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阿薩姆邦發生洪水,毀壞了橋樑和國道,請問會對洞朗地區的對峙產生影響嗎?

今年7月份,印度阿薩姆邦發生了一個規模不小的洪水,目前已經有150萬人受災,同時水位還在不斷上升,根據印度國內網站上說,在東北的還有兩個邦也受到了影響,這件事會對印度有多大的影響,對洞朗有多大的影響


這個鍋,印度居然要中國背!

近幾個月來,受季風雨季影響,印度接連發生多次大洪水,造成至少100人死亡丶逾百萬人受災,阿薩姆省為重災區。多個省的鐵路交通中斷,印度政府預計仍要一段時間服務才能恢復正常。

最近印度各地接連發生水災,造成嚴重人命傷亡,印方不承認無能,反而指摘中方違背協議,拒絕共享跨境河流水文資料,甚至懷疑中方惡意放水製造印度水災。

8月18日,印度外交部發言人庫馬爾(Raveesh Kumar)稱,「自2006年開始,(兩國)開始共享布拉馬普特拉河和薩特萊傑河汛期的水文資料。根據備忘錄,中國通常會於每年5月15日至10月15日期間的洪水季節,向印方提供河水流量資料,但2017年直到現在(印方)仍未收到任何數據。機制最近的一次會議於2016年4月召開。」與此同時,他指出,有印度媒體報道說,中國可以在布拉馬普特拉河的上游雅魯藏布江上修建的多重水壩放水造成洪水泛濫。他說,「這些說法可能都是猜測,但事實是,中國沒有分享有關的水文資料。」暗示印度洪水災害與中國拒絕共享跨境河流水文資源有關。

8月23日,《印度時報》8月23日報道稱,阿薩姆邦的教育部長薩爾馬(Himanta Biswa Sarma)表示,從印度中央政府獲悉,中國出於「神秘的原因」沒有與印度分享雅魯藏布江水文資料。 他說:「我們呼籲中國分享資料。我們已經正式致信中央政府,讓其繼續勸說中國分享資料,從而讓我們能夠在洪水中採取預防措施。」薩爾馬說,從今年4月開始,頭兩次洪水發生時當地有大降雨。但第三次洪水從8月10開始出現,阿魯納恰爾邦和阿薩姆邦並沒有反常的大降雨。他問:這些水是從哪裡來的呢?他表示這是一個需要研究的問題。

就如首先在南海諸島填海的越南指責中國填海那樣,印度自己經常「以水代兵」,卻無故指責中國,下列是多年來印度對鄰國所乾的「好事」:

中、印水資源關係

中印之間就水資源曾達成協議,曾於2006年簽署跨國界流域水利合作協議,中印就開始共享雅魯藏布江的水文資料。2013年和2015年,中印分別簽署的兩項水文數據分享協議。2014年9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印期間,印方專門感謝中國向印度提供的汛期水文資料。在中印邊境對峙相持不下丶印巴克什米爾衝突升級的背景下,中國2017年中斷了跟印度分享雅魯藏布江水文資料協議。

與巴丶孟丶尼三國不同,中國地處上游,倒是沒在印度的「搶水」過程中受到什麽實際危害。不過或許是印度長期以來在處理國際水資源爭端中養成了利己主義的傾向,或許是印度在處理與多國的水源爭端時都「素行不良」導致印度「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又或許是印度以佔世界4%的水資源養17%的人口導致「壓力山大」,總之印度最怕中國「如法炮製」斷了自家的水源。在關係到水源的問題上,印度政府總是特別敏感和憂慮,一個傳言就能讓印度官方和媒體集體「炸窩」。

2006年起中國就開始與印度方面商洽藏木水電站的修建問題。2014年中國在雅魯藏布江幹流上建設的首座水電站——藏木水電站正式投產發電時,印度媒體又一次稱其為「威脅」,擔心水電站會給印度「帶來洪災和泥石流」,而且一旦中印發生衝突,中國還可能會用「截流」控制印度。2015年,中國在巴控克什米爾地區開始修建一座1100兆瓦的水電站。實際上,印度在跨境河流上早已建立了好幾個水電站,但還是擔心中國利用上游修建的水電站威脅印度。

