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 Android 免費,那 Google 是靠什麼賺錢的?


2014年11月20日更新。

感謝 @劉長曦 的補充。

轉載原文來自hi-pad社區,如有侵權請告知。Hi!PDA Hi!PDA

在移動市場上,從來沒有一個公司像Google一樣的玩法,以後可能也不會有。因為這根本就不是一個商業模式。Google自身的商業模式決定了它進入一個新興市場的時候可以具有極其靈活的戰術。它可以調動極大的資源而幾乎沒有盈利壓力,它力逾千鈞又身段靈活。它從來不尊重這個市場原有的商業模式 ——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Google進入任何一個市場都是這個市場原有王者的一場悲劇。 ——題記

正文

  先從個人移動通訊行業說起。自從這個世界上發明了數字移動通信網路以後,同學們能用手機打電話主要靠倆幫人在做生意:一伙人是弄基站的,基站弄好了才有信號啊! 一伙人是賣手機的,這樣你買個手機就可以在有信號的地方打電話了,整個行業就這麼簡單。前者叫運營商,比如中國移動,歐洲沃達豐,後者叫手機製造商,比如諾基亞和山寨機。

  在很久很久以前(華為出現以前),基站造價特別貴,運營商如果想要信號好,就得買很多基站。華為的低價搏殺直接導致整個電信設備市場屌絲化,但是運營商要把網路弄到讓你在家廁所裡面信號還是滿格兒的,投資還是很貴的。很貴是什麼概念呢? 運營商網路的建設和升級隨便上百億人民幣的規模。而且手機運營商往往還需要找國家拿牌照的,准入門檻很高,是高富帥的行業,一般一個國家就那麼幾家無線運營商,一隻手就能數過來。手機製造商呢,相比就屌絲多了。你揣著10萬塊錢就能在華強北弄個山寨機品牌出來。這個行業最有名的,比如諾基亞,三星,勝在規模巨大,本質上還是小弟,我們國家市面上出現過的手機品牌可能超過一千個,運營商就那麼三大家,這麼一想你就明白誰地位高了,數量少的明顯是精英啊。

  所以長期以來,手機製造商受運營商制約很嚴重。低眉順眼跪舔毫無節操可言。誰讓你們檻低別人門檻高呢! 國外主要的搞法是運營商賣手機,比如每月收你100塊錢手機話費,你簽約保證連續交兩年,好,送你一個手機(山寨機)或者你加50元拿個諾基亞走。這就是手機的合約價。合約價深刻體現了運營商的老大地位:運營商直接收消費者的錢,吃肉;吃完了分一點湯給手機商。中國前幾年不流行合約機,主要是移動聯通在壟斷時代活得太舒服,不想弄這個小錢。現在三大運營商的合約機已經開始很有誠意了,說明暴利時代終結,電信市場的改革比房價改革成功一萬倍以上。

  蘋果牛在哪裡

  蘋果在這個背景下開始做手機,幾乎一出世就註定要完蛋,因為iPhone的理想是站著掙錢,這個行業的高帥富們還不踩死它? 所以當時第一代蘋果推出的時候喬布斯只能和美國運營商中混得不行的ATT合作推廣,混得好的看不上它。當然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喬布斯帶領蘋果逆襲了,電信無線市場的格局幾乎被顛覆了 - 手機製造商,蘋果,已經牛到了可以讓運營商跪舔的程度了。

  看看蘋果的玩法就知道它有多牛了。運營商不能在iPhone預裝軟體,換個壁紙圖標桌面主題也不行;不可能定製外形和顏色;Appstore的收入?對不起運營商同學這好像不關你什麼事啊。

  有人說運營商為啥要這麼賤格了? 原因是蘋果做手機做得太好,同學們紛紛表示,如果運營商不支持蘋果,大家就換手機卡,換網路,找一家支持蘋果的……運營商當場就崩潰了。

  所以運營商一邊和蘋果合作,一邊心裏面操了喬大爺一萬多遍,也不是不可以理解的。蘋果眼看著就要翻盤,谷歌這個有史以來世界上最奇葩的公司就出場了。從谷歌出場的那一分鐘起,蘋果的命運就註定了,喬大爺活著也沒用,iPhone做得再好5倍也沒用,生態圈再好5倍也沒用。用大家熟悉的話來說,就是歷史的車輪開始滾動,擋在前面的必須撲街。

  世上最強攪屎棍:谷歌

  說到蘋果為什麼必然撲街,我們先來看看谷歌。對於Google這個公司,有人覺得它創新很牛,有人覺得它技術特強,有人覺得它用戶體驗不好……但很多人並沒有意識到這個公司的奇葩之處,完全稱得上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無厘頭啊。

  即使簡單的從財務上來看,谷歌也完全不愧於「史上最奇葩公司」的稱號。我們來看看Google 2013年Q1新鮮熱辣的財報吧,具體財報可以猛擊這個。Google Inc. Announces First Quarter 2013 Results

  關鍵點:2013年Q1總營收 137億美元;其中谷歌網站收入(主要就是谷歌廣告啦)86.4億美元;谷歌合作夥伴收入(就是其他網站掛谷歌廣告分成)32.6億美元。

  換句話說,谷歌超過90%的收入來自Google AD(谷歌廣告),其他所有業務都是打醬油的。當然你可以爭辯說,搜索、郵件這樣的關鍵業務雖然不賺錢,但它們是谷歌廣告的堅實基礎,沒有搜索,谷歌也沒法賣廣告嘛。但事實上,谷歌搜索已經很成熟了,很難講清楚谷歌繼續改進搜索業務、做Google+、玩郵件、搞Android、搞谷歌眼鏡、無人駕駛車輛、Google地圖、3D地球等等,對於它廣告營收的增長有什麼樣的可以量化的貢獻。反正谷歌說我不是在玩!這些都是正事兒!我下大棋呢!大家也只能聽著,谷歌的商業模式很特別,沒有先例,大家要反駁它很沒有底氣,反正你在賺錢是事實,那你就玩唄!

