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理想的省級行政區劃是什麼樣的?

中國是否應該適當修改省級行政區劃?

如果是應當如何修改?

依據什麼原則?

簡明敘述各省改革依據。


什麼叫「理想」的行政區劃?

按照題主的意思,應該是對現狀進行修改。

行政邊界修改,且不說一些答案里的幾個省合併拆分這些大事兒,就是單純兩省之間的一個縣的變動,都會非常非常的困難。其中利益糾葛稍微想想就知道有多複雜。

中國行政邊界,從現在看可能有一些不合理之處,很多人批評的理由基本是從歷史出發,提出像「漠南」等一些復古的名稱。

誠然,歷史,以及相伴歷史而生的文化傳統要素的確是考慮因素,但是建國以來的歷史不也是歷史?

所以對於現在,最理想的省級行政區劃就是現狀。穩定壓倒一切。

韓茂莉老師《中國歷史地理》課上給我們展示過很多很多種民間甚至學界提出的中國行政邊界方案,課堂效果如何?止增笑耳。

而且,行政區劃像文化、傳統只是次要的方面,還有地理要素,還有最重要的——統治因素。比如宋代行政區劃,就跟宋朝為了鞏固中央統治的舉動有很大聯繫,往往故意拆分了一些地理人文文化區,避免地方割據,鞏固中央統治。

所以啊,行政區劃這個最重要的底色是政治,不是地理,不是歷史文化。

不要老想搞個大新聞,這是墜吼的。


講道理,最理想也就是現在這個樣子了。

對比一下國初的中國行政區劃圖,再參考一下晚清的行政區劃,不難發現,現在這個看上去很多地方存在瑕疵的行政區劃方案,其實很難被改動——即使短時間內有所改動,過段時間也會改回來。

自古以來,行政區劃有這麼幾個的原則都要考慮進來:山川形便、犬牙相入、肥瘦搭配。

首先是山川形便,這方面的例子無疑是山西。山西省的東界,從漢朝并州開始就是太行山脈,最大的改動可能就是東北角的蔚縣現在劃給了河北;而它的西界千年來也一直是黃河,最大的改動也只有黃河以西的佳縣現在歸了陝西。除了東南角運城盆地實際上與關中平原相連以外,山西基本上是一個獨立的地理單元,也是中國北方最穩定的一級行政區域。與山西省情況相似的是南方的江西省和福建省。

犬牙相入主要是為了防止割據力量的出現,比如元朝把四川盆地的北大門漢中盆地劃給了陝西,明清時期河南、河北兩省在黃河以北東西交錯,等等。

肥瘦搭配的例子拿蘇皖兩省來舉例子最合適不過了。現在一般說這兩個省的內鬥史要甩鍋給朱元璋,但實際上這個問題從宋朝就存在了。宋代設淮南東西二路,但淮南東路包括淮河以北的一大片地方,跟淮南西路隔淮相對,元朝河南江北行省下轄的淮南東西兩路也是這麼分的。明代的超級南直隸只不過是把淮南東路、淮南西路、江南東路(主要包括今皖南地區,治今南京)合併,然後以太湖為界把兩浙西路的北部劃入,形成一個肥瘦搭配、但足以供應首都需要的直隸區域。明朝中期,以長江為界,南直隸實際上分屬應天、鳳陽兩位巡撫管轄,實際上已經與肥瘦搭配的初衷相違背,清朝拆分江南省時,便改為縱向分割——明以前的江南東路、淮南西路、淮南東路江北部分的西部(明朝時期作為鳳陽中都地位的遺產劃歸淮西)成為安徽省,而兩浙西路的北部、淮南東路的剩餘部分則成為江蘇省。

建國以後,國家曾經有調整行政區劃的打算,比如在河南的黃河以北設立了平原省,但很快就撤銷了,該省留下來的唯一遺產就是河南突入山東境內的范縣(此處有誤,平原省撤銷時范縣劃歸山東省,1964年因兩省水利問題劃歸河南省,謝評論區指正)。江蘇和安徽則被分為蘇北、蘇南、皖北、皖南四個行署區,徐州也一度劃給語言文化更相近的山東省,但很快,蘇皖兩省恢復,徐州也回歸江蘇。

