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國自主汽車行業的前景的看法如何?

國企保護是眾所周知的,那民營汽車能不能發展起來,有沒有像現代那樣的前景。或者說國家政策會不會給予支持。謝謝回答。


中國汽車看分什麼

卡車什麼的,中國企業已經很牛了,你看看馬路上跑的是不是都是國產車。亞非拉東歐窮兄弟用的都是中國車,甚至發達國家也能看到。

家用轎車就很慘了,主要問題是買辦當道。合資車遍地開花,各地政府地方保護,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聲音。為了自己的蠅頭小利,讓出了中國的市場,但是沒有換到技術。


我來唱個反調,作為從業人員,嚴重不看好中國汽車行業發展。

核心問題:中國缺少工程師文化。

什麼是工程師文化,我也沒有一個定義。但是我認為至少符合以下幾條:

1. 工程師對產品有最高的決策權。

2. 合理的收入。

3. 相對寬鬆的工作環境(相對而已,不是說上下班不打卡這樣的)。

一條一條來說吧,舉例。

1. 決策權。

國內企業比較常見的情況是,領導腦門一拍,有了!道:X工啊,告訴你那邊的工程師,在這次的車型上增加一個A按鈕。

X工:哦,之前沒有這個按鈕也沒問題啊(其實就是想知道為什麼要加,這是我編的,國企里沒人這麼說話)

領導:不能原地踏步啊,要增加亮點,而且我覺得A供應商的按鈕很不錯,能夠提高產品檔次(其實其他方面的軟硬體都有進步,只是領導未必參與了具體過程)。

X工:......

功能設計是為需求服務的。領導參與需求制定評審都屬於正常,但是參與到具體設計,這是為啥?原因我說不清,我沒做過領導。但最了解產品需求和功能的是工程師,所以工程師(或者說工程師團隊)才應該擁有最高決策權。好比經常有人吐槽某車型設計難看,其實未必是設計人員的問題,也許是能夠通過領導審核的方案,都這麼難看。(建築設計師們是不是也有話要說?)

2.收入。

雖然在逐步提高,但是不當領導的工程師想要衣食無憂,還是很難。雖然都號稱是雙軌制,但是技術崗的薪資跟管理崗沒法比。這種情況下,有幾個工程師能安心做技術呢?不當領導怎麼過上更好的生活?要不,還是去外企吧,至少多賺幾袋奶粉錢(騰訊今天居然發文章說什麼外企跟國企爭奪汽車人才,真是無力吐槽,人家待遇高几個檔次好嘛)。好吧這跟國家現狀也分不開,畢竟咱們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嘛。

3. 管理模式。

這幾年大家的工作環境應該說越來越寬鬆了,但是仍然有以下現象:

1)工位上的物品,必須按劃定的格子擺放(軍隊的感覺有沒有?)

2)每天固定時間做操,不做不行,扣分(這麼大的人了我還不知道愛惜自己身體?)

只能說管理方式有待提高吧,或者說管理者官本位的觀念還佔主導地位。我就不說谷歌、FB之類公司的工程師工作環境了,管理思想上根本就不一樣。

總有人說,咱們國家載人航天器都能造,還能搞不好汽車嘛?答案是,真不是一回事。

模式上,無法採用舉國模式,不展開說了。

技術上,這是一個產業鏈很長的行業,涉及到的技術門類非常多,且產品的壽命,成本要求都不一樣。

這是另一個話題,有知友討論過類似問題:

中國造不出像樣的汽車發動機,是真的嗎?


另外一個問題的回答,不過覺得也挺適合這個話題的。

自主品牌,哎,一個沉重的話題啊!

——&>

個人感覺這其實是一個蠻沉重的話題。

100多年以前,中國大街上跑的汽車都是「萬國牌」汽車。100多年過去了,中國大街上跑的依然還是「萬國牌」汽車,只不過多了一批中國產的自主品牌,這還是李書福和尹同耀們奮爭的結果。

——&>

先說說國營汽車企業。我的父輩們就在某國營汽車企業工作,言傳身教之下對其也有一些了解。大家其實都知道,國企是有很多國家給的便利性政策與補貼的,但是他們本身沒有太多的發展意識。所以很多時候會出現某一款車賣二十年三十年的情況出現。另外一個就是他們也沒有太多的追求利益的主觀意識,曾經聽說某一國營汽車零部件企業老總說過,他們工廠一年的利潤能夠達到200萬就足夠了(言下之意沒有虧損已經是很不錯的了,他們也沒有追求更大利潤的主觀要求)。當然這也並不能代表所有的國營汽車企業,僅僅說下我的所見與所聞吧。

