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有技術含量嗎?

念好佛呢?


諸菩薩眾。有恆沙劫中。修六度萬行。未能滿足。而今一心念佛。萬緣自捨。即布施波羅蜜。

一心念佛。諸惡自止。即持戒波羅蜜。

一心念佛。心自柔軟。即忍辱波羅蜜。

一心念佛。永不退墮。即精進波羅密。

一心念佛。餘想不生。即禪定波羅密。

一心念佛。正念分明。即般若波羅蜜。

推而極之。不出一心。萬行具足。如大本法藏願雲。若我成佛。國中有情。不獲神通自在波羅密多。不取正覺。(摘自《彌陀經疏鈔》)


作為一個堅定的無神論者,我也神棍一次。

有位高僧聽人說一山中有佛光,於是來此山中尋佛。山中只一茅屋,屋中一對衣衫襤褸的老夫婦,佛光正是從這屋中放出。

老夫婦無甚稀奇,只是虔誠信佛,勞作時口中念著佛號。可他們還不識字,不認得吽字,直念作牛。

於是他們每天就念著嗡嘛呢叭咪牛,並散發著佛光。

高僧心想,念錯了還能有如此佛光,若是念對了豈不是要成真佛。他於是糾正二位老人,老人感激不盡,從此改正。

可佛光也消失了,並從此再未出現過。

高僧追悔莫及。佛光來自老夫婦虔敬內心。每日錯誤佛號乃是發自內心。改正以後,每每只想念對,內心已經丟了。

佛教傳入中國,已異化為輔助性宗教,講求修心。出世之心無主觀能動性,修鍊道行,不能升官發財,不能送子升學,連保平安也不可能。但修心助人寧靜,能改人性格。環境不變,性格變好,就等於環境變好了,社會總surplus增加,符合資本主義經濟學的效率增加。

念佛的技術含量,就是你對內心的掌控程度。


舍利弗。云何名為念佛。見無所有名為念佛。

舍利弗。諸佛無量不可思議不可稱量。以是義故。見無所有名為念佛。實名無分別。諸佛無分別。以是故言。念無分別即是念佛。

複次見諸法實相名為見佛。何等名為諸法實相。所謂諸法畢竟空無所有。以是畢竟空無所有法念佛。複次如是法中。乃至小念尚不可得。是名念佛。

舍利弗。是念佛法斷語言道過出諸念。不可得念是名念佛。舍利弗。一切諸念皆寂滅相。隨順是法。此則名為修習念佛。不可以色念佛。何以故。念色取相貪味為識。無形無色無緣無性。是名念佛。是故當知。無有分別無取無舍。是真念佛。


我曾聽說,念佛可法喜充滿。心中不解,只這六個字翻來覆去,會有什麼法喜?自己試念不到百句,便煩躁不定。

我曾見人,恭敬拜佛,形靜身緩,莊嚴肅穆,既使人賞心悅目,且感動莫名。自己試拜,卻滿心雜念,拜狀急激,毫無滋味。

後經多年,夏季某一深夜,諸事不順的我坐在電腦前,暗自悲傷,加上想起某些傷心往事,心中失意非常。

就在此時,電腦響起QQ信息提示音,打開一看,是位素未謀面的出家法師的關懷之語。法師的慈悲如同及時雨,頓時洗掉我厚重心塵,由法師語,我追想到佛陀心意,豁然開朗,原來,這就是時時不離,隨念隨應的慈悲心,原來,有一盞心燈,留給了我。

我起身走到窗前,望著幕布般的夜色,彷彿望著自己無始以來的輪迴,淚水汩汩湧出眼眶,心中感念無比:南無阿彌陀佛。

那天,我終於體會到佛的慈悲。

曾經為什麼沒有體會?

因為,我心不慈悲啊,所以不信啊。


有,佛經中的字有很多我只認識一半。


念佛有技術含量嗎?

有的有。

持名念佛,有技術含量?

觀想念佛,沒技術含量?

體究念佛,沒技術含量?

用技術含量來形容念佛的難度,並不全面。

堅持是更難的。

南無佛法僧


【怎樣念佛】

常有人問,稱名念佛要怎樣念;也常有人教要這麼念,那麼念。其實這些都是不必要的,也都是將簡單問題複雜化了。既然說稱名,也就再直白不過,如同呼喊人的名字,是張三即喚張三,是李四即稱李四,沒有不明白的。何以稱念佛的名字,便要問怎麼念呢?

