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輔導員在學校是一個什麼地位?
我們的輔導員總是事特別多,好像把自己放在一個管理者的地位,經常開會,一開就是一兩個小時,我想知道他有這樣做的權利嗎?輔導員之於學生是應該是保姆呢?還是管家?他有實際下命令的人權力嗎?
僅從教育部對大學輔導員的工作要求這個理論出發的話,其實輔導員對學生的責任是非常有限的,僅限於為學生提供心理輔導、職業輔導等諮詢工作;為學生在工作生活中的實際困難提供指導和幫助;對獎助學金、意外事故、日常規範等學生相關事務進行管理等三項。
大學輔導員更多的職責應該是作為一名黨團口乾部參與學校黨團建設;作為思政教師進行思想政治教學和科研;以及作為學校的「儲備幹部」補充管理、教學、專業技術崗位。
但是,在實際執行過程中,輔導員崗位的「儲備幹部」角色和「思政教師」角色被原來越弱化,而本來作為四分之一工作中的三分之一工作的「學生相關事務管理」這項工作被前所未有的進行放大,以至於成為了很多大學輔導員的主業。
很多人一提起大學輔導員的反應都是「管學生的」,但這其實是大學輔導員在學校地位的一個完全的錯位。
而造成這種錯位的,恰恰是在中國現代教育制度和社會現實下,中學教育和大學教育之間的巨大銜接空隙。
在高考前絕大多數中國學生所接受的都是家校雙方無縫銜接的「託管式教育」。在學校時有班主任和各科老師嚴密監督著學生包括學習計劃、學習目標、校園社交、思想生活在內的一舉一動,而一旦離開學校又馬上由家長接受繼續提供無微不至的從洗衣做飯到鋪床疊被的全方位監督和服務。可以說直到進入大學之前,相當數量的學生不但根本沒有過獨立生活和獨立學習的經歷,甚至連獨立思考的經歷都沒有。
而之前「託管式教育」託管的有多徹底,進入大學後的「放養式教育」就放養的有多徹底。彷彿學校和家長都認為這個18歲的孩子身上一定有一個機關,只要在大學報名時按一下就會自動切換成一名獨立自強,有擔當有目標的成年大學生。
由於現在大學基本要求在校集體住宿,家長基本上算是全方位放手了。但學校里的絕大多數人並沒有想到需要去彌補這個空位。這就造成了相當數量的大學生在進入大學第一年的主要任務並不是投入到大學生活,而是學會如何一個人獨立的規律生活,甚至是學會如何一個人活下來。
而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填補高中教育和大學教育這種巨大縫隙的崗位,目前來看只有輔導員崗位。輔導員就像身體里的筋脈一樣,竭盡全力的想要把大學教育這個「骨架」和龐大的大學生這些「血肉」捆綁在一起。
這些瑣碎的事務其實從嚴格意義上來說是影響了大學輔導員在學校地位的。很多應該由宿舍樓宿管、學生自治組織、學生家長甚至學生自己去完成的工作全部壓在了輔導員的身上。
真正有能力有想法的人,誰願意把寶貴的精力都浪費在跟一群半懂不懂的孩子鬥嘴耍心眼上。
所以我一直以來對輔導員的建議就是:練就十項全能的本領,但是始終要懷著儘快脫困的心。
最後,如果大學生們真能碰到一個願意耐心去管理學生瑣碎事務,願意去當學生管家甚至保姆的輔導員,其實反倒是一件需要燒香的事。
鑒於內容,我決定先匿名,看情況開匿名。
大學輔導員這個職業,在我國是被廣泛詬病的一個職業,這其實是一個奇怪的現象,因為要是論行政作風或官僚作風,公務員比這個不知高到哪去了,企業里也差不多,為什麼大學輔導員「躺著也中槍」呢?1:選拔機制本人本科是某985院校,對這個事情看在眼裡,多少有一些發言權。本人的輔導員是典型的行政保研,然後邊做輔導員邊讀研究生。還有其他輔導員做這個時間長了變成了專職輔導員,以這個作為一種行政職業。基本上我說的這兩種情況是輔導員選拔的大多數情況。絕大多數的輔導員就是本校甚至本專業學生,為啥給人感覺當的還不如從政府機關隨便拉一個來乾的好?問題就出在出身方式。一個普通學生,畢業無非4種:第一學習較好學術保研(有的直博);第二有其他學業追求考研考公務員(反正就是考);第三直接找工作簽約;第四投遞GPA申請出國。以上四條道路屬於正道,絕大多數同學的選擇。而行政保研在某種程度上就有邪路的嫌疑了。一般來說行政保研的學生在大學時代有如下特點:第一是在學生會自管會等機構長時間任職並與行政老師關係親密;第二學習成績很一般,沒有正常保研資格,而又不願意考研出國找工作或以上嘗試全部失敗。行政保研的路數一般來說是破格提檔,然後會要求你去參加一個邊區支教的活動,一年後調回直接保研。可以說這其中的貓膩非常之多,而且據我觀察,在大學時醉心於(注意是醉心於,絕大多數同學只不過為了混個學分獎學金)各種奇奇怪怪學生工作的人,多是浮誇虛華,官僚痞氣之輩。這種人在同輩同學中口碑是非常差的,表面不說而已。而當他當上輔導員之後,你能指望新來的學生愛上他么?
