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行業是壟斷行業嗎?

特指國內的醫院。


我覺得在中國,醫療行業應該是屬於壟斷的性質,這個壟斷性質的體現,就是上面@羅璞 所說的,行政管制,就是公立醫院對市場的壟斷。

現在國內確實有很多家醫院,叫不同的名字,不存在哪家醫院獨大,各家公立醫院之間其實也存在競爭。但是,這種貌似沒有壟斷外衣的現象,其實是有壟斷的實質,而各公立醫院間的競爭也不是普通意義上的市場競爭。

公立醫院被劃分為好幾等好幾級,不同等級醫院之間沒什麼好競爭的,就是同等級醫院之間,對於爭奪消費者來說,也沒有競爭的壓力。原因很簡單,不是說你有壓力,通過努力就能夠在競爭中勝出,而且,就算是你勝出了,也獲得不了對等的好處。

要想爭取更多的消費者,有很多方法,比方說你能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你的手術做得比別人都漂亮。但是不管是誰做手術,在中國定價都是一樣的,你做的好是這個價,做不好也是這個價,那我做好了有什麼好處嗎?病人多了我反而更累,工作更忙,性價比更低,那我為什麼要去競爭?再或者你能提供更多的有效檢查。但是在中國,有些大的先進的檢查儀器,是有衛生行政部門管理的,比方說像PET,哪家醫院要進這種機器,需要衛生廳來批,每個市甚至每個省,哪幾家醫院有這個機器,不是醫院說了算,而是衛生廳說了算。那麼不管你想怎麼投入,都不是你能決定的,你拿什麼競爭?再或者你想增加床位數、增加患者周轉率來提高收入,但是在中國,每個醫院地皮多少、大樓多少、額定床位多少,都是要審批的,你想通過多招醫務工作者來擴大生產也不是那麼簡單的。所以說,在這個行政管制死死的國家裡,競爭沒有那麼容易。

那麼不競爭怎麼生存呢?還是行政管制,國家管著你呢。因為我們是公立醫院,那麼政府就有對醫院的管理權,醫院院長都有行政級別。比方說醫院想建新大樓,政府會出一部分錢的,既然出錢了,那就有話語權了。而醫生領薪水的時候,工資是國家定的,不是你自己干出來的。有些醫院是工資、獎金雙軌,工資、補貼政府給,獎金自己掙。政府給的錢少是少,但是起碼給了啊。私立醫院呢?沒爹生沒娘養的孩兒,全靠自己掙,又沒有那些競爭優勢,喝西北風啊?還真不是你投了錢就能有回報的。當然了,就像其他的國有資產流失一樣,如果你能和政府搞好關係,拉到贊助,獲得便利,也是可以辦起自己的私立大醫院的,然後再和政府官員之間私人分紅。不過這種實在是少數,真正的市場競爭,應該是有眾多小型的從業者支撐的,因為得大病的畢竟是少數,而維持醫療市場的,應該是私人診所這種小型醫療機構遍地開花,同時參與市場競爭。中國太缺乏這種私人診所,屬於畸形的醫療體系。關於私立醫院和公立醫院的問題,我在另一個問題里說過: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624537

政府新醫改方案里說鼓勵民營,我還是醫學生的時候就在說鼓勵民營了,更早的時候就在說廢除以葯養醫了,雷聲大雨點小,還沒看到有實際意義的舉措。其實想想也難,我們的國家體制其實就已經限死了,市場是沒那麼容易開放的。


壟斷是說行業內只有一兩家或者少數幾家企業在經營,按這個標準,醫療行業有成千上萬家醫院在競爭,叫壟斷可能不太合適。

醫療行業的問題應該叫做行政管制,就是衛生部門嚴格控制市場准入,很少能有新的競爭者進入這個行業。在老百姓生活越來越好、醫療服務需求越來越高的這些年,醫療行業的投資卻遠遠跟不上需求增長,新的醫院少、新的醫生少、新的病床少,想看病的人卻越來越多,導致矛盾越來越大。

行政管制和壟斷一樣,都是限制競爭,都無法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對社會都不是什麼好事。我覺得它們在表面上或許有差別,但實質上都是相似的。


我不確定中國的情況,在此提出台灣的情況供參考

醫療行業,在某個角度來說,是絕對的壟斷

在台灣,為了維持醫生的高質量 (收入?)

