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全國的小孩都把「太陽當空照」改成了「炸學校」?

沒有網路的情況下,全國小孩自發對這首歌進行了改寫,並且改寫的歌詞驚人的一致,怎麼做到的?

原歌詞:太陽當空照,花兒對我笑。小鳥說,早早早,你為什麼背上小書包。我要上學校,天天不遲到。愛學習,愛勞動,長大要為人民立功勞。

改編版本之一:太陽當空照,花兒對我笑。小鳥說,早早早,你為什麼背上炸藥包。我要炸學校,老師不知道。一拉弦,我就跑,轟的一聲學校炸飛了。

另一個版本:太陽當空照,花兒對我笑。小鳥說,早早早,你為什麼背上炸藥包。我要炸學校,天天不遲到。一拉弦,我就跑,炸的老師滿天跳舞蹈

其他版本歡迎補充


這個情況應該不是不同地區兒童的「改寫」產生的,而是通過傳播。相同是結果不是過程。

個人認為這些灰色童謠和古代傳播的「莫道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的「謠言」傳播的方式比較相似,口口相傳足夠一個灰色童謠在一定的時間段傳至全國。

去搜了一下,發現了這篇文章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5079b600102dvnm.html

童謠是指傳唱於兒童之口的、沒有樂譜、音節和諧簡短的歌謠。本來童謠是專門為小孩子作的短詩,強調格律和韻腳,讓孩子口頭傳唱的一種文學藝術形式嗎,但兒歌這種形式被人利用了。造謠者炮製出形似兒歌的謠言,然後教給孩子廣泛傳唱,以加快謠言的傳播,擴大謠言的影響。

灰色童謠在語言上韻腳明顯簡單好記非常易於傳播,即使在現在我依然能想起兒時的童謠,甚至連「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這樣故事中中讀過一遍的句子很快想起。

如果用總結性的句子來說就是

形式上採用了押韻、朗朗上口的歌謠、順口溜形式。

在功能上具有娛樂性質,使傳唱/轉發者能從中獲得樂趣,來消減、宣洩生活中的壓力、不滿和某些潛在的慾望。

在沒有太多娛樂的時代這樣的「童謠」很容易在群體內傳播同時也會有群體認同感

關於如何傳播如何記憶可以看下面兩篇文章

http://www.docin.com/p-346875625.html

http://www.docin.com/p-267666.html

http://cq.http://bbs.house.sina.com.cn/thread-10133267-1.html

更多灰色童謠介於篇幅以及與文章的不相關性就不貼出來了...

看到問題補充,各地/各學校/各班級關於一個比較普遍的「童謠」的表述可能會有不同,傳播的同時也有部分的「創造性」會根據有些具體情況加以改變。


當年的記憶歷歷在目阿!

1 小孩子天性愛搞怪,家長老師教的正經的一律沒意思,歪歌搞怪的那才好玩!什麼"春眠不覺曉,處處蚊子咬"、炸學校這麼好玩的舉動簡直就是人民大眾的心聲阿!

2 小孩子模仿能力超強,今天第一節課課間一個人唱出來,第三節課課間保證人人都會。模仿大人們塗口紅的年代還記得么,都是那個年紀孩子們玩的。

3雖然當年沒有網路,內部交流可不是蓋的,一傳十十傳百:"看今天那個城裡來的新同學,帶了個好新鮮的歌喲,快快去學學。""我過年去外地親戚家,他們那兒的小朋友可流行這個歌了,來來唱給你們聽聽"。我記得我小時候就是不知道誰聽誰的哥哥的同學的外地的同學傳唱的。

在這種通訊渠道下,又有前面2點的鋪墊,這首歌有少數人創造然後口口相傳風靡全國大江南北是非常可能的。又鑒於現在看來版本驚人的一致性,個人覺得應該是傳唱出來的效果。


以鄙人成長的經歷來看,那個年代很多新的兒歌、遊戲、玩具都是在放暑假和寒假的時候學會的...

放假意味著你可能要回爺爺家或外婆家住一段時間,意味著你要每天去上特長班、意味著你被關在家裡把每一個角落翻一遍,等等....這些都意味著新的環境,新的玩伴,新的遊戲,新的玩法。

二個月假期你可能寫不完假期作業,但你回學校以後肯定能把你假期的有趣的事情繪聲繪色的講給你的同桌滴...

