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算是對一個地方深度游?

經常聽到別人說要深度游,旅行社什麼的打廣告也說什麼地方深度游,但其實什麼才算深度游。本人喜歡旅遊,但是似乎每次都泛泛而游,希望萬能的知乎能夠給我點建議。


深度游不僅是旅行方式,更是一種需要不斷練習的生活習慣,即用旅行的心態生活和用生活的狀態旅行。

我曾有幸在不同的城市生活,大學時期在廈門,期間因為交換學習的機會分別在台北和華盛頓DC呆了半年。畢業後去上海工作,工作一年後辭職去倫敦深造,然後因為太喜歡這座城市一直居住到今天。

每在一個城市都會給自己添置一個小家,然後以家為中心開始在自己生活的城市小旅行。比在廈門,我一有時間就會在廈大附近散步,很多閩南味道的老宅和老宅里的咖啡館都頗有情趣。在台北,對巷子情有獨鍾,找了很多當地作家的手札沿著書里的地名一處一處探索。DC的日子是最空虛寂寞的,但街角的小公園和美式小別墅也給生活平添幾分愉悅。後來的倫敦自不必說,每周給自己定一個地鐵站暴走,花了兩年的時間勾畫了一個自己的旅行地圖。

在生活的城市旅行,是最容易做到深度游的,而這裡所謂的深度並不僅僅是知道最好吃的餐廳,最火熱的酒吧,而是假裝一個當地人一樣,將一座城市的生活細節融進血液。它可以是巷子口的早餐店,拐角處的菜市場,地鐵出口的鮮花鋪子,又或者是深夜巴士上晚歸的醉客。

當然很多時候我們做不到在一個城市生活太久,那也不妨礙用生活的狀態去旅行。

在一個地方盡量多停留幾天,寧可去的少,務必去的精。很多人喜歡把行程安排的很滿,本來就不充裕的時間大多都浪費在交通工具上。在英國讀書的時候周圍的朋友會利用假期去歐洲玩,十多天的行程安排了好多個國家,舟車勞頓,一個地方剛看出點端倪來又要趕往別的地方了。

如果是第一次去的國家lonely planet很實用了,但了解完基本信息之後,就可以拋開攻略。很多城市的精髓你要設身處地才能感受到。如果一開始就把旅行計劃定太死,之後怎麼體驗新的東西。況且網上的很多攻略,本身也是基於遊客心態寫的。要相信,這個世界沒有那麼壞,要以一種自由開放的狀態接納可能發生的故事和奇遇。

去之前找一些跟這個地方相關的書籍或電影來看,到的第一天盡量安排逛書店和博物館。這不是為了裝逼,而是讓你更快更直接的對一個城市有一個概念。很多旅行的想法就會在這個概念里產生。比如去伊斯坦布爾可以是因為純真博物館,去愛爾蘭可以因為once,這樣的旅行我覺得是更有溫度和味道的。

總之,先愛生活才能愛旅行,自己的周遭都發現不了的美,去再遠也不見得看得到。

——————————————————————————————————————

城市散步旅行系列:

1.『台北散步旅行:巷弄的前世今生』

台北有什麼「鮮為人知但很有意思」的景點? - 林花仔的回答

2. 『古早味的倫敦:最有人情味的城中小鎮探訪』

倫敦有什麼鮮為人知、小眾卻值得去玩的地方? - 林花仔的回答

慢慢更新ing

————————————————————————————————————

更多圖文見

微博:林花仔

豆瓣:林花仔

Ins:HUI_LIN_s


謝邀,深度旅遊就是在自己超出一般遊客的範疇能得到對當地人生活體驗的更深度接觸。具體的做法就是參加一些低頻的活動:

去一個當地婚禮/葬禮

去一次夜店和當地人一起喝醉

去假裝要買樓然後看樓

看一個演唱會或者非電影的文藝表演

叫一個夜宵外賣或者去市場買個菜

在當地理髮店剃頭刮鬍子

看一個運動比賽或者去一次健身房

參加一次示威遊行

去一次醫院(請隨緣勿強求)

進一次監獄(這個我都沒有試過)


私以為的深度游就是拋開小紅書,拋開各種攻略,背上背包,隨意走進一個小巷,隨意拜訪一家小店,印上一段旅程獨屬於自己的腳印,找一處你愛的風景,奢侈地浪費一下午發個呆也不錯對么。

日本算是這幾年一直的旅遊熱點。東京,京都,大阪,京都,除了這些旅遊團聚集地我們還能去哪呢?

