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行業具體的工作是什麼?本科該不該從國貿轉到金融?

2017年7月14日補充:

這好像是我目前在知乎提的唯一一個問題,現在回頭看以前的疑惑包括那時候著急的狀態,還帶著很稚嫩的感覺,的確感慨良多。

有許多也想轉專業的朋友給我發來私信,諮詢一些相關的問題,問問我目前情況。沒有及時上知乎所以看到時候都很晚,沒有時效性就不好回復了,很抱歉。

【近況】後來大二上學期轉了金融,相對以前比較努力,拿了國家獎學金,保研到國內TOP10的985院校讀研。下學年畢業,目前在一家券商北京總部投行部實習。變動不大的話,就打算留在這兒了。

【感想】這些年發生了很多事情。家庭、感情、包括自己對自己的認識都經歷了很大變故,對我來說收穫最大的不僅僅是學習或者生活上所謂的「成功」,而是自己對自己內心的認識,自己內心的「成功」。

如今回頭看,才發現那時候的自己存在兩個問題:一是對各行各業的工作類型還了解不夠全面。二是對自己的了解不夠全面,並且有時候自己對自己的要求過於苛刻。正因如此,我那時候才會給在轉專業的事情上搖擺不定,很多描述包括「不喜歡數學,怕對金融沒興趣」這些都是建立在不了解金融不了解自己的層面上的誤判。當然,人對自己的認識也是循序漸進的,也是一個成長的過程。有時候這樣回頭看一步步的成長,也是很有趣的。

【感謝】很感謝知乎上曾經幫過我的人,有時候可能是一兩個很簡單的句子,就能讓我突然有了新的想法和動力。

也希望之後還在看這個帖子的需要幫助的,和那時候我一樣在搖擺不定的同學能做到兩點:一是了解你可能接觸的東西,二是了解你自己。我個人覺得第二點更重要。

最後就是,爭取找一個不僅能養活自己還能讓你做起來很快樂的工作,好好生活,比什麼都重要。

———————————————————————————————

資料:女,下學期大二。國內某211非財經類院校的經濟類學生,本科專業是國際經濟與貿易。現在面臨是否要從國貿轉到金融專業的選擇,很疑惑。以及未來的人生方向和各種問題。希望各位專業大俠能幫忙指點迷津,感激不盡!

之前各種猶豫糾結是因為各種原因交雜。
1、個人不是特別喜歡數學類的東西,害怕學了金融之後提不起興趣,也不知道具體金融行業做的工作是什麼。知道大概概況就是指證券、保險、信託等等領域,但是不知道在每個領域具體工作是做什麼的?例如,數字圖標分析?資金融通關係負責?這些形容的都太籠統,想要知道具體工作做什麼。具體到每天上班做的事情是什麼之類的。還是說,在金融領域,各種類型工作都有?這些都不了解,找了很多資料還是一頭霧水。望指點。

2、個人性格外向,喜歡有挑戰性、創造性的工作。不想做一成不變的工作。例如財務、會計、老師等等,那種不變的工作環境,不太喜歡。比較喜歡營銷、傳媒類的領域,偏好服務業、人際關係處理、文案、公關等工作。這個只能怪當初專業沒有選好。當初不想轉金融有很大部分原因就是不了解到底要做什麼,害怕是純數字類純研究類的工作,或者就是在銀行之類的金融公司做一成不變的工作。試問如果我轉了金融以後在金融領域,是不是也有這類的工作?例如金融產品研究開發之類的。還是這些類型的工作,雖然在金融領域,實際需要的是別專業的人才?

3、如果不轉專業,仍然讀國貿。我知道目前的經濟大環境,還是金融專業的專業性強,工作對口,起點高。但是主要想遵從自己的興趣,畢竟有熱情地工作才最重要。如果留在國貿,之後怎麼發展?如何往我喜歡的領域發展呢?因為家庭的關係,我對經濟方面需求會大一些,希望以後能有好的經濟條件。也許做別的領域起點條件都不如金融好,我又如何能協調好興趣和經濟方面的關係呢?

4、如果讀金融,打算繼續保研或者申請國外比較好的學校,專業應該還是金融,這樣一路下去專業性強。如果讀國貿,現在情況已經不好找工作。繼續下去肯定要改專業,如果根據興趣,以後想讀研或者出國要往哪方面發展呢?我有想過經濟傳媒或者市場營銷類。如果這樣銜接下去會不會不太。。而且個人對創業方面特別有興趣,又不知道從哪裡做起。總之一切都是迷茫迷茫。

5、如果轉專業過去之後,金融班的人才多,競爭大,相對的專業排名也會下降。相比於國貿的競爭優勢比較明顯,自己能比較突出。這些對以後的影響都大嗎。

其實我這一切都不太了解,也許工作和專業銜接沒那麼死板。但是這一切都非常迷茫。再過十幾天就要給答覆做決定是否轉專業了,希望大家能給點幫助!!!
感激不盡!!!

最後細化一下最重點:1、也許以後不做和金融或者貿易有關的工作,現在讀哪個專業對我以後想從事自己興趣的領域更有利? 2、轉專業多付出的精力,更大的競爭,值不值得轉?


