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民謠真的要完?


任何一個領域的發展成熟都是從單一化到多樣化的過程。國內音樂已經自身發展成了一個龐然大物,民謠已不再一味地局限在校園民謠。想憤青可以跟著李志裝逼,愛生活有郝雲勵志,思淫慾有麻油葉的老司機帶路,懷念校園民謠有好妹妹為你傾訴。在每個角落都散布著扣人心弦的好作品,聽眾各取所需。

既然民謠明明在發展壯大,為什麼會出現文章中對海量劣質作品的種種抱怨呢?

聽歌渠道出了問題。

互聯網加劇了信息的了解渠道的分化,每個人知道的歌手和作品可能會大相徑庭。於是我們再也看不到民謠市場的全部了,只能觀察到局部。大家都是盲人摸象,看到的是都腦補之後自以為是的民謠發展現狀。

如果了解渠道不夠寬,自己不主動尋找好的音樂作品,那我們只能選擇讓音樂軟體的自動篩選機制幫助推薦。推薦機制篩選出來的內容當然是爆款,就像你在微信微博里看到的軟文一樣。

在互聯網大數據時代,你要是誤用流行度來取樣,然後去衡量內容的質量,那自然會出現作者的哀嘆了。

好的內容關注的人絕對數上並不一定就少,內容會慢慢通過口碑傳播,被懂行的人注意。只是它們不一定會出現在「今日頭條」上罷了。

在我看來,傳統信息傳播壁壘被互聯網炸爛後導致了信息泛濫。而由於被海量低於預期或不匹配的信息所淹沒時導致的焦慮是文章作者抱怨的最初根源。而錯誤的取樣導致了作者對民謠發展現狀產生誤讀。


中國的民謠不是要完,是在發展壯大的過程中,所以光怪陸離什麼都有。畢竟剛吃飽飯還沒幾十年,一個音樂人的音樂素養需要幾十年的時間沉澱,一個民族的音樂素養更需要幾代人的沉澱。但是像這個作者一樣的人多了肯定要完。這個人就屬於完全沒有音樂天賦還非要走這條路。哎,一個人生的悲劇。唱什麼幾把玩意兒。那個鼓和吉他編的,開始四拍的開鑔敲的我心都碎了。還他媽巡演,得有多匱乏的人才會去聽這種演出,這種匱乏不僅是音樂上的,更是智商上的。人都是有局限性的,常常會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唯一的解藥就是不斷的尋求知識和智慧,這樣知道的越多,局限性會越少。懂的越多,敢說的越少,是故智者寡言。這哥們就是屬於啥也不知道所以就什麼都敢說,就開始激揚文字指點中國的音樂江山。我覺得人有兩種類型,第一種是只對自己熟悉的,能理解的事物感興趣,這種人往往都走向庸俗。而另一種屬於只對於未知感興趣,這種人往往是推動人類文明進程的主力軍。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就不聽民謠,聽一遍就彈出那些民謠歌手的和弦,因為實在是沒有創新萬年不變。聽到黑人音樂聽到爵士樂的時候,一頭的問號?這是什麼東西,我怎麼完全聽不懂?好有意思啊。我一定要搞明白他。真正的音樂人應該屬於第二種人。

剛看到一張圖,笑的停不下來,不行讓我在笑半個小時。


感謝 @子青 老師和其他的幾個知友的邀請!

阿姨收到這個邀請之後,想了很久,才來答題,因為有些話,確實不好說,有些現象,真的是很難用一個有限的答案說清楚。

有個小女孩家庭條件還不錯,喜歡一個男孩,想要送這個男孩子一把兩萬左右的木吉他,但是卻又不太懂音樂,更不懂怎麼買樂器,於是就讓阿姨幫她參考一下。我問她,你男友喜歡什麼音樂呢?能不能提供給我一些他的歌單,和平時喜歡的音樂人呢?這個女孩子截圖了幾張給我,大概就是現在的民謠,包括李志、趙雷、馬頔等等。早一點的校園民謠之類的也有一些,像是老狼、高曉松、朴樹等等也有。然後小姑娘拋給我一句話說:為什麼感覺他聽得歌,都像是中年失敗者聽的呢?為什麼歌裡面唱的人,都感覺好失敗呢?