後來幾乎所有的國營汽車企業都開始了合資。也幾乎所有的國營車企的主要利潤都來源於合資工廠,就更加沒有發展自主品牌的主動性了。他們很多時候都在期待或者談判,希望對方能夠拿出更多的車型到國內來上市。如果對方拒絕或者不願意拿更多的車型到國內來生產,他們就變得岌岌可危了。

自從廣本推出理念與東風日產推出啟辰之後,國營車企開始覺得自己找到了一個既能體現自己的品牌有發展又能繼續從國人手中賺錢的好方法。也就是拿合資工廠中已經停產或者即將停產的車,換個車標,改點造型與內飾,就說是自主品牌,自欺欺人的說是掌握了核心技術。某一國內重要車企(所謂的四大之一)就曾找到我們說要開發一款自主品牌的車,需要我們給開發零部件,說其車身、玻璃等都是和某合資品牌的車是一模一樣的(該合資品牌的車是該車企的合資廠生產,即將停產,某零部件也是我們生產的)。其唯一的要求就是希望能降點價。好吧,這樣看來所謂的合資自主為何物相信大家都很清楚了。

這樣的自主品牌能有發展嗎?

——&>

再說說民營車企吧。當年我畢業之後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某民營汽車企業的研發設計部門工作。和國營車企相比,民營車企缺資金、缺政策、缺人才、缺技術積累……凡是大家能夠想像得到的,他們幾乎都缺。特別是人才,流動性特別的大。在民營車企,幾乎大部分的設計人員都是二十多歲的年輕人,甚至於二十四歲就當上某某研發部門的主管的比比皆是。當時我在那裡工作了一年之後就已經被好幾個新來的同事稱作為「資深工程師」了(實在是汗顏!)。我在前兩個月出差順便去了一趟之前的公司,當時整個辦公室里的七八十號人,到現在我還認識的幾乎已經不超過十個人了。

在民營車企,大家幾乎是以自己的熱血與青春,在設計研發與生產著一輛輛自主品牌的車型。但這始終不是長久之計。沒有技術的積累,沒有人才的積累,生產出來的汽車(不管是抄襲還是正向開發)總是有著各種各樣的小問題(同一款車從開發到生產可能已經轉手了無數個工程師了,甚至都不一定還找得到之前負責的工程師跳槽去到哪裡了,有一些小問題也是在所難免)。其實很多時候不是不想做好,而是因為種種客觀原因造成的種種問題。

順便說一下,在國內汽車行業,待遇最好的是合資廠(比如說前些年曝出的二十八個月年終獎的新聞,即是冰山一角),其次是國營車廠,最後才是民營車廠,這也是民營車廠人員流動性特別大的原因之一吧。

——&>

再說說與汽車相關的汽車零部件行業。大家都知道汽車廠商,知道很多汽車品牌,但其實很多汽車零部件企業比某些汽車廠商還要重要。打個比方來說吧,假如國際幾大汽車零部件商(博世、電裝、大陸、法雷奧、德爾福)整體退出中國(包括他們的合資企業),中國基本上就造不出幾輛車來了。在汽車行業內的都知道,電裝主要靠日系車企的支持。而在中國呢?幾乎沒有幾個真正受到車企支持的本土汽車零部件企業。

隨著自主品牌這些年的發展,對零部件的採購上,大家已經不再停留在能裝上、能用的層次上。很多自主車企都開始有了更多的要求,但是幾乎絕大多數都不知道該有一個什麼樣的標準(大部分國標基本上都是照抄舊版本的歐標,只能算是基本要求),而且大部分限於成本的控制,根本不願意去應用一些新的技術。

——&>

每次看到汽車銷量排行榜,都會小小的心疼一下。排在前列的幾乎大部分都是外國品牌的汽車。還是懇請國人多多支持一下自主品牌吧。謝謝大家!


國家重點扶持四家國企,並鼓勵在國內併購其他車企:一汽、上汽、東風、長安。對於民企的扶持力度說實話非常有限。而這幾個國企中又有很多人甘心當買辦,因為賣合資車就有大把錢賺。像我在華晨寶馬的一個朋友就說,華晨寶馬雖然是兩家合資,但是華晨的人正經想做技術的太少,因為賣合資車賺錢速度已經夠快了。從這個角度講,中國的國產品牌汽車要想發展起來,幾乎只能期望出現一個毛澤東式的理想主義者,決心依靠自己,並且不以短期的經濟利益為導向。

