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中國發布全球首列「無軌列車」可在公路上行駛?
6月2日,由中國中車研製的一種名為「智能軌道快運系統」的全新交通產品,在湖南株洲首次亮相,這種融合了現代有軌電車和公共汽車各自優勢的新型交通工具屬於跨界之作,它顛覆了人們對於城市交通的傳統認識,為解決大中城市出行難帶來了新的選擇和體驗。
與現代有軌電車相比,該車採用膠輪承載,取代了傳統的鋼輪鋼軌,因此不需要鋪設專有的物理軌道,通過公司自主研發的全球獨有的軌跡跟隨控制技術,控制車輛在虛擬軌道上智能導向,同時依靠特定的信號控制技術對列車在虛擬軌道行進進行約束,提高安全性。「智軌」在與現代有軌電車運力相同的情況下,只需簡單的道路改造就能投入使用,整體線路的投資約為現代有軌電車的1/5。也就是說,與現代有軌電車相比,建設一條10公里的線路,「智軌」至少能節省10億元以上。「智軌」接下來會繼續嫁接一些更先進的技術,包括自動駕駛、大數據以及非物理接觸下面的無線通訊和控制相關的技術,使我們的列車裝備更先進、更安全、更舒適、更快捷。不由得讓人聯想到巴鐵項目。大家對於這個無軌列車怎麼看?
人們對【列車】的核心需求並不是成本,而是【快速】、【準時】、【高安全係數】、【減少公路的交通壓力】。所謂的無軌列車正好完全相反。從這個角度來看,發展無軌列車並不合適。所以,不發展無軌列車,在短期內,不會影響現有城市公共交通的使用體驗,同時也不會促進城市公共交通的發展。
不過高智商的你,發現這個問題並不簡單。你通過縝密的思考後發現,城市交通的根本問題,是在於人口基數過大,是在於公共交通的人均比例低,這就導致乘坐交通工具時不體面,不舒適,最後人們才會考慮買車、開車,從此加劇了城市交通的壓力,最後惡性循環。但智能化、列車化的路面交通工具,比如這種無軌列車,長遠來看,可能會給人們提供近似於地鐵的乘坐感受(提高現有路面公交的使用體驗),增加公共交通的人均比例,增加公交運營網點與密度,最終減少買車與開車的人數,促進公共交通向舒適化、優質化發展。
聰明的人,思考到這裡,就止步了。但作為世界級精英的你,站在城市中心的摩天大樓頂部的豪華套房裡,拉開6米高的落地窗帘,整個城市夜色如IMAX熒幕一樣以壯麗雄偉的姿態湧入你的眼帘。都市的燈紅酒綠與五彩繽紛,絲毫無法擾亂你的心如止水。黑夜給了你一雙銳利的眼睛,你用它似乎看到了無軌列車項目背後的一雙大手。
是的,隨著你的專屬BGM響起時,你找到了一篇這樣的文章:
根據交通部公布的《城市公共交通「十三五」發展綱要》要求,到2020年,中國要建成6000公里的有軌電車,但這一數據到2016年底僅達到178公里。
出處:http://www.cntour2.com/viewnews/2017/06/02/4phNus6xVxjEMn7D2Tu80.shtml
這,才是這件事情的根源。你彷彿看到了南車、北車、中車、鳳凰、飛鴿、永久等車廠順應國家政策潮流而大搞科研和生產。最後,你露出了一絲難得的微笑,因為,從長遠利益考慮,你覺得這種政策是利大於弊的,畢竟其他國家有成功案例可循。
主要還是那個能保證每一節車廂都按照車頭軌跡行駛的系統
真正意義上消除了超長車輛的轉彎危險死區
如果這個技術大規模推廣,大車的安全性可能會有很大改觀
垃圾不如地鐵
你真的知道地鐵一米隧道多少錢么?
這個玩意連動物園猛獸區都玩得起,跟那種拿鈔票堆沒準還能有剩下的東西是一回事?
這個東西如果發現決策失誤沒那麼多人需要,把導航用的信標挖了就滾蛋走人
地鐵你能挖出來移走?