  不計算收購的Motorola醬油員工(這些人其實不算是正牌谷歌人),谷歌有3萬5千多員工,其中絕大部分是很牛逼的工程師。這裡面只有幾百個人在為廣告業務工作!從這一個角度來講,谷歌只有7%左右的員工在「干正事兒」賺錢,其他90%以上的人都興緻勃勃的沉浸在各種醬油工程裡面。

  和所有傳統的計算機公司都不一樣,正如吳軍在《浪潮之顛》裡面講的,谷歌的廣告商業模式本身就是從不停工的印鈔機,谷歌如果發個神經,把員工裁掉90%,它今年2季度的財報一樣好看,它還能賺這麼多錢,增長勢頭也不會停止。傳統的計算機公司比如Dell就是一幫苦逼的裝機工,微軟那麼多人都陷在Windows、Office、Xbox、WP等各個領域的開發維護和運營裡面,IBM都穿著藍西裝忽悠政府的錢……谷歌和它們實在是完全不同的公司。

  一句話總結,谷歌其實是這樣的公司:它有世界上幾乎最強大的研發工程師能力,其中90%沒幹正事兒,整裝待發可以奔赴任何它感興趣的項目,它的底氣在於每個季度能從天上掉下100多億美元來……對於這樣開了作弊器的公司,我們完全可以授予它光榮的稱號:業界黃金攪屎棍(絕無貶義哈),職業玩死你沒商量。

  谷歌的產品戰略

  明白了谷歌的財務情況,就很容易看明白谷歌的戰略了。谷歌在各大戰場上的戰術幾乎都是同一路數:通過強大的工程能力搞暴力式發展,產品完全免費或者基本免費。比如當年Gmail這麼玩一手,全球所有收費郵箱都想去跳樓;Chrome版本號都到27了,微軟IE和firefox被玩得不能再說了,說多了都是淚啊;Google Docs已經在搶Office的市場了,Office想防禦都無從防禦起啊,因為對方又好用又不要錢啊。比較有趣的是,Google似乎更傾向於在每一個細分市場上刷一個第一梯隊的存在感,但並不願意佔據太過於強勢的絕對優勢。這可能和Google的核心戰略有關,細說起來就是另外一個長貼了,按下不表。

  話題回到蘋果這裡來。喬布斯確實是一個很聰明的,具有敏銳直覺的藝術和商業天才。我都能想像當年他看到Android那部丑到不行的原型機為什麼那麼憤怒,按理說喬幫主這麼拉風的人物,長期領導IT界時尚和審美水平,對跟在後面的一票抄襲大軍應該很習慣很淡定了才對嘛。有句話說得很好,「人一切的憤怒,本質上都來源於對自身無能為力的憤怒和恐懼」。我常常想著喬幫主在看到Android 1.0那個丑到逆天的原型機的心情,他也許一眼就看到了iPhone無可奈何的末日。傳言喬幫主曾經說要「不惜用蘋果全部的現金儲備和Android打一場戰爭,徹底毀滅它」。事實上Android的發展根本不是蘋果可以抑制的,喬幫主甚至從來都沒有能夠哪怕拉低一點兒Android向上猛衝的勢頭。天才英雄的悲劇性往往就在於能看到自己不可逆轉的毀滅啊。

  現在很詭異的一個情況是,人們都在談論iPhone和Android的競爭,但實際情況是iPhone和Android根本不是競爭對手。iPhone是蘋果公司的核心產品,盈利支柱,缺了iPhone和iPad,Apple的股票可能馬上就要回原始社會了。但對於Google呢?Android只是眾多的玩票之一,Google大概從來沒想過也不打算在Android上面賺錢。Google玩票一樣的推進Android版本,從屎一樣的1.x,嘩啦一下到工程玩具特色鮮明的2.x,再到亂七八糟不知道想幹什麼3.x,再嘩啦一下到像模像樣的4.x,5.x還不知道在憋什麼大招呢。在移動市場上,從來沒有一個公司像Google一樣的玩法,以後可能也不會有。因為這根本就不是一個商業模式。Google自身的商業模式決定了它進入一個新興市場的時候可以具有極其靈活的戰術。它可以調動極大的資源而幾乎沒有盈利壓力,它力逾千鈞又身段靈活。它從來不尊重這個市場原有的商業模式 ——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Google進入任何一個市場都是這個市場原有王者的一場悲劇。

不好意思,最近有點小忙,周末終於有時間來繼續更新了。

讓我們繼續來談iPhone和Android。當喬布斯憤怒的宣稱「不惜耗盡最後一絲力量和所有的現金儲備也要摧毀Android」的時候,他有多少現金呢?答案是400億美元。以喬大爺的業界威望,以Apple當年如日中天,橫掃智能手機行業的氣勢,以及它手裡捏著的專利大刀,攜400億美元之巨資,Apple對Android造成了什麼真正的傷害嗎?幾乎沒有。雖然高舉專利大棒,一系列訴訟,賠款,禁售都行之有效,以至於一時間HTC,三星,Moto看到Apple的律師都有點兒腿軟(這不才交了保護費么,又來了???),但Android的市場佔有率依然拉著一根高高的曲線往上沖。每月激活的Android新機數量屢創新高,Apple不要說「毀滅」Android,就連稍微阻止一下它的瘋漲勢頭也未能做到。

原因何在?Android真的那麼好嗎?

