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和陝西的方言、人文分界線在哪裡?
行政的分界線是黃河,這個人人知道
那麼人文、方言的分界線在哪裡呢?
我是陝西韓城人,和河津隔河相望,從小到大經常去河津玩,離山西河津距離比陝西隔壁縣都近,在西安上了九年學,發現我們韓城話和陝西關中方言差的太遠,相反和山西南邊話很相似。 我男票是陝北神木人,他老家也在黃河邊上和山西隔河相望,我倆在西安上學多年,作為兩個陝西人至今在西安聽方言還是有些懵圈,但是我倆從山西晉中地區逛到晉南,聽方言無大礙。。吃飯上飯菜口味和我們各自生活地方都很相似。我倆一直覺得我們生活在了假陝西。陝西關中地區文化底蘊深厚,各方各面真的和我所長大的地方相差較大, 在吃食方面,陝北好多的特色小吃和山西做法一樣僅僅叫法不一樣!畢竟一個洋芋擦擦陝北地區叫法都不相同。
回到問題上 以前看過陝西分省畫地的原則 山陝是自然條件劃分 自古秦晉之好 從風俗上 陝北地區附帶幾個關中靠黃河的縣不得不承認風俗上更偏向晉文化
謝邀。其實如 @琉球縣令所說,本問題的實際在於晉南方言姓秦還是姓晉的問題。首先表明我的立場,晉南無論如何姓晉,討論山西和陝西的分界,實質上是討論晉南和關中的分界。理由:1,晉南不屬於秦國
晉南地區是晉國的大本營,三家分晉後晉南地區也一直是三晉地區的人口重心,而秦國是在周東遷洛陽以後才擴張至西安地區。
2,晉南歷史上未曾屬於陝西省。
3,晉南未受大規模關中移民覆蓋相反,由於關中歷史上屢次戰亂和災害,晉南多次大規模向關中移民。
4,晉南是山西地區一直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討論與鄰省的分界,如何有理由把中心地區分給鄰省?
類比江南地區,蘇州是蘇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若比照將晉南劃分為陝西方言的思路,江蘇和浙江的方言分界是否應該在鎮江,鎮江以東以南是浙江話?
類比華北地區,若比照將晉南劃分為陝西方言的思路,山東和河北的方言分界線是否應該在濰坊,濰坊以西是河北話?
方言直接看語言圖,臨汾運城靈寶和渭南東邊是中原官話汾河片,關中是中原官話關中片,山西其他地方包括陝北以及河北河南內蒙的一部分是晉語區。顯然汾河片和關中片是中原官話並列的兩個片,不知道哪來的晉南隸屬於關中的說法。
為了避免歧義還是聲明一下吧,我是韓城市桑樹坪鎮人,我家距離河津市不太遠,所以才會有如下回答。
另外:本回答主觀性較強,僅代表本人觀點,與韓城市四十萬同胞並無直接關係。同意@顧清明 的觀點。作為一個韓城人,我想說說兩點我關於關中和河東的看法。我覺得韓城擁有屬於自己的文化,和關中並不同,和晉南則是有相似之處。首先,是印象里直觀的認識
從小,提到陝西(或關中),我都會有一定的陌生感。是的,儘管從行政區劃的角度來說,我們是陝西省韓城市,但其實和我們走得最近的,是河東。我們村子在黃河岸邊,聽我媽說她們小時候有什麼生活必需品都是去對面的河津採購;我小時候,我們家人還經常去對面侯馬的批發市場買東西。與省會西安的溝通,也並不是沒有,而且近十年隨著西禹高速的開通也多了起來,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對於西安以及關中有認同感。相反,關中的文化,我並不那麼認同,比如「老陝」一詞,在我心目中指的是「他們」西安那一帶。包括關中的方言,在我心中都是陌生的,至少不是特別親切的:即使調值一樣,韻味也並不相同。其次,是方言的問題
