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星星語」這樣的 App 是如何幫助自閉症患者的?

星星語-生活下載

國內首款自閉症輔助App《星星語》,為自閉症孩子提供生活常識、康復輔助、日常溝通,以幫助自閉症孩子在生活中可以與身邊的人進行簡單的交流,表達自己的意願、想法。

該應用主要通過圖片和聲音把生活中常見的的各個場景表現出來,自閉症孩子可以點擊畫面,手機就可以幫他們說話了,其中涉及到自理能力方面、飲食方面、穿著、感受、衛生間活動等等場景的常用社交辭彙匯總,能夠切實地幫助和改善自閉症孩子的日常生活。同時這些表達思想的語言可以反過來刺激孩子語言的形成和運用,在自閉症的康復訓練中可以起到非常積極的作用。

自閉症患者為什麼需要這樣的 app ?「星星語」能幫到自閉症患者嗎?

相關問題:目前針對自閉症兒童的干預,主要是找人陪伴、溝通,但強迫自閉症兒童與他人交流一定是有利的嗎?


我是徐慧琳,匿名的原因只是因為這個產品無益反害,不希望更多無關的人從時間線上看到有關這個產品的信息。(不推送,不廣告)

關於這個產品其實沒什麼太大討論餘地。

對於自閉症孩子,一般醫生最基礎要求就是「讓孩子少看電視、少玩手機」,對於低齡孩子醫生甚至要求完全不要玩手機的。自閉症孩子缺乏的是社會化能力,玩手機/Pad啊,正常孩子的社會化能力都會出現障礙的,何況本身在社會化方面有嚴重缺陷的自閉症患兒呢?

我特地裝了軟體試了一下,坦率的說軟體太沒技術含量了。就是6個分類場景,每個分類場景下面有6-8句話。我想,創作者的設計目的不太可能是讓小孩跟著手機看圖學說話的(PS,脫離溝通場景的辭彙學了也沒價值,好比鸚鵡學舌啊,能解決社會化問題嗎?)。

我估計作者的思路是從TEACCH結構化教學裡面來的。有的孩子比較大齡了也沒有語言,我們會用一些圖卡輔助它學語言,比如,早上起來給他看一張刷牙的圖片,然後示範他說「刷牙」、帶他刷牙。自閉症孩子往往視覺記憶能力強,用這種方式可以促進他們學習辭彙。這個APP是TEACCH圖卡的電子化變種。初衷或許是好的,但從效果上講,你家長拿一坨卡片隨取隨用肯定肯定比打開手機APP搜圖片便捷多了,等你調出圖片漫長步驟結束後,人家自閉症小孩兒早就跑遠了、注意力去一邊兒了,黃花菜都涼了,你教什麼教啊。這個APP的構思者肯定是嚴重缺乏自閉症患兒實訓經驗的。

順便說下,這麼個粗淺的、40多個圖卡的APP怎麼就敢署名北大生科院研發、清華美院繪製?諷刺北大清華水平很渣?這是應用匯的高端黑嗎?


謝邀。做過一段時間的志願者,我沒有什麼理論基礎,僅從外在感受談起。

在期間帶過幾個孩子的「大課」,也有和多位家長和老師進行溝通。在剛剛開始的志願者工作之前其實都有專業的培訓手冊的,上面確實羅列了七項關於孤獨症(自閉症)兒童常見的癥狀,anyway,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對於接觸過一段時間之後,對於他們的初印象便是:

他們活在自己的世界,而不主動同我們所謂的「正常」交際圈作出「正確」回應。

為避免有歧視嫌疑,我把正常和正確打上雙引號,實際上就是他們活在自己的世界裡,而不對外界作出我們看起來應有的及時"準確"回饋。

注意:不是他們不能回應,不是他們不敢回應,只是不回應!在我理解看來,只是他們"與常人不同的思維模式"使他們不能與我們一樣回應。

以上這句話只是為了說明:他們不是聽不懂話!他們不是弱智兒童(就算有很多孤獨症兒童確實因為交流溝通問題造成了知識信息儲備遠不如同齡,但這與「弱智」兒童的判定是不可同日而語的,且在醫學領域,孤獨症與弱智也絕對是彼此區別的癥狀),因為他們的腦袋不笨,你在拿給他們簡單的小學算術題嘲笑他們SB做得太慢甚至不願意做的時候,人家可能默念心算圓周率的平方是多少呢!他們不是聾啞兒童!雖然有些孩子們確實由於幼時的孤獨症原因便失去了或者喪失了語言學習的能力,但絕非全部,很多孤獨症的孩子口齒表達與其他孩子一樣棒!