首先,本人是國內金融排名前五高校的本科生,性格和愛好也很像你,像你說的各種疑惑我也曾經遇到過,因此我從幾個角度談談我的感受。

第一、從心態角度談轉專業。個人認為,我們都是學經濟類的學生,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特點(我用點經濟用語你可能更理解):「理性人+風險規避者」,我很能理解一個人希望消除風險,明確到底金融/國貿,哪個專業會導致「更優」的未來,但實際上金融/國貿的選擇,並不會必然(/絕大程度上)導致一個固定的結果。相反,我認為選擇之後個人的努力程度、機遇的把握等方面更為重要。換個角度,有很多人可能都面臨國貿/金融的選擇,有些人選擇轉,有些人選擇不轉。原因是在信息相對對稱的情況下,這兩個選擇是一種取捨均衡(equilibrium)的狀態,你可能根據你的偏好做出了選擇,但是,差別不是顯著的!總而言之,選擇很重要,但不要把選擇看的太重,選擇之後的努力才是改變一切,實現夢想的正道!因此,我特別希望你能夠在做出最後選擇之後無論如何,都保持一個積極向上的心態,作出決定之後就義無反顧走下去,爭取做到最好!這是我把心態放在我回答的第一點上的原因。

第二、從工作角度談轉專業。

同意@王端端的這方面解釋,金融實際操作與課本(尤其是國內大學的理論學習)差別太大,高校學習只起到一個敲門磚作用。除非你繼續深造讀到phd層面,否則你畢業出來以後,用人單位通常都把你看做一個普普通通的「經濟類應屆畢業生」,具體是金融還是國貿,有影響,但不是十分顯著。 單獨把你強調的工作與數學問題提一下:據我了解,首先金融領域涵蓋非常廣泛,有大量的「非數學類」崗位,你大可放心,向你擅長的營銷等職位銀行、證券、基金公司都有。具體幹什麼實在沒法給你描述。(插一句話,「非數學類」崗位的門檻較低,說白了,人都有一張嘴,你會說,別人也會說。但是「數學類」金融崗位,例如金融工程(financial engineering),quant分析等就有著比較高的技術壁壘,非專業人員很難掌握)看你的興趣點,將來去銀行做櫃員可能是個概率很大的事情,你可以查一查在銀行做一個普通櫃員直至成長到一個中層管理者日常的工作。

你所提及的金融產品研發等工作,1)需求量少,2)要求高(這裡忍不住打擊你一下,還真不是隨便一個211的金融學生就可以做的,真需要真本事)。所以你比較畏懼的銀行類的那些工作,其實都是些牛人在做(當然也有很多計算機甚至物理轉行去做的,因為理工類知識多),你可以放心,其他崗位還是非常多的。

第三、從保研出國角度談轉專業

這個我挺有發言權。首先,保研的話,你的本系排名很重要。如果轉到金融排名下滑,無法保外校研究生(國內非財經類211本校研究生勸你都不要讀了。我們這211+985的本校研究生前景都一般),那麼保研之路就斷掉了。如果你留在國貿,那麼國貿保外校金融研究生,有點劣勢,因為後期考試和面試你發現很多金融東西沒學過,但是如果你排名足夠考前(系裡面至少1-2名,沒錯現實很殘酷),那麼保到不錯學校金融研究生還是有把握的,否則,如果你只是在本系靠前,而不是top,個人認為你在國貿的排名優勢也不叫優勢了。

至於出國,國外沒有傳說中的這個「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對方學校是否選擇你,除了你的成績,你所學的課程也很重要。如果你們的確學的很金融有不少重合(至少宏微觀、金融學、線代、概率論這個程度要達到),那麼申請國外學校,國貿專業倒也不是很吃虧。(聽了你的家庭情況,我得說明,國外給master的獎學金極少,同時國內直接申請國外phd拿獎學金的難度對普通學生來說也是極難,如果你想出國,你一定要考慮清楚你到時候很面臨著很大的經濟問題【甚至包括你學習托福、GRE、申請費這些前期費用】)如果考慮將來要出國,那就要早作打算,否則優柔寡斷,考研出國兩頭放不下最後就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第四、從興趣角度談轉專業

的確,金融高年級課程,數學很多,而且有些還有一定難度。既然你不喜歡數學,那麼必然成績上也會受些影響,這個現實要擺清楚。

至於你說,轉專業多付出的精力 其實比較而言,多付出的精力不多……

說道最後,我想給你潑潑冷水。能看出你是個很有想法的女生,也很上進,有家庭的責任意識,所以我多說兩句。如果你想保研去個好學校(好985以上),出國去個好大學(美國top50),那麼請你做到成績上TOP,時間上比別人付出多很多,吃很多苦,甚至有點特立獨行。這個世界競爭就是很殘酷,你不瘋狂總有人瘋狂。且不論清北的同齡人,我們這種重點985高校的同學也很拚命,最恐怖的一點就是越優秀的人越是更努力。有時候,你的選擇就無法顧及你的興趣了,因為無論哪個專業,四年里60門課,總不能門門正對你的興趣,你都要克服抗拒,努力把它學好。你想改變家裡的現狀,你想將來有個更好的平台,更穩定的工作,那麼,請不要把希望寄托在現在的選擇上,寄托在這之後的努力和奮鬥上吧,後面的才是決定人生命運的關鍵。

最最後,回答你的重點:

1、個人覺得金融更實務(雖然理論跟工作上實踐差距很大),對你的未來創業、工作更有幫助。

2、金融專業平台更好,雖然有很多挑戰。但是,能看出你是個上進的人,我鼓勵你勇敢的迎接挑戰。不要害怕「未知」,不要害怕「挑戰」,不要害怕「吃苦」,因為這三者是你想獲得理想生活道路上必須要跨過的坎。 如果你能在本科把握住轉專業的契機,跳上一個更好的平台,畢業之後,迎接你的就是更寬廣的天空。

你有夢想嗎?那就不要把它掛在嘴上,拼了命的實現它吧,成功就是比你想做的要更瘋狂一些!

