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神們都在講《刻意練習》這本書?
如果你也關注了「得到」,「樊登讀書會,「混沌研習社」,「羅輯思維」「時間管理」「有書」。那麼你會驚奇的發現,所有平台竟然全部解讀了《刻意練習》這本書,此書究竟有多厲害呢?為什麼大咖講師們都以此為教材?
作為一名閱讀愛好者,我並沒有自己去讀這本書(打臉了),聽了幾位老師的不同版本,也沒能總結出個所以然來。(再次打臉)反覆揣摩,冥冥中找到了些許陳舊疑惑的答案!我為什麼喜歡讀書?因為讀書能讓我「高潮」。此書於我,真切享受了顛覆認知所帶了的快感,當自己的原本認知,在字裡行間的閱讀中被層層擊碎,被新的知識取代。(哇靠,原來是這樣)那種豁然開朗,驚奇尖叫的快感,帶領我到達閱讀的「高潮」。這就是我為什麼喜歡讀書。再來說一下為什麼那些大咖老師們如此摩拜《刻意練習》呢?想必其中共同的一個理由,也就是此書能夠帶領讀者享受快感,到達高潮,最後驚奇一嘆吧。
謝邀,刻意練習其實只關注一件事:如何成為所在行業的高手。道理都懂,但是當有人用赤裸裸的數據和事實再告訴你一遍,你才能真正體會其中的奧秘。
刻意練習理論
曾經一度風靡的「10000小時」學習理論,被越來越多的人吐槽,不管是實際操作上的單薄,還是邏輯上的缺陷,都印證了無目的的練習10000小時,成為一個高手來說,基本不可能。
老家種田種了幾十年現在依舊在老家種田,而雜交水稻之父、榮獲首屆國家最高科學獎的袁隆平只有一個。
新媒體寫手寫了一兩年,閱讀量依舊不到1千+,而咪蒙之類的新媒體大號做了幾個月篇篇10萬+,
你讀書讀書幾十年,依然是一個讀者、消費者,而諸如羅振宇樊登他們也是一樣讀書,但他們能用讀書來賺錢,
這就是區別。
之所以說這個了理論有極大的價值,是因為它顛覆了我們很多關於之前成功的觀念。
曾經我們一度認為「天才=99%的汗水+1%的靈感」,但刻意練習告訴我們,學習不是光努力就可以,重要的是學習的技巧;曾經覺得人的天分是出生那一刻就註定了的,但是刻意練習告訴我們,不要被天賦禁錮,我們可以創造自己的天賦;很多人說,我沒有努力,是因為我不喜歡,但是刻意練習告訴我們,只有那些花了數年時間苦練某項技能的人,才會自然而然地喜歡上那一技能……
「刻意練習」核心思想是什麼?
高手和普通人的區別在於「套路」的多少,「套路」的產生需要有目的的練習,有目的的練習具有定義明確的特定目標,有目的的練習需要走出舒適區,熟能生巧。
刻意練習—方法論
建立理論:
首先找到行業大師,然後分析是什麼使他們變得如此傑出,接著再提煉出訓練方法,這些方法使你也能像他們那樣表現卓越。其次,可以通過閱讀高人寫的文章或者書籍,獲得他們自己總結出來的成長經驗和提升路徑。
制定計劃:
根據得到的理論,制定切實可行的計劃。
刻意練習:
刻意練習有幾個重要的點:第一,需要保持專註;第二,每一次刻意練習都要有明確的目標;第三,刻意練習的過程中,能夠得到及時的反饋;第四,要走出自己的舒適區,不在舒適區內練習。
獲得反饋:
獲得反饋是為了更及時的發現自己的問題,以及為什麼會出現這些問題。這些反饋可以是群眾的評價、同行的建議,大師的指導等
比如:我現在練習寫作
第一,先要明確我為什麼要寫作,你要知道原因,然後等你沒有動力的時候時刻提醒自己,給自己打雞血。
第二,作家有哪些比較有名氣的,魯迅、村上春樹、娜塔莉·戈德堡……那你就去買他們的書來看,研究分析他們的寫作套路。
第三,制定計劃,你在哪裡寫,寫什麼,一個月要寫幾篇,等等
第四,按照你的計划行動,一直寫。但寫之前要把文章拆開,標題,開頭,正文,結尾,架構等等,然後就一個個的練。
第五,現在要獲取反饋很容易,多投稿,多跟同行一起交流學習,最好拜一個師傅。
