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待佛教徒還會有性的慾望這件事兒?
居士也有人倫家庭孩子。出家人也是人,也有做為人的慾望?他們都是如何處理這兩者之間的關係?
我要安利一部我很喜歡的一部有關佛教思想的電影《愛情觀自在》,其中就有一段針對這個問題的回答。
陳慧珊:「大師,我想問,和尚有沒有性慾的?」潘燦良:「有。」眾弟子嘩然……潘燦良:「出家人也是人,一樣會有性慾,一樣會有空虛寂寞,而學習佛法,就是要把空虛修鍊為虛空,就像現在,我雖然看著你,但已經進入了虛空。」
首先,並不是所有的佛教徒都有性的慾望,譬如證得阿那含道果與阿拉漢道果的聖者們,他們是依靠佛陀的教導而證悟的,他們是佛弟子,但是他們不再有對性的慾望。在佛弟子中,除去阿那含和阿拉漢聖者,餘下的初果、二果聖者和所有凡夫弟子,他們是會具有性的慾望的。
其次,上述這些有性的慾望的佛弟子,並不是全天候二十四小時都沉浸在性的渴望中。這就涉及到「是否主動收攝根門」。所謂根門,即是指「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門。當一個人放任自己的根門,去眼看、耳聽、身觸摸、意思維一系列和性相關的對象,他將可能因此而進一步地在心中生起更明顯的性慾。而相反的,倘若他自製,敏銳,心有力,他有意識地避免眼看、耳聽、身觸摸、意思維和導致性慾生起相關的對象,或者說,哪怕只是心中產生念頭的開端便敏銳地覺察到並終止它,這將使得他不至於為性慾所敗。
性慾是一個施設概念,本質應當是心理上對於一系列感受的貪愛。自無始以來,人們便不斷強化了對於一系列和性相關的感受的貪愛。為什麼有「回頭率」這個詞,因為人們發現,當光光只是用眼睛看到一些「好看」的人,就覺得內心愉悅,為了讓這種愉悅再現或是持續,人們會回頭再看那個讓他覺得舒服的人。這個人本身是誰不一定重要,重要的是,藉由看到這個人,能夠有好的感受體驗。這背後實際上是對於快樂感受的貪愛。倘若這種貪愛被去除,或者說人們的心沒有「貪愛」這種功能,只是體驗到「很舒服」,然後沒有後續的對於「很舒服感受」的貪戀,那麼事情就好辦了。
但是事情麻煩就麻煩在,人們體驗過一回之後,內心對剛才的體驗就有了內心標記:「不錯,剛才那麼做帶來了很好的感受體驗,下次還那麼做」。有些人不斷地手淫,問題就在這。他們通過手淫,獲得身心的愉悅感受,由此習得一個經驗,即「手淫帶來快樂」。出於對快樂體驗的貪求,他們便重複地做它。
同樣地,人們之所以要反覆地進行性行為,原因在於,人們對於性行為帶來的身心的愉悅感受有著貪愛。「性慾」一詞被拆解之後,其實就是對一系列感受的欲求。只不過這些感受源自於和性相關的對象或行為。
不論是否是佛教徒,只要尚未在心理實存的層面滅盡對於諸類感受的貪愛,則便終究受到煩惱的牽制。
那些斷除了「欲貪」的聖者們,他們並不是喪失了感受的能力。譬如說,倘若一位阿拉漢聖者和一位凡夫,品嘗到同樣美味的食物,阿拉漢聖者吃得出來味道,凡夫也吃得出味道,不同在於,前者就只是體驗,體驗完畢後,沒有貪慾生起;後者則不盡然,體驗完畢後,回味一下,並會在此後的某些時候生起貪,如「上個月吃了那家店的華夫餅,味道好好啊,今天也想吃」,這個「想再吃」便是對於曾經體驗的貪求。
對於性也是如此。有些事情是不用教的,譬如對於性的興趣,人類到性發育成熟後,自動就會去探索和發現,而背後的驅動力,恰恰就是感受以及對於感受的貪愛。人會自動避開導致他們痛苦的人事物,同樣地,人們也因為貪愛,會主動去謀求能夠導致他們身心愉悅的人事物。
和這種貪愛的對抗,將是修行的內容所在。對根門的自製,將起到很好的作用。因為根門是信息的入口。在此基礎上,修習禪定,以達到心的強而有力,從而成就「心清凈」。並以此為基礎,修習觀禪,將客觀實存層面的成分進行拆分,直至對於心理的運作不再有顛倒疑惑。
謝邀。
馴服野獸的方法是直接把它殺了嗎?不會,那是廚師;把野獸變不見的,是魔術師。
馴獸師會將野獸隔離,單獨相處,避免它受到外界環境的干擾,秉性越複雜越棘手;然後全面去觀察它,找到讓它平和的方式,如果他狂躁起來,那最好是離它遠一點,不理不睬,讓它自然平靜。這是一個漫長和專業的過程。
佛教徒就是馴獸師。不是廚師也不是魔術師,那只是世人的誤解,感覺佛教徒要麼是欺世盜名,要麼是神仙妖怪一樣。人家真的只是認真做學問而已。
一般來說,在出家人的「馴獸守則」——戒律里,是嚴格規定不能順著慾望的,因為這是飛蛾撲火的行為。但對於在家人來說,沒有那麼嚴格,傷就傷吧,只要你保持對慾望的覺知和降服,總有一天它傷不了你。這個問題本身有點奇怪啊,等於在問:
如何看待佛教徒還有食慾要吃飯這件事兒?佛教徒還有性慾,又有何問題?身體健康的成年人就會有性慾啊,生理現象,沒有隻能代表性器官喪失了功能,或者身體機能出了問題,跟是不是佛教徒沒有什麼因果關係的啊。
佛弟子,首先是活生生的人。佛法,佛陀發現出來並教給眾生的「覺」之法。「覺」與「迷」,是「心」的事,跟肉體有沒有性慾沒有什麼必然聯繫。佛陀只教導面對人生一切領域,不禁不縱,不沉迷也不排斥(當然也包括對待性慾也是如此),凡事盡心經歷過程,然後隨緣放下對結果的期待。佛弟子首先是人,人為什麼不能有性慾?