希望能夠幫到你,加油。


很誠懇的問題啊,我必須答一個

幾乎每個大學學商科的同學都會有類似的疑問吧,尤其是學技術性不是那麼強的管理,國貿,金融之類的,如果說會計,財務等還是手藝活,那麼前面幾個學的都有點玄乎了。

在正式回答之前,我想先說兩句我自己的經歷,權當回憶青春了~

我大學開始考上的是首經貿(我也不知道是不是211什麼的,反正我覺得挺爛的)市場營銷專業,上了2個學期後去了加拿大念了一所很普通沒排名商學院的金融專業,沒念過碩士。換了個專業是因為當時那個學校提供的專業有:會計,國貿,工商管理,市場營銷和金融。。。我當時在國內大學上了一個學期,雖然大量時間去網吧玩了。。。。。但是就我上的那些課,看的課本感覺市場營銷好像挺虛的,而會計呢我覺得我數字也不是很行(我是文科的),就選了看起來很厲害的金融。

現在竟然都可以轉專業啦,我當初因為想轉專業不能,所以才最終下定決心出國的,很羨慕你啊。

當時對金融的概念應該和你差不多,甚至可能還不如你呢,也完全沒考慮過什麼就業怎麼辦去哪之類的。

好了,回到問題。我不按照你的問題回答,我把我想到的相關的點說說吧,可能有點亂。

1. 大學的專業

從我個人和周圍朋友的經歷來看,學金融的相對來說比較容易進入對口或者跟專業相關的公司工作,也是因為金融行業很寬泛且巨大,崗位眾多。國貿我不是特別熟悉,我的印象還停留在做外貿相關的工作上,就不多評論了。

金融行業分工明確,而不同分工的工作對專業和技能的要求是完全不同的,這點我一會細說。如果你應聘的是對專業要求更高的工作,那麼大學的金融專業是加分的,而國貿專業可能就無法被考慮。而儘管如此,你工作後大概會發現,你大學課本上學的東西不到30%是在工作中有用的。(我不知道現在國內金融專業課本改了沒有,當年我看過金融同學的,用的是陳舊腐朽的教材,與現實嚴重脫節。如果現在不是這樣了,歡迎指正我。)

這段話的意思就是,專業給你的更多是敲門磚功能,而不是工作上的專業能力。所以,你應該先對金融行業有個大致了解,結合你自己的能力,興趣有一個大概的意向再來做決定。

2. 金融行業

金融行業下的子行業包括很多,比如銀行,證券,保險,基金,信託,私募等等,但所有這些子行業都會有很多相似的部門結構劃分,大致上分為幾類:

這裡只說和業務相關的,因為所有金融機構也都有行政部,市場部,往往不要求太高的金融專業背景。

- 銷售部門

所有的金融機構都有,通常分為個人/機構/渠道銷售,根據業務不同,對專業水平要求也千差萬別,比如券商的基層客戶經理的工作就是拉著人開戶,然後忽悠人把錢放進來炒股;而投行的銷售要跟CEO級別的大佬大談行業趨勢,公司併購。

銷售是一個相對來說,對專業要求略低的職位。(我所說的專業是指其所屬機構的業務知識,比如基金公司的銷售不需要去做股票估值分析,但越複雜的產品,銷售所需的專業水平對促成交易的幫助就越大。)但是需要與人打交道的能力,你專業再強,沒法與人溝通,客戶不鳥你不信任你,也是白搭。

- 產品部門

這在金融機構鏈條上緊挨著銷售,他們設計產品提供給銷售部門賣掉。總體來說,技術含量很高,要熟悉產品相關的金融知識,大多數還需要一定的數學能力,這有點像軟體或互聯網企業中的產品經理,他們要了解銷售的需求,客戶的需求,並且能把這種需求轉化為再後面投資等部門明白的語言。

通常還要富有想像力和創造力,良好的溝通能力。

- 投資/交易部門

這是一般人理解下的「干金融的」,把自己機構的錢或者客戶的錢按照需要的風險收益預期投出去,獲取回報。根據機構不同,投的也千差萬別,從中國的股票到瑞典的一片森林,都是可能的。工作主要的內容是研究,分析,思考,討論,決策。交易部門更偏重執行層面和技術層面,但一些複雜的交易,還是需要深厚的專業知識做支持的。

需要很強的專業知識,一定的數學能力(也有一些位置需要極強的數學能力,比如金融工程),研究分析能力,決策能力,優良的心理素質。

- 風控部門

這是誰都不待見但是卻必不可少的部門,他們對其他部門的行為和產品進行風險評估,除去違法的,更多時候看的是潛在的風險。了解行業,了解政策法規,了解產品。

一般來說要有不輸於產品部門的專業水平,還需要有專門的風控知識,風控部門也會有專門的法律人才。

基本跟業務相關性強的就是這些部門。

3. 職業規劃

按你自己說的偏好,我其實覺得你完全沒必要進什麼金融專業,你去金融類媒體不好嗎?互聯網,傳媒也行,不是更符合你自己的興趣嗎?誰說學金融就非得干金融。。世界上也沒有互聯網這個專業啊。

不過呢。。。如果你能在金融行業做幾年,再去做其他你喜歡的事情時,會對金融行業有更好更全面的了解,可以作為你的加分點。

如果你以進入金融行業工作為目標,那麼轉專業是有一點點幫助的。如果你覺得你壓根就不打算干金融相關,那無所謂你學什麼,能力和見識更重要。

如果你確定想進入金融行業,那我可以高興地潑你一盆冷水,國內現在的金融機構很難進,除了一些底層銷售類崗位,對應屆生的學校背景,專業知識,實習經歷都有很高要求。這行業太熱了,太多優秀的人才了,投資/產品部門幾百比一的錄取率都算高的。

