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歷史很重要?
~
請大家在腦海中想像一塊長條形的豆腐,然後拔出刀,砍下去。
看到那個整齊的切面了嗎?那就是我們此時此刻生活的世界。
而在我們背後的一整塊豆腐,就是歷史,是從宇宙大爆炸的洪荒至今無數個此時此刻的積分。
一百億年前的超新星爆炸,五十億年前的黑洞坍縮,
四十五億年前傾盆潑下的硫酸雨,四十億年前滿地橫流的岩漿,
三十九億年前核酸第一次顫顫巍巍地複製出另一個自己,五億年前奇蝦向三葉蟲舉起大螯,
四億年前陰潮的陸地上長滿高大茂盛的蕨類植物,三億年前第一隻魚石螈鼓起勇氣趴在海岸上,
六千五百萬年前霸王龍向空中尖嘯著落下的小行星怒吼,五千萬年前嚙齒動物在黑夜裡窸窸窣窣地探出腦袋,
一百萬年前人猿興奮地揮舞著手中燃燒的木棒,五萬年前人類艱難地跋涉在冰河紀的阿爾卑斯山上,
八千年前第一顆小麥種子在新月沃土上生根發芽,五千年前尼羅河畔奴隸爬上爬下的金字塔,
兩千年前屋大維的艦隊在地中海上沖向安東尼奧,一千年前蒙古人的鐵騎在釣魚城下徘徊,
四百年前張居正在紫禁城內的叩闕,七十年前麥克阿瑟在密蘇里艦上的投降協議書上划下最後一筆,
還有祭祀、神殿、征戰、弓箭,神父、教皇、國王、公爵,僧侶、皇帝、儒生、工匠,還有文藝復興,啟蒙運動,地理髮現,工業革命,所有的我們的哲學、科學、文學和藝術以及其他一切如今人類引以為傲的文明,
等等等等
所有這一切,都是我們身後這「豆腐塊」里錯綜複雜的紋理。
當我們回首將目光投往過往的歷史,心中的敬畏之情猶如夜深時舉頭望向深夜的星空。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
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小學社會書上的內容你忘記了?
《重說中國近代史》 張鳴著序言:我們為什麼要學歷史「我們為什麼要學歷史?我的一個朋友曾提過一個很好的比喻: 一天早上你起來突然失憶了,忘記自己是誰了,想想看你今後該怎麼生活——你誰都不認識,這意味著忘掉了自己的歷史。歷史看起來好像沒什麼用,但實際上我們是離不開它的。其實對於一個民族,無論是其整體還是個人,記憶都是不可或缺的,歷史就是民族的記憶。很多人現在在某種程度上就是處於失憶狀態,所以一直安放不好自己的位置,在歷史長河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在世界格局中也定位不好自己的位置。 關於中國近代史的課,大學本科都在開,但是名義上講的是歷史,實際上卻不是當成歷史課開的,而是按政治課開的,即使在歷史系也是如此。這種課的主要目的是想給大家灌輸一種世界觀,一種意識形態,所以它其實是一個觀念史。所謂史實,是被要求服從某種觀念的。如果我們今天從一個常人的是非和真偽角度來看,這樣的歷史就是偽史。上這種政治課的時候,大家都興趣不大,經常睡覺或者看小說。但別看上課的時候不以為然,其實你還是或多或少會受它影響,一到在網上談某些事情的時候,只要涉及歷史,就不知不覺地把這套東西搬出來了。也就是說,我們會鄙視一個假的東西,但是我們依然依賴這個假的東西。這就令人很困惑。 我國的近代史,有一個范文瀾、胡繩的基本模式 。這種模式通常有兩條線索,其中一條是帝國主義侵略論——自鴉片戰爭以來,西方列強總是侵略、欺負中國。強調這樣一條脈絡,由此證明我們這個民族是苦難深重的,同時說明我們的落後是因為別人侵略、欺負我們造成的。