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本科生如何跟著老師做項目?

如題,重慶大學大三本科僧,建工方向,成績還過得去,計劃讀研,想自己聯繫老師去跟著老師搞項目,想請教下各位大神和老師們,本科生跟著老師搞項目這種想法是否適合(從一個打算讀研甚至讀博的本科生角度)?怎樣聯繫老師?可以從事怎樣難度的項目(可舉例)?具體任務可能會有哪些(可舉例,比如做實驗時可能負責什麼工作之類的)?再次感謝各位大神和老師們抽空回答本題~~~

PS:補充一下,除了SRTP和國創這類機會之外,能否自己主動去找老師?


回答已更新,歡迎繼續閱讀!

第二次回答,2013.10.06 晚上

第一次回答,2013.10.06 早晨

本人哈工大,大四橋樑工程,為了出國,從大三上開始與導師做了一些科研工作。我與題主已經私聊做過一些交流,考慮到很多同學朋友都有類似的問題,所以做一個公開的回答。

以上的三個回答中,@徐騰飛老師是從老師的角度來思考的,回答很到位,大家應該從他的回答中更多理解導師的處境與感受,這是必須的,常懷感恩之心;另外兩位知友的回答很客觀,但是不夠積極,同樣的活動和經歷,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態度去做,得到的收穫也是不同的,我的收穫似乎比這兩位只有更多一些了。

1.選擇導師,聯繫導師

這其實是一個問題,客觀而言,土木工程方面你的老師,純學術的不多,很多都是基於做項目的,這無可厚非,對於學生的直接影響就是,很多老師並不喜歡帶學生。如徐騰飛老師所說,本科生階段知識儲備太差,你需要補的課比你能做的工作還多,對於老師而言實在是得不償失。

更有甚者,一些同學找老師做項目的目的較為功利,自己做的事情不多,還嫌給的工資補助太少,做完事還給同學們流傳一句「這老師可磕磣了」,在這種情況下,帶本科生做科研不只是付出的問題,更是一個風險問題,搞不好還毀了自己名譽。我確實見過這樣的事情,所以很多導師根本不指望本科生做什麼。

在這種大環境下,要聯繫到一個好的導師,還是需要一些思考的。在大二下,做結構設計大賽,向學長打聽適合做科研的老師,確定後,直接找他做我的結構設計指導老師,一次為契機開始了最初的交流,當然也是為後期的做項目奠定關係基礎。關於未來出國做科研,導師對我說,我要先搞定GRE和托福後再去見他,這樣就能一心一意做些工作。於是在2012年11月,我完成第一次托福後去見導師。

當時他對我還是不夠放心,他說我現在的知識水平做不了太多工作(他是搞理論的),當然他的考慮也是必要的。之前有一些學生找他做科研,半途而廢,無果而終的不少,因此他再接收我之前還是較為謹慎的。對我而言,科研經歷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我必須說服他收我,多次溝通後,他決定讓我進入他的課題組。

2. 科研工作入門

在入門階段,他讓我做了三件事,算是投名狀了,也可是說是打雜。不過,這對我而言都是有意義的。

開始,我問他我適合做什麼方向,他說現在看不出我的潛力和能力所在,先讓我幫他整理一批論文。他的博士後出站需要整理一批報告,給我60篇英文論文,讓我依次整理出每篇的標題、作者、摘要、參考文獻,以便他撰寫報告。

第一件事:下面我來告訴你這件事如何來完成,首先論文主要是PDF格式,從PDF拷貝文字到word會發生什麼事情,大家可以想像嗎?各種亂碼、斷行、格式錯亂,當論文的數量有60篇,這件事就相當可怕。我也可以選擇給他一份充滿亂碼和斷行的文件,但是我絕不想在把我的第一次如此粗糙的貢獻出去,我還是希望能給老師留下一個良好的印象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我先用了半天來研究方法:有些PDF是無法複製的,而Word 2013可以打開PDF直接以Word的形式操作,於是我安裝了office 2013(那個時候Office2013剛出來,破解難度相當大)。於是第一個問題解決了。

其次Ctrl+C/ Ctrl+V造成的各種亂碼和斷行也很糾結,一個個調整絕對會累死我的,於是我研究了Word宏,編了一個宏,批量消除每個斷行後面的換行符。

最後,我覺得這麼多材料(三個word,每個40多頁),閱讀起來,不是很清晰,於是編排目錄(這個簡單)、建立導航標籤(這個不太熟悉了吧),最後在兩天之內完美完成第一件任務,這也是我和導師信任合作關係的開始吧!