別人不清楚,那我來說說自己的情況吧,不到三十歲的女子,身體健康性慾正常,單身時有自慰,有男友後有正常的性生活,普通上班族,跟男友計劃明年結婚生子,目前正在一起努力為未來打拚。以上並無任何特別之處,和所有普通女子一樣吧?
若再加上一條,本人已經皈依三寶,學佛兩年,此外並無任何特別,為何就要被問及如何看待了呢?學習佛陀的智慧來面對生活的人,為什麼一定要失去性慾呢?
在下不僅性慾正常,食慾也正常,作為年輕女孩,也有不算太高的物慾,力所能及時喜歡買漂亮衣服和首飾以及精緻的小物件。還有愛欲,想和喜歡的人白頭到老。還有各種其他的欲……
但學佛令我放低對慾望的執著,不被慾望所迷,不沉溺也不排斥,一切適度。學習佛陀的智慧令我有智慧、勇氣、能力去發現並調整自己思維程序上的錯誤,更快樂更自在地生活。
特別說明:在下並非出家人,對出家人的情況無任何了解,在此不做任何討論。
…………………………………………………………
不斷有朋友點贊,補充一下,很多佛弟子以及對佛法感興趣的人,都存在如何面對「性」事的迷思,其實這個話題已經是老生常談了,在此附上來自Handsome師兄的幾個答案,對這個問題回答得非常精彩,非常有智慧,很到位!祝福大家!
【佛陀一生說法只是教人不自慰、性無能、單身、離婚就是修行嗎?】
Handsome:人人是透過六種感官,例如眼看文字、耳聽音聲......http://www.zhihu.com/question/47056139/answer/104153874【佛法如何面對性事,是排斥嗎?】Handsome:佛者,覺也,如果真的明白佛理,就自然明白性事本身沒有什麼對錯可言,性事只是一個活動,全屬「中性」。… 佛法如何面對性事,是排斥嗎? - 知乎用戶的回答 (分享自知乎網)
【性慾是邪惡,禁慾是善良嗎?】Handsome:人生上任何取捨,除了注重精神不被影響困擾,也要明白「生理構造」,身體不會騙人,遇上虛耗或敏感,也是一… 性慾是邪惡,禁慾是善良嗎? - Handsome 的回答 (分享自知乎網)
【佛法對邪淫的內涵是什麼?你知道嗎?】Handsome:當年印度法律縱有如無,必先了解昔日時代背景,sakymuni釋迦牟尼乃歷史人物,生於當年時空… http://www.zhihu.com/question/46665698/answer/102238683 (分享自知乎網)
【怎麼看待佛教徒還會有性的慾望這件事兒?】Handsome:謝邀。補充一句:其實如果回答的人不願意說出百分百真相,這個討論基本上無意義的。只能說,所… http://www.zhihu.com/question/49327607/answer/115406355 (分享自知乎網)
(以上鏈接不要錯過評論區哦!!!!)我的師傅說過。
「佛法是一種活法。」
佛,梵語讀作布達哈。意思是圓滿無礙的智慧和覺悟。仔細品這句話。仔細品這句話。仔細品這句話。
學佛不是要我們離開生活。
而是在生活中運用佛這種智慧和覺悟。
我們首先是個人,其次才是佛教徒。
而且佛學是化解矛盾的科學,不是產生矛盾的謬論。
這個問題不成立。
能有這個問題的的學佛人都是庸人自擾的還沒入門的佛領域「民科。」
然後清心自然寡慾,一個不執著的佛教徒,發現自己還有慾望,那就是身體提醒自己學佛還不夠到位,心還不夠清,不夠凈而已。精進修行就是了。
同時,慾望和滿足慾望的物質不是必然聯繫的。
比如錢,一個人是否對錢充滿慾望和是否有錢,其實沒有必然聯繫,富有來自的智慧的正確的商業行為,而不來自於對錢的慾望。
你說的慾望還指什麼?