而不是一上來我要把村上春樹PK掉,我要開始寫作,我要開始成為大師,然後披星戴月不停的碼字。會有什麼結局我就不多說了,發揮你的想像力吧。
以上就是這本書講的主要內容,那為什麼現在各大主流大咖都會講到這本書呢?可以從兩方面來說。
1、大師或者好命,是我們國人一直都認為這是命運,個體是無法跟天斗、跟命斗,只能認命。欠缺這方面的方法論,他們要普及以及給我們一條光明道路。沒有天賦的我們也是一樣可以成為大師的,這是他們偉大的願景。
2、「刻意練習」這是個大IP,那麼他們要藉助這個大IP增加人氣。同時他們也要用「刻意練習」給他們的客戶群體灌輸,告訴他們,你們只要聽我的,跟著我走,你們也可以成為大師成為精英。
PS:請關注微信公眾號「莫莫記」(ID:zimo_91),回復「書單」即可獲得成為自由職業必備書單。包括如何成為作家的書單。
1.表明他們自己認可這本書的內容
中國人向來崇尚人定勝天。大部分人都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一定能有所成績。
很早之前10000小時理論備受追捧,因為那個理論讓大家感受到了希望。只要練習的時間夠長,任何人都能成為行業高手。儘管很少人會真的去練習,但單單想到這一點就會讓人感到滿足。
「我並不是不能成功,只不過我練習的時間不夠,我還沒開始真正的練習。」後來,有好事者發現這個理論操作困難,邏輯上也存在缺陷。
如果只是簡單的重複練習,那為什麼有些人在同一個崗位上工作10年,依舊不能成為專家,但有些人卻短短2年就能成為行業高手?
於是,新的理論應運而生,練習是必要的,但我們需要刻意練習,有策略性的練習。
顯然,羅胖等眾人都表示相信這一套。
2.希望讀者通過對書的認可延伸到對他們個人品牌的認可
傳播見聞,分享知識。
如果一個人說的觀點是對的,那麼我可能會想知道他還說了些什麼。萬一發現他之前說的也都似乎是對的,我有可能就被圈粉了。
而這是商業社會,商業社會需要粉絲。
3.題外話
以前,1萬小時理論很火,後來它被推翻了。
謝邀 我們都知道格物致知一詞這一個涵義
無非就是我們可以從簡單的書中用無與倫比的哲學去折射這個社會的深層本質
所謂說 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其實一句話 別人推薦的暢銷書我一般不看 真的好書是你自己發現的那種激情的喜悅 管他什麼真理無窮 進一步有進一步的真理這段時間認真看了《刻意練習》,一本讓新手成為大師的指導書籍,受到很多的啟發,來和大家分享下。在分享前來請問大家一個問題?
《刻意練習》
高手是怎麼煉成的呢?有好多人提出觀點,其中一個是天才論。就像貝多芬這樣的大師,說他本身就是個音樂天才,他從小就無師自通,會彈鋼琴,會作曲寫譜,會聽到比人聽不到的很多聲音。所以這種觀點就認為高手之所以是高手,是本身在某方面領域有很高的天賦,他本身是天才。另外一種觀點就是,勤奮論,這在中國很受用,如水滴石穿,鐵杵磨成針,這種觀點認為,只要做夠的勤奮到最後也一定能成為大師。那麼哪一種觀點才是正確的呢?有國外專家表明,他們研究過十幾個從小就很有天賦的兒童,跟蹤他們的成長路勁到最後證明只有少部分人才成為大師,大部分最後和普通人一樣,一樣的工作,一樣的生活。所以天才論是不對的。那麼勤奮論對不對呢?我們開通自己的大腦細細想一下,會明白光勤奮是肯不定不行的。就像早上擺早餐的人,他們每天都會那麼早起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到最後還是沒有成為大師,所以勤奮論也是不完全的。那麼真正的理論是什麼呢?在《刻意練習》中認為,之所以你是高手,不是因為你很有天賦,也不是你光有足夠的勤奮,而是掌握一種學習模式——刻意練習。
一,那什麼是刻意練習?