印、巴水資源關係

因為沒有其他的水資源體系,巴基斯坦完全依賴於印度河水域供應所有的農業丶工業和國內生活用水,該國1.4億居民中的大部分生活在印度河及其支流附近,一半的灌溉水供應和接近一半的電力供應依賴於印度河。

不幸的是,巴基斯坦的上游有個「敵對」的鄰居。印度的基礎設施計劃能夠有效地控制巴基斯坦的水資源供應,並以此來威脅巴基斯坦。考慮到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的宿怨和印度河的重要政治意義,水源仰「敵人」鼻息可以說讓巴基斯坦如骨鯁在喉。就算不考慮政治手段,印度的管理不良丶工業污染和地下水過度抽取都導致印度河的水資源供應不足,位於下游的巴基斯坦卡拉奇省等已經深受影響。

1947年印巴分治時,印度曾一度切斷供應下游巴基斯坦旁遮普省運河水源,造成巴基斯坦農業受損,居民生活受到威脅。1949年印巴戰爭後,雙方在克什米爾的分界線基本上按照實際控制線而固定了下來,印度河下游的廣大流域都劃歸巴基斯坦,而上游的主幹道和主要支流都在印控克什米爾境內。

1960年9月,在世界銀行的協調和斡旋下,印巴簽訂了《印度河水條約》,就印度河分水問題達成一致意見。但印度卻從來沒有真正打算履行這份條約。印度先是按照條約規定,大肆攔水築壩開發條約規定印度具有使用權河水資源。之後,印度又把眼光盯上了條約劃歸巴基斯坦的河資源。不顧巴方反對,開始在上游修電站、建水壩,大搞水利工程,導致流入下游巴方的水量大大減少,不僅使下游巴基斯坦建設的水電站發電量根本無法達到的預定發電目標,還嚴重影響到巴基斯坦重要的糧倉遮普省的農用水源。

2016年9月,印巴在克什米爾地區爭議升級,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揚言,將考慮通過控制印度河上游水量對巴基斯坦進行報復。印度政府暫停了持續幾十年的丶由印巴雙方共同參與的印度河水資源管委會年會,還威脅要重新審議丶甚至廢除《印度河用水條約》。

印、孟水資源關係

印度與孟加拉國共享54條跨境河流,包括布拉馬普特拉河丶恆河等幾條大河,印孟兩國水資源的主要矛盾集中在恆河水分配問題上。恆河是南亞地區最長丶流域面積最廣的一條國際河流,水量很大但分布不均,雨季時供應印丶孟兩國綽綽有餘,甚至泛濫成災;而旱季時則會造成沿岸千萬畝耕地嚴重缺水,人畜飲水困難。為了調節旱季供水,印度在干丶支流上建了許多大壩,截走恆河河水,導致孟加拉國每逢旱季水量嚴重不足。

印度政府長期在恆河水資源的分配上採取強硬政策,無視孟加拉國對恆河水資源的權利。由於印度不斷從恆河上游大量引水,使孟加拉國經濟和人民生活受到危害。特別是印度在距孟印邊界僅十九公里的恆河上游建造的法拉卡水壩,單方面引水改善了加爾各答港的航運能力,卻使旱季流到孟加拉國的水量減少了四分之三,因而嚴重地損害了孟加拉國的利益。印度在旱季截水,雨季開閘,給孟加拉國造成了巨大損失,兩國甚至為此還爆發過邊境交火。

在孟加拉的另一條重要河流布拉馬普特拉河上,印度也沒讓孟加拉省心,布拉馬普特拉河的重要支流提斯塔河上,原本建有孟加拉的達利阿水壩,並以此為依託,建成了一套龐大的灌溉系統,但印度於1993年單方面在其上游建設水壩,將河水引入印度的西孟加拉邦,使得該河流下游幾乎斷流,致使孟加拉原有的灌溉系統處於荒廢狀態。

從2003年開始,印度加快了「內河聯網工程」的實施,計劃將布拉馬普特拉河水系和恆河水系連通,以解決印度南部地區缺水的問題,而恆河及布拉馬普特拉河水佔了孟加拉國水資源總量的80%以上,此舉立馬引起了孟加拉國的高度緊張,全國都爆發了聲勢浩大的遊行抗議印度的這一計劃。但印度依然我行我素推進這一損人利己的工程。