因此嚴格限制了"醫學生"的人數,藉此來控制醫生的人數

雖然這做法有某程度上的道理,例如維持醫學生的素質水平等等

但絕對被誇大了

在法律上,一方面嚴訂只有醫生才能做的事

另一方面又控制醫(學)生的人數,以免醫師"供過於求"

就這點,我解釋為

醫生為了維護群體利益而綁架了全社會

利用證照壟斷了所有醫療行為

當然證照是有必要,但限制證照的人數.....

不確定中國是否也是這個問題

不然怎麼老在喊醫療資源不足呢?

另外,中國醫院收費也不便宜呀....


醫療行業是指狹義的「醫院醫療」,還是指「醫療產業鏈」?

我贊同@羅璞 對於醫院醫療的論斷。

壟斷行業的劃分其實又分為壟斷競爭、寡頭壟斷和完全壟斷 三種。而醫院醫療行業其實屬於壟斷競爭的模式:三甲醫院提供的是壟斷式的行業服務水平,使其他低層醫院不得不提高其服務質量,以增加醫院的競爭力。由於定價機制被國家控制,因此不同的競爭者僅能通過服務質量來產生區別化,這種模式是壟斷和競爭並存的。

然而「醫療產業鏈」中,就存在寡頭壟斷和完全壟斷了。

這兩種壟斷與壟斷競爭的主要區別在於,存在幾家或一家企業通過壟斷產品生產,掌握絕對的產品定價權。舉例來說,大部分外科手術材料(人工血管,人造心臟,牙科的各種材料等等),高級醫療儀器,精密眼部手術用刀和縫合針(全世界僅一家生產,MANI)等等,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壟斷。


要壟斷也只是政府壟斷 醫院間的競爭很激烈的。


根據我國《反壟斷法》第三條:本法規定的壟斷行為包括

(一)經營者達成壟斷協議

(二)經營者濫用市場支配地位

(三)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競爭效果的經營者集中

前述答案中提到行政壟斷,的確是我國目前比較嚴重的一種壟斷行為,也屬於我國《反壟斷法》規制的壟斷行為的一種。

第八條:

(四)行政機關和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不得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競爭。

上述這四種行為,存在之一的,則可能被認定為法律意義上的壟斷行為

那麼我國的醫院數量是很多的,而且相互之間無法達成壟斷協議,那麼行為(一)不具備,而且公立醫院即使在一定區域處於市場支配地位,也不可能獲得定價權,因而行為(二)也不滿足;至於經營者集中,這一點在大城市尤為突出,但卻不具備排除和限制競爭效果,因此行為(三)也不具備。

唯一有可能的,是第四種,也即是所謂的行政壟斷,在多數地區,特別是小城市和縣級醫院,地方政府可能使用行政權力,給予縣級公立醫院很高的政策優惠,而且對人才引進,設備購置等都有很大的扶持力度,這在某種程度上限制了競爭。

但在大城市的醫院,比如說北京,三甲醫院極多,而且政府並無明顯的行政權力照顧,因為相互直接是充分競爭的(醫療服務市場特殊,這裡的充分競爭僅指各醫院直接平等競爭),因而不存在壟斷的現象。比如東直門醫院,20年前也是很不錯的醫院,可是近些年一直走下坡路,而北大口腔等醫院則逐年擴大規模,效益越來越好,這種變化更多是競爭帶來的。


現在當然是。

按中國目前現狀,醫療資源是公共資源,屬於行政壟斷,政府強制性的將醫療資源集中在公立醫院裡面,就像鐵路系統一樣。要知道公立醫院可是事業單位,醫生和領導們是有編製有級別的。

民營醫院肯定不是,因為公立醫院醫療資源、醫生的壟斷性,導致醫生等專業人才不流通,民營醫院暫時很難與公立醫院抗爭,在夾縫中生存。


必須壟斷行業。

這個行業的的資源:醫生和石油煤炭一樣是要靠zf批的(無論是醫療從業資格還是目前公立醫院的醫生「編製」)。而且資源本身基本沒有太大的流動性。

這不壟斷?


