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科研能力是指什麼能力?

都說研究生要培訓科研能力,可是什麼是科研能力呢?


沒具體總結過,但經常可以感覺到有些同學「適合科研」,有些同學「不適合科研」。所以,我簡單說下我理解的「科研能力」,個人經驗,只限工科專業:

快速學習的能力:做研究必須要站在前人的基礎上,在拿到一個研究方向的時候,能迅速找到關鍵的學習資料,並快速掌握。所以,我一般建議剛進實驗室的新生別急著動手幹活,而是先花半年時間把該方向比較重要的書籍、文獻都看完,整理出一篇文獻綜述。這個過程,基本可以了解一個人是否具有基本的學習能力了。

這個能力一般要求個人對數理等基礎知識掌握較好、同時,具有較強的文獻搜索整理能力。只有這樣,才可能儘快找到合適的學習材料、快速學習。

規範的實驗設計能力:我們在中學時期就學過很多實驗方法,如控制變數、對照組設置等。然而,很多工科的同學在實驗設計的時候完全不顧這些方法,最終導致實驗結果無說服力、白白浪費時間。一個好的實驗設計會讓科研事半功倍。

這個能力需要在剛開始從事科研的時候培養。這就是為什麼經常看到本科從事科技比賽的大神,在學術科研方面無大起色;也是為什麼著名實驗室出來的人一般具有更強的「科研能力」。

基本的動手能力:這個就是在確定實驗方案後,將實驗完成的能力,畫裝配圖、焊板子、寫代碼、搬磚,都屬於這一類。

這些屬於熟能生巧的技能,跟參與的項目成正比,但是可以大大提高科研的效率。所以,低年級的學生進實驗室搬磚其實是個不錯的選擇。這也是清華交大都普遍鼓勵學有餘力的本科生儘早進實驗室的原因。

擁有上述三種能力,就可以成為一個很出色的碩士生了。基本上可以很好地完成導師給的任務,並較深入地掌握一門專業技術。但是,對於博士生,以上似乎不夠。因為在我看來,博士生是具有一定獨立科研能力,同時,有能力創造知識的。所以,應該可以再加上以下能力:

發現問題的能力:給一個研究課題,最難的是確定這個課題的關鍵技術點與可行性:這個項目大概可以拆分為幾個部分?每部分可能涉及哪些技術問題?現有的技術是否有可能解決這些問題?如果不行,花力氣攻克這些技術是否具有可行性,是否有意義?這個課題有哪些部分可以深入研究?哪些有可能轉化成論文?

由於我們實驗室的項目是採用博士生負責制,基本上每個博士生都是獨立帶幾個課題,參與從選題、調研、定方案、合同討論等所有環節。如果在項目初期就能確認以上幾個問題,基本上就可以確定這個項目會比較好地收尾,同時也能有一定的科研產出。博士課題的選取也類似

擁有這個能力之後,一個博士生就有了「做自己導師」的能力,只要導師提供所需的實驗條件,就能做出還不錯的成果。


在科研能力的問題上自我感覺很良好,所以談談自己的看法。

科研能力分4個層面,第一層是素養,第二層是敏銳,第三層是交流,第四層是世界觀。

所謂素養就是基本功和見識,很多人說的什麼總結文獻啊,設計實驗啊,做自己的導師啊,我覺得這都是基本功,不要覺得能做自己導師的博士就是好博士,事實上每個自然學科的博士在自己的領域都應該站在導師的前面,因為你是科研一線,你是一手資料,你的觀察和研究就是最前沿。所以做自己的導師,這是對博士的基本要求好嗎。。。所謂見識,這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不好細說,特別是在國內的學術圈,水還是比較深的。。。

第二層所謂敏銳,就是科研敏感性。很多人讓人覺得不像個科研人,或者說不適合做科研,本質上就是敏感性不行。一言以蔽之:遲鈍。問題出現的時候發現不了問題,突破口出現的時候看不見突破口,這就是遲鈍。雖然我們自稱在實驗室搬磚,科研畢竟不是搬磚啊,一味的悶頭苦幹只能保畢業,不能造就合格科研人的。tBBT上有一個橋段,完美的詮釋了什麼是敏感性,有一次 Sheldon和Raj去天文實驗室,Raj為了安靜的做實驗,就給了Sheldon一堆天文望遠鏡的觀測數據讓Sheldon去裡面尋找有用的數據,本以為幾百張紙可以讓Sheldon忙活一半天,結果他幾秒就看出來有價值的數據了。Raj問怎麼做到的,Sheldon的回答非常經典:奇數在我眼中是紅色的,偶數則是藍色的,而且聞起來有汽油味。。。這其實就是所謂天才的敏感性,而且我覺得這個表述在群眾看起來有點滑稽搞笑,但是高水準科研人都明白,這個說法一點都不誇張,事實上科研人水準的差別,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敏感性的差別,但這個是天賦層面的,後天很難改變的了。