至少我認為,這是一個不可否認的技術革命
看了一些回答,噴多贊少,這個不合理。我來強答。
首先摘錄新聞關鍵詞:
1 智能軌道快運系統 , 2 膠輪, 3 雙車頭, 4 整台列車轉彎半徑與普通公交車相當 , 5 柔性編組 , 6 最高時速為70公里 , 7 多種供電方式,每次充電時間為10分鐘,續航里程最高可達25公里 ,
非專業簡單解讀:
1 這車是行駛在軌道上的, 不是物理軌道, 而是"虛擬軌道」, 無論這軌道是什麼樣子的,反正要預先「鋪設」,換句話說,這車要在專道上行駛。當然,這個專道也可以行駛普通汽車,假如普通汽車與無軌列車混行,如何避免互相干擾就是使用的問題了。另一個就是,智能駕駛,具體智能到什麼程度,參照軌道交通,加減速及其區間行都是中央系統控制,並且有智能避撞和緊急自動剎車等功能。
2 不需要鋪設特別的路基,能走汽車的路基就可以。
3 不需掉頭,兩頭可開。
4 普通汽車道路改造成無軌列車道路,彎道處無需特殊處理。有人把無軌列車與公交長挂車相提並論,其實兩者區別很大。就拿轉彎來說,公交長挂車轉彎時同一邊每個輪子的軌跡是不一樣的,而無軌列車無論在什麼情況下,即使是轉彎,同一邊的每個輪子的軌跡是一樣的,像有軌列車走在固定的鐵軌上一樣。
5 可根據客流量隨時增減每趟車車廂數目,而且在每趟車行駛期間也可以增減車廂數量。
6 達到城市軌道交通的速度。
7 可帶辨子,也可不帶辨子,或者一段路用辮子,一段路又不用辮子,充電10分鐘,奔跑25公里,
應用展望:
1 取代部分BRT汽車。國內很多城市都有BRT公交系統,我只見識過廣州和廈門的BRT公交系統,象廣州的BRT系統,要取代很難。象廈門同安到島內的BRT公交系統,要取代就很容易。
2 取代城市新規劃的軌道 交通系統,
3 取代新建地鐵。
優勢: 無軌列車的最大優勢就是柔性編組。視頻中顯示兩節車廂一組,兩組車編成一列車時,兩組車之間是虛接的(沒有物理連接,只是一直保持等距行駛,遠看象連在一起)。我們平時坐地鐵,高峰期人擠人,閑時有可能成了個人專列,或者某段旺地人擠人,其餘段空空如也。假如使用無軌列車,則可以根據人流多少靈活增減編組,而且可以在某段里增減編組。。。。。。
主要核心技術是後輪可以跟隨前輪的軌道運行。避免了轉彎時的危險死區。
是否合適作用在城市公共交通這個有待觀察。但我突然在想,現在的長貨車,是否也可以給後輪轉向功能?安裝各種感測器。讓後輪跟隨前輪軌跡?
不過貨車後輪一般都是緊密並排幾對的。應該有點不現實。定律一:在中國,錢不是個事兒
定律二:相比地鐵,無軌它佔據地面空間。定律三:不能說。綜上,官方必定認為,地鐵好,建地鐵!2007年6月4日新增一個考量區間:邊疆地區,非城區。在這個地點地區,相對鐵路,這種載具比較適合。此處可參考澳大利亞的公路火車。澳大利亞在地廣人西的廣大內陸地區,有很多這種公路火車。相對於鐵路公路火車靈活性更強。投資更小。對於軍事方面來講,相比於火車更加的合適。然後再增加一個變數:無人駕駛。
在無人駕駛技術之下。這種超長、規模更大、單次運輸噸位更高的載具軍事上不如分散的單個的無人駕駛卡車。附贈我對將來運輸發展方向的預測:以公交車為例,將來會進化為一種可以聚合分散的小型車輛集合體。
轉載請務必告知並註明出處。不就是自動駕駛的三節公交車嗎?叫的那麼神秘。
個人認為這車最大的作用是會代替輕軌和部分地鐵。這車不需要建軌道,沒有地鐵列車沉重的轉向架,不需要連續的接觸網和三軌,使得高架線路的成本會很低。速度,容量,和雙車頭設計都和輕軌列車差不多,價格又有優勢,前途光明。
另外比BRT在運量和車輛壽命上優勢明顯。乘坐體驗應該也會好很多。不看好這車在路面和社會車輛混行的前景。如果在消滅平交路口的情況下,適當利用既有道路,並且配合新建高架或地下線路,實現全線專有路權,那投資效益應該是會非常高。理論上是沒啥創新,但實際應用上:
1、降低了駕駛難度;2、提高了安全性;
3、運量大,適合城市上下班高峰期,在深圳早班公交被擠壓成紙片的體驗實在不想吐槽了;
4、造價便宜;5、道路改造很簡單,對正常通行影響幾乎為零,成都為了修地鐵,滿城挖,揚塵噪音堵車的問題不要太嚴重;
6、跟以前的 三節鉸接公交車在機械結構的本質上是沒有區別,但是乘坐體驗和駕駛體驗有很大的提高,iPhone7和iPhone1在本質上也沒啥區別啊!但是你還願意玩一代iPhone?
