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怎麼跟一個不懂耳機的人解釋耳機的價值?

前段時間買了條價值¥3000左右的耳塞,基友甩了一句,一根線三千塊,你TM逗我。

就以下兩個問題尋求答案:

1.怎麼讓他知道這個跟他的小米活塞是有本質區別的

2.怎麼讓他知道這不是奢侈品,¥3000隻是物有所值。比如說材料,設計,歷史,做工等等方面

1,在某貼吧發過這個問題,最後引起一些燒友對非燒友的鄙視和謾罵,so......請不要灌水了,灌水去貼吧

2,我不是土豪,¥3000存了很久


題主是來實實在在求解決日常交談窘境的,而不是來尋找一堆懂貨的人來吐槽不懂的人的。

生活中很多場景都類似。我們買了好貨,被人問及價格,說實價容易被吐槽「土豪」、「瘋子」、「XX」等等,隨便編一個虛假價格又不合適,尤其是一旦被人得知真相後,更會有各種想法。

其實,你沒有必要給他解釋為什麼一個耳機要3000塊,解釋也解釋不通的。這種情境下最好的做法就是通過類比的方法,讓對方明白一個道理——同一種物品,是有檔次高低之分的,而且這個區分度遠超你的想像

本來這應該是一個通俗易懂的普遍道理,可是很多人一接觸到超過自己眼界的事物(尤其在金錢上),總能暴露自己狹隘的目光和觀念。這時候你有兩個選擇,一是教導他提升眼界和包容度,二是不搭理他任其自鳴得意。可以根據遠近親疏自行決定如何選擇,一般推薦第二種

如果你選擇了第一種,要看對象進行類比。一般來說,對於汽車的價值高低和區分度,絕大部分人還是有清晰的認識的。很多人大到不能接受100k+一塊的手錶、50k一輛的自行車、10k一把的折刀、5k一條的耳機、3k一把的手電筒、2k一把的球拍,小到不能接受幾百塊一個的筆記本、幾十塊的一支鉛筆。但是他卻能接受幾百萬一輛的汽車存在。

所以,每當有人對我物品價格有吐槽時,我通常會這樣自嘲:

」你看,汽車有幾萬塊一輛的QQ,也有幾百萬的法拉利蘭博基尼,XXX東西也是一樣啊。咱買不起法拉利,只能買一個XXX中的法拉利聊以自慰了「

然後,雙方哈哈一笑,這個交談情境也就過去了。

當然,這個例子中的汽車也可以換成其他類似物,前提是交談對象對其價格有充分的接受度。比如面對潮女就可以換成奢侈品包包,等等。

以上。


「喲這耳機挺漂亮啊,多少錢?「

」30。「

」借我聽聽唄。「

」借你另一條吧,蘋果/三星/小米......原裝的,音質好。「

」嘿,夠意思!「

折了我吧。。。


這個事吧,孔夫子在他們那個時代,還沒耳機的時候就穿越著回答你了。

就怕你看不到,還特意寫在了語文課本里: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這不是一個應該過百贊的答案,我以為我說的是人人都懂的廢話來著。

更新全家福,極致HFI 780,TF15換線,Beats Pro 純黑復刻。

剛入手的beats pro純黑復刻,出街用。

一雙好鞋會讓你覺得自己從來沒穿過鞋。

一幅好耳機會讓你覺得耳朵在歡呼雀躍。

這個世界最可笑的一點:

人們在苦惱自己的一部分不被人理解,卻又鄙視著自己不理解別人的那一部分。

比如,GEEK會摟著機械鍵盤,去鄙視機械錶。

比如,遊戲黨會抱著辛苦攢錢換來的高端顯卡,去鄙視高端音效卡。

所以,說到底,解決方案只有一個:不要試圖去彌合這種不理解。

玩自己的,尊重別人,就這樣。


這個真心有解釋清楚的必要,我一個朋友高中的時候省吃儉用半年多買了一個某海的珍藏版耳機(他家境較富裕大家不要糾結半年就攢出來的問題)。

現在他上班了,一次出差的時候耳機放在工位上,同事收拾桌子發現這個耳機兩邊可以折過去,以為是壞了就給當垃圾扔了。

結果我朋友的心情大家可以想像出來了吧。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

所以我覺得大家即便解釋不清也不要讓人家以為你這個耳機很廉價,以免悲劇發生...--------------------------- update 2015年3月3日 ---------------------------