轉專業只是一個開始,就像你說的,金融班的競爭往往更激烈,金融行業更是如此,你需要花更多時間提高自己,需要去找好的實習機會,才有可能在這行業謀得一份差事。

綜上,你應該了解金融行業基本幹嘛了,按你自己的興趣和偏好做出選擇吧。


就職於銀行產品部門。就我自己的經歷回答一下。

1、個人不是特別喜歡數學類的東西,害怕學了金融之後提不起興趣,也不知道具體金融行業做的工作是什麼。知道大概概況就是指證券、保險、信託等等領域,但
是不知道在每個領域具體工作是做什麼的?例如,數字圖標分析?資金融通關係負責?這些形容的都太籠統,想要知道具體工作做什麼。具體到每天上班做的事情是
什麼之類的。還是說,在金融領域,各種類型工作都有?這些都不了解,找了很多資料還是一頭霧水。望指點。

各種類型的工作都有,參照 @王端端 的答案。還可以參考 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965010 這個問題中金融行業的答案,可以看出崗位內容非常不同。銀行各方面工作都有,創新業務範圍從承銷到產品到交易,傳統業務範圍從拉存款到貸款審批到託管等等,各種各樣的人都可以在銀行找到位置。優點是穩定而且基本都處在甲方位置上。

2、個人性格外向,喜歡有挑戰
性、創造性的工作。不想做一成不變的工作。例如財務、會計、老師等等,那種不變的工作環境,不太喜歡。比較喜歡營銷、傳媒類的領域,偏好服務業、人際關係
處理、文案、公關等工作。這個只能怪當初專業沒有選好。當初不想轉金融有很大部分原因就是不了解到底要做什麼,害怕是純數字類純研究類的工作,或者就是在
銀行之類的金融公司做一成不變的工作。試問如果我轉了金融以後在金融領域,是不是也有這類的工作?例如金融產品研究開發之類的。還是這些類型的工作,雖然
在金融領域,實際需要的是別專業的人才?

不是特別喜歡數學,做金融沒問題。但是如果是特別不喜歡數字,做金融會很痛苦,畢竟金融領域是用數字構建。從你提問方式,和你對自己特點的描述來看,其實蠻適合做法律的,可惜法律就業不好,真是可惜。法律工作挑戰性十足,項目個個不同;和數字打交道不多(都留給會計師干);與人打交道同時技術性強,越老越吃香。金融領域做私募股權項目或者承銷的人,乾的活和律師相仿,不過涉及數字略多。

3、如果不轉專業,仍然讀國貿。我知道目前的經濟大環境,還是金融專業的專業性強,工作對口,起
點高。但是主要想遵從自己的興趣,畢竟有熱情地工作才最重要。如果留在國貿,之後怎麼發展?如何往我喜歡的領域發展呢?因為家裡最近發生了非常特殊的情
況,以後經濟的重擔全部都要一個人承擔。可能對經濟方面需求會大一些。也許做別的領域起點條件都不如金融好,我又如何能協調好興趣和經濟方面的關係呢?

衡量你的學校、你所在的地區,問問最近畢業的學長們,如果只能找到金融業底層銷售(支行、網點、營業部)的工作,還是要慎重考慮。

4、
如果讀金融,打算繼續保研或者申請國外比較好的學校,專業應該還是金融,這樣一路下去專業性強。如果讀國貿,現在情況已經不好找工作。繼續下去肯定要改專
業,如果根據興趣,以後想讀研或者出國要往哪方面發展呢?我有想過經濟傳媒或者市場營銷類。如果這樣銜接下去會不會不太。。而且個人對創業方面特別有興
趣,又不知道從哪裡做起。總之一切都是迷茫迷茫。

如果家裡經濟有困難,就別出國念金融了。念金融越早就業越好,這是一門實踐的學科。

5、如果轉專業過去之後,金融班的人才多,競爭大,相對的專業排名也會下降。相比於國貿的競爭優勢比較明顯,自己能比較突出。這些對以後的影響都大嗎。

不重要。前提是你得有熱情,不討厭數字,最好喜歡和數字打交道。另外,這行最重要的是自己得特有想法,原創的那種。用電影margin call裡面的話說,得「腦子靈、出手快、會耍賴」。

最後細化一下最重點:1、也許以後不做和金融或者貿易有關的工作,現在讀哪個專業對我以後想從事自己興趣的領域更有利? 2、轉專業多付出的精力,更大的競爭,值不值得轉?

如果在國貿和金融里選一個,還是金融好點。大二轉應該不困難啊。我還是碩士才轉的呢。


金融行業具體的工作是什麼?

  1. 裝逼(所有人都要會)

  2. 找市場中能賺錢的bug(小部分人會)

  3. 維護市場的運行(大部分人會)

1、個人不是特別喜歡數學類的東西

很正常,金融行業里比你數學好的多的是,不用自己去做。

但你小學數學一定要好,不要連賺和賠都不清楚。

2、個人性格外向,喜歡有挑戰性、創造性的工作。不想做一成不變的工作。比較喜歡營銷、傳媒類的領域,偏好服務業、人際關係處理、文案、公關等工作。

前台,助理,公關。

3、如果不轉專業,仍然讀國貿。我知道目前的經濟大環境,還是金融專業的專業性強,工作對口,起點高。

前台,助理,公關。

專業性到不強,

但競爭者眾多,

能進去是最重要的。

4、如果讀金融,打算繼續保研或者申請國外比較好的學校,專業應該還是金融,這樣一路下去專業性強。

我建議,讀個MBA就行了。

5、如果轉專業過去之後,金融班的人才多,競爭大,相對的專業排名也會下降。

別轉,寧做雞頭,HR關注簡歷排名,你面試的時候也有自信。

1、也許以後不做和金融或者貿易有關的工作,現在讀哪個專業對我以後想從事自己興趣的領域更有利?

我能說數學,物理,計算機嗎?

你就好好學好你的國貿,

成績搞好看點,

排名上去,

有精力做做學生會主席或幹事什麼的。

學會利用自己的資源(例如美貌)交換別人的資源,

與領導和同事搞好關係。

我說的不一定是潛規則,

長的漂亮性格好別人就願意和你交朋友。

還有潛規則沒保底的一般不要搞,

不要讓自己貶值。

想得到得不到的是最貴的。

2、轉專業多付出的精力,更大的競爭,值不值得轉?

