「正確的廢話」的一大特徵,就是放之四海而皆準(提醒,逆命題不成立,別拍我)。「哲學家」的標準,不應該這麼低,不是「懂一點智慧、有一點哲學思維的人」,就可以被稱為「哲學家」。

對於第三個問題,我引用盧昌海的帖子,應該已經表明了這些物理學大師本人的看法:純哲學家——夸夸其談;科學哲學家——馬後炮。題主提到的霍金,公然在他的《大設計》中開篇就寫:「哲學已死」。當然,如果按照「提問2」的標準,他們個個都是哲學家。但按照哲學界的標準——恐怕他們都不夠格。(但又有什麼關係呢?反正哲學只有被他們鄙視的份……)

最後,我再扯幾句自己對物理學的見解。

物理學的核心是實驗——不是各種炫目的理論,不是各種狂霸酷拽炫的哲學,而是最枯燥、最索然無味、最「沒技術含量」的——實驗。現代物理學認為,一切理論都是「有效理論」,意指人類智慧不可能發現「絕對真理」,一切人類建立起來的理論,都是「相對真理」,它們的正確性都有適用範圍、都是暫時的,都可以被後來人的新發現所修正。科學研究就是不斷逼近「絕對真理」但又永遠達不到「絕對真理」的過程。這種認識,本身是一種哲學思維,但不是哲學。

換句話說,就是物理學追求實證——當理論和客觀世界出現偏差時,理論才是需要被修正的對象。所以,實驗是物理理論最無情的終極判官,無論理論多麼優美,如果最終過不了實驗的關,都難逃被放棄的命運。歷史上,很多數學上很優美的理論,都這麼被斃掉了。很多看起來很醜陋的理論——儘管你很噁心——也不得不接受下來。在這裡,什麼美學性、哲學性都不能成為辯護——事實,就是事實。

相應地,實驗物理學家的職業要求,就是要證明「我的實驗做對了」——要證明「對」,不僅僅是「符合已知理論」(尤其是這個理論本身待檢驗時),還包括交叉檢驗、計算機模擬對比、重複實驗、延拓實驗、統計顯著性等手段,費盡千辛萬苦,還往往得到一個看起來像廢話的結論(如:在XX極限下,YY不存在,統計顯著性為ZZ)。

所以,也許偉大的理論物理學家可以迸發出一些閃光的哲學思維,偉大的實驗物理學家卻一定是個實證主義者。這兩者,跟「偉大的哲學家」,應該都是有點距離的。

謝謝邀請,愚不敢當。如有謬誤,歡迎指正。


這麼說的人可能不懂哲學,也可能不懂物理。但最大的可能是物理和哲學都不懂。


胡亂湊數的回答:回答這個問題,主要要看你是如何定義「哲學」,如何定義「哲學家」的。

以我個人對哲學和哲學家的「定義」(這裡就不給出冗長的描述性定義了,自行猜想吧...),一個偉大的物理學家不一定會成為一個偉大的哲學家;但若想成為一個偉大的哲學家,入門必修課之一應該是讀個最起碼物理學碩士,最好是物理學博士。

隱含意思就是:如果人才培養的目標是哲學家/哲學研究,本科根本就是不應該開哲學專業的。


這個問題怎麼會有爭議?明明很好驗證嘛!

你把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物理學家名單列出來,看他們在哲學上是不是人人有建樹,不就行了么?

答案是:胡扯!


