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書一般是什麼流程?出版社有自己的計劃還是隨時都可以呢?

出書一般是什麼流程?出版社有自己的計劃還是隨時都可以呢


出版流程:

  • 策劃編輯提出選題策劃方案,出版社組織選題論證,論證的內容包括市場需求、成本、定價、印量、渠道等等,論證通過後選題報批。

  • 選題通過後,聯繫、組織作者寫作,簽訂出版合同。

  • 書稿完成後,排版、審校、印刷成書。
  • 圖書入庫後,發行、銷售、回款。

出版計劃:

  • 出版社一般有年度選題計劃和年中選題計劃,年度選題計劃是對下一年的圖書做整體的規劃,是最重要的選題計劃,年中的選題計劃是對年度選題計劃的修訂、補充、完善。
  • 如果作者臨時投稿也是可以的,首先需要通過選題論證,然後進入正常的出版流程,但選題申請和報批需要一段時間,這個時間可以同時進行編校、印製等工作,所以出書時間還是能夠保證的。


我來介紹一下出版社出版大眾圖書的流程:

策劃編輯的稿子來源有:自由投稿、策劃組稿。自由投稿即作者通過各種方式將自己的稿子傳給編輯,策劃組稿是指編輯有一個選題想法,然後尋找合適的作者撰寫稿子。

出版流程:

一、申報選題。拿到稿子後,編輯首先要概括稿子的簡介,提煉其亮點,然後向編輯部提交選題策劃書。這一步是比較重要的,因為策劃書就像招股說明書一樣,要打動編輯部所有編輯、總編輯和發行人員,讓他們認為這個選題有價值,值得花錢去投資,值得冒風險,有錢賺,或者能收到一定的社會效益,因此在寫簡介時一定要能反映全稿的基本面貌,要客觀準確,讓大家能正確判斷或估計其真實價值;選題的亮點也要突出,要有區別於同類選題的地方,沒有差異性就沒有價值。

二、選題論證。這個環節如同項目工程中的可行性論證,參與論證的是編輯、發行人員、總編。編輯主要會從稿子本身的質量、價值出發,來判斷其是否符合出版社近期計劃,是否具有可讀性、是否是一部好的書稿;發行人員主要從市場方面考慮,選題是否受歡迎,書店是否願意採購,讀者是否喜歡,然後會通過對同類圖書的比較來判斷該選題的市場價值如何;總編或分管的副總編則會綜合編輯與發行人員的意見做出判斷,一般而言,總編不會決定要做什麼選題,而是決定不做什麼選題。

三、論證後會有兩個結果,一是通過了論證,該選題可以做,就進入下一步——向出版局報選題。出版局是管理部門,對每一個選題都會進行審核,對敏感題材嚴格控制,黨政軍方面的選題一般需要向出版署備案,反映社會熱點的選題也會被控制,如拆遷、反貪、民族宗教問題。出版局審核一般是一個月回復一批,通過的會告知出版社,沒通過的或者需要審核全稿的會書面通知。另一個結果是,沒有通過論證,編輯會直接告訴作者。

四、通過了選題論證,通過了出版局審核,編輯就可以跟作者簽訂出版合同,約定出版時間、稿酬及相關的權利與責任等,即可進入出版操作流程。、

五、編輯、校對、設計。出版規定要有三審,即初審、複審、終審。初審由責任編輯擔任,對稿子中存在的文字、語法、內容、思想、結構等方面進行把關,提出問題,向複審、終審請示解決;複審由編輯室主任擔任,對初審提出的問題提供解決的方法,再請示終審;終審由總編擔任,對所提問題進行解決。複審、終審在審稿中也會發現問題並提醒初審注意。三審完後進入校對,校對主要是解決稿中錯別字、錯誤語法、符號統一等技術上的問題,確保稿子的質量。在編校的同時,設計也在進行。設計包括內文版式設計和封面設計。內文版式設計包括:目錄、書眉、版心、天頭地腳、行距、字距的設計,成熟的出版社在內文版式設計上相對統一,視覺效果也比較舒適;封面設計:編輯提交封面文案給設計師,設計師會根據稿子的類型、風格設計出幾個方案,以供編輯挑選、討論,編輯提出修改意見,設計師再根據意見進行修改打磨,有時一個封面可能要設計十幾稿才確定。