同樣學的是虛的東西,既然不愛,不值得轉。

資料:女

想做前台,助理,公關。

美貌和氣質非常的重要

從現在開始,

髮型做起來,化妝品用以來,職業裝穿起來,黑絲穿起來,高跟鞋穿起來,香水噴起來,

成為習慣,

展現出專業性。

如果你不自信,

找個認可你的閨蜜或者男友,

一起走出去。

你宿舍的那群傻妞等到求職那天才考慮穿什麼,穿什麼都顯的不合身。

形象參考:

吳儀_百度圖片搜索

傅瑩 - Recherche Google

Christine Lagarde

Yingluck Shinawatra

Hillary Diane Rodham Clinton

持續關注政經界中女強人的視頻:

視頻封面拉加德的困與斗 楊瀾訪談錄 130428 高清版視頻

如果你有能力的話,考下(重要性按數字排名,個人見解)

  1. CPA

  2. CFA

  3. 司考

  4. CIIA

會讓人感覺你不只是一個花瓶,心生敬畏。

鏈接:關於金融方面的證書到底該考哪些?

發展的方向:

既然不喜歡數學,

就別往金融專業性上發展。

做個能主動獲得社會關係的人,

在社會上有一定影響力的人,

能把事情撮合的人,

能把人撮合的人,

能融到資的人。

例如:

你現在在學校里結識一些校園名人和強人,

日後會為你的發展有所幫助。

如果你能加入學生會,

參與國家級的活動,

見見其他學校的精英,

更是大好的機會,

這些都是未來職場上的精英。

能發展社會關係,維護社會關係,利用社會關係的人,未來發展都不會太差。


謝謝林歆炫的邀請。我個人倒是覺得選擇金融專業,是進入某家金融機構的敲門磚。進入之後就會有機會去前線。上了前線,你的外向性格和不喜歡數學的問題都可以解決。至於更多的職業規劃,應該是自己有個大方向,然後一步步根據自己手頭的資源和條件來判斷。金融行業目前還是令人羨慕的,精英雲集而且機會很多,也是正待大發展的,相信自己並且努力了,就會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貼一篇乾貨吧,也許看看能有所啟發。

整個金融行業大致分為buyside和sellside兩大類。sellside做的主要是把各種asset變成各種金融產品,提供給市場。 sellside主要指的是通常意義上的投行。投行內部結構也很複雜,按照產品分大致分為fixedincome和equity兩大類。

按照業務分大致分為IBD,salestrading,equityresearch,assetmanagement(這部分和buyside性質是類似的)等。IBD是最傳統的投資銀行業務,靠近的是corporate一邊;salestrading主要進行產品銷售和交易,有時候投行會扮演 marketmaker的角色以保持市場的流通性。

buyside主要進行的是投資管理的業務,所以也稱為IM(investmentmanagement)或者AM(assetmanagement),主要由各種機構投資者組成,包括mutualfund,hedgefund,pensionfund等等。

就careerpath來說,很難說誰好誰不好,關鍵看每個人的特長和個性。IBD適合工作熱情高漲,吃苦耐勞的人。sales適合善於人際交往的人。trading適合能承受巨大壓力,並且對市場感覺敏銳的人。

equityreasearch適合做事踏實的人。一般來說IBDcareerpath比較按部就班,需要熬年頭,能熬上去的不僅需要良好的業務能力也需要強健的體魄。tradercareerpath風險很大,可能在2年之內就毀了前程,也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平步青雲。我知道一個頂尖的trader從 associate升到director只用了2年。sellsideequityresearch行業前景有一定問題,因為regulation越來越傾向讓research保持獨立性以保護投資者。

Buyside總體來說lifestyle比sellside好,收入也超過sellside。不過,進buyside也遠遠難於進sellside。

註:當今金融產業之龐大和複雜遠遠超過常人想像,在整個金融產業鏈上還有著很多細分的行業,這裡就不一一列舉。

金融領域的開放讓國內很多年輕的朋友一下子豁然開朗。不過隨之而來的是扭曲的價值觀:進投行的是牛人,進四大的是凡人,進企業的是土人之類。在此還想表明以下我一向的觀點:工作本身沒有等級之分,我決不贊成投行就比四大「高級」之說。任何一個人能在本行乾的出色的才是牛人。選擇職業道路應該看自己喜歡幹什麼,自己能夠幹什麼,然後盡量在二者之間取得平衡。如果一心只想往「高級」的工作鑽的話,可能回頭看來還是一事無成。

hedgefund中文翻譯成「對沖基金」,這個翻譯是準確的。不過有意思的是,現在主流的hedgefund往往做的不是hedge,相反很多 hedgefund對一些市場趨勢進行大膽的speculation(中文是投機,貶義詞,英語的原意是中性的,是hedge的反義詞,表示承擔風險而獲取超常的收益)。如果把hedgefund和國內的情形聯繫起來看,更準確的翻譯應該是「私募基金」。這個意義上而言國內存在hedgefund已經已經有些年頭了,只不過因為法律界定而沒有露出水面。現在管理層正在進行私募基金合法化的進程,應該很快就能成為正大光明的一支金融力量。(國內現在往往把 PE翻譯成「私募基金」是不準確的,下文還有相關論述)

在成熟市場上hedgefund通常是相對於mutualfund而言。其差別是:mutualfund是公開招募,並且公開交易的開放型基金。國內市場上交易的開放型基金大多數屬於mutualfund。而hedgefund則大多是私下招募,並且封閉的基金。