當時,民國時期從原清直隸划出的長城以北熱河、察哈爾兩省與綏遠省一同撤銷,成為內蒙古自治區的一部分,但另一方面,這兩省的大部分區域還是劃回河北省,大致恢復了原清代直隸的北部疆界。

七十年代,因為某些原因,曾經把內蒙古東部和西部分別劃給相鄰省份,但文革結束後很快就恢復了。

以國初那種大變革的背景,尚且不能根本改變這種長期以來形成的行政區域劃分,證明這一套看似凌亂而充滿瑕疵的區劃方式,其實有著極強的生命力。


更新:很多人沒注意到高山大河這個限定,所謂高山大河,就是有開發利益或者建設需求的。大河下游那麼寬兩岸有差異是正常的,沒有才奇怪。長江不用提,珠江以西粵語為主以東客家話居多,黃河倒沒有這個說法畢竟它從北京到南京都入過海。你真的按照河道分界了,那江蘇廣東經濟活力肯定不如現在。

再說大湖,鄱陽湖洞庭湖洪澤湖太湖,分成兩個省你休漁期我使勁撈,你建堤壩我圍湖造田,你治理水污染走發展化工業,你自來水取水我公廁下水道直達,不說別的這點每年都夠打八回了。有人覺得我說汛期惡意破壞堤壩誇張了,古代乾旱兩個村子為了爭一點灌溉水每年千人械鬥幾十人死亡都太常見不過了(現代依然會有械鬥),何況這種關乎身家性命的大事。

說回來說山。我國漢族傳統區域最重要的兩個分水嶺莫過於秦嶺和南嶺。秦嶺這個山脈,橫穿甘肅陝西河南三省,兩側的差異比長江兩側都大,居然沒有一點是作為省界的,太tm神奇了。南嶺比較混亂,沒有統一走向,但主要代表的五嶺儘管在省界,但它們的分水嶺方向大都是和省界垂直的…垂直的…山在現代存在感不強,但在古代不管是修路挖礦打獵砍柴都挺重要,尤其是修路,分給兩個省都沒動力修可能就老死不相往來了。

隨口說兩句行政規劃歷史吧,講真,南宋之前的沒必要拿出來,長江以南南宋之前基本都沒怎麼開發,一划一大片很隨意類似於現在的新疆內蒙,為啥,因為沒啥人也收不上來啥稅。南宋偏安江南,一畝三分地分的很細緻,和金國交界處恨不得劃成20個防區,對現在說有參考價值的良心不會痛嗎?很多人甩鍋元朝說什麼亂劃分,你睜眼看看元朝放羊式的區劃圖,真正的劃江而治你還有什麼不滿意的?

明朝到現在延續700年的區劃真的是最合理最有效的,之前的任何區劃都沒用超過200年過。集中力量才能辦大事,統一領導才能有效率,你把問題交給兩個人協商解決那基本是沒戲了。有個人在評論里問,難道就沒有跨省的大橋嗎?講真,你百度一下長江大橋,看看55座中僅有的4座跨省(其實這幾座的投資施工管理還是由僅一方完成的)是怎麼出來的對比一下省內的51座,你就知道為什麼要把事情交給一個人幹了。

有兩個地方比較神奇,山西福建,它們基本從建制到現在區域都沒怎麼變過,我對這地圖看了半天,可能封閉成這兩家這樣,真的水潑不進,而且也沒啥好開發沒啥好建設的,那也就只能這樣了。

還有很多人一直在強調軍事說反割據,其實這個原因古代也許很重要,但對現代人來說意義遠比從經濟角度來說小的多了。也就不多說了。

原答案:很多人持有古老樸素的地理界限觀點,認為現有的邊界怎麼怎麼不合理了,應該以哪座山哪條河為界限。實在是拿衣服。

聽過一個詞叫三不管嗎?聽過以鄰為壑嗎?為什麼高山大河要放在一個行政區里?因為分給兩個里根本沒人做基礎設施建設啊!

洪澤湖幾百年水患,連朱元璋家祖墳都能淹了,沒辦法整個都劃給江蘇省一體治理,頓時老實了。太湖洞庭湖鄱陽湖也是一個道理,分給兩家肯定天天鬧矛盾。

為什麼長江兩岸一定要是一個省的?廢話兩省以長江為界限為過河修橋的錢能掐幾十年。

有個笑話是,熊來追你你不用跑多快,只要比同伴快就行。一個道理,而且還有可能給同伴下絆子。你猜如果長江要泛濫,兩岸分兩個省會不會有人去對岸挖大堤?

