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不接受讓座,卻願意搶座,這是一種怎樣的社會心理?

事情是這樣的,前一陣,我做公交車出去會友,車上人雖不算擁擠,但所有的座位都被佔了,我坐在前排靠窗的位子上看小說,這時上來一個老頭,頭髮全白了但精神頭挺足,我見他在我面前站住,順理成章的就站起來給他讓座,但他百般推辭堅持不肯坐。我見他如此堅決也就不再堅持了,誰知在幾分鐘後,奇怪的事發生了。車行了一站路,對面有個乘客下車,這個老頭一個箭步竄過去將座位佔了,我至今都很難理解,他年紀我估摸也有60-70了,我讓他坐他也不算丟人,我同時也可以獲得一些道德優越感,可為什麼給他讓座他不坐,卻偏偏要搶座位坐?

我回頭問了一些朋友,有個朋友說這可能是一種習慣性拒絕,我也不能確定,這到底算是一種怎樣的一種心理狀態?

------------------------------

我補充一下,有人到站下車時,老頭並不是離那個座位最近的人,旁邊更近的地方還有人站著,所以我用了「搶坐」這個詞。

----------------------------------

多謝大家的解答,周曉農的解釋是一種不錯的解釋,我的另一種想法是,也許老人確實需要坐,也許我不夠堅持,也許中國人自古以來就形成了一推,二讓,三接受的行為習慣,我感興趣的是如果是這樣的話,這種行為背後的社會心理邏輯是什麼,有沒有什麼較為系統的理論解答?


謝邀。

如果加點背景,我想真實的故事應該是這樣的:

此老人自年青時起,就身手矯健,動作敏捷,至今仍如此。和大多數中國人一樣,上車先搶座,這已成為公認的可以如此的習慣。此老人雖看上去滿頭白髮,因身體好,心理上從未感到自己老了。當提問者主動為他讓坐時,他反倒不習慣了。

也許,於他而言,這樣被讓座的事,過去還有過多次,他心裡也許都會讚賞,但不樂意接受,他不願被人視為老了。

此時,猛然間,有人要下車了,空出一個座位,他搶前一步,去坐下了。

這是多少年的習慣,在出現機會時的瞬間反映。此時,他不需要思考,因為身體健如從前,就敏捷地這樣做了。甚至,還有可能,見到有老人或抱小孩的婦女,到他的身邊,他反而會起身讓座的。

以我現在現在的歲數和身體狀況,我也會這樣的。你說到他精神頭十足,看來他身體很好,還沒有什麼問題能阻礙到他不能繼續「習慣」。

請不要以為老人對你的值得讚賞的行為,有什麼不好的看法,老人心裡一定是明白並感謝的。

此題我答了後,提問者再作補充說明,同時還有知友提出有異議。下面,我再就「乘車讓座」一事產生的連帶問題,再說點看法:

乘車搶坐,是在座位資源不足和座次有好差情況下,出現的一種現象。有兩種辦法:一是排隊,依先來後到上車,承認先來者有優先權;二是既有先來後到,即先來者靠車門的位置可能近些,再加憑力氣和靈活度,是優先權加身體條件。在現實生活中,兩種情況均有。當大家都排隊時,後來者一般會排隊,不排隊會遭人白眼;當著沒有排隊時,就會發生後一種情況。這個時候,如果不搶座,其他人會搶座,會有身體條件更好的人有座位,甚至可能你本來可以有座位,卻無座位了。

此時產生的一個問題時,如果不佔座,是否就應當為所有人讓座?個人因然可以這樣,但可以肯定的是,大多數人做不到。在車上,如果見一個年青人為另一個年青人讓座,大家會詫異。此時,如果我們覺得人人都該讓座,誰坐誰不高尚,這便會產生經濟學上的一個說法,叫「合成謬誤」,即個別情況看起來是好的,大家都如此時,就不好了。如果大家都不坐,位子就空了,浪費了。

見過一位作者的回憶文章,說著名散文家秦牧,在一次參與組團時乘車下車時,大家彼此都客氣,讓對方先下,反而造成車門擁堵。秦牧就講了一個外國笑話,說一位英國孕婦,懷了一對雙胞胎,三年生不下來,就到醫院動手術。剖腹一看,兩個小孩已經長大,戴著小禮帽,還在那裡嚷嚷向對方說:「你先下!」,結果誰也下不了。這個笑話一說,大家以後就不再客套了。

