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買不買學區房?
北京戶口,倆娃,要不要去海淀區買一個900多萬的學區房呢?買的話,要貸款400多萬,壓力不算大,但短期肯定不能去歐美旅行。不買的話,又覺得能踮起腳尖給孩子創造更好的學習環境而沒有努力,怕將來後悔。
我個人還是覺得好學校對孩子的影響挺大的,不單是學習成績,還有習慣,思維方式,交朋友等等。。。。
給你講個真實的故事,我媽,米粒姥姥,原本是西城孩子,高一的時候由於特殊原因,從西城普通高中被轉到了丰台普通高中。這所丰台普通高中全班沒有一個人上本科,她也只得上了大專;而她之前所在的西城普通高中,在那個年代,全班40幾個同學全都上了本科。她高一時在班裡是前十名。她為此悔恨終生。
環境的力量是非常強大的。在好的學校,優秀的老師和同學,帶著你家娃輕輕鬆鬆上一本;一般的學校,卻需要孩子單打獨鬥,克服更多的誘惑,努力10倍才能得到一樣的結果。
我的小學是在丰台區前十名的小學讀的(丰台區的教育在北京是普通的水平),走路到學校五分鐘。我學習還算努力,成績一直是全班前五名左右。米粒姥爺主張自由和快樂,因此我沒上過任何英語、奧數之類的輔導班,而當時我丰台的同學們大都上了各種輔導班。
小升初,我們那時候還沒有「鎖區」(現在北京是鎖區的,不能跨區念初中),所以我陰差陽錯進入了一所非常牛的初中,海淀區頂級的市重點之一,X大附中(海淀區教育在北京算是最牛的之一了吧)。
進校之後,我才發現北京的小學和小學之間有多麼大的差別。我的同學們大多是重點小學畢業,比如中關村123小,史家衚衕,實驗二小等等。
英文來講,我小學四年級開始學英文,到小學畢業沒上過輔導班,只會26個字母和簡單的單詞,比如cake,apple這樣的。
我的海淀同桌,幼兒園開始學英文,小學已經背下來了一本牛津大詞典,能把十幾本厚厚的英文名著全文背誦,如《夏洛的網》《殺死一隻知更鳥》等等,英文流利又地道,跟外教對答如流、談笑風生,可以說跟我現在英文水平差不多,甚至更好(捂臉的表情在哪裡)。。。關鍵是,人家根本不像我們痛恨英文,而是發自內心地愛英文,愛閱讀。我上初中的時候,她已經開始閱讀莎士比亞的戲劇原著了。
數學來講,我沒學過奧數,沒參加過杯賽(對,那個年代北京孩子已經在大量參加奧數和杯賽了),入學考試時,我的數學非常努力地考了38分(現在還記得這個數呢)。
坐在我後面的男生,早已自學完了初高中數學,自習課沒事就做做大學數學愛好者的《吉米多維奇習題集》。在我眼裡,他就是數學天才。他非常謙遜平和,可我還是不敢向他問問題,他太聰明了,在他眼裡顯而易見、1+1=2一樣簡單的答案,在我眼裡有千山萬壑才能到達。。。
語文總是我的強項吧!我小時候非常喜歡讀書、寫作,作文經常發表在各種兒童雜誌上,獲過獎,還入選了「中國作家協會」下屬的「中國少年作家班」。
你們猜對了,我還是被虐得體無完膚啊。
我們語文課代表,酷愛古文,熟讀了原版四大名著、四書五經和各種叫不出名字的古書(我覺得她那時候參加「中國詩詞大會」就能奪冠,哈哈),無聊的時候,喜歡把古文翻譯成英文,再把英文名著翻譯成古文,並對比兩種語言的共通之處。。。你們能想像我內心跑過的一萬頭草泥馬么。。。
大牛們都是全才——每天早自習,她為了磨耳朵,會用10分鐘聽一首小甜甜布蘭妮、后街男孩之類的英文歌然後默寫下來歌詞。要知道,10分鐘只能聽三遍啊啊啊。
他們的父母,都是各省市考到北京的大學生,都是全中國的精英,這些精英的孩子一代代彙集到北京。
我的中學時代,大部分科目的老師都是鼎鼎大名的「特級教師」,還有幾位歷年各學科的北京高考出題人。他們都發自內心地熱愛所教授的學科,帶我們發現和欣賞各個學科之美。老師循循善誘,學生也出類拔萃,一點就透。
英文老師要求我們初中就背下來新概念3和4,當時很痛苦,現在卻能出口成章了;語文老師要求我們初中三年,讀完北師大中文系,大學畢業生必讀的書單,當時痛苦地讀完三五百冊「大部頭」,現在卻成了寫作的基礎。
北京學區房為什麼這麼貴?還是教育資源的嚴重不平等。
2016年,西城區和海淀區理科650分以上的人數占整個北京的76.95%(近八成啊),東城區、朝陽區、丰台區、石景山區、通州區、順義區、大興區、昌平區、房山區、懷柔區、平谷區、順義區、密雲縣、延慶縣所有14個區加在一起只佔北京的23.05%。這還不能說明問題嗎?
