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坦克為什麼要叫主戰坦克?

不明白主戰坦克和其他坦克有什麼區別,話說每個國家經常亮相的都是一種坦克


主戰坦克這個概念的提出還是在二戰以後,二戰前關於坦克種類的劃分有兩種:坦克自重和作戰用途。

按照自重劃分一般就是輕型、中型和重型(也有超輕型和超重型的說法)。二戰中比較經典的T-34就是中型坦克,虎式坦克就是典型的重型坦克,日本的95式就算是輕型坦克。超輕型坦克有日本的94式「豆戰車」,超重型坦克的話只有德國未完工的「鼠」坦克了。

按照作戰用途劃分是英國人最喜歡的方法,他們根據坦克的機動,火力,防護將坦克劃分為步兵坦克,巡洋坦克。「丘吉爾」坦克就是步兵坦克,用於掩護步兵進攻。「克倫威爾」就是巡洋坦克,目的是對付敵方裝甲目標。

二戰之後,由於內燃機技術的迅猛發展,戰後的坦克的機動問題得到了很好地解決。自重達到二戰時期中型甚至重型坦克水平的新型坦克機動性能能達到二戰時輕型坦克的水平。此時第一代主戰坦克誕生了,蘇聯推出了T-54/55主戰坦克,美國有M-60系列坦克。如果按照自重劃分時,第一代主戰坦克還屬於中型坦克的範疇。這種均衡了火力防護機動三要素的坦克就被成為主戰坦克。

每個國家的現役主戰坦克種類不多,但是也不是只有一種。問題描述中所說的「每個國家經常亮相的都是一種坦克」是不準確的。應該說歐美軍事強國的經常亮相的都是一款坦克。比如說美國的M1主戰坦克,英國的「挑戰者2」主戰坦克,法國的「勒克萊爾」主戰坦克,德國的「豹2」主戰坦克。這些國家陸軍規模相對較小,軍費水平較高,因此能完全換裝第三代主戰坦克,當然也有應對為了應對當年蘇聯裝甲洪流的無奈。

但是對於陸軍規模龐大,軍費開支有限的國家,如俄羅斯,中國等國家,經常亮相的主戰坦克就多一些了。比如俄羅斯陸軍同時列裝有T-72主戰坦克,T-80主戰坦克,T-90主戰坦克以及T-14主戰坦克。中國陸軍則裝備了從第一代(59式主戰坦克)到第三代(99式主戰坦克)多型主戰坦克,而且最近還有這樣的報道,組圖:解放軍藍軍首次進攻 59坦克獵殺96A坦克

被外界戲稱為「M1A59」式的59式主戰坦克。

現代主戰坦克之所以能達到火力機動防護三要素的平衡,源於戰後金屬冶煉加工,材料科學,電子技術等方面的進步。比如說火力,第三代主戰坦克裝備一門120/125毫米口徑滑膛炮(英國為線膛炮),使用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時在2000米距離上的穿甲厚度在600-700mm左右(以均質鋼裝甲計)。而火炮炮管的製造就對金屬加工工藝提出了極高的要求,歐美國家普遍採用萊茵金屬公司設計的120毫米滑膛炮。

車組成員正在為坦克補充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

第三代坦克的優越的機動性源自其強大的動力裝置,一般為大功率柴油機或燃氣輪機。以MTU公司為主戰坦克設計的12汽缸柴油發動機為例,功率達到1500馬力,因此「豹2」,M1A2的功重比都在24匹/噸以上。

動力強勁的MTU柴油機。

國產主戰坦克柴油機,又稱動力包。體積做到這麼大是很不容易的。

防護上,戰後裝甲不在局限於金屬裝甲,發展出了複合裝甲,在金屬裝甲之間加上一層特殊陶瓷裝甲。和各種反應裝甲。

拆除了附加裝甲的「豹2」主戰坦克炮塔

對比一下拆除了附加裝甲的99式炮塔。

由此可見現代坦克是地面突擊作戰的主力裝備,被稱為主戰坦克是當之無愧的。又由於研製成本的問題,世界各國往往只研製一款第三代主戰坦克。

以上。


全世界坦克分兩種,一種是主戰坦克,一種是主敗坦克。

主敗坦克就一款,印度阿瓊坦克。

為了顯示區分,其他坦克就叫主戰坦克。

恩,就是醬紫的。


首先,我們要搞清楚主戰坦克這個詞語是怎麼來的。因為看起來經典符合主戰坦克定義的T54系列,蘇聯是稱呼為中型坦克的。

世界各國最初都根據自己的戰術戰略需求,有自己的一套坦克劃分方法,主戰坦克這種叫法,是西方發明的。西方的美國,他們以口徑為劃分依據,以常見的M103重型坦克為例,別人的全名名稱叫:120mm gun tank M103。直譯就叫120毫米炮坦克M103。 在冷戰初期的4 50年代,美國中型坦克為90毫米,輕型坦克為76毫米,重型為105毫米。 到了M60時,這種坦克裝備了105炮,某些方面又像是MT的坦克,索性叫他為主戰坦克,以其去取代之前的90炮坦克,120炮坦克。