事實上,不管出於什麼原因,總會有個先來後到,座位總得有人座,有座位總比無座位舒適。當著上車不排隊時,上述第二種情形便會發生,這已經成為常態,意味著秩序行為尺度放寬。除對老人、孕婦、抱小孩的等,多數人覺得仍應予讓座外,其餘各色人等,誰先到誰座,要求你溫文爾雅的讓座理由,也被取消。如果坐下後,你還要掃視一番,看該給誰讓座,那麼你搶座,就是為了讓座?再說,各色人等中,你知道誰今天身體不舒服,更需要坐,抑或你才加了夜班,本身就特別需要坐一下。這樣弄下去,會造成心理上的折磨,或者反而弄得車上不安寧,生出一些事端來,還不如這樣坐著走吧,更合理。

至於說到「一推二讓三接受」,這是一種禮節,也是一種修養。只要不濫用,不過份,沒什麼不適當。對推讓者來說,這表明他領悟到你的好意,如果你堅持禮讓,中國還有老話叫「恭敬不如從命」,這樣他接受了,不辜負你的好意。整個過程,體現為一種相互尊重中的妥協。

如果你不推讓,似乎還理所當然,這不明擺著不知趣,或者說目中無人嗎?如果他是你的晚輩,從來就這樣,雙方都已習慣,還差不多。

其實,大多數情況下,人們都會知道,什麼情況下,該推讓該接受,什麼情況下不該推讓不該接受。什麼情況下,是做過份了,甚至還顯得虛偽。

這後面的行為邏輯,還受習俗的指導。每一個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會習俗環境之中,這種習俗,會讓人的某些行為成為被大家認可的習慣,由於有益,安全、被認可,人們在遇事時,會不假思索,並會成為瞬間反應,不假思索同時還節省了腦力,會讓人輕鬆。除非有些特別的原因,才會讓人想到改變。

我們的許多行為,都在依照習慣做。習慣當然也有需要改變的時候。但多數情況下,無關宏旨的事,不必太認真。如果事事都要分出個黑白,似乎要想生活得明白,結果反而會不明白,甚至行為怪異的。


第一:中國人總喜歡在別人給予自己東西的時候,習慣性地推辭,以表示謙卑或者不好意思。

第二:剛開始他不累,幾分鐘後,他累了,又不好意思讓你重新讓座。

第三:他自己身體很健壯,他不喜歡讓人覺得自己身體不行,喜歡逞強,無法接受自己被當成老人去對待。總自以為自己還很年輕。


一開始「百般推辭堅持不肯坐」後來又「一個箭步竄過去將座位佔了」……汗,如果你描述無誤的話,我想大概是那位老先生起初對自己的身體高估了,結果站了幾分鐘,站不動了,想坐了,又不好意思再叫你讓座,於是察言觀色,發現有人到站了,立馬百米衝刺飛奔過去……


被讓座感覺是欠人家的

而自己搶的就是自己的,不欠任何人

以上。個人感覺。

要知道,中國人很愛面子


支配人行為的更多是習慣而不是思考


老人不接受讓座是一種不服老的心態,往往覺得自己還是年輕人,身體強健,不接受別人的所謂「同情」或者「施捨」,而願意搶座,是一種人本能心理,大家都可以擁有的資源,我搶到了就有選擇權,支配權,有能力有自由,有成功的快感吧。


也許他在身體力行地培養他認為正確的一種社會風氣:想要座位,自己爭取,否則道德會發展成道德綁架的籌碼。

當讓座的行為太普遍,就會被當做理所當然;而那些不讓座的人就不再是普通人了,而會被當做壞人。


實際上大家想複雜了 我也遇到過這種情況 年紀大的人有些嫌側坐著暈車 即使有人讓座也不坐


自己能做到的事絕對不麻煩別人!

不欠人情


這種現象在日本很常見。

簡單的說就是不服老。當然,也包含其他一些心理因素。


讓,表明座位目前有主,接受則是受人恩惠,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一般推辭。

搶,其實搶這個詞不恰當,目前有個空位,尚不屬於任何人,根本談不上搶,本身誰都可以得之,自然是先下手為強。

不過以我目前觀察,老人搶座位還從沒碰到過,不接受讓座倒是很多。

就北京而言,個人覺得大多數的北京老人過的比年輕人舒服多了,北京的上班一族實在苦逼,上一天班,累的什麼似的。


那座位旁邊坐著個美少婦,你沒看見嗎?


推薦閱讀:

我們是否誇大了歷史的作用?
為什麼感覺沒讀大學的同學每天生活的都特別精彩?
為什麼一些飽受重男輕女思想所害的女性反而成為這一思想的擁護者?
平庸到三十歲以後如何奮鬥可以提升自己?
怎麼看待澳大利亞中國移民吳維「辱華」事件?

TAG:心理 | 社會心理 | 社會 | 讓座 | 社會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