算壟斷行業,醫院最重要的資源是醫生,醫生是主導,下來是設備和醫護人員。大的三甲醫院集中了最好的醫生,是壟斷的;設備的話大的診斷設備是外企壟斷(GE,西門子,飛利浦),好消息是目前心電監護和CT國內已經能生產(邁瑞公司);醫護人員的話屬於附屬,行業待遇太低,在國內也不是一種稀缺的資源。整個這些資源的分配不是市場競爭的結果,像@ 羅璞 所說是行政規劃的。


據媒體報道,為了控制醫療費用、降低患者醫療負擔,政府近年來引入了一系列的管制措施,如管制醫院醫生行為、管制醫療服務及藥品價格等,結果卻事與願違:醫療服務及藥品價格不僅沒有降低,反而越管越貴!

「看病難,看病貴」是群眾反映十分強烈的問題,政府為解決這個難題確實花了很大力氣,可以說,每一個環節幾乎都管到了,所有的管制手段也差不多都用上了,但結果為什麼會「越管越貴」?歸根結底,醫藥行業的行政壟斷是罪魁禍首。因為壟斷,有限的醫藥資源得不到高效的配置;因為壟斷,藥品生產以及醫療服務中的成本居高不下;因為壟斷,醫療服務中的尋租腐敗無孔不入……

在各級「紅頭文件」中,雖然也有「積極引導民間資本進入醫療服務領域」之類的表述,但在實踐中,民間資本興辦醫療機構障礙重重。公立醫院之所以佔據壟斷地位,本來是為了保障醫療服務行業的公益性,但實際上所謂「非營利性」只是一塊招牌,因為政府的投入有限,沒有錢就無法提高職工的福利,甚至無法維持醫院正常的運轉。而一旦公立醫院有了追求利潤的傾向,其壟斷地位就會發揮「獨特」的作用——不論什麼管制手段,都會在利益面前被化之於無形。

而如果引入了市場機制,就會是另一種情形:一方面,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會吸引更多的資本進入醫療行業,從而擴大醫療服務的供給,解決醫療資源短缺的問題;另一方面,在充分競爭的市場條件下,各醫療機構就不得不提高服務質量,並降低診療服務各個環節的成本,從而降低藥品以及醫療服務的價格,因為如果不這樣,它們就會被市場所淘汰。

誠然,醫療行業實行市場化之後,政府監管的難度會加大,但這是政府必須面對的——市場經濟改革幾十年來,絕大多數行業不都是這樣過來的嗎?

醫療追求公益是應該的,但公益不一定非要通過壟斷的方式來實現。在醫藥行業市場化的情況下,政府可以提高醫療保障的覆蓋面和水平,也可以保留一定數量的公立醫療機構提供基本的醫療服務——在經過多年不斷的「試錯」之後,醫改應該「轉向」了!


不是,現在做醫療器械的公司,私企茫茫多。那些說醫療行業是壟斷的,你們不妨查查,就光珠海一邊就有多少家做醫療的上市企業。我們跟其中一些公司打過交到,人家做事情就是很「民企」的風格,穩准狠簡單的說。跟國企老大爺作風完全不一樣。醫院也是,醫生都忙的要死,我從沒見過任何一個國企哪怕是私企的員工能忙得跟醫生一樣的講道理。

中國醫療恰恰是高度市場化的,畢竟朱老總搞過。我沒見過世界上幾個國家醫療比我們國家還市場化的。怎麼到你們嘴裡面就都變壟斷了,我也是不明白了。

還有人提到獎金機制。天朝進行事業單位改革,醫院我沒記錯是2類,3類,例如國有研究所,目前已經跟企業差不多了,國家會撥款,高票的那位說得對,但是高票的那位沒有說國家播多少,這個數字我來說,5%。對你沒看錯,就5%。這筆錢主要用來支付在崗職工的基本工資(通常就1,2000塊),以及最大的部分,離退休人員的工資。剩下的95%,你自己爭取把,國家不管你了。這部分就是績效。目前3類研究所大部分已經改的跟企業一樣了,2類未來的目標是要向3類搞,就是自負盈虧。那這些事業單位的人員,收入主要就是靠績效,這個可是要自己掙的,不是國家給的。這同時也說明我們國家的醫療高度市場化,要不怎麼會出現患者不交錢醫生不給看病,如果不是市場,醫生錢都是國家發,會有這檔子事嗎?還有就是總工資,醫院不清楚,研究所這樣的事業單位,乾的好的研究院一年拿4,50萬完全沒問題。你說就靠基本工資那1,2000塊到哪兒拿4,50萬去?剩下的還不是靠各種項目來賺錢。