一句話,是把佛看得太見外、太生疏、太遙遠了。沒有親切感,如同陌生人,而且高高在上,不食人間煙火,或有許多怪異的、嚴格的要求,不能得罪,恐犯忌諱或不凈等,這樣在凡夫的心中便生出要怎麼念的問題。

  然而龍樹菩薩早就說明「念我稱名」,善導大師一向解釋為「稱我名字」,實在是乾淨利落,沒有含糊模稜之處。

  在世間,假如有人昏迷、昏死,為了喚醒他,我們會想到怎樣喊他的名,乃至聲嘶力竭;又假如親愛的人一時失憶或精神犯病,竟不認識我們,為了令他神智恢復清醒,我們也會大動感情地喊他的名;還有人做大老爺高高在上,欲顯示權威,不許人隨便稱他的名;也有為了表示對賢德長輩的示尊避諱……這些我們都要考慮如何稱他們的名。但在一般正常人,莫不直呼其名。

  諸佛菩薩具足六神,慧照圓明,既不是昏死、失憶、精神病,也不是大老爺耍威,雖至德至尊,並不如世間之虛名避諱,而皆是實德名歸,名包萬德,不存在直呼其名或存不敬的問題。這樣我們只要知道念的是哪尊佛,並清清楚楚地稱念出他的名字,便是念佛。

  如此稱念「南無阿彌陀佛」,佛便立即聽到,應聲現前,感應之速,譬如清水映月。

  許多鄉下的老太太,念佛走得很好,大概正是因為心中沒有怎樣念佛的芥蒂,而日日口稱,如同老熟人吧。而一些精進修行的出家人,最後未必如鄉下老太,也正因為他們心中存有怎樣念佛的結塊,一生瞎用功,與彌陀疏而不親吧。

  直呼佛的德名,心中親親切切,這就是念佛。或心中並無多少親切,只是口稱佛的名字,也即是念佛。會喊人,就會念佛。稱名,又有什麼難的呢?

【念佛有多種,依善導大師的思想,就是持名念佛。「持名念佛」,這裡用「稱」字,是顯示口稱阿彌陀佛名號。口稱是顯示本願至極之易行,最容易的,即使心中再怎樣慌亂、恐怖,苦逼失念也能做得到。阿彌陀佛本願以此易行,而攝受一切根機的眾生。】

【不過呢,我們念佛還是希望心裡比較清爽,....跟我們的根機也有關係,有的人天生會比較靜定一些,有的人天生頭腦想法多,總是翻來覆去的,你能做到哪一分就算哪一分,但是不要自苦自惱,以為說「我如果心裡邊達不到怎樣的清凈,就不能往生,念佛白念了」——沒有那回事。 】


有,樓下那個就是反例,別讀成它那樣。


您好,末學試說一下。

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地藏王菩薩是念佛成就的,阿彌陀佛也是念佛成就的。說實話,一切諸佛都是念佛成就的。

念佛看起來很簡單,其實一點都不簡單。簡單在於是人就能念一句阿彌陀佛,不簡單在於很多人並不知道『念佛』是什麼意思?

念佛的念,上面一個今下面一個心,顧名思義,念就是現在的念頭、想法。『我真的『念』過佛嗎?』,這句話要多問問自己。

念佛的層次。

一、念名字佛。

簡言之就是嘴裡『唸』阿彌陀佛的名號,這個誰都能做到。唸名字佛有什麼用呢?——結緣。就是和阿彌陀佛結善緣,和今生成佛沒有任何關係。如果有關係的話,這世上曾經唸過佛號的何止千千萬萬?

看到這裡一定會有人提出疑問(我當初也是如此)。無量壽經里明明白白地寫著『執持名號』就能成就,怎敢妄言唸佛號就是結一個善緣呢?

讀經要求甚解,執持名號重要的不是名號,而是『執持』。

二、執持名號。

執,拿、提;持,維護、堅守(讀經要養成查字典的好習慣,不能人云亦云,也不能憑空想像)。執持名號就是能提起佛號,並且還要堅守住不讓佛號『掉』了。

這誰做不到?我一天能唸一萬聲佛號吶,拿得起來也堅守得住。

這不是執持名號,這是念名字佛。

人遇到順境難免不生貪愛的念頭,人遇到逆境難免不生嗔恨的念頭。執持名號就是在貪愛或者嗔恨念頭生起的時候,能記得把佛號拿起來,把貪愛和嗔恨的念頭打下去。並且堅守住,不令貪愛和嗔恨的念頭再生。