那麼你有沒有想過在這樣的島國尋覓它們的最南最北的「極端之景」?也許你會說,那沒有啥,不過是海水罷了。

但作為一個燈塔愛好者,還是忍不住要提出以下的地點,都是日本及日本列島中諸島的極端,如果你也有儀式感,它們的景色不妨一看。

1.宗谷岬

就算選擇春天前往也仍然十分寒冷,從海面吹來強烈的風————想到了嗎,這裡提到的地點,就位於日本的最北端。

Cape Soya - Hokkaido 上圖

名字前被加上了「最」字的觀光地,更像是人類儀式感的展現, 逢到這樣的紀念地,給你頒發個證書這件事,就顯得非常正常了。不過,如此說起來,我們國家不也是有不到長城非好漢這樣的說法嘛,本質如出一轍。

在這裡,還矗立著很多年前從此地出發前往庫頁島的探險家間宮林藏的塑像。站在最北端,你當然能看到無盡的海水。由於地理位置的原因,如果在夏天前往,這裡當然還比較寒冷。

上圖來自Cape Soya - Hokkaido

不妨安排在北海道旅行時一探究竟,這樣,既能吃到好吃的食物,又能探險咯。

2.波照間島

自然要提到最南端。實際上,日本真正的最南端在小笠原諸島,但是那裡是觀光客不能前往的,因此這裡提到的南端,實際上是在「有人居住」「能夠前往」等多重條件下作出的選擇。

http://www.painusima.com/scn-haterumajima

波照間島可以從石垣島乘船前往,大約一個多小時,年平均氣溫在24度左右,這裡的海水完全配得上「碧海藍天」這四個字,可以享受到絕美的沙灘和大海景象。又因為每年2-6月期間能夠觀測到南十字星,在沖繩諸島的旅行中也是一個高人氣景點。

更為貼心的是,這裡的觀光協會還推出了中文版的宣傳,一看就很想吸引遊客啊。(喂!)

想要享受碧海藍天,不妨去沖繩一玩,屬於性價比很高的選擇。

附:波照間島的觀光協會網址

http://www.painusima.com/scn-haterumajima

3.四國最南端——足摺岬

日本是個由島嶼組成的國家,自然,每個島嶼自己的東南西北端都有不一樣的地方。說起本州和四國的「各端」,知道的人就不多了。來日本之後也在海邊看了不少的燈塔,覺得這幾個燈塔值得一說。(從這裡往下3.4.5項均是)

下圖均來自http://monodukurifield.blog79.fc2.com/blog-entry-217.html

四國是個深入玩就會發現其實內容很豐富的島。如果按從國內出發的便捷程度來分的話,江浙地區去四國其實是非常非常方便的。具體可以查看網路上的相關遊記,以及關注到達高松機場和岡山機場的航班也會有小驚喜噢。

這次要來說說四國島的最南端。我的建議是不妨安排在深入遊玩四國時前往,一來此地有旅館,二來此地人少,能夠最大限度的體會「極端」的魅力。

https://amanaimages.com/info/infoRM.aspx?SearchKey=25778002795GroupCD=0no=

足摺岬在這些小島的「極端」中,已經算是較有知名度的地方。燈塔與大海的景色便不用多說了,這裡有許多熱帶特有的植物,除此之外對於觀光客來說也是相當友善的。有完備的停車場和散步道,以及相應的住宿。

4.九州島最南端:佐多岬

比起上幾個列舉的有名的極點,可能九州島的最南端就說不上有特別有名了。但是這裡的景色卻並不是常見的那樣,大概因為的確位於南國,還多出了幾分新鮮感。

下圖來自 ホテル佐多岬(公式サイト)

這裡同樣可以購買證明書。(也許這種時候應該表揚這樣的儀式感?

觀光客么到達的人就不多了,因為來的路並不是很方便。免費遊覽,並且周圍有一些小商店。

雖然有諸多不便,但是這裡景色還是極美的。

5.本州島最東端:トドヶ崎(更正!不是最南端是最東端嘿嘿)

相比起之前的列舉圖,這裡的景色也許不是最美的,但是因為交通的不便而把最後所見的景色顯得十分可貴。坐車就算了,甚至還要攀爬山路,只能遠遠地眺望燈塔。

下圖來自 『サッパ船で本州最東端のトドヶ崎燈台へ行ってみた』 [宮古]のブログ?旅行記 by SUR SHANGHAIさん

想要到達這裡,可以使用自行車,然後在車道的盡頭處把車停在停車場,更深的路段則需要步行前往。去過的攝影師朋友說這裡的景色十分值得,也許是因為經過了辛苦的努力才到達,把美麗的景色襯託了出來。

它位於日本重茂半島最深的地方,並且從停車場到達最南端的燈塔要走大約40分鐘的路程,然而眼前的海岸線是十分壯闊的。說起觀光客,幾乎沒什麼人前往,絕對是難以撞景點的地方。

看完了以上的介紹,你是否也想儀式感的走一回呢?