又一個黑我大哲學的問題,哲學和物理學有毛關係,除了科學哲學物理哲學這些交叉學科以外,大部分哲學分支已經不關心物理學問題,同樣,頂尖物理學家和劃時代的物理學家並不是特別需要科學哲學,物理哲學,想搞副業也沒問題,但兩者不是互為充要條件。


首先要談哲學的定義,狹義的哲學只是哲學這門學科,但是廣義的哲學甚至可以包括整個科學。

看一下西方哲學史就會發現科學和哲學密不可分,可以說哲學是科學的母親。休謨的懷疑論到康德的三大批判到黑格爾的辯證法,為我們提供了認識世界的方向。幾何、微積分都有重要的哲學支持。羅素悖論在數學界影響深遠。

有人說為什麼中國發展不出自然科學,看哲學史就可以知道,這不是一個人兩個人的智慧可以建立的,整個哲學史就是科學思想的確立史。

哲學已死,我個人是認同這句話的。但是這是指狹義的哲學。在廣義的哲學而言,哲學的研究分化到了各個學科上。


前面的不評論,對於最後一句「另外」說一句,,,PHD的全稱只是個歷史遺留原因,因為以前自然科學是歸在哲學裡的,這個沒什麼特殊的深意


我覺得這個問題很簡單,主要看我們對哲學怎麼理解。如果只是把哲學看做一種形而上學,或是蒼白的邏輯,那這個問題可以說毫無意義。但如果把哲學理解為人類認識世界,了解世界的一門科學,那麼,可以說所有的學科到最後都會指向哲學。就像你學習物理,了解天體,學習量子論,那不都是在認識世界,樹立世界觀的過程嗎?我想一個學物理的人一定會有同感,會覺得自己在學習的時候,世界觀真的會受到影響。其實我一直有種想法,不論我們學哪種科學,物理也好,生物也好,人文也好,都是樹立自己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過程,每個人都逃脫不了這個過程。物理學家雖然不一定必是哲學大師,但我們不得不承認,有成就的人,都是有著自己獨特的世界觀與方法論的,其實這已經是他們在哲學上的造詣了。

所以我對題主物體的觀點就是,偉大物理學家不一定是偉大的哲學家,但其中絕大多數人在哲學上的造詣肯定是遠超常人的。


當年陳省身也拒絕做愛因斯坦的助手,之後葛墨林問他怎麼會放棄這麼好的機會,陳說在你們物理學家看來愛因斯坦或許很偉大,但在數學家看來,他理論中的幾何其實並沒什麼了不起(大意)。物理和哲學、數學只是從不同的方面研究世界研究規則,沒有高下之分。

其實鄙視與崇拜都只是個人行為,不影響科學家和哲學家各自對人類知識的貢獻。

每個研究者都會有一些對世界的理解,這些理解影響了他們的思維方式,進一步影響了他們的研究方式。那些在自己領域取得輝煌成就的人,對世界的理解必有可取之處。偉大的物理學家的思想值得研究和借鑒,我認為從實用的角度,進行到這一步就可以了。

至於說他們是偉大的哲學家,物理學研究和哲學研究是有區別的,說偉大的物理學家都是偉大的哲學家,不單那些偉大的哲學家不會認同(偉大的物理學家未必有偉大的哲學),那些偉大的物理學家自己都未必會同意(比如費曼)。


一切學科的起源為哲學——古希臘人所說的「愛智」。哲學最根本的兩個問題是「我是誰?」「我從哪裡來?」希望習得智慧,以思辨獲取真理,最終完美地解答那兩個問題才發展出眾多學科,但此時我更傾向把它們看成「習得智慧」的不同途徑和方向,比如邏輯學、美學、宗教學,當然還有物理學。所以,是否它們發展到最後都會重歸那個起點,也就是「愛智」——哲學呢?