比如性慾?我作為一個居士,我也做愛啊,但是我跟前女友的做愛幾乎都是對方提出的,然後時間久了,根據規律到她想要的時候我也主動找給,並且我的生理反應也是正常的也不會有什麼糾結推脫,因為那樣的話反而會因為我信佛給別人生煩惱,多不好,並且我也當下鮮活的享受,做好每一次愛,不過佛法告訴我們,不能貪戀不能執著,做之前不貪戀這種感覺,沒做的時候也不意淫,做完了也不總去回味。
完全處於愛對方的目的跟她做愛而不是出於自身的性慾,而且不存在對方不提你就不做了么?這種問題,兩個人相愛必然要對對方和自己有了解,對方還沒到清心寡欲的境界,那麼生物學上他就會有這種需求,她主動提,也好,她不好意思提也好都要在合理的範圍內做到並且做好戀人的義務,不能因為我學佛而讓我的戀人吃任何虧,而應該因為我學佛,讓她成為更幸福的戀人。
而對於自己的心情而言,學佛是讓你放下七情六慾,而不是厭惡七情六慾,(我學佛,和我愛做愛享受做愛沒有任何矛盾,我不會因為學佛了就覺得人類創造生命的行為很噁心很難受,只不過因為我放下貪嗔痴慢疑,所以我不貪圖做愛,不會為了做愛而去戀愛,就是做愛這件事情如果發生了我也一樣享受,但是做愛不是目的。)就拿吃肉為例,很多人學了佛,餐桌上聞到肉味兒就噁心,還表現出厭惡之態別人做好的肉倒了也不吃,這種其實9成是學佛裝逼者,他不是為了智慧覺悟而學佛不是為了利益眾生而學佛,多數是為了裝逼而學佛。而且學佛學的不到位沒有升起菩提心。
這個肉這個動物,已經死了,為你而死,被端上了餐桌,你還流露出厭惡之色,這個動物多可憐。有菩提心的做法遇到這種情況,要麼在心裡為這個動物念念咒,然後自己懷著感恩的心吃了,如果味道不錯,還要感恩烹飪它的人的手藝。
或者很勤快很主動不嫌累的念念咒,然後裝好,上街找個流浪的人,或者小動物,把這些布施出去。
但是如果你覺得餐桌上的肉很噁心,那你真的應該好好反省,好好悔過。因為即便它們是屍體,面對屍體應該升起也是悲憫而非厭惡。
學佛應該讓人生起清凈的喜樂,和因為對眾生的愛而升起的悲憫,而不是任何一種厭惡。是人就有慾望,這是人的身體構造決定的。僧人也是人,也會有慾望,這是必然的。不同的僅僅是,真正的僧人能通過佛法的學習能夠認清慾望的本質——虛假;能通過修行,最大限度的降低慾望。慾望之所以是讓人迷戀,是因為慾望能給人帶來滿足,餓了,就有吃飽飯的慾望;不碰女色,就有想和女人上床的慾望;吸煙上癮了,一段時間不抽,你的手會不由自主的去摸煙,你的雙腳會不由自主的去店裡買煙——就是為了滿足尼古丁水平——抽的越多,對尼古丁需求的越高,抽煙的頻次越高,就是這麼個惡性循環的過程。
按《這本書能讓你戒煙》所言,煙癮其實就是尼古丁癮,覺得抽煙很爽不過是尼古丁的詭計——所謂的很爽不過是因為你滿足了尼古丁的需求,當你認真的去反視吸煙過程的時候,你會發現除了你滿足尼古丁需求的過程,其間其實根本沒有快樂可言。最簡單的例子就是當一個吸煙成癮者而且自命是挑剔的吸煙者沒煙的時候,平時他根本不要抽的、平時他認為很爛很差的煙,他也會拿起來抽,如果實在沒有煙,他甚至會搞各種自製的代替品當煙抽!為什麼,因為其中根本沒有什麼真正的快樂!所有的那些自命不凡不過都是尼古丁的詭計而已。
性愉悅也是如此,不同的是,尼古丁換成了多巴胺,成癮的程度不像吸煙那麼明顯,更重要的是,他是個底層設計——這讓性慾看起來顯得難以琢磨,但是性帶來的快樂說白了,也不過是人體內上癮物質的詭計——海洛因和多巴胺的相似程度我想不用多說,只不過人自然的慾望由於精巧的設計被限制在了一個比較低的程度上而已。所以性愉悅其實是什麼?和吸煙愉悅是一樣的,說白了還是各種上癮物質的詭計。食慾也是如此。所以,佛教把食物當做葯,不吃是會死的,所以雖然這葯會讓人上癮,但還是得吃。僧人在吃飯的時候要存五觀,佛教術語稱作「食存五觀」,哪五觀?抄過來大家瞧瞧:1、計功多少,量彼來處。
2、忖己德行,全缺應供。3、防心離過,貪等為宗。4、正事良藥,為療形枯。5、為成道業,應受此食。