不妨選個好天氣,就出發吧!

咳咳,私心推薦,可以讀十分喜愛的一本書《到燈塔去》噢~

也許你在安排行程時,以下信息對你也有用,敬請參考!

Ps:以上圖片均來自於網路。

攝影師都稱讚的日本美景大獎

春季ZEKKEI美景大獎 連熟知日本美景的專業攝影師交口稱讚!

與沖繩相關的參考之一:適合夏日出行的景點

http://zh.zekkeijapan.com/article/index/16/?utm_source=zhihuutm_medium=socialutm_content=articleutm_campaign=saucer_20160319_id23_1_article

http://weixin.qq.com/r/lkWYgBTEakkVrVDj9xCE (二維碼自動識別)


謝邀。最近好多旅遊問題啊!

我覺得吧,不在一個城市學習工作一段時間,幾個月半年以上那種,都算不上深度游。

所以如果你就幾天時間,就不要一味追求深度遊了。放鬆心情就好啦。跟著攻略走馬觀花也好,看菜市場也好,坐咖啡館發獃一下午也好,找當地人聊天也好(如果人家真能閑著陪你聊的話...),怎麼開心怎麼來,但是這些活動都做了你也就是個過客而已,擺正自己的位置,你就是個遊客而已嘛,你能看到的大都是好的一面,記住這些就夠了。


讓我來怒答一記。

因為工作的原因,有經常差旅的機會,國內國外都有,我自己因為外派美國工作過兩年多,而女科學家在英國留學一年多,所以也對英美兩國有點熟悉。因為工作性質是航運業,所以出差也好,私人旅行也好,往往在目的地都有熟悉同事或者朋友接待或者聯絡,有時也有客戶或者業務關係的接待,至少可以尋求幫助或者提供當地有力的信息。

我這個人一貫公私兼顧兩不誤,或者說提倡知行合一,因此對於公差也好,私人旅行也好,都喜歡深度旅遊探索,這樣的生活也已經有快二十年了,有如下心得可以分享給知乎上的朋友們:

1、我一直很欣賞一句西方俗語You fail to plan, you plan to fail. 既然題主在這裡提到了深度游,就證明了你是想深入了解和體驗這個地方,那麼必要而專業的準備是非常重要的。

2、首先就是對當地的背景做調查,一般來說國內的地方,百度百科基本夠用,而國外的地方,需要維基查詢,如果再配合一些Tripadvisor或者Lonely planet之類的資料就更好了。

3、深度游的目的性要明確,之所以稱之為深度,也就是不僅僅旅遊那麼簡單,更重要的是了解甚至體驗當地的生活和風土人情。那麼僅僅是對景點的預先了解是遠遠不夠,甚至是片面的。

4、對一個地方的預期了解,我覺得最初是需要從這個地方的地名以及行政區劃演變開始了解,就如同一個人的姓名一樣,一個地方的地名,其實就是了解這個地方演變的密碼,而行政規劃的演變,就更如同所有權轉換一樣。同時對一個地方地名的熟悉也可以更快地拉近你與當地人的距離。

5、然後需要了解的是這個地方的歷史、地理、經濟、政治、人文、教育、文化、特產、飲食、風土民情等。之所以需要對這個地方的這些方面有所了解,是因為如果缺乏對一個地方的全面認識,你很難把握這個城市深度游的重點,而且非常容易在實地旅遊時錯過精彩的內容,也許是景點的,也許是文化的,也許是美食的,也許是風情的。而且你無法在實地旅遊時提出有深度的問題,就算你有當地最熟悉的本地人陪伴,也很有可能錯過當地的特色,因為也許那些對他們來說最習以為常的事物,才是你最需要深度遊玩了解的方面。就想我的好朋友愛因斯坦說過的:「有時候提出什麼問題遠比回答問題本身更重要。」就像《大話西遊》里的唐僧說的:「你不說,我怎麼知道你想要呢?」

6、粗略了解一個地方的歷史是最重要的,因為這個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恨,一個地方的風土人情與現狀,就是由它的歷史來決定的,同時對一個地方歷史的了解,也是對這個地方的起碼尊重,如果您對一個地方的歷史都不曾了解過,那麼還是您所期待的深度游么,只是為了景點和吃吃喝喝,會不會太膚淺了呢?