舉個很像,但是不相關的例子,早期主力艦有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戰巡就是人類技術不到家,需要減少其他指標來增加航速的產物,等到技術發達了,戰列艦一樣很快的時候,就沒有戰列巡洋艦了。在現代技術條件下,一款合適的坦克一樣可以兼顧防護和火力,就沒必要再劃分中型重型了,除了有特殊戰術需求的輕型坦克。這是技術發展 ,要求重新制定坦克劃分辦法。不同的技術條件,有不同的事物

需要指出的是,蘇聯,或者說東方系裝甲技術的國家很長時間是沒有主戰坦克這種脫褲放屁一般的稱呼習慣的。T55 T62 T80,別人都叫中型坦克,因為在這些國家的習慣里,重型坦克還要承擔火力支援和陣地突破任務,重型坦克需要更強的攻堅能力和側後防護,重型坦克作為一個單獨的分類依然存在,蘇聯重型坦克更新換代在60年代斷檔,不是重型坦克本身的問題,是源於軍事指導思想的變化或者說誤判,一直到T72,T64,T80這些又把東方系重型坦克任務兼顧的中型坦克出現,東方系裡面的重型坦克才可以退休。我國在70年代軍工出版物里,也繼續稱呼55 62 59為中型坦克。 坦克隨著技術發展到現在,還是回歸那句話,一種合適設計的坦克已經可以滿足多種的戰術需求,這才叫真正的主戰坦克,而不是最早那樣只是軍火貿易,國家競爭和騙取經費的噱頭。

最後補充,劃分中型,輕型,重型坦克的標準,絕對不只是噸位。


用來打仗的叫主戰坦克,用來外交的叫主和坦克。


二戰坦克按重量分為輕型坦克一般在20t以下(代表作美國m3/m24系列,蘇聯bt系列,德國1號2號3號),中型坦克一般在20-40(代表作德國4號坦克,黑豹坦克美國謝爾曼系列蘇聯t34系列),重型坦克40噸(代表作蘇聯斯大林系列德國虎式虎王,美國的潘興應該也算)以上,還有超重型坦克(德國7號8號坦克以及e50e100)。其中輕型擁有最好的機動性但火力防護最弱(弱到有的裝甲不足10毫米火力只有重機槍)中型擁有不錯的機動能力不弱的火力裝甲有的弱有的厚是二戰各國主要裝備的坦克,重型坦克(其實中看不中用火力很猛裝甲很厚機動性(ˉ口ˉ)跟沒有差不多)。二戰後隨著技術提高各國都研製出了機動性堪比中輕坦克,火力和防護又超過重型的坦克。而且機動性,火力,防禦比較平衡。這種坦克叫做主戰坦克。(蘇聯t54美國m48德國的豹1就是初代的主戰坦克了)。而現在各國之所以都只亮相一種是因為最先進的主戰各國都只研製一種主戰坦克啊。先進各國純坦克(什麼突擊炮,自行反坦克炮反坦克導彈車啊什麼的不算)除了一些特製的輕型坦克和特殊用途的坦克外,只有主戰坦克。


對付坦克最好的武器並不是反坦克炮和自行反坦克炮或者反坦克導彈,而是另一輛坦克

所以這就有一個循環論證的問題,你上坦克,他為了干你,也必須上坦克,你為了不讓他得逞,就上更多坦克。然而其他的反坦克武器就變成一種輔助裝備了,因為性價比最高的就是用坦克去反坦克,然後在不需要反坦克的時候還能充當步兵戰車和突擊炮的角色,而專門的反坦克武器除了打坦克幾乎就沒什麼額外作用了,打仗的時候精簡戰場裝備,儘可能把功能壓縮到少數裝備上就非常重要

所以以前坦克還要分成偵察、火力、突擊這樣大大小小好幾種具體功能,就是增加了戰場上指揮、維護和補給的壓力和成本,於是把這些功能儘可能集中在一種機動足夠好火力足夠強防禦足夠硬的坦克上,就是現代的主戰坦克的概念


其實中國只有一種主戰坦克,沒錯,就是59改。


討論前提有誤,因為

不到危急存亡關頭或見到好處,你根本看不出哪些是主戰坦克,哪些是主降坦克。


抖個機靈。

主站坦克說明這坦克主要用來打戰的,所以叫主站坦克。你看我們除了打戰的坦克以外還有滅火坦克,救災坦克,架橋坦克等等


因為坦克要大規模作戰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殲-10疑似試裝矢量噴管?
在航母艦島上刷省份簡稱,比如遼、冀、閩,大家覺得怎麼樣?
艦載機起飛時尾噴後面的擋板是什麼?
沒有飛機的單航母打的過驅逐艦嗎?
如何評價航母無用論?

TAG:軍事 | 武器 | 坦克 | 軍事裝備 | 主戰坦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