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博物館很少收藏歐美的文物和藝術品?
大部分的文物都是中國本土的,很少像美國博物館那樣有很多世界各地的文物。
相關提問: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392217
西方國家博物館的這種多國家、多文明的世界性收藏和殖民時代的歷史有關,同樣也和中世紀西方社會戰利品的收藏傳統有關。
追溯一下歷史,大航海時代以後,西方開始了探索地球未知部分的腳步,在探索過程中對於自然界的珍奇生物和礦石往往採集標本運回母國;後來工業革命催生了地質學的出現和發展,西方的自然史學者和地質學者不斷地探查全球,也會帶回一些標本。這些往往都進入了博物館,形成了覆蓋全球的世界性自然史收藏
而同時歐洲本土在不斷經歷戰爭,戰勝國往往會將戰敗國貴族的收藏作為戰利品掠奪到國內;而列強在歐洲之外不斷殖民,與殖民地原生文明也不斷發生戰爭,也在不斷的將殖民地原生文明的文物掠奪回國。對於中國、印度這些歷史上和西方有過接觸的文明。西方社會能察覺其文物的獵奇價值,多少掠奪了一些最後進入博物館,形成了西方博物館覆蓋全球的藝術性、歷史性收藏。而對於非洲、美洲這些被認為是蒙昧地區文明的文物,可就沒那麼幸運了,譬如西班牙殖民的一個污點,就是毀滅了瑪雅人的宗教圖書。
此外,西方國家的文物掮客還時常與殖民地國家的文物販子相勾結,將殖民地國家的文物走私出境,最終部分文物也進入了博物館。譬如美國博物館的世界性收藏,多採取這一手段。
隨著時間進入到現代,殖民世界、殖民文化、文物走私和搶掠引發了巨大爭議。自亞非拉殖民地國家獨立以來,在政治上,殖民世界基本宣告瓦解,但是在經濟和文化上仍存在殘餘,但是文物掠奪和走私的成本已經大大提高,沒有之前那麼猖獗了。
中國在這一時期屬於半殖民地社會,普遍的情況是文物的外流,一個半殖民地國家也不可能有機會形成世界性、多國家的收藏。考察中國博物館的文物收藏,部分為舊社會皇家、貴族、知識分子收藏的轉化,部分為歷年考古出土的文物。由於機緣巧合,譬如在大連,由於日本很早就佔據並建設了博物館,抗戰勝利後被中國接收,所以可能會存在部分日本文物;再譬如故宮在清代接受了外國的貢物、以及晚期進行的電氣化建設(譬如電燈泡之類),現在看來也都成了文物,但是占收藏文物的比例是很稀少的。
比較特別的是49年以後外國政府的國禮饋贈,目前部分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向社會展出,也算是一部分中國收藏的外國藝術品。你可知道歐美博物館所藏的中國和其他國家的文物和藝術品是怎麼來的么?
國博大多數展覽並不對外招標,所以和國博內部人員接觸比較少,客觀的解釋還是等 @螺旋真理等專業人士來解答吧。主觀的來說應該和國家博物館的定位有關係,螺旋真理曾提到過
在國家博物館的館長致辭中,把國家博物館定位於「中國國家博物館是中華文化的祠堂和祖廟」,「中國國家博物館還是國家的文化客廳」,「這裡記載著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足跡,展示著我們偉大祖國的歷史文化藝術和社會發展的光輝成就,是中華兒女傳承歷史、開拓未來的精神家園。同時,這裡也是中華文明與世界文明對話的重要窗口,是展示整個人類文明的宏偉殿堂。」但這其實都是現象,既然冠以「國家」的前綴,國家博物館其實要完成的,是構建中華文化的物化話語表達,換句話說,就要用藏品通過展覽來說明中華文化的發展軌跡。
在國家博物館的中國古代歷史基本陳列展覽里展現的基本是中國從石器時代至明清時代的歷史,這段歷史展現的時間跨度較大,內容相當豐富,基本以文物的形式對中國古代歷史文化做了一個概略的闡述,我印象中對於這個過程中的對外交流提及並不多,而中國古代多是對外文化物質輸出,因此在古代歷史基本陳列展廳中展覽的內容以中國本土文物為主。