前面@顧清明 已經就韓城方言與晉南的相同之處作了詳細的說明,再次不加贅述。我想說的,是單純作為一個方言的使用者來講的感受。正如之前所言,關中方言對我來說並不那麼親切。原來,我一直覺得韓城方言是獨一無二的,除了韓城到關中平原上,各處方言都聽起來味道不正。當時的我覺得這可能是因為十里不同音,關中和我們只是區別大了點罷了。但是,某一天我在網上認識了某位晉南人(具體來說是芮城的)之後,我才發現河東方言與我們是十分一致的。白讀的相同之處很是令我親切,此外我們共通的辭彙也有很多,可以說是數不勝數。之後,我又在網上聽了晉南沿河各縣的方言,雖然調值、個別發音有所差異,但並不影響親切感。(最大的不同還是調值,但是調值並不算是決定性因素,稍作轉換即可)總體上來說,關中話和我們之間的相似之處僅在於局部,不足以使我產生很強烈的認同感;而晉南話整體上有一種能夠令我認同的感覺。可以說,關中只是形似,而晉南則是神似。因此我並不贊同@唐浩為 所說的整個汾河片包括我韓城屬於關中方言的觀點。我韓城算是汾河片中距離關中方言最近的,卻並不認同關中方言,何況河東的?至於晉南(包括我們)與晉語的關係,@顧清明 的解釋已經很透徹了。總而言之,關中在我心裡是遙遠彼方,而晉南只是河對岸的鄰居。
以上僅代表我個人的感受,如有和我意見不同的韓城人,歡迎交流。我只說方言,答案是分不清界限,就省這個範圍來說,黃河絕對不是,陝西我不敢妄加評論,但是山西方言我有發言權。就我們家晉中這邊來說,其中有幾個地方——靈石,介休,平遙,太谷,祁縣,榆次,這些地方的方言就分好幾種,很明顯的區別,而不是大同小異,不是在這一帶生活的人完全搞不懂,哪兒是哪兒。
現在再把平遙單獨拿出來,因為我們家在這,動車離太原半小時,80多KM吧,就這麼點距離,口音分好幾種,而平遙話自成一派,我無法形容如何的自成一派,只能總結一點,貌似只有後鼻音沒有前鼻音。上一段視頻。
正宗平遙話:股日吃麻狐—在線播放—優酷網,視頻高清在線觀看視頻 我覺得這種語言是很高難度的了,一般人學不了。下面再來一段,清徐,祁縣那邊的都是下面這個味了。山西,清徐,祁縣交界 方言 孟封話 標準,孟封,老牛婆姨 拉家常—在線播放—優酷網,視頻高清在線觀看視頻區別很大吧, 太原話就簡單了,是這樣的太原話版大話西遊經典台詞—在線播放—優酷網,視頻高清在線觀看視頻上面是晉中太原一帶的。
下面來一段晉北的TOM貓呂梁話之全體種樹—在線播放—優酷網,視頻高清在線觀看視頻再往上到大同那邊,又和內蒙古差不多味道了,區別就是這麼大。
陝西話我聽來聽去差不多都是佟掌柜一個味兒啊。可對照陝西輪廓看
謝邀,一直以來對秦晉語言、人文、地理分野有些個人心得
山西和陝西的行政分界線眾所周知是黃河,但語言、人文、地理分界線則在黃河以西一帶
一、秦晉語言分野大致就是志延片、汾河片與關中片的分界線,見下圖
分界線的疑點在於河西一側,韓城、合陽為什麼屬於晉一側的方言?