7、這個地方的地理,一個地方的地理,水文地質,既有趣,也可以加強你對一個地方的方向感、距離感,同時知道當地的氣候土壤導致的物產與生活習慣,主要的植被是什麼,動植物如何分布,主要的農作物與礦產是什麼,再跟循這個大方向,你就會了解江南為何是江南,閩南為何是閩南,嶺南為何是嶺南,西南為何是西南,而且走得越多,越能融會貫通,會心一笑。

8、了解這個地方的經濟,他們的人均GDP是多少,主要的產業是什麼,當地的龍頭企業又是什麼,個人的收入大概是多少,家庭的收入大概是多少,房價如何,稅收政策如何,特產是什麼,有什麼新興的產業,有什麼消亡的產業,過去幾年幾十年的經濟發展速度如何,有什麼當地引為驕傲的生產製造或者令人惋惜的沒落工藝,這個地方的經濟在當地上一級行政區域,甚至全國,全世界的地位如何,有時候越小越有驚喜。比如江蘇啟東是全球的電動手動工具之鄉,湖北潛江洪湖一帶的小龍蝦出口佔據全國小龍蝦出口70%,常熟小小一個縣級市佔據全國木漿進口三分之一,倫敦金屬交易所佔據70%以上全球有色金屬期貨交易等……

9、了解當地的政治概貌,當地當國的政治生態,現任村長村書記,縣長、縣委書記是誰,哪裡調過來的,本地口碑風評如何,政治清明程度如何,老百姓對政治原則基本如何,黨派支持率如何,政治禁忌是什麼,政治與經濟建設在當地的相互關係與影響如何,未來政治走向如何,領導風格對當地建設帶來的正反面效應是什麼,等等,不一而足。

10、文化,包括人文、教育、風土人情等,值得了解當地最好的小學、中學、大學等是什麼,甚至技校、中專、軍校等。而且你表現出對當地的學校的了解和興趣,會很快獲得本地人的認同感,誰沒有讀過書呢,又有多少人不尊重嚮往文化呢。我就因為沒有提前了解美國南卡羅萊那州查爾斯頓的要塞軍校,差點錯過了這所美國南方歷史最悠久,也是美國現今四大軍校之一的名牌軍校以及她的優美風光。還好本地接待單位跟我提及,讓我沒有錯過。當地人文教育傳統如何,比如吳縣的東山島、西山島就是明清兩朝出過最多進士的地方。當地有名的歷史人文建築,文化勝跡或者遺址,如果沒有提前做好一定深度的調研,非常容易錯過精彩絕倫的風光或者景緻,更遑論深度遊了。我本人去過蘇州太湖五六次,東山島就多達三次,卻在最近今年四月才遊玩了當地全國保護文物建筑紫金庵,裡面的泥塑是號稱全國兩堂半中其中一堂的雷潮夫婦羅漢雕塑。

11、多和當地人請教,多和了解當地的朋友請教詢問,問題和話題可以很廣泛,可以是開放式的詢問,也可以是直接的諮詢,但是你對當地的概況一定要有初步的了解,從而贏得本地人的信任,更容易打開話題,通常當地司機、計程車駕駛員、酒店門童等往往會給你驚喜。會聊天,是在一個地方能深度游的重要條件,會聊天代表溝通能力強,會詢問與傾聽,就可以收集到最高效真實的信息,往往會有驚喜。

12、盡量在當地遊玩時採納公共交通,比如發達城市的軌道交通,公交車等,偏僻地方,在安全保證的情況下,摩的,馬車,租車,自駕,拼車,搭順風車都是推薦的當地出行方式,在方圓不大的地方,我更推薦步行,比如兩個小時之內的行程,做一名異地陌生地域的量地官,是一件即令人興奮,又健康的事情,如果還有旅伴,邊走邊聊,邊探索體會,想想都令人愉快。新澤西的Florham小鎮,斯德哥爾摩的主城區和老城,倫敦的大街小巷,巴黎的左岸右岸等等國際國內各地都留下了我跟朋友、愛侶、同事等愉快的足跡。

13、熟練的掌握一兩門或者數門外語和方言,這對一個人在任何一個非家鄉或者祖國的土地上深度旅遊,都是重要的技能。馬克思曾經說過:「外語是人生鬥爭中的一種重要的武器!」 此言實不虛也,我還算是流利的英文幫助我在國外主要的城市都基本通行無阻,但是我在法國、西班牙、烏克蘭、巴西、墨西哥等非英語國家,然後當地人平均英語水平又有限的地方,就不能非常深入開展活動,或者深入了解他們的歷史、經濟、文化與政治等細節,就算我踩在那塊土地上,實物就在我眼前,介紹的文章就在我手中。這裡不得不提一下清華四大導師之一的趙元任,他確實是一名超級語言天才,為他人生的深度與寬度增彩不少。所以我強烈推薦大家就算沒有旅行時,也多努力掌握好幾門外語,數種方言,這絕對會令你的深度游如虎添翼!