但我個人來講,依然對中國的國產品牌比較有信心,因為中國向來不缺理想主義者。像重慶長安,前身是做武器的軍工企業,我有幸跟他們的高層有過一次接觸,感覺他們還是有軍工企業那種獨立自主的精神在。今年上半年國內汽車產銷量雙雙突破1070萬輛,今年全年產銷量雙雙破2000萬輛基本沒有懸念,而長安今年的產量預計是230萬輛,到2020年他們的目標是600萬輛。相信要實現600萬輛的目標,不走海外市場是不現實的。另外像比亞迪,據說已經把蘭博基尼拖進廠里拆了,野心可謂不小。而且比亞迪這兩年賣車並沒有什麼利潤,幾乎是用做電池賺的錢在反哺汽車。

我認為,只要企業的領導者不滿足於眼前利益,具有長遠的眼光的話,是必定要走獨立自主的技術路線的。因為只有自己的品牌和技術做出來,才能讓企業長長久久,做成百年老店。

舉個例子,比如最近比較火的Tesla這個公司,搞電動車的。這個公司真正的核心技術就在於它的電池控制系統。電池沒什麼特別的,市場上哪兒都能買到,但難點在把電池組合在一起,穩定、安全、有效的供電。他們最終給出的解決方案是將7000個左右的2安時左右的18650封裝電池串並聯在一起。在最新一代Roadster的電池組裡面69個小電池並聯封裝成一個電池磚,99個電池磚串聯成一個電池片,11個電池片並聯成一個電池系統,總共6831個電池。他們的辦法是,花了一年多的時間,用窮舉法試驗出來的(專業的說,叫DOE,Design of Experiment,聽起來就很無聊枯燥是不是?)。這個過程中好幾次面臨資金鏈斷裂搞不下去,他們老總到處求爺爺告奶奶的找錢,就是為了把東西做出來。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看到了。做技術就是這樣,熬的住寂寞,才受得起讚美。

相信有朝一日中國也能出現響徹世界的汽車品牌。


從個人的角度來說,我看好長城。

最近一些長城的車型上無論是做工,細節,外觀都能達到一種質感。

雖然我還是會去買合資車……


作為一名即將進入汽車行業的人,我還是很看好中國自主汽車品牌的,,,,,但是~,,,, 自主品牌現階段由於市場份額低於合資車,導致利潤上不來,員工薪水普遍低於合資廠,無法吸引到優秀的人才。有一句這樣的調侃「外資和合資廠商用高薪把中國的高水平汽車人才圈養起來,又不讓他們接觸真的技術,白白的浪費了」。

所以,我認為只有那些有著強大資金技術支持,又對市場變化挑戰非常靈敏的廠家才是真正有發展前景的,在我心目中符合這個描述的自主品牌有:上汽集團、廣汽集團、比亞迪、吉利(排名分先後!!)。


2013年,宏觀經濟將緩慢、溫和回升,商用車銷量有望恢復增長,汽車銷售形勢將繼續好轉。預計2013年汽車銷售增速約為7.9%。其中,乘用車銷量約1680.3萬輛,同比增長8.7%左右;商用車銷量約為396.4萬輛,同比增長4.7%左右。


具體來看:SUV仍將是最具成長性的乘用車子行業;日系車市場將持續低迷,汽車行業競爭格局將發生明顯變化,德美系汽車將首先走俏,自主品牌也迎來轉機;新能源汽車產業將加快發展。

價格方面,在供求關係不會發生大的改變以及產業政策保持相對穩定的情況下,汽車價格將延續穩中略降走勢。

參考:2013年中國汽車行業發展預測分析


中國汽車市場


企業的規模非常重要。大量生降低產品價格。巨大企業能使用巨額的研究開發費。

美國最大的通用汽車變成了世界最大的汽車製造公司。日本最大的豐田汽車變成了世界最大的汽車製造公司。小汽車製造公司不能和大汽車製造公司競爭。多數汽車製造公司破產了,或被収買了。

中國的汽車製造公司的規模比豐田、通用、大眾等的相當小。中國的國有汽車製造公司合適合併。最好是一個巨大國有企業誕生。

民營企業為盈利活動,所以民營企業不能壟斷市場。國有企業有公的精神,所以國有企業壟斷市場。巨大國有企業能製造獨自的汽車,和外國企業競爭,出口汽車,設立外國分公司。

中國有高技術力。中國的汽車製造公司不必設立合辦企業。合資企業妨礙著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


和我那樣推出大腳汽車的供應當然是必要的


推薦閱讀:

中國汽車為什麼要加長軸距??
車載夜視系統未來 5-10 年在中國會有大的市場前景嗎?
Variable Turbine Geometry 是什麼樣的技術?
全新凱迪拉克 XTS(2018款),內外升級,是否有能力叫板 BBA?
買卡羅拉或者凱美瑞混動的實際意義?

TAG:汽車 | 汽車行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