少年,全中國幾百年最聰明人磨合出來的各省疆域,不是你看哪裡不順眼就能改的。


沒有最合理的,只有相對合理的。

行政區最重要的職能就是行政管理,而行政區首要考慮的就是行政效率。

tg的省份劃分一方面沿襲前朝,另一方面也非常重視行政效率。建國初期的一些行政區劃調整基本體現了這一點。但是也有不少明眼人都看得出的漏洞。

一,行政效率最重要的是合理的管轄範圍。

既不能地域跨度太大,比如內蒙就不合適。也不能文化跨度太大,比如江蘇從南到北跨越三個民系。也不能包含人口太多,比如東川分治前的四川,還有如今的河南。

二,要有合適城市層次布局,省份的中心城市的輻射範圍要與省域相一致,如果建立多中心結構要明確資源劃分,避免陷入內耗。

有的省份缺乏中心城市六神無主,所有城市都被外省城市輻射,比如河北廣西,有的省份中心城市資源太集中,名為輻射,實為吸血比如湖北四川,也有的省份明擺著多核結構卻陷入互相傾軋爭奪資源的困局,比如江蘇。還有的地區,處於各省交界處,幾乎沒有城市可以輻射到,成為真正的三不管,例如魯南蘇北皖東北的三角地區。

三,民族文化問題

不必強求同一民族,民系劃入一省,但是既然不以文化作為劃分標準,就不要鼓吹xx人,xx文化,例如廣東文化,說到底大多說的是粵民系的文化,並不包含客家人和潮汕人,如此命名有失偏頗,還有的比如江蘇文化,你問江蘇人,他也不清楚江蘇文化是什麼,甚至可能南北江蘇人的回答完全對立,故而沒必要強行製造省域認同和識別。

民族上也是一樣,事實證明蘇聯的套路失敗了,如果面對失敗的教訓也不吸取,只會重蹈覆轍,需要反思我國民族省域劃分的缺陷並作出調整。例如對疆的援助政策,現在都需要明確寫出指南疆幾個地區,可見現在的省域劃分所存在的問題,合理的省域劃分應該不需要處處都是特例化的行政指令。

四,防務

上面的答案普遍沒有考慮這一點,但是這卻是tg建立現在的省域制度時著重考慮的問題,但是時過境遷,例如,內蒙之前的劃分是基於同蘇聯方面對內人黨的承諾,而如今形勢早已改變,新疆的泛突厥主義恐怖勢力主要活躍在南疆,而北疆的旅遊和實業經濟事實上都受累於南疆的恐怖主義活動,是否能在自治區下在轄有省級機構,以分治內蒙和新疆,提高行政效率,我覺得有必要重新考量。

五,情感

人民情感大於天,人民共和國畢竟是人民的共和國,考量民意也很重要,當然老百姓都希望自己都劃入資源多,經濟好的行政區劃,但也不否認存在著像是愛國主義一樣強烈的地域認同連接著人和人,我前面強調不必依照民系而陷入條條框框,但是你強行把一個地方的人劃作另一處,著實會讓人不舒服。好比婺源划出安徽(甚至事實上婺源認同的只是徽州,而非安徽),北防欽劃入廣西,至今都會有人提起感慨,並聲張恢復過去的舊秩序,可見人民情感和認同的強烈。

基於這些作出調整,既是勢在必行的,又是不可操之過急的,雖然政府需要考量的事遠比我們多,但是可以看得出來現存的不合理會慢慢發酵成更為劇烈的不滿和危機,在現在市一級行政區劃頻繁調整的背景下,我認為不遠的將來,省級區劃也會相應調整,以提升行政效率,迎合人民情感。


給樓上各位補充一點:

劃省份除了面積還要考慮人口。

劃省份除了面積還要考慮人口。

劃省份除了面積還要考慮人口。

前兩年有一個智障文,用我國的市政府機關大樓和美國的市政府比規模的,全文各種偷換概念移花接木,殊不知該文中提到的美國各市,人口均在千人上下不等,而我國哪有千人的地級或者縣級市?街道辦還差不多。

所以說同理,對於地廣人稀的自治區,人口沒變,單純(政治問題回頭再說)因為面積過大就要分拆而設立多個省級單位,要新設立一套省級機關,需要的資源誰來買單?對於該區域的財政及稅負,相當於收入不變部分支出項翻番,其成本是可怕的。