從語言角度出發,陝西河西沿黃方言和山西一側方言在中古宕攝和梗攝讀音類型一致,這也是韓城、合陽從關中片中脫離出來,歸入汾河片的原因所在。
1、宕江攝白讀層舒聲韻韻尾脫落
(1)河西一側與河東一側的一致
(2)山西境內宕江攝白讀層2、梗攝白讀純母音
(1)河西一側汾河片韓城梗攝字讀音舉例(摘自韓城方言志)河西一側汾河片合陽梗攝字讀音舉例(摘自合陽方言調查研究,作者邢向東)
河西其他地方暫不舉例
(2)山西境內梗攝白讀舉例以上語音特徵是晉地方言特徵
從人文角度出發,陝西河西沿黃一帶和山西一側相類似而迥異於陝西主體關中
(1)兩地戲劇同州梆子與蒲州梆子同源 山西蒲州與陝西同州(今大荔)、朝邑,河南陝州(今陝縣)、靈寶,地處黃河中游,居黃河激流南下而折流向東的三角地帶,彼此隔河相望,長期以來有著經濟、文化的密切交往,其風俗習慣、語音、方言也大體相同。明末清初,這一帶已有「亂彈」流行。後來,分別以蒲州和同州命名的蒲州梆子與同州梆子雖為兩個劇種,但實同源於此。秦腔則起源與寶雞,以吼著稱。今天同州梆子在陝西秦劇一路壯大的情況下,瀕於絕響。和同州梆子同源的蒲劇則發展還是不錯。山西省漢族戲曲劇種中的大戲,是人稱"山西四大梆子"的蒲劇、晉劇、北路梆子和上黨梆子。其中,蒲劇、晉劇、北路梆子同根異枝,一脈桕承,皆為梆子聲腔的正宗,而且群眾基礎甚廣。(2)山陝商人與山陝會館山陝商人是晉商與同州府商人的合稱,(同州府治在大荔,轄韓城、合陽、澄城、朝邑等地,方言屬汾河片)陝西同州府商人,祖籍多是晉人,同州一帶語言又和山西一側接近,故而陝商根在山西又因語言緣故和山西商人親近,在山陝之外的地方建造會館,保護山陝同鄉商業者的利益。 會館是中國明清時期都市中由同鄉或同業組成的封建性團體 。會館一般分布在晉陝之外的地方,但在西安周至縣也有山陝會館的分布,可見山陝商人並不把西安關中人當作同鄉,而是和山西商人抱團。@雲漢梵拓 你所提到的開封山陝會館,是光緒末年更名為山陝甘會館,彼時去晉商衰落不久,並不能反映山陝商人的歷史。同時代秦商所建的會館叫西秦會館。你在文中召喚我,又刪除我評論,也真是有趣。二、歷史上的秦晉分野線
歷史地緣格局與今天秦晉方言的分布是幾乎一致的。反對 @顧清明 的答案。
作為一位山陝混血,明顯感受是山陝方言的分界在霍縣和靈石之間的韓信嶺。
具體點說
從西安到太原,方言有明顯的幾次過渡,與文化、流域、歷史政區基本一致。
一是渭河流域
二是涑水流域三是汾河流域韓信嶺以下四是汾河流域韓信嶺以上一二三都屬中原官話區,南北朝時期與黃河西側同屬西魏、北周。
實際上,從渭南到霍縣方言也是漸變的。我的感受是:
華陰 潼關 郃陽 大荔 臨晉 永濟 芮城屬於一類韓城 河津 猗氏 萬泉 榮河 解縣 虞鄉 安邑 平陸屬於一類夏縣 稷山 新絳 侯馬 聞喜 絳縣 垣曲 襄陵 汾城 屬於一類臨汾 洪洞 霍縣屬於一類。這四類我基本都可以直接用方言交流,一二類毫無障礙,三四類略有困難。
越過韓信嶺 靈石縣無法交流。
——————————
2015.11.28補充與@senps 的討論內容:
@琉球縣令