另一條線索就是革命線索——三大革命高潮,從太平天國、義和團然後到辛亥革命,總之就是一個反抗、革命的過程。這樣一段悲慘的近代史,一段總是折騰的歷史,很容易使我們忽略從晚清以來這麼多豐富的變化,不知道該怎麼走後面的路,不知道為什麼要改革、要開放,為什麼還要學洋人那一套東西。 事實上,如果我們不知道近代中國是怎樣融入世界的,或者完全無視這個過程,而只強調我們一直在革命,那麼我們就不會明白為什麼要放下革命搞建設,不會明白為什麼要重新開放。結果也就只能是我們重來,再重來,重新開始鼓噪革命,重新開始鼓噪排外。可是這樣一來,我們會回到哪兒去呢?我們處在這樣一個過程之中,面臨著這樣的困惑。」
日光之下,並無新事。
記得剛進高中的時候,校長在開學典禮上說過一句話:「一個不懂歷史的人,不認識回家的路。」
摘錄龍應台先生的一篇文章:《我們為什麼要學習文史哲》其中一段,推薦全文欣賞。
史學——沙漠玫瑰的開放
我把史學放在最後。歷史對於價值判斷的影響,好像非常清楚。鑒往知來,認識過去才能以測未來,這話都已經說爛了。我不太用成語,所以試試另外一個說法。一個朋友從以色列來,給我帶了一朵沙漠玫瑰。沙漠里沒有玻瑰,但是這個植物的名字叫做沙漠玫瑰。拿在手裡,是一蓬乾草,真正的枯萎,乾的,死掉的草,這樣一把,很難看。但是他要我看說明書;說明書告訴我,這個沙漠玫瑰其實是一種地衣,針葉型,有點像松枝的形狀。你把它整個泡在水裡,第八天它會完全復活;把水拿掉的話,它又會漸漸乾掉,枯乾如沙。把它再藏個一年兩年,然後哪一天再泡在水裡,它又會復活。這就是沙漠玫瑰。 好,我就把這個團枯乾的草,用一個大玻璃碗盛著,注滿了清水,放在那兒。從那一天開始,我跟我兩個寶貝兒子,就每天去探看沙漠玫瑰怎麼樣了?第一天去看它,沒有動靜,還是一把枯草浸在水裡頭,第二天去看的時候發現,它有一個中心,這個中心已經從裡頭往外頭,稍稍舒展鬆了,而且有一點綠的感覺,還不是顏色。第叄天再去看,那個綠的模糊的感覺已經實實在在是一種綠的顏色,松枝的綠色,散發出潮濕青苔的氣味,雖然邊緣還是乾死的。它把自己張開,已經讓我們看出了它真有玫瑰形的圖案。每一天,它核心的綠意就往外擴展一寸。我們每天給它加清水,到了有一天,那個綠色已經漸漸延伸到它所有的手指,層層舒展開來。 第八天,當我們去看沙漠玫瑰的時候,剛好我們鄰居也在,他就跟著我們一起到廚房裡去看。這一天,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完整的、豐潤飽滿、復活了的沙漠玫瑰!我們叄個瘋狂大叫出聲,因為太快樂了,我們看到一朵盡情開放的濃綠的沙漠玫瑰。 這個鄰居在旁邊很奇怪的說,這一把雜草,你們幹嘛呀?我楞住了。 是啊,在他的眼中,它不是玫瑰,它是地衣啊!你說,地衣再美,美到哪裡去呢?他看到的就是一把挺難看、氣味潮濕的低等植物,擱在一個大碗里;也就是說,他看到的是現象的本身定在那一個時刻,是孤立的,而我們所看到的是現象和現象背後一點一滴的線索,輾轉曲折、千絲萬縷的來歷。 於是,這個東西在我們的價值判斷里,它的美是驚天動地的,它的復活過程就是宇宙洪荒初始的驚駭演出。我們能夠對它欣賞,只有一個原因;我們知道它的起點在哪裡。知不知道這個起點,就形成我們和鄰居之間價值判斷的南轅北轍。 不必說鑒往知來,我只想告訴你沙漠玫瑰的故事罷了。對於任何東西、現象、目題、人、事件、如果不認識它的過去,你如何理解它的現在到底代表什麼意義?不理解它的現在,又何從判斷它的未來?不認識過去,不理解現在,不能判斷未來,你又有什麼資格來做我們的「國家領導人」?