第二件事,還是與導師的博士後出站有關,翻譯一篇他的英文文章,英譯漢。儘管我還有一定的英語能力,但這件事或多或少是有點糾結的。由於英漢表達方式的差異,精準的翻譯難度確實不小,完成這個任務用了四五天吧。

收穫主要在以下幾點:

  • 鍛煉了自己的翻譯能力,尤其是對於科技文獻
  • 在這個過程中有很多概念不理解,與導師的溝通對專業問題也有了更多的理解
  • 知道了如何搜索專業辭彙翻譯:百度英語論文寫作助手,記住這裡,很有用

第三件事,導師做的是結構健康監測方向,計劃開發一個Matlab GUI程序,讓我開始學習GUI設計,在這個階段我用了前後一個月時間,基本掌握了Matlab數值運算的基本語法以及操作能力,對GUI設計有了入門級別的了解。這一點很不容易了,因為很多學生到了研究生階段,編程能力都不一定達到這個程度,讓導師們憂其不能,恨其不爭

在這個階段我主要研讀了兩本Matlab書籍,以及一個網站,推薦給大家:

  • MATLAB GUI設計學習手記(第2版)(附光碟1張)/羅華飛

  • 精通MATLAB R2011a(附光碟1張)/張志涌

  • MATLAB中文論壇|Simulink中文論壇

從這一段經歷,我系統地掌握了編程解決問題的思維和能力,要掌握一門編程語言,必須經過大量的練習、學習、嘗試,只有你掌握了這門語言的結構特點、運行模式、能夠讀懂各種bug、解決bug、優化代碼,你算是基本掌握了這門程序語言。

學習的途徑有哪些呢?首先是以上的書籍,系統學習,每個練習代碼都要親自實踐,這是必須的;認真面對每一個bug,有問題多查書,最高境界是直接查help文件;遇到bug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用bug的文本去百度,你能遇到的問題別人很可能遇到過,而且有了現成的答案,所以不必閉門造車。

那一段時間確實非常艱難,之前老師開發的一些程序是軟體公司做的,而今這些問題要靠我來解決。但這對我的磨礪也非常大,我的Matlab水平笑傲同儕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之後很多問題我都能利用編程解決,例如專業計算分析、海量數據處理(南京四橋的500G數據篩選)、MCM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2013數學建模國賽等等。更重要的是,我學會了如何解決問題,正如以上我能告訴後來者,從哪些資源、途徑去獲取幫助,漁勝於魚。現在的我已經可以站比編程更高的層次思考問題了。

這一段經歷,不同的人會以不同的方式思考,如果我是一個急功近利小肚雞腸的人,我是不是應該說「導師太坑了,一開始就讓我干各種活,差點沒累死。本來該讓軟體公司來做的事情讓我來做,還沒發多少工資」。

但是,不同的思維決定不同的收穫。不同的格局決定不同的未來。

感謝導師,感謝機會,感謝這些困難,讓我收穫了別人不曾擁有的經歷和實力。

~~~~~~~~~~~~~~~~~~~~~~~~~~~~~~~~~~~~~~~~~~~~~~~~~~~~~~~~~~~~~~~~~~

中間插一句,評論中的那位 Ray Guo女神,是我同校軟體學院的朋友,他大四已經在香港中文大學進行研究實習了,本科期間也做過很多項目。這些經歷很多土木的同學都沒有,與其他工科專業相比,土木類在本科進行高質量實習、科研實驗的機會更少,因此有志於從事科研的朋友確實應當更好地把握與導師做項目的機會。