說了一堆是想闡述,從概率意義上來講,大學輔導員不是優中選優提拔上來的(不用成績說話),而是學生中那些讓人愛不起來的「學生官兒」選出來的。這些人不客氣地說,本科學歷至少不比其他人低,心氣挺高,但水平通常欠缺。注意我說了概率意義上,有的人會說自己輔導員多麼多麼好,但這並不能抹殺我列舉的事實。請不要用倖存者偏差來混淆視聽。2:輔導員的工作
輔導員這個名字,如今用起來基本名不副實。以我4年本科所見,有一個不惹麻煩的輔導員就足夠燒香拜佛了,何敢妄談「輔導」。別忘了高中班主任也叫輔導員,你讓人家情何以堪。大學輔導員大致有兩種:第一種是放任不管型,這種輔導員每年你大概只能見到他兩次,就是開學例會(也有可能4次)。什麼也不管,你有事離校也不用請假,因為他也不太關心你去哪了。他們基本就在忙自己的事,有的兼職有的上學,輔導員就基本是掛一個名。第二種是亂找麻煩型。大學輔導員與高中班主任千差萬別。高中老師每天與你一起學習,吃飯,上自習,簡直就是保姆,雖然大多嚴厲,但是更多與學生感情,可以說有的班主任比親媽管的還細緻。而大學輔導員直接就缺乏這種朝夕生活的前提,他要是不搭理你還好,一旦搭理你了十有八九是幫倒忙,因為他根本不可能融入到學生集體中,很多時候是好心辦亂事,偶爾還會壞事。3:輔導員到底為誰服務
這年頭誰出來混不是為了掙錢,這是真理。問題是掙錢得幹事兒,干好事兒,最重要是得干份內事。如今中國的輔導員在上面一點是存疑的。輔導員,主要是輔導二字。那請問輔導員能輔導你專業課么?不能輔導,那屈身當個服務員得啦。確實,只不過服務的不是學生,而是上級領導。學生是一個弱勢群體,輔導員真正應該做的,是在學生權益受到侵害時,代表行政機關出面挑起大梁;而在平時沒有這種事發生時,則主要負責輔助同學們學習,娛樂等工作,做好後勤,比如給活動批條申請資金以打開方便之門,反映同學疑問上報解決。
而實際上中國的輔導員根本是不站在學生一邊的,他們只不過是政府的特派員。學生會和這個也一樣,名義上為學生服務,實際上分分鐘被「上面」一句話弄的狼狽不堪。中國的大學生,是缺乏一個有效合法維護權益組織的。當出現問題時(比如任課老師惡劣行為,莫名掛科),輔導員沒見過誰挺身而出跟上面據理力爭,而是用盡手段封鎖消息,力圖私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這不是因為輔導員壞,而是因為他的工作就是這麼定義的。他要是幫你,職位分分鐘被擼掉。以上三點就是問題的全部根源。簡單概括:生源不優,工作不清,屁股不正。
以下是真實案例,均與本人有關。
A是本人輔導員,上文提到是行政保研的。人長得挺正派,濃眉大眼,談吐也挺不錯,第一印象還是比較讓人滿意的。不過隨著時間推移,一切就變的奇怪起來事例1:指紋機事件學校屢次強調學生晚上不要晚歸,但仍然不能禁止。結果A居然想出這麼一招。
他自己買了兩台指紋機,一台給女寢一台男寢,試圖錄入全系指紋信息,不僅用來查晚上回來簽到問題,還要用在所有專業課上查人防逃課。在推行階段被系裡同學各種臭罵,但鮮有人出頭頂撞。只有我和另一同學堅決不錄入指紋,遂被叫去「談話」。我說的非常清楚,這種行為涉及侵害個人隱私,公司僱人工作給發薪水用一用也就罷了,給學生用已經有違法嫌疑。而我同學沒費太多口舌辯論,通篇就一句話:我就不錄,有本事開除我啊。期間A也確實威脅開除事宜,然並卵,我又不傻,你一個區區輔導員根本沒權利開除學生。一翻爭論無果,不歡而散。第二天和A達成協議:每晚給他發一條簡訊證明回寢,不用錄指紋。三天後指紋機不知去向,這個鬧劇也就徹底失敗,不了了之。事例二:查寢記分事件學校每月有一個大查寢,10分滿。又一次查寢,A將全系8分及以下人傳喚到辦公室,讓每個人說出寢室值日表以及扣分原因,說不上當日論到誰值日就直接全寢室一人寫3000字檢查。而我也知道多說無益,直接說我就是當天值日的,因為不想掃地所以扣分。遂被要求寫4000字檢查,室友得以倖免。而我確實老老實實的寫了4000字,可以說把我肚子里這點墨水都用出來了。上交後發現,沒幾個人真寫了檢討,他根本看不過來。