在幾年前的一次偶然的機會中我對一款戰略戰棋類遊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它是《文明5》。這款遊戲的開場動畫敘事恢弘,堪稱點睛之作,如下:【文明5】開場動畫視頻
Welcome back my son. I"ve missed you.
歡迎回來,我的孩子。我時常在想念你。Have our men begun setting up a camp?我們的族人已經開始紮營了么?
Yes, father.是的,父親。Good. This is a lush and fertile land.很好。這是一塊豐饒而肥沃的土地。I think we can make a home here.我想我們可以在這裡建立家園。I agree. We would do well in this place.我很贊成。我們將會在這裡安居樂業。Come, sit with me, and listen.來,坐一會兒吧,聽我說句話。
I"ve had a dream of our people"s future.我做了一個夢,夢見了我們的人民的未來。It was glorious, glorious...非常輝煌的未來……I saw our people sweeping throughout the land and across the ocean, expanding our kingdom.我看見我們的人民穿越大陸、跨過海洋,擴展我們的疆域。And discovering new people and great riches in far away lands.在遙遠的地方發現了未知的民族和無限的財富。We"ve build wondrous wonder to honor the gods, which reached up to brush the very fabric of the heavens.我們還建造了高聳入雲的壯麗奇觀,來彰顯眾神的榮耀。
And then I saw a vast city with great buildings of stone, each more magnificent than the last.我還看見一座巨大的城市,許多高大而堅固的石頭房屋。The streets were filled with our people in numbers beyond counting.我們的人民在繁忙的街道上來來往往,不計其數。There was suffering as well… Great terror brought about by the torments of war.我也看見許多苦難……殘酷的戰爭帶來無限的恐怖。We were strong, and we brought victory to our people.但是我們堅強面對,為我們的人民贏得了最終的勝利。There my dream ended, and my stories as well.後來我夢醒了,這就是我的故事。
Future"s been revealed to me. That it is your future I"ve dreamed of, not mine.我夢見了未來。但我夢見的是你的未來,而不是我的。The fate of our people is now in your hands.現在我們的人民的命運掌握在你的手中。I envy you, my boy. You decision will shape the history itself.我羨慕你,我的孩子。你做出的決定將塑造歷史。Go now my son, with my blessing, and decide your future...去吧,我的孩子,帶著我的祝福,去決定你的未來……
這一段畫面和文字回顧了我們歷史的一瞥(有興趣的可以看看眾神與國王以及美麗新世界的開場動畫)。而這一篇恢弘的敘事正要拉開序幕。
你問我歷史重要與否,我回答你,就如同趟一條不知深淺的河時有可以摸著過河的石頭一般——也許你不需要它,但它大大增加了你活著過去的機會。正如我們面對未知的未來那樣,我們可以不管不顧地一路前行,但唯一能給我們以啟示的就是我們一路而來的腳印。
歷史為我們提供了充足的樣本,這些樣本中有興衰的原因,有生死的警醒,有振奮的預言,有無限的謎團。它給予我們免於毀滅自身的經驗,給予我們憧憬未來的期許,給予我們勇敢堅強的力量。當我們的背後是我們的文明、我們的歷史時,我們便擁有了創造一切的能力和成為偉大的途徑。
歷史為我們最終認識自身保留了希望。「我是誰?我從哪兒來?我往哪兒去?」這些問題的答案也許能通過歷史尋找到痕迹。
歷史帶給我們面對未知的底氣。因為今天,就是明天的歷史。
但樣本只是樣本,歷史也只是歷史,以之為鑒,方能創造明天。謝邀!