~~~~~~~~~~~~~~~~~~~~~~~~~~~~~~~~~~~~~~~~~~~~~~~~~~~~~~~~~~~~~~~~~~

3. 工作狀態,蜜月期

最初的入門期結束後,我進入了workaholic狀態,在2013年一月到六月之間,編寫了三四個較大的Matlab GUI程序,並且撰寫相應的使用說明書等材料,同時還以第二作者身份和導師發表一篇英文論文。那是一段蜜月期,我也是在那一段時間完成了GRE與第二次托福考試。由於巨大的工作壓力,寒假我留校,為了方便我學習,導師把他的辦公室交給我自習,開學後又給我分配了一個研究生工作間的格子間。從寒假至今,我以一種驚世駭俗的方式生存——夜不歸宿,除了上課以外,其他時間都在學院工作,晚上在辦公室沙發上休息。這種生活方式及其營造的獨立思考環境,塑造了我的工作耐久性和高效性,也可以解釋我如何在四五個月內完成如此驚人的工作量:GRE + TOEFL + Paper + 上課 + 各種個人事務。

那一段時間,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幾乎每天晚上,我和導師在QQ上協同工作,一起開發程序,修改bug,工作到一兩點才休息,第二天早上六點又起來,開始準備上課。

第一個程序開發

本文展示的程序已申請軟體著作權

這是第一個程序,根據某大橋實橋數據,建立結構模型,通過監測數據分析,實現安全運營監測,功能包括數據載入、可視化建模、數據分析、預處理等等,具體見圖中的七個選項卡。

這個程序開發的困難主要在於,你看到的每一個模塊、功能都是我一個一個編代碼寫進去的

還要考慮數據傳遞、數據存儲、各模塊協同、bug修正、布局美觀、操作提示等等。其中,選項卡設計是在Matlab GUI開發中是不多見的,我當時搜遍網路,找到一個德國人開發的選項卡插件,才解決了這個問題。這是第一個程序,消耗我的經歷也是最多的,前後用了兩個月。最終還要打包成.exe可執行文件,才能進行推廣,各種兼容性問題又折磨了我兩個星期。

第二個程序開發

這是一個隧道結構監測程序,主體數據處理模塊與上一個差別不大,更多的是改代碼,當然也有相當一部分新的代碼,由於上一個程序開發的經驗,這個程序開發較為順利。但隧道的可視化效果、左上角的數據類型選擇模塊讓我大費周折,苦逼的事就不多說了。

之後又做了另外幾個個項目,大體相似,創新價值不大。

第二作者,英文綜述Paper

這個事情,比較水。過程是,導師給了我一些他曾經半成品的中文綜述材料,給我講了大體結構和思路,讓我把原有材料翻譯成英文,再補充一定的英文文獻,最後再交給他修改,投稿。

文章標題為:Development and some key issues of modal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in bridges

主要內容是探討結構模態識別的三種方法:頻域法、時域法和時頻域法的應用、發展、及其問題。我用了兩個多星期才完成這些工作,完成之後,我也沒把這些東西理解透徹。主要收穫,鍛煉了一點學術論文寫作能力,文獻查找,總結分析能力,也了解了一些前沿的動態,也就這些了。

不過換句話說,這些工作,如果不去做,到了研一也不一定會。所以,與其說本科生做科研,不如說是科研訓練,更準確一些。

其他的一些收穫

除了以上過的以外,還做過各種打雜的活:繪製圖表、CAD作圖、敲公式、文章排版、報告整理、文獻下載等等。

熟悉了一大堆各種軟體的使用:

  • Matlab, AutoCAD
  • MS Office, MathType (高級功能)
  • SmartDraw,Visio,Origin (圖表製作)
  • SAP2000, MIDAS, ANSYS (有限元)
  • Schemer(沒聽說過的神器吧,專門給GUI配色分析的)

以上很多軟體大部分本科生都不會吧,這就是能力的鍛煉了

我不僅會了這些,而且有了更多的把握解決未來的問題。當然,這些東西會的再多,也不過是技能而已,核心的東西還是數學、力學、結構設計。這是我現在才體會到的。

除此之外,我的導師的國外導師,一位美國Northeastern University的教授來訪,我也有了更多的機會與他交流,可惜的是他手裡暫時沒有funding,所以,收穫也就僅限於交流了。