中國這政區劃其實有歷史緣故,特意就不給你完全按照地理人文分。

比如函谷關在河南而不在陝西,河南還有一小塊地在黃河北,漢中在陝西而不在四川這種,就是為了提防省級單位割據一方的,專門噁心野心家的。

所以不少姨糞那個劃分,貽笑大方。


現在的行政區劃是相當合理的,這一點在知乎上已經得到了充分的討論。

例如知乎問題「有哪些中國地理冷知識?」中我曾經的一個回答:「中國省份的劃分有個大原則 - 山河相制。就是說,每一個省份,其地理區域不能是自我封閉、自成體系的,以避免戰亂時地方力量形成割據。這麼做的另一個好處是,將民俗、語音不同的人納入同一地方政府管轄之下,避免產生過強的地區認同感、進而出現分裂傾向……」

理想的省級行政區劃應當遵循上述原則,換句話說即「相似人群納入同一區劃」不是理想的。

如果真要大規模重新劃分一級行政區(省級),搞不好是如下的樣子(在上述大原則指導下再考慮人口密度、經濟水平等因素):

歡迎關注三九先生

東亞人群的特徵、及其在人類演化中所處位置的討論

淺談中國人的信仰


建議去讀中國行政區劃通史第一卷,網上有,太多我就不貼了,可以完美解釋你的疑惑,這個問題下面的回答都有些片面。


原南直隸省=第一內鬥省+第二內鬥省,矛盾挺大,卻又難改動。

如果按照山川形勢去劃分很容易,江南省,江淮省,淮海省,分別對應吳語區,淮語區,官話區,民風相似,經濟文化發展相近,歷史上也常以江、淮為界,這樣兩個縱向拼拼湊湊的省終於橫向劃成了三個特色鮮明的省,簡直完美好么!

這樣內鬥是沒了,恐怕地域黑不知道又有多嚴重了。江南是繼續富得流油,可是江北靠合肥和徐州能帶得動嗎?

內鬥省只是網民的梗,縱然每個省被江、淮切三塊,執政者也要考慮協調發展。比如江蘇內鬥第一,可是整體實力強,無論蘇南蘇北,城市發展水平就是比交界的安徽城市高不少。

如果是三個省,對內的向心力是強了,對外的隔閡也深了,中國的東部將形成兩條近千里長的高牆,雖然它們只是軟綿綿的河水。

有的地區可以依據山河險阻劃分,內部自成一體,民風團結,便於發展,比如山西,江西,四川。而東部的地理界限在發達的交通之下根本不能算事,協調發展才是硬道理,最理想的區劃難說,當前最合適的卻就是這樣。內鬥就內鬥吧。

與天斗,其樂無窮。

與地斗,其樂無窮。

與人斗,其樂無窮。


地方自治的話,應劃小;

地方還不可以自治的話,這樣就很好


我向來覺得討論如何更改行政區劃或者理想的區劃是沒有意義的,這一命題目前已經成為很多自詡「地理學家」的狂歡了。說的難聽點,都是YY。

如果只是為了好玩,出於個人興趣,隨便提出區劃方案倒也沒有什麼。但這個問題如果擺在知乎的氛圍,擺在學術認真的角度來看,調整區劃絕對不是某些人在地圖上的「塗色遊戲」那麼簡單。兩個省之間,可能僅僅為了河灘上的一塊地打的頭破血流,現在中國的區劃可能不是最理想的,但卻是最符合現在實際情況的。在地圖上看似簡單的畫出一條條行政區劃界線,在這線上卻是割裂了經濟區、語言區、文化區、自然區等各種類型。很多人只看到了行政區劃圖,卻忽略了地圖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它上面疊加的信息太多太多。看地圖不能從平面去看,要從立體去看。

至於一些人拿什麼歷史上的行政區劃,「妄圖復古」。真是naive。

再說句難聽的,真正學地理的很少會討論涉及行政區劃改變的事,大教授、院士也很少會談。行政區劃的背後涉及的事太多太多,遠遠不是一兩個人紙上談兵畫畫就出來的。


重新劃政區可以包含一個結果,

——取消省級民族自治區;