有木有感到不得不吃的糾結?沒錯,就是不得不吃,要是不吃不會死,佛教也不會吃。
為什麼佛教對食慾這種東西都採取如此謹慎小心的態度?因為滿足慾望本身會增進慾望,而這種慾望帶來的所謂愉悅快樂,其實不過是慾望自己搞出來的詭計。
佛教一早明白了這事。所以佛教主張禁慾但禁慾不是說想禁就能禁的,你不光得明白道理,看透慾望的詭計,你還得有正確的方法。佛教對治性慾的方法是什麼呢?釋尊曾經親自傳授過枯骨觀和不凈觀,拿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對人的底層代碼進行改寫,讓人對人肉體的骯髒不凈有一個直接的認識,這樣當你看到美色當前的時候,對肉體的負面認識就壓制了性慾的升起。當然佛教還有其他手段,但枯骨觀和不凈觀是比較著名的兩種。但枯骨觀和不凈觀並不是實踐了就一定會成功的,還沒成就的時候,慾望還在那裡,它的詭計還是耍的溜溜的,慾望還是會照常升起。通常僧人會努力修行,因為僧人已經出家,但居士還在家,還要娶妻生子,所以佛教在講居士戒的時候通常會講,按道理呢,淫慾就該階段,但繁衍又不能禁絕淫慾,所以居士不要求戒淫,合乎戒律的性行為是可以有的,只要不去搞那些戒律所不許的性行為就好了。這就類似,僧人為了活下去修行必須吃飯一樣,作為在家人繁衍是必須的,所以必要的性行為也是許可的,如是而已。不是說你一信佛,慾望咔嚓就斷了,哪有這種事情。呵呵……一不小心看到某些沉浸在妄想中的人說「證得阿那含道果與阿拉漢道果的聖者們,他們是依靠佛陀的教導而證悟的,他們是佛弟子,但是他們不再有對性的慾望。」……我真是很吐血,難道證得了阿羅漢的聖者們沒有人類的肉身?還是說在他們證道的那天他們就被閹割了?
純扯蛋!
是人就會有性的慾望,除非這個人先天發育不良,否則他就不可能沒有性慾,一個人是否證得了阿羅漢果並不是看他有沒有性慾,有沒人性慾也並不是一個人證沒證果的標準,查看一個人是否證得了阿羅漢果主要是看他的智慧成就,有智慧跟有性慾並不矛盾,沒有任何研究表明智慧成就越高,性慾就越低,這完全是衛道士的幻覺。
居士也有人倫家庭孩子。出家人也是人,也有做為人的慾望?他們都是如何處理這兩者之間的關係?說實話,當你不再認為「性」是問題的時候,這個問題根本就不存在。而很多修行人之所以認為「性」是問題,其實是因為他在現實生活中的挫敗感太強,又有很多尋求認同的野心,當一個人不再有尋求認同的野心,誠實地做人,誠實地做自己,性根本就不是修行上的問題。謝邀。這個課題竟然近200人關注,如來正法如何薪火相傳呢?佛法竟然淪落到如此田地,為了一些芝麻綠豆的事,竟然引來如此的關注,真的令佛法蒙上不白之冤,更硬說這是佛陀的意思,佛陀教人「不取不舍」,「不抗拒」的態度去面對人生,同時「不沉迷」於六根感知的際遇,但佛陀說法49年,竟然此刻淪落到禁慾主軸的地步!天啊!唉....其實如果回答的人不願意說出百分百真相,這個討論基本上無意義的。只能說,所有人私底下都有自己解決性慾的途徑及習慣~「自慰」或「性交」,這個情況跟宗教無關,分別只是次數多少而已。如果有人堅持說完全沒有性慾解決的需要,只有兩個可能:1)他/她已經成就「arhant~阿羅漢」或更高的果位,亦即是說已經是聖人。2)身體的「性功能」已經完全失去。*但不建議探討出家人的情況*用禁慾方法去修行,最重要是「個人相應」,跟別人無關。
仍有很多居士仍然需要成家立室,千萬勿將「個人禁慾態度」去加諸別人身上,每人所能承受的方法都不同。
堅持專註地做一個禁慾的人是可以的,無人可干預,這是人權,況且根本無人有興趣知道誰禁慾,修行是修證自心,不是修證他人,靜悄悄地去禁慾就可以了。