Android的成功有兩個不可缺少的因素,其中沒有一個和它的「好」有關係。

第一,它出現在一個完全正確的時間點 - 在iPhone全球大賣的時候,運營商們正在滿世界尋找另外一個智能手機系統來對抗iPhone。Nokia面前曾經有這個機會,但基於S60/90的系統太過於老朽,加上Nokia在溫床中躺了幾年已經變成行動遲緩的大胖子,還沒有意識到自己即將變成戰五渣;微軟的wince並非核心戰略,微軟在非核心產品上有光榮的長期的坑隊友玩自己的傳統,堅持神經病100年不治療;黑莓當年還以為企業市場安全得很,勉勉強強磨磨蹭蹭搞了幾個觸摸機型出來,一看就不是靠譜的人。天啊,全世界難道就只有喬布斯那個暴君可以依靠嗎?就在運營商們感到絕望的時候,谷歌笑眯眯的站出來了:你們看,我弄了個手機,iPhone長啥樣,我就長啥樣,(運營商激動的抱團,淚光閃閃)系統開放,你們想咋整咋整,預裝軟體啊,app市場啊,外形啊,你們隨意(運營商鼻涕都出來了)哦 對了,免費的(有人已經激動的暈倒了)另外俺們緊跟蘋果步伐,iPhone明天上午加個功能,俺中午就弄出來,另外開發方便,系統友好,附送小創新若干……

整個2009年到2011年,在全世界的通訊市場上,所有的運營商都在大聲呼喊著「Android,給我Android,給我他媽的Android」。晶元廠商MTK (這哥們一開始沒看清楚形式,還想著跟微軟混,幸好公司小,轉身快),高通,TI,屏幕廠商,快閃記憶體,手機製造商HTC,三星,Moto,聯想,LG,Sony,華為,山寨大軍們,外圍的APP軟體商,事實上,除了蘋果之外,整個行業已經圍繞Android高速運轉起來。Android新機以難以想像的速度推陳出新,「月月有旗艦,各個是機王」,軟體,硬體都在飛速迭代,在人類短短的幾十年IT史上,幾乎從未有產品得到如此廣泛而深入的支持,進化得如此迅速。

第二,Android有實力進行「跟隨戰術」。系統性能,安全性,界面設計,下層架構,軟體開發難度等諸多方面決定了一個操作系統的整體用戶體驗。而在這場用戶體驗的長跑中,谷歌完全有能力作為一名跟隨者,成為領頭羊的噩夢。從技術儲備上講,Google擁有全世界最好的工程師隊伍,幾乎無窮無盡的開發資源,比如蘋果弄個Siri,Google馬上弄個更好的Google now出來,氣兒都不帶喘一個;從資金上來講,Google可以毫無壓力的在Android上任意投資而沒有短期財務壓力。Google只要緊緊跟在iPhone身後,做到「用戶體驗只差一線」,就能把蘋果這個領跑者活活累死。

待續未完。。。。。。。吃串串去了。。。。。。

==========================

差不多一年時間了吧,回來繼續更新這篇帖子。

回頭看過去的一年時間,發生很多有趣的事情,Android之父Andy Ruby離開了Android團隊,Android版本在2012年大躍進到4.1 Jelly Bean之後就此沉寂了整整兩年多時間直到現在,期間幾乎沒有值得一提的重要更新。(4.4 的ART不錯,但還只是個並不成熟的測試版,另外實際上ART並無很高技術含量,搞過Java JVM的心裡有數)Android依然被業界熱捧,月月機王輩出,但是在谷歌內部,Android毫無疑問已經不能算是第一梯隊的成員了,不管從是關注度還是從投入的資源,或者從未來戰略規劃的角度來看。

正如我在前文中所說,谷歌的戰略使得他在大部分市場上傾向於刷個第一梯隊的存在感而不是佔據第一名的位置,每當它的對手們被谷歌玩到筋疲力盡(比如firefox),神經分裂(比如蘋果的扁平化),就會看到谷歌很有禮貌的退後一步,相當紳士的給遞上一張汗巾:「要不,我們先歇歇?」

這絕壁是蛇精病啊老天爺弄出這麼個對手一定是我打開的方式不對吧,這應該是大部分對手暈過去之前的心理活動吧。

讓我們回頭來說說蘋果。

從某種意義上講,(可能對喬布斯這位天才不太尊重,我先道歉。喬大爺毫無疑問是極其罕見的工程,技術,商業和用戶體驗都精通的大宗師),喬布斯真的是死在一個非常完美的時間點上,構成了一個傳奇人物傳奇一生的完美結局。當然這也讓Cook這位繼承者極其苦逼,因為他不管做啥都無法阻止蘋果下滑的趨勢,他不管做啥都是錯的,他不管做啥都是「喬布斯死後蘋果就不是蘋果了「的最完美和最有力的證據。他一開始就註定了是喬布斯天才死後聲望繼續高升的墊腳石,襯托紅花的綠葉,起點小說中襯托男豬腳高大上的苦逼男二號,喬布斯去世之前只能算是半仙,被Cook這麼狠狠一補,才羽化登仙,變成了全知全能的神。

我想蘋果董事會一定給Cook很多錢才能讓他心知肚明但心甘情願的當這個墊腳石。(當然,確實也給了很多錢 ^_^)

事實上,從蘋果公司推出iPhone產品線的迭代周期來看,蘋果4S之後廣受批評的蘋果5和5S,有很大的可能是喬布斯親自敲定的方案,Cook只是執行者而已。(iOS7的扁平化確實有點沒法洗地,選擇性跳過)這其實說明了一個簡單的道理:蘋果iPhone從一開始就走在一條無法持久的獨孤求敗的路上,它從雲端跌下來從開始就是註定的。就是喬布斯本人其實也不可能一代又一代的用越來越天才的創意來維持住蘋果用戶越來越高企的期望值,而這個期望值本身則是維持蘋果品牌高溢價的最大推力之一。iPhone4在外觀設計上已經趨近於手機外觀設計的最巔峰,iPhone5本來就沒法玩了,誰來都一樣。