事例三:早上跑操響應學校號召,各個系組織晨跑。我們系的晨跑是這樣的:6點把所有人弄起來,晚來的要站在前面自我反省。所有人到齊A講話,然後象徵性的跑200米,解散。於是大家選擇回去補覺。第一節課遂成為奢望。這個政策只在大一大二出現,之後連個鬼影子都沒了。事例四:開班會A組織各班開班會,討論大四大家出路。當談到考研時,他提出倡導:不考研的同學早上沒收考研同學手機,晚上9點之後統一認領。大家哈哈哈哈。
他也哈哈哈哈。然並卵,沒人響應,奇葩觀點只能付諸東流。事例五:閑聊A挺喜歡跟大家聊天的,美其名曰溝通感情。我也喜歡聊天,跟搓澡大爺都能來上幾段。真是一拍即合,他總來跟我聊。某日聊天實錄:A:準備大四做什麼啊?匿:考研。A:我怎麼感覺考不上啊。
匿:呵呵,試一試嘍。A:其實工作也挺好的,像你這樣的,直接去找工作,一個月2000-3000肯定是沒問題的匿:歐(2000,3000一個月真是多,嚇死寶寶了)往下就沒法說了,我借口困了逃開去睡覺。肯定有人會說:你這運氣太差,碰上個這樣的。
我還會向你證明,我的「運氣」遠不止這麼差。B是另一個輔導員,不直管我們。此人幹了好多年輔導員,已經屬於專職的了。就讓我給大家寫一寫我的所見所聞。事例一:系學生會開會
早年我曾經在學生會做一個小小的副部長,有一次系裡開會,部長有急事,遂拜託我去開一下。這會是B牽頭的。會很無聊,無非就是部長們說一下最近忙了什麼,輪到我也只不過胡說了幾句。當開始談到最近的體育比賽時,體育部的人提出一個問題:能不能不要再在孫老太太(化)那裡統一批發礦泉水了,又貴又遠,太不方便,不如就近在一個校內個體給人送水的地方訂,便宜又方便。B眼珠子轉了轉,說:「我不同意。因為那個個體戶賣水的曾經與咱們系某某幾個學生發生口角,還威脅要打人。這種黑社會怎麼能與他勾結呢?孫老太太是咱們學校某老職工家屬,生活太不容易了,幫人一把是理所當然的。所以你這個建議不能通過。」一個「正直善良」的大學輔導員躍然於紙上,抵抗黑惡,幫助弱小。也正是因為這個,我很快對學生工作死心,決定退出。且不說他說的「威脅打人」成不成立,就算真有其事,跟訂水有啥關係?那個孫老太太80多的人了,自己身邊也沒個可靠人照料,在離體育場極遠處開的商店。每次從那裡訂水,都要費盡氣力幫她搬,價格還挺貴,浪費財力浪費人力。B自己洋洋得意的站上了道德的巔峰,美其名曰懲惡揚善,苦了下面多少幹活同學。順便說一句,那個個體戶賣水的在學校名氣很大,素來平易近人,服務快速。自己有輛麵包車,每天全校體育場巡遊送水。我是看不出「黑社會」這個帽子是哪來的,可能B知道什麼內情?呵呵,都市場經濟時代了,還玩這一套,不嫌自己Low么?事例二:拉拉操比賽每年學校要辦拉拉操比賽,各個系在一起比賽評獎。這個比賽有個規定,必須弄一個吉祥物,比賽進行中吉祥物也要擺上場。於是學生處下發命令讓有關組織同學去買吉祥物。先是買了一個齊人高的大娃娃,結果向上報批居然被B拒絕,他的理由是「奢侈浪費」,結果被迫換了一個20公分都不到的一個公仔。幾天後比賽開始了。