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所得稅每個月都已經繳納了,為什麼年收入超過12萬還需要再次申報?
個人所得稅
我回答此題的目的一是為提問者解惑,二是解釋此項法規背後的邏輯。
如果某些人看這項法規不順眼,犯不上懟我的答案。法規不是我定的,軟體不是我開發的。想噴人請找對門,好走不送!
原答案:
打一個比方,你到一家超市買東西,你推了滿滿一車到了結賬口,收銀員把所有東西給你掃一遍,然後你付款準備走人。推車到了超市大門口,超市防損部的保安過來說,你的東西太多了,我得檢查一下購物車裡的和小票上是不是一一對應的。
這時你倒地撒潑打滾,我明明交過錢了,憑什麼讓我再交一遍!!!不明真相的群眾聚攏過來,紛紛指責保安不是人。以上。問題來了,上文中的保安是再收一遍錢嗎?
顯然不是,如果當事人沒有漏結賬的話,那麼購物車中的貨物和小票自然是一一對應的。檢查完直接可以走人。但是,假如車中的有的貨物沒有出現在小票上,那就說明出現了漏結賬的情形,那麼該補錢還是報警,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把上面的情景換成個稅。- 您的單位每月根據您的工資給您代扣代繳了個人所得稅,這就好比超市收銀員掃碼收錢。
- 國家要求年入12萬以上等其他情形的納稅人每年匯總申報,這就好比防損部的保安在超市門口檢查貨物和小票。
您不是有種「萬萬稅!都是體制的錯!大青果藥丸!」的感覺?
然後您準備投奔光明,移民到燈塔國去?不好意思,分月繳稅,年度匯總申報的個稅制度,我國就是跟大美利堅學習的!
不信?請看: 破產姐妹第一季21集她們為什麼那麼想報稅?報稅跟中國納稅有什麼不同? - 趙欣的回答個人所得稅屬於地稅征管,各個地區可能略有不同,但據我了解,大體上每月申報都是綜合申報和明細申報兩塊,一個是繳納總額,一個是申報每人的明細,就算你收入低到不用繳稅,也應該申報明細。
本人從2003年開始接觸個人所得稅,當時申報個稅只填寫一個總額即可(可能需要分稅率填,也可能不需要,記不清楚了),另外還需要提交一個「重點納稅人明細」,一般就是單位的負責人的明細。又過了幾年,就要求不光要在網頁上申報一個總額,還必須分稅目、分稅率填寫,同時要求納稅單位用另外一個單獨的軟體提交全員全額收入明細。如果當月用軟體提交的明細合計與網頁上申報的總額不一致,那麼就算是當月的申報工作不成功。就在去年,地稅機關把網頁上申報總額和單獨軟體提交明細兩個動作合併到另一個新開發的系統中,納稅單位在提交明細的同時,就生成了申報記錄,同時可以直接銀行劃款繳納稅金。回顧一下這10幾年個人所得稅申報方式的變化,結合「破產姐妹」的那個帖子,我覺得我們最終的目標也是會像美帝那樣,每月仍然按時申報,年終統計一下,然後多退少補。至於為什麼現在要求12萬以上的人申報,我認為可以套用一句小平同志的話:「先讓一小部分人自行申報起來,最終達到共同申報的目的」。國家可能認為:每月平均1萬元以上,屬於中高收入群體,要著重征管這部分人的納稅。以上都是來自在北京申報繳納個稅的一些經驗和看法,有說的不對的地方,還請專業人士 @趙欣 指出。剛在網站上申報完,發現要補繳。。。研究了半天,發現原來是年內跳槽的時候有個月領了兩份工資,當時分開繳稅的,年底匯總的時候那個月按總額計算稅率,就要補繳了。藍瘦香菇。。
美國分類和綜合相結合的個稅體制,平常預繳,年終彙算清繳,預繳數和彙算額不一樣很正常。我國12萬以上再申報,顯得沒多大現實意義。無代扣代繳人的要自行申報,兩處工資自行申報,那麼再單獨弄個12萬的申報幹嘛呢?指望平時不交但年終時翻然悔悟浪子回頭?浪子回頭也有上面兩種情形涵蓋了。個稅代扣代繳的特點是根本性的,我打賭,生產經營所得個稅估計跟工資薪金個稅比差遠了哦。