這個必須贊一下。 不過樓主有個不太正確的前提,就是以2000年前的秦晉與當今陝西山西的類比。 別說春秋時晉國的核心在晉南,僅從華夏民族的發跡來看,涑水流域、渭河下游、伊洛流域毫無懸念是古中國的核心。春秋最大的事件「曲沃代翼」就發生在晉南。 我不否認,晉南歷史上未曾屬於陝西省(陝西的概念首次出現於宋,光大於元之後),但是: 1、漢代晉南與關中同屬司隸部;而晉中北與陝北屬并州刺史部; 2、曹魏時期,晉南屬司州,關中屬雍州,晉中北屬并州; 3、西晉時期,晉南屬司州,關中屬雍州,而當時的秦州,指的是天水以西,包括陰平、武都等,陰平就是姜維偷渡陰平裹革而下的那個陰平,與現在的陝西基本沒有關係; 4、衣冠南渡後,北朝前後趙並存期,晉南與關中同屬前趙,晉中北屬後趙; 5、南北朝時期晉南與關中同屬西魏與北周,而晉中北屬東魏和北齊; 6、唐朝的河東道,山西黃河以東地區首次作為一個統一的一級行政主體出現,治蒲州,唐後期藩鎮割據後,晉南與晉中北再次分道揚鑣,分屬河中節度使和河東節度使; 7、北宋時期,晉南與關中同c屬永興軍路,晉中北屬河東路; 8、完顏金朝,晉南屬河東南路,晉中北屬河東北路; 9、蒙元之後,穩定至今。 換言之,歷朝歷代的并州從未包含過晉南,元代以前,太原從未成為晉南地區的彙報上司。 太原要麼無法領晉南,要麼被晉南領。 而晉南,要麼領太原,要麼獨善其身與關中、太原同時分道揚鑣,要麼向關中彙報。@senps 你列的這些沒錯,不過有個概念要想清楚: 就是各州各郡的政治經濟文化地位是不同的。 司隸的概念就是中心,和京畿或明清的直隸概念差不多,其他地區是外圍, 也就是說,太原地區,雖然不屬於晉南管轄,而晉南則必定是其通往中原核心的必經之路,這樣一來,太原地區必定是處於晉南的下游,受晉南地區的文化輸出和輻射。 如此,可以肯定,晉南雖然不是太原地區的政治中心,卻是太原地區實實在在的文化上游和中心。 晉南地區與太原地區的合與分,對今山西省地區的文化傳播格局影響不大,太原地區一直處於晉南地區的文化下游。 當然肯定有影響,因為距離文明中心更近,又被中原中心州郡管轄,晉南相比而言與同期的中原官話關係更緊密一些,但這是官化,不是陝化或秦化。 關中地區同樣受到中原中心的輻射而官話化了。 而與此同時的太原地區、陝北地區、其他南方地區等地則滯後了一些。跟風點贊的還是那群人,看看那個顧清明的回答,我還能怎麼說
首先,反駁被贊的最多的那位,就不說你意圖分裂陝西省關中片的方言區域就罷了,從貼吧追到這裡和你們晉語人極力宣傳汾河片屬於晉語的信息,我也是覺得閑得蛋疼了其次,汾河片所謂宕江曾梗白讀陰聲韻,這個對於關中片毫無排他性,因為宕江曾梗在關中片本來也就不是鼻音韻的鼻化韻,汾河片不過是演化速度快於關中片,但是就汾河片的所謂白讀來講,其早期形態仍然是關中片
再次,陝西和山西的方言分界線,從主體來說是今天《中國語言地圖集》第二版里的晉語和中原官話西區的分解,我個人把中原官話東西分開來看,那麼這一條線就是陝西和山西的方言分界,也就是晉方言和秦方言的分界官方圖如下
第四點,我們從歷史來看
秦晉兩個方言的歷史層次主體在唐代至元代,分家在宋代就完成了,而晉方言和秦方言的交界邊緣,難免具有過度型的方言存在,比如和關中片極其類似的志延片的延長話,和晉方言極其類似的平陽小片的霍州話,但是從現在的方言分區來看,這條分界線不能說絕對正確,但是也明確反映了秦晉兩方言的過度區就在這條線上,所以陝西山西的方言分界線,並沒有像 @顧清明 所謂的在陝西洛河晉南方言屬於關中的歷史從南北朝開始,應該是適當的,因為晉南關中的方言層次最早就來源於南北朝左右的年代,而我們選用兩大中國史上的分裂年代行政圖來看晉南關中和晉語區的關係,南北朝和五代十國 第五點,汾河片的歸屬第十屆王力語言學獎二等獎獲得者張維佳教授的《論中原官話汾河片的歸屬》,已經名曲的從聲母、韻母、聲調、入聲歸派、辭彙、語法等多方面解釋了汾河片的歸屬,他認為,關中片和汾河片的差異屬於一個方言片的內部,合併關中片語汾河片,則內部可以分成四個小片,即關內小片、河東小片、絳州小片、平陽小片下圖是中原官話西區的內部小片級分區結合方言地圖、個人觀感和兩省人民的一般認知,粗略的講,以延安-臨汾-太岳山一線為界,以北、以東文化上更接近太原,以南、以西更接近關中。