14、該僱傭專業導遊的時候,不要過於吝嗇,一個專業的當地導遊或者司機,甚至陪遊人士都是一把幫助你打開當地人文景觀等寶藏的萬能鑰匙。

15、所有準備與建議都採納了之後,還有能夠嚴格執行旅遊計劃,原則性與靈活性充分掌握,既然到了一個地方,就不要懶在被窩裡或者宅在賓館房間里,現在網路太發達,也許一部手機、一台平板電腦就讓你忘了旅遊出行的計劃與目的,你最需要的就是走出房間,走進這個陌生而熟悉(您的提前準備讓你對這個地方預先有所了解)的新天地,就像跟網友一樣,去談一場走腎更走心的戀愛吧!

書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祝諸位出遊愉快,收穫滿滿。


兩年前,川藏公路,結束許久了,還想再去。

每每我翻出那些照片,一幕幕重現,仍舊高興的想笑。


作為酷愛獨自逗比的妹紙,「深度」就是爭取讓每一段旅程都不可複製,老了回憶起來獨一無二。

一個人坐44個小時的硬座進藏,退掉了北京到拉薩的機票,感受青藏鐵路壯闊風景和一路上上下下的風土人情,換了n波鄰座,沿途叫醒了3個人蹦下車,讀完了一本書《一個人的朝聖》;

一個人在香港逛菜市場,買肉買菜買叉燒,用英文和普通話和說粵語的小老闆們砍價,在港科大的圖書館裡上了一會兒自習;

一個人光腳爬上比薩斜塔,在義大利華燈初上的夏夜偷偷摘下人字拖,感受千年來磨得凹凸圓潤的階梯;

(待補圖)

一個人在西南聯大舊址空蕩蕩的「土坯」小教室里唱起《西南聯大校歌》,想到那個年代和當時看著視頻學唱時那些80多歲飽含深情的老校友,忍不住淚流;

一個人在慕尼黑,維也納,羅馬,不開導航不看手機,拿著一張紙質地圖,加上和本地人wuluwulu說英語和比劃猜,逛「全城」;(暫時只有五漁村的照片了囧)

作為隨團演員,坐現役軍艦海軍「鄭和艦」航行一周,從大連港到煙台到青島港一線,白天靠岸遊覽夜晚航行,在蔚藍無際的海面上參加了甲板運動會,在艦上給官兵們表演節目,在大風大浪狂搖站都不穩的夜看著大家包括教官吐成狗自己安然無恙;

(實在不敢放圖。。其實還爬進去參觀了現役潛艇吼吼吼)

召集了6個漢子從台灣最南端一路騎車到最北端,10天600公里,伴著太平洋沿著山巒起伏的東海岸遊覽了大小城鎮,墾丁出發回到台北,上了最高點壽卡,走了驚心動魄的蘇花公路,靠雙腿沒被漢子們落下;

走「小路」常有偶遇驚喜~~比如台北的「國防部」,「空軍司令部」,「海軍司令部」,「國安局」,「忠烈祠」 哈哈


不扯那些浮誇而沒用的。

個人認為:

1.深度游的基本條件是在某一個地方(城市)呆至少5-7天

2.去一下當地的博物館(如果有的話)

3.去一下當地的大學(如果有的話)