雖現在來看沒有現實意義,但為個稅改革作了一定的鋪墊。你按月扣的稅是公司代扣的,公司只知道你工資收入等,按這個幫你扣稅,但是理論上你有其他收入也應該自行申報的。
打個比方,你炒股賺錢了,賺到的錢也要申報的,補繳個人所得稅的。但是我一個同事就鬱悶啦,我炒股賠了這麼多錢,你是不是應該給我退點稅回來?於是單子上炒股收入這一欄他寫了一個負數。(去年之前這個單子我們都是手寫一個表寄到稅務局的,今年才開始網上弄弄)。結果退稅沒等到等到一個電話,說負數以後就不要寫了ㄟ(▔ ,▔)ㄏ
修改一下,「股票轉讓所得」和「個人房屋轉讓所得」均需分別填報,但是目前不用繳稅。我沒搞清楚,看單子上有以為就要扣稅呢。如圖
每月發工資時由單位代扣代繳了個稅,年度結束後在次年3月底前又申報12萬,
1、 申報12萬的政策初衷是:提高個人的納稅意識,逐步建立個人自覺申報的納稅信息
2、 如果單位已代扣代繳了個稅,在申報年度12萬時,不會重複徵稅
3、 12萬強調的是【自覺匯總申報】,並不是【補繳】
4、12萬申報,與發工資時由單位代扣代申報不同,而是由自己來申報,單位沒有代你申報12萬的義務。有的單位雖然代員工處理了,但並不是單位的義務。
反對趙欣的說法
還是他的那個比方,我到一家超市買東西,我推了滿滿一車到了結賬口,收銀員把所有東西給我掃一遍,然後你付款準備走人。
推車到了超市大門口,超市防損部的保安過來說,你的東西太多了,我得檢查一下購物車裡的和小票上是不是一一對應的。
我不滿地打滾,我已經按照你們超市的要求給每樣東西付過款了。我的付款憑證都在,我的東西也都在購物車裡,你的系統里有詳細的信息。你要查你自己一個一個看啊,憑什麼要我到你指定的房間(指定表格和指定網站),一項一項給你找出來(填寫指定表格),我的時間不是錢不是?
申報的制度學燈塔國,你怎麼不說燈塔國民申報時能退稅呢?怎麼到了退稅的時候就不跟國際接軌了呢?
確實沒有任何意義。中國的個稅是按月分項徵收,也就是每月的每項來源的收入已經足額納稅後才到了你的手裡。前面有人提到在三處兼職的收入累加後稅率要升高,實際情況是只可能有一處可以按工資薪金收入納稅,其它是按勞務所得的稅率分別納稅。感謝中國的稅制簡單吧,不用累加後再計算。還有人提到超市門口符合小票的作用。這個真沒用啊!收銀員挨個掃過機器都能漏掉的,人眼掃一下小票購物車能發現?那要磁場感應的防盜門幹嘛?n年沒見到哪個超市還干這種傻事了。
十二萬元年收入算是國家認定的高收入者。。。現在北京三環內的房價已經有不少是12萬一平的了,這個所謂的高收入者一年收入+不吃不喝也買不起一平米房子。好凄慘。
有人提到了破產姐妹並拿美國的保稅來對比,點進去看了,美國人民是找發票/賬單上報開支情況以獲得退稅,我們倒好,上報個人收入情況看有沒有漏繳。「很好,錢包搜過了,過來把鞋子脫一下看還有沒有」。
親戚在香港已經工作7年入籍,他們也是自己申報,親戚也是一點不敢怠慢,但是要接軌就都接軌,選擇性接軌是怎麼個故事呵呵呵,要不要對比下zf對納稅人的服務;哦哦還有人提美國,個人不喜美國,但只記得14年給他們一個政府機構寫了一封問詢郵件,網頁上寫2-3個工作日回復,我確實收到了回復,中國zf??多少機構電話都不通!!去社保辦事的臉、報警出警的臉、能有那麼一點點「我是你們繳稅養活的公務員」的認識也行。
然後前一陣沸沸揚揚要「二胎教育經費抵稅」,所以單身、一孩、丁克的就活該繳稅養他們的二孩咯?