在這一線附近則具有明顯的過渡性。不很理解樓上的幾位為什麼還能搬出來春秋戰國的疆域說事兒,畢竟兩千多年來這一地區的人口已經被清洗換血了若干回了。
反對以上大多數答案。
作為一個祖籍來自陝西境內的晉語呂梁片區域、在西安出生長大的人,對中原官話和晉語都有一定的了解。先上答案:根本就沒有陝西和山西人文方言分界線這種東西。
在元代依照犬牙交錯的原則劃分行省的思路下,包括陝西山西兩省在內的任何一省,都不是鐵板一塊。因此壓根不存在單一的某省文化。以陝西為例,到底什麼才是陝西文化?西安自然算,陝北算嗎?陝南算嗎?寶雞呢,韓城呢?
陝西省內文化分布複雜,豈可以「陝西文化」通而謂之?山西也是同樣,且不說晉南和太原方言文化截然不同,即使在晉語內部,呂梁和太原的通話難度也是巨大的,太原和大同的方言也一聽即辨。什麼叫山西話?顯然也是無法確鑿定義的。連陝西話和山西話的定義都無法做出,那麼試圖去畫出一條秦晉人文方言分界線,那更是徒勞的了。儘管沒有秦晉文化分界線,然而卻有中原地區和晉語區的區分。晉南毫無疑問近關中,我曾在運城旅遊,滿大街的解州羊肉泡,飯店招牌上寫「張師」「王師」,也一如關中人對他人的敬稱。就連方言,雖然和西安話小異,然而在交流的時候我都沒有切換成普通話的意識,猶如在和黃陵、岐山等秦隴片的人對話的感覺一樣,比中原官話東半部的洛陽、鄭州更為親近。
遇見山西的晉語區的感覺也是同樣。大同人說話猶如榆林,呂梁人的口音最讓我親切,和我祖籍的吳堡完全一致。
所以中原官話自不是陝西獨有,而晉語也不是山西獨佔。晉語另一個名字恰恰就是秦晉方言。兩地山水相連、文化相依,怎麼可能分得出哪個是陝西話、哪個是山西話?只能說,兩省都有中原區和晉語區,而在中原區和晉語區內部各有共性而已。
至於@顧清明 宣稱陝商專指同州商人且不與關中人認老鄉,完全是無理之辭。清代秦商的中心是西安府的三原、涇陽一帶,這些人才是山陝會館中陝西商人的主要建設者。一些山陝會館因為有甘肅商人的加入,因而叫做山陝甘會館,可見晉商不僅與包括西安府商人在內的秦商抱團,還與甘肅商人抱團。這點恰恰與中原官話西四片的分布一致,能窺出中原官話西部的內部一致性。
---此條更新----顧清明宣稱甘肅籍商人於光緒年間加入山陝甘會館,事實上這並不影響晉商的認同方向的判斷。如果晉商不認甘肅商人為老鄉,那麼無論何時都不會接受甘肅商人的加入的。@顧清明所謂宕江增梗攝白讀為陰聲韻以此將汾河片劃入晉語,這肯定是不合適的。首先汾河片清入歸陰平、濁入歸陽平,是汾河片入中原官話而非入晉語的最根本原因。其次,汾河片全濁送氣的現象也是中原官話西五片的共性。要相信中國語言地圖集從沒把汾河片劃入晉語,而是劃入中原官話,這是有道理的。
----顧清明質疑關中方言全濁送氣現象是否普遍,一張圖解釋。圖上可以看出,除了官化非常嚴重的西安外(顧清明舉的咸陽、周至、涇陽、三原都位於西安附近),這一現象普遍存在於關中各地。晉語區有此現象的地區也和中原官話連成一片。-------
