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脈衝激光器放大器設計中如何確定腔長以及各個鏡片、器件之間的距離?
其他的問題都已解決,不知道如何確定腔長以及各個鏡片、器件之間的距離。比如說再生放大器和功率放大器。
既然沒有人回答,那麼我就在此拋磚了。
放大器有多通放大器和再生放大器。多通放大器不存在腔的概念,只是不斷通過晶體,注意控制好光斑大小使得泵浦光和種子光大小匹配,並且空間重合。
那就說再生放大器。這裡舉一個一般的再生放大器的例子。
再生放大的過程是這樣的,種子脈衝透過格蘭稜鏡P1,經過法拉第旋光器FR和半波片HWP後偏振旋轉90°,在P2反射後進入腔內,兩次經過處在不加壓狀態的普克爾盒PC後偏振旋轉90°,透過P2,經過增益介質GM得到放大,經過M2反射又回到普克爾盒PC處。而在回到PC之前,PC由不加壓狀態到了加壓狀態,在加壓狀態時,經過兩次普克爾盒後偏振不變,於是脈衝就鎖在了腔內,不斷振蕩放大,直到普克爾盒再次回到不加壓狀態,經過兩次普克爾盒後偏振再次旋轉90°,從P2反射輸出,再經過HWP和FR後,在P1處與入射脈衝分開。
再生放大器的腔長有個參考公式:
公式中的 是光速, 是普克爾盒的電壓上升沿或下降沿時間, 是普克爾盒輸出脈衝之間的相隔時間。所謂上升沿下降沿,是因為普克爾盒電壓信號不是完美的方波,而是這樣的。
可以看到從0升到高壓和從高壓降到0都不是瞬時完成的,都有個兩三納秒的時間。不同普克爾盒電源的上升下降沿時間也是不同的。
根據我們之前說的,電壓從0到高壓這個過程發生在種子脈衝從P2進入腔內,經過兩次PC後,從PC到M2再回到PC的過程中。那麼光走這段路程的時間就要比電壓信號的上升沿長,否則光在回到PC時電壓只加了一半,擊敵於半渡,有些尷尬。而總腔長除了包含PC到M2的部分,還包含PC到M1的部分,這就是公式的左半部分。在這個例子中,上升沿2納秒,這段時間內光走的距離就是0.6米,那麼PC到鏡片M2的距離就要大於0.3米,再留些餘量,就要大於0.5米。再考慮PC到右邊M1的距離,假設有0.2米,那麼總腔長就要長於0.7米。
之前還提到,在普克爾盒加壓狀態之中,脈衝是一直在腔內振蕩的,之後撤掉電壓,把脈衝放出,再迎接下一個需要的脈衝的到來。那麼稍有常識的人都會看出,脈衝在腔內振蕩的時間,要小於兩個輸出或導入的脈衝間隔時間。這個放出去了,才能迎接下一個。而這個間隔時間,是由再生放大的重複頻率決定的,假設我們這個再生放大器的重複頻率是1MHz,那麼兩個脈衝之間的間隔時間就是1微秒。這樣,光在腔內走一個來回的時間就要短於1微秒(極限情況下脈衝只在腔內走一個來回,而這通常是遠遠不夠的),那麼腔的總長就要短於150米。
這樣一來,我們這個再生放大器的總腔長所取範圍就在0.7米到150米之間。當然,這只是個最寬的範圍。而具體腔有多長,以及裡面用什麼曲率的鏡片,這就是腔型設計了。一般為了設計緊湊減小體積,腔長是盡量短。而腔長更長也有好處,可以抑制自激振蕩,也可以有更大的光斑,曾有師兄做過12米長的再生放大。
腔型設計是一個技術含量很高的活,輸出光斑的質量,腔的熱穩定性,以及出光難易程度這些都與腔型設計有關。設計一個好用的腔需要考慮很多因素,我這樣的菜鳥選手當然不懂腔型設計了,不過可以在這裡說一下最基礎的,如何根據鏡片擺放計算無光闌時腔內光斑分布。
能看到這裡,想必對於ABCD矩陣是熟悉的了(懶得再介紹了,教材里都有)。對於腔內每一個元件和傳輸空間,都有一個對應的矩陣。那麼在腔內取一個參考面,以這個面開始,把光在腔內走一個來回所經過的所有矩陣相乘,成為一個總變換矩陣。然後就有了穩腔條件:
那麼假設穩定運行時光束在這個參考面的q參數為q1,經過一個來回,變換為q2。因為已經穩定運行,那麼q2應該等於q1。根據q參數的變換規律,就會有
這是個關於q1的一元二次方程,自然就可以解出q1。需要注意的是這裡q1是複數。
這樣便得到了參考面處的q參數,也就得到了參考面處的光斑大小和等相位面曲率半徑。再接著根據q參數的變化規律,就可以得到腔內各處的q參數,也就得到了整個腔內的光斑分布。
得到了這個分布之後,可以作為晶體以及一些器件擺放的參考。一般為了輸出高能量,需要晶體處光斑較大,這樣在差不多的飽和能流密度可以輸出更高的能量。同時避免把鏡片和器件擺放在光斑很小的位置,避免功率密度過高打壞東西。
才疏學淺,就說到這。更多關於腔型設計的,和幾個更好用的再生放大腔型例子,可以參考師兄 @何鵬 的回答在設計脈衝激光器時需要注意什麼問題? - 知乎
zmax
俄國人有一個免費軟體Rezonator,可以用來設計行波腔,駐波腔以及單通光路。體積小,只需簡單激光原理知識。
推薦閱讀:
※激光有什麼神奇之處?
※激光祛痘印效果怎麼樣 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嗎?
※激光洗綠色紋身留疤嗎?
※自然界是否存在天然的激光?
※激光槍擊中物體的效果到底是穿透還是擊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