後來兩國簽署了恆河水條約,對水的分配總量達成一致,但是矛盾依然存在。2005年,印度安全部隊企圖在鄰近孟加拉國的阿考拉地區沒收孟加拉國農民的取水灌溉設備,雙方發生激烈武裝衝突。孟加拉國一再警告印度,新德里要想主宰恆河,就是對一億多孟加拉國人民的宣戰。另外水污染問題也同樣激起了印孟兩國的矛盾。

印、尼水資源關係

尼泊爾位於青藏高原和喜馬拉雅山南麓恆河平原之間,水資源十分豐富,海拔落差加上充足的雪山融水和豐沛的季候雨量帶來了巨大的水電發電潛力,無奈技術差了點,不得不與印度這麽個不省心的鄰居合作。尼泊爾境內豐富的水資源最後經數條水系注入恆河,尼泊爾與印度合作開發利用水資源似乎順理成章。兩國在歷史上籤訂了多個條約,但由於這些條約基本上傾向於印度的利益,造成尼泊爾不滿。

印度以治理柯西河「水患」和「幫助」尼泊爾進行水資源開發為名,和尼泊爾簽訂了《柯西河條約》,在柯西河上修築水壩。使尼泊爾民眾憤懣的是,印度通過該水壩獲得了可灌溉96萬餘公頃土地的水源,尼泊爾僅僅獲得了2萬餘公頃的灌溉面積。由於尼泊爾是一個缺煤少油的內陸國家,其電力供應嚴重依賴水電,對電力需求強烈。結果水壩建後,尼泊爾不僅要高價購買電力,且該水電站的供電長期不正常,尼泊爾每年只能獲得大約0.8兆瓦的電力。

在「幫助」尼泊爾修建水壩的過程中,印度獲准在尼泊爾境內多地的礦產開採權。這就相當於印度在尼泊爾的土地上,利用尼泊爾的資源,修建了一座主要為印度服務的水壩。且該水壩的控制權歸印度所有,尼泊爾既不能在洪水來臨之際開閘放水,也不能在旱季保證灌溉用水,等於變相奪取了尼泊爾的土地。而且該工程修建完工後,淹沒了尼泊爾東部特倫區一部分最富饒的農田。另外,由於該工程建設欠科學性,印度又管理不善,泥沙沉積問題嚴重。成為了威脅尼泊爾南部和印度比哈爾邦的禍患。2008年,該大壩決堤,造成兩國上百萬人受災。

1989年印度丶尼泊爾兩國關係惡化,水資源合作一度中斷,但印度並沒有停止侵犯尼泊爾水資源的活動。印度從80年代起就單方面在馬哈卡利河上修築塔那克普爾大壩,造成尼泊爾境內土地被淹沒。2008年印度准軍事部隊突然佔領馬哈卡利河北岸兩塊有爭議的土地,被尼泊爾指責企圖霸佔界河水量。

印、不水資源關係

作為內陸國家,不丹在經濟丶軍事和安全上一直難以擺脫對印度很強的依賴性。不丹的皇家軍隊由印度幫助培訓,不丹的發展計劃也基本由印度幫助制定。

印度是不丹的最大援助國,其援助額的80%以上均來自印度。印度進口約佔不丹總進口75%,對印度出口約佔不丹總出口85%。由於不丹水利資源豐富,印度在幫助該國開發水能方面投入巨資,而不丹則通過印度援建的幾個水電廠向印度供電。

不丹政府近年大興水利,開拓再生能源原意雖好,但水力發電成本極大,為不丹的負排放現代神話添上污點。首先,興建水壩耗資巨大,有意見指,建築成本不斷上漲,隨時翻升兩倍之外,貸款息口高達 10%,不丹有可能被工程債務壓垮。一份全球債務調查就將不丹列入「高危國債」級別,與另外 14 個國家同陷「債務陷阱」。

水利工程影響環境生態,不丹兩大水壩就被指興建過程破壞森林及河川,摧毀瀕危動物如白腹鷺及黃鰭結魚的原生地。以環保之名,沿河居民與海洋生物通通讓路。

不丹所產電力有四分三輸出至印度,然而本國電力覆蓋率僅及三分二住戶,有電力供應的村落不夠四成。大興水力發電,謀利與「環保」同樣重要:不丹 GDP 有四分一來自供電工程 ,盈利占政府收入四成有多,未來更預計升至四分三。

