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天皇為何要退位?


即將過去的7月,儒家文化圈內的幾個國家和地區都不平靜,韓國和越南,因為薩德和南海的事,跟中國鬧的不可開交,而大陸與台灣之間,也因為蔡英文明確否認「九二共識」而正式進入冷凍期。不過真要說最熱鬧的還屬日本。一方面對外與中國開撕,另一方面:日本國內,關於日本天皇的一則「生前退位」新聞,也引發了舉國上下的高度關注。而隨著退位事件背後玄機的披露,天皇與安倍政府的矛盾,也由此揭露在了世人面前。

事情要從半個月前的一則新聞說起:

7月13日,日本主流電視媒體NHK(其在日本之地位相當於央視)於7點黃金事件播出一則重磅消息:在位27年的平成天皇明仁有意「生前退位」,事件約在其後數年,並向宮內廳表達了這一意願。

鑒於天皇在日本的崇高地位,以及明治維新後再無天皇退位,現行《皇室典範》也沒有天皇可以退位的說法,所以天皇退位之新聞,立即引發輿論的廣泛關注。

而真正讓人差異的還不止於此:按照正常程序,天皇的對外發聲都需要經宮內廳(日本政府負責皇室事務的主要機構)統籌。而這次天皇退位這麼大的事,卻繞過了這個控制日本皇室成員與外界聯繫的渠道,改由NHK直接發聲,這裡間意味頗不尋常。

最為驚詫的事,還是當晚午夜時分,宮內廳次長山本信一郎卻禁忌召開記者會,居然言之鑿鑿的否認NHK這個「國家電視台」在晚七點「新聞聯播」中所播出的天皇退位報道,並堅決宣稱「絕無此事」!

但凡稍懂政治的,都明白這意味著什麼——這可是「欺君犯上」啊!

當然嘍,日本跟古代中國不一樣。天皇在日本歷史上的絕大多數時間,天皇都不過是有道統而無治權的象徵性政治人物。雖然明治維新後一度翻身,但隨著二戰結束,天皇又被打回原形,甚至在美國的逼迫下,天皇的「天賦神性」都被抹除,降格為一個作為「象徵性國家元首」的政治職位。所以,「大逆」這種說法,有些誇張了。

不過,即便如此,作為名義國家元首,作為幾千年大和文明的代表(天皇家族號稱「萬世一系」,自日本有明確文字歷史記載以來,一直是該國最高政治領袖——至少名義上是),天皇在日本人精神領域的地位依然是崇高而不可侵犯的。所以天皇繞開宮內廳發聲,以及宮內廳明言否認天皇退位的做法,無疑使人們有理由相信:天皇的言行,受到了宮內廳的鉗制。而宮內廳受轄於內閣總理大臣的政治隸屬關係,則傳遞出這樣一個信息——天皇與安倍政府之間,出了大問題!

天皇為什麼要退位?安倍政府又為何阻擾,以至於天皇必須繞開宮內廳,借NHK發聲?雲石君在此做個分析:

關於天皇退位的原因,最直接的理由,就是年事已高。平成天皇出身於1933年,到今年已經83歲高齡——這確實超過了一個正常政治人物履行職責的年齡。

不過話又說回來,首先天皇畢竟只是象徵性國家元首,無需處理具體政務,只需負責一些禮儀性、象徵性事務,所以負擔並不像一般政客那樣繁重——英國伊莉薩白二世比平成還年長七歲,不照樣還是坐在寶座上?

其次,就算天皇無力負擔,他還有德仁皇太子,完全可以將這些事務交給太子爺去辦——這種長期授權對共和制下的主席、總統來說可能不合適,但對君主制下的皇室而言是完全可行的,也不會有哪個不長眼的民眾或者外國元首,非逼著八十多歲的老天皇現身。

何況,自明治以後確立的皇室典範,並無天皇生前退位一說。除非先對皇室典範予以修改,否則天皇作為國家的政治和道德領袖,不應對此貿然違反,——何況觀平成即位以後的所作所為,他也不是這樣一個乖張的人。

所以,年高力弱,並非天皇有意生前退位的主因,更解釋不了其繞開宮內廳這種有違政治規則的反常行為。天皇之所以如此會被逼到繞開負責「服侍」自己的宮內廳,轉而尋求媒體發聲,這隻能表明,其與安倍政府,發生了嚴重的衝突!