4.去一個本地人才知道的吃本地菜的餐館

5.坐這個城市的普通地面交通工具,穿越整個城區,感受一下

6.找一個閑適的地方,和本地人(最好是同齡人)聊聊天喝喝茶

7.買一份這個城市的都市報,細細品讀

8.去當地的菜市場轉轉,可以買點本地的菜自己回來做(如果有條件),出國的話,可以考慮報一個cooking class


這個回答讓我來。

我覺得對一個地方深度游最好的方式就是騎行,單車摩托都可以,單車更好,局限性小。當然也可以選擇純徒。

說一個貴州吧,貴州是我見過除了高原地區最美的省。

貴州境內從銅仁開始,興義結束,自駕游,不過是騎自行車而已,不要想多了。

總共用時二十五天,差不多騎一個川藏線的時間,橫穿整個貴州。經銅仁地區,黔東南,黔南,貴陽,安順,黔西南,由於是騎單車啊,不能走高速,只能國道或者省道往前干啊。

騎了貴州的山路十八彎我才知道進藏的路只能算作險,並不是最難。

到了貴州我才知道親眼見到十六七,十七八的小女孩已經是兩三個孩子的媽媽了。

在貴州黔東南的某個大山裡的苗寨,我才親自體驗了他們那裡的女子喝酒有多豪邁,還喝了比茅台更好更純的佳釀。

也是在貴州,才知道貴州鏈接山與山的橋樑又多麼壯觀,堪稱全國之最。

不到不貴州不知道在某個不知名的小村莊竟然有如上帝的調色板。

還隱匿著如此錯落有致的建築

不會知道天下苗族第一縣在台江。

美么,看這樣的景,通常付出的代價是踩三四個小時的上坡路。

還有貴州某些地方的國道又多麼的爛。

在關嶺的頂雲鄉,住了那個鄉里最好的套房,才60塊錢。

不多說了,再來點圖片吧,手機拍攝。

這張要放大看。

這是晴隆二十四拐,又名史迪威公路。這是二戰時期老美修的。是中緬印交通的大動脈,承載著國際援華物資的運輸任務,人本人還多次派轟炸機進行轟炸,企圖截斷黔滇咽喉。現在劃成一個景點了,免費的。空車體驗了一把,蠻爽。

差不多這些吧,手機黨碼字累啊。


用當地人的生活方式來生活


像本地人一樣融入這個城市

比較成功的幾次大概是這樣的

在廈門早上起來去逛旁邊的老菜場,看新鮮的海鮮和水果還有本地的老婆婆喜歡買的東西 買水果和海鮮放在青旅的冰箱裡面,晚上當宵夜(青旅老闆一看冰箱裡面多了東西,就猜到是我)

在帝都,去了幾家當地人評價還不錯的餐廳 晚上探秘了幾所著名鬼宅 ,逛了幾家有特色的酒吧

在青島旁邊的小城市租了房子,一家人跑過去,早上起來趕集逛海鮮市場~ get到很多內地城市沒有的小海鮮和新鮮水果 清早可以起來看日出,晚上趕潮 挖些小貝殼小螃蟹和小魚,炸了做下酒菜

寫了這麼多然後發現,是的我就是喜歡吃

我認為深度游比較重要的就是跟著自己的節奏,去慢慢的欣賞這個城市 感受這個城市的文化和特色 比如說帝都的歷史,魔都的繁華,小地方的慢節奏生活。

絕對!絕對!不要被旅行團的節奏帶著走!!

以下開啟吐槽模式:

早上五點起床,五點半吃飯六點出發這種事情真的是一般人乾的嗎!!!

吃飯吃的一點特色都沒有真的有意思嗎怎麼感受飲食文化啊!!

購物點也是景點算個毛啊!!

住的地方在偏遠郊區讓我怎麼感受這個城市的生活水平啊!!

每天趕的要死啊,該玩的景點時間不大夠啊!!


是再坐車路邊經過嗎?還是吃上當地的小吃?是看一下風景就算到過嗎?我之前去拉薩好幾天,它就是少女的面紗一樣,我只看到她的面紗,知道她叫做拉薩,但我還真正認識她。為什麼我對饒平會有那麼深的感情,對去年去過的百色也有感覺到真正來過。但對清遠,拉薩,梅州,吃過睡過玩過卻絲毫沒一點感覺。我覺得我沒有真正到過那些城市。

在故鄉中,每一片地上都有我與兒時玩伴的記憶,每一次看到我就會想去我的回憶,會想起我最愛吃的腸粉,想起媽媽經常給我說的那幾個故事。吃到寶斗餅會想起幾百年前的一個愛情故事。每一處風景,每一份美食都是充滿著無所不在的文化氣息和回憶在裡面,所以對我來說是那麼有感覺。

回想起真正去過一個地方認識一個少女不是只是單純去看她一眼,知道她的名字或者簡單交流幾句話就算是認識她的人了。就像一座城市,要真正認識她,除了看過風景,吃過美食外,需要與當地人一起相處交流玩樂,了解這裡的歷史,了解這裡美食的來歷,與當地人一起經歷冒險,讀懂這個城市的故事,讀懂這個城市的潛規則,讀懂這個城市傳承下來的文化風俗,這時才算真正了解這個城市