中國那有能力以水代兵

所謂「出得黎行,預咗要還」,印度那麽喜愛以水代兵,自然就最怕別人照辦煮碗。早在2013年中方宣布將在雅魯藏布江上新建造3座大壩,印度政府隨即要求中方,不得在上游進行任何有損下游利益的活動。

2015年10月,中國大陸在雅魯藏布江幹流上規畫建設第一座水電站藏木水電站,正式併網發電,許多環保人士擔憂,恐嚴重影響雅魯藏布江流域的生態環境,印度也擔心造成阿薩姆地區水位下降。

BBC中文網報導,在大陸截流建壩消息公布後,印度各大媒體隔天都報導此消息,並表達疑慮與不滿。印度新聞雜誌「今日印度」網站發表文章稱,「中國再次戲弄了印度。」

對於這個問題,前人已經予以反駁,茲引白廣燦先生的《在青藏高原建水壩,就會控制印度的經濟命脈?》:

從很早開始,在我們的網路上就流傳起一種「控制了青藏高原的水源,就等於控制了印度經濟命脈」的說法。

這個說法的來源是印度國內媒體,其為迎合國內對中國的恐慌心理,經常製造出來的捕風捉影般的新聞,尤其是2010年中國在雅魯藏布江開工建設藏木水電站以來,這種說法更是甚囂塵上。

這種說法之所以傳播迅速,和大家腦中的「想當然」有關。剛接觸這種說法的人,乍一聽,便在腦中浮現出一幅地圖,中國的青藏高原居高臨下,南亞次大陸的很多河流發源於此,印度又是次大陸的主體,控制這裡的水源當然能夠控制印度。

久而久之,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越來越多,逐漸演變出一種「在喜馬拉雅山建設水壩,以水為兵控制印度的經濟命脈,進而使印度不敢輕舉妄動」的說法。

其實這種說法是很不正確的,原因有三點:

1、仔細看下地圖就能大概明白這種說法是不確切的。

印度人口密度(註:圖中含有偽阿魯納恰爾邦)

雖然印度次大陸上有三條大的河流,印度河、恆河、雅魯藏布江-布拉馬普特拉河,不過由於歷史上的原因,南亞次大陸分為印巴孟尼不五國。而在這三條大河中,印度河大部分屬於巴基斯坦,真正與印度息息相關的是恆河。

印度國內媒體經常報道中國斷流印度水源的是布拉馬普特拉河,這條河源於中國西藏的雅魯藏布江,然後轉彎流入藏南地區,再流經印度東北部,最終在孟加拉國和恆河匯合,形成巨大的恆河三角洲。

2、如果分析三條大河徑流量的話,也會覺得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

這三條大河的主要水量補充並不來自於青藏高原的高山融水,而是來源於南亞地區的區域性降雨。學過初中地理的都知道,印度次大陸是典型的熱帶季風氣候:蒙古高原和西伯利亞在冬天形成高壓,風向從乾燥的陸地吹向海洋,這時候的季風含水量很少,降水很少;在夏天時形成低壓,風向從濕潤的海洋吹向陸地,這時候的季風含水量很多,降水很多。

圖:南亞地區濕潤月份數

這一點在恆河流域表現的十分明顯。

引自《恆河水資源及印孟水衝突問題》

可以發現該河的徑流量主要集中在7-10月,僅僅是7月份的流量就比上半年流量的總和還要多。

東北部的布拉馬普特拉河因為地形的原因,降水更為豐富。

圖:次大陸東北部地形

印度東北部一帶北有高聳的喜馬拉雅山脈,東面有那加山脈、若開山脈,形成一個三角形的地帶,把從西南來的印度洋季風兜住、抬升,形成了極為廣泛的坡面雨。

印度東北部有個地方叫乞拉朋齊,因為處於傑因蒂亞山南麓的迎風坡上,降雨極為豐富,某些年份的降水量能達到20000mm以上,被稱為世界雨極。而這個地方的大部分降水都匯入了布拉馬普特拉河,使得該河的徑流量能夠佔印度全國徑流量的1/3。