首先,.我發現我長期混淆了兩個概念,「哲學」和「哲學思維」。發展到現在,「哲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已經有其嚴格的系統(或者說,門檻),而「哲學思維」是每個人一剎那間都會有的,當我們研究問題時,發掘事實時,尤其當小孩提出並思考諸如「自然界為什麼會是這個樣子」「時間會不會有朝一日倒流,並因此導致果先於因」「為什麼我們記住的不是將來而是過去」這些問題時,他們其實就是在試圖運用用「哲學思維」作出解答。

似乎理論物理學更接近於類似的思考——我提出問題時雖然寫的是「物理學家」,但是在心裡擬定的卻是「理論物理學家」,所謂「白馬非馬」,其中差別雖然被我暫時忽略,但也不是不重要——然而當實驗物理學家用大量實驗證明分析時,所使用的,又何嘗不是「哲學思維」?非常肯定的,都是偏離了「哲學」定義範疇,但以五十步笑百步也沒必要。

再者,我原先忽略了哲學界和非哲學界對「哲學家」有不同的定義,而大多數人都把這個頭銜適用的範圍放寬了,包括我。但有時又太窄,比如蘇格拉底的言論基本來自於其徒柏拉圖的記載,多為口語對話,可以說非常不系統,恐怕嚴格來講夠不上學界的門檻,但是他仍是公認的西方哲學的鼻祖,這跟東方的孔子類似。

話說回來,一個哲學專業的寫手說過一句話,就算他發表了N篇論文,獲得了哲學博士學位(區別於PhD),他也不能被稱作是哲學家。初時我對這話的理解是一個人只是不斷學習、重複前人的觀點而沒有自己的思考不會有任何實質上的成就,現在看來,他想表達的意思可能是「哲學家」這個頭銜,不是輕易就能被扣上的。

由此看來「偉大的物理學家」似乎和「偉大的哲學家」漸行漸遠了,而我所不能放棄的是開頭提到的那個論點,由哲學延伸出的條條大路最終將通向那兩個問題的答案,如果這兩個答案存在的話。

數學家克羅內克爾說:「上帝創造了自然數,其他一切(數)都是人類創造的。」量子理論的誕生猛得把人類從各種小數、分數,甚至是虛數毫不留情地扳回了自然數,它好像在暗示,這才是正確的,人類正回歸上帝創造的那個「最初」的宇宙。

牛頓本想統一哲學與科學,晚年醉心於宗教研究,試圖證明上帝給了宇宙第一推動力。除了最後一個分句,我對他的情懷其實是非常理解的,他的不幸在於把自己搞混沌了,都是對生命本源的訴求本不能評價科學和宗教孰優孰劣。就好像爬的都是同一座山,有人走的是這條路,有人走另外一條路,其實,只有一個頂峰。


物理學看重的是過程,哲學看重的是結果

對於一個物理學結論,大家要求能反覆試驗,反覆重現,反覆計算。

對於一個哲學結論,大家只要能認可邏輯上的過程,並不會求證,重現和計算。

所以物理學家和哲學家不是一類人。

詭異在於,「偉大」是個很古怪的定語。

只有一種情況他們是一類人

具有哲學家和物理學家雙重身份的人是偉大的物理學家,偉大的哲學家


並不是←_←

據我所知,很多物理學家都是異性戀

請摺疊我_(:з」∠)_


我了解題主的意思,好比進化論的出現帶動了哲學界一大波思潮,催生了眾多哲學觀點。相對論,量子力學,如同進化論,顛覆了眾多我們熟悉的現實觀念,卻沒有聽說,有與之相關的,重大哲學假說。正常人都會覺得大大的詭異!詭異啊,詭異。


物理學專業,課間與專業老師閑聊,她說她的同事(也都是學物理的),有很多人考哲學的博士,一考一個準,基本裸考,而且還是以第一名的成績錄取……


親,物理不是哲學,別混在一起


不排除個別物理學家喜歡研究哲學。

但平時見的最多的是那些自詡物理哲學雙修的人,其實是物理學個科普水平就去思考終極問題宇宙奧義這樣的「哲學」。


PhD只是一個沿用下來的傳統,沒有什麼特殊意義。

然後回答第一個問題。我不同意。物理學一開始是叫自然哲學沒錯,但是它已經從哲學中獨立出來很久了,有了自己的研究方法,自己的問題域。哲學是物理學的母親,但物理學這個孩子已經長大成人,已經獨立了。物理學家不會是哲學家,除非他對哲學有過系統的學習和研究。