六、申請書號。稿子三審結束、校對完成,封面也基本敲定,開本、印張、定價都確定下來,就可以向總編室提交書號申請(書名和定價必須確定才能申請,申請後不能修改這兩項)。書號是一本書的身份證,只有有書號的圖書才能進入市場流通,沒有書號的書都屬於不正規的出版物,禁止流通。

七、征訂。書號下來後,編輯就要製作征訂單,征訂單內容包括:封面、書名、書號、定價、開本、印張、包件數、內容介紹、作者介紹、編輯推薦語、目錄、相關評論等,內容越詳細,書店採購員了解的信息越多,征訂數就越客觀準確。

八、印刷。出版社根據征訂數確定印數,再多印一部分備貨。印刷時間一般是一個星期到兩個星期。

九、發貨。各片區的發行員會根據書店的征訂數向全國發貨。發貨時間也比較長,距離長短不同,時間不同,從發貨到上架,大概需要兩個星期到一個月時間。

以上是一般圖書的基本流程,一本書從出版到書店,大概需要三到六個月時間,特別的書也可能在一個星期內出版發行,但那是少數圖書才能享受的待遇。

給投稿者提幾點建議:

1.用心寫稿,不要簡單地ctrlC+ctrlV,編輯有一定的判斷力,什麼稿子是拼湊的、抄襲的,什麼稿子是原創的,基本上看三頁就能看出來,即使拼湊稿子,也要用心,不要東一段西一段,內在邏輯要統一,確保稿子質量,這是最基本的;

2.花點心思寫內容簡介,用簡潔的語言,把稿子的內容反映出來,這部稿子是什麼類型的,講的是什麼東西,有何特點、亮點,讀者群體是哪一部分人,都反映出來,讓編輯在短時間內有個大概的認識,內容簡介有沒有吸引力,直接影響編輯的興趣,因為編輯每天可能會接到十幾個甚至幾十個投稿,而編輯每天的工作比較煩瑣,沒有太多的時間去認真閱讀每一個稿子,因此作者需要幫助編輯,把自己的稿子儘可能全面、準確地展示出來,而寫內容簡介也是作者需要具備的基本功之一,這也是編輯判斷作者寫作水平的一個重要方面;

3.跟編輯交朋友,不要只談合作,不談感情,編輯都是普通人,甚至比普通人還普通,工作壓力大,工作瑣碎,收入也不高,要跟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內心也需要被關懷和理解,盡量不要用命令式的口吻、埋怨式的語氣、潑婦式的態度與編輯交流,買賣不成情誼在,說不定下一次就能合作成功。


每個出版社關於收稿,都有一定的收稿範圍,比如醫學的、教學的、消防的等等,安排的出版社會有所不同,特別是醫學的,並不是每個出版社都能出版的,還有關於隨時可以申請出書的問題,只要你的書內容沒有太大的問題是隨時可以找出版社或者代理出版公司出版,但是每年的書號也是有限制的,書號是歸新聞出版廣電局查詢,就比如說去年十月份有作者找我們出版晉陞用的專著時,光明日報出版社當時已經沒有年內的書號了,所以大家一定要提前安排才行。

出書流程這個問題:

出書分為你自己有書稿和沒書稿的,有書稿的只要內容符合出版社範圍內,當然不能牽扯政治問題,就可以找代辦公司申請書號,先付一定的定金,書稿排版批書號,書號下來後,自己上CIP查詢,然後付餘款,出版後快遞。不要想著說為什麼需要先付定金,就像我們出版代理公司也是擔著風險的,一個書號至少都需要一萬多,你們只是付了定金,到時不要了,我們這邊也是賠錢的,CIP上書號下來後作者名字是改不了,大家相互理解即可,第一次合作的也可以通過給出版社對公打款,只不過會多付點手續費。


有理走遍天下,沒理怎敢寫書???!!!

