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佛法理解事與願違?
佛說萬法為心造,境隨心轉。
很多人有這種經歷,你越期待一件事,結果往往是相反的,你越不在乎一件事,他卻發生了。如果「願望」是妄想,為什麼很多不好的「願」都實現了,反而美好的「願」不能實現呢?
我一個朋友準備買ipad,在7.9寸便攜和9.7寸大屏(當時只有這兩個尺寸)之間搖擺。我跟他說:無論你買7.9還是9.7寸,以後你一定後悔。人通常有一個毛病,得到手的也就這樣了,沒得到手的才是最好。這就是妄心,妄心變化無常。
人為什麼越期待越不能實現願望?當人非常期待一件事時,很容易把有利的條件無限放大,把障礙無限縮小。當真正實現起來,自然無限偏向於失敗。這也是妄心作怪,妄心是變化無常的。
願望是願望,妄想是妄想。如果把願望實事求是的做就不是妄想。只是沒看清實相,做事情只按想像不能實事求是才是妄想。曾經聽說,一元錢能用到一元錢應有的功效(還有人說一元錢能花出兩元錢的功效),那已經是天大的妄想。能完全看清實相把一元錢的功能用盡已經是神了。一般人只能少浪費點,能用80%的功用,已經非常了不起了。
「諸法從緣起,如來說是因。彼法因緣盡,是大沙門說。」
- 世間一切都離不開因緣果報的道理,你說我因地種下一顆豆子,天天勤照料、澆水、施肥。然後希望將來結出滿地的西瓜。
- 這可能么?為什麼事與願違?因為你的願「不切實際,不講道理」。佛經上不是說的很清楚了嘛,想得到什麼樣的果報,就要行什麼樣的願行。
《佛說十善業道經》
龍王,若離殺生,即得成就十離惱法。何等為十?一、於諸眾生,普施無畏。二、常於眾生,起大慈心。三、永斷一切嗔恚習氣。四、身常無病。五、壽命長遠。六、恆為非人之所守護。七、常無惡夢,寢覺快樂。八、滅除怨結,眾怨自解。九、無惡道怖。十、命終生天。是為十。若能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得佛隨心自在壽命。
複次龍王。若離偷盜,即得十種可保信法。何等為十?一、資財盈積,王賊水火及非愛子,不能散滅。二、多人愛念。三、人不欺負。四、十方讚美。五、不憂損害。六、善名流布。七、處眾無畏。八、財命色力安樂,辯才具足無缺。九、常懷施意。十、命終生天。是為十。若能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得證清凈大菩提智。
複次龍王。若離邪行,即得四種智所贊法。何等為四?一、諸根調順。二、永離諠掉。三、世所稱嘆。四、妻莫能侵。是為四。若能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得佛丈夫隱密藏相。
複次龍王。若離妄語,即得八種天所贊法。何等為八?一、口常清凈,優缽華香。二、為諸世間之所信伏。三、發言成證,人天敬愛。四、常以愛語,安慰眾生。五、得勝意樂,三業清凈。六、言無誤失,心常歡喜。七、發言尊重,人天奉行。八、智慧殊勝,無能制伏。是為八。若能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即得如來真實語。
複次龍王。若離兩舌,即得五種不可壞法。何等為五?一、得不壞身,無能害故。二、得不壞眷屬,無能破故。三、得不壞信,順本業故。四、得不壞法行,所修堅固故。五、得不壞善知識,不誑惑故。是為五。若能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得正眷屬,諸魔外道不能沮壞。
複次龍王。若離惡口,即得成就八種凈業。何等為八?一、言不乖度。二、言皆利益。三、言必契理。四、言詞美妙。五、言可承領。六、言則信用。七、言無可譏。八、言盡愛樂。是為八。若能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具足如來梵音聲相。
複次龍王。若離綺語,即得成就三種決定。何等為三?一、定為智人所愛。二、定能以智,如實答問。三、定於人天,威德最勝,無有虛妄。是為三。若能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得如來諸所授記,皆不唐捐。
複次龍王。若離貪慾,即得成就五種自在。何等為五?一、三業自在,諸根具足故。二、財物自在,一切怨賊不奪故。三、福德自在,隨心所欲,物皆備故。四、王位自在,珍奇妙物,皆奉獻故。五、所獲之物,過本所求百倍殊勝,由於昔時不慳嫉故。是為五。若能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三界特尊,皆共敬養。
複次龍王。若離嗔恚,即得八種喜悅心法。何等為八?一、無損惱心。二、無嗔恚心。三、無諍訟心。四、柔和質直心。五、得聖者慈心。六、常作利益,安眾生心。七、身相端嚴,眾共尊敬。八、以和忍故,速生梵世。是為八。若能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得佛無礙心,觀者無厭。