(上段話的兩個實例是真人真事,雖然只是個案。在此不多解釋)

當然我不得不說,他們究竟是不敢或是不能,還是不願交流,這個應該是該領域醫學界的前沿問題,我暫不評論也無權發言。

在答案目前針對自閉症兒童的干預,主要是找人陪伴、溝通,但強迫自閉症兒童與他人交流一定是有利的嗎? 當中題主說過一句話:

並不是每個自閉症的孩子都很聰明,大部分自閉症兒童都有智力障礙,幾乎只有1%的自閉症兒童智力超常。

但我更願意相信他們的智力障礙只能證明是由【自閉症】本身所導致的癥狀,而非這些孩子本身就是智障,這也是我上段舉例的意義。

--------------------------------以上是對自閉症兒童的自我感受-------------------------------------------------

再說說上課,我所義務服務的自閉症幼兒園為孩子們提供的是兩種課程類型:大課與個訓課(後者僅人數唯一,每位孩子時間表錯開排課,更具針對性讓孩子更加專註)。大課又分為體操課、音樂課、遊戲課、美術課、電腦課等。大課內容不同但形式相仿,一位老師前面講授一些比較簡單的相關內容:兒歌、手指操、互動遊戲、手工、電腦遊戲參與、體育項目接力等。而上課的教的內容和這款app當中的內容難易程度相仿。(這是這款app唯一值得存在的意義:作為教師教學的課前參考,而已。因為重點並不在內容選取,而是這款app設計初衷便是不現實的。)每個孩子由一位家長帶領上課。(之所以需要各位家長帶領便是因為,孤獨症兒童大多都活在自己的內心世界,你不會知道他下一秒是否會突然站起身跑出教室,所以更不用提是否會全神貫注聽課了,所以在我看來配備家長的助教的作用有二:1.保證每個孩子參與課堂的可能,2.家長彼此的心理安慰與休息,這點看似玩笑,實則嚴肅且悲涼,後文若有機會詳說。)而一般志願者的工作便是代替每節課家長的位置,讓家長能夠有充足的時間休息。我們在這過程中真心能夠體會到家長們的心酸,我第一天志願者活動便被我帶的孩子手咬了三次,都是特別深的牙印......老師告訴過我們,和這些孩子們說話,說一遍他們沒反應那太正常不過,這是你需要做的不是尷尬也不是停止,而是繼續。他們可能沒聽到,但更多的是他們可能認為你的話不重要,他們聽得懂,所以就重複、再細心的重複、重複,知道這件他必須聽到的事情(比如配合老師的手工作業或者遊戲規則)他真正作出反應位置,所以他們不笨,真的。

我突然想到一件事情(不是為了催淚,只證明他們也有人情冷暖,哪怕我們將他們形容為活在自己的世界)一屆體操課,一個其中的孩子不聽媽媽說話把另一個孩子推到了並且給人家弄哭(遊戲比賽時),母親狠狠的揍了他屁股,畢竟他做錯了事,這小淘氣也哭嚎。母親無可奈何坐在地上泄氣的哭了。結果孩子看到媽媽哭自己抹抹眼淚跑過來抱著媽媽說:媽媽別哭了,母親哭的更無控了,嘴裡念叨著:你怎麼這麼不聽話,這麼不爭氣。你懂得這種做母親的複雜情緒,全場近乎哽咽....

上段所說的只是其中每天看到的戲劇性一幕的一瞥,上段只為證明:這些孩子也有人情冷暖,有時卻也更加動人。

---------------------------------------------以下開始入正題---------------------------------------------------------------

再回到上題中的APP,我對於題主所說的這款應用其實根本不看好。

1.他們不是害怕與人交流,而是不交流。所以你把人換成屏幕效果好不到哪裡去。

2.他們不是弱智,所以用這些簡單的略有「歧視性」的題目,其實對其起不到顯著作用。

總之,按照app的理想效果,你可以想像這樣的情形:一個孤獨症的孩子不與人溝通,但是愛上了這款APP,然後就離不開了,什麼事情都願意與這款軟體溝通說心事(如果這款軟體真正有這些功能的話),什麼是通過app和人溝通。然後呢?然後就慢慢的和人正常溝通了?或者就直接成軟體上癮的宅男了?還是然後就能打破我們常人眼中的交流障礙了?這些上述的情形可能嗎?我的想法是不。孤獨症治療是一個漫長而又複雜的過程,絕非簡單的app可以草草了事的,由此或許再次證明(主觀臆斷),科技永遠無法深入內心,罷了。

----------多謝@pino曹 仁兄的關於人機交互的提醒 下文為悖論Chinese Room的相關聯想----------------

接上文,對於上段話種種推測,在人機交互下溝通的有效性問題。

上段中假設最終的境界則是:孤獨症兒童能夠利用app展現出與「常人」相同的交流能力,是不是就能夠說明這孩子就治好了?答案當然是否定的。由此想到的是由約翰·希爾勒提出,稱為「中國房間(Chinese Room)」的著名悖論(以下內容摘自百度)

中文房間也稱華語房間(英語:Chinese room),是由約翰·希爾勒提出的一個思想實驗,藉以反駁強人工智慧的觀點。根據強人工智慧的觀點,只要計算機擁有了適當的程序,理論上就可以說計算機擁有它的認知狀態以及可以像人一樣地進行理解活動。

