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怎樣很好的賞析一部電影?


周傳基:讀解一部影片的幾個方法

下面是周老先生的提示,寫影片分析時可以參考:

第一遍,先看光,每個鏡頭中光是怎麼用的,下一個鏡頭的光有什麼變化,有沒有投影的變化,有沒有黑天白天的變化,有沒有陰天、下雨;

第二,空間有沒有大小的變化,大房間,小房間,有沒有室內室外的變化;

第三,聽聲音,是同期還是後期,每個鏡頭中有有沒有表現出的音空間來,它是什麼樣的,下個鏡頭的聲音空間感有什麼變化 ;

第四,背景是什麼,與前景的關係,它怎樣變的(這是透視關係);

第五遍,有沒有運動,是畫面內的被攝體在運動,還是攝影機在運動,是水平運動(左右橫移)多還是縱深運動多。

第六遍,有沒有用變焦,它是準確地表現了兩個人物關係,還是造成了錯誤的關係。變焦用得多不多;搖鏡頭有沒有增加新的信息或含義;

第七遍,運動的動與靜的關係,是前景有運動,背景沒有;或是背景有運動,前景沒有;或是前後景都有,或前後景都沒有;

第八遍,剪輯點在哪裡,起幅的畫面是怎麼樣的,落幅的畫面是怎樣的,如果是一個人在跑,注意起幅的人體造型好不好,好與不好,看的時候有什麼不同;是用切換多,還是用疊化多。

第九遍,在一個鏡頭中人物的調度是怎樣的,有沒有第四面牆的舞台處理(即所有鏡頭中的人都排成一排面向攝影機,就象幼兒園裡的排排坐,吃果果。)演員的單獨表演也是力求面向第四面牆?

第十,音樂用在哪裡;有沒有主題歌,有作用嗎?音樂與人物動作(或稱表演)關係,音樂與攝影機運動的關係,音樂與色彩變化的關係,音樂與對話的情緒及節奏的關係,音樂與自然音響(即雜訊)的關係等等

第十一遍,如果是故事片,情節的轉折點是用什麼手段來表現的,是用嘴皮子說出來的,還是無聲的段落,如果是你的話,你能用無聲把這一段落表現出來嗎?

第十二,畫面上人物關係的變化,有變化,還是沒有變化,A在整個鏡頭裡始終站在B右邊,就沒有走到B的左邊去過,等等;

第十三遍,畫外空間是怎麼用的,是作為畫面內的空間的延伸,還是另外一個非敘事的空間;

第十四,對話寫得是否生活化,還是舞台腔,好念嗎?

第十五,每個鏡頭中人物都穿什麼顏色的服裝,他們之間的相互關係,也就是說,有沒有色彩的調度,即作為流動色彩來使用;

第十六,道具的時代,地域,民族,文化方面準確嗎?

第十七,時間上是否用閃回,是用什麼手段來表現的,合理嗎?

第十八,用長鏡頭嗎?最長的鏡頭有多長,你感覺是長,還是沒有實際那麼長,這個長鏡頭內的人物關係是怎樣的。全在畫面,或者是一個在畫內,一個在畫外(正反拍不算內)。

第十九,人聲,是男高音,女高音,男中音,女中音,男低音這樣的搭配嗎?

第二十遍,特寫是作為情節中的視覺重音來用的嗎?

第二十一遍,全片的聲畫結合如何,有精彩的地方嗎?

…………

等等

周傳基:電影學習方法經驗介紹

關於學習電影的方法問題。說來很簡單:動手,動手,動手。

電影是視聽藝術,不是文字取勝,而且是恰恰相反,文字作用不大。

作為個人修養,那些積累了幾千年的文化藝術經驗的傳統藝術形式是不能忽視的。

比如說,女高音(不是指唱,而是指音域)與長笛的音色關係,男低音與巴松的音色關係是怎樣的。雖然各有各的看法,但是至少有某種獨特的關係。

在一個段落里,線條、形狀、輪廓、色彩的變化,人聲、環境音響、音樂的變化,運動的變化,等等合起來是一個什麼效果呢?多一格,少一格的效果是怎樣的呢。某一句話,那人物穿著什麼顏色的衣服站在什麼顏色的背景前說的呢?如果在創作的時候你還要有意去考慮它,那恐怕已經太晚了。我再重複一遍,畫家在作畫時,已經不考慮他的調色板了。 從我們做的許多作業中大家可能已經感覺到這些問題了。

對電影表現手段的處理可能比音樂還要複雜。

我建議大家少看書,多看銀幕,多做作業。不會畫,也關起門來偷偷地畫兩筆,音樂修養不夠,弄個電子琴來練練。找點兒感覺。

很多作業是可以自己出題目的。一個問題從不懂到懂的過程就是一個好作業。但僅僅懂了還不行,還得練手,有意識的多做兩遍。熟能生巧,這個經驗在電影電視里是行得通的。但是如果是錯的東西變熟了,那就生拙了。我在課堂教授中有過這個經驗。有人不把特寫當視覺重音來用,習慣了,因此他的感覺是什麼地方都用特寫 那才舒服。