天皇與安倍衝突的原因,一些媒體已有報道:安倍一直力圖修改當前的《和平憲法》,為日本重新軍事化鋪路。不過平成天皇作為國家元首,一直是和平憲法的堅決支持者,雖然現行體制下,天皇無權直接表達政治主張,但他依然可以通過一些「側面」的方式(比如發表生日講話),表達自己的立場。鑒於天皇無以倫比的威望,這自然對安倍造成了不小阻礙。

其次,近年日本的軍國主義思潮泛濫,安倍上台後,更是對此推波助瀾,希望藉此完成對日本民族國家意識的重塑。而要達到這個目的,作為日本國家象徵和大和文明代表的天皇,是很關鍵的一環,而且忠君也是日本軍國主義的傳統核心要義。所以,安倍必須對天皇多有借重。但現在的平成天皇,不願意成為安倍實現自己政治目的的棋子,二者之間,自然矛盾頓生。

看了這些,大家可能會產生這樣一個感覺:這次天皇退位,完全是出於對安倍不滿,自己卻無力阻攔,但又不想被利用,索性退位求個解脫。

其實並不是這麼回事,其實從政治的角度來看,這次宣布退位,是天皇一次非常精妙的政治反擊:

首先,退位之意繞開宮內廳,而由NHK直接發布,這本身就間接表明了:天皇受到宮內廳,以及其背後的安倍政府鉗制,以至於不得不用非常規手段發聲。而後來宮內廳的倉促表態否認,更坐實了其「挾持天皇」、「隔絕中外」的卑劣行徑。雖然天皇沒有治權,但其道統威望無可替代,人們絕不可能夠接受天皇個人意願居然無法表達的現實。安倍政府這麼對待天皇,其平日里以「忠君愛國」為那套民粹做法,自然會遭到日本國民,尤其是主流群體的反感。這場退位風波的形成,就是天皇對安倍的一次絕妙反擊。

其次,平成天皇退位本身,也有利於將來皇室對右翼的阻擊。平成畢竟老了,連基本的禮儀性工作,最多也只能勉強勝任,再去搞政治鬥爭,他確實力不從心。而一旦其退位,繼承大統的自然是德仁皇太子。

德仁與父親明仁一樣,都是和平憲法的支持者;而與垂垂老矣的平成天皇明仁不同的是:

第一、德仁正值盛年,精闢充沛;

第二、德仁與王妃雅子由於一直沒有生育兒子,長期受到宮內廳的巨大壓力,尤其是雅子,更是受壓嚴重,甚至因此長期患有憂鬱症。這種情況下,德仁太子對宮內廳,乃至整個日本官僚階層的不滿是可想而知的。

第三,由於日本皇室一向封閉保守,所以對主流男性之外的年輕人和現代女性吸引力相對缺乏。而德仁夫婦都是受西式教育長大,卻在成婚後被長期被宮內廳打壓,這些故事真真假假的傳到民間,博得了許多人,尤其是女性的同情。所以德仁上台後,除了可以繼承皇室的天然道統外,還能在情感上收穫許多現代女性,以及西方文化支持者的好感,進而壯大自己的基本盤。

所以,無論是政治主張、個人情感還是年齡,德仁上台後,依然會繼承平成的政治理念,而且還更有能力與動力,與右翼官僚抗爭。

總而言之,平成的這次「突然退位」,時機選的可謂恰到好處,在右翼泛濫,修憲危機迫在眉睫的當下,通過這種方式,再一次表明了皇室的立場,並用自己的有限資源,完成了對安倍等右翼勢力的一次反擊,並為未來做好鋪墊。

誰說天皇只是個傀儡?只要你有足夠的政治智慧,照樣能夠在限制框架內,顯示自己的政治力量!

當然,有一些讀者可能會有不解:雖然從咱們中國人的角度來說,安倍以及日本右翼的言行主張是極端可惡的,但如果日本果真能重現大日本帝國的輝煌,天皇果真能恢復二戰前的榮光,那麼無論是對天皇本人,還是日本國家本身,都是有好處的。既然如此,為什麼天皇會對安倍和右翼如此排斥呢?