事實上,蘋果最大的危險和隱患,也正是一代大師喬布斯親自埋下的地雷。蘋果和它所生存的周邊生態圈有極其惡劣的內在關係,如果說在它青雲直上之時,大家尚可以」生氣吞聲埋頭賺錢「,那麼如果它有朝一日不能維持相對其他競爭者的絕對產品優勢,那麼牆倒眾人推,樹倒猢猻散的局面是可以想像的。喬布斯一生商海沉浮,大成之年,卻只專註於推出完美產品,而沒有給蘋果指明一條可以持續發展的未來之路,頗有」我死後哪管洪水滔天「的暴君氣質,他可能是世界上最好的產品經理,卻絕對不是世界上最好的CEO之一。

未完待續,周末吃串串去了。

====================================

2014.04.18 今天串串吃的很爽,成都現在的串串都是稱竹籤重量的,不再以竹籤根數來計費,1斤竹籤58塊錢,挺好玩的。這其實也是一個非常精巧的用戶體驗設計 - 當串串的竹籤以數量計費時,比如一根竹籤5毛錢,一串排骨上穿上6個竹籤,那麼消費者很容易就計算出一串排骨是5x6=3塊。這會讓很多消費者猶豫 - 一串排骨3塊,我一次拿10串就是30塊,會不會太貴了? 當改成最後稱量竹籤的重量計費後,消費者沒有經驗估計出排骨上的6個竹籤到底有多重,所以這裡的實際金額是模糊的。根據我們都知道吃串串差不多人均50不會太貴,所以更容易放鬆心態拿更多的排骨 - 反正咱多多少少不差那幾塊錢!我觀察到在改為竹籤重量計費以後,串串香的銷售額有了比較明顯的增長 - 很多消費者都是一大把一大把的拿肉拿排骨不再那麼」斤斤計較「了。真是很有趣的用戶心理把握啊。產品設計大師其實在民間。

繼續說說蘋果和喬大爺。

我在前文中反覆說起過一個觀點,這裡再強調一下:蘋果獨特的產品風格和溢價方式,有一個重要的前提和基礎:蘋果手機必須有異常優秀的特質,提供遠遠超出其他競爭者的用戶體驗。如果有競爭者可以長期的,穩定的提供接近iPhone的用戶體驗,蘋果的商業模式和生態圈最終將難以為繼,最後崩潰。我在文章大標題中說過」蘋果必須死「,正是由此而來。

喬布斯本人一定也相當理解這個理論。所以哪怕在Android還在1.x,2.x那個傻大黑粗,愣頭愣腦的傻樣階段,喬布斯也竭盡全力從各個方向,實施了他所能做到的最大限度的對Android產品的打擊。這種打擊的力度和廣度,僅僅用喬布斯和Google帶頭大哥的私人恩怨來解釋是說不通的。喬布斯首先是一個極其成功的商人,然後才是一個天才的產品大師,最後才是一個唯我獨尊的暴君。理解喬布斯的行為,必須依次從這三個維度進行詮釋。喬布斯痛恨Android的根本原因,以我的一家之言來分析,是他作為一個極其成功的商人的敏銳意識,而非是他作為一個唯我獨尊的暴君被欺騙和冒犯的暴怒。喬布斯很有遠見的看到,Google有足夠的工程技術能力和資源在智能手機領域長跑並追隨iOS生態系統的進化。甭管Android當年看起來多麼傻,必然是蘋果的阿喀琉斯之踵。

為什麼蘋果不能容忍/承擔一個」比自己差一點兒「的相似競爭者呢?這要從下面幾個關鍵字談起:蘋果,微軟,合作夥伴,開發者,用戶和生態系統。

待續未完。


目前排名第一的答主,基調是對的——谷歌不靠安卓系統直接賺錢。具體闡述有失偏頗,尤其是這段話:

「谷歌如果發個神經,把員工裁掉90%,它今年2季度的財報一樣好看,它還能賺這麼多錢,增長勢頭也不會停止。」

谷歌如果真裁掉搜索業務、安卓系統、chrome瀏覽器等不直接產生收益的員工,只靠營銷部門,今年2季度的財報的確會一樣好看,但下一財年就會相當難看,增長勢頭也必將成為「負增長」,甚至我很懷疑三年後你在市場上還能不能聽到谷歌這個名字。

那麼谷歌到底為什麼要做這些不直接產生利潤的燒錢項目?真的只是如答主所言「玩票」「做個攪屎棍」?

就我個人看法,簡而言之:佔據移動互聯網的入口,否則如果任憑蘋果主宰手機和平板電腦市場,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將沒有谷歌的容身之處。這從蘋果一意孤行要把原先iOS內置的各種穀歌服務換成自家產品也可得到印證,這對雙方來說都是一場你死我活的戰爭,絕不是「無厘頭打醬油」那麼簡單。

這也是為什麼谷歌在提供免費安卓系統的同時,不允許廠商替換掉內置的谷歌搜索、谷歌地圖等谷歌服務——沒有這些,我憑什麼給你免費提供系統?

——————————我也趕時髦來個更新的分割線————————————

很多同學有疑問:你瞎扯的吧,我用的XX手機明明就沒有谷歌搜索、谷歌地圖啊!

關於國行安卓手機為什麼都要去掉GMS,是另一個很大的問題,知乎就有相關問題與討論,大家有興趣可以去搜索看看,我就不做搬運工啦!


Google的核心業務是什麼?

——搜索

Google的主要收入來自?

