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和中石化「兩桶油」真的是在大量虧本出口成品油嗎?

如果是真的,為什麼會這樣?的確是為了維護國內的成品油價格嗎?


應邀回答這個問題。所謂的兩桶油大量虧本出口成品油我表示完全不同意,另外強調一下我非三桶油員工。

1.所謂的大量不正確。據了解,去年一年的柴油出口量在50萬噸左右。50萬噸是多大個概念?遠不及北京中石化一年的銷售量。還不算上中石油已經各民企。我估計應該和2線或者准2線城市中石化的銷售量相差不多。可能今年一季度的出口量稍微大了點。但是你要考慮到近期國內成品油的市場很不好。當然最近因為包括中東地緣因素等等因素的影響國內成品油市場剛剛開始好轉。要考慮到國內煉廠新建產能的不斷投產,煉化能力大大增強。國內市場不好。就會產生憋罐。而新機制是10天一調整,這主要造成好多非三桶油公司的所謂"投機"行為減少,也就沒有了非三桶油企業的大量囤積行為。也就是經常說的新的機制有力的抑制了國內市場大單囤油,投機炒作的現象。我想這和兩桶油庫存大增不無關係。煉化能力的增加和國內囤油投機的減少導致庫存大增,怎麼辦?國內消化不了,那隻能出口了。也就很容易理解今年第一季度的出口量比去年要多了。

2.所謂虧本,我不這麼認為。而且好像國內成品油大多出口非洲。。。我猜所謂虧本是和國內成品油的價格比較出來的吧。國內的成品油是要交各種稅啊什麼什麼什麼的。光增值稅就要17%。也就是說以現在的價格柴油7700元/噸。這個稅就是1300多。其他的消費稅啊,印花稅啊等等。而出口的成品油為了和國際市場競爭稅肯定是要退的。據說國內的成品油達到一些地區已經對中東一些國家的油價造成很大壓力。也就是說兩桶油和中東一些國家都是為了賺錢才出口的。兩桶油的出現對他們利潤造成了衝擊。換句話說如果是賠錢做的話。當你出現在某個市場賣土豆的時候,土豆的成品是10塊錢。別人都賣12,你過去賣11。別人肯定會感覺你這價格對他產生了壓力。他也可能會降到11賣。但是當你賣9塊甚至5塊的時候。那些其他的土豆商肯定會在旁邊一邊看你怎麼死的一邊等你賣完再說。我估計為了打開國際市場和品牌,這兩桶土豆的價格應該在10.3塊左右在賣。當然國外的土豆賣10.3的時候國內土豆15塊錢,你一定會認為兩桶土豆在賠錢虧本賣。

以上為個人拙見。


我發現周五寫的答案參考的數據過於片面,很多是不準確的。整體修改,避免誤導。

好吧。

第一,主因是市場行為。

眾所周知,今年第一季度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導致市場對成品油的需求下降,相對而言就是產能過剩。很多交易商看跌油價(市場是買漲不買跌的-。-),國內油價調整又不及時,造成市場銷售慘淡,庫存上升。

有三個庫存數據:

1.從去年8月開始,國內油品庫存一路走高(含成品油和原油,不包括戰略儲備)。

2.地煉(代表生產端,生產靈活性要比三桶油大)庫存一季度明顯上升。

3.社會庫存(代表貿易商,需求端)庫存第一季度明顯下降。

另一個數據是地方煉廠的開工率第一季度大幅下滑。

國內銷售不出去,自然也要想辦法賣,於是就賣往國外,雖然價格低,但也比賣不出好。占庫存也是一種成本,而且企業也需要一定的資金流轉。

第二,價格。

虧損不虧損,看怎麼算。如果用國內外銷售價格來計算,那一定是虧損的,畢竟國內價格要比國外的高(去除稅費還是要高),但有價無市也是沒有用的。

如果用絕對成本來計算,出口原油並不一定是虧損的,畢竟國內游40%左右的原油是自己開採的,自采原油的成本和國際價格有很大差距(國內自采一桶原油的成本應該不會超過40美元,國際油價普遍在100美元以上)。

