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事情中國人都歸因於體制?

比如這個問題下的回答為什麼中國政府把色情問題看得這麼嚴重?


因為體制確實是任何問題原因的一部分。

由於社會是一個整體,而體制是社會的重要架構元素,所以體制必然會影響到社會內的大大小小,可以說任何問題,體制都或多或少參了一腳。

所以,為什麼人們遇事喜歡歸咎體制?因為體制是個萬金油,體制是個不會用錯的原因。

在歸咎體制的同時,人們可以

  1. 推脫責任:什麼都是體制的錯,不是我的錯,我改變不了,因為這是體制的問題。
  2. 節省思考:反正任何事情都是體制,不用想就可以說。
  3. 掩飾無知:想不到問題主要原因,那麼歸咎體制也不會錯太多。(不排除其最主要原因就是體制)
  4. 滿足自我:因為我們的體制確實不夠好,攻擊他可以產生一種高高在上優越感,可以產生一種追求真理的滿足感。而且由於體制相對於我們的生活是一種更為宏觀的存在,研究表明,當人自以為參與到某種宏觀的事務中的時候,會釋放出一種化學物質,感到一種滿足。

歡迎補充


會有這樣的回答說明兩種可能,1.確實是體制有問題;2.指責體制的人是在推卸責任。

從第一個可能看,有的事情確實是體制問題無疑,算是所謂的「實事求是」。不過LZ指的應該不是這種情況。

那麼就是第二種可能,推卸責任。

1.習慣於依賴體制,同時也歸罪於體制。

有點像是愛之深恨之切的感覺……其實中國是一個很奇妙的、安於穩定的國家,而且漢民族有一種很很強大的文化內化力,幾千年來,就算有起義有叛亂有外敵入侵,舊王朝倒下又崛起了新王朝,腐朽的漢族倒下外族進來再建立一個王朝……在「家天下」的道路上偏執的越走越遠,不到生死關頭幾乎從沒有想過換條路走。這種接受現實、安於等級的心態到現在還有,比如「無規矩不成方圓」的流傳,比如現代上下屬階層明晰。國人習慣於服從制度所帶來的秩序,這種習慣幾乎到了骨子裡,就算慢慢脫去了所謂「奴性」(說實話我真是很討厭這個詞啊),大多數人還是更喜歡和習慣充滿秩序的生活,那麼生活要是有問題了,就會有人想一定是我們遵從的秩序有問題了,也就是體制有問題了……

2.社會的上下層之間沒有緩衝機制

還是說回以前,家天下的時候皇帝因為總攬大權,國家好或壞都是他的責任。皇帝就是上下層之間的緩衝,所以國富民強就會吾皇萬歲,國之將滅就要清君側、除暴君、甚至換個朝代,但是好像從沒有人想過我們這次起義就乾脆不要這個制度了(近代在此不議),皇帝因為權利最大所以責任最大,也就成了一個巨大的海綿墊子。不過現在似乎沒有像皇帝這樣好用的緩衝機制了,公開發言人似乎常常被民眾各種開刀,但是遠遠沒有皇帝所有的緩衝力大,我們的生活出現問題了,沒有皇帝可以指責了,連個奸臣、外敵都沒有,怎麼辦呢,體制問題……

3.個人力量以及短時間之內基本改變不了體制

體制是一種很強大的東西,強大到不用大量人力時間就不能本質上改變,而且體制又不會說話,那麼有不滿對著體制發簡直就是太省力了,這就好像小寶寶撞到桌子,我們會看到有家長拍打桌子說「都是它的錯,我們打它」之類的,桌子是小寶寶沒辦法摧毀的,而且還不會說話,用這種方法哄寶寶笑確實很方便,不過這種處理方法被成年人用來自我安慰多少顯得……很傻很無力。

另外,有事沒事說一下「這是體制問題」是不是顯得很高深莫測很有文化~呵呵~

以上只是個人想法……不當處求勿噴……


因為人性是永恆不變的,而體制是可以改善、也應該改善的。

人是不完美的、有缺陷的、多種多樣的,從古到今乃至可以預見的將來,人性不會有太大的變化。統計意義上,永遠是有普通人也有怪人,有聰明人也有傻子,有特別好的人也有特別壞的人,但大多數是些既好又壞有缺陷的人。指望通過人性的提升(例如GC主義覺悟、以得治國之類的)來改變社會,要麼是未經世事的幻想,要麼是別有用心的騙局。

而制度不同。從古到今,有兩種改變是可以大範圍生效的。一種是科技的進步,另一種是社會制度的完善。制度的改變和科技一樣,是可以不斷的積累、逐步上升的,而且不依賴人性的提升就可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例如,奸商永恆存在,解決方法不是試圖讓人類放棄貪慾,而是不斷地去完善權益的保護。

制度的完善,是個「可以衡量」也「可以達成」的目標。而且制度本身是為了服務於人的,沒有「不可變更「的剛性,反倒是有不斷完善的義務。追求制度的改良,是合情合理的,沒有什麼不好意思的。

相反,認為制度沒問題、不需要改善的觀念才有問題--------------------世上沒有100%完美的制度,事在人為總有改善的餘地。既然不完美,為何不改善?