在全球金融市場,hedgefund已經成為一支舉足輕重的角色。從東南亞金融危機到最近兩年的商品期貨的超級牛市都可以見到hedgefund的身影。由於hedgefund收益率普遍高於mutualfund,最近幾年全球範圍的hedgefund都取得了快速的成長。再加上全球性資本過剩,現在幾個 billion的fund都算很小的。

稍微提一下對沖的概念。對沖是一種控制金融風險的手段。舉個例子來說,如果你買了100股股票,然後又擔心股票下跌,你就可以再買一個認沽100股的期權(putoption)進行對沖。最後無論股票怎麼跌,最差的結果就是你以putoption的執行價(strike)賣掉手中的股票。

和對沖相關但比較容易混淆的概念是套利(arbitrage)。套利是指把所有相關風險完全對衝掉以後可以獲取的無風險收益。比如說中國銀行的美元牌價是 8,門口黃牛的牌價是7.8,你可以用7.8人民幣從黃牛那裡換1美元,隨後馬上拿一美元換給BOC變成8元人民幣,毫無風險的賺了0.2元。

就職業而言buyside和sellsidelink最多的是tradingdesk。雙方的人馬幾乎是對應的。基本上都設有:trading,structure和research幾塊。一般來說sellside研究力量更為強大,buyside很多基本信息都依靠 sellside取得。sellsidestructure側重的是如何將金融產品合理定價,而buyside側重於如何搞出模型更好的預測市場的變化。(本質是一樣的)雙方的trader做的事情倒是殊途同歸。

當投行根據buyside要求設計出金融產品後,雙方達成交易。然後投行一般會儘快地通過相關交易對沖產品風險,而buyside這時候一般是「一切盡在掌握」,因為買到手中的產品完全是根據自己的判斷而訂製的。這時候,雙方是合作夥伴關係,大家賺自己的利潤。另外有些時候,投行也會 takeposition,這種時候雙方都是marketplayer,關係也就變成你死我活的博弈了。

把業務上的link講完後,職業上的link也就水到渠成了。雙方trader作的事情十分接近,互相之間的跳槽也就十分普遍。research而言,投行的比較focus也比較辛苦,所以一般更加願意往buyside跳,不過buyside本來也不需要很多的research,跳槽並不容易。 structure是雙方都需要的,雖然側重不同,但都是通的,互相之間都有跳。

上面說的都是投行的市場一頭。回過頭說IBD(傳統投行業務),更多的是和企業打交道,而不是和市場打交道。反之,buyside都是和市場大交道。所以IBD一般不容易轉buyside。

由於國內這些年出現了很多成功風投的案例,大家已經不太陌生,這裡簡單的介紹一下PE。

國內很多地方把PE(privateequity)翻譯成「私募基金」,這顯然是不熟悉金融市場的人「顧名思義」所致。誠如上文所述,私募基金接近於 hedgefund的概念(相對於mutualfund)。而PE是一個相對於publicequity的概念。我個人將其翻譯成「非上市融資」,現在國內比較被認可的翻法是「私人股權融資」。

現在vc/pe是一個很時髦的詞,無論在美國還是在國內。在美國火爆的原因是最近幾年PE的收益率都明顯好過publicmarket,導致PE的規模快速膨脹。在國內火爆的原因就比較複雜了。

其實現在vc/pe差異已經不是十分明顯,很多時候人們把VC看成是pe的一種。如果進行劃分的話,二者主要區別在於對targetcompany投資階段的不同。vc主要投資於公司發展早期,從種子階段到上市前不等。而pe主要投資於有穩定現金流,businessmodel比較成熟的公司。PE最經典的做法是LBO(leveragebuyout),核心是將現金充沛而又失去發展動力的上市公司goprivate,通過大財務槓桿使公司有緊迫感,從而為股東提供更大的收益。

喜歡看電影的朋友一定知道《風月俏佳人》,其中理查基爾乾的就是PE。片中羅伯茨問他你到底是幹嘛的,回答頗為經典:「總而言之我乾的就是把一家公司買下來,然後再拆成一塊一塊賣」。(註:這只是PE做法的一種,並不是全部)

vc/pe是金融市場中最直接和企業打交道的分支。vc做的是整天看businessplan(bp),從中找出有前途的bp以及執行團隊,隨後進行價值評估以及投資。根據公司不同,有些vc會強烈的參與公司經營管理,有些則沒有。pe更多的是尋找有前途的被收購公司,並且進行金融改造。

vc/pe最終的的目的都是找一個更好的價錢把公司股份賣掉推出,從而進入新的循環。具體操作方法VC/PE在其他很多地方都是不同的,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進一步討論。

現在可以把金融產業鏈簡單的串一串。在一個企業IPO之前,公司都是private的,這一階段可以參與融資的就是VC/PE。當企業需要上市,這時投行就參與進來,對公司價值進行精確評估,然後公開招募。這時候,企業自己或者vc/pe提供的股份是原材料,投行將其加工成金融行業認可的「股票」。公開上市前後,buyside就會進行認購。接下來就是二級市場上的各方博弈了。

金融的原始定義是為買足企業發展需要進行的各種融資,因此金融必定有企業和市場兩級。企業這級是金融行業的生存之本,市場這級可以看作金融行業發展壯大的動力。投行作用是金融產業鏈的hub,一端聯繫著企業,另一端聯繫著市場。企業這端是實實在在的,可以說資本主義出現後的幾百年都沒有太大的變化。而市場這一端則越來越龐大並且趨向虛無。很多衍生金融產品最早的出現是為了滿足風險公職的需求,但很快變成一些豪賭的利器。會計師事務所的地位是保證企業(無論 privateorpublic)企業原始數據的真實性,從而使其他機構可以對企業價值進行進一步的評估。如果沒有會計師的存在,整個金融行業就會陷入一片混亂。因而會計師有「經濟警察」之稱。