淺談談歷史:
有兩個人本來是朋友,不知道是什麼緣故當街打了一架。旁觀的人對這事各有反應,都試圖給出各自的解釋。
第一個人以自己的標準為這件事定了性給予了抨擊,並呼籲權力機關著手防止再發生這樣令人遺憾的事。這個人是政治家。
第二個人沉思了好幾天,預測這件事將會在群眾中間造成多麼壞的影響,以及應該以何種手段避免並給予嚴厲批評。這個人是社會活動家。
第三個人深入研究了雙方的性格,並以此為依據解釋了事件的起因和走向以及意義,並浪費了一大堆紙和墨來闡述自己的觀點並批判了有過錯的一方。這個人是哲學家。
第四個人被這事兒觸動靈感,浪費了更多紙和墨敷衍了一個故事,捧高了一方而貶低了另一方。這個人是作家。
第五個人則找到雙方詳細詢問,並找到他們各自的親人朋友和鄰居與目擊者求證,結果沒幾下就弄清楚原來這兩個人當時只是喝多了,現在酒醒了仍舊是朋友。這個人是歷史學家。
之所以會有這樣一個看上去不著邊際的開頭,是因為我想證明歷史的重要性:
它能最大限度的讓我們接近真相。
但遺憾的是,這個特性不具備普遍性,至少在中國——當然也包括其他專制國家——不行。
我們不得不承認,我們的歷史滿是官方的謊言,它的目的只有一個:美化或者神化權力。
我國的歷史自漢帝國始就被官方完全壟斷,學人私自修史者,罪可腰斬。班固初修《漢書》時就被人告發私修國史,險些掉了腦袋,幸好他有個美人妹妹,皇帝老兒才命將漢書收歸國史館編纂,仍由班氏主修。
庄廷隴就沒這麼幸運了。清康熙初期的私修《明史》案讓兩百多人掉了腦袋,一千多人被充軍流放。統治者對意識形態控制之嚴密,由此可見一斑。
這個優良傳統被很好的保持了下來。直到今天,歷史仍舊是官方維護統治的工具,而所謂的歷史學家則毫無例外的充當了傳聲筒和造假專家,他們在權力的授意下顛倒黑白混淆是非,喪失了最基本的人性而一味為當權者粉飾。
反觀西方,我們會有截然不同的發現。歐美學界一直拒絕官方修史,他們認為修史者應保持獨立和中立,因為歷史不能被任何組織和政黨壟斷,所以歐美歷史幾乎全為私人編纂。
這樣做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
人民所走過的路、所經歷過的痛苦和不幸、所擁有的美好和幸福,都得以完整的再現,在這個過程里出現的問題不會被掩蓋和篡改,可以有效的避免歷史被官方利用。
關於歷史,其實有很多可以討論的話題,比如古希臘、比如宗教、比如中世紀、比如古羅馬、比如太史公……比如那些秉持良知的歷史學家。
任何事情都需要一個開頭,歷史也是,就像生命那樣,只有開始,才能一步步走到結局,就像某個愛意纏綿的婦人手中織衣的線團。
當然了,如你所知,這「線頭」要怎麼解開在我們這個社會目前還是個問題。
————
我們都不能否認,我們有時不僅僅會否定客觀事實,大多數時候我們甚至還是自己的否定。我們更愛乾的是用主觀意圖來篡改客觀事實,或者是按照自己的目的隨意用主觀來代替客觀,並且這種在我們看來理所應當的行為在幾千年來俯拾皆是。
文學作品似乎天生就是要來幹這種事的,因為文學本身並不具備還原真相也就是客觀事實的能力,它總會在形形色色動機各異的人操控下塗改或是掩蓋真相。
然而文學又會替自己辯解,通常的理由是閱讀文學作品的讀者們自己的動機決定了閱讀行為,並且所得的閱讀結論也因人而異。
這個偽問題古已有之,總有各種各樣的人因為各種目的對這個問題糾纏不休,答案也照例有很多,大致歸納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叫做「橫看成嶺側成峰」。
這個問題很容易讓人犯糊塗,看來聰明的做法是略過不表。
我想,歷史學與其他學科最大的區別是要——也是必須——最大限度的還原真相。
然而歷史學家個人的素養、學識、膽氣和目的又大大不同,所以我們通過各種版本的教科書和文學作品所得的知識(包括歷史)的可信度和真實性就大為可疑。
這是個類似多米諾骨牌的假設。
我們都知道文學來源於生活,應最大限度的還原生活。
然而如果連我們的「生活」都透著虛假的話,我們又怎麼能夠信任來源於這些虛假生活的文學作品?我們又怎麼信任那些操控文學的虛假的篡改生活者所「編」給我們的文學?我們又怎麼信任「杜撰」出來的真相?那些編造出來的「客觀和生活」又怎麼向我們展示某人或某事的真實面孔?
歷史的重要性至此似乎不言自明。
然而,我們又怎麼認定歷史的真實性?沒有真實的歷史又有什麼值得我們為之銘記、為之自豪或感動?