阿姨跑到網易雲下面看了看評價,有青少年的迷惘,有中年的哀傷,這個姑娘的疑惑,就在這些評論裡面。我又問她,平時她喜歡這個男生,除了音樂,還喜歡什麼呢?或者,你知不知道他平時喜歡看什麼類型的書呢?她說,他覺得生活沒有意義。這話,就讓阿姨沒法兒接了。

我還是很喜歡聽國外的民謠音樂的,國內八九十年代的作品也不錯,當今的民謠在客戶的影響熏陶下,也算是聽了一些。感覺不是英雄氣短,就是兒女情長,選題的方向,以及範圍,非常有限。僅僅限於自己對於一些事兒的主觀感受,或者是朦朧或明媚的一段感情。

僅在這方面,與美國民謠音樂相比,差距,確實有點大。我國向來的傳統文化,都是含蓄內斂的,老外們卻比較式傾向豪放和奔放。但是映射到民謠音樂上,就徹底擰勁兒了,中國的民謠宣洩為主,外國的民謠比較含蓄且富有深意。這確實是歌曲創作方面的一個怪現象。

現在的年輕人,喜歡美國音樂的,大致會喜歡John Mayer ,他也算得上是美國新民謠的代表吧,在他的加利福尼亞女王那首歌裡面他唱到了一位女士,這位女士,是Jimmy Page的夢中情人。她就是:

Joni Mitchell 。圖中是Joni的第一把吉她,她的最愛(儘管後來丟了)。這把吉他陪著它的前主人——陸戰隊的一名上尉,去了越戰,後在66年到了Joni手中。 在駐軍的帳篷遭到榴霰彈攻擊的時候,這把D-28就在帳篷里!上尉所有的東西,在轟炸過後,化為灰燼,只有馬丁吉他倖存下來。

Joni用這把馬丁琴寫了很多優秀的作品,並參加了加州反戰運動,但是這個運動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了。於是,Joni就去了歐洲旅行,心灰意冷,漫無目的。旅途中想起了很多關於加州的人和事兒,於是寫了一首"California"。 John Mayer 的作品「queen of California"也是在描寫Joni。

那麼加州運動到底是什麼呢?那就是反對戰爭。確切的說,是反越戰:美國爆發反越戰運動 - 講歷史 在這場運動的時候湧現了很多民謠歌手,Bob Dylan、Arlo Guthrie、Pete Seeger等一大批的音樂人,通過民謠這種音樂和文化的載體,獲得了廣泛的關注。

六十年代是嬉皮士時代,垮掉一代作家凱魯亞克(傑克·凱魯亞克_百度百科),寫了一本著名的著作《在路上》 ,艾倫·金斯伯格發表了詩歌,《嚎叫》,他是越南戰爭期間,激進的反戰分子。(艾倫·金斯伯格_百度百科)

可以說,這些作家,跟當時的民謠歌手的接觸是非常緊密的。之所以能夠兩個領域的藝術家產生共鳴,必須是理念上的相似,才能有所交融。前一段時間,網上有說Dylan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是對這個獎項的褻瀆,說不是實至名歸。但是,這個民謠歌手的藝術修養,以及文學修養是毋庸置疑的,他的作品,貼近美國歷史,貼近美國文學史,並且切身實地的參與到了美國歷史上的運動和變遷中。

Dylan給人感覺很傲嬌,演出之後也不寒暄不說謝謝,這在一些八卦小報裡面傳的也挺熱鬧。那麼這麼傲嬌的一個大叔的偶像,是誰呢?也是一位民謠歌手,他,就是美國精神的代表。

Dylan的標誌照,就是對Woody的模仿和致敬。

「在他的音樂中,可以看見人民容忍和對抗壓迫的意志。我想,這個就叫做美國精神。」 -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約翰.史坦貝克(John Steinbeck)

他的多款馬丁和Gibson吉他上,都有顯著的標語「這個機器殺死法西斯」!反越戰的民謠歌手的偶像,是反法西斯運動的中流砥柱,這說明了什麼問題?

我們再看兩部與民謠歌曲的內容有相關性的電影作品:

英國病人

珍珠港

這兩部電影體現的都是大局勢變化下的小人物命運,透過小人物的悲歡離合,透過他們的經歷和視野,描述特定時期的人們所經歷的歷史事件。

這部電影,相信大家也很熟悉。珍妮所代表的,就是垮掉的一代。她光著身子被阿甘從舞台抱下之前,唱的就是Bob Dylan的歌,反映的就是當時的美國青年人的真實狀況。

昨天阿姨的回答裡面出現了四兄弟樂隊,他們的翻唱Pete Seeger的作品《where have all the flowers gone》的歌詞:

Where have all the flowers gone, long time passing? Where have all the flowers gone, long time ago? Where have all the flowers gone? Young girls have picked them everyone. Oh, when will they ever learn? Oh, when will they ever learn?

Where have all the young girls gone, long time passing? Where have all the young girls gone, long time ago? Where have all the young girls gone? Gone for husbands everyone. Oh, when will they ever learn? Oh, when will they ever learn?