但注意一點,如果閣下將來打算成家立室,建議務必先好好正視身體,否則,可能會成為伴侶的負累,請大發慈悲,伴侶是無辜的。一般來說,有家庭的人比單身的人慾念小數倍,這是單身者不會明白的。最後,以下是一個假設,絕對無諷刺成分:禁慾男可以到醫院動手術將「睾丸」切除,由於荷爾蒙改變,那份性慾確實會完全消失,這是最快令到性慾失去的方法。其次,很多國家仍流行一種方法~割X禮,這是可徹底針對女生減去性慾。不同民族之間的執行過程不盡相同,有些切除部分「x蒂、陰X、X皮」,也有的切除整個X蒂和小X唇;甚至將大小x唇全部切除,使陰X癒合,俗稱鎖陰手術(英語:Infibulation),很有效的,可以了解一下這種外科手術,有一些方可以做。百度、百科都有介紹,很多國家都有割X禮的,各可自行了解,有人做過這類手術,這是最有效方法,亦非常成功,以上僅供參考,不代表個人立場。以上回答,知道必受爭議,但無論任何人如何看法,也不會影響到以上回應的改變,因為本人是從生理結構作出探討,完全不涉及任何理念。歡迎任何人批評,但任何批評都不會影響到我的回應,因在下是用「離相」態度去修練而面對人生。佛法是「離相」,並非修離群、離婚。佛法修行是修心,並非修練下半身。
佛法由自心切入修,並非由不自慰切入修。
佛法修行是「不住相」,並非修不舉。《法要佛陀一生說法只是教人不自慰、性無能、單身、離婚就是修行嗎?》Handsome:人人是透過六種感官,例如眼看文字、耳聽音聲......佛陀一生說法只是教人不自慰、性無能、單身、離婚就是修行嗎? - 知乎用戶的回答我已經皈依三寶,是「在家人」吧!所以只能說說我自己的情況和感受。
1.我已婚,有一個聰明可愛的孩子。我覺得孩子是真的需要媽媽悉心照料智慧引導。母親的職業絕對不簡單,生孩子難,養育好孩子才是更難的。一個母親需要對孩子悉心照料,溫和耐心、鼓勵孩子、陪護他,方方面面都要照顧到,讓孩子身心健康快樂成長!這絕對不簡單。(孩子的乖巧、懂事並不是你去拜佛或者吃素放生就可以求來的)教育,最簡單四個字就是言傳身教!所以不是向外求!佛教我們,修行是修心。修正自己的思維言行。孩子才自然會學好。
2.我們夫妻和睦恩愛。我覺得自己很辛福。
當然我們也會吵架的,但是心裡總是想著對方的好。彼此都願意退一步。現實中是沒有完美的婚姻的,沒有完美的伴侶,更沒有完美的人生劇情。沒有圓滿的事世,我們需要圓滿自己的心。回歸主題~性。
我想說,如果你想要婚姻,就應該要遵循規則。如果不要性事,那為什麼還要結婚?這對另一半是多麼不公平?換句話說,這是禍害了對方。這樣不是很自私的嗎?
性生活,是婚姻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你不好好經營,兩個人的互動不和諧,感情自然也會所有影響的。
我的態度是做什麼也要盡情。性是生活中一部分,自然也是一樣的。我可不是為了互相折磨而結婚的。
其實,為什麼總喜歡和性過不去?換句話說,此刻就算你無性慾了,性功能失去了,對智慧又有什麼提升呢?有一點慾望也未必全是環事兒 六祖慧能也曾寫下偈子
慧能沒伎倆 不斷百思想 對境心數起 菩提作么長佛域民科的說法好評 一直不造怎麼形容這些看似虔誠 其實虔誠的一塌糊塗的人 你們這些微信的人啊 哦不 你們這些小信的人啊
佛法的智慧般若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就在生活當中 在站中 在坐中 在行中 在愛中 在性中 一切萬法不離自性
不過說到民科 一直感覺民科也是科 雖然科的一塌糊塗 禪宗講究頓悟之說 希望佛域民科哪天也能 一念智即般若生 吧
最後留下兩首自己寫的小詩詞送給所有看到這個回答的朋友們
常相憶 紫霞仙子凌般若 裳衣如蓮 點點清水落 寶璐自是美無瑕 芳心幽蘭心不邪 叫我如何去思量 斷相忘
地藏厚德生五穀 慧能若水利萬物 君自出塵本無樹 何意名與祿 一切眾生皆普度
以上為原答案 下面將會是一些觀點補充之類的
說到性慾欲練神功必先自宮切個卵巢割個JJ弄掉子宮去除搞完啥的 還能一部分解決問題 說動吃飯穿衣看來倫家是真活不下去了啦 (???ω???)