不談拉拉操跳的怎麼樣,我們發現別的系的吉祥物有的是兩人高的布偶,有的是體現院系特色的大雕塑,還有的系直接買了套在人身上的布偶外套,進來和別人一起跳。等到我們了,只見一個同學可憐巴巴的抱著一個不知什麼公仔,目光獃滯的站在隊伍前面。在觀眾的嘲笑聲中,我最後一次感覺到了集體榮譽感所帶來的恥辱。不好意思我不知道公仔是什麼,因為離太遠東西又小完全不能分辨。一個一年一度的活動,一個破娃娃幾塊錢的東西,居然會「奢侈浪費」,我特別好奇上面到底給一個活動批了多少錢。以這種態度對待比賽,還不如棄權,免得丟人。事例三:搬東西的鬧劇室友講給我的。他曾經是系裡某部門的成員。學校要辦活動,自然有許多亂七八糟的東西要搬運。我們系在教室辦公室那邊有一個大牌子,又沉又大。B指令要求我室友和幾個其他人把拍子搬回宿舍這邊。於是他們搬回來了,這路程可著實艱辛,從辦公室到宿舍至少25分鐘腳程,坡度又大,搬一趟確實費勁。牌子搬來了,堆在樓頂一個廢棄屋子裡,就再沒見用過。幾天後,B要求再把牌子搬回辦公室。我同學很不開心,感情B自己不來搬。但沒辦法照做了,牌子又挪回去了。又過了幾天,B要求再把牌子搬到宿舍這邊。我同學就像吃了屎一樣難受,完全不明白搬來搬去是為了幹啥,不過還是照做了。又過了一天,B要求再搬回辦公室。呵呵,我室友拒絕了,他偷懶沒再去。自此他也退出了學生會。而我當時正在幫干不知什麼活,我很清楚一點,這牌子從頭到尾就沒發揮任何用途。我覺得我一下子就明白了咱們國家GDP是怎麼來的了。你們覺得上面這事夠荒謬么?我告訴你們,這都是常態。每當出現這種活動,基本就要伴隨一大堆重複勞動。想B這種安排活動的,腦子也不知道在想什麼。待更新。家長面前裝孫子,學生面前裝大爺,領導面前系鞋帶
知乎處女答!果然還是選擇了自己的職業! 2014年3月25日,教育部以教思政〔2014〕2號印發《高等學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標準(暫行)》,定義了:輔導員是高等學校教師隊伍和管理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教師和幹部的雙重身份。比如我們學校,輔導員和專職老師一樣是教師崗,可以評講師系列職稱也可以評研究員系列。其他balabala不說,最後說:輔導員應當努力成為學生的人生導師和健康成長的知心朋友(不客氣的說這真是我的目標,羞澀= =)。 公辦院校輔導員我不清楚,我這種獨立學院三本小輔導員簡直十項全能,什麼都要做,組織活動、寫論文做研究、開班會、職業生涯規劃、心理輔導、黨務、獎助貸、像我還要兼課和導演晚會,地位...按我剛剛從學生變成輔導員的視角轉變來看,在學生里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開端和終端,在老師里是同事和「不知道他們整天在幹嘛」的存在,在教授眼裡,是摸摸頭的容易被忽略的存在。
在我剛開始上大學得知有這麼個人物時,我就對「輔導員」這三個字充滿了鄙視。
實際地位很低,但自認很牛逼。越爛的學校越是如此,無論學校還是導員都破規矩一堆,天天各種沒用的通知,周周開班會。導員也是分自己的和別人的。即使是不管事兒的也好讓人羨慕。
作為一個985的輔導員,我負責任的告訴你,輔導員是沒有地位的~各種酸甜苦辣,除非你干過,不然無法理解~什麼講座湊人數,冗長務虛會,領導面前裝孫子,學生面前裝領導,等等等等,你以為我們願意干啊?領導面前不裝孫子,可以,以後你工作處處受排擠;學生面前不裝深沉,可以,狗屁威信沒有,你自己一個人去干所有的活吧,累死你還不討好。唉,真的,說多了都是淚!