拒絕談論制度,是一種障眼法轉移視線。長期處於這種環境下,人們反而會在斯德哥爾摩的作用下,開始」反思「對於制度的追責,開始各種」不能事事都怪制度「的言不及義-----------------------大錯特錯,世界上的事情千千萬萬,能夠看得見摸得找去改善的只有少數幾樣,制度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樣。別的你想去改善還根本做不到呢?誰有辦法未卜先知找出壞人和變態?誰有辦法未卜先知發現災害和意外?沒有辦法、沒有可能。不去改變制度,請問想要去改變什麼?!只有制度,只有制度的不斷追責和改善是可以依靠的,別無他法。

所謂屬本來就是體制的問題,為什麼就不能說體制有問題?這個不能說就是個問題!


我覺得題主發問方式中著一「」字已然很明了帶了一種口氣,就是哂笑體制下的「中國人」太容易讓體製為各式各樣的「什麼事情」上的失敗和缺憾負責。我個人對於這個看法向下推導的結論很害怕,這個結論是責備體制會越來越被嘲笑並且視為懦弱和推卸。

同意跟風指責和盲目推卸是錯誤的,但,在這個體制的強大面前,反而責備弱勢一方的抱怨——即使是錯誤的抱怨——未免有些不合道德,或者至少,為時過早。

另外說一點,覺得題主有些沒有理解「體制」的含義,同時實在有些低估體制的影響力了,簡單地妖魔化了指責體制的動機過程和這個群體。

====================

6月12日登陸,發現題主做了修改,所以我針對原問題的說法在現問題上反而會顯得偏激了。但因為上述答案中的理由,我在可見的時期內不會覺得我有任何偏激。另外,相對於之前的答案,現在已經有了中肯的好答案。保留這個文不對題的答案就只僅供參考吧。


人窮怪物瘠,屋漏怪瓦稀,婆娘跑了怪鄰居!

人窮怪屋基,飯少怪筲箕。

癩子也要找個擦癢處。

……

我的回答與補充說明中的鏈接無關。有些事確實和體制有關。如什麼事都往體制上扯,上面這些民間說法,已經譏諷得夠可以了。

謝邀。


因為我們的政府喜歡包辦很多事情,權力責任一筐子攬


因為這個事情本來就是體制的問題啊

同樣的事情,想想如果把政府部門換掉會不會得出一樣的結論,不一樣就是體制的問題,一樣就和體制無關……

比如個別人走街上吐痰或者睡別人老婆……

比如蒙牛賣了毒牛奶以後啥事沒有……


從一個小的角度嘗試性回答一下。

我想這裡說的"很多事情"的範圍主要可能還是指人文社科類問題。如果是這樣,現階段,人們將很多問題最終歸因於體制,是受所謂研究者的主導,從研究性角度來看,這裡面有東西方研究性思維差異的因素在裡面發揮作用。

這個差異,主要是指我們國人研究問題的時候,所採用的視角和方法是與西方研究不太一樣的。

對中國人來說,你和女友散了,會影響心情(當然也許心情更好了),進而會影響工作效率。結論:談朋友影響工作效率。這個顯而易見,不需要解釋的,中國人都明白。

對西方研究者來說,上述結論完全不能接受,憑什麼啊?你有數據嗎?中國人受影響大還是美國人受影響大?你怎麼證明?

體制問題很難證明,採樣,方法都是很大問題和難題。

所以,西方研究者很難用「體制問題」說服自己和自己人。中國研究者很容易用「體制問題」顯示自己深度,同時也說服自己,再順便把多數人和多數問題忽悠過去。

下面舉個例子,大家現在比較關注的個人隱私信息在信息網路社會中如何得到保護?

典型的國內研究和媒體思維如下:私人信息泄漏造成個人困擾,個人缺乏隱私意識、無良企業販賣推波助瀾、政府監管不力因為相關法律空白、更與XX國在同一領域的規範有序形成正反對比!

顯然,這是整體的、線性的、一個維度的主觀推導,這是長期農業化社會管理形成的"運籌帷幄"和閉門造車式的思維方式。

優點:碰上真正的高人也許能直達核心。

缺點:細節缺失,佐證不夠。

處理結果:群眾暴怒。噢!原來TMD又是體制原因。

最終結果:不能操作,牽一髮而動全身,不了了之。

西方解釋性思維一般是這樣處理:個人隱私性信息主要包含哪些?無良企業是誰?相關利益鏈產值有多少?其中的核心問題是什麼?以往研究提供了哪些方法,優缺點是什麼?結論是什麼?我是如何通過多個維度論證核心是A,而不是B的。這裡面的關鍵是通過真實的調查數據和可信方法來佐證,而不是主觀推導,如果你是專家,請你拿出研究的「好方法」來證明,而不是給個結論,專家的價值就在於提供「最優論證方法」。

優點:論證嚴密,可信度較高,在多維度論證過程中往往能揭示方方面面細節。

缺點:效率低,結論的實效性、地域性特彆強。整體系統觀念相對缺失,每個局部改進後可能會出現與預想完全相反的結果。

處理結果:全過程改進

最終結果:每個局部多可以操作,能夠執行。結果好壞未知,但可以先做起來。


有一次媒體考察團去央視交流,白岩松說了一句話;「中國的媒體人是全世界最不幸的,因為有體制的約束。但同時也是最幸運的,因為什麼破事你都可以去賴體制。那在一些體制監管相對比較寬鬆的領域,比如大型體育節目的直播、還有部分的文藝節目,我們做的也遠遠比不上人家。」這又去賴誰呢?