然後就是民營醫院。除去莆田系不談,那些看不起民營醫院的,不妨去查查「綠城醫院」吧。那邊的院長恰好和我老闆認識,一次吃飯的時候他跟我們聊過這邊的事情,聽完以後,講真的,除了佩服,還是佩服。


自貿區都來了,大家可以充分意淫了


醫療資源分配不均勻 一定程度來說是壟斷吧


第一,醫院不是壟斷,政府可以辦,組織可以辦,私人可以辦。

第二,醫療技術可以是壟斷的,有些邪門的病全國也就屈指可數幾個專家可以看。


曾經是,現在不好說了。民營醫院在這幾年擴張的很快,除了謀財不害命的「莆田系」,也確實存在很多好的民營醫院。

截至2014年底,有12546家民營醫院分布在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港澳台未列入統計範圍)。其中最多的是四川,有1084家——大概是為了補足四川這個人口大省醫療資源短缺的情況;而最少的是西藏,有13家,也很好理解。

雖說民營醫院是作為公立醫院的補充而存在,但高速的成長它在部分省份已經呈現出「喧賓奪主」的情況,目前民營醫院數量幾乎佔據了全國所有醫院資源的半壁江山根據統計年鑒,民營醫院數量佔全國醫院數量的比例,已經由2008年的27%上升到2014年6月的47%。

我的一篇稿子,詳細說了民營醫院的情況。裡面還附帶了分布圖,有興趣可以看下哈

https://zhuanlan.zhihu.com/p/20854064?refer=dtcaijing


在中國,有醫療行業嗎?

我今天發起一個提問「蒲老當年給毛澤東開的四物湯應該收多少錢?」。其實這個問題在中國很難解答,因為大夫沒有權利養活自己!一劑四物湯現在成本撐死十塊錢,但是它解決了毛主席的病,並且是在西醫西藥徹底治不好的前提下。那麼,這服藥放在今天到底應該收多少呢?

衛計委和藥品局肯定說了,成本十塊,收十二!但是,兩塊錢你打發叫花子呢?還是打發毛主席呢?

在中國,醫療越改革,真正給老百姓治病的大夫越難生存!所以,在中國醫院是壟斷行業,醫療是朝陽產業。


個人認為不算,因為各家醫療機構間的競爭十分激烈。

之所以中國的醫院看起來「被壟斷」,主要是它們看起來「不自由」。

受國情和運營模式的影響,醫院多由政府主導,受嚴格的行業標準和規範限制,醫療資源的聚集高度依賴地區(如北上廣深)和所屬的行政機構(衛計委、學校、軍區等)。

公立醫療機構間競爭激烈且與市場化機構完全對立:民營醫院名聲差或資源少,獨立的醫生集團和診所職員完全區別於其他醫生。

硬要說壟斷,算是行政壟斷吧。


醫療是政府壟斷。


醫療企業並未壟斷,醫療體制需要改善


目前來說是有壟斷的性質,不過不是行業壟斷,而是行政壟斷。也就是醫院並不是因為提供了比其他醫院更好的服務和技術來競爭而是依靠行政手段來劃分資源。反正對老百姓來說,看病越來越不容易了。


推薦閱讀:

租客在房子里里殺了人,房子成凶宅貶值,房東是否有權利要求賠償?
從法律方面如何評價網易正式禁止,在如YY語音等平台上直播夢幻西遊,此行為是否侵犯了付費玩家的權利?
安琪酵母的定價方式算不算壟斷底價?
人有沒有「重男輕女」的權利?
中國憲法和英美、歐洲大陸體型主要國家憲法的區別有哪些?

TAG:法律 | 經濟 | 經濟學 | 醫療 | 醫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