4.反思自我,若即若離

既然有蜜月期,自然也有相應的冷淡期了,現在我與導師的關係就處於冷淡期。當然,不是導師如何對我,而是我自己思考的問題了。

這個問題起源於,後期開發的兩個程序,首先做類似的、沒有太多創意的工作本來就會讓人疲憊,而客戶各種奇葩的要求主要集中在程序的可視化效果上,而不是功能性,大量的精力用於改造可視化效果,而不是時間功能。這種工作徹底透支了我的工作激情,實在是沒感覺,逐漸就懈怠了。以前我的工作進度往往比導師的計劃還快,之後,也就是擠牙膏狀態,擠到哪裡,我干到哪裡。此外,還幫某些機構撰寫一些用於證明預定結論的研究報告,那種事情做起來實在是不爽。

從我個人角度來說,與原來的理想背道而馳,儘管這一段路不長,我的內心還是沒法接受,但也不能不幹啊,畢竟「為人謀而不忠乎」的基本價值觀還在。我也不會抱怨我的導師,他是一位非常優秀的「中國式學者」,很多事情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問題總是自己製造的,不能歸咎於環境。從七月至今,我更多的思考了一些理念、靈魂類的問題。至少,如果我在做的科研,不是我想要的科研,我確實無法僅在功利的吸引下做下去。至今,我基本沒有做什麼工作,把時間交給自己來探索真正的自己。如果說,大學的大二大三都是在為了目標而奮鬥,那麼大四應該回歸大一的夢想,考慮考慮這個目標是否忠於自我

為什麼大一時金門大橋那樣的夢想,走到大四就退化成了單跨簡支梁呢?

於是乎,現在的我把導師安排的寫著作權申請書的任務放在一邊,來知乎寫這種文章。回首一年來的經歷,不論經歷了那些困難、困惑、煩惱、憂鬱,這些經歷都是值得的,也是我的CV上的主要項目了。我學分績85附近吧,專業排名50%,不像一個出國的學霸吧?我壓根就不是學霸,正是由於大學的考試製度阻礙了我的求知慾與探索欲,我才依然選擇申請美帝這條看不到頭的路。

不論如何,有風險的路,總比一眼看到頭的路更有吸引力。

這些科研經歷給我帶了超越同輩的專業見識和素養,也給我帶來了狂狷的底氣,這種底氣是那些GPA 90+的學霸都不曾擁有的。我確實建議更多的朋友在本科期間做一些科研工作,不為別的,這些經歷會讓你成為一個更有價值的人,你將具備更雄厚的底氣面對生活的挑戰,這是課程考試的高分都帶不來的,土木行業最需要的就是實幹家

正是因為經歷過這些,我更深刻的體會到基礎學科理論(數學、結構力學、結構理論)不紮實的無奈,當你真正去做事情的時候,糾結於各種細節,很難再把理論問題搞明白,很可能你在做著你自己都不知道有什麼價值的事情。所以我才會在另一個回答中拋出「三大力學學不明白、先考慮考慮在國內怎麼混」這句話,有所偏激,但足以警戒。

5. 其他的建議

本科生參加科研有多種形式:

  • 同學組隊申報科創項目(一般除了隊長和一個助手外,其他都是打醬油)
  • 跟隨導師項目進行科研訓練(自主性弱,訓練方向明確)
  • 參加大型學術會議(開闊眼界,了解前沿)

本科生的一個很大的困惑就是自己能做什麼?