現在給大家介紹一個學習的經驗。

我年輕時的工作中有一項是專門為影協會員,製片廠和中央首長們口譯外國影片,連下了班都沒有什麼休息時間。那叫侍候人。午夜翻完片子,請你吃兩塊桃酥一杯茶,汽車送回家,那是最高的待遇了。如果是白天,多遠的路也得自己騎自行車。那時沒有電視,可是連看帶翻我年年都看三百六十多次電影。一部影片可以重複譯上八九遍,最高紀錄是一部影片看了三十五遍:我最喜歡的蘇修影片《士兵之歌》。記得有一次(那時我已經是右派,被發配到資料室打雜)領導 找我去談話。說是給我一個光榮任務,讓我口譯《公民凱恩》,沒有劇本,聲帶質量很差,自己想辦法。要知道,只有十三級以上的幹部才能看這部影片。可是翻譯任務交給我這個右派,多光榮!我就是這樣硬著頭皮翻電影,可是我學會了利用這樣的機會重複讀解。這就是讀電影(書)。

後來更找到了有效的竅門。那就是每翻一次影片只研究一個元素。第一次看全面的,除了翻譯對話外,就象普通觀眾那樣,不加分析地傻看,找感覺。第二次只看光是怎樣處理的,沒有看清楚,第三次再看一遍光,第四次找攝影機及人物的調度,有時要看兩遍,還學會在黑暗中畫下來,第五次找剪輯點,第六次看演員表演,第七次只聽音樂的用法,第七次聽環境音響,第八次看色彩等等,畫的時候用一個固定大小的本子,感覺得到四框,摸黑就能畫出來,或者是畫縱深透視,或者是畫平面調度。這可不能急於求成。時間長了就養成一種視聽記憶的習慣。

記得有一次到上海,吳導讓我看他新拍的片子。看完後我當場就給他提出一些意見,每個意見的鏡頭都說得非常具體。那位副導演問我,怎麼會比場記記得還要清楚?他們不知道這是十五年的專業讀解訓練練出來的。

別忘了,當時是沒有條件,現在家裡就有電視機,錄象機,一年可以看七八百部片子。但不要追求數量,比如計算自己一年看了多少部外國影片。重點不在多少部, 不知道你們不沒有這樣的經驗。我們在中學時,英語語法學到什麼地方,比如說,完成式,那這個星期的英語造句練習就是完成式。我們現在討論空間,你就專看空間,並且找出不同國家的影片來,看看他們的空間處理是不是一樣。講幻覺,你就試著做出幻覺來。不要傻到去否定它。

我經常瞎想瞎做。我做過一個幻覺的試驗。取一個人臉的特寫,找到眨眼的地方。先按原來的用,讓觀眾看見她眨眼。然後取出她完全閉上眼的那一格,把它延長為二十四格,再取她完全睜開眼睛的那一格,也延長為二十四格。把這兩段接起來,也就是說,閉眼的那個畫格和睜眼的那個畫格直接接起來,沒有眼睛睜開的動作的中間過程,但你卻感覺看見睜眼的全過程。你感覺看見了那個中間過程。這是我在利用你的記憶中生活經驗,只讓你看見頭和尾,你的心理就很自然地根據生活經驗把中間過程補了起來。心理學把這種現象稱做心理補償。心理補償是電影剪輯的原理,中國的電影剪輯基本上不懂得這個規律。


一個人,走20分鐘路,去電影院,一個人靜靜的看一個電影。

然後在街上散步回家。


%50 關注劇情

%30 關注表演

%20 關注電影技法,諸如攝影,聲效,特技。

這是我欣賞電影的一般關注和體驗


首先,自己一個人看,那麼你對於片子的理解就不會受到其他傻逼的影響:「啊,你怎麼這麼容易感動啊」「啊,這片子你都覺得不好?」……

同時,也避免你自己故作聰明地一邊看一邊為他人講解。

然後,將自己全身心地沉澱到主人公的角色上去,完全將自己帶入。

人沒有辦法經歷那麼多的磨難、險境、刺激,但電影能帶我們做到。我們要做的,就是配合電影,將體驗最大化


1,:劇情:有沒有認真地在講故事;

2:表演:看演員的功力;

3:製作:包括攝影、特效、聲效等。

30%劇情+30%表演+30%製作+10%個人感受=100%


第一次見人說要少看書的,呵呵


反覆看!反覆看!反覆看!

屏幕上面看到的是一小時兩小時的片子,但也是花了比一兩小時不知多到哪裡去的時間製作出來的。所以不要玩玩人家就算了,要分析它就一定要反覆看!

推薦兩本覺得挺有用也適合入門的書:

後浪《如何寫影評》《看電影的門道》


看懂人,看懂關於人的電影,知人事而知電影;看懂電影,看懂做電影的人,知電影而知人事。


首先就是一個人獨自看電影…之後可以先了解一下電影的故事情節…或者去看一下影評…對電影有個大概了解~對於所看電影~要看他的背景音樂與情節的協調~故事情節的緊湊~以後就是演員的表演了…


推薦閱讀:

電影《兩桿大煙槍》到底好看在哪裡?
如何評價電影《動物園長的夫人》(The Zookeeper"s Wife)?
如何評價《惡女花魁》?
如何評價電影《戰狼2》高達7.5分的豆瓣評分,戰狼2同級別的電影評分是多少?
看了愛樂之城,只能說看得出來是很精緻的一部電影,但是很驚訝這部電影能得到這麼多讚譽,它究竟好在哪裡?

TAG:電影鑒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