整體而言,金融業連接企業一端的工作核心更側重於對於企業價值的評估,金融連接市場一段的工作的核心側重於市場風險的控制以及對市場方向的判斷。因為對技能要求的不同,兩端互相轉都比較困難。相反,只要在金融產業鏈的同一端,轉行至少都是有邏輯上的可行性的。


首先我覺得樓主作為即將升大二的學生對自己未來已經有一些考慮,是很難得的了。

我自己也是財經類211學校的學生,不過是非財經專業,輔修了金融。很多財經學校的學生在你這個時候都考慮過轉專業的問題,但很少轉成功。這幾年過來,個人的感受是:既然你想往金融發展,那麼又何須在乎你學什麼專業?因為只要你真心想往金融發展,你難道不會自己去學習相關知識?用人單位招聘的時候,其實不完全看你專業(現在就業與專業不對口人多了去,而且只要是好一點的財經學校畢業生,基本的金融知識都學過,能力不錯的都可以進入金融領域工作),同時要看你是否有在這個領域發展的潛力和這個領域所需要的軟實力。

樓主應該是一個學習不錯,而且有志向的人。我根據我自己的感受寫一些建議,興許對你有啟發:

1、專業與就業的關係。從描述看,你對就業招聘這塊不太了解,其實像剛才所提到的,這兩個有一定相關性,但不一定直接對口。建議你跟從自己的興趣選擇,無論是專業還是工作。關於招聘,你可以藉助財經學校的優勢,參加企業宣講會或者其他校企活動,他們對這些問題會有詳細回答。或者再乾脆,你找找相關實習做做就能體會很多了。

2、關於大學學習和未來就業。不知道是不是財經學校的通病,學生學習講究是否能為將來學習有用。個人覺得,這樣不好,大學學習講究廣博,唯有底蘊厚實的人才有好的發展前景,而財經學習底蘊,特別是文化底蘊不夠,是需要自己補足的。建議多讀書,涉獵多一些方面,你看問題的角度和思路才會開闊。

補充:大學無論學習什麼專業,最重要的是學習能力、思維訓練,讓你能夠開始學習任何新的知識。

3、關於金融就業。這點我說不上許多,但就我幾年感受下來,找工作需要的是硬實力和軟實力。硬實力是你所具備的知識和必要的證書,軟實力是人際溝通、交流合作、責任心、領導力等等,而這些是什麼專業都不能教給你的。這些可以通過學生活動或者實習來鍛煉。

說了這麼些,也不完全回答你的問題,更多是一種分享感受吧。題主不要心急,多讀讀書,見見世面,一定要找到感興趣的點(而不是最有用的點),好好把握青春大好時光。


國內211學校國貿專業畢業,學校也不是財經類,以理工見長,但商學院在地區還有一定地位。畢業後從事銀行信貸管理。就實際工作來說和專業對口程度確實不高,但國貿專業的四年也確有很多東西有利於今日工作。本校國貿專業當時隸屬營銷學系,也就是著眼於應用,所以這個專業本身屬於經濟類,但也比較接近營銷類。畢業的時候,專業各位同學投向營銷與經濟的都有,當然最後留在金融行業尤其是銀行的還是相當不少。

我現時主要從事銀行信貸後台管理,主抓風險控制,當然因為人力、分工等方面的原因也少不了兼一些其他事務性工作。想當初初進行時,正是本機構創始艱難百戰多的時節,那一輩的應屆生如今也多有閃耀於一分、二分中層領導崗的風流人物,而其中也是各種專業都有的人才。如之前各位所言,金融部門發展至如今,內部分門別類其專業程度足以包含你想不到的許多崗位。要知道本地區某金融機構還招過土木結構的應屆生!是因銀行信貸業務免不了有大量的房產抵押物,在其內部專業要求下甚至引進土木類人才以襄助風險識別控制。

回想以往本科的學習,我想對我如今工作最有裨益的是這幾個方面:民商法,國貿在貿易課程有較多的課程涉及法務(也許離不開我們班導師是民商法專業),給我在法務方面太多的起步知識。貿易規則常識,雖然很多是針對國際市場的,但基礎原則還是有利於理解融資背後的貿易行為。Foxpro,這玩意雖然不用,但當初學習過程,對我一個文科生的邏輯訓練還是有好處的,當然最實用的還是SQL語句了,畢竟這玩意也可以通用到excel。總而言之,在你有這種需要的時候能從過往學過的知識中撿起一塊墊腳石就不錯了。對我而言,求知的原則多以「經世致用」為綱,因而更多的實踐技巧與能力還是自從業之後日積月累下來的。金融業尤其銀行部門尤其像我們這種創始之初的機構,大抵免不了「一個蘿蔔一個坑」的境遇,事繁人少,各有專攻,師傅是有,但確實只能領進門而已。在金融部門工作,除了應當見章執事之外,必須懂得利用自己的學習能力歸納總結,做到因事建制。

也確實,在畢業之前大家都有對前路的茫然與對不確定性的不安,但無論如何逝者如川,總不能因此彷徨,做不出選擇。那一刻的選擇也許不是最合適的選擇,但卻也成就了此刻的自己。


要麼家境好,情商高,外向型性格,去做做前台業務。做項目經理,承攬項目,談判之類的活。

要麼技術精,智商高,內向型性格,去做做後台業務。做專業程度高的,產品設計,投資理財。

不外乎這兩項。


2017年7月14日補充:

這好像是我目前在知乎提的唯一一個問題,現在回頭看以前的疑惑包括那時候著急的狀態,還帶著很稚嫩的感覺,的確感慨良多。

有許多也想轉專業的朋友給我發來私信,諮詢一些相關的問題,問問我目前情況。沒有及時上知乎所以看到時候都很晚,沒有時效性就不好回復了,很抱歉。

【近況】後來大二上學期轉了金融,相對以前比較努力,拿了國家獎學金,保研到國內TOP10的985院校讀研。下學年畢業,目前在一家券商北京總部投行部實習。變動不大的話,就打算留在這兒了。