最直接的原因,是平成天皇自身的經歷。

平成天皇出身於1933年,在童年時期,他便見證了二戰給日本帶來的巨大傷害,後來又經歷了戰敗後日本的一貧如洗和皇室幾乎不保的危機,這些都在她的腦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在成長過程中,它又廣泛接受了現代西方民主理念,對君主立憲制度下的虛君制度有了很強的認同,這些經歷,再加上日本歷史上本來就有天皇統而不治的傳統,所以平成對皇權的理解,就與溥儀這樣的傳統中國皇帝有著本質的差別。

而除了個人經歷,更重要的是,平成的這種態度,本身也符合日本國家與菊花皇室的利益。

記得在去年8月15日,雲石君在海外風雲系列中寫過一篇《鳩山的下跪與安倍的冥頑——兩任日本首相的衝突立場背後有何深意?》,在其中,雲石君曾說到:天皇和以鳩山由紀夫為代表的日本左翼,之所以與安倍為代表的右翼存在巨大分歧,這除了雙方對國家發展方向理解不同之外,其實也是對日本國家利益的一種維護。

畢竟,日本的地緣實力天然受限,之所以在近代時大放異彩,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搶佔了人類由農耕文明向工業文明轉型的風口。通過明治維新,日本在東亞率先完成了工業文明的轉型,而東亞的天然主宰中國,由於深陷農耕泥沼不能自拔,以至於地緣實力雖強,卻無法釋放出來。這就讓日本獲得了改變國運的歷史性機遇。只要日本能夠征服中國,奪取東亞大陸這個世界級地緣板塊,日本和大和民族就將成為世界一流的國家和文明!

但隨著二戰的失敗,日本的歷史性機遇已經喪失,後來雖然趁著全球化的東風再度崛起,但由於受美國鉗制,以及國際形勢的變化,日本已無法重演戰前故事。而時至今日,中國也已走上正軌,國力遠超日本;文明程度雖有不如,但差距有限,且在不斷縮小,遠不像100年前那樣懸殊。

這種情況下,安倍想重演軍國主義,重塑大日本帝國輝煌,這裡間蘊含的風險,比近代時大了十倍都不止。如果安倍和右翼的這一套真搞成,那倒也罷了,可要是失敗(這個可能性非常高),那後果將不堪設想——當年美國要制衡中蘇,所以才留了日本一條命;可現在跟中國搞正面對抗,如果最後失敗,日本的地緣區位決定了,它可沒有幫中國制衡美國的價值,其下場必然是新仇舊恨一起算,到時候無論是日本這個國家,還是萬世一系的天皇家族,都得倒大霉!

所以,天皇有必要制衡右翼。能擋住右翼的這種冒險最好,就算一時擋不住,將來如果右翼的戰略不順,憑著天皇的巨大影響力,也可以儘快把形勢扳回來,這樣局面就不至於不可收拾。最後就算必須有人墊背,墊背也只是右翼,日本國家和菊花皇室不必跟他們一起倒霉。

直白點說,在右翼非要拿國運做賭,但是牌面又不佳的情況下,天皇的反對,其實是起到了一個托底的作用,以防一旦賭輸,不可收場。

當然,天皇的這種做法,右翼是不滿意的。但是天皇其實並不在乎:

論政治利益——他已經是天皇了!而且平成天皇和德仁太子都認同君主立憲,所以治權對他們來說並不重要。

而與政府作對的風險,其實也沒啥——右翼再囂張,難道還敢弒君?何況右翼煽動極端民族主義和民粹,本身就非常需要菊花皇室的千年道統做號召,這種情況下,即便皇室有所不滿,他們也不敢把皇室怎麼樣,更不敢與皇室撕破臉。相反,如果右翼真僥倖最終成事,那皇室其實依然可以受益——至少不會有任何損失。所以,在政治上,天皇制約右翼,無論是對日本國家,還是菊花皇室本身,都是有利無害的。

綜合各方政治考量,在中日衝突持續加劇的現今,在右翼修憲迫在眉睫的當口,天皇以側面形式表達生前退位意願的做法,無論從戰略還是戰術角度,都是十分高明的政治舉措。

那麼,接下來,天皇與安倍之間,還將有怎樣的角逐呢?關注微信公眾號:雲石,雲石君將在海外風雲系列中繼續為您解讀。

本文為雲石海外風雲系列1640節。對地緣政治與國際關係感興趣的讀者,可訂閱雲石微信公眾號:yunshi911(長按可複製),即可收看雲石全部地緣政治文章。


明仁,昭和天皇裕仁之子,日本第125代天皇。

2016年8月8日,據日本共同社報道,日本明仁天皇8日在某視頻講話中表示,由於身體原因,很難履行職責。暗示了自己提前退位的意願。2017年12月8日,日本政府召開內閣會議,正式確定了明仁天皇退位日為2019年4月30日,屆時皇太子德仁將於翌日即位為新一任天皇,並改用新年號。

那麼明仁天皇為何意願「生前退位」呢?