刻意練習 最強的練習體系
在說刻意練習之前,我們先來說下常見的兩種練習模式。第一種我叫它天真練習。那什麼是天真練習呢?天真練習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可見,就如你每天早上去吃早餐,會看到有人在哪裡炸油條,他每天都會咋油條,每天都會和麵粉,揉搓,一拉成型,然後放入油鍋,「茲」的一聲,油條就好了。他會每天重複這樣動作,這樣的動作實際上很簡單,沒有取得絲毫的進步。簡單的動作多次重複,不能取得進步這就是天真練習。另外一種呢?是有目的的練習。有目的的練習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運用最多的練習方式。比如你要學習一個新的技能,例如學習寫作。作為有目的的練習,那就必學要有特定的目標,有了特定的目標之後,在學習過程中你就不學要專註,同時你學要反饋,就如你學習寫作,通過讀者來反饋學習成績,最後要走出舒適區,這一點是很多人容易忽略的地方,舒適區是讓人感覺身體和大腦很舒適的環境,而走出舒適區就是要脫離這種環境,有目的的學習其最終的目的就是走出舒適區,讓自己的大腦和身體受到挑戰,刺激自己的大腦和身體,達到高效學習的目的。那麼有目的的練習就夠了嗎?答案是不夠的,就如同學習寫作,有的人學校效果很好,有的人學習效果很差,大家都是在進行有目的的練習,為什麼結果不一樣呢?到最有又有多少人能成為寫作達人呢?成為高手呢?這說明有目的的練習是不夠的,那怎麼練習才能成為高手呢,通過刻意練習——最強的練習體系。刻意練習是一套非常完整的練習方法和指導體系,讓你通過刻意練習成為一個高手。
二,刻意練習的方法。
刻意練習方法
1 有反饋的訓練工具。可針對練習和持續改進。我們之所以練習有效和取得成績,其實有兩個點,其中第一個就是進行科學的訓練,如健身,會有很多的訓練器械,幫你鍛煉身體各個部位,如果沒有工具,想要達到效果還是挺難的,所以訓練工具很有用;第二點光有工具還是不夠的,還要能給你做出反饋,讓你感受到什麼樣的練習是有效的。
2 改進心裡表徵。提升大腦高級反應系統。首先解釋下什麼是心裡表徵。在下棋中有一種叫做下盲棋。一般都是高手之間進行,他們下棋不用觀看棋盤,在自己腦中會自己建立棋盤,就如同玄幻小說高手在意識里過招一樣。這樣的一種下棋的行為就是一種心裡表徵。在 刻意練習中除了身體上的一些練習之外,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隨時要去強化你大腦的反應系統。讓你的大腦建立對件事的總體意識、總體判斷和總體反饋。而最有效的提升大腦高級反應系統的方法就是反思。
3 聚焦於核心點。找到不足,改進關鍵績效。在你要去練習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你有好多方面都要訓練。然而在刻意練習中你要重點練習的是你當前最需要練習的。聚焦於這一點,彌補不足,針對性訓練。就如有的人想讓自己讀書能力很強,但是現在他讀書的速度太慢了,那麼現在他的核心的就應該是訓練閱讀速度。
4 專家指導。專家的高度決定你的高度。專家指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有專家指導的情況時,專家指導你的水平取決於專家的水平,世界一流的教練能夠教導出一流的學生。在你學習前進的過程中,肯定不止一位老師或者前輩的指導和教誨,就如小學時候是小學老師,大學是大學老師。這樣說是讓大家明白,在不同的學習階段,要知道去調整自己的指導老師,在任何階段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老師。