準備涅槃中 沒有好吃的小龍蝦小籠包子蘭州拉麵朱老五酸菜刀削麵羊雜碎啥的不要叫醒我 ( ′╥ω╥`) 但是有好吃的時候一定要叫醒我喲 不然我涅槃了之後會和佛陀各種反映情況的喲 以後彌勒時代來臨的時候也不給你們帶好吃的 哼 (???ω???) 請正視的嚴肅認真表情臉 難道不像正要噴薄而出的小火山嗎 像嗎 不像嗎 像嗎 好吧 不像算了 受了具足戒 就是玄奘法師持戒的那個 應該還是不能結婚的 已經戒律里的不邪淫 就成了 不淫 百家講壇看到的 一般的居士和沒有受戒到不淫 而是不邪淫的 正當的性生活夫妻關係是可以保持的 至於有人問答主我為什麼沒有受戒也不淫了 主要是沒錢沒長相沒本事沒實力沒勢力沒π哦不對是沒巧克力蛋黃派哦還是不對就是沒派沒有巧克力蛋黃學佛以來,也曾有此困惑。網路很多流言認為無欲無求才是清凈。可如果真是拒絕與伴侶親密,只能落得妻離子散,世間還是要遵循人倫。
當日釋迦牟尼佛出家之前,悉達多王子有妻子也有孩子。佛陀佛經並沒有提倡禁止我們的慾望。有佛教徒講,佛經里有「不邪淫」之說,淫在此處的涵義應為不過度之意。
對於x,對於金錢...都是如此。追求功名利祿,追求滿足,而不因為得不到而苦惱,中庸之道,才是真正的清凈吧。
曾與出家師父探討過此類問題,師父也指引居士應圓滿家庭。至於出家人寺院生活,從未了解,不便妄語佛祖曾經是迦毗羅衛國的王子。出家前,佛祖也曾經娶妻生子,是對佛法和大智慧的追求使佛祖放棄了王位,放棄了人間的七情六慾。
=============================首先,世間學佛的人很多,請仔細回顧一下自己學佛(拜佛)的目的:1,為了榮華富貴。希望有更大的權利(最好能夠過上王子般的生活),這樣能夠獲得更多財富,希望菩薩保佑自己地位更加顯赫,保佑自己更加出名……2,只要穿上某服飾(在某個場所內),於是就有人相信,他們甘願獻出自己的財富甚至貞操……3,做個樣子,讓別人看到自己在「念經」,在「焚香」,在「跏趺坐」……4,求菩薩解脫身體上的病痛,(化療、放療……)在肉體上的痛苦實在難以忍受。5,希望得到救贖,死後不墜入地獄,擺脫輪迴……6,參悟佛祖的大智慧(佛法),洞悉世間萬物的玄機……7,成佛(菩薩),既可以度自己,也可以度他人。其次,佛祖成佛之路大致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1,困惑、煩惱;2,放棄、苦修、戒斷;(期間曾經修習瑜伽)3,入定、開悟、戰魔軍、轉變(小涅槃);4,收徒、宣揚佛法、發展大智慧;5,成佛(大涅槃)。================================從生理上,普通人只利用了大約4%的大腦機能。經歷一定的修鍊(冥想、瑜伽、禪定、金剛乘密法、內丹等)能夠激發更多的大腦功能參與思考,於是人的思維能力可以得到提高。這是肉體修鍊大智慧的生理依據。瑜伽理論是這樣認為的:A,普通人的生命能量都集中在海底輪(此位置最接近生殖器),所以普通人經常出現性的念頭是正常的,有了性慾望需要發泄也是正常的。未經過修鍊的人,如果死的時候生命能量仍然在海底輪,那麼他的靈魂只能從下竅出肉體,結果是只能下地獄(在地獄贖清此生罪孽後進入六道輪迴)。B,瑜伽的修鍊就是把生命能量沿中脈逐步上移的過程,最高級別是頂輪(也有說法是梵輪,在頭頂之上)。如果人死時生命能量處於比較高的位置,如在喉輪以上,那麼他的靈魂可以從上竅(至少從口鼻)出肉體,能夠不入地獄;如果人活著時生命能量在頂輪,他可以激活大腦的潛能,開發大智慧,如果智慧的積累到達了大涅槃的境界,那麼他可以成為菩薩或者成佛。C,人的七情六慾都是生命能量在海底輪的表現,經過苦修的人,真正出家的人,看破紅塵,把七情六慾已經拋棄,因為追求的是「大智慧」(向頂輪的修鍊)。簡單講,大智慧在上,七情六慾在下,二者方向相反。============================打個比方,世界上攀登珠峰的人很多,成功的人也很多(成功登頂珠峰的人比成佛的人多),假設有這樣兩位攀登者:甲先生,登到7200米海拔,突然接到簡訊,老婆(或者漂亮女弟子)來到珠峰大本營(5100米)慰問,於是甲先生執意下山,一定要去XXOO;乙先生,登到7800米海拔,突然一拍大腿,NND有兩罐肉罐頭忘記在珠峰大本營了,身上只剩下壓縮餅乾,沒有肉不能活,於是下山到珠峰大本營去取罐頭。——大家想一想,甲乙二人能否成功登頂呢?如果這二位連珠峰都上不去,此生能夠成佛或者修成菩薩嗎?============================有研究表明,人的七情六慾(食慾、性慾、快樂、煙癮、金錢、奢侈品等)都是大腦中的多巴胺效應,但多巴胺只能帶給大腦非常短暫的滿足感,多巴胺效應是「邊際效用遞減」的。隨著相同的外界刺激,大腦產生的多巴胺帶來的滿足感越來越低(生理上叫做阿片受體中毒)。換句話講,當人飢餓時,吃第一個包子滿足感最強,隨著進食,滿足感逐漸降低,如果吃飽了仍然強迫人進食包子,很快包子就會變成負擔甚至懲罰。真入定(禪定)是必須經歷戰魔軍階段的一種涅槃效應,這是羽化成蝶的過程,生理上是大腦掃除光多巴胺受體後產生內啡肽的一種扭轉機制。蟲子會對肥碩的葉子感興趣,而蝴蝶只關注鮮花。(請自己去度「多巴胺」和「內啡肽」的差別吧,對於很多人,在沒有跨過那道特殊的門檻之前,這兩個術語沒有任何意義。)在瑜伽的修鍊中(禪宗、密宗),大智慧是與七情六慾相反的方向,有如珠峰峰頂與山腳的差異。