大家不要再糾結2K靜電的事兒了,我又問了一下是8K的靜電。這小子當初怕我說他壕沒敢告我真相說是2K我就信了……


解釋不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

另外,題主你在問題里只說¥3000的耳機而不說耳機型號的做法是非常明智而又正確的。


不知道題主看沒看過《羅傑斯對女兒的忠告》這本書沒有,

我挑幾條————

1、不要問別人賺多少錢,也不要告訴別人你有多少錢;

2、永遠不要問別人這個東西多少錢買的,也不要告訴別人你的東西是多少錢買的。

3、任何「必試」「必讀」的東西能免則免,尤其是流行的東西;

4、有一半人口智商在中位數之下;

5、永遠買高質量的東西,它們經久耐用,更能保持價值;

6、下班後不要出去喝酒。老闆們不會這樣做,這正是為什麼他是老闆的原因。

...

---------------------------------------------------------------------------------------------------------------

我高中以來一直遵守的原則!除非你打算這是你人生中最後一次買好東西,否則將來一個個的去科普去解釋真的很會累的!現在網路也很發達,人家要真感興趣自己就會去搜啦,沒必要自作多情的!


可以告訴他:你和高富帥身體結構差不多,身價可是差太多了


樓主提了2個問題,但實際上想解決的只有一個問題

如何消費3000買了耳機而不被推崇小米耳機的人視為異類。

也就是說,樓主問問題不是為了獲得解答,而是為了得到認同。

值不值這個事情,講究性價比。一分錢一分貨,十分錢二分貨是hifi的慣常。

所以你只需要表明,這耳機的確有所不同,不妨借你朋友ab一下

他會有自己的判斷

但是他可能認為這提升不值得3000

這就是考驗你自己的價值觀的時候了。你買這個耳機是為了炫耀還是為了自己樂呵。

為了自己樂呵,並且不超過自己的經濟能力

沒什麼不可以。

如果你是為了炫耀,你就可以和他科普一下大奧等等耳機及系統,電源線等等等

然後謙虛的表示,你還在追求更牛b的路上。

這樣,你的朋友也就對3000的耳機是個什麼概念有了更清晰的認識。

我始終認為,取悅自己是一種很值得的事情,不在價格,而在喜悅。

hifi就是如此

很多時候,有人會說電源線是玄學,音頻線是玄學,hifi各種玄學

哪怕科學無從解釋,但還是有人趨之如騖

無他,唯自樂爾

3000塊錢的耳機和30塊錢的耳機有什麼不同?

有,聲場解析都有不同

但最大的不同是,取悅自己的力度不同

hifi圈子裡面有個很好玩的事情

就像有人提到說和李雲迪的愛好者解釋鋼琴

攤手,要向朗朗的愛好者解釋上半身舞蹈技巧么?

hifi是一種通過追求清晰來達到模糊的玩意

大多時候來自我們的主觀認為

主觀與主觀之間自然很難一致

所以在各種hifi圈子和罈子里都能看到各種不同針對其他人聽音取向,欣賞品味的吐槽

說到底,這是以私心珍愛去規格外界人心的舉措,不值得欣賞

我有位朋友,聽幾百塊的塞子,和我的耳機相去甚遠

但我覺得,在取悅自己這件事情上

都是一致的

所以,3000的耳機和30的耳機有什麼不同?

只是取悅我們的力度不同而已。


我04年花1400買了條二手小四~

也被同學驚為土豪~那會我一個月生活費才400……

道不同不相為謀~何必一定要別人認可你的興趣愛好?


拿解析度解釋。


先給他聽一個天橋貨 再聽你的


不用說服,呵呵2字送上


買好耳機,是為了忽略耳機;買好前端,是為了忽略前端;聽無損是為了忽略音質。都忽略之後就可以好好享受音樂本身了。


怎麼跟一個不懂耳機的人解釋耳機的價值?

怎麼跟一個只聽賈斯汀比伯的人解釋古典音樂的價值?

怎麼跟一個只聽林志穎唱歌的人解釋唱功?

怎麼跟一個只看郭敬明的人解釋文學的意義?

怎麼跟一個李雲迪的粉絲解釋真正的鋼琴藝術?

累不累?