而在我國的青藏高原,除了藏南地區因為處於喜馬拉山南麓的迎風坡而降雨豐富之外,絕大部分處於背風坡上,降雨非常少,使得中國境內的河流對下游影響非常小。

引自《喜馬拉雅地區國際河流信息提取與分析》.2011

且不說中國在雅魯藏布江的調水可行性問題,僅僅從天然徑流量上來說,印度河、恆河和雅魯藏布江-布拉馬普特拉河在中國境內的比例只有4.83%、2.55%和14.61%;對於包括恆河、布拉馬普特拉河和梅克納河在內的恆河三角洲水系,中國境內產水量的比例只有8.88%。可見,中國在境內的水資源開發和利用並不會對下游的國家造成實質上的影響。

3、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布拉馬普特拉河僅僅流過印度的東北部幾個邦,這幾個邦的總面積為27萬平方千米,人口數量為4200萬,分別佔了印度總體的8.8%和3.2%。如果計算GDP的話,這幾個邦是印度最窮的幾個邦。即使雅魯藏布江完全斷流了,對印度整體經濟的影響也是非常小的。

印度人口密度(註:圖中含有偽阿魯納恰爾邦)

註:那加蘭邦、曼尼普邦、米佐拉姆邦因為GDP太低,未計入排名

所以說,即使中國在雅魯藏布江大修水壩,受影響的也是印度的東北幾個窮邦,而且存在的這種影響也是非常有局限性的。

既然青藏高原的總水源佔比非常低,那麼為什麼印度國內十分擔心中國控制這裡的水源呢?這與印度國內的水資源短缺引發的恐慌心理,以及長久以來形成的一種霸權主義思維有關。

印度的水資源量佔世界總量的4%,而人口佔世界總人口的16%,人均水資源佔有量低,同時,其水資源的時空分布也極不均勻。

由於受夏季季風的影響,印度大部分地區的降雨主要集中在夏季(6-10月),這些降水主要集中在東部和西南沿海,西北地區和德干高原大部分降水相對較少。

而印度國內相對缺乏大型的水利灌溉設施,對水資源的調控能力非常弱,再加上印度國內嚴重的水污染,使得印度部分地區已經產生了水資源短缺的危機。

因常年缺水,卡納塔克邦與泰米爾納德邦一直共享流經兩邦的科弗里河(Cauvery river),但12日印度最高法院支持泰米爾納德邦的申訴,裁決卡納塔克邦水庫須開閘放水,即日起至9月20日加大排水量,以滿足下游泰米爾納德邦的灌溉需求。

當地時間12日晚,在卡納塔克邦首府班加羅爾等地,不滿裁決的居民衝上街頭,打砸泰米爾納德邦人經營的店鋪,向懸掛泰米爾納德邦車牌的汽車扔石頭,甚至縱火焚燒懸掛泰米爾納德邦車牌的客車和貨車。報道稱,騷亂者打亂了班加羅爾常規的生活節奏:部分學校關閉,公交車無法正常運行。

在班加羅爾西北城區,一些暴徒在搶劫商店時與維持秩序的警察發生衝突,縱火焚燒警車和警用摩托車,迫使警方開槍還擊,造成至少1人死亡,5人受傷。截至12日深夜,警方已逮捕225名騷亂分子。

受騷亂影響,被譽為印度「矽谷」的班加羅爾12日陷入停擺。地鐵和公交一度停運,學校和大學停課,很多公司也被迫放假一天,讓員工提前下班確保人身安全。

印度兩個邦因缺水爆發騷亂 已致6人死傷

所以,印度十分重視國內的水資源調度。該國水利部於1980年提出,通過河流聯網的方法把水資源從水量豐富的流域調往缺水流域,即「內河聯網計劃」。作為一個大規模的跨流域調水工程,其規模在世界上也無先例,據目前估計,通過流域內調水可以補充缺水地區水量12000~14000億m3。

按照這一計劃,印度水利部門擬將全國主要河流聯成網路進行水量的統一調配,共修建37條引水主幹渠道(總長約900km,配套水渠總長12500km)、32座攔河大壩和數百個蓄水庫。計劃由印度南部的半島水系開發和印度北部的喜馬拉雅水系開發兩大部分組成,最終再通過連接恆河與布拉馬普特拉河,將兩大水系連為一體。

即使在印度政府這個宏大的規劃中,引自中國的水源非常少。

可以看出,印度規劃的這幾條河流中,除了布拉馬普特拉河外,其他幾條河和中國沒什麼關係,印度在這個長期規劃中,最主要調度的還是恆河。而其在布拉馬普特拉河潛在調度水資源為600億m3,約佔布拉馬普特拉河水資源總量的10%左右。

可能有人要問,印度會不會在未來深度挖掘這條河流的潛力,增大從這條河的引水量,比如把比例從10%提高到20%,人工調水量和雅魯藏布江的天然徑流量相當,所以其擔心中國控制它的水源呢?其實這種可能性微乎其微,600億m3已經是印度政府能夠規划出來的十分巨大調水量了。

600億m3是什麼概念呢?