古代孟母三遷,也是要讓孩子在更好的學區,更好的環境,而不是本來有好的,非要去選擇差的,來「標新立異」。把一手好牌打爛的人耽誤孩子一生,把一手差牌打好靠的是智慧和努力。
有很好的教育資源不要浪費,能買學區房的,米粒媽建議在能力範圍內選盡量好的。買不了的,也要在家給孩子提供更好的環境,比如書香滿室的書房、愛讀書的父母,比如不斷學習和進步、相親相愛的爸爸媽媽。不讀書、不學習,整天酗酒打麻將的父母,買多麼昂貴的學區房也沒有用。
盡量在能力允許的範圍內,給孩子提供儘可能好的教育和環境,讓孩子發現、成為更好的自己。這才是最睿智、最有遠見的愛。
學區房最大的作用是將平均生源質量較高的孩子集中起來,底子好,當然升學率就高。其實其他方面如師資、硬體軟體資源並不比普通學校強多少,學區房真的沒必要的,真擔心孩子高考升學,可以搞高強度衡中式刷題訓練,比買學區房好多了,學區房在很多人手裡就是投資炒房的手段,買了用來學習的是真的接盤俠,接不下去轉不了手,孩子又看不出比原來成績好多少,那就是賠了夫人又折兵了,學區房就像股票般風險巨大。
我在二三線城市省會,買房子優先考慮孩子學區,何況是北京。不考慮房子附加的教育、醫療和地域,那房子價值本身就不大,身在北京不買學區房,都覺得沒有充分利用資源。能力範圍內買最好的學區,教育就是給孩子最好的投資,比什麼歐美旅行都重要
學區房每六年能穩定產出一個學位,只要你小孩現在到達學齡,用掉現在的學位,六年後穩定出手,那麼學區房只賺不賠。
但如果你小孩離學齡還遠,你的學區房可能浪費一輪學位的話,就不一定划算了。學區房一定是要買的;自己回想一下,自己的學習道路,受到身邊的人影響太多了。學校,班級,老師,同學對孩子會有不同層次的影響。
有北京戶口,還兩個小孩,肯定要買呀。我一個孩子都拚命在海淀買了個小戶型
支持買。國內的好資源還是要佔著,哪怕將來出國發展。
不用買,直接上外國語學校畢業直接送出國就好了
小小的泡沫而已,學區房就算被吹的再怎麼厲害還是一棟居住用的房子。
孩子上學學區房確實方便,價格高一點我覺得是合理的,不過現在的這個價格明顯是泡沫,這個泡沫自然會消退,而且已經開始消退了,再過幾年提到學區房人們只會想到孩子上學方便的房子。
這個世上應該沒有多少人會相信,一個人將來的成就取決於小時候是否居住在學校附近吧。
如果你有上學的小孩,你們自己上下班方便,為了孩子上學方便l可以在價格能接受範圍內考慮啊。
可以買,為何不考慮西城呢?在西城買一個直升的,一共就十四個直升的小學我覺得總有一個滿足你,而且吧海淀教育也挺好的,但是相比較來說海淀學習壓力挺大的。就是拼奧數,西城的話教育比較平均,你要是覺得會降低生活質量可以買一個稍微小一點的,然後租一個大的,還不影響你出去旅遊,而且學區房的升值空間也大,愛民里,裕中等等都可以選擇,如果您不喜歡這樣那麼您就讓孩子去上國際學院,國際學院費用一年三十萬這樣,好一點的五十萬吧!您覺得我這個說法怎麼樣,思考一下,要是考慮西城學區房咱們可以更深程度溝通一下,我主要就是經營西城學區房,還就是買房要注意,地段,周邊配套,還有學區這些決定他的升值潛力
買,當然要買。能用錢買到的,都不是難事。如果題主在上海,就會悲劇的發現,沒有幾所公辦小學的學區房值得買。好小學基本都是民辦的。頂尖民辦小學可不是花錢就能搞定的。
推薦閱讀:
※南京學區房到底是怎麼劃分的?外地人要落戶買學區房,目前知道拉力琅,但是沒明白和南外關係…求高手?
※投資移民PK學區房,哪個性價比更高?
※如何看待教育部提出的「多校劃片」政策?學區房真的白買了嗎?
※那些拼了命買學區房家庭的孩子後來怎麼樣了?
※學區房是怎麼確定的?在哪裡可以看到這樣的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