其實本科生確實可以做一些事情,我的故事就是一個明證吧,還有很多人會比我做的更好。

以下是全國高校土木工程專業大學生論壇論文及創新成果集的部分論文目錄

第一屆全國高校土木工程專業大學生論壇論文及創新成果集(附CD-ROM光碟1張)/李國強

可持續發展的土木工程--第二屆全國高校土木工程專業大學生論壇論文及創新成果集(附光碟)(光碟1張)/鄒超英

一、世博會

世博低碳啟示著土木工程的發展

從上海世博會看土木工程的可持續發展

從世博節能理念看我國節能建築的發展

世博會帶來的土木工程思考

上海世博會中國館全程監測系統研究

土木工程可持續發展理念及在世博會中的應用

臨時建築與世博會

二、可持續發展

建築垃圾的合理利用及回收

建築施工廢水循環利用的方法和效益研究

節能型豎向建築垃圾管道的應用研究

節能及環境友好型建築技術介紹

多功能一體化房屋設計

三、防災減災

汶川地震災區學校建築抗震性能調查與分析

建築結構概念模型的設計與探討

框架結構冗餘度對其抗震安全性能的影響

學生宿舍災害逃生路線設計與人員疏散時間估算模型

帶油阻尼器的五層鋼框架結構的振動台試驗分析

新農村建設中農居抗震加固的研究

調頻質量阻尼器概念模型設計分析及實驗研究

巨型框架懸掛體系結構概念模型設計及製作

小型教學振動台控制系統開發

四、土來的下空間

基於模糊層次分析法的公路隧道安全評價

隧道管棚預支護的力學行為研究及其參數優化

青島某深基坑變形監測方法與手段

隧道救援通道爆破對特大溶洞壁的振動影響監測分析

南陽膨脹土渠道濕化變形數值模擬

個人建議,本科期間做一些實驗性,探索性,創新性的課題,同時打好基礎,不要直接去做一些高大上的項目,與知識水平脫節的項目帶給你的收穫有限。

本文至此結束,2014年之前估計不會更新。


謝謝邀請

本科生當然是可以參加科研項目。而且最好是能夠跟著碩士導師一起做,這樣可以更快的融入課題組。

參加項目的方式很多,最常見的就是SRTP項目(本科生研究訓練計劃),我想重大應該也有。

如果能夠確定碩士導師,參與導師的科研項目也可以。

題主所說的除了國創SRTP以外的,參與老師的其他科研項目,這看導師的意願,學校不會幹涉。

怎麼聯繫?發郵件,看看老師的意見。

至於工作性質,應該差不多

土木的老師分為兩類,一類是做理論的,一類是做試驗的,我本人偏向於前者。

如果是跟著做理論的老師,那就定位於學一些分析方法或者理論知識,因為本科的知識儲備,還不足以進行理論研究,以學為主。

(如果不是SRTP項目,或者不是自己的碩士導師,做理論的老師很可能不需要你參與,因為你確實幫不上忙,要給你補課的東西太多了)

我今年指導了3個SRTP項目

這三個項目都是我已經做過的研究內容,我在立項前就給學生說過,這個項目不希望出什麼成果,主要是能夠進行一些基本科研訓練

1、學習查閱文獻的能力

2、能夠學會一些隨機分析方法

3、學習論文或科研報告的寫作方法。

我想你如果參加科研項目,也就立足此,不要奢望太多,想著就要發論文什麼的,先接受一些基本科研訓練,增加科研實踐經歷,足矣。

而今年有個保送研究生和我聯繫,如果他最終能獲得保研資格,我也打算讓他做這些基本科研訓練。然後閱讀一些相關資料,正好今年有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可以支持他一直到讀博。

如果是偏向於試驗的老師,可能就會讓你參加試驗。我有幾個同事是偏向這個,包括我的博士導師,也開展了關於試驗的SRTP計劃。

那麼在這個過程中,你從事的工作可能是:

1、在研究生的帶領下,獲取實驗數據,可以學到一些試驗儀器的使用方法

2、做一些簡單的試驗數據處理工作(例如,輸入電腦)。

還有的老師會讓你出外業,比如說去做檢測,這個你要自己把握,首要是注意安全。


不邀自答。本科做項目說白了就是打雜。因為你什麼都不會,基礎知識沒有,實驗經驗沒有,社會閱歷欠缺。你所能做的,就是放平心態,從給老師(老闆)跑腿,交報賬單,聯繫實驗設備,畫裂縫,買發票(和諧),清理雜物等等等等事情做起,先在導師面前樹立你謙虛踏實肯乾的形象。然後,在經驗、學識積累到一定程度之後,導師可能給你一些小的部分給你嘗試完成。一步一步的來,急也沒用。

給你講一個正面的例子。我上GRE的時候遇到一個江蘇的學生,學生物的。人家大一開始就在國家實驗室打雜,從洗燒杯,拖地開始,慢慢的獲得導師的信任,然後逐步讓她參與到實驗中來。大三還沒讀完,人家已經獨立領導了一個團隊,出了1篇SCI,7—8篇EI,注意,SCI和大部分EI她都是第一作者。