舉個例子來說。南水北調的東中西三線分別從長江的上中下游引水,總計劃調水量為448億m3,其中東線148億m3,中線130億m3,西線170億m3,建設時間約需40-50年。而長江的年徑流量為10000億m3,調水量只佔4.5%。截至2016年2月底,已累計下達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投資2618.1億元(約合380億美元)。

對印度稍有了解的朋友都知道,印度存在廣泛財政赤字的問題,其國內的基礎設施建設能力也很弱。中國在河大、錢多、基建強的情況下,也就能夠計劃調水448億m3,實際調水280億m3左右,可以預見印度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連規劃中的600億m3都難以達到,其何德何能深度挖掘這條河的調水潛力呢?

印度不僅聲稱和中國有水資源爭端,其和其他南亞鄰國也經常爆發水資源衝突。在這些眾多的衝突中,印度經常使用霸權主義手段,強迫鄰國就範。

以尼泊爾為例。尼境內河流注入恆河的徑流量占恆河全部徑流量的46%,在枯水期則佔71%,因此尼泊爾成了印度主要的覬覦對象。

1954年,印、尼兩國簽署《柯西河條約》,尼泊爾同意印度在柯西河上修築水壩以控制洪水泛濫,並同意選址為尼泊爾境內的比哈姆那加爾,對水壩擁有完全的控制權。印度通過柯西河工程可灌溉96.911 萬公頃土地,而尼泊爾只可灌溉2.448萬公頃,並且其分得的少量電力也需要繳納較高的電費。

80年代,印度單方面在馬哈卡利河上修築塔那克普爾(Tanakapur) 大壩,造成尼泊爾境內36 公頃土地在1983~1990年間被淹沒。

2008年在普拉昌達執政期間,印度准軍事部隊突然佔領馬哈卡利河北岸兩塊有爭議的土地,此舉被尼泊爾指責為企圖霸佔界河水量。

對於恆河、布拉馬普特拉河下游的孟加拉國,印度也是霸權主義作風明顯。

法拉卡閘壩工程是印度政府早在1950 年代就著手規劃的一項水利工程,孟加拉國(1971年建國前為巴基斯坦)一直反對,為此雙方從1960年7月開始進行了多次談判,1972年3月兩國成立了恆河聯合委員會,並於1975年和1977年兩次簽訂了協議。

1975年,印度建成法拉卡大壩後,便開始單方面分流恆河河水,此舉導致了恆河下游孟加拉國用水危機,對孟加拉農業生產造成了嚴重影響。

恰逢1975年孟加拉國內發生軍事政變,印度對孟加拉軍政府更採取了敵對態度,對孟新政府提出分配水資源的要求,直接不予理會。印度總理英迪拉·甘地甚至表示法拉卡大壩分流恆河河水並沒有對孟加拉造成嚴重影響。

印度在南亞搞地區霸權主義,經常搶奪南亞小國的水資源,所以害怕中國利用上游的水資源,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然而我們既做不到,也不想這麼做,反而主動提出了構建中緬孟印經濟走廊的計劃。這就讓我們感到,印度國內的這種心理,就是一種「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心態罷了。

安利一下筆者有關分析樓市的專欄文章,應用數據分析講解香港的地產市場,計劃置業的朋友可以一看:脫苦海的筆記

相關問題:

脫苦海:在世界範圍內有南水北調這樣的工程案例成功的嗎?

脫苦海:你見過哪些好玩、有趣的地圖?

脫苦海:如果古代那種百年難遇的大旱災降臨到中國,會怎麼樣?

脫苦海:給整個世界畫一條「胡煥庸線」,怎麼畫?

脫苦海:怎樣用地圖來解讀一個城市?


推薦閱讀:

印度媒體說加爾各答級完勝中國052D,是真的么?
為什麼中國不能買條航母先用著而印度可以?

TAG:印度 | 印度現狀 | 印度經濟 | 印度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