凡是真正踏上追求大智慧之路的修行者,隨著一步步攀登,他的心中愈發裝滿了使命與目標,他的內心離慾望就會越來越遠。凡是對金錢、名譽、地位、酒肉、毒品(包括手機)、女色格外感興趣的修行者,他的生命能量仍然在海底輪(那麼這麼多年來他究竟學了些什麼呢?)。但凡夫之人,貪著其事。================================================以下是修習《金剛經》的感悟:1、不要讓外物、名譽、地位奴役了你的心靈。知足的人,雖然睡在地上,如處在天堂一樣;不知足的人,即使身在天堂,也像處於地獄一般。物質生活清貧,並不影響心靈的充實。凡所有相,皆是虛妄。2、無論身處哪裡,無論在做任何事情,都要堅守自己內心高貴的修養。眾生平等,人人皆可成佛。動物有動物的品格,樹木有樹木的尊嚴,佛有佛的邏輯。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3、佛是悟得,是修得,是參得;不是學的,不是教的,也不是傳的。語言,只是大腦中極小一部分的功能。大智慧,在文字之外。凡被寫成文字的經文,只是經文。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4,每個人的菩薩就在自己心中。菩薩不是寺廟中泥塑的像,每個人的菩薩就是自己,如果你自己度不了自己,沒有別人能夠幫你。如果你心中的菩薩是有鼻子有眼、五顏六色、結某手印、執某法器的,那只是像,不是菩薩。你能夠感覺到的菩薩,無色無相、無味無度、無形無勢。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5、好好地孝敬父母,因為他們才是你的佛。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積德雖無人見,行善自有天知。如果你真的信佛,佛在無時無刻注視著你。經義不可思議,果報不可思議,佛法亦不可思議。=============================成佛之路有無數條,如恆河沙數量。修佛的途徑簡單講就是戒定慧。以戒生定,以定生慧,以慧參佛。如果不能真正持戒,在入定的初始階段,此人一定會死在自己內心的魔軍刀下。所以,心中有魔的人,根本不可能知道禪是什麼;已經參悟出禪機的人,絕對不會再貪戀七情六慾(虛妄)。===========================抱歉,此回答僅僅為個人的感受,禁止轉載。望諒解。不當之處,請指正。我們學佛是為了覺醒,佛是覺醒之意!覺醒是思維上的事,,性生活是生理需要,是身體上的事!兩者並沒有什麼矛盾之處!也不需要特殊處理,性生活是生理需要,就像我們餓了要吃飯一樣,有需要就解決,一切自自然然!
基因表達不以思維意志而轉移,否則就是用進廢退了。
前面很多師兄已經回答過正標題的內容了「佛教徒也是人,不是佛菩薩,有慾望很正常」但是正標題有疑惑性,具體內容是:「居士也有人倫家庭孩子。出家人也是人,也有做為人的慾望?他們都是如何處理這兩者之間的關係?」一者是慾望,一者是修行,佛教徒很多,大概分為幾類:1. 迷信的佛教徒,把佛菩薩當神仙,求財求祿求平安,普通老百姓嘛,這也很正常,結個善緣罷了,本身求的都是慾望,更何況讓他修行呢?2. 學術界學者,這一類很多人只對佛教的知識體系、理論感興趣,大概是在當小說看吧,佛經腦洞那麼大,宇宙觀、世界觀都是宏達的遠飛人類腦洞所能比擬的,所以他們是來玩的,而真正修行,他們卻嗤之以鼻,充其量說個「信佛就是一種活法」,以展現自己好佛號道的心態,但實際上和那些求財求祿求平安的芸芸眾生沒什麼區別,只是他們自己清高,不認為自己了求那些東西,但是在佛家來看,也沒什麼高明之處。3. 修行人,因為各種各樣原因明白了佛教修行的方法,明白了修行是好事情,但是修行也分三六九等不是?粗說有六即佛,細說別教圓教五十二個位次不同等級的修行人。每個級別對待事物各不相同,即便同一個位次的菩薩,因為因地種種習氣,對待人事物的方法也各有不同。記得南懷瑾老先生講過一個大修行人兒子評價自己父親的話「他對待一切眾生都像自己的孩子,對待自己的孩子卻像是對待一切眾生」。當然,不知道題主是問哪方面的慾望,性慾而言,修行程度越高,性慾越淡(其他慾望也同樣越淡),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不需要強迫的。以在寺院共修為例(參考東天目山昭明禪寺的修行時間):2:30 起床3:00 -- 6:00 早課(念佛、繞佛)6:00 -- 6:30 早齋7:00 --11:00 念佛、繞佛11:00--11:30 午齋13:00--18:00 念佛、繞佛18:00--18:30 晚齋19:00--20:30 晚課(念佛、繞佛)21:00 睡覺 真正修行一段時間就知道了,在這種正規寺院修行,每天的時間安排的慢慢的,除非休息時間,否則是不能進寮房(宿舍)的,而真正休息的時間比較少,這樣就最大的減少了人的慾望,尤其是男性晨勃期間的性慾,這樣也就不禁而止了。再加上寺院日常工作也很多,真正在寺院里的人大都也是喜好清凈,傾向於慾望淡然的人,自然不會有什麼了。 不再寺院道場,在家中修行各種繁瑣家務,網路電視隨手都可以翻看的情況下,修行障礙多了可不是一星半點。
他們都是菩薩,在一切處,他們與自己相遇,與自己戀愛,與現實為友,與宇宙造愛,為眾生造福。
佛教徒還想吃飯穿衣呢。食慾和保暖沒法抵擋,題主你說咋辦?