5 團隊學習。樂趣,動力,相互補充。團隊學習真的很重要,很少有人能夠獨自一個人學習達到很高的成就。一個人學習很難有那麼大的驅動力一直學習。而一個團隊學習本身會帶來樂趣,人是一種群體性動物,當大家都在做同一樣的一件事時,會效仿,會覺得很有趣。團隊學習,學下效果會有不同,學習優異的人會激發學習較差動力。
6 專註關鍵差距。彌補關鍵短板。關鍵差距就是你在某方面特別差,造成你整體能力影響。如同木桶效應,要學會彌補自己的短板。如練習羽毛球,如果你的步法太差,在對戰中很難發揮你整體的水平。
7 保持強烈動機。動機決定學習的能動性。如果學習沒有強烈的動機,那麼你只能靠別人的鞭策來學習,別人的鞭策,因為不是自己的心甘情願,學習效果不用說,肯定會下降,事倍功半。而要保持學習的能動性,最有效的一點就是你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有成就感。讓你在學習的過程中覺得自己的能力越來越強。
三、如何應用刻意練習。
刻意練習 應用方法
學習的目的是為了運用,那麼該怎麼應用刻意練習的方法呢?在這裡我做了五個步驟,循環遞進學習,能夠輕鬆掌握刻意練習學習方法。
1 設定目標。學習任何一項技能,都要設定目標,同時分化,有步驟進行,一項又一項,一個階段又一個階段的學習。在不同的項目,不同的階段取得成就感,保持強烈學習動機。
2 找到老師。這裡的老師並不局限與現實中的老師,可以網路上的,也可以是一套明確學習的資料,也可以是互聯網,要保證給你明確的指導,有步驟,有系統的學習。當然現實中有名師指導更好。
3 明確學習路徑。找到每一階段,或者每一項的學習核心點,重點學習核心點。找到輔助工具,能科學化學習同時能反饋學習效果,堅定自己的學習動機。
4 高效學習。高效學習可以接受專家指導,進一步針對性學習,彌補自己的短板,縮短關鍵差距,同時進入學習團隊,激發學習樂趣和動力,提高學習效率。
5 持續調整。時刻反饋學習成果,針對學習過程遇到問題及時調整學習方式。
《刻意練習》今天就分享到這,感覺還有好多點沒有說,期待下一次。愛學習的人很幸運~謝謝大家,其實你們就是我學習的動力,因為我的分享能夠幫助大家。
***************************** 菊花分割線 *******************************
我是Duren,百萬粉絲新媒體公司創始人,我組織的個人成長訓練營已成功幫助6300+學員獲得快速成長。
關注Duren,每周和你分享15篇醒腦好文,10個優質思維方式,5個快速的成長路徑。
2018年,Duren將花真金白銀邀請100位精英大咖在這裡舉行100次精華分享;關注Duren,100場分享將免費開放給你。
我國著名的數學家華羅庚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勞一分才」任何我們眼中的天才或者某個領域的專家,無一不是經過長時間的勤奮好學,不斷突破自身的局限,才有機會成為這個行業的代表者。
無論是四歲就會彈奏小提琴,童年時代寫出許多名曲,僅用一根弦就能彈完一首曲子的帕格尼尼。還是從一名普通大學生經過專業訓練和指導,成為瞬間能記住幾百個數字,開平方比計算器還快的佼佼者。他們一個是你眼中認為的天才,一個是後天你認為練就的最強大腦,然而這些成功的技巧正是今天我們要介紹的這本書《刻意練習》中所提到的一系列普通原則,無論我們從事哪行哪業,想要提高某種技能和能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遵循這本書中所提到的一系列普通原則,也就是統稱的「刻意練習」一定會從新手轉化為大師。