我在2012年出版了第一本書——《越玩越炫的撲克魔術》,那一年,我21(有木有瞬間暴露年齡),比我原計劃晚了一年,在此往前一年,我教了一個叫李宛儒的學生魔術,後來吉林科技出版社編輯劉宏偉大哥也是通過她聯繫到的我,再往前一個月,劉宏偉大哥本來是要與國內某知名魔術師(你們猜吧,肯定不是謙爺)合作的,但是該魔術師架子太大,於是就有了我的機會。有人說,機會是給那些有準備的人,但那時我真的沒準備好,匆忙之中便出了人生第一本書,也賺了稿費,也收穫了名氣,那時候,我覺得自己很幸運。

剛上大學時,對大學充滿了失望,由於與學院黨委書記的爭吵,成績再高也拿不到獎學金,獲得獎項再多也沒辦法保研,人生充滿灰暗,後來,遇到了高路老師,我覺得自己依舊幸運。在高老師的一次思維訓練課堂上,她要求大家畫100個身邊的事物,我畫了100個形態稍有區別的長方形,高老師非但沒有批評我,反而當著全班拿出我的作業表揚起來,說我是個「有想法的人」那時候我才意識到,思維是多麼重要。在出版完第一本書後,我覺得應該將自己的優勢發揮出來,既然我是個「有想法的人」,為什麼不能做些「有想法的事」呢,於是乎開始籌備自己的第二本書《淹死那條魚》,也就是接下來需要探討的出書條件,那就是一定要有「理」。

心「理」上的承受

想出書的人一定是先有出發動機的,所以說心理是先決條件,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過類似的經歷,當你萌生出一個新奇的想法與身邊認為值得信任的朋友講時,他們會搖頭晃腦地一再否定,最後你心灰意冷放棄了這個念頭,誰知不久後有人也有類似的想法並加以實施,最後得名也好得利也好總之受到了大家的認可,此時你懊悔不已。說實話,這樣的事我經歷了不少,比如說幾年前當我看到快遞員派件時掃完碼還要發簡訊時,我就想為什麼不能出一個掃碼就發簡訊的機器呢?當我與「值得信任的人」探討時,他說「如果你能想到,別人為什麼想不到?肯定是無法實現啊!」通過他的「指正」我放棄了那個念頭,而事實上,那個軟體兩年後才被研發出來,我後悔當初為什麼不堅持自己的想法並加以實現呢?之前還有個關於某寶試衣服展示的軟體,提出後也是遭到了否定,後來啊……額,扯遠了,回到正題上來,在我決定要出第一本書的時候,寢室同學玩著遊戲頭也不抬地馬上投來一萬三千五百斤的嘲諷,「你要能出書,我就能成作家,我就能出款遊戲……」通過一次又一次的教訓,我知道,這個我一定要堅持,哪怕是為了證明給那個同學看,最後我的書出版了,他依舊是在宿舍玩遊戲。「炒掉」清華的陳丹青老師曾經對我說過:「當你抱怨身邊的事情不夠公平的時候,證明你還不夠牛逼,等你真正牛逼時,你就會發現這些事根本不會困擾你。」

所以我認為,想要出書的首要條件,是邁過心理那道坎,你必須承受自己努力很久最後可能書籍不會出版,你自認為漫天飛揚的文筆在出版社編輯面前就是一坨又一坨滿天飛的狗屎,你的書即使出版後銷量也不會如你所期,網站上對你的書籍一片罵聲,身邊的「朋友」對你的成就毫無看重甚至心懷嫉妒……什麼?這些你都能承受的住?很好,那麼你可以看下一段落了。