----評論中顧清明再次質疑全濁送氣現象形成年代。實則此項特色在唐宋西北方音中已然形成,且僅存在於關隴,不見於河西。見李如龍、辛世彪《晉南關中的全濁送氣與唐宋西北方音》-----而宕江增梗攝白讀為陰聲韻本身反映的是五代—宋西北方音的特色,這一特色當時囊括了關中在內的大部分西北方音。關中、秦隴片現在依舊存在宕江增梗攝白讀為陰聲韻的現象,如顙念sa,蹦念bie。關中現在這幾攝大多數字又開始加上鼻音尾,只是官話化得更快而已。這一進程在汾河片中依舊有所體現,目前汾河片文讀音中就讀陽聲韻,假以時日,汾河片宕江增梗攝的白讀層轉為陽聲韻,是一定會發生的。
表示介休人聽不懂太原話,聽不懂孝義話,聽不懂榆次話。靈石和平遙話感覺費勁,西安話是經常上電視嗎?貌似調調聽著還是有感覺的,但還是覺得太原更親近。
過了河就是陝西,覺得自己從小的文化和陝北無異,方言和市裡千差萬別卻和陝北一樣,我更認同自己屬於陝北文化
反對所有按照晉語區範圍畫界的答案。
因為實際上,這種畫法,在山西地區畫出的是中原文化與邊塞文化的分界線,即早年間的農牧分界線。這條線是存在的,但這條線和秦晉分界完全無關。古代中國以河洛地區為文化中心
無論關中還是山西,都是中原的邊緣,卻不是中原潼關就是中原的西界,西安在中原視角看來,是實實在在的關外地區(潼關以外)在山西方向(中原向北輻射方向)
以平陽為代表的晉南地區是中原文化地帶,也是邊緣,以太原為代表的晉中地區(韓信嶺以北,雁門關以南)是中原文化與邊塞文化的過渡地帶雁門關以外的大同綏遠等地區,是邊塞文化地帶而在關中方向(中原向西輻射方向),
陝州地區,是中原文化地帶,也是邊緣東府地區,是中原文化與邊塞文化的過渡地帶而西府地區,是邊塞文化地帶而歷史上中原與西域往來很多西安因處於東西要道,或因地利之便,西安成為東西方來往貿易中心城市或出於防禦外敵入侵,西安成為多個朝代的定都所在,因此西安城市的規模和影響力要大於太原很多,也正因如此,關中地區的方言相對太原一帶要接近官話很多。換句話講,關中地區,甚至秦隴地區已經被中原同化,成為官話區,而與此同時的太原地區,還明顯處在這個過渡過程當中。先說背景,我們祖上十代都是山西人,有祖墳...可是我們和內蒙古包頭以南的方言互通,其實就是差不多一樣!好吧,與題無關,我其實就是來起鬨的
山西河津人,和韓城隔河相望。語音分界線具體不清楚,個人經歷來說,跟河對面的韓城合陽大荔9成8的相似性。跟晉南其他地方也是9成8的相似性。跟臨汾一帶9成的相似性。跟西安一片8成的相似,很太原上黨等也就只有1分了吧。風俗方面晉南是和關中區差不多的。
運城人,被湖南同學說口音跟佟掌柜一模一樣
身為一個通曉并州片和上黨片晉語的山西人,我表示運城話跟晉語差的真心遠
山西運城人去西安逛大街,一路運城話,毫無交流障礙
作為一隻山西汪,到了深圳老被問是不是陝西人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陝西省將於十三五期間全面實施 13 年免費教育?
※銅川在關中地區是不是很沒有存在感?為什麼?
※陝西的西部怎麼稱呼?(與湘西魯西比,好像沒有類似簡稱啊)?
※拜黃帝陵、大槐樹認祖歸宗是不是有點目光短淺?為什麼不去非洲尋親問祖?
※為什麼陝西的英文是「Shaanxi」而山西的英文是「Shanxi」,而不是反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