1、和平的堅實守護人

二戰期間,當時還是小學生的明仁,為躲避美軍追殺,躲進東京附近山區,直至昭和天皇宣告日本無條件投降後,方才從山裡回到東京,而那時的東京已不見離開時的繁華景象,老弱婦孺被戰火波及的蕭條景象,給年幼的明仁心裡留下了難以抹去的陰影,這讓他成年以後更加堅定了和平發展之路。明仁即位後第三年,不顧西方國家對中國還在實行經濟制裁和日本右翼分子的強烈反對,訪問了中國,並向中國國民致以歉意。明仁還一向不參拜靖國神社,致力於推進中日關係的友好發展,以及希望在自己退位前,就過去日本對韓國進行的殖民統治進行道歉。而近年來安倍政府積極推進軍事擴張政策和修改和平憲法,顯然與他的和平意識完全相悖而行。由於日本現行憲法禁止天皇介入政治性問題,天皇的表態一般都是很曖昧的,不過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他還是表示了自己的和平主義傾向。還有,《皇室典範》第一章第四條規定「天皇が崩じたときは、皇嗣が、直ちに即位する。」,《皇室典範》並沒有任何一條規定天皇「生前退位」的實施辦法,一旦明仁天皇「生前退位」,就意味著安倍內閣得著力修改《皇室典範》,一旦國會著手修改《皇室典範》,通常會耗掉一兩年的開會時間,這將有力地延緩安倍修改和平憲法的進程。事實上,在天皇無權過問政治的約束下,明仁天皇暗示「生前退位」,正是潛在地對安倍政權的不滿和抗議。

2、傳統與時代的考量

天皇在視頻發言中說:「...その後喪儀に関連する行事が、1年間続きます。その様々な行事と、新時代に関わる諸行事が同時に進行することから、行事に関わる人々、とりわけ殘される家族は、非常に厳しい狀況下に置かれざるを得ません。こうした事態を避けることは出來ないものだろうかとの思いが、胸に去來することもあります。」明仁也在視頻講話中說道,「天皇という立場上、現行の皇室制度に具體的に觸れることは控えながら、私が個人として、これまでに考えて來たことを話したいと思います。」因為日本憲法規定,天皇無權過問政治,無權個人提及憲法未規定的事,不能對《皇室典範》和皇室制度發表言論。天皇「不觸及現行的皇室制度,僅以個人的立場來談...」這樣說是理所當然的。其中雖未明說,但流露著明仁對當今皇室制度的擔憂和不滿。昭和天皇於二戰結束後發表《人間宣言》表明天皇是人,不是神,希望人們把天皇當作普通人看待,這是皇室跟隨時代而做出的改變。如今的明仁天皇親國親民,遊走於全國各地,用更親切、隨和的言辭代之嚴肅的鄭重腔調,這些都是皇室隨著時代發展的進步。在日益更新的日本與世界中,日本皇室如何把傳統靈活運用於現代,並使它作為有活力的社會力量,而不是阻礙社會的發展,是明仁在重大歷史節點眼下最重要的考量。這點在明仁天皇的講話中已經直接體現出來。明仁已高齡,天皇的職責履行,也顯得越來越艱難,皇室何去何從,需要靜下心來思考。換句話說,明仁「卸下皇位」,是對皇室、日本和時代的負責。

3、皇室的繼承與發展

明仁與平民女子美智子結婚,打破了皇室只與皇室內及貴族子嗣之間的通婚慣例,這展示明仁天皇思想開明,不因循守舊的一面,這作為鋪墊,原因還得從家族成員說起。明仁天皇的有一大兒子德仁,但德仁在10年後才勉強得一女子,無男丁,這就使得皇室今後可能會產生一位女天皇,而《皇室典範》第一章第一條明確規定「皇位は、皇統に屬する男系の男子が、これを継承する。」,如果將來因皇室內部糾紛而不得不立女天皇,那樣將會重新修改《皇室典範》,當然這不是這裡要講的重點。德仁皇太子無男丁後嗣,而後德仁的弟弟文仁親王喜得一子。也即是說,明仁後繼將會有一位男丁繼承皇族,而不會出現女天皇的局面。但問題是德仁即位後,會立侄子為皇太子嗎?如果德仁即位後堅持立自己的女兒呢?未必不見得。皇室的問題,不止如此。明仁望德仁早日即位,以至於一系列擺在眼下的問題,能在自身的調停下得到妥善解決,這大概也是明仁天皇希望提前退位的一個原因。