縣級及以下民族自治區重新審定,

單一民族不超過一定比例,不能以其命名「自治區」。

=====以下內容有點跑題,目的是補充以上回答================

人口超過千萬的民族不應稱少數民族——比很多很多民族國家的人口數都多了,所謂少數不應來自與主體民族的比較,而應該來自是否具有保持發展自己文化的能力。

少數民族所有優惠政策應指向聚居區,而且該區所有人口不分民族共享。離開聚居區進入核心城市的少數民族不能享受經濟政治類優惠政策,但文化方面的優秀政策還是建議保留。

加大並持續投入,改善少數民族地區的現代化教育,但取消加分等不平等政策。

加大並持續投入,挽救發展少數民族文化藝術,補貼少數民族語言、地方話的文娛影視等頻道平台,同時取消少數民族語言、地方話的新聞和經濟時政頻道,加強雙語學習緊迫感。


一、原封不動的省級行政單位

1、北京市

2、上海市

3、重慶市

4、山西省

5、陝西省

6、香港特別行政區

7、澳門特別行政區

8、台灣省

9、江蘇省

10、安徽省

11、浙江省

12、福建省

13、江西省

14、廣東省

15、海南省

16、貴州省

17、雲南省

18、四川省

19、青海省

20、湖南省

21、湖北省

22、甘肅省

23、西藏自治區

二、需要改動的省級行政區

1、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改新疆省,例同內地。阿克蘇、和田、吐魯番改維吾爾族自治州。

喀什地區改設地級喀什市,改縣級喀什市為喀什區,領疏附縣、疏勒縣、英吉沙縣、澤普縣、莎車縣、葉城縣、岳普湖縣、伽師縣、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

圖木舒克市改設地級市,原區域設蔚頭區,領阿拉爾市、巴楚縣、麥蓋提縣、阿瓦提縣、柯坪縣、沙雅縣、庫車縣。

注意:不是自治區!不是自治區!是自治州,類似於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那種存在。下同。

2、寧夏回族自治區,改寧夏省,例同內地。撤銷地級中衛市,沙坡頭區改縣級中衛市,同原地級中衛市所轄中寧縣改屬吳忠市。吳忠市改設吳忠回族自治州。原地級中衛市海原縣改屬固原市。原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整體劃入寧夏省,改成阿拉善蒙古族自治州。

3、廣西壯族自治區,改廣西省,例同內地。百色、河池、崇左改壯族自治州。防城港市上思縣改上思壯族自治縣。

4、內蒙古自治區東三省寧夏

呼倫貝爾市劃入黑龍江省;鄂倫春自治旗、莫力達瓦達斡爾自治旗、阿榮旗改隸大興安嶺地區;設縣級加格達奇市,以鄂倫春自治旗之古里鄉、大楊樹鎮、烏魯布鐵鎮為加格達奇市轄區域。

興安盟劃入吉林省。

通遼市劃入遼寧省。

內蒙古自治區下轄呼和浩特、包頭、烏海、赤峰、鄂爾多斯、烏蘭察布、巴彥淖爾市及錫林郭勒盟。

5、山東河南

原河南省濮陽市范縣、台前縣劃入山東省聊城市,撤銷台前縣,以原台前縣區域劃入陽谷縣。

6、河北天津

原天津市薊州區,劃入河北省,成立地級薊州市,以原薊州區改立漁陽區,以廊坊市三河市、香河縣、大廠回族自治縣,唐山市玉田縣劃入薊州市。

雄縣、容城縣、安新縣由保定市單獨划出,作為國家雄安新區區域。

成立地級定州市,以縣級定州市為市區,原縣級定州市改為中山區。以保定市曲陽縣、博野縣、阜平縣、安國市,石家莊市行唐縣、無極縣、深澤縣、新樂市,衡水市安平縣、饒陽縣劃入地級定州市。


行政區劃分,有很多門道的:

青藏高原除了西藏還有青海。

函谷關不分在陝西而在河南。

山西河北都深入到塞北草原。

………


一些想法

其一 撤銷天津直轄市 京津冀直接劃成一塊 (順天府? 直隸?) 在雄安附近設 京津冀行政的中心 北京只做國家的行政中心剝離其他的功能 特別是北京市的市直機關

其二 豫魯皖蘇 交界一帶 是個經濟窪地,沒人管的地方 應該划出來獨立建省,(平原省?淮海省?)但是省會 不能太靠東邊。如果這樣肯定會東西發展不平衡。 宿州 或 阜陽 可以