還有兩個月我的輔導員生涯就滿一年了。非常負責任的跟你講,基本上全校所有部門的有關於學生的工作壓到最後都是由輔導員執行,注意,是所有有關學生的工作,甚至是教學有些事也得通過輔導員做,全是苦力活,有時候要忙到晚上一兩點。這地位夠低么?!但是接觸學生也是最廣的,一名好的輔導員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甚至跟父母有的一拼,亦師亦友。設想一下走到樓下不停有學生跟你打招呼,吃個飯都有路過的學生請你喝一瓶飲料,有事第一時間找你商量,這都是為學生付出真心之後他們給你的回報。這地位夠高么?!
我們輔導員是人大的馬克思專業女研究生,自以為非常厲害,每天學生有事去找她請假,不分什麼原因先道德教育一番,板著臉以高姿態自居。有一次因為一些畢業方面的問題不明白多問了幾句,她直接甩臉色說我就知道這麼多然後讓我走人,我臨走前還說了聲謝謝老師,結果剛出辦公室就聽到她大聲對其他導員說這個學生真是有毛病問這麼多問題blabla,一副情商低智商也捉急的樣子。說實在話,我以前蠻喜歡這個輔導員,所以被這樣評價特別委屈難以接受,但是也按捺住情緒沒有吵起來。我認為在遇到問題時的處理態度和方式最能看出一個人的素質高低,希望自己以後不要變成這樣,要學好情緒管理,不暴露自己的性格缺陷。也希望高校輔導員能夠可以多從學生角度考慮一下,難道角色不同就必須要搞到對立嗎。
國內大學輔導員有點像高中班主任,什麼活動都是一把抓。從學校管理的角度來說,輔導員是個不可或缺的角色,但其專業性很差;比如有的學校要求新入校的教職員工要先做一年的輔導員,而後才能從事教學工作,雖然這可以使老師熟悉學生工作和學校的工作流程,但是也造成了一定的混亂。這一現象和國內高校行政與教學不分家有很大關係。在國外高校治校的環境下,行政和教職是分開的,而輔導員這一職務也不是單一的通常是根據學生活動的性質來安排專業性的人員負責;比如學生的住宿有專門的住宿方面的tutor, 而學術方面的tutor則由資深學者擔任。
本科二線城市省內一本農業類學校
沒有用爺爺當年去世時
給輔導員請假輔導員反問是你親爺爺嗎
真想把屎扣他臉上幹了那麼多違心的事應該每晚都睡不安生吧創建於 13:13著作權歸作者所有1. 輔導員的績效是跟班級成績、學生表現掛鉤的,所以他們是實際意義上的班主任。班主任在大學反而是遊離的存在。2. 輔導員理論上是管家,但確實是有權力的管家。不要從道德和道義上評判他,在他面前不卑不亢是最明智的做法。曾經因為讓導員不滿,他取消了我那個學期所有可能的獎勵和機會。3. 我們討厭輔導員的原因跟上學討厭中學教導主任、上班討厭領導的原因是一樣的,其實沒必要說「呵呵」「鄙視」「裝」這樣的字眼,沒有他們你不會變得更好,大家都不是小孩子了。
孩子王
不知道別人導員啥樣,我們導員每天都在算計怎麼從學生那裡撈點錢,出去玩回來不給帶特產會酸你,得獎學金告訴你要學會感恩,只要送了禮啥都好辦,就是一個傻逼,和別的導員演後宮甄嬛傳,一個男人婆婆媽媽,沒有權利天天對學生吆五喝六,眼睛就快被錢打瞎了,沒事喝酒吃飯,女生不喝酒也會酸你!講真好想舉報他,大學遇到這種導員,算我倒霉!就他一個老鼠屎,讓我對所有的導員可能都存在誤解。
國內普通高校黨政輔導員(肯定也有真心為學生著想的,只是概率問題),一般都反映出人心的本質,人心的醜惡,偽善,高高在上的「正義感」,只考慮自己的利益,自己的家庭,其餘所謂的『善良、正氣、正能量的口號』都是不以犧牲自己、損害自己利益為前提的,並且從眾,從不當出頭鳥,利用群眾的名義、dang性等言辭來讓學生幹部做一些的「壓迫人性」的事,而將自己掩蓋在群眾、掩蓋在「正義」這個擋箭牌下,保守自己的既得利益,沾沾自喜,什麼都不敢做,遵守規則只怕丟飯碗,到底也只能當制度的傀儡,行屍走肉一般。這就是高校黨政輔導員的本質
我一好朋友最近入職輔導員,整個人處於崩潰狀態,幾乎連吐槽的時間都沒有。從和她零碎的聊天里基本可以拼湊出這樣的狀態:
每天24小時待崗,從早上八點到辦公室忙到下班點還不算完,要湊人聽各種講座、查寢室、處理一堆亂七八糟的事,經常搞到十一點多才回宿舍,第二天還得七點起。
學院領導各種亂派活。在學院裡面地位極其低下。
關於學生的所有事情,不管她能不能解決,都會落到她頭上。
她有一次給我說,他們學生工作部門的領導也是輔導員出身,當年曾經半夜裡兩點被學生電話吵醒問從哪兒能買到蚊帳......