這本書的作者實際上是由著名心理學家安德斯.埃里克森和科學作家羅伯特.普爾共同完成的,主要是以其中之一埃里克森的故事為主,埃里克森被譽為「刻意練習」法則研創者,專註於研究體育、音樂、國際象棋、醫學、軍事等不同領域的傑出人物,所以本書中很多事例都是有關這些領域的真人真事,從而讓讀者更加明晰,無論任何行業或者領域,只要掌握了刻意練習黃金法則,就掌握了迄今為止最強大的學習方法,都有機會在所處的行業成為佼佼者。
本書共分為9個章節,一共313頁,主要圍繞著「你和天才之間的差距在哪裡」或許你早點看懂這本書,明白了什麼是刻意練習的真諦,掌握了刻意練習的原則和技巧,很可能下一個天才就是你!看完整本書,我總結了以下三個要點。第一個要點:有目的的練習具有定義明確的特定目標,有目的的練習是專註的,有目的的練習包括反饋,有目的的練習需要走出舒適區
想想我們平時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開車、烹飪、上班、談客戶、跑銷售等等,都離不開大量的正確練習,看清楚了,是正確的有用的練習,而不是盲目的練習。這裡講到兩個案例,一個是史蒂夫在聽到別人以每秒隨機念出一個數字的速度念出82個數字的時候,居然都能全部記住,史蒂夫並不是天才也不是擁有什麼記憶超能力,他就是個普通的大學生,在整個實驗中,從一開始只能記住五六個數字,通過不斷的刻意練習,進行了兩百多次練習後,他居然記住了82個數字,然而他的可以練習的方法就是遵循其中有目的的制定目標,每次都比上一次多記住一個數字,積硅步以致千里;另外一個人便是著名的發明家富蘭克明,進行了著名的風箏實驗發明避雷針的天才,他最喜歡的一件事情,便是下國際象棋,這麼傑出的天才,是不是也在國際象棋上出類拔萃呢?其實並不為然,富蘭克明,只是很喜歡國際象棋,也和世界高手切磋過,也在國際象棋這件事上花了數千個小時,為什麼不算傑出代表呢?也就是文中提到的富蘭克明的練習只是停留在舒適區,並沒有逼自己一步,也從未進行過刻意練習。
第二個要點:心理表徵是一種與我們大腦正在思考的某個物體、某個觀點、某些信息或者其他任何事物相對應的心理結果,或具體或抽象。
埃里克森提到的心理表徵解釋可能有些抽象化,我們依舊舉例說明,比如:一提到蒙娜麗莎,我們會想到蒙娜麗莎的樣子微笑這是簡單的心理表徵,也有人會想到創作這幅畫的背景,這是稍微複雜的心理表徵,所以心理表徵的創建也是刻意練習的重要環節,又回到史蒂夫記憶數字的例子中來,如果他只是單純依靠簡單的短時記憶是不可能達到記憶這麼多數字,正是由於史蒂夫創建了適合自己的心理表徵,將自己記住的數字分組歸類,其實,大多數人都可以創建適合自己的心理表徵,就像我們生活中開車記路,吃飯喝水,走路運動,做家務等等都是通過一系列心理表徵的創建來達到目的的。
第三個要點:我們將探索所有方法中最有效的刻意練習,它是黃金標準,對任何一個渴望學習某種機能的人們來說,都是理想的方法。
在本書中提到的著名小提琴演奏家的例子來看,在18歲前,從事音樂教育的學生平均花費在練習小提琴上的時間是3420個小時,而成為傑出小提琴家的學生則花費在練習小提琴上7401個小時,可見想成為任何領域的傑出代表都是在刻意練習中花費了大量的時間。當然了,刻意練習同時又要具備專業導師的指導和布置練習作業,而不是盲目的練習,還得需要練習者走出舒適區,制定良好的練習目標創建有效的心理表徵,及時反饋並改正練習過程中出現的錯誤。想起我這次報名參加的人生補習班,先後寫了兩篇書評,雖然都不盡如意,但是第二篇老師提到有亮點了,這是比第一篇書評有的進步,促使我更加有目的的加強弱項的練習,比如在立意和破題上的突破。