第三層是交流,這個大家待在實驗室的時候往往忽略這一點,其實科研和做生意,當牛郎,都是一種職業,總是要和人打交道的。和自己的導師打交道,和基金委的人打交道,和合作者打交道,和下游企業打交道,和實驗室同僚打交道,寫文章就是和編輯和審稿人打交道,等等。和人打交道的能力往往是人在科研界地位提升的瓶頸所在。不只是在中國這樣,放之四海而皆準。

第四層是世界觀,這個是我最近才悟出來的,所以也很難說明白了,總之一句話,科研人思考到最後,總會免不了的站在所謂「終極問題」的面前:什麼是物質,什麼是意識,第一性,宗教,世界是如何構成的,所謂世界的定義是什麼,多維宇宙,暗物質,社會的本質,終極關懷等等這些問題。走上科研這條路感覺有很多後悔的地方,但是也有很多感激有很多覺得幸運的時候,最大的感恩,就是感謝科研給了我一個獨特又完整的世界觀。這不僅僅是科研層面的話題,是這個人生旅途中看待事物的視角,決定了太多太多的事情。

總的來說,素養決定了科研人有沒有入門,敏感性決定了科研人是不是優秀,交流能力決定了科研人在學術界的段位,而世界觀代表了你在這一輩子在科學這條路上能達到的最終高度。

最後加一句話:這個世界上真理永遠是個偽命題,科學對世界的所有認知和描述都是近似的,簡化的,相對成立的,所以要永遠懷疑,永遠思考。


謝邀。

「對研究前沿敏銳的嗅覺」?

對我這種科研渣渣,主要還是早點起晚點睡的能力。

簡稱,吃苦(tu)的能力.


謝@秦鳶雪dalao邀

個人認為文獻檢索能力,文獻快速閱讀歸納整理能力,實驗設計能力,實驗實施能力,實驗總結改進能力是科研能力的基礎,干好這些就能在老闆手下愉快地搬磚;

項目設計能力,思維表達與交流能力,統籌和管理能力是科研能力的進階,能幹明白這些才能去當老闆。


科研能力難以泛泛地給出回答,若從一般科研人員來說:還是觀察力和思考力的高低問題。

1.能否從現有的材料中發現別人無法發現的規律 2.能否能夠進一步將初步的、簡單的規律,通過思考和更大的研究背景聯繫在一起,並判斷該問題和規律的意義,明確地認識到該課題的影響粒=力。3 書面思考的能力,通俗的說是寫文章的能力,嚴格的說還包括通過語言邏輯的挖掘,更細微的差別和聯繫的能力,最後形成點—線——面——體,從發現一個點,到發現一個採掘面,到形成一個獨特解釋、概念體系的進化(真正的世界級大牛的境界)。4.發表和傳播科研思想的能力。

具體的請參閱 笛卡爾的《探求真理的指導原則》


看對哪一種研究生,本人化學出身,就說化學材料類吧!

對於普通碩士研究生,基本上就是獨立完成課題的能力(導師或博士師兄師姐給了你課題或者研究方向),包括查找文獻,閱讀文獻,理解文獻,歸納總結提煉文獻,找到合適方法,對實驗結果可以分析理解,對下一步工作進行基本判斷,需要調整思路還是繼續往下走?微調好還是從頭再來?結合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方式(比如:你要畢業了,這個體系不繼續做就要延期了,你要怎麼選擇?),撰寫簡單論文初稿(nature和science級別的你們老闆都不一定會寫,碩士能大概懂得這種文章的精妙就行),能夠回答和自己課題相關的問題,能夠理解大牛講座的內容,能夠跟老闆吹牛逼,還能夠簡單懟老闆一下,基本就算碩士沒白讀了。至少出去工作,一看就不是本科生水平!

至於博士,唉,還沒讀完,尤其是在T大,感覺學無止境吧,什麼能力都該有!


甲方給你要求

你要想盡辦法做出來

哪怕你加的是大米飯,只要性能過關了

我覺得都是科研能力

所以,我們,真的,加了大米飯

熟的


Salesmanship


推薦閱讀:

時至今日,韓春雨事件仍無定論。高峰作為第一作者為何沒有發聲?
2015 年科學界發生了哪些大事件?
為什麼中國科研經常作假?
朝鮮的科學研究者們發SCI么?
為什麼很多期刊投稿的時候會有很多比較奇怪的規定?

TAG:科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