中文房間的實驗過程可表述為:一個對中文一竅不通的,以英語作母語的人被關閉在一隻有兩個通口的封閉房間中。房間里有一本用英文寫成,從形式上說明中文文字句法和文法組合規則的手冊,以及一大堆中文符號。房外的人不斷向房間內遞進用中文寫成的問題。房內的人便按照手冊的說明,將中文符號組合成對問題的解答,並將答案遞出房間。

約翰·希爾勒認為,儘管房裡的人甚至可以以假亂真,讓房外的人以為他是中文的母語用戶,然而他壓根不懂中文。而在上面的過程中,房外人所扮演的角色相當於程序員,房中人相當於計算機,而手冊則相當於計算機程序。而正如房中人不可能通過手冊理解中文一樣,計算機也不可能通過程序來獲得理解力。

引用上文是想表達:利用app所搭建出來的溝通橋樑或許對於彼此溝通可以做到以假亂真的互相理解(且這僅為app確實有效的最理想狀態),但去掉這座橋,依然此方那方隔空對岸可望不可即。

由此,這一假設更加佐證:利用現有人工智慧來代替人腦甚至「修復或改善」人腦功能是不可行的。

以上僅僅此時此刻的想到,略有偏頗請多包涵,若有問題和相關經歷,歡迎交流。


前面幾個回答都有問題,星星語以及類似的app就是把圖片兌換溝通系統搬到了平板電腦上,?圖卡交換溝通系統(thePictureExchangeCommunicationSystem,簡稱PECS),原來使用圖片溝通系統必須要帶上很多卡片,還要在一堆卡片中找到你要的一張,使用平板電腦就方便多了。圖片交換溝通系統對於幫助無語言和語言有障礙的自閉症兒童是非常有幫助的,

圖片交換溝通系統(Picture Exchange Communication System
,PECS)是1985年,由美國德納瓦州孤獨症學習計劃的Bondy和Frost所發展出的溝通訓練系統,藉著循序漸進的訓練階段、分門別類的圖畫及句子條(sentence
strip),協助自閉症兒童或其他有社交溝通障礙的兒童觀察和體驗溝通的過程,從而建立實用、有意義的溝通系統。初期,原是針對自閉症、發展遲緩或其它具有社會溝通障礙的學齡前兒童所設計的,但在不斷的修正後,圖片交換溝通系統甚至已擴大使用對象至溝通障礙成人(Frost
Bondy,1996)。該系統旨在教導溝通障礙兒童一種有效的溝通方式,通過將其想要的項目的圖片傳給溝通對象以交換該項物品,來達到溝通互動的目的。PECS
的特色1.兒童不需要具備社交技巧如目光接觸,也不需要有口語或模仿動作的能力;2.最基本的目標是達到由兒童能自發地提出要求;3.訓練步驟十分著重誘發溝通動機,提高溝通的主動性。


它的教學分為六個階段,階段一:「以物換物」,教學生用圖卡來交換一個想要的物品;階段二:「提升主動性」,教學生能主動從溝通板上取下他所要物品的照片交到成人手中以交換所要的物品;階段三:「辨認圖卡」,當學生最喜歡的東西的圖片與他不喜歡/喜歡的東西的照片並列在一起時,教學生選出他最喜歡的東西照片;階段四:「組合句子」,教學生以「我要….」的字詞應用圖卡來造句;階段五:「回應『你要什麼?』的問句」,當學生被問「你想要什麼?」時,教學生自己應用圖卡造句;階段六:「能回答評論性問句及表達意念」,教師引進「你看到什麼?」、「你有什麼?」以及其它類似的問題,並鼓勵學生就他們的環境發表看法。

圖片交換系統訓練過程應注意的幾個問題大致如下:

1、成人負責把圖畫和字卡放回原處,不要指示兒童自己收拾圖畫

2、成人必須即時說出圖畫或句子條的內容來回應,不要強迫兒童模仿成人的說話

3、不能做口頭提示,以訓練兒童自發地提出要求為基礎

4、開始訓練時必須了解兒童喜愛的物件,分為「最愛」、「偏愛」、「普通」等級

5、兒童開始第三階段的訓練時,需要經常轉換溝通板上圖畫的位置,避免兒童憑記憶擺放的位置來辨別圖畫

6、在日常生活中,創造更多的機會讓兒童使用溝通冊來表達自己

7、在訓練過程中,要不斷評估兒童的進度、辨認及掃視圖畫的能力

8、初期進行個別訓練,教授和示範溝通冊的使用方法

9、教導兒童運用溝通冊去要求不同種類的物件,運用不同的溝通功能,例如表達要求、拒絕、報告

10、能否發揮效用,關鍵在於家長和老師的溝通合作.


首先你得給他買個ipad然後你得保證不被他弄壞然後你得保證他不會把app刪除然後你得教他用然後他得喜歡(這個是最簡單的部分)然後才能考慮怎麼幫他的問題

他總是按home鍵怎麼辦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戒毒16年的女子「顧瑛」?
化妝品的成分那麼多,真的都能被吸收嗎?那防腐劑這些也會被吸收嗎?
世上有什麼鮮為人知的「怪病」?
大便出血有哪幾種原因?
誰知道花斑癬怎麼治療?

TAG:自閉症 | 醫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