——廣告

iPhone一發布Google就感到極其的不安,Google很清楚iPhone代表的是未來,是移動互聯網。Google不敢想像這樣的未來,未來只有一部智能手機,人們從電腦端轉到移動端,蘋果壟斷著整個移動互聯網,而Google搜索這項雖被內置於初代iPhone的功能將會隨時被蘋果掐死,Google完全受制於人。

這是Google的噩夢。

iPhone做得足夠好,所以android只有免費且開源,Google才能夠集結全世界的手機製造商與開發者與蘋果抗爭。

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對自己搜索和廣告業務的一種自保。

--------------------我是分割線-------------------------------

另外,Google也將自己的廣告模式應用於android的移動互聯網。因為Google知名度大以及其精準投放,很多android願意在自己的APP中插入Google廣告。在移動端,Google的廣告業務得到保存和延長。


答案很簡單,不賺錢。

不是不直接賺錢或者別的什麼答案,就是不賺錢,目前排名第一的回答已經用數據說明了這個問題。可能因為「不賺錢」這個答案太簡單,所以反而產生了它為什麼要這樣做的疑問。

最近的暢銷書 《從0到1:開啟商業與未來的秘密》 裡面,作者解釋了這個問題。科技企業通常都是依靠解決一個重要科技難題而擁有自己難以撼動的商業地位的,Google解決的那個重要問題就是基於Web的搜索,它是世界上最強的搜索引擎提供商,它的廣告收入主要就源自它的這項技術突破,它也從沒停止過在搜索技術上面的投入和研究。

但是,科技企業不是科研機構,它必須要盈利,最好是持續地盈利,這靠什麼呢?壟斷,從技術到商業的壟斷,也就是巴菲特所說的「護城河」。只有壟斷才是持續賺錢的不二法門,競爭永遠不會帶來持久的利潤,只有壟斷會。這有點反直覺,不過卻是真理,那些世界上最成功(最賺錢)的商業公司,幾乎都在自己的市場里佔據著壟斷地位。

那怎麼保持壟斷呢?壟斷在美國這樣的國家不是違法的嗎?沒錯,你問到點子上了。

首先,通過科技創新實現壟斷。雖然說在國內這種科技化程度還不高的環境裡面,充斥著通過權力來實現壟斷的商業案例(所以國人過去總是把關係人脈放在第一位,因為那確實可以帶來壟斷利潤)。

然而在文化環境更開放的地方,比如美國,進行壟斷的首選方案就應該是科技創新,具體說就是發現一個有明確市場需求但技術上尚未解決的問題,通過做一個產品去解決它。

只要想想FaceBook為什麼做個網站就可以短短几年變成上千億估值的公司,就能明白科技創新這個硬道理。

其次,要充分證明和反覆向公眾聲明自己不是壟斷公司。在充斥競爭的現在商業環境下,很難有公司在整個行業裡面保持壟斷,比如Google,它總是在財務上把自己和整個全球廣告行業去比較,那可是一個每年幾千億美元的大市場,你看我才百億級,沒有壟斷吧。

但是,如果細究起來,在基於搜索的廣告這個領域,Google可就是絕對的壟斷了,它的使用比例佔據了搜索引擎的約70%(感謝 @HUANG ZHUO 提醒數據問題),遠遠把其他對手甩在後面。在主營業務和主要技術上,它保持著絕對的壟斷。

於是乎,為了進一步把水攪渾,Google開始了一種看似「全面開花」的煙霧彈產品策略,搞自動駕駛、Google眼鏡、無人飛行器、安卓手機系統、在線文檔、地圖、各種應用程序等等,更別提它資助的各種開源框架、工具了。這樣的策略,即便是再有理據,你也沒法說他Google是個萬惡的壟斷公司,畢竟人家在這麼多不同的市場幹了這麼多牛B的事情。到此,基本上已經回答了問題。

總結一下,Google通過擴展自己的產品線,來掩蓋一個簡單的商業事實,它是一家基於搜索技術的廣告平台。通過對產品線的豐富,它轉移了公眾的注意力,從而鞏固自己的壟斷地位。藉助自身使命、價值觀的闡述,Google還為自己在其他領域盈利的可能性鋪設了基礎,一旦需要,它可以藉助這些技術上的鋪墊進一步擴大自己的商業版圖。

——————————

順便借題發揮,推薦另外一本有趣的書《人類簡史:從動物到上帝》,我本人非常推崇其中的科學革命說,從大約500年前的科學革命之後,人類社會因為科學而發生了根本的改變,而這些改變發生的根本起源,都是源於一種「我們對這個世界的認識還太少,我要找到一個未知領域去發現和突破」的科學主義思想。

商業,這個原本基於信息不對稱的行當,也因為信息技術而經歷著巨大的震蕩,所以,今天有很多商業現象和商業模式讓人覺得看不懂、想不通,實際上背後的原因大都是因為沒有深入的理解科學主義思想,Google、蘋果這些碩大的商業公司都是被這股科學主義理想所驅動而進行創新與商業探索的,只要抓住這一點,就不難理解它們的行為了。


看了 @文帝凱 分享的文章,覺得很有趣,但也僅僅是有趣,離說到根源上還差了一小截。

最近和Google蠻有緣,一些事情加深了我對這家公司的認識。Google之牛逼不在於他的方法「奇」,反而是在於他的方法更「本源」,要說清楚這個問題,我們要先理解一下賺錢這件事。

「賺錢」的上一級邏輯是「交換」,而「交換」的上一級邏輯是「提高生產效率」,而「提高生產效率」的上一級邏輯就是「社會發展」。

這樣說有點抽象,我舉一些例子來漸進一下。

設想在今時今日這個世界,你花了1年積攢下10萬元,沒有用掉,這個行為本質含義是:你幹了一年的活,沒有從別人那索取什麼東西(或服務)。

然後你第二年盡情玩樂,把這10w花了,這個行為的本質含義就是:你一年沒輸出,全靠社會養著。這兩年下來,你前半年養社會,後半年被社會養。宏觀上看你就是自給自足了。這就是我們日常經濟活動方式的抽象,挺好的。

我們再進一步看看這個例子,假設你賺了10w後一直存著不花,也不投資。過了20年後,整個世界在這20年間產生出了更多東西,你之前貢獻的10w社會價值在20年前相對這個世界的意義和20年後已經完全不是一碼事,換句話說你的錢貶值了。

(不理解上面這個貶值的可以換個更實際的例子來看,你20年前做了台收音機,在當時非常高精尖,很有意義,但你沒賣。過了20年,社會已經造了很多收音機以及比收音機更牛的東西,你的收音機完全不值錢了)