稅法制度的健全應該是全面的,現在的風格跟一些流氓公司一樣,提到員工福利就「嚴格遵守制度,不合格就罰款」,提到公司發展就「請員工有奉獻精神,不要計較眼前的收入」。
對,我是loser,沒能力移民只會在這抱怨,是我不對,我應該學朝鮮人民才是。
我國個人所得稅基本都是源泉扣繳,個人申報只是試行,為今後綜合分類綜合所得稅制打基礎。但是似乎因為不涉及稅款,各地執行力度不是很大。需要自行申報的情形:凡依據個人所得稅法負有納稅義務的納稅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按照本辦法的規定辦理納稅申報:(一)年所得12萬元以上的;(二)從中國境內兩處或者兩處以上取得工資、薪金所得的;(三)從中國境外取得所得的;(四)取得應稅所得,沒有扣繳義務人的;(五)國務院規定的其他情形。
作為公務員也想獲得申報的權利,但貌似要混到廳局級才行,香菇藍瘦,為國家做貢獻好難
剛剛進行了個人所得稅申報,特來吐槽一番。
上周公司郵件通知申報個稅(屬於北京地稅),按照操作指南完成註冊,結果登陸不進去。打12366,給了我系統供應商的客服電話,打過去告訴我讓我自己去稅務所去查。尼瑪,莫非報個稅還要跑一趟?公司郵件中還有安永會計師事務所的服務郵箱,寫郵件詢問,告訴我需要改一個系統設置,然後總算能登陸了(還是外企效率高啊)。然後按照公司的指南完成了申報。趕緊告訴一堆因系統設置無法登陸的同事。
如果不是系統問題,總體來說北京地區申報還算方便,但其他地區就不一定了。在公司有業務的城市中,重慶、武漢、濟南等地無法網上申報,只能去稅務所。蘇州則是還不知道怎麼申報,讓大家再等通知。我就在想如果真的所有符合要求的人都去申報,稅務所有這麼大的接待能力嗎?這些大城市尚且如此,更不用說全國那麼多小城市了。所以看來至少到目前(2017年),個稅申報還是形式大於實質,稅務部門自己都沒準備好。
=============================================
公司終於給了蘇州網上申報的方法。
目前還有武漢、西安、重慶、濟南四個大城市只能窗口申報;瀋陽可以郵寄申報,但不能網上申報。要不是北京能網上申報,估計我才懶得去稅務所排隊(除非給我放一天假)。
如果沒申報會怎麼樣呢?
這是建立個人收入申報制度的開端,從高收入人士開始。我個人預測,如果高收入人士個人收入申報制度成功推開,那麼,將來申報範圍會擴大,可能絕大部分人都需要申報了。
這個是自己申報還是公司代理申報?公司要不管咋整?
首先繳納和申報是兩個概念,每個月的個稅繳納實際上是公司行為,公司為員工代扣代繳工資薪金部分的個稅,而年度的12萬申報是個人行為,是需要對上一年度您個人的所有收入進行申報,即不僅包括工資收入,也包括其他的個人收入,例如個人房屋轉讓所得等。另外,從宏觀上說,這是為了培養納稅人的誠信納稅意識,強化納稅人的法律責任,為未來的稅改做準備。
我猜想 這是兩個部門的互相沒有許可權哈哈哈
推薦閱讀:
※有哪些好的書單可較為系統地提高對稅法理論上的理解?(知其所以然)
※財務人員,稅務從業者常用的 App 有哪些?
※袁立被曝播出前拒審片,暗示《演員》節目組把錢打入個人賬戶.如何看待?
※製造業公司轉賣土地使用權和廠房涉及哪些稅費?如何計算?
※拆除 VIE 架構(可變利益實體)時可能會遇到哪些潛在的稅務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