因此,儘管難度不小,挫折不少,但只要有恆心,有毅力,相信你一定能取得一些自己滿意的成果的。


不邀自答!目前離開了自己鍾愛的土木行業(ps:愛情所迫,前途吸引)。

當初選專業,認為是力學和數學的結合,牛逼哄哄選了土木工程。

背景:

1.畢業土木專業全國前列,大學四年豐富多彩,在中冶科工,南通六建,中建三局三個特級單位實習過,分別從事技術崗,施工崗。

2.大二大三做過兩個項目,CFRP加固,深水基坑圍堰有限元數值模擬分析。ps:對鍛煉思維和邏輯蠻有幫助的,自己去找導師即可,我一同學去德國貌似這個也是加分項。

3.大學玩過30多種土木軟體,大二自學PKPM,後來一發不可收拾,從CAD(基礎入門),廣聯達(後來自學造價),TEKLA(鋼結構節點學的想吐),REVIT(BIM現在風行一時,其實就是往上貼東西,各種模塊集合,自己理解的),ANSYS(碳纖維加固時候用的),理正深基坑(算基礎時候用的,土力學,基礎工程有公式,可以出計算書),X-steel(那時候在中華鋼結構搜尋的),SAP2000(結構OK吧找到的貌似),MIDAS(道橋的,玩的不深),Etabs(做高層用的,就隨便玩了玩),Morgain(忘記畫什麼了),TSSD(CAD的插件我自己覺得是和天正差不多,網上有視頻,開頭音樂很棒),3D3S(這是同濟那款么,貌似很久時間久了,記憶力不好了)。ps:玩的不深,曾經痴迷於各種土木軟體一發不可收拾,不過土木各個專業方向的軟體安裝完畢後,我電腦基本廢掉了,只能弱弱的打打DOTA。

4.期刊論文要多看,曾痴迷於各種土木論文,文獻,一坐就是一天,畢業時,弱弱表示貌似從學校汲取的數十萬資源(為從事現在行業埋下了伏筆)。

5.人生轉折---後來鬥志滿滿找個施工單位-(中建十強領頭羊,後在國家重點工程,上海市重點工程,深基坑工程工作過),現已轉戰IT行業。

結論:我愛土木,更愛生活。

言歸正傳:土木玩的廣,玩的不深!

1.做項目,我覺得還是去找導師吧,老師都會有課題,現在大學老師貌似做私活的比較多,接各種項目,然後就毛遂自薦唄!在課題組可以從小角色做起,熟悉項目做法的籠統框架,然後我那時候是導師給我們制定方向。然後去查閱一些相關的期刊,然後按照期刊的做法去模仿(ps:本人本科學歷,木有研究生或者博士大神們的思維,完全是那時候自己項目組逗逼基友們的做法)。

2.至於發論文弱弱表示我們那時候本科畢業有種子選手發了SCI(PS:種子選手目前在某帝國主義國家高級學府深造ing),大神是導師帶出來的,不過我覺得也就那樣,人和人選擇不同,我愛土木,他愛學術。

3.最後呢!我覺得在這問,不如去你們學院找導師談談,跟你們專業課的導師聊聊,那時候就是聊著聊著就進入課題組了(ps:我覺得啊,本科基礎很重要,其實呢!思維更重要)。


本科生只能打打雜吧,老師一般也不願意用,研究生才是主力


歪個樓,第一眼看成了「...如何跟著老婆做項目」

眼癌晚期沒救了


自己聯繫老師,你專業課學過吧。就聯繫專業的老師,了解一下老師做的方向,如果覺得合適就主動聯繫老師。老師都是歡迎本科生的,免費的勞動力不要白不要。


推薦閱讀:

土木專業適合出國讀研么?
土木工程的哪些課程對將來工作有用?
年齡30了,土木行業工作三年,想轉行IT,希望得到業內人士建議?
工程項目經理應該掌握哪些工程管理知識?
在招標實踐中招標人往往並不選擇報價最低的投標人中標的原因?

TAG:土木工程 | 工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