7、運營調度更簡單,可以根據運量增減車輛的節數,車尾都有駕駛位,在節假日,或者大型活動導致線路運力變更,特別方便。
比地鐵便宜,比公交運力大,而且對路面改造要求不高。
技術成熟的話,是替代公交很好的選擇。
巴鐵就是個圈錢的東西,可不要拿出來比了。不知道為啥我想起了貪食蛇
這玩意跟三節鉸接公交車有區別嗎?如出一轍呀,別是巴鐵的模式就行!
三節公交車現在國家不給上牌,難道這個就符合規定?
圖片是瀋陽牌三節公交車,90年代運營與瀋陽220路,圖片感謝原作者!不要評價。
作為公共交通決策者,我只對準點率關心,對車輛到達間隔關心。事實證明,只要能保證這兩點,是1節車廂還是6節車廂都能滿足需要。只是車輛數,行駛速度已經發車間隔的調度而已。至於你用什麼車,車是在地下跑還是空中飛,是有軌無軌還是雲軌,一節車廂是10個人還是100個人,是專用道還是共用道,我壓根不care。如果不能保證準點率,不能保證發車間隔和候車間隔,就不能提高市民選擇公交出行的比例。這是地鐵和其他公交工具相比最核心的優勢。否則你技術哪怕突破銀河系也沒用。你告訴我這玩意如何滿足?如果還是專用道,我直接brt不更簡單更靈活。如果不是專用道,這就是一個可怕的移動棺材。目前得到的消息是株洲在立項,要投入實用,我是建議在株洲沒正式商用之前不引進,可是有什麼辦法呢?技術指標在選擇中永遠是排第二甚至更後。現在還很難說。客觀講,這個「原型機」(姑且這麼稱呼吧)距離上路還差著十萬八千里,它本身如果做到這兒就止步了,那純粹是個騙錢的項目。
如果繼續發展,最後實現市場化,雖然我也看不出來和公交車比明顯的優勢是什麼,但是至少也能拉動一些產業發展吧?
這輛車用到的各種技術,在我看來,沒有特別新的地方。這些車如果市場化了,可以通過一帶一路賣給中東。
作為一個私家車主,我比較想知道如何處理過紅燈的問題。
中國十字路口很複雜(行人自行車機動車熊孩子~),車子這麼長容易出交通事故。過十字路口減速吧可能要過20來秒甚至更長還得時刻注意中部和尾巴的避讓,那麼你綠燈倒數幾秒前過呢?萬一出個事故,那就是交通癱瘓。與其整個交通系統適應你遷就你,還不如搞空中軌道列車呢(誰都不影響誰)。
多節車廂式公交車,居然還要對現有道路改造。誆人圈錢也不多動動腦子
這不就是以前的辮子電車嗎。。。。有啥創意啊
重點在於「全球首列」,其他什麼參數、指標、能否上路、能否營運,他們認為都不重要。
推薦閱讀:
※北京成為唯一一個同時舉辦過冬夏奧運會的城市是不是側面反映中國城市化的唯一,或者是攤大餅的城市發展模式?
※2016年之後的十年,無錫能成為什麼樣子?
※為什麼復旦交大的名氣和影響力始終比不上清華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