在他人的認知體系下,他拿著小米活塞就是快樂的。

就算你「糾正」了他的想法,又怎麼樣呢?

如果你喜歡器材,網上有很多喜歡器材的朋友,去和他們討論。

如果你只是攢錢買一個讓自己滿意的耳機用于欣賞音樂,

去聽就可以了。


這個問題已經經過十幾年各大論壇的洗禮,基本談爛了,可能都反芻不知道多少遍了。

之所以談了這麼久仍然沒有一個比較普適、讓大家不需多說就可以去執行的類似共識的結果,是因為所有這些討論,無論哪年、哪個網站,都只是在就事論事的說hifi本身

最多不過,是在說消費觀念本身。

我不打算宏觀論述這個問題,我只點一個側面,雖然我知道這會讓我的答案看起來非常不近人情。

=========================================================

先舉個例子:

正趕上最近供暖+燒秸稈,華北霧霾如期而至,雖然今年被雨水沖淡了一點。

今年關於霧霾的撕逼延展到了一切能著火的東西上,比如11月12日燒紙,傳統文化污染環境成了熱門話題。

燒紙經過了千年傳承,你可以為它找到很多辯護的理由,不光是事實上的污染量微弱、持續時間短,更重要的是文化上的認同、情感上的寄託。

並且真正有分量的演講詞其實是後者。

自從解放牌卡車出廠,中國已經過了60多年有車的日子了。

你如果有一定的教育基礎,看到大柴油車,能不能迅速說出很多它的優點?

我覺得可能的情況是,你能說出來,但不是不假思索。

並且你不會像願意說已故的曾祖母有什麼優點一樣說大卡車的優點,雖然實際上這兩者的可供表述量差不多。

我不打算下結論,因為我知道自己舉的例子對快速閱讀者來說就像一坨shit。能忍著看完的,自己思考吧。

===========================================================

我真正想把題主的問題放大探討的,是它反映出的環境、教育對人思維能力和傾向性的影響。

我家境放在這個時代來說算比較慘的,因為大多數家庭雙親過了40都不可能仍然只拿著正職工資這一份收入,然而有些人就是這樣,並且他們似乎覺得全世界都是這樣的。

這個至少傳了7代的書香門第,培養出來的凈是輕度抑鬱症和社交恐懼症患者,所以逃離商業和政界後,藝術就成了他們最安全的歸宿。

我現在個人最好的設備不過也就是t1一套入門系統。雖然這已經比我父親買過所有音頻設備總和還值錢了。

但我覺得我的生活可以容忍親人的早逝,重病的折磨,北漂的痛苦,唯獨不能容忍沒有音樂。

說這些是為什麼呢?

我是為了反對將這個問題和金錢、身價進行捆綁

===========================================================

很淺顯的一點是,新中國有了工業,才有實業,有了實業,才有電商,然後這一切和農業文明的傳統文化沒什麼可追溯的關係。

因為沒有基礎,所以很多事都是邁出一步還要回頭看看,琢磨一下身後的腳印是怎麼踏下去的。

和一個看上去比我聰明一些,做外聯能力不比我這個宣傳幹事差的美工學長吃飯聊到過,因為我覺得他算是我們這個獨立音樂外聯群體里唯一一個思想比較活躍,包容性比較強的人。

但是痛苦的是,雖然我們做的是看起來和音樂有關的,但所有人碰面能閑聊的東西永遠只是蘋果和小米為什麼能賣那麼多,鎚子是如何崛起的,並希望借鑒他們的成功經歷。

我不能對他們的職業嗅覺表示反對,但我不能剋制自己對他們除此以外一概不談的鄙視。

所以我每次只能想一個不錯的開頭,把話題從小米牛逼引申到雷軍個人的一些成長經歷、他和魅族的故事以及許多因素綜合造就的他對小米的開創和定位,這種在我看來稍微有那麼點邏輯的話題上。

其實心裡清楚,他們這樣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我一直有一種傾向,就是在適度的就事論事之後,找到一個明顯的歸因方式,做一個比較有歷史支持和未來可能性的縱覽。

比如,對於耳機好壞的品質和藝術上的認識,和經濟價值和消費觀念上的認識;

對於知識、嚴謹的認識,和效率、社會性的認識;