當然了,文學的另一特徵是允許作者發揮文學想像,各人目的與價值取向不同所「端」出來的作品也自然不同,然而怎麼界定想像——有時更多的是胡說八道,甚至是顛倒黑白——和「真實」又是個大問題。
那些沒有經過專門訓練的讀者顯然不具備鑒別的能力,他們更多的是被動的接受,所以他們只能被隱藏在文本里的「作者」大聲嘲笑而無能為力。
這一切應該由歷史來終結,應該由秉持良知的歷史學家們來代替普通讀者鑒別真假,假如我們曾經有過這樣的歷史學家的話。
歷史的本來面目和使命應該是鏡子,它能照出我們的過去和未來,它能讓我們記住那本不該讓人遺忘的某些東西,讓我們捨棄曾帶給我們無盡苦難的某些東西……
所以,結論就是:歷史(當然,我是說真實的歷史)能使我們更加聰明睿智勤于思辯,充滿探究一切的活力,使我們學會銘記應該被我們銘記的。剛吃完第三個月餅的人來怒答,沒有前二個月餅的基礎,第三個月餅不會讓我覺得有飽的感覺
建議去看看台灣大學呂世浩的中國古代老師人物之司馬遷/秦始皇,我覺得他講的很詳細也很有道理,先佔坑,明天發筆記上來
----------------------------------------------------這是我對他這兩門課的總結,呂世浩老師還就此對我們現在所處的時代有一個非常詳細的描述,講的非常到位,我還是有時間就補上去。漢書有言:習知近代之事。
習知近代之事而平天下。
我們每個人背後有數不盡的因果:把自己抽絲剝繭,將人類追根溯源,你會發現四千年前在希臘利特島上開始的戀愛故事,昨天在德克薩斯剛剛結束。《天使望故鄉》--托爾斯·沃爾夫
以史為鏡,以史為鑒。從而完善更好的自己,發展更好的社會。其次,知道自己從哪裡來,在哪裡,即將到哪裡去。有文化,有根,才有歸屬感。
歷史可以幫你辨別政治與歷史的差別。 任何懂得些許歷史的人都不會把戰爭視為理想。他們在歷史敘述中明白,不管一場戰爭的性質是否正義,其背後流淌的都是太多鮮血。 因保家衛國不得已參加戰爭活下來的能自豪地宣布自己打退了多少來侵略自己國土的敵人,卻難以釋懷在身邊倒下去的弟兄。 因政治家蠱惑上了戰場的年輕人,好不容易在血腥的戰場上活下來,也許還不如在戰場上死去,至少還有人祭奠他們為國捐軀,而活下來的,有多少不會掙扎在自己作為非正義使者在別人的國土上喪心病狂喪盡天良的噩夢裡。 生活中有許多動不動就表示要和日本美國宣戰的小夥伴,正是因為不曾認真學歷史,才會不把戰爭當回事,才會輕易被輿論引導去仇恨一個民族一個國家。
這兩年都和歷史在一起,被它虐了千萬遍,還是待它如初戀。我一直都覺得,它會讓你知道曾經的曾經,不走錯路不走彎路;它會讓你明白人應該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它更會讓我期待一個大一統的國家的統一。
歷史於我而言意味著不同的朝代更替 然後那個朝代下的政治 經濟 文化情況,而我們讀歷史,知曉歷史,應該知道的並不應局限在那個朝代的那些情況,而應該是,它為什麼是那樣的,為什麼會那麼發展,正是這些動因造就了我們現在生活的世界的樣子,所以我們難道不應該知曉它的前因後果嗎?
想一下《1984》中歷史被肆意控制修改的恐怖。
歷史就是昨天,昨天記不起來了,以後怎麼過。
摘自《重說中國近代史》
誰控制了過去,誰就控制了未來。
推薦閱讀:
※如果蘇聯佔領了一半日本,歷史會是?
※日本戰國時代君主怎麼都坐小馬扎?
※國家和階級哪個更重要?
※海外讀純文科或藝術類(Humanities and Arts)是怎樣的體驗?
※為什麼拉美國家走的是和巴西不一樣的獨立道路?
TAG: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