生「理」上的堅持

看到這個小標題我猜你會感到意外,出書是用腦的,怎麼會和生理扯上關係?首先,我要糾正你一下,因為用腦也是屬於生理消耗的一部分,其次,寫書真的要靠雙手一個字一個字碼出來的啊。《淹死那條魚》,我寫了一年半,經歷了一年四季不同的氣候,也經歷了從早到晚不同時間段的變化。你會說,不寫書我也會經歷這些啊,是的,但是你要考慮我在這些時間內絕大多是時間都是在做功的,冬天,由於屋裡氣溫低,雙手必須不停地敲打然後不斷放到被窩裡搓動發熱,不然雙手沒一會兒就會失靈;眼睛連續盯著電腦屏幕工作十幾個小時,期間只有上廁所和吃飯是不看電腦屏幕的;別以為上廁所就閑著了,我有個隨身帶著的小本,有想法了就會記錄一些,有時候在廁所一蹲就是個把小時,起來時腿都麻了(不建議大家這麼做,時間長了會得痔瘡的),出門也會帶著小本本,想點記點,目前已經寫滿好幾個本子了……熬夜寫書對我來說就是家常便飯,視力由原來的5.0,5.1下降到了現在的5.0,5.0(開個玩笑,不要罵我,我也不知道為什麼自己視力這麼好),目前肩周炎、頸椎病也來了,血糖也高了,頭髮也由原來一頭烏黑濃密的秀髮變成了「四周鐵絲網,中間停車場」的造型,目前只能剃光頭了。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出書需要三校三審,每一次的改稿都是折磨,因為你需要每字每句去檢查你自己的習慣用語,伴隨著輸入法的聯想記憶,經常會出現「手指」變成「手紙」、「魔術」變成「莫屬」等錯別字,「是」「事」、「的」「得」「地」地混亂使用就更別提了,還記得第一本書的出版社第二次讓我改稿時,我幾乎發飆,「你們的審稿人員不看稿嗎?我都改這麼仔細了為什麼還要讓我看?」最後編輯發來了他們的改稿文件,裡面的錯別字像是一塊麵包上落滿了蒼蠅那樣密集得排列著,我還哪敢說「自己的麵包是新鮮的」,只好乖乖地修改了。正如我《淹死那條魚》中所說,科技在給人們帶來便利同時,也帶來了麻煩,即使是到最後,我的第一本書還是被李大沖同學發現了有錯別字……

物「理」上的支撐

這裡是為了適應標題,所以在理上面加了「」,正常來講應該在物上面加「」,因為此物理非彼物理,這裡所說的是物質條件,說白了就是錢,我的出書路線和別人不同,一般都是自費出書後出版社看好申報計劃給作者稿費,而我相反,在第一本書獲得了稿費後選擇自費出書,至於為什麼會這樣,這裡不便細說具體原因,大家就當做是老陶的任性吧。當然,如果是出版社支付稿費和版稅,那麼這條你可以跳過不再看了,如果是沒有稿費或者自費出書,那麼問題就來了,你是否願意在自己努力過後得不到經濟上的回報,當然,你會說有名氣跟著你願意,那麼自費出書就可能是賠錢也賺不到吆喝。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百度一下,不是名人自費出書有沒有賺錢的,就我目前來看,《淹死那條魚》沒有大賺,但也沒有賠的很慘,這也要多虧我的母校瀋陽市翔宇中學以及任守彬校長,母校的大批量購書緩解了我經濟上的壓力,也支撐了我夢想前行,老陶也才能在這閒情逸緻發這篇文章。

好的,如果你說,哥不差錢,哥有情懷!那麼哥,請堅持你那份情懷。正常自費出書是要花費幾萬塊錢的,其中包括出版社的管理費(國家禁止買賣書號,原來叫書號申請費)、印刷費、運輸費、鋪貨費用等。當然,你寫書所耗費的時間精力是沒算在內的,一年多的吃喝拉撒睡,營養品、補品、種頭髮費用沒人管你。