對藝術作品和作者,誰的價值決定誰,誰影響誰,誰的波動說明誰的狀態的認識。

耳機發燒友里也有很多大量研究平衡度、先進性、溯源設計意圖,以評判價值的人,在這樣的群體里你根本不會因為所謂聽音觀價值觀不同而感到難受,因為和你們的交流沒有任何關係。

所有人高度共享自己一步步找到這種理念的經驗,而不是這種理念本身。他們是一個意識共同體,接近許多科幻家設想的未來人類的狀態。

但可惜的是他們沒有進一步看到自己是如何產生這樣一種相當難得的分析和評判體系的。

這一點,比你能聽出什麼耳機好,重要宇宙中所有夸克數的宇宙中所有夸克數次方倍。

===========================================================

題主和上面許多答案列出的許多現象,十幾年來人們都用觀念不同和溝通問題回答並吐槽。

大家都看到了,並沒有什麼用。

就和中國格外鮮明的滾雪球式的產業代謝一樣,這個問題也像滾雪球一樣賓士向負能量和正能量之間那條名叫吐槽的深淵。

我也不知道,純理性的羅列應對技巧,和設身處地的從情感上理解撫慰題主,哪種才是他想要的解決問題的方式,哪種才是更好的方式。

任何人生在一個有感情,有傳統的家庭里,你必須學會處理理性和這些東西之間的問題,即使你不是發改委和環保局。

任何人遇到一個藝術與商業,消費與享受的問題,即使是面對鐵哥們和親兄弟,你也必須學會處理並不是消費和享受的不同造成了你和別人愉悅的程度不同,而是雙方沒有共同的尋找愉悅的經歷的區別。

這樣的區別,要說服自己去正面面對,我覺得也挺苛刻的。

在我眼裡,生活中這樣的問題每秒都在纏繞每個人。

我的態度就是用無數這樣的例子擰成一股線,然後看它的頭系在哪根扦上

每當說明這樣的問題時,我舉的例子和邏輯推演都很強、很濃,很rush。必須承認看起來簡直很像歇斯底里的腦洞。

有一部分原因是,我只能用這種方式去說明這個因為過於宏大而分裂成無數負能量的問題。

我只把它總結成一句廢話:造成所有這些區別的唯一原因是,你從生下來到現在被塑造成了什麼人。

冥冥之中,那就是你唯一要走的路。


一個好的耳機意味著什麼呢?

其實這個問題拆成2部分給你的朋友解答就不錯——(1)好用的角度 (2)逼格

(1)好用的角度,耳機給人帶來的感官愉悅可以類比舒適的眼鏡、鞋子、以及女孩子用的姨媽巾,以上幾類產品共同的特點是,你用了之後知道他很適合你,很舒適;並且一旦你適應了一定的規格和檔次的產品,再換到低一層次的時候,身體會很不適應,覺得各種彆扭。

耳機的用料其實也就那麼多,線材,單元,外殼還有與皮膚接觸的耳罩,再好的材料其成本加起來也不過幾百塊,比如6N單晶銅的線/鍍銀,比如鍍金的插頭,比如鈦外殼,比如小羊皮,比如櫻桃木,這些東西有價,但不是耳機主要的價錢。

高端耳機的價格更多是品牌溢價,還有小眾產品需求少、產能低導致的邊際成本高,另外就是稀缺性——各家旗艦耳機的聲音風格還是很分別很明顯的。

(2)逼格

逼格這個事情見仁見智,大多數人覺得高端耳機使用者的設備很少見,因而會好奇啊或者順水推舟說兩句「啊你好牛逼啊/設備好專業啊」這樣的話,可能有的人就會因此產生優越感,進而在發燒之路上加速前行。

上述的人其實並不少,然而 除此之外還有個原因就是小眾燒友這種類亞文化社群的社交屬性,就是我知道同城或者一群人都喜歡耳機,那麼我需要有更好的耳機,更貴的耳機,更新的耳機來提升自己在社交中的地位和話語權。

以上兩種我都不太認同,然而我認同耳機作為個人的格調、品味和生活情趣的外延,在某種程度上具備展示性。這也是好耳機能夠帶給一個人的價值。


問題問的不好,上下文缺乏關鍵信息。

基友是如何知道題主3000rmb的耳機的?