複次龍王。若離邪見,即得成就十功德法。何等為十?一、得真善意樂、真善等侶。二、深信因果,寧殞身命,終不作惡。三、惟歸依佛,非余天等。四、直心正見,永離一切吉兇疑網。五、常生人天,不更惡道。六、無量福慧,轉轉增勝。七、永離邪道,行於聖道。八、不起身見,舍諸惡業。九、住無礙見。十、不墮諸難。是為十。若能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速證一切佛法,成就自在神通。
你追求樂,期盼樂,過程中種種艱辛。
當得到樂了,你回頭看過程多痛苦。
當得不到樂,你覺得由頭到尾都是苦的。苦樂本無常,執著其一,即被無常玩弄,所以佛說苦諦。是因為愚痴眾生追求樂,卻不知苦樂本無常。就算此刻你能得樂,樂也非永遠為你所得。聽起來貌似悲觀,其實是眾生執著於樂,求樂為常。
能認清無常,而離無常,即離苦樂。你期待,願一件事,沒有發生,這個願並沒有消失,而是作為一個種子,存儲在阿賴耶識中,等到因緣聚合時,就會開花結果。
打個不恰當的比喻:渴望婚外戀,但總是沒有合適的目標對象,日子還是正常的過,只是這個願被存儲在潛意識裡。直到有一天,一個人在恰當的時間,恰當的地點,闖入你的生活,這個外緣與你當初的願,就結合在一起,生成了一場人生悲喜劇。如果你們一番演繹之後分離了,這個過程,你明白了很多的道理,這個願,就化解掉了。願就是無明,就是愚痴,轉化成智慧,憑著這點智慧,你以後又遇到類似的情況,你就會平淡以對,波瀾不驚。如果你們分離了,心有不甘,一個新的願產生,等著再一次的開花結果。這種輪迴,直到你真正明白了這個道理為止。所以,佛家說:煩惱即菩提,愚痴即智慧。他們是一個東西的不同狀態,迷惑了,就是愚痴煩惱,明白了,就是智慧。
至於您說的,不好的願望實現了,我想,不好的不能被稱為願望,只是一種概率估測。而那個真正沒有實現的願望,被存儲了,這一次因緣條件不成熟而已。佛陀說,人生是苦,如果你都心想事成了,人生還是苦嗎?有一種苦叫求不得。
解釋完畢
南無阿彌陀佛因緣不具足。
這個為什麼要扯上用佛法理解呢?如果一定要強加關聯的話,那麼就是要正確的理解因果。
願望永遠只是因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是否能達到你想要的結果是由許多多因素組成的,甚至可以說大部分我們甚至是不知道,不可控的因素。
爾時世尊。復更重告五比丘言。
汝等比丘。若知諸色是無我者。是色則不作惱壞相。當不受苦。應如是見。應如是知。如是有色。以色無我。是故一切色。能生惱。色能生苦。雖生苦惱。亦不可得色之定性。色既不定。亦不可願色如是有。亦不可道願如是無。其色既然。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汝等比丘。當知於識亦無有我。識若有我。此識應當不作於惱。不作於苦。以識體無 不可得故。云何乃得作如是有。亦不可道願如是無。以識無我。是故識能作惱作苦。以識本無。即不可願識如是有如是不有。
復告比丘。
於汝意云何。識為當常為當無常。
時諸比丘即白佛言。
世尊。此識無常。
佛復問言。
識既無常為苦為樂。
諸比丘言。
世尊。此識是苦。
佛復告言。
識既是苦無常破壞。非是正法。非是常住。若能如是見於識者。乃可能作如是思惟。彼是於我。或我是彼。或我見我是於我耶。
諸比丘言。
不也世尊
佛告諸比丘。
汝等當知。所有諸色。或過去色。現在未來。若內若外。若粗若細。若上若下。若近若遠。一切不可作如是念。彼是於我。我是於彼。如是如是。如實正智。應須如是。所有一切受想行識。過去未來。現在內外。粗細上下。遠近諸識。不作是念。我是於彼。彼是於我。或我是我。如是如是。如實正見。當如是知。
佛告諸比丘。
汝等當知。若有多聞聲聞之人。能作如是思惟見者。當厭離色受想行識。既厭離已。一切不樂。既心不樂。而得解脫。既得解脫。當生是智。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我如是知。
依文解義,三世佛冤…………粗略的解釋下:
一切唯心造:你之所以選擇去得到或遠離甚至破壞(「去得到」、「遠離甚至破壞」這些行為就是造做)某東東,是因為你認定這個東東對你有利或有害,而這個東東本身,只是順著自己特有的規律由升起(出現)走向壞滅而已,並沒有要利益你或害你的刻意
境隨心轉:你認可神馬樣的環境,那麼這個環境對你來說就是好環境。比如對於喜歡交際的人來說,人多的環境就是好環境,對於喜歡學習的人來說,安靜無人的環境才是好環境。而環境只是環境,並沒有好壞之分,之所以會認為好或壞,只不過是你的心的境界符合環境的境界而已。直白點說:如果某曾經喜歡交際的人突然喜歡學習了,那麼安靜的環境對他來說就會變!成!好環境。
以上兩個說辭(萬法唯心和境隨心轉),其實都是諸法無我的變形說法。對於諸法無我的理解,題主可以從在下剛才說的「而這個東東本身,只是順著自己特有的規律由升起(出現)走向壞滅而已,並沒有要利益你或害你的刻意」去理解。說「萬法唯心」和「境隨心轉」的目的,是讓修行者擺正修行的態度:修行是修正自己的心態而不是去改變環境!!!
推薦閱讀:
※為什麼持續念一句話會達到很平靜的境界?
※廢物弟想請教怎樣改掉不順就罵的習慣?
※為什麼有些年薪幾十上百萬的人出家?
※楞嚴經中世尊教導阿難的七處征心問題?
※如來藏和佛性就是【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