Where have all the husbands gone, long time passing? Where have all the husbands gone, long time ago? Where have all the husbands gone? Gone for soldiers everyone Oh, when will they ever learn? Oh, when will they ever learn?

Where have all the soldiers gone, long time passing? Where have all the soldiers gone, long time ago? Where have all the soldiers gone? Gone to graveyards, everyone. Oh, when will they ever learn? Oh, when will they ever learn?

Where have all the graveyards gone, long time passing? Where have all the graveyards gone, long time ago? Where have all the graveyards gone? Gone to flowers, everyone. Oh, when will they ever learn? Oh, when will they ever learn?

Where have all the flowers gone, long time passing?

Where have all the flowers gone, long time ago?

Where have all the flowers gone?

Young girls have picked them everyone.

Oh, when will they ever learn?

Oh, when will they ever learn?

這種循序漸進的描述,看似是在寫愛情,實際也是以花為線索,描述了年輕人相愛、離別、死去的過程。大情懷,小選題,個人視角,結合的惟妙惟肖。

那麼說回到我國的民謠,大家覺得《董小姐》、《南方姑娘》、《成都》、《斑馬斑馬》等等,表達的內容是什麼呢?相比之下是不是顯得有點單薄?誠如那個姑娘所說,感覺聽眾都是青少年,或者是中年沒辦法操控自己人生命運的失敗者。

當然,我國音樂中也有真實又擲地有聲的作品,如崔健、羅大佑等人的歌曲,確實學習了歐美音樂的一些態度和表述,也飽含我國的傳統文化。崔大爺寫擰巴,應該是學習了《病梅館記》,從早期的Disco小毛驢到《一塊紅布》、《一無所有》、《不是我不明白》;羅大佑的《亞細亞的孤兒》,來自於台灣文化大師吳濁流的作品,體現了文化上哪哪兒不挨的孤立無援之感。

評論里說到了文化管控導致了文藝作品的單調,那麼在管控更嚴重的我國的八十年代,年輕人都是怎麼文藝的呢?當初規定的是三個流行歌手不允許一起同台演出,《讓世界充滿愛》大型演出,搞出來一百多個流行歌手同台。八十年代的音樂,阿姨寫過一篇專欄:

https://zhuanlan.zhihu.com/p/25740738

中國民謠,要是前面加上一個定語「校園」,可以寫作的選題是「半塊橡皮」和「白衣飄飄」,如果要是媲美真正的民謠精髓,不僅要吸取我國的山陝、川北等地的民歌,還要學習美國和其他國家民謠(美國歷史比較短,好舉例,歐洲和其他國家包括我國古代民歌也都非常不錯。不想文章寫太長,所以阿姨只寫了美國的)。關於民謠的英文近義詞又三四種,各自表現的意思又不同。「民謠」中文二字所表述,即來源於民間,又約定俗成,而傳唱成為歌謠,然後又在民間廣泛普及,形成了一種文化。

阿姨拙見,覺得只要是真實的,民間的,都是民謠的範疇,如果想做好這種音樂,肯定是要跟文化結合的非常緊密才行。要是不想完蛋,那麼真的得充電了。題主提供的那段音樂,阿姨聽了30秒,就聽不下去了。民謠,就要具備口口相傳的特性,讓人聽了願意思考,並且,得朗朗上口利於傳唱。內,這樣,恐怕,差的有點大。

內,晚安!

感謝朋友們聽阿姨胡說。

:)

--------------------------------------------------

他是美國根源民謠之父Woody Guthier 之子,他寫的《Massachusetts 》是M州的州歌。最著名的作品是Alice"s Restaurant,這首18分多的歌里,他幽默的講了一個離奇的黑色幽默故事,巧合的是後來Richard Nixon的水門事件錄音帶長度,也為18分鐘半。原版錄音時Arlo還請來了一群觀眾坐在他前面,這首歌最誇張的一次現場Arlo Guthrie曾經說了45分鐘。尼克松在後來談及水門事件時,經常在拿這首歌來開玩笑。後來69年Arlo Guthrie把這個故事拍成了電影,許多故事中的人物都由真實人物扮演,包括他扮演的他自己。

分享Arlo Guthrie的單曲《Alice"s Restaurant Massacre (LP Version)》http://music.163.com/song/16318008?userid=263770498 (@網易雲音樂)