1、同樣的時間內,做到「深」,就肯定做不到「廣」。

2、很多在自己城市生活了一生的人,也算不上對城市某方面了解「深」,更不用說只是來住上一年半載的了。

3、想要深,就得先限定較窄的範圍,然後在這個範圍內使勁。比如想了解一個城市的喬木情況,就要先查閱資料,再去各處實地探訪,了解喬木的分布、變遷、現狀和可能的將來。那樣,你對這個城市的喬木的了解就有了一定深度。


去當地的菜市場


如果是去一個不說英語的國家,建議你先學會該國語言。語言是打開一種文化的鑰匙。

比如,日本。


說道深度游瞬間想起來我在芬蘭「滯留」的20天+。不得不說那是我所歷經的最深刻的一次深度游。好啦,這不是我想要說的重點,回答這個問題其實是想安利一個深度游的利器----HelpX,尤其是如果你的目標坐標是在國外的話。誠以為,旅行去到某個城市,和當地的人民有了深入接觸,也去了一般旅遊路線去不了的地方,那必然會成為一次絕佳的體驗。先安利一下HelpX

http://www.helpx.net/

據說諸如此類的網站和組織還有很多,應該算國際義工之類的。

註冊會員能夠看到很多國外的Host發布的信息。(PS:所謂國際義工大部分說得簡單一點就是你在別人家裡幫忙幹活,然後以此交換地方睡/早飯/中飯/晚飯)在裡面仔細尋找和嘗試的話,你可以找到一些很nice的Host:有的人是有一個農場,需要你幫忙打理/有的人是開麵包坊的,需要你幫忙一起做麵包/有的人正好在造房子,需要你一起去劈柴哈哈哈。最關鍵的是人家還會帶你出去玩~

譬如我的host Eija,帶我們去了靜謐的郊外,也因此看到了很多不錯的風景。(如果沒人帶領,感覺是找不到這種地方的,而且目測也會迷路哈哈)—&>比如說無人的雪地(!在雪上走還是要當地人帶的,因為有的地方其實是結冰的湖面,會不安全)

—&>比如說附近鎮上的圖書館/小學遊樂場(估計亞洲人在歐洲人眼裡看起來都很年輕所以她覺得我們還是小朋友-_-,不過和小學生一起玩真的有點尷尬哈哈)

—&>帶我們玩自己家的雪橇/在自己家附近滑雪

—&>帶我們刷馬哈哈哈 雖然這是工作的一部分 雖然我的確內心有點小害怕 但是事後還是覺得好棒(會騎馬的人還能自己騎馬玩,可惜我們不會)

—&>帶我們在自己家蒸桑拿~(因為太冷大部分當地人家都有桑拿)

—&>給我們用自家的爐子做藍莓派和烤腸 味道超級贊

以上

在芬蘭呆了20多天,還是覺得在host家裡呆的那七天里看到了最美的風景,剩下的十幾天大部分畫風都是博物館/教堂/商場/著名景點

If 你喜歡自然風光和地方民俗我覺得走這種路線還是蠻好的 去host家裡的時候可以帶點特色的中國風gift,好像對他們來說很新奇很異域風,會很討喜哦哈哈哈。

補充點操作細節吧-----------------------------------------------------------------------------------------------

如果你要出境游辦簽證的時候,不要說自己是要去做國際義工的,雖然你的本意也許只是想要一次深度游,但是不能排除簽證官會覺得你屬於非法務工偷渡人群的可能性,還是要說去旅遊。

在Host家裡基本上沒什麼費用,主要是機票錢交通費,但是一般都會在離開Host家之後順帶去其他地方玩玩,或者你運氣超好能找到一個國家的好多個Host再玩,但是我覺得這個可能性不大喲-.-


深度游,就是體驗到了那個地方的精髓。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精髓:有的地方以歷史文化見長,有的地方以其飲食而聞名,有的地方全靠壯美景觀。不同的人喜好又有所不同,一個對歷史文化絲毫沒有興趣的人來說,故居、文物、遺迹,這些讓他看上半年又能如何呢?一個饕客花了兩三天時間就吃到了當地盛名菜肴就會由衷覺得不虛此行。