整「理」上的歸納

這個標題可能不是太恰當,因為每個人出書的內容不同導致形式也不同,將「整理」換成「文筆」會好一些吧。為什麼現在才開始說書的內容部分?因為我覺得一本書的構思、撰寫再到出版銷售是有個過程的,如果前面的三個「理」你都沒有,那麼即使你的文筆再好,也只不過是孤芳自賞罷了,這就是先有雞窩再找雞(注意區分)去下蛋,還是先有雞再去搭雞窩的問題。

為什麼我要用到「整理」這個詞,因為我第二本書《淹死那條魚》可以說是對思維方法的探索,老陶承認自己很有才,但是還沒厲害到可以創造出一門學科的地步來(也許將來會,但目前還沒厲害到那個程度),於是乎我選擇了另一種更容易實現的的方式,將收集來的資料按照由淺入深的思路整理好,配上自己手繪的生動形象的插圖,形成一本讓人讀著趣味橫生而又能夠有所啟發的書籍,當然,這本書中也有相當部分的原創內容(為了解釋不是抄來的我是要多辛苦)。當然,我的這本書屬於偏繪本風格的書,所以需要整理歸納,其他形式可能要用到的就是你那敏銳的才思,和如有神的落筆了,這方面我要承認,自己的文筆很差,即使寫了兩本書也如同在和人說話聊天,書面用於較少,包括從這篇文章中大家應該也能看出來,「之乎者也」並不是我的風格,有時候,我不謙虛地想,萬一這也是一種優勢呢?

道「理」上的啟示

老陶以為,一本書的出版發行,於作者,是心態的滿足與物質上的鼓勵,於讀者,卻是精神上的愉悅與生活上的啟迪。我的書不敢說給人們以啟發,但起碼是在思維方式上的一次探索,魚為什麼會被淹死?魚是怎麼被淹死的?你的大腦里是否也有那麼一條魚?如果說你把這本書當成了連環畫來看或者是讀完後置之不理,那麼我認為自己真的很失敗;可如果說有一天你在處理某件事時想到了老陶書中的一個故事或者在記憶某種事物時應用到了老陶書中的某個方法,那麼請讓我知道,我會很欣慰,證明我「毀人不倦」的本事增長了。

那麼說寫小說的一定要要傳達了什麼大的人生道理嗎?不見得,恐怖小說讓讀者有精神上的緊張刺激、幽默笑話讓讀者有心理上的高度愉悅、心靈雞湯讓讀者有靈魂上的生化與歸屬,這些都屬於「道理上的啟示」,為什麼國產文化事業的發展舉步維艱?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商業化太嚴重,一些作者為了快速見到經濟利益而忘卻了創作的最初動力。這裡不得不提《海賊王》(當然不提也行,因為我是要成為海賊王的男人,所以小任性一下),尾田在創作時只打算出一二百集,沒想到一發不可收拾,我相信每個看到路飛的小夥伴都會燃起自己的鬥志,這樣的具有道理上啟示的作品讓人看了多麼激動啊!當然,也有不滿的地方,就是為什麼一個多弗朗明哥你要打出去100多集啊!

扯得有點遠,往回收一收,好的,這裡簡單提一下書籍定價的問題,一本書的定價究竟在哪?我們賣的是紙與墨嗎?當然不是,我們賣的是思想(好高端,此時應該有慷慨激昂的音樂響起——bang~bang~bang~)!我有一本佐藤可士和的《超級整理術》,看完之後在整理方面的確有所提升,一百頁的書賣40塊錢,你問值嗎?我會告訴你,值!非常值!因為這本書,我少丟了一台電腦,一部手機,還有很多例子不勝枚舉,總之我覺得這本說對我來說價值很大。《淹死那條魚》我花費了500天,平均每天6小時來算就是3000個小時,不用多,按照肯德基的標準給我補助每小時10塊,那麼我就應該有30000元的消耗,加上書籍出版的45000元費用,首印3000冊,去掉給出版社存檔、鋪貨、贈送、損壞共500冊,那麼還剩2500冊,也就是說書的定價應該是75000元除以÷25000冊=30元/本;還有一種不科學的演算法,100個人當中有1個人因為看到我的書書受到了啟發並獲得了3000元的利益(比如需要記一個重要客戶需要記電話號碼時名片找不到了而你用書中的記憶方法記了下來;再比如你的孩子在課堂上講了一個書中的故事受到老師喜愛而你不用再給老師走後門;當然,少丟3000元也算),那麼每本書的定價也應該是30元。而我更傾向於後者不科學的演算法,因為書的價格在於其價值,而不是材料成本,這和畫畫與做設計是一個道理。