其三 皖南可直接與蘇南合併 恢復以前的江南省 畢竟 皖南 皖北 ,蘇南 蘇北 鄉風民俗差別較大。再說 南京一直不被待見 這下可能好一點

其四 在西北地區 陝北 晉西南一帶 可設一直轄市 ,與重慶南北呼應。帶動西北經濟發展

題外話 把聚在北京的醫院,大學給其他省分一點 。


在我高考那一年,盛傳國家要重新建立西康省(設於1939年,撤於1955年)。學校里的學生,大家都特別高興。

為什麼呢

因為當時四川用的還是四川卷,而且因為人口多,考生基數非常大,競爭壓力也大。設立西康省後,考生基數變小。而且由於重新設立西康省不久,肯定沒有能力自己出高考卷,又由於川西是少數民族(羌,藏,彝)聚居地,那麼很大可能就要使用當時的全國二卷(適用範圍西藏青海貴州等地),大家都高興壞了,不僅競爭變小了,試卷難度陡降。一個個都美得不行,彷彿分分鐘985,211不是夢,從此走上人生巔峰的節奏啊。

然鵝,事實證明,這一切都是謠傳,我們當年還是用的四川卷,最後一屆四川卷,成為見證歷史的一屆學生。而且由於是最後一屆四川卷考生,處在改革的風口浪尖上,我們那屆考生被坑慘了。


如果這個問題是蘇南人提出來的 那就是這個了 按語言分

「太湖片吳語區」

蘇錫常滬杭湖嘉紹甬舟

妥妥的發達國家水平


我還記得,2087年,四戰前夜,也是中國最大的時候,大概是這樣分成九州的:

好多細節,已經忘了,也可能完全搞錯記錯了。見諒,

反正他們當時是根據人口均勻來劃分的。每一個州道都是3億人口左右,然後各州道再被分成了9個還是18個郡區,又是人口比較均勻的那種。其實那時候其他國家也都逼著跟著這種制度學。(不好意思,我真的完全記不起來這些,只能這麼模糊)

也許那並不是最理想的一個時期,但至少是中國最強大最明智的時期吧,各州各方面都管理得很到位,很不錯,也很公平。22世紀後面其實也差不多,只是稍微亂了一些吧。其實,有時候,我們還是最羨慕懷念那個時代的生活了。

---

講得認真一點吧:無聊的時候,特別是沒網路的時候,我還是很喜歡思考這種提問的。花過太多太多時間去畫這類七八糟的地圖;也不僅是東亞,還有更多歐洲方面的地圖。本來想在這裡貼著幾張以前做的,根據不同的人文地理語言歷史等因素、或角度,去劃分。根據不同的方法來畫。但是有點怕被人噴啊;或者太過於被人當真、那我還是暫時只發這張最明顯編出來的吧。

(好吧,大多數人都沒明白我在嘲諷什麼,絕望)


不需要修改,現在就是相對最理想的結果。

中國省界的劃分所秉承的理念就是:山川形勝、犬牙交錯,這在知乎上有過充分的討論,裡面有許多有見地的回答。

這是經過漫長的歷史演變而成的,是過去幾千年的國家管理的經驗總結,而歷史也證明了這一點。目前的劃界方式在防止國家分裂、維護各族團結上發揮了非常積極的作用。

你一定要站在全局的角度上來審視這個事情,而不是只著眼於本省與鄰省之間。


這取決於你是想要省級行政區,還是自治共和國。

如果是省級行政區,那現在這個基本上就是最優。如果是自治共和國,那可以改良的空間就有很多了,比如川西劃給西藏呀,漢中劃給四川呀,浙南劃給福建呀,冀東劃給遼寧呀blabla。

姨學精進。


推薦閱讀:

為什麼歐美地區喜歡讓農田休耕,但是在中國往往怕田地荒掉,要連年耕種?
智利的領土為什麼是罕見的長條狀?阿根廷和智利之間有什麼不可不說的歷史嗎?
這個圖裡中國西北的河流屬於什麼類型?
外國由國家出資測繪的大、中比例尺地形圖是否也屬保密內容?
用谷歌地球生成 等高線?怎麼操作?

TAG:地理 | 地圖 | 行政區劃 | 中國 | 中國地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