我不是佛教徒,只是有心修行的人。說一點我個人的感受。普通人:普通人在不同的年齡階段,不同的生活狀態下,對性慾的體驗是差異相當大的。沒有經歷過的人估計無法理解。無論如何,此言不虛。我們可以由此推理,性慾並非什麼獨特的東西,跟吃飯睡覺沒有差。正常的人餓了吃,困了睡。沒有現成吃的則靠自己雙手勞動,也很正常。有家室的成年人不會把性慾這個當成什麼特別的大事,更不是困擾。修行人;我打坐到一定程度後,體會到初步的「內觸妙樂」(補充:是不是初禪我不不知道,因為我沒有師傅。但是我知道正常人的感受,這個絕對超越了一點。),就對「性」事天然無感了。性是身心的快感,禪樂也是身心的快感。但是這個比性事爽多了。當我發現這一點之後,突然感到一陣悲哀,為我老婆感到不值。因為做不做愛對我來說無所謂,不做更好。拒絕不做的話會覺得對不起我最應該感恩的人,做又沒有多少興趣。所以有一段時間,我是完全被動的,有時候故意躲。之後,觀念又變化了。放下就好啦,做或者不做沒有區別。我現在理解:打坐能夠涵養精氣神,本事絕對超強。但是說實話,再強的本事我也視若無物。我真可以超越單純的肉體快感層面。所以我估計真修行人在性事方面絕對沒有煩惱。成就的人:這個從佛經上來看(我感覺),稍有成就的人已經超越性這個層次了。五蘊皆空,哪裡有我們普通人所謂的性的位置?即便沒到那個層次,只要對禪定有一些體會,性慾應該也不是問題。總結:佛教徒有不同層次,普通人,修行人,成就人表現各不相同。即便有佛教徒有性慾也無需特別看待,不值得大驚小怪。修行人的性慾跟普通人的性慾是有差別的。即便是普通人,產生的性慾也是有差別的,有的人拚命想用各種藥物維持金槍不倒,有的人則來去自由,視若平常。補充:如果一個修行人害怕性慾,要想一些特別的方式來避免自己產生性慾,還在為性慾煩惱,從修行的角度建議,你應該抓緊時間學習和實踐。有性慾很正常,沒有性慾也很正常。不值得在這些事情上浪費時間。在不同的修行階段會出現不同的狀況。楞嚴經對性事有描述,摘抄如下:以下有六種對待性慾的層次。可供參考。
1. 諸世間人。不求常住。未能舍諸妻妾恩愛。於邪淫中。心不流逸。
2. 於己妻房。淫愛微薄。於凈居時。不得全味。
3. 逢欲暫交。去無思憶。於人間世。動少靜多。
4. 一切時靜。有應觸來。未能違戾。
5. 我無欲心。應汝行事。於橫陳時。味如嚼蠟。
6. 無世間心。同世行事。於行事交。瞭然超越。
我師父教導我,佛教徒只是向佛學習弟子徒兒而已,還沒有成佛,眼耳鼻舌身意都不清凈,這很正常啊!!六根清凈了那就不是徒兒了,那就是師父了!!那就成菩薩,成佛了!!
首先得學會怎麼做人!!!!人都沒做好,怎麼去成佛???做一個行善積德的人!!!做一個好好工作,好好學習的人!!!做一個好丈夫,好妻子,好爸爸,好媽媽,好兒子,好女兒!!首先把這些角色都做好了,再談成佛的事情!!
在家居士,在家居士,既然都說了是在家了,就得遵從在家的戒律,在家就得和老婆啪啪啪。生活和諧。別搞得老婆不高興,最後生煩惱,怪到佛教上面來。
佛教徒不吃肉,蔥姜蒜,就算要吃也吃五凈肉,戒酒戒煙,但是別人要吃,或者別人盛情要請你吃肉喝酒你也得接著,不能說我是佛教徒,我不吃,你也不能吃,讓別人心生厭惡,先管好自己,戒律不是讓你管別人的,不能讓別人對佛教產生誤解。
出家人,出家人,既然出家了,就得遵從出家的戒律,就不能和任何人啪啪啪。自己也不能打飛機。
最後說一句,學佛別學歪了,不能像MSL一樣,到哪兒都惹人厭!!!!給別人增添煩惱!!這鍋!!佛祖不背!!!佛教徒也是人。。。
推薦閱讀:
※讀經過程中如何確認自己的理解符合經義?
※為什麼佛陀親自帶領的僧團中的精英長老們成就的阿羅漢道被稱為小乘,是不是說明佛陀的教育挺失敗的?
※請問斷身見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出家人如何贍養父母?
※「出家」的意義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