【感想】這些年發生了很多事情。家庭、感情、包括自己對自己的認識都經歷了很大變故,對我來說收穫最大的不僅僅是學習或者生活上所謂的「成功」,而是自己對自己內心的認識,自己內心的「成功」。

如今回頭看,才發現那時候的自己存在兩個問題:一是對各行各業的工作類型還了解不夠全面。二是對自己的了解不夠全面,並且有時候自己對自己的要求過於苛刻。正因如此,我那時候才會給在轉專業的事情上搖擺不定,很多描述包括「不喜歡數學,怕對金融沒興趣」這些都是建立在不了解金融不了解自己的層面上的誤判。當然,人對自己的認識也是循序漸進的,也是一個成長的過程。有時候這樣回頭看一步步的成長,也是很有趣的。

【感謝】很感謝知乎上曾經幫過我的人,有時候可能是一兩個很簡單的句子,就能讓我突然有了新的想法和動力。

也希望之後還在看這個帖子的需要幫助的,和那時候我一樣在搖擺不定的同學能做到兩點:一是了解你可能接觸的東西,二是了解你自己。我個人覺得第二點更重要。

最後就是,爭取找一個不僅能養活自己還能讓你做起來很快樂的工作,好好生活,比什麼都重要。


我本科專業就是國貿,畢業前就面試了兩三家單位,然後就進了銀行,我沒關係的,我感覺銀行挺好進的,每年都招好多應屆生,並不很看重專業。在我的大學,國貿和金融是一個系的兩個專業,很多公共課,我們班50多號人,最後真正從事外貿工作的並不多,我只知道幾個而已,進銀行、四大的不少。金融、國貿到最後拿的本科學位都是經濟學學士啊~


女生做金融比做外貿好的,做外貿的都是非人,太辛苦,女生撐不下來的。。。

後來很多做採購去了……

做外貿,女的當牛馬用,男的都是超人……


我建議你往各個應聘單位打個電話,以應聘者身份跟他們聊聊具體工作範圍。建議繼續國貿專業,然後往橫向學習,金融到後期都是相通的。


3

我心迷茫


專業,興趣,個性,跟題主相似度達95%!我的了解僅僅是從知乎其他話題得到,試著回答一下題主吧,純粹交流想法。

1.真羨慕題主才大二還可以選擇轉專業,我大一的時候有考慮過轉專業,國貿課程學到的實在太廣泛了,可是我當時對金融沒興趣,對會計的了解不多,以為完全是跟數學掛鉤,所以錯過了。看了集贊數第一的答案,關於保研和留學那部分還是挺實在的。對於一般經濟條件的家庭來說,出國讀研的成本太高了,倒不如努力點考上211財經類學校吧,畢竟學歷條件是國內一些大券商公司的核心部門的門檻。

2.至於興趣,題主性格外向且對營銷感興趣,銀行證券保險公司里有不少前台崗位對應聘者的要求都有營銷的技能,這是通用技能。也就是說,無論你在金融行業里從事什麼,做什麼崗位,都需要一點銷售的能力,包括人力溝通能力。金融產品研發,這個需要綜合能力很強才行的,你要對市場很了解,對於剛畢業的大學生或者研究生,還沒有那個水平去做,公司也不放心讓一個新人去做。會計的話,我跟一個會計學專業的朋友聊過,會計其實沒有高深的數學公式模型。我有點後悔當初沒有轉這個專業,畢竟學的東西比較專業,就業也對口,好找工作。

3.國貿專業,說起來都是淚。不知道題主和各位同學有沒有這樣的感受:學的東西太廣泛了,什麼都學,又什麼都學不精,就業面很廣,但沒有專業技能又很擔憂。反正我是不打算從事貿易工作的。我有一個師姐她進過銀行,做過跟單,現在呢,在珠海做物流。我想說的是,你要有方向,如果你做貿易,你要想自己做哪一塊,最好去沿海城市吧,如果本身是那裡的人更好!

4.你讀研,尤其出國讀,你要知道你想要什麼,讀什麼專業,為了什麼而讀(更好的工作?如果是,為什麼選擇出國而不是國內名校研究生)。這個集贊數最高的答案已經很詳細了。

5.不太理解題主所說「國貿競爭優勢」。這是指什麼?國貿專業對口的,就是做貿易相關咯。國貿的學生最重要的是什麼?沒錯,英語能力,尤其是英語口語。我可以理解為競爭優勢就是你的英語能力比較強嗎?還有就是你擔心金融班學生能力比你強,金融產業有硬性條件(學歷,家庭背景等)和軟實力(口才,天賦,技能點等),如果學歷已經落下了,那麼只能提升自我軟實力咯。

我不想潑你冷水(也是給自己的鼓勵吧),我覺得你首先了解金融做什麼,結合興趣個性條件等等選一個方向或者一個崗位吧(比如證券業,證券公司里有經紀人保薦人做法律合規的it的),然後再去想如何提高學歷(轉專業?會計還是金融?又或者讀研?)……

以上僅個人想法,大家交流交流


你好,我現在跟你的情況基本完全一樣,機會,時間,興趣方向,不同的是我面臨的是法律和金融的選擇,我想知道你最後選的什麼,怎麼樣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2016年末推出的《金融機構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報告管理辦法》?
小額信貸公司的盈利模式及客戶來源是什麼?
未來的銀行是什麼樣?
金融業和金融財團,是中國經濟的未來嗎?
為什麼窮人要陪著富人玩遊戲?

TAG:金融學 | 金融 | 金融業 | 國際經濟與貿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