對於歷史文化游來說,真要深度游,首先是遊客自己要有點「深度」,有了足夠的沉澱,才有可能見物見景由心底生出「見天地之悠悠,獨創然而淚下」的內心共鳴。

再說白一點,能讓你心動的才是深度游。跟時間長短關係不大。


我所理解的深度游就是能夠對所遊覽城市有所感觸,能夠產生共鳴。

我們都想通過旅行來增長自己的閱歷和見識,但是走馬觀花式的遊覽,譬如到了一個景點拍個照留念就完成任務式的旅遊,對美景實在是種褻瀆。

2012年冬天,我在瑞典的斯德哥爾摩碰到了一個很奇怪的法國人。因為留學法國的原因,每次走出法國我就對法語有種莫名的親近。和他相遇是在入住的青年旅館裡。他很沉默,不怎麼愛說話。聽他說的英語摻雜著法語的口音,我就很大方的跟他搭訕。他已經在斯德哥爾摩呆了快兩個星期了,並且打算在呆一個星期等著過北歐式的聖誕節。因為房間住的很近,我偶爾跑去和他聊聊天,他在那裡也沒有朋友。他每天的作息規律就是自己出去逛逛,看看風景,回來畫畫,畫一畫沿途的風景,寫詩,或者偶爾去青年旅館的小酒館喝一杯。

他也沒怎麼跟我聊過斯德歌爾摩哪個景點什麼樣子,經過他的允許我隨手翻了翻他的畫冊,那些隨意勾勒出來的景色,很美,就像日記一樣。

這是我第一次明白什麼叫做深度游:隨性、閑適。的確,這是種很花錢的方式。深度游就意味著大把的時間或是捨棄一些風景。但是,等你深刻的把這些美景烙印自己的心裡讓它伴隨你一生的時候,你會發現,這種方式的造訪才最有意義。


前段時間去安徽西黃山山脈一個美麗古老的山區, 山頂的背後有一片古樹林, 平均樹齡300歲左右, 最中間最古老的那一棵甜櫧(音:諸)有680年之久.

估算了一下時間, 在接近元朝末年1335年左右, 它就在一個無人問津的幽靜的山裡落了根, 不管外面變了多少次天, 發生了多少喜怒哀樂, 悲歡離合, 它就是靜靜地在這裡成長. 如果不是身上掛的一個銘牌, 我們經過這裡可能也不會有太多的感觸和震撼, 但是就在那一刻, 我們真正感受到了時間和歷史的厚重, 呼吸的每一口空氣都已經徹底沒有了工業化和互聯網的味道, 滿滿的都是每一個歷史朝代的氣息. 它好像一位時空長者, 把手放在它的粗糙龜裂的樹皮上, 他就可以帶著你回到過去, 去觸摸歷史上每一個真真的情景.

倪匡有一篇小說講的是一個人的靈魂被困在一棵大樹里, 可以從樹根游竄到樹頂, 最後樹成了碳, 靈魂也在黑炭里安了家. 它身上不知道聚集了多少靈性, 每一份靈性都是由時間打磨出來的,不急不躁, 不慌不忙地磨礪出來.

旅行最大的深度可能就在於此吧: 在很短的時間內, 就可以讓旅行者重新審視當下, 從而更好地迎接要來的路.

P.S.附上幾張樹的圖


它能在心裡打下烙印,即使離開了那個地方,關於它的記憶不會慢慢模糊,而且常常會想起,觸動自己。

例如,有人說巴黎的深度游不會登鐵塔,不會坐塞納河遊船。真正的深度游可能只是在拉丁區逛逛小店,徜徉在左岸或右岸喝喝咖啡,沁在咖啡的香氣里感受blabla......

然而,排了兩個小時的隊,最後辛辛苦苦爬到鐵塔頂層,俯視巴黎的一切時,視覺受到極大衝擊,沉醉在另一個角度的巴黎里,怎麼能不算是深度游?

即便,是留戀塞納河某一個岸,喝喝咖啡,寫寫明信片,只為了收穫朋友圈裡的贊,那恐怕也算不上的深度游吧?

我慶幸自己有在多個城市讀書和停留的機會,讓我能長時間體會一個新的城市甚至新的國家。但是並不是說時間是深度游的唯一前提。在很多情況下,因為受客觀原因的限制,不會有很充足的時間來完全融入當地人的生活。摸著厚實的古牆,吃著當地的小吃,如果只是一味的模仿,並沒有打動自己,也並不是深度游。

也許,就在從小長大的家鄉,和另一半走過一條普普通通的,或熟悉或陌生的小巷,抵靠在牆邊,呼吸聲慢慢靠近,熱氣,柔軟,纏綿......時間只停留在這一刻,但這條小巷就是一次深度游。

深度游,不受時間限制,不為別人的眼光,可以報團游,可以自助游,可以出境游,可以在家樓下遛彎兒,只要觸動自己。


推薦閱讀:

長時間旅行(三個月-半年以上)是怎樣一種體驗?
說走就走的旅行有人嘗試過嗎?
大家有沒有旅行中比較有趣的事情分享?
怎樣的旅行才稱得上「會玩」?
獨自旅行有哪些推薦的地方?

TAG:旅行 | 旅行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