情「理」上的幫助

出書的最大問題就是銷售問題,這就是為什麼出版社在制定出版計劃前會先考察市場一樣,個人出書如果「一廂情願」就會出現書籍賣不動的問題,這個時候親朋好友的「情理」優勢就要發揮出來了。如果你是個人自費出書,沒有朋友的支持,你會賠得一塌糊塗。老陶是個很高傲的人,微信朋友圈從不轉發與自己無關的內容,而新書一面世便收到了朋友圈鋪天蓋地的點贊與轉發,有些朋友一下買兩本、五本、甚至十本,有的朋友買過一次又買一次,有的朋友不惜餘力推薦給他們的朋友,有的朋友很久不聯繫突然之間跟你說話不是借錢也不是他要結婚,而是要買書!這就是「情理上的幫助」的力量,沒有親情、愛情、友情,你拿什麼支撐銷量?當然,大家的支持也是需要看到你的努力的,你不能隔三差五地群發要紅包遭拒就說你的朋友不懂情誼吧?

我為什麼要說出書和你的交際圈有很大關係,如果你和這個人不熟,他很難在可選A和B時選擇你這個C,他可以買《三體》也可以買《天才在左瘋子在右》,為什麼要買我的《淹死那條魚》?前一陣在東北大學貼吧推廣自己的新書,遭來一些實力與經驗弱得很但噴出來的嘲諷殺傷力極強的學弟學妹們的「支持」,有人問我為什麼不給他們每人發30塊錢,還有人說我往貼吧里發廣告不道德,後來,管理員刪了帖……負能量結束,正能量來了,帖子發完馬上有人安慰我「每一個有夢想的人都是值得尊重的人」、「亂噴的人網上是英雄,生活中是狗熊」、「有些傻X生活中碌碌無為,一旦看見有人努力付出了就打雞血一樣站出來討伐你為什麼比他強」(最後一句是我自己說的)。

我說的情理上的幫助不一定非得是正向的,有時候適當的唾沫星子更能激起一個人的鬥志,最後我要說「冷漠的人,謝謝你們曾經看輕我,讓我不低頭,更精彩的活……」

最後的最後,我猜你也猜到我要幹嘛了,對的,打廣告!如果你對老陶的新書《淹死那條魚》感興趣,那麼掃描圖中的二維碼或者猛戳下面的微店鏈接買一本看看吧:

https://weidian.com/i/1958472283?wfr=c

創建於 03:15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國外出書最大的好處就是會有更多地方的人看到你的書。在中國你的書出版不了,但是並不等於你的書就是沒有價值,或者你的書就此應該湮沒在無人可知的角落裡面了。也可以試試國外的出版社,如果你能找到一家出版社欣賞你的作品並願意出版你的書的話。畢竟出版和放在你的手中孤芳自賞是兩碼事。出版了就會有更多的讀者看到你的書,分享你的思想,傳播你的是思想。出版不了,只能你的為數不多的朋友知道你的才華。所以我認為能在國外出版也是一件好事、大事。可能會一炮打響,也可能一開始不是自己想像的那麼暢銷,之後逐漸成功。不過這也是一件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我認為在美國出版比較好,畢竟美國是目前超級大國,傳播能力很強。經濟決定了一切嘛。還有美國等國外的漢語學習者越來越多,之後也會有前景。有些高校教師在美國學術出版社出版過中文書籍。投稿信箱為:manu@academicpress.us 或者 投manu@utah.usa.com 也行。你可以嘗試投下。他們有漢語編輯,可以用漢語寫信。