中石化的壓力比較大,因為煉化是虧損的- -(虧得還挺厲害),剩下兩桶油應該還好。

第三,量。

出口的量其實不大,很小,國內的成品油生產能力在2500萬噸左右(月度),1月出口的成品油只有147萬噸(煤油佔主體),這些量很難對國內市場造成本質影響。如果硬要說這是減少國內供給也不能說不對,不過量太小了,根本不足以影響價格。

最後,如果這種市場環境持續下去,兩桶油大概會爭取更多配額出口的- -,並不是為了控制國內價格,而是為了把油賣出去。


從當前國際汽柴油市場上來看,出口成品油相比於在國內銷售,理論上利潤確實是少。

但是否達到虧損的程度,只有煉廠知道。

此外理論上是會少,但可能沒有少那麼多的程度。

因為你在國內銷售,買方給的價格並不是賣方直接獲得的收入,你要扣掉亂七八糟的稅費去計算。

但是出口的話,若有國家政策支持,獲得配額,你也會得到退稅補償等。

計算方面樓上已有專家列舉了,那從其他原因分析為什麼要出口,原因可能是:

1. 國內市場需求不高,煉廠產能過剩,導致憋庫,必須要往外走;

2. 創造出口業績,提升國際地位,比如你說2013年出口量增長XX%,報表也會很好看。

3. 海外合作夥伴關係維護,企業想以優惠的價格,打通海外市場,也是有可能。

個人拙見,請參考。


Danny W是特邀回答,我根據他的糾正如下:

1.
國家給予正式的成品油出口配額,汽煤柴都有,怎麼叫理論上不允許出口呢?

2.
2012年以來國內賣多賺少,煉油毛利率最高的鎮海煉化也只能保持微利,所以大家喜歡搶出口配額指標,因為出口是賺錢的。中國國營煉廠的加工能力已經相當強了,去國際市場拼是由效益的,6月中旬新加坡市場的平均煉油毛利在4美元/桶。

3.
這條沒錯

4.
我沒看懂你什麼意思?化工廠要石腦油,一般我們說成品油指的汽煤柴。

5.
正確,三大油活得也不容易。國內油田接近極限,開採成本已經在70美元/桶以上,老化嚴重,還得繳資源稅和特別收益金。並且實際上國內油也是低於國際市場水平給煉廠的,算是內部補貼吧,要不煉廠系統早崩潰了。

6.
正確。商務部和發改委最怕國內斷油,出口配額控制非常嚴格。

7.
國企你懂的,即使虧,賬面也是好看的。壓庫存、賒賬、內退老職工,怎麼都有辦法。

8.
正確。

9.
重質原油還是燃料油呢?燃料油已經基本市場化了,國家不太管。重質原油接受一般原油進出口管理。


前段時間在A站正好看過相關帖子,純轉載裡面的觀點

這次問題純粹屬於國內柴油需求小而不是兩桶油產量高。煉油是有比例的,同種石油能煉多少汽油,多少柴油,多少化工原料比例是一定的。

目前的情況是:為了滿足國內汽油和化工原料而煉的石油,產出的柴油超過了國內市場的需求。

這時候兩桶油如果把所有柴油都投入國內:

第一:柴油價格會降。

第二:除了兩桶油之外的民營煉油企業會賠。(這方面的確是兩桶油把民營煉油企業壓的沒什麼利潤了)。

第三:這些民營煉油企業如果開工會賠,那麼就會考慮停產,那麼民營採油企業就不得不降價或停產。

第四:民營油企還是佔有一定量的國內市場的。如果這些油企都停產,那麼汽油,化工原料的缺口誰來補?還不是兩桶油?那這時候,該多的柴油還是會多,可是市場裡面民企已經死了。