貶值並不是說你當年的勞動沒意義,而是你在為你所浪費的社會資源買單。

因為如果你立刻花了這10w(或者立刻交換掉收音機給需要的人),你相當於「釋放」了你所「佔用」的社會資源,並讓這股資源成為別人的生產資料。你壓著它不動,相當於在20年中讓社會一直缺了一塊資源。

說到這裡,其實我就順便解釋了「投資」賺錢的背後邏輯。把資源釋放掉是一種方法,但大部分情況下我們並不總是有交換的動機。因此把資源臨時「借」給需要的人,並分享一定的勞動成果也是一種方法。

對於體量足夠大的資源佔有者(例如金融大鱷)而言,他們所佔有的社會資源已經滲透到社會的方方面面,與一般群眾如影隨形,任何人的生產活動都或多或少地利用了他們的資源,因此人們的成果也多多少少要分一些給他們。與其說他們投資賺錢,倒不如說他們是水漲船高,與社會一同成長。

扯了這麼多,和Google的賺錢邏輯有什麼關係呢?其實Google的邏輯和「金融大鱷」們是一樣的,只不過Google控制的不是狹義的「生產資料」,而是一樣更本源的東西「精力」及「時間」。(生產資料是由精力和時間產生的)

身在中國的我們可能還不太能體會Google在生活中的統治地位,在國外,且不說日常搜索、看視頻、導航、社交、日程管理、電郵通訊...幾乎所有日常里都有Google的影子,Google那些看似打醬油的業務,其實就是他張開觸手的方式。

當一個人高度依賴Google免費業務時,他人生中的大部分時間和事務就都與Google掛鉤了,Google對於他就有了影響力(控制力),會左右這個人的決定。這就是Google廣告業務的價值所在。這是其一。

其二(這裡腦洞較大),宏觀來說人的時間花在什麼上面是很重要的,因為時間可以用來產生生產資料。而Google通過各種覆蓋面極廣的業務讓人們把更多的時間花在他上面,那是不是意味著...

寫到這裡我覺得還是說得有點亂,再悲催地總結一下:

Google沒有像傳統行業那樣關注單一產品從勞動到產出的每一個環節、評估每個環節的得失。而是抓住了一個大邏輯:即如何同社會一起發展(或者說引導社會發展)並分享這種社會進步帶來的成果。Google的答案是,儘可能擴大自己的影響力,並滲透到社會的方方面面,並努力成為構成未來社會運作邏輯的一部分。

Google的依據就是,不論王朝興衰,人類社會總的趨勢始終是向上的。與其把自己綁在一個歷史時期的單一事物上,不如把自己綁在人類命運上。

所以你看到Google幾乎什麼都參一腳,而且從來不擺明了談收益。

Google是不是有點圓神的味道呢。


1、廣告

安卓的免費開放是為了佔領移動互聯網的入口,用戶多了,賺錢就容易多了,安卓內置搜索是google搜索,也就是有谷歌搜索的廣告系統。

2、軟體服務

谷歌在安卓上有一套完整的服務系統,音樂、地圖、郵箱等等,這些同樣可以賺錢。

3、play商店

在谷歌的play商店裡下載應用很多是需要付費的,這個是一個很大的收入來源。


Google的收益來源有兩種:

其一為搜索技術授權。Google按照搜索的次數來收取授權使用費。比如雅虎的門戶搜索引擎服務由Google提供,每個季度就能給Google帶來數百萬美元的收入;

其二為關鍵詞廣告。 Google的廣告形式不採用橫幅廣告,也沒有Flash動畫廣告,所有的廣告都是按照客戶購買的關鍵詞,以純文本的方式把廣告安置在相關搜索頁面的右側空白處,把所有的文字廣告單獨列出來,並用特別的顏色標示"贊助商鏈接"。比如有人在Google上輸入"婚禮",那麼在搜索結果網頁上就會出現婚禮網站的文字廣告,每次搜索Google向商家收取0.8美分到1.5美分的廣告費。用戶在使用關鍵詞進行搜索時,相應關鍵詞的廣告出現在搜索結果中,並保證出現在搜索結果較前的位置。其他的同業者都在刻意地把廣告和搜索結果混合在一起以獲取收入。相比之下,Google的想法似乎顯得太缺乏商業頭腦,但諷刺的是,所有的搜索引擎服務提供者中,只有Google在盈利。


Google play 商店,開發者要將應用收入的三成交給Google,

Google play的收入雖然比蘋果少,但是增勢迅猛,2014年二季度蘋果商店收入較去年增加70%,Google play增加近100%。


還真的沒賺什麼錢,特別在中國,所以google一直想閉源。

有人說廣告,問題是移動手機上的廣告真的有這麼賺錢嗎?不管是投放量還是,應用內都空間不大呀


不知道提問者是要問安卓系統如何產生收益還是谷歌如何賺錢若是安卓系統如何產生收益的問題,以下是本人拙見,安卓系統由兩個部分組成。分別為aosp和gms組成,其中aosp部分是免費的,這個不提,gms部分才是為谷歌帶來利潤的地方,這個部分主要是由谷歌的軟體和服務組成,每一台安卓手機都需要安裝這些東西(中國區已閹割請忽略),安裝這些都需要給谷歌一些授權費,而谷歌也可以在其中安插廣告從而收取費用,還有goole play市場購買軟體的費用。前面提到了中國區已經閹割了這些服務,所以你在手機上安裝需要用數據包的遊戲後,打開遊戲會提示未安裝谷歌服務就是這個原因,也不乏有廠家做出了自己的"gms",例如當年天語的雲os(好像是叫這個,忘了請見諒)。到目前為止,中國區還沒有出廠就安裝這個的,但是現在已經有很多開發者所開發的app已經連上(好像用連上不好,可惜)了gms部分的功能,但是中國區的卻無法享受全部的功能,這是一大遺憾,我不是在黑中國,我只是希望政府早日打開互聯網的大門,僅此而已。