回答這個問題的核心是了解出版社的贏利模式,因為贏利模式決定工作流程,而流程決定效率(贏利能力)。

目前,絕大多數中國的出版社都是靠上規模,上新品來維持增長。也就是,新品種造得多,才賣得多。這就意味著,無論在策劃編輯,還是在文字編輯的手頭,都有大量的文稿在排隊。對,這種排隊就叫做計劃。。。只要按部就班地完成了計劃,出版苦力公司們年終就有微薄的收成了。

所以,如果沒有特殊的情況,一部文稿想插隊上位是很難的,,,要上位總要有理由和優勢吧。

那特殊情況是什麼呢?

1. 策劃編輯(也就是流程掌控者)跟作者關係好,願意用自己的人品為你背書,找文字編輯(也就是流程執行者)要求加快。

2. 這本書超出同儕,早上市能多賺錢,這個不用說,直接插到第一位。

沒有特殊情況的話,一部稿子就排著吧。運氣不好的話,還會被好稿子插隊。

一般來說,一名策劃編輯手頭存量的立項選題至少要夠6個月(假設每月出2本書),可立刻被文字編輯編校的項目至少要能維持3個月(也就是有5-6部成稿)。而文字編輯那裡排隊待編校的稿子就更多了。

所以,正常速度是,作者交稿後3-4個月能看到紙書。


寫網路小說的,上周編輯說出版社看上了我的書,選題過了。現在還沒回信一周了不知道是什麼結果不敢問 一般審核需要多久啊?


出書一般流程為

找出版社、出版社討論接收、三審編輯退改幾輪、排版校對、出版成書

出版社每年年底都會做下一個年度的出版計劃,將第二年要出版的大工作量的書籍進行匯總

如果是個人出書,沒有什麼知名度和潛力的話,一般不會列入這個計劃,只是隨時討論覺得可以出版就能出。


我去年就是因為各種原因需要出一本獨著,當時也很無助,是同學介紹的趙老師Q五七二六821七一,當時我也有點信不過,但最後趙老師的確沒讓我失望,順利進行了,書很快就出來了,我敢說價格是真的比別人家便宜很多


計劃的也沒有你..

隨時的你也趕不上..

你啊..

只能找找出版公司了...


1.微信搜索「犁書」

2.選擇要製作的書籍類型 ,「微信書、微博書、相冊書、簡書、QQ書等」

3.輸入要做成書的主頁地址,微信書則要添加客服小編為好友

4.靜待幾秒,電子書內容產生

5.對電子書的內容進行校審,選擇排版模式,自定義封面等

6.下單

7.印廠列印,裝訂,包裝,寄出

8.收到書籍

噹噹當,有時候出本書就是這麼簡單!

有興趣可以掃碼先做本電子書體驗下哦


一般出版社都有年度出版計劃,臨時比較急的列入計劃外項目。

出書,無非「望名得利」。

核心流程:提出立意、大綱--出版社評價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稿件審校處理--印刷裝訂--發行推廣


如果你的稿件很好,又很有時間就可以自己找出版社出版,如果沒有時間可以找出書平台,整理好稿件,談好價錢,簽訂合同就沒問題了


推薦閱讀:

在中國,電子書出版的瓶頸主要在什麼地方?
出版行業編輯的薪資水平到底如何?
我寫了一本很實用的對外漢語教材,生存級別,適合零起點來中國工作的外國人。如何出版?
噹噹的自營書究竟是正版還是盜版?為什麼從噹噹買的所有書都是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書籍出版前都是如何校對的?一個字一個字的看嗎?

TAG:出版社 | 出版 | 書籍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