炸學校同理,「拍拍運「同理。(「拍拍運「不知道大家知道不,就是一個兩個娃之間的遊戲,拍一個手,運一次氣,積攢運氣發招)


因為學了董存瑞的故事


告訴題主一個冷知識,上學歌的作者叫段福培,生於1943年,畢業於1961年,畢業之後發表過一些歌曲,包括這個上學歌,但這首歌的創作不一定是在公開發表之後,所以說這首歌誕生於五十年代,

而炸學校的版本幾乎在原版流傳的同時也迅速流傳了。

主要心理因素可能是寶寶們不願意顯得太乖,乖寶寶容易被同齡人欺負,而瞄準共同的假想敵可以獲得和同齡人心與心一致相通,一致對外。


再來一個版本:太陽當空照,花兒對我笑。小鳥說,早早早,你為什麼背上炸藥包。我去炸學校,老師不知道。一拉弦,我就跑,炸的校長還剩三根毛。


我印象中的版本是:我去炸學校,天天不遲到。你拿槍,我拿炮,轟隆一聲學校不見了。

至於怎麼傳播的,我跟各位的意見有點不同。剛好最近看了蘇三的《漢字起源新解》,作者堅持世界文字同源自西亞的假設。我不懷疑傳播的力量,但我相信只要有相似的生活經歷,不同地域的人群有一些獨立但又彼此相似的發明也是很有可能的。何況從各位提供的「炸學校」版本來看,雖然主旨一樣,彼此的細節差距還是挺大的。炸學校這種心理的產生是相當自然的,就好像小p孩們雖然沒有事先約定,但都喜歡集中在寒暑假結束前兩天趕作業。


嗯……我來補充一個我們小時候唱過的

太陽當空照,殭屍對我笑。小鳥說,早早早,你為什麼背上炸藥包。我去炸學校,老師不知道。知道了,我就跑,轟的一聲學校不見了。


這歌,好幾十年前就被改過了。我當年還唱過。


唱這歌的小孩一般都包含但不限於下列情況:

1、看著別人唱,自己也跟著唱

2、純屬嘴賤

3、被老師逼的

4、被別人家小孩逼的

5、被他媽逼的

...


我去炸學校!心情特別好!一拉線趕快跑!轟隆一聲學校炸飛了!


我詢問了身邊的幾個人,他們來自於全國各地,都在小學時候學會了這首歌,而且版本間差別很小。當我問到他們是怎麼知道這首歌的時候,大多數人的反應都是,我們小時候自己編的啊!這個答案不免讓我感到驚訝,因為在我印象中,這首歌也應該是小學時候,同學們自己編的。大概是學習這首歌原版的時候,一個同學突然接了一句炸藥包,然後你一句我一句,就把這首歌拼了出來。於是我自己思考了其中的因果,得出了以下幾點可能合理的解釋:

1.歌曲本身的韻腳對應的字詞有限,而小學生在此階段的辭彙量也有限,這樣填詞的時候,詞語重合幾率就非常的大。不過我也不知道,這首歌是否有方言版本。

2.這首歌大多誕生於團體創作,由一群小學生,你一言,我一語的創作出來。本身這個階段孩子們思想的共性就很強,在團體中共性體現的更加明顯,也使得歌詞高度相似。

3.動機的相似性:對於學校的抵觸情緒似乎是大多數孩子的共性,也不必多說了。

以上或許沒有科學依據,都是自己憑空想出來的。當然看到這個話題我第一時間腦洞大開想到的解釋不是這些,而是我是不是被編程的人造人......


很早以前看過一部黑動漫 看畫風確實比較早 講的就是炸學校的故事 整個故事充滿了對社會陰暗面的諷刺 遊離於主旋律之外 我覺得有可能是來自這部動漫


你們就沒有完整版的嗎?

太陽當空照,花兒對我笑。小鳥說,早早早,你為什麼背上炸藥包。我要炸學校,老師不知道。一拉弦,我就跑,轟的一聲學校炸飛了。

老師炸死了,同學炸飛了,啦啦啦,啦啦啦,再也不用上學校了。


已經有人這麼幹了。


因為和著押韻且具有爆破性吸引眼球


推薦閱讀:

新聞傳播類(傳播學,新聞學,新聞與傳播等)研究生的日常是怎麼樣的?
黑龍江大學新聞傳播類專業裡面,傳播學是學什麼的?和新聞學有什麼不同?
如何評價cctv的《感動中國》?
在目前的媒體環境下,怎樣評價山東衛視?
網易新聞標題《兩名中國留學生在美國洛杉磯被槍殺 死於一輛寶馬車內》被指煽動仇富,引發熱議,你怎麼看?

TAG:心理學 | 幽默文化 | 傳播學 | 冷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