兩桶油對外出口柴油為的就是保持國內市場穩定。真要挑刺的,我這麼告訴你,如果不出口這些柴油,而是放入中國市場,那麼按照市場規律,柴油降價的差額會從汽油,化工原料的漲價裡面補。牽一髮而動全身。

PS:整天說兩桶油打壓民企什麼的。我這麼說吧:人家開採成本比你低,開採效率比你高,煉油技術比你先進,信譽比你好,污染比你小,規模比你大,享受的政策比你好,為啥你現在還沒死?那是因為兩桶油給你們留了一線生機。

中石化大量出口柴油 寧肯賠錢也要保國內高價


從中石油和中石化負責出口成品油的主管部門(中石油是中聯油,中石化是中聯化)角度來說,出口成品油有兩種動力,一是利益驅動,二是政治驅動。以前更多是政治驅動,但近些年來,大部分都是利益驅動。

目前國內的原油煉力由於受經濟運行環境影響是處於供大於求的狀態,在這種情況下,為了保證煉廠的運行成本並且保證煉廠設備不停機,出口自然成為消化剩餘油品的最好渠道。

至於說是否虧本,需要從煉廠運行成本的角度進行分析。我對於這一塊的情況了解不多,但煉廠建成後,最主要的成本來自於原油或燃料油採購,我猜測應該不會是虧本生產。而且對於煉廠來說只要不停機,就不會造成大的經濟損失。

以上只是個人的一些觀點,供參考。


中石化和中石油沒有坐享高額壟斷利潤,國內銷售稅負太高,出口並不是為了退稅,而且很多時候成品油也是賣給國內公司的,例如中航油國內機場使用的航空煤油大部分是中石化煉廠供應的,只是因為採用了來料加工貿易模式,海關統計成出口而已。山東地區8000萬噸地煉裡面的水才深,國企管理已經很規範了


大量出口成品油 沒錯

虧本是不可能的


我朝有個小弟,叫朝鮮。。


採油環節賺錢,故意以不合理的高價賣給自己的煉油廠,煉油廠再哭著說虧本賣,其實就是利潤轉移而已,真他媽不要臉


我能理解題主這麼問背後的原因。

前面有人說到煉化能力的增加和國內囤油投機的減少導致庫存大增,我覺得也是因為國家戰略囤油增加。

今年前五個月中國原油進口總共增加了接近百萬桶,與去年同期相比上漲16.5%,看起來貌似需求強勁,但其實是國內經濟放緩,運輸和建築需求減少,市場對柴油的消費在2016前5個月已經比去年同期掉了2.2%,加上產量也比去年降低了4.08%,相當於17萬桶每天,換句話說,在進口的近百萬桶原油中,至少有大概17萬桶是用來彌補下降了的成品油產量。

然後,今年首五個月進口加國內產量總共為240.9百萬噸,而煉廠流通量只有221.3百萬噸,換言之,多出來的19.6百萬噸不是流向了商業庫存就是戰略庫存,而這個數字等於94.1萬桶每天,比起2015年的56萬桶每天要多得多。

還是上圖比較直接:

至於兩桶油為什麼寧可出口柴油的原因,晏昊的回答已經很清楚了。


在現行的來料加工模式下,虧不虧本主要還是看市場結構。


其實某些油田的開採成本還是很低的,上面有人說的70美元可能是平均的,就我目前所處的油田,真實成本是42美元


這個問題近兩年應該屬於真的,我是一名正式的石油工人,了解其中的操作成本,當然這只是針對部分小油田,對產量高的油田(塔里木)這些問題就不那麼明顯,現在天然氣的利潤遠高於石油,而且操作成本低,而且產量高,所以利潤比較高,僅從成品油這點看應該是虧損的。部分小油田今年的任務指標是虧損小於多少億元