以大學老師自居 實際和宿管差不多的存在 能力沒多大 脾氣差得要死 人品大多人渣 把學生當狗腿子 以為獎學金助學金是自己發給學生的而不是國家補貼 動不動叫學生過去給她免費幹活 打掃辦公室替她做她工作份內的事 還美其名曰 班委鍛煉能力
我最討厭我專業的導員了,他媽的太傻逼,我最後悔的是大一大二包括大三聽了她的話,她太強勢,強勢到不好的東西她能說成好的。她不是我們專業畢業的,對我們專業一竅不通,卻各種要求學生該怎麼怎麼做。她一直提倡學生出國,而不考慮學生的家庭情況,以及學生的興趣愛好,包括提倡學生貸款出國,呵呵。。。。,(我們專業不是學校的強勢專業,大多數人是調劑的)。我就是他媽的太年輕,她給的建議(不能說建議,應該說是要求,不按她的建議來會發飆),我都聽,搞的我現在很不愉快,現在發現,當初跟她鬧變扭的學生照樣過得很好,各種好工作。。。
可以拿戶口與編製,薪水低,福利少,假期長(這一點我很喜歡),工作繁瑣壓力大(這一點分學校和專業學院吧,有的好像清閑),上升渠道不明晰(輔導員的定位不明確),如果辭職跳槽基本沒公司願意要。 在學校混了多年,和很多老師輔導員打過交道。我身邊的輔導員,基本上學生時期都是有學生幹部經歷的,有的當輔導員是保資為了能獲得讀研究的資格,有的是碩士畢業當輔導員,為了北京戶口和編製,雖然其中有很多真心想給學生辦事,畢竟都是剛剛從學生身份轉換過來的,但是學校各種規章制度束縛住了他們,能發揮的作用很小。另,感覺牛逼的學生是不會進校當輔導員的,但存在少部分有背景能運作能力的人是把輔導員當跳板的。真心覺得輔導員不是很好的職業選擇
概括來講,一個學生從入學到畢業,除過上課,其他事情都由輔導員直接管理,換句話說,學生在非課堂時間都由輔導員管,包括休息時間及節假日。 至於地位,男女有別,各校也不同。一般來說,地位最高的是黨政領導,然後是機關工作人員,下來是教師,剩下的導員,教輔,實驗,後勤等人員基本上在最底層。 在底層的這幾類人中,導員是最累的,也是高校所有崗位中最累的,因為其他人員是八小時工作制,而導員八小時內要待在辦公室聽候學校各部門和系領導差遣,八小時外還要管理學生的一切事宜,他是二十四小時工作制。 但是導員在底層也具有較大的獲得晉陞的機會,因為確實幹的多,鍛煉的多,管理能力會提升更多,也因為幹得多,露面機會多,容易得領導熟悉和信任,因此一般機關里增加人手都會從輔導員里選。 男女的區別在於,女的要顧家,在八小時外很難再顧及工作,所以通常會把更多更辛苦的工作分給男輔導員來干(比如突發事件處理,周末或晚上組織學生活動,帶隊赴外地參賽或實習等),因此男輔導員更受領導重視,也更容易被機關調走獲得提升,通常三年以內就會調離,而女輔導員有很多就會長期幹下去,當個十年八年導員的都很常見。 以上分析均未考慮」關係」因素,如有」關係」,則需首先考慮」關係」因素(這是現狀,這一點各校都一樣),剩下的可以參照以上分析。
推薦閱讀:
※加拿大土木工程和中國土木工程的區別?
※離開家上大學是一種怎樣的體會?
※南科大和上科大,你更看好哪個?
※如何獲得全面的有比較性的研究生導師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