這個作者存在倆問題。

第一,是對「中國的」民謠存在粗俗性的語言與所謂「低文化」的歌詞有巨大誤解。

歌曲中的粗俗字眼在流行音樂的發展中早就不新鮮了。國外的許多名氣十足的正統流行音樂照樣出現mxxxxrfxxxer,cxxk,drugs等等字眼。憑什麼非把中國的民謠拿出來單獨化?另外大部分的民謠作品還遠遠只能算是個標題黨,吸眼球而已,這些作品的質量也是參差不齊。有的歌詞確實具有文藝性質,或是叫「矯情」。比如宋冬野的《夢遺少年》,「被夢遺棄的人」確實是大多數人想不到卻被突然說出的一種描寫。從這個角度而言,見仁見智。

第二,對於作品的質量以偏概全。

作者完全抓住質量不高或是歌名不雅的作品一頓抨擊,卻忽略了高質量作品無與倫比的存在感。作者口中的民謠從校園民謠時代似乎就是一個巔峰,至今也無法有什麼歌能取代《同桌的你》在民謠界的地位。但是從質量上看,《同桌的你》其實比不上如今很多更為出色的作品。當然它絕對是一個在那個年代極為出色的創作。比如李健的《貝加爾湖畔》、趙雷的《畫》、趙照的《當你老了》,這些作品既獲得了主流價值觀的肯定,又具有不錯的音樂成就。這也得益於民謠本身就具有廣泛影響力的特性。作者非要把少部分、小眾(當然基於人口基數這將會顯得很大)、低質量的作品以偏概全,就是無理取鬧。另外作者對「民謠」的理解也顯得狹隘了。眾所周知,「逼哥」李志作為「民謠一哥」候選人(之所以是候選人,是因為有回直接說他是民謠一哥被別的歌手的粉絲罵了一通,所以姑且算個候選人吧。),骨子裡是個玩搖滾的。新專輯就只有一首沒有搖滾感。但是大家都覺得他唱的是「民謠」。

最後再隨便說說國內搖滾的狀況。搖滾比民謠的狀態感覺要疲軟。好的作品沒人聽,聽不懂。通俗易懂的作品也有許多非常不錯的,但處在喜歡搖滾的人的鄙視鏈的最底端。這就非常的尷尬。尤其是感覺國內主流聽眾對搖滾很不待見,可以參考一下對搖滾歌手們的評價和刻板印象,以及音樂比賽節目里搖滾歌手的表現和所獲得的評價。搖滾是個好東西,可惜大多數人已經沒那個心情去憤怒地孤獨地用心聽了。忘了搖滾吧。

一點小小的看法。歡迎交流。


中國的音樂壓根就沒起來過,哪來的要完了


民謠要完?我怎麼覺得民謠正在路上,而且越走越好,目前的關注度甚至已經回到了高曉松老狼那個時代的水平!

民謠目前現在正在主流舞台上提供著穩定輸出,現在主流的音樂類節目(倒是跟美國同步了,雖然咱們的民謠和他們的民謠音樂形態有一定區別)哪個敢拋棄民謠?

倒不如關注另兩個從未在主流媒體上分過一杯羹的風格,說唱和融合爵士,最近它們倒是有些異動,我覺得這才是這兩年有意思的地方。

另外,我想中國也許並不再需要搖滾了,如果不幸言中,祝福最後一代搖滾人!


我只想列舉一個民謠音樂人的名字:楊智翔。

他和現在出名的民謠歌手是兩個極端,就像@彈吉他的張阿姨 寫的,現在的民謠一聽就覺得是一群失敗的老爺們。

楊智翔的歌。一聽就知道他很有錢,他也不唱姑娘、不唱白衣飄飄的愛情、不唱安河橋頭一支煙

《法蘭西島》寫的是他在巴黎生活的一些見聞

《晚安、巴黎》寫的思念故鄉和親人

《冷舊》寫的是在歐洲,感情上的一件事

《春天的貓》(搖滾)寫的是一些社會現象

原文章說,民謠是詩歌。那不好意思,楊智翔就是一位出版過兩本詩集的詩人,還被封了書

他的學歷?

據說是紐約大學導演專業MFA

中國民謠沒有完,有大把優秀的人只是還在「封印」狀態而已


既然邀請我了,那我就推薦一位年輕的小樂手——劉嘉卓

嗶哩嗶哩 ( ゜- ゜)つロ 乾杯~ Bilibili

民謠?我完全不聽地,所以完全不關心抱歉~


我覺得不是民謠要完了,而是人們的心態要完了。

那趙雷上歌手來說,這沒什麼,這是個人的選擇,不管他民謠也好,流行也好,不甚了解的人不應妄加評論,但是非太多,人人都想說兩句。

現在的民謠也是這樣,每個人都有或深或淺不一樣的感受,但是媒體還有各方面的碎片信息都會影響自己的判斷。好的作品,真切的歌手還是很多的,只不過很多人沒有靜心去發現罷了。

普及不代表質量的下降


這就是我們偶像派和那些藝術家之間的區別。


轉基因民謠也算民謠?