也許對你有用。

兩巨頭油價內外有別:出口打9折 國內想提價

這樣算下來,汽柴油出口價要比國內零售價至少便宜3400元、2700元。

據了解,各類「稅費」是造成價格差距巨大的重要原因之一。消費者每購買一升零售汽柴油,就會向國家上繳城建稅、消費稅、增值稅、教育費附加等稅費。

本報記者計算髮現,以上海每升6.87元的93號汽油為例,含有增值稅、消費稅總計1.998元,而城建稅及教育費附加為0.22元,稅費約是零售價的29%。

扣除稅費後,上海汽柴油的零售價約為每噸6700元、5573元,這仍比出口的汽柴油價格高出一截。經計算,出口的汽柴油價格要比上海的稅前汽柴油最低批發價折讓8%到12%左右。

「作為煉廠,出口其實並沒有什麼利潤可圖。」一位中石化下屬煉廠的內部管理層告訴《第一財經日報》。

分析人士指出,汽柴油出口價格便宜的原因有以下幾方面,首先:一些並不發達的亞洲國家(及地區)沒有大煉廠,中國會定期替對方加工原油,不可能對它們賣高價。

其次,由於中國有偏低的人工和物流成本也讓一些外商投資企業早就動了心。它們把中國作為成品油加工地,出口便宜的汽柴油。據中石化的不完全統計,約20%到30%的出口量是外商投資企業。

成品油出口價多少 請中國石化拿數據說話!

如果放置於國際大市場的話,中石化確實不存在「高額壟斷利潤」,相反還可能充當著「平抑國際油價」的「老好人」角色。這種國際性社會責任令人佩服不已。在今年7月發布的《財富》全球最大500家公司排名中,中石化位居第9位。或為了爭一個「出口大戶」的好名聲,揚名海外,體現全球最大公司排名靠前者的「責任心」;抑或,為了出口退稅,賺國家的錢、納稅人的錢。甚至不排除出口多了,國內供應就少了,國內一旦「油荒」,他們一方面可以逼宮提價,另一方面做姿態地進口,為每年從國家獲取巨額補貼和「政策紅包」奠定基礎。「一箭雙鵰」?一舉多得?

  無論你在國際市場上如何「賤賣」,也沒有人為你唱讚歌。在國際油價上,中國的話語權微乎其微,更不用談「定價權」了。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前所長周大地曾說:「國際油價劇變和高位運行的時代,如何變被動為主動,在國際石油市場中獲得更大的話語權,成為我國必須面對和解決的一個重要課題。」鐵礦石,中國在爭取話語權與定價權,雖然很艱難,但已經通過談判等途徑進行博弈與抗爭,而中石化、中石油等卻只會坐享對國內的「高額壟斷利潤」。在國際油價話語權缺失的背景下,只能靠「賤賣」來佔領國際市場,再將「虧損」部門轉嫁給國內與國民。


前好多年曝光了中石化的一個成品油出口單據,可能是內部人員抖出來的,後來很快被封殺了,當時國內汽油價格6塊多,出口合算到每升4塊多。中石化被曝光很多次黑幕,比如僱傭水軍槍手,天價吊燈,大宗採購茅台等。還有分析說,對外虧損出口,或者不虧損出口,實際上是消化產能和庫存,以維持國內高油價的消費習慣。油價成本是一比糊塗帳,也可能是根本不想算清楚,即便煉油虧損,上游採油可沒交過資源稅,納稅很多,好像都以補貼形式返還了。


推薦閱讀:

2017年房價上漲的概率多大?
現在生活中,中國古代的傳統服飾,為什麼沒有廣泛的穿戴了?直接斷層了
山東經濟發展主要靠什麼成為中國大陸第三?
中國人均 GDP 什麼時候能超過日本?
房價、匯率、樓市、政策亂預測,是到割韭菜的時候了么?

TAG:中國經濟 | 中石油 | 中國石化 | 冷知識 | 石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