其實這和我思考過的一個問題有點像,我一度覺得:所有學科的研究,到最後都是互通的,有關連的,他們的研究成果共同給我們揭示了這個世界的規律。

我就從物理學,生物學,和社會行為學三個學科出發,說說他們驚人的相似之處。

1,物理學的研究從牛頓力學到量子物理學,再到天體物理,從最大到最小,我們都能看到一個平衡的模型,分子,原子,質子,中子,電子,再到夸克,他們似乎物質最本質的東西,我們身邊的每一件東西,每一個物質,他們的本質都是這樣的結構,恰巧的是,我們的宇宙,我們最終所組成的太陽系,銀河系,也是這樣的模型,多個子單位圍繞著一個核心的模型。

2,這樣的模型在生物學上也能看到,從最基礎的單細胞生物上,可以看出,細胞無論什麼形狀,都有細胞核,和細胞質組成,(少數皮膚細胞沒有細胞核),細胞核決定了細胞的形狀,大小,存亡,再放大到複雜的哺乳動物,同樣是心臟大腦,控制動物全身,支配相對外圍的器官,四肢。

3,社會行為學裡,我們會提到一個概念,集權。集權是政治領導的基礎。人們沒有把權力交給你,就沒有所謂的政治,一群人把私權利交給一個人統一行使,聽他的領導,這是政治最原始的樣子,這裡我似乎又看到了核心。

不過這三者的核心模型差異很大,讓很多人不覺得他們是一回事,物理學裡,核心和外圍的聯繫關係,靠的是萬有引力。生物學上的核心和外圍的聯繫,靠的是酶,激素,神經,血管。社會學上的核心和外圍的聯繫靠的是,法律,信仰,科學,常識,道德。

這樣一個外圍包裹核心的模型似乎能運用到我們世界的沒一個角落,家庭,公司,政府,軍隊,動物群體。心理學上有一個詞,歸屬感,人們更希望置身於一個穩定的環境,這也是為什麼人們的行為會逐漸形成集權的核心領導,

我想到了物理學一個著名命題「薛定諤的貓」,盒子里有隻貓,沒人知道它死了沒有,不打開盒子,對我來說,它死或著沒死的可能性都存在,我的意識里存在兩種可能的平行世界,而打開了盒子,我知道了結果,對我來說,只有一種可能性,另外一種的可能的世界消失。這看起像個哲學問題,但平行宇宙的概念,一直是物理界的熱門。

同樣,再舉一個海森伯的「測不準原理」,這是量子物理學的基本原理之一,「一個微觀粒子的某些物理量,不可能同時具有確定的數值,」似乎意味著這個世界,我們永遠無法用計算去解釋它的變化規律,這個原理和哲學上的「不可知論」不謀而合,這似乎也在用物理的語言去解釋了一個哲學命題。

綜上所述,我的理解是:物理,哲學,包括其他學科,所最終要研究的是同一個東西,一個自然世界普遍存在的規律,但他們研究的角度不同,從而讓我們覺得是兩個不相關的學科。

偉大的物理學家未必是偉大的哲學家,這一客觀事實可能受制於個人的時間精力,環境因素等,但相應的物理學思想,和哲學理念,會給他們各自的研究提供有力的幫助。

其實,很多偉大的物理學家都具有堅實的信仰,(比如達芬奇,牛頓,愛因斯坦,)這給他們堅持自己的研究,提供了強大的精神保障。


「偉大的哲學家」應當清楚,世界上沒有太多事情是絕對的。如果是這樣,「一定」又是怎麼來的?


推薦閱讀:

物自體是什麼?
通過哲學找到心靈慰藉是一種正確的態度么?
形式語義學的最終目標是什麼?
五行八卦、陰陽太極等在現代有什麼用?
為什麼人們都是用個例(少數人)去支持觀點(以偏概全)?

TAG:哲學 | 物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