對於看到這裡的朋友,首先感謝你能看完本人的拙見。其次,若是有朋友有更好的看法,我想我們可以交流一下。


免費

Google 靠的是 Android with Google ,Android 是免費的,但裡面的精華是 GMs 服務,Google 就是靠這些服務來支撐其廣告業務的發展的。

開源

一個空白的操作系統價值是有限的,Windows 能統治桌面市場和它平台上的應用數量和質量分不開的,所以 Windows 系統每次更新對向下兼容都有很高的要求,Google 控制了 Android 平台上的應用分發,就掌握了 Android 的命脈,保證即使是開源也能按照 Google 設定的方向發展。


很欣賞Google的玩法,AD讓他可以玩自己想玩的事,免費讓他輕輕鬆鬆的布局,以至於哪個領域都可以進軍而毫無壓力。


ad


額,大家回答的都很不錯,但是我想說的是,谷歌根本就沒指望Android這個系統去賺錢,它賺錢的是搜索引擎以及其他業務,手機這塊它並不想賺錢,不然早就自己做手機了,不會以前N系列一直要別人代工等到16年才開會自己做谷歌手機玩


廣告, Andorid是數據整合點。 具體請看:https://zhuanlan.zhihu.com/p/20837097


google搜索賺錢養活一大家子


  • YouTube上的廣告費

舉個例子,YouTube上一個有名的YouTuber會有上百萬甚至更多的subscribers。 在具體一點的話,我們可以講一下Tyler Oakley。他不是最火的YouTuber,但也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的視頻有275,006,827次觀看。每一次觀看就能給google增加一個可以跳過的30+秒的,或者是一個12秒不可以跳過的廣告收入。而這只是一個人的,當然在YouTube上作者也可以通過點擊量而收到廣告費,但是到底是按怎樣的一個比例來付費給YouTuber,它的細節我就不是那麼清楚了。

再來貼另一個例子,Rosanna Pansino 她大概是YouTube上面最熱門的烘焙channel了。她的個人頻道觀看次數有4.5個億。這些數字對於我來說已經是相當巨大了,但這只是其中兩個比較有名氣的頻道。而YouTube上有名的頻道,保守點說上千是肯定的。那麼由他們而產生的廣告費就已經是相當可觀的。

https://support.google.com/adwords/answer/1704424 這個鏈接是一個對於廣告費簡單說明。但我個人認為這個是給集團以外的「草根」使用的。不知道這個詞用的準不準哈哈。

如何使用YouTube影片開始賺錢 如何開啟獲利,是指自己通過點擊瀏覽量而獲取廣告費用。

下面是從Google搜來的一個關於『Google是怎樣賺錢的』的一個回答。不是那麼嚴謹,但也是可以表達一些觀念的。抱歉我不是一個好翻譯...所以...我就不提供翻譯了...它講的其實也是關於廣告費的,但作者也舉例說明了一下付費/買廣告的方法。廣告是按點擊量來收費的。

  • 電影的購買費用
  • 電子書的購買費用
  • 插件的購買費用
  • 其他廣告費用
  • Google Play
  • Google drive中的擴容費 【這個包時收費真的是很不爽...如果是永久的那分分鐘擴容還是很爽的】
  • Google Mail 中同樣是通過AdWords來收費

Gmail

  • Google Voice 通話費用

Google Voice 這個鏈接是它的簡介。這個項目我沒有使用過,所以不是那麼好評價。但是之前看到有人提出它是通過信號來撥打電話的,而不是網路。這代表著只要撥出電話之後,就算你手機沒有網路了,你也可以繼續打電話。 這些都有待考證...但是我蠻想試一試的,因為Skype打電話好!卡!啊!

下面是從Google搜來的一個關於『Google是怎樣賺錢的』的一個回答。不是那麼嚴謹,但也是可以表達一些觀念的。抱歉我不是一個好翻譯...所以...我就不提供翻譯了...它講的其實也是關於廣告費的,但作者也舉例說明了一下付費/買廣告的方法。廣告是按點擊量來收費的。

寫了好久啊...其他的以後再補上吧...

How does Google make money? No less an authority than the company"s CEO posed the question, hopefully rhetorically, in a recent letter to shareholders.

Or as the company"s annual report succinctly puts it, "We generate revenue primarily by delivering relevant, cost-effective online advertising."

There was a time, not that long ago, when Northern Light and Ask Jeeves were the default search engines of choice for many people. But within a couple years of its 1998 incorporation, Google went from a burgeoning upstart company to verb status - almost a genericized trademark. How did this happen?

In a word, AdWords. In some respects Google is essentially the world"s largest bus shelter, deriving 96% of its revenues from ads. That"s what separated a nascent early-2000s Google, known primarily as a search engine, from its competitors. Google"s founders realized that if people were going to visit the site and enter a term in the search box, they wouldn"t be landing on the subsequent page by accident. Thus they"d be motivated to buy a product from any advertiser sharp enough to place an ad there.

How Google Profits Off You

Say you run a small company - a bakery located in Topeka, Kansas, for instance. It"s safe to say that people who would Google the words "Topeka" + "bakery" would likely patronize your business. Buy an ad on a page that"d be visited onlyby people who are looking for a Topeka bakery, and you"re targeting about as accurately as it"s possible to target a potential clientele.

From a Google customer"s perspective (defining a customer in the traditional sense, as someone who gives the company money in exchange for its service), this is a proposition with little risk. AdWords typically operates on a cost per click basis, meaning that an advertiser can place an ad with zero obligation. If no one clicks on the ad, the customer doesn"t pay a dime.