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妄念生起的時候能『覺』,『覺』後能『執』,『執』後能『持』,這才叫執持名號。沒事的時候佛號連綿不絕,有事的時候佛號沒了,哪有『執持』?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

為什麼佛號提不起來?為什麼做不到執持名號?缺條件。

三、發菩提心。

經文清清楚楚寫著:發菩提心,執持名號。讀經要仔細,看書要看全。

菩提,正覺;心,念頭。菩提心就是正確的念頭。

執持名號是解決妄念的方法,要樹立正確的思想才能做到。

什麼是正確的思想?佛的教誡啊。佛為我們說的為什麼修、怎麼修、從哪裡開始入手,這些就是我們應該樹立的正確思想啊。

初學該怎麼發菩提心呢?學佛從哪裡開始入手呢?

四、佛是人做的。

1、觀無量壽經中,韋提希夫人求生凈土。釋迦摩尼佛未說如何求生,先說凈業三福。

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

2、地藏王菩薩被贊為諸佛之母,菩薩因地修學從哪裡入手?地藏王菩薩本願經又被稱為佛門的孝經。從哪裡入手就不必贅言了。

3、彌勒菩薩是當來下生佛,一首勸孝偈說得清清楚楚,還是從孝道入手。

4、阿彌陀佛因地未成佛時的名號是法藏比丘。法藏比丘從哪裡入手的?無量壽經積功累德品說得清清楚楚。依真諦門,植眾德本。什麼是真諦門?依教奉行就是真理之門。什麼是眾德本?夫孝,德之本也。

拜佛先拜父母,學佛先學做人。佛是人做的,做人是從孝道開始的。佛說八萬四千法門,無論大乘小乘,無論宗門教下,都要從做人開始修起。如果人都做不好,怎麼做佛呢?

五、初學者該怎樣發心學佛。

發孝心,執持名號;(做人)

發五戒心,執持名號;(做善人)

發十善心,執持名號;(做上善人)

發求生極樂世界心,執持名號(得生凈土)

這是修學的順序,也是念佛的真實義。

六、宗門教下都是念佛成佛的。

念佛的意思大家應該已經明了了。凈土法門是通過念佛名提醒自己念佛行的方法修學的。

其他法門呢?其他法門是直接通過念佛行的方法來修學的。念佛行,就是依教奉行。

禪宗念不念佛呢?禪宗也念佛,禪宗念的是自性佛。念而無念,無念而念。

無論念佛名、念佛行,還是念自性佛,都是念佛。選擇念什麼,根據因緣和根性選擇。法門平等無有高下,只在遇緣不同。方法雖不同,目的都是成佛。

開車去北京,做火車去北京,做飛機去北京,都是去北京。交通工具是方法,北京就一個。

禪宗好不好?好!

密宗好不好?好!

天台好不好?好!

凈土好不好?好!

大乘好不好?好!

小乘好不好?好!

依教奉行,學哪個法門都行;依分別執著,學哪個法門都不行。

末學後進,才疏學淺,僅供參考,阿彌陀佛。


念佛不但有技術含量,而且技術含量還很高呢?念佛法門的《無量壽經》被稱作中本《華嚴》,你說高不高?高的眾生都難以置信。故說念佛法門是易行難信的法門。修行起來容易,念佛就行了,但如何念好佛,但如何深信,如何與佛相應,如何一心不亂,凈念相繼,又如何實相念佛,入念佛三昧,這學問就大了。這需要深入經藏,潛心修學了。也因此說念佛法門,含攝五宗八教。這分量就重了。


舍利弗,當知我於五濁惡世,行此難事,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一切世間說此難信之法,是為甚難。

——恭錄自《佛說阿彌陀經》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有什麼技術含量?


念佛當然有技術含量。

念佛不是簡單的嘴上動動。嘴裡念著佛,心裡想著下頓飯吃什麼,或者想著哪個妹子好看,那不叫念佛。

嘴上動動,念著念著迷糊了,這樣不行。

嘴上動動,心裡也想著念佛了,過一會又想,我念得真好,好開心,這樣也是亂了。

一邊念佛一邊想,我也會,沒什麼。這樣也是走神了。

念到什麼都沒有了,沒有念頭升來,還很清醒,才厲害。

自己去體會就知道有沒有技術含量了。

我對念佛的理解是一種專註力,對當下的專註,沒有對前塵的回憶,沒有對未來的意淫。這種其實很難。

看看你的當下在幹什麼,不是在發獃,就是回憶過去(痛苦的相思忘不了),此時你在聯想,念頭不停的跳來跳去。

要麼就是想像未來,想以後結婚生子,想周末去哪裡,想一會吃什麼,想要不要去翻翻別人的答案。


以下,是我在帶人念佛的時候遇到的問題:

對念佛提不起興趣怎麼辦?