4、傾盡一生的執著

明仁在生物學魚類研究上頗有成就,曾發表過數十篇論文。在對虎蝦魚的研究上,更是世界權威。明仁天皇此番成就,足以看出他對科學研究的熱愛。至昭和天皇發表《人間宣言》以後,天皇也由神的形象轉變為了普通人,而明仁天皇更是在講話中多次提及自己是普通人,更希望做普通人做的事。為生物界貢獻更多研究成果,便是他作為普通人的意義之一。所以這也暫且認為是明仁天皇意願「生前退位」的一個原因。

5、來自身體上的抗議

回到明仁天皇自身表明為何意願「生前退位」上來。明仁天皇在電視演說中表明:「既に八十を越え、幸いに健康であるとは申せ、次第に進む身體の衰えを考慮する時、これまでのように、全身全霊をもって象徴の務めを果たしていくことが、難しくなるのではないかと案じています。」那麼,作為日本天皇,需要履行哪些職責呢?據日本宮內廳規定,在宮內、國內外,天皇的職責主要為官員任命、勳章授予、會見、引見、茶會、餐會、遊園會、宮內祭祀、出席各類諸如藝術界生物界各類受賞儀式、全國各類大會(如各地神社祭祀等,但明仁沒有參加過任何一次靖國神社)、各類視察、慰問(如慰問地震災區)、訪問、接待各國官員、公使,訪問他國等繁瑣。且隨著東京奧運會的臨近,國際事務日趨繁多,已83歲高齡的明仁也希望儘早讓位於有幹勁和精力履行職責的德仁皇太子。所以從自身身體原因來看,意願「生前退位」,也是非常符合常理的。

總結來說,明仁天皇意願「生前退位」的原因,主要從先天經歷,以及後天事態的變化中分析而來。本著對和平的堅守、時代大局的觀望、皇室去從的考量和對自身狀況的評估,明仁天皇意願「生前退位」,也確是歷史必然。


日本天皇的工作量也不小!

現年已經82歲的天皇,幾乎每年處理的事情和他父親在位時相比,每年處理的事情要多出4到5倍,宮內廳的統計,赴任和歸國大使的拜謁等按人次計算增至4.6倍,視察東京和地方城市的次數也增至2.3倍。雖然在天皇70歲以後,宮內廳致力於減輕天皇的負擔,但是天皇現在的工作量和70歲時相比幾乎沒有任何變化。在日本宮內廳的統計中,天皇每年要處理超過1000份內閣送呈的文件,任命官員超過150人,拜謁、茶會等活動超過150次,皇室內祭祀超過20次,出行考察超過15次,每次都在5天左右。每年花在國事上的時間超過260天。所以,天皇的工作負擔還是非常大的,而且日本皇室的繁文縟節頗多,做起事來還是比較費時費力的。如果說對於一個中年人而言,這工作量或許也就還可以,但是對於一個82歲的老人來說,顯然還是超出了身體隨著年齡衰竭而逐漸下降的承受力。

當然,這份工作不但多,耗費時間不說,關鍵壓力也是山大。首先是皇室的影響力,民眾支持度和公眾形象。天皇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關係著整個皇室在民眾中的形象,這也是天皇走下神壇後,日本皇室還能夠在日本存在的根基之一,而且這些年日本皇室的形象在民眾中還是保持的非常好的,支持度也是非常高,所以只能儘力保持下去,而不能容得一點閃失。其次呢,不能干政的硬性規定,讓天皇不得不在任何時刻要保持一個中立的態度來面對自己的內閣和民眾。他在公眾場合的一個不經意的發言,就可能被冠以干政頭銜,也使他不得不小心翼翼。最後呢,就是那些皇族的成員們。天皇不但要為自己負責,還要管理好皇族的那些成員們,特別是皇族的那些年輕成員們,他們一點的過界的輕浮行為,都可能造成民間的強烈反應。

到這裡,我們講了這麼多,所以天皇絕對不是一份簡單的工作。但是,我相信工作的負擔只是一方面,或許還想通過這件事,把自己向人間的天皇更拉進一步。

天皇不僅是天皇,他也是這個國家的一員,他註定不可能像普通公民那樣生活,但是也不應該這是日本政府用以撫慰公民的政治工具。真的需要給他那麼多禁錮嗎?即使是想要退休都只能隱晦的表述自己的想法嗎?到底應該把天皇放在什麼位置,這絕對是值得日本政府和社會思考的問題。


天子也是人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明仁天皇決定於2019年3月31日退位?
為什麼日本天皇不參拜靖國神社?
日本明仁天皇在魚類學上的學術造詣如何?

TAG:日本 | 日本天皇 | 安倍晉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