A Revolutionary Business Model

The traditional advertising media - radio, television, newspapers et al. - were and are incapable of drawing a distinction between patrons looking to generate traffic, and those looking to make the public aware of their brand. A static general-purpose ad can"t tell who"s actively in the market for whatever product it"s selling, and who"s just passively sitting there. To accommodate the latter - people who aren"t ready to buy, but who might otherwise keep your competitors top-of-mind - Google lets you pay per impression. That means that the moment a Google user accesses a page on which an ad appears, Google charges the company that placed the ad. Which also literally doesn"t cost a dime, but that"s a function of the small amounts involved. A typical such agreement allows several views of your ad for less than a penn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oogle"s shareholders, it gets even better. This is all based via auction. Would-be buyers of AdWords bid for the right to use a particular ad, or phrase. Overpay, and Google enjoys a high markup. Underbid, and you risk losing the auction to a more motivated seller.

But Wait, There"s More

But AdWords is only one prong of Google"s dual revenue strategy. A related and similarly named but different service is AdSense.

Rather than having ads appear on search pages accessed upon visiting Google.com, AdSense allows owners of other websites to join Google"s network and run Google-branded ads. Google"s algorithms do all the work, too. Sign up for the network and your website devoted to Bikram yoga might end up running ads for mats, props, etc. Companies that pay Google to run those ads indirectly benefit site owners who use AdSense.

According to Google"s income statement, about 70% of its advertising revenues come from AdWords, the rest from AdSense.

What makes Google"s success so remarkable is that so much of this is accomplished without contracts. The company derives almost all of its revenue on at at-will basis. As Google"s own annual report states, "Our advertisers can generally terminate their contracts with us at any time."

While 96% of Google"s revenue comes from advertising, the company is so big that that still leaves $1.5 billion unaccounted for. Again, quoting Google"s annual report, "[Google] derive[s] most of [its] additional revenues from [its] enterprise products, as well as [its] display advertising management services to advertisers, ad agencies and publishers." Google might have started off (and be primarily identified) as exclusively about search, but its size has allowed it to aggressively buy up companies that stray from the advertising-heavy business model. Google"s largest purchase was its 2011 purchase of Motorola Mobility, maker of phones and holder of various valuable patents. Products Motorola Mobility manufactures include the Droid RAZR, Droid Z and various other phones and tablets.

The Bottom Line

Every other service Google offers - from Maps to Earth to Gmail to Docs to Drive - exists to further the primary business. Those services were expensive to create and require great resources to maintain, but for the result - having users spend more time on Google and thus perpetuate reading and clicking on Google ads - it"s money well spent.


@DukingWen答主的見解很到位,我也同意他說得蘋果最終的末日情景,但我並不覺得這個末日最終會由安卓帶來。很簡單,安卓成也開源,敗也開源。

谷歌確實不依賴安卓收入,而且可以無後顧之憂的投入財力讓安卓能夠跟上甚至超越蘋果的步伐。但是,真正為安卓去攻城略地的不是這個一直抱著玩樂心態卻又前途無量的谷歌,而是一群群大力推出這位答主文章中所謂機王的第三方開發商。這就好比古代周朝的分封制,派各類高人去各自鎮守一方,好處顯而易見,可以讓紛亂的天下迅速安定下來,到谷歌這裡,就是可以讓安卓迅速得提升市場佔有率,但代價也是顯而易見得,就是分封出去的地盤與自己無關,而且分封的高人之間也會互相爭鬥,谷歌自己是不在乎利益,但是無數的第三方開發商都會考慮自己的利益,導致了安卓的市場佔有率雖高,但賺錢卻不如IOS。更有可怕的事情,是前幾天聽IT公論,裡面有提到,如果Google放棄了Android更新,對於市場會有什麼影響?按照我的理解,答案是幾乎不會有什麼影響,各個廠家會依然打著安卓得旗號,更新自己的UI,甚至自己更新Android。谷歌就如同周天子一樣,自己雖然擁有Android的擁有權,但是卻已無力左右這個市場的發展了,我們所聽到的更多得是某家廠商推出了更好的攝像頭,某家廠商使用了更好的指紋識別,某家廠商加入了熄屏操作,而甚少聽到Google做了什麼而引起了Android市場的軒然大波,更不要提是整個市場了。蘋果最開始的畏懼是正確的,但是之後卻發現了Android的擁戴者更多的是在互相廝殺,而自己的財報卻一年比一年好看,反而會寬下心來。Google自己也不是傻瓜,他也知道Android已經做到了所有它能做得事情,是時候轉而去玩更新更有趣的事情了。

蘋果會倒,會倒在比它更優秀的系統與生態上,安卓系統的成長模式足夠優秀,但是生態,差到足以讓它得優勢蕩然無存。

看到第一的文章感觸良多,一不小心就完全偏題了,望請諒解


大數據時代不用想怎麼賺錢,有流量就夠了。

別人用你的東西,產生的數據,有什麼樣的用戶行為,這些都是價值。

系統這麼底層的平台,自己能內置的東西很多(參考微軟),入口多了,自然流量也就跟上去了。每天那麼多數據擺在面前,還怕不知道怎麼用這幫用戶賺錢么。


谷歌不是無償提供這個系統的,當然也一定不會,手機產商如果需要使用安卓系統是需要谷歌簽訂協議的,這個協議裡面包含了一些不能刪除安卓系統中的谷歌服務的條文的,所以你看見很多手機的安卓系統裡面保留的谷歌服務(可惜國內不能用),谷歌做了app來賺錢覺得還不夠多,還要用終端來讓用戶更加容易使用自己的服務,這裡可是很大的市場啊,不然當初騰訊,360,百度,阿里為什麼都鬧了好一陣子的手機啊?而現在小米又為什麼能賺錢?想到這裡估計有點頭緒咯。。。


推薦閱讀:

Windows平板電腦能否作為大屏手機使用?
怎樣選擇一個好的Android手機?
有哪些關於 Android 開發的博客值得訂閱?
BAT裡面一般用什麼工具做Android開發?
為什麼Android 的APP 沒有iOS 的APP 有創意?

TAG:谷歌Google | Androi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