不會啊,像小河熊熊作業這些小眾的歌手還不是一直在做自己的作品,沒人聽怪他們咯?


說說我自己的感覺。

現在很大一部分民謠歌手的民謠作品.....恕我直言,怎麼能這麼裝逼?怎麼能這麼垃圾?因為編曲,演唱,器樂水平均屬三流,走不了流行道路,於是乎用一些偽文藝的詞句東拼西湊轉型"民謠",具體哪些歌手就不說了,聽完ta一半的歌單,基本所有歌都是一樣的感覺!一樣的套路!萬能和弦輪著來,再加一點勉強能聽的solo....賓果~一首曲子又出來了。你們可以去看一下ta們的歌單,哇!這麼多單曲!哇!每一個歌名都文藝氣息爆棚!那麼,這些曲子每一首的質量又有多高?

優秀的民謠作品很多,垃圾的令人作嘔的偽民謠作品同樣很多,不要以為歌詞帶些髒話,下流的辭彙就是民謠了,也不要以為沒有了詩與煙酒,民謠就不是民謠了。

就說這些吧,有這功夫不如再去多練會視唱哈哈哈


中國的民謠歌手可能因為F和弦而被大批埋沒 是有點危險


某同學「這是民謠,懂不」

我回了句「懂,民謠嘛,逼格高」

心裡想著民你媽了個逼搖

對於不知道多大比例的人來講,民謠不過是斯文一點的「搖滾精神」


中國民謠上有周雲蓬鍾立風李志萬曉利老狼野孩子,下有趙雷陳粒堯十三陳鴻宇邵夷貝程璧,對不起,我看不出哪裡要完


繼續騙自己

我就問你

你能閉著眼睛還能把李志,左小詛咒......等人的 整張專輯聽完嗎

你們要是真這樣做了 還覺得很好聽的話

那說明中國民謠還沒出生就已經流產了


還能再火五年 然後就是EDM的時代吧


先答題 民謠不會完

民謠不就是自己寫了自己唱的歌么,至於誰紅誰不紅,完全取決於有沒有人聽。有人唱歌就不會完。

就用文章里噴的花粥來說吧。就會幾個和弦,唱功一般般,這都沒錯。可她還是火了,為啥?有人聽啊,有人覺得好聽啊,有人覺得有共鳴啊。

如果非要給民謠下個定義 什麼老狼啊水木年華啊這些紅了很多個時代的歌手組合什麼的。那誰去界定其他人的歌?

歌就是歌 有人覺得好聽就行。

作者說了自己的歌不怎麼樣,我聽了一下,嗯,說的大實話,確實不咋樣,不過你不是還有粉絲喜歡你的么?你為啥作為一個搖滾人唱了一口民謠風?

還有這種隨心所欲的聽了別人的歌,自己不喜歡就一口一個垃圾的人。是因為自己紅不了了自我安慰嗎?我真的敢說,你這樣的獨立音樂人,是無論如何也火不起來的。不是因為你的作品,是因為你的人品。

人的審美是不一樣的。比如你的歌,我覺得不好聽。但有人覺得好聽啊。我也沒罵你的歌是垃圾對不?

最後還是只能用你的原話解釋一下你說他們垃圾的原因吧:你老了不能接受新事物,聽不了這時代的變種?


不管有沒有病,都喜歡呻吟。大有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感覺,或者自覺是下凡天神,恨不得質問蒼天,為什麼不給自己一個女朋友。把頹廢當光榮,把低俗當輕鬆,這也許是中國民謠的通病,所以才會有不用聽到副歌就覺得這人在這過分地裝逼的反感,恰恰迎合了一部分我就是要裝逼的所謂文青心理,而現在,民謠已經比流行樂還要流行樂了,音符傳播的居然是濃濃的諂媚和低俗,就目前來看,絕大部分民謠只能稱之為網路歌曲。民謠不是唱給市場的,是唱給自己的。


推薦閱讀:

有沒有那樣一首歌,感覺自己要聽一輩子?
如何評價老狼的戀戀風塵?
如何理解《否定先生》這首歌的歌詞?
為什麼不少人反感選秀歌手翻唱民謠歌曲?
為啥我向朋友推薦民謠,比如逼哥,萬總,張楚,他們都不喜歡,反而張磊在好聲音上唱的就愛死,不都一樣好嗎?

TAG:民謠 | 吉他 | 中國民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