在大數據時代,我們要建立一種更加多元的思維方式,重視事物之間的相關性,而非簡單的因果關係。把所有的事情簡單歸因給體制這樣一個模糊的巨人,其實最開心的莫過於體制本身,沒有明確的改革切入口,無法釐清各個利益主體之間的關係,就無法找到一個理性的解決方案,體制就永遠在你們的罵聲中越長越大。


體制是塊抹布,什麼事都可以往上抹。其實,很多問題,你換個國家名字,一樣沒有任何違和感。把責任推到一個大而空的概念上,總是能合身的。


全世界的問題都是體制問題。

好壞的差別而已。


自從我看到有人自己不好好學習,把學習成績不好的原因歸咎為「這個教育制度太荒謬,我沒有學習的熱情」之後,我就已經意識到,「體制」這個外部原因是最完美的借口,因為體制本身是不會對他有任何響應。


制度原因是微觀的,我認為中國問題從宏觀上分析,是文化的原因,文化才是整個社會形態、行為模式的DNA,文化才是根本。


前兩天在和人討論目前的媒體和信息環境問題(這是裝逼的說法,實際就是和朋友扯淡,為什麼現在媒體和公眾討論的內容,越來越奇怪,以抓人眼球為目標,但又沒有深度,公眾討論的內容,也是幾天換個花樣,口味越來越重)

看起來是群眾們的問題,膚淺,庸俗,浮躁,無下限,重口味,無節操,這些詞都是用來形容人群個體的吧。

但是仔細想想,用戶的話題,其實來源於對輿論有引導和話題釋放窗口作用的媒體。傳統媒體和網路媒體在其中都有作用。

為何這些明明差異很大的媒體,話題風格卻越來越相似呢?

記得十年前還是百花齊放的感覺啊,什麼樣的內容都有。

我們有時政評論,有坊間八卦,有外國文藝,也有日本漫畫。再久之,甚至還有詩歌。。。

這些去哪兒了?

是誰給媒體畫了重重邊界,設置了無數敏感詞,限制了各類國外書刊,電影,漫畫在國內的發行。

甚至控制了少兒動畫片的題材範圍?

在這樣的情況下,媒體想生存,空間不大,只能找最開始說的那些話題來說,輔助愚民!

上面的目的達到了。

歸根到底,還是因為體制的控制。

以前我也不認為是體制問題的。但現在,我認為所有的問題歸根到底是體制問題,體制是這個時代方方面面的土壤。

如果要更多的例子,再想想現在的教育吧,我認為中國式過馬路,熊孩子等看似草民的小問題,實際的根源也是教育分布和教育導向的問題。

愈加心憂。

但體制不是我們做一些事情和逃避自己責任的借口。


省去了思考的代價,跳過了討論的瑣碎,人人都可以不負責任地生活。


民眾往往會把自己潛意識中的希望,寄托在幾個似是而非的詞語上面。有的時候,那些最不明確的詞語,引起的反響反而最大。

比如說,像民主、社會主義、平等、自由等等,他們的含義即為模糊,即使一大堆專著也搞不清他們究竟在說什麼。然後,正事這區區幾個詞語,卻蘊含著神奇的威力,它們被看成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靈丹妙藥。各種極不相同的潛意識中的抱負極其實現的希望,全被他們集於一身。

——勒龐,《烏合之眾》

而體制,顯然就是這類似是而非詞語中的一個。

題主所指的「中國人」,就是「烏合之眾」的一種。

強烈推薦這本書。

以上。


說不出長答案。只想告訴樓主,自我多次瞎扯討論各種社會問題的經歷來看,最後通常會追根溯源發現我擦跟體制真是密不可分。這體制在我理解來看,就類似遊戲里的遊戲機制戰鬥模式什麼的,決定了遊戲的風格、可能出現的問題以及你的玩法。


情緒太多,思考太少


來源不可考,A島的圖(純娛樂)


因為,遊戲的平衡性可玩性取決於遊戲規則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香港普通市民差異化對待大陸遊客行為?
中國和美國相比,有哪些優勢?
如何評價新華社發表文章,聲稱「在勞動黨領導下,朝鮮人民生活越來越好」?
亞洲有哪些描繪現代政治的影視作品達到或超過了《紙牌屋》的水準?
怎樣評論這一類現實主義自干五的理論?

TAG:歷史 | 政治 | 文化 | 中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