1. 基友主動問起。

2. 題主主動炫耀起耳機價格或借題發揮硬扯到耳機價格。

如果是情況2,那麼沒什麼好說的,智商正常的人包括你基友都會知道你在炫耀一種對他來說不值一提的優越感,他自然會反擊你。

——————————————————————————————

如果是情況1。問題才有價值。

首先明確你沒必要把3000rmb的耳機說成30rmb。因為既然是好基友,那麼你自然樂於和他討論閑聊,故意報低價避免口舌,這種行為無異於「外行人滾蛋,我懶得理你」。

實話實說了你的耳機價值3000rmb,那麼你的基友還是不理解。這也正常,因為他的心理預期可能只有1000rmb。

這個時候你用個比喻向你朋友說明,「耳機發燒和攝影發燒有類似之處,高端貨很貴,提升到了一定的層次沒什麼性價比,但這是一種愛好,希望你現在能夠明了。」

接著就是給你的好基友聽下你耳機系統,讓他明白3000rmb值在那裡。

——————————————————————————————

至於題主的問題:

一,「怎麼讓他知道這個跟他的小米活塞是有本質區別的。」

有區別,但什麼是「本質」區別?你給你基友聽了你的系統,他如果覺得有「本質」區別,那才算真有「本質」區別。我也算是定製玩家,除了隔音上我的耳塞和小米這種有「本質」區別以外,聲音上的區別我只能說很大,音質好是必須的,但這種區別我認為談不上本質區別,尤其是對非發燒友而言

只要一個耳塞在主要頻響區間上不破音(地攤塞或者真的特別爛的耳塞/耳機才會破音),那麼也就那樣,K3003解析比不少定製還高,但那種多出來「細節」就是所謂「本質」區別?你基友能理解嗎?

如果我和其他燒友交流,我才會在聲音上討論什麼「本質區別」;非燒友的話,解釋到好耳塞/耳機細節多,聲場真實,風格怎樣,最多再科普下三頻或者五頻就差不多了。

所以我最終的答案是:把你的基友先帶入了耳機發燒的門,然後等他有了一定的體驗以後,再和他談高端低端耳機「本質」「非本質」的區別吧。之前給他聽聽你的裝備,讓他對比下自己的手機電腦mp3就好了。

二,「怎麼讓他知道這不是奢侈品,¥3000隻是物有所值。比如說材料、設計、歷史、做工等等方面。」

直接告訴他耳機奢侈品有,但價位5位數以上才能討論算不算耳機中的奢侈品。因為即使是5位數耳機,也不全是奢侈品。

之後再多的話多說無益,和第一個問題我的回答差不多,先給他聽聽你的系統,看他對聲音的敏感度高不高,是不是「可造之材」。如果他有了興趣,你對他解釋的東西他才能理解;如果他對音樂對聲音沒有那麼高的敏感度,覺得3000rmb相對於100rmb的提升實在不大,那麼你說什麼也沒用了。

(個人私貨:森海的高端產品聽交響樂錄音,在大部分情況下比其他廠牌的耳機都要好,至少對我來說是這樣。但我不覺得HD800的設計和聲音值得它的售價,儘管我已經出了HD800一次,但我入了兩次。「一樣東西獨一無二,不代表它就可以漫天要價。」這是我的價值觀。我認為物有所值的耳機很少,雖然我玩過很多。這種主觀的「物有所值」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標準,相比我的朋友多數都認為HD800的佩戴和聲音確實「物有所值」,我也表示理解,僅此而已。)

3000rmb的耳機,僅僅對你來說「物有所值」;對你基友或另外一些人來說,則不可能「物有所值」。


有的鑽石,雜質少一點點,你可能要加個零;

有的美玉,顏色翠一點點,你可能要加好幾個零;

有的人,她就是對你燦爛的笑了一下,你可能這輩子都搭進去了。

價值本就是自己心裡的東西。

如果想讓人認可這個東西的價值,就足夠的熱愛他。

我看俄羅斯的行為藝術家把蛋蛋釘在地上,我不懂,但我會尊重。


跟他講玄學,或者不要買隨身耳塞。即使一共只花了3000。。。你的同學看到你的台機耳放大耳組合的時候一定會嚇尿的,相信我。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陳奕迅《…3mm》這張專輯?
庾澄慶的歌算搖滾嗎?
如何評價中國正在聽第二期?
如何演奏電貝斯 Slap?
張藝興今年會出專輯嗎?

TAG:音樂 | 耳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