念佛念到一到一段時間,弄死了都不想念了怎麼辦?

念佛一段時間後,突然覺得頭暈腦脹喉嚨痛背痛怎麼辦?

念佛一段時間後,突然念力大增,想起隔壁王二狗三十年欠我的錢錢大嫂有一次背後說我閑話女兒今天出門的時候看我眼神不好,這些事情猶如雲涌,擾亂了我念佛又怎麼辦?

念佛一段時間後心中踴躍不已,心中縈繞著無盡喜悅,干擾了念佛又如何辦?

念佛一段又一段時間後,會突然聽到不曉得哪裡來的念佛聲,這他瞄的什麼原因啊?在線等,急

念佛得未到地定,心中突然湧現無限慈/悲/喜/舍,這種情況下應如何繼續?

想要突破未到地定,奈何念佛的所緣較粗,應如何轉折所緣,更進一步呢?

持名念佛和唱念,在所緣、修習過程有和異同呢?隔壁張大嫂問的,我答不出來……

觀想念佛的時候,如何由外緣轉內緣?如何提升觀相的穩定性和持續性?

如何由念佛法門,悟入五蘊觀?

如何由有相的持名/觀想/觀像念佛,悟入實相念佛呢?

實相念佛時,無一切相可緣,那麼此時應如何住,如何進修呢?

觀相念佛見佛立在前,上廁所怎麼辦?急,快拉到褲子了……

念佛得成未到地定,見一切念頭皆是佛。放眼出去伸手縮手無不是,那麼應如何轉折,擴大所緣啊?

念佛從剛開始修,到獲得心一境性,結合九住心,每一住的過程以及檢驗指標是什麼啊?求帶

……

不少人反智地說, 「 一句佛號念到底 」啊,哪裡有那麼多花里胡哨的東東啊?君不見村頭劉二嫂大字不識一個念了二十年成就了呢!

親,那是總綱(至於什麼叫做「成就」還暫且不表,說什麼二執空二無我四攝六度估計完全不知所云)。基於總綱在實際操作的時候,必然會遇到這樣或者那樣的如我上面所描述的那些問題。

念佛的千千萬萬,可是過了三個月,就變成了三五個了。能堅持念十年二十年的,神州大地上能找到多少個?

那些不能堅持念下去的或者即是念了三五十年的仍然煩惱一堆邪見滿身者(如JK教的信徒們),問題出在哪裡?如何糾偏?

技術含量就在這裡!

你說念佛有沒有技術含量?


技術含量主要體現在你在哪裡念的。


@慧文

吃面本身沒有技術含量,男女老幼誰都可以吃,吃的相應才是技術含量。

博比.亨德森大師每吃一碗面,則必有神跡顯現,沒吃十碗面,則必通靈十次,隨便找個人來吃,能有這個效果嗎?

包括現在癌症吃好的,艾滋病吃好的很多很多。一吃相應一吃生,一吃相應一吃面,吃吃相應吃吃面啊。

問題是,吃的不相應,吃破喉嚨也枉然啊。要說不容易也不真容易,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要說容易,不就是動動嘴巴嗎,誰不會?總之,不要把輕視吃面,也不要想像的高不可攀,關鍵在於相應。

——————————————————

其實信什麼都無所謂,出來誤人,就不對了……


「 南無阿彌陀佛 」偶爾念一下沒有任何技術含量,偶爾念個一萬遍有點技術含量,每天念一萬遍技術含量很高,堅持每天一萬遍從不間斷技術含量極高。


念佛,誦經,布施,持戒,精進,坐禪,跟成佛一點關係都沒有。是有為法,是因果,是受報,是輪迴法,免不了生死,方便法門,是奶嘴兒,沒有妙用,是啃手指頭,不是月亮。末法時期,是不是月亮惹的禍?


做到督攝六根,凈念相繼的話,念的是1234都行


非常難。至少我自己嘗試的時候就很難做到真正的專註。


推薦閱讀:

求生凈土是消極、逃避,對現世無益嗎?
如何看待這句話 : 念經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
念佛應該注重質量還是數量?
大勢至菩薩是如何修行成就的 ?
為什麼大家不念「奧特曼佛」名號呢?

TAG:技術 | 佛教 | 佛學 | 漢傳佛教 | 凈土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