而歐美國家,尤其是美國為代表的近現代國家,古代歷史很短暫,甚至可以說並不是國家發展歷程中的主要階段,因此並不提及,主要提及的是近現代的歷史,而這個過程里很大程度涉及到資本主義原始積累階段(歷史盲,實在不知道怎麼形容這個時期),這個時期的歐美歷史主要是四處征戰掠奪,因此涉及到大量的世界歷史,這個過程里中國等被掠奪的國家不可忽視的出現在這個歷史階段中。如果你去看過復興之路,中國近代歷史中就出現了其他國家的武器、裝備,因為這個時期中國的歷史中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有外來國家的歷史痕迹,友邦的支援,外國的入侵,因此這個階段中就出現了外國的歷史痕迹了。
把斷絲路燒大船,東亞別是一乾坤
沒有過殖民歷史,當然就沒有普世文明博物館,我們現在自己還屬於多元文化的一部分呢。謝邀。你可知道斯坦因么
靠預算內資金,買不起;靠預算外資金,還沒那麼富。
有錢人才第一代,想收想捐,也未必懂祖上就和善,加上那幾年特別挫,所以搶不來別人的,反倒是被搶走不少。
虧了底子厚,房子下面埋了不少東西。
就這麼簡單,和經濟,文化,或者說太關注過去不關注未來沒任何關係。謝邀,其他題主提到的定位、招標、資金的事都是事實,但只是成立時間不久的事實。
西方博物館常常有更長一些的歷史(中國故宮博物院的宮歷史長,成為博物館歷史就短多了),文物哪裡來的呢?一是考古發掘;二是購買;三是捐贈、贈送;四…
四嘛,就是對亞非拉人民赤裸裸的掠奪。遺憾的是:前三條時常與第四條有關。
過去的考古發掘常常由西方人主導,挖出的寶貝大多直接流入西方國家。比如埃及金字塔的發掘對全人類是一大功,但埃及文物陳列在西方各國對於埃及本國何嘗不是損失和傷害呢? 買賣雖然給錢,但是缺乏文保意識和相關法律的弱勢國家賣到強勢國家的文物是否合法、價格是否公道,大家應該都懂得。上圖是擺攤賣木乃伊的小販,當然是等著賣給西方收藏家們。電影《火燒圓明園》里有低價拍賣搶來的文物的情節。至於以上以納貢、購買、收禮等方式獲得世界文物的人後來一揮手捐給博物館了,仍然不能改變文物本身是被掠奪來的實質。
中國博物館裡也不是沒有來自外國文明的文物,波斯銀盤子倭國瓷器南洋佛像什麼的都有,但是一般不單獨展出,而是作為古代與外國外交、貿易交流部分融進中國史中。
現在中國博物館也不是沒有在走向國際化,比如國博的非洲木雕展也是來自收藏者捐贈;一些美術館裡也有部分外國作品。(辦國際畫展時有時主辦方會買一幅受邀外國畫家的作品以表謝意。)九年義務教育歷史課記不住也就罷了,小學語文《圓明園》、高中語文《道士塔》也沒留下一點痕迹么?語數外可是霸佔了大部分時間的主科啊!我想,也許如果有的話,第三次世界大戰之後,我國博物館裡的西方收藏可能會多很多。
這個問題可以和「如何證明歷史上中華民族未進行過大規模對外侵略行為」這一問題互為答案
因為自從大航海時代以來,主要是西方國家在利用自身的軍事、工業、制度、文化優勢侵略世界上其他非歐洲地區。
所以你也會發現,埃及的博物館裡面也沒有多少西方的文物,印度的博物館裡面也沒有多少西方的文物、非洲的博物館裡面也沒有多少西方的文物。說白了,因為鴉片戰爭是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而不是清軍火燒白金漢宮。
《道士塔》,余秋雨。如果你看過,肯定是知道歐美列強沒有《基督塔》,也沒有《清真寺》
因為還沒搶過來。
因為當年鄭和只到達索馬利亞就回去了
近代以來中國本土的巨額文物都保護不好,一個文革就毀了那麼多珍貴文物,還別說幫老外看管收藏文物了
推薦閱讀:
※你見過的古生物化石有多漂亮?
※關於白茶長期儲存的問題。以及該不該抽真空?
※鋼筆的投資收藏價值如何?
※1993年和2001年的梅花五角硬幣,目前的市場價是多少?
※雙旗幣能賣一百多萬,是真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