總之,任何行業的傑出代表者或者某一領域的天才大師,都是經過長時間勤奮刻苦練習,俗話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沒有誰天生就是天才,只要掌握了正確的刻意練習的方式方法,就像書中提到的三姐妹國際象棋大師的例子,蘇珊、索菲亞、朱迪特是姐妹三兒,他們的父母有目的的培養他們成為國際象棋,遵循的就是第一產生興趣,蘇珊在小時候翻柜子看到一幅國際象棋非常喜歡,從此迷上了國際象棋,再加上家裡兄弟姐妹的影響,很快兩個妹妹也和姐姐一樣愛上了國際象棋,第二就是變得認真,儘管三姐妹的父母悉心教導並有目的的刻意練習,但是動機必須來自孩子的內心,孩子們是真的喜歡這件事,並且很認真的去做,否則並不能長久,第三就是全力投入,雖然家長或者導師發揮了很重要的激勵作用,但是動機的保持,興趣的保持,全力以赴的投入則是需要孩子們靠自己。所以你看懂了嗎?你和天才之間就差學會這個技巧----刻意練習:對某一領域產生興趣,變得認真,全力投入、開拓創新!下一個天才就是你!「1萬小時定律」已經深入人們所知。即:要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需要10000小時的練習。
然而刻意練習告訴我們1萬小時定律是有缺陷的。下了幾十年象棋的大爺技術不會比專業的年輕象棋選手強。其技術的雲泥之別正是在於有沒有使用刻意練習。
比如打藍球這個事情,專業運動員會長時間反覆練習某個動作(如三分球)。而我們平時很少進行這樣的針對訓練,只是打著玩玩,這樣即使打球時間再長進步也不會太大。
刻意練習強調的是在專註的練習中走出舒適區並即時得到反饋再練習的循環。
有目的的練習
有目的的練習十分重要,不能只是漫無目的的重複同樣的動作,而不制定提高與進步的目標。如果你想提高棋藝只和別人下棋,無法提高。你要單獨研究高手的棋局才可以提高。而保持專註是必須的。
保持專註的技巧
制定明確的目標,把練習課程的時間縮到更短。是更加迅速的提升新技能水平的最佳方式。在較短的時間內投入百分之百的努力來練習。比起更長時間的只投入70%的努力來練習效果更好。
即一個大目標分解為一個個小目標層層突破更容易實現專註和堅持。
走出舒適區
只在自己熟悉的領域反覆練慣用處不大。書中有個記數字的例子:
作者每秒鐘讀出1個數字,讓實驗對象速記。
每次練習保持實驗對象A只多記住1到2個數字。比如第一天能記住6個數字,第二天的目標就是8個數字,以此類推。這樣每天都走出舒適區,也不至於目標太難而放棄。最終實驗對象能記住八十多個數字。
(這讓我想起上學時背課文,第一段總是記得最清楚,而後面的段落總是記得稀稀拉拉。或許是無意識的在第一段的舒適區里待太久了)
反饋與糾正
往往我們很難意識到自己的錯誤,這就是請一個教練的作用了。
他可以給你及時的反饋。然後給你提出優化建議來單獨攻克不足之處。就如記數字的實驗,實驗人員每次都會給A反饋記數字的正確與否和記錯的地方。這樣A就能有針對的去練習去攻克。
沒有反饋的練習是低效的。
最後
書中還列舉了大量的案例和其他有趣的觀點,有興趣的可以找來讀一下。個人感覺這本書有些冗長,讀起來不太順暢。
知易行難。
ps:一周一篇感覺有點吃不消的樣子,或許是收到的積極反饋不夠,有點累啊。
如果覺得還可以,關注下唄.公眾號:wuyong365
《刻意練習》推翻了原來10000小時理論。而10000小時理論已經深入人心,所以新的理論出現必然有一群推薦者。
你確定說的是混沌石?不是重鑄石
推薦閱讀:
TAG:讀書會 | 讀書人 | 讀書的意義 | 微信讀書 | 刻意練習:如何成為一個高手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