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察合台語的烏茲別克人,其族名來自欽察汗國的烏茲別克汗?


其實烏茲別克汗國及改名後的布哈拉汗國的統治,對烏茲別克人的定名的確有影響,但不是直接的影響。

俄國人征服中亞之前,烏茲別克的居民被波斯人概稱為突厥人,被我大萌朝稱為回回……沒錯就是回回……

而實際上,現代烏茲別克人也是三個族群組成的:

一個是安集延人,文化習俗與南疆維吾爾人相同,一般被國際上都稱為突厥;

一個是布哈拉人,屬於突厥和塔吉克文化重疊處,國際上一般也將他們稱為突厥,但安集延人會稱他們為薩爾塔之類的,意即粟特,是將他們視為塔吉克了;

最後一個是希瓦人,也就是花剌子模人,他們處於突厥人和土庫曼人的過渡地帶,國際上一般視為土庫曼。而該地時常為波斯所統治,政治上和前二者又是另外一種格局。

也就是說,如果政治上出了意外:

譬如這三股人沒有形成一個強勢政權的話,安集延人或許會加入維吾爾,希瓦人可能會繼續土庫曼,而布哈拉人或許會變成塔吉克。

而這三股人如果出現了自己的新興政權,但實力並不如歷史上那樣的走向,而維吾爾人一直衰下去的話,布哈拉人、安集延人、南疆維吾爾人這些原本的察合台人或許會形成一個政權,最後融合為一個民族。而希瓦則和土庫曼本土一樣繼續做波斯外圍。

但這個時候卻出現了變數,那就是北方的烏茲別克人來了。這個烏茲別克人不同於烏茲別克民族,而是來源於白帳汗國,人口來源基本和哈薩克人差不多。這群人成了中亞的統治者,征服了安集延人、布哈拉人、希瓦人居住的地區,建立了烏茲別克汗國。

而這個時候,烏茲別克汗國的死對頭哈薩克人就把他們都叫烏茲別克人了,而俄羅斯人了解中亞的窗口也就是哈薩克人(然而此時的俄羅斯人還是傻乎乎地管哈薩克人叫吉爾吉斯人),所以也就跟著管南方的突厥人都叫烏茲別克人了。

其中躺槍的就是希瓦人了,希瓦人本已經脫離波斯建立了希瓦汗國(汗王由烏茲別克汗後裔擔任),在舊烏茲別克人南下的時候被烏茲別克汗國短暫征服。然而很快又獨立出去了,然而就是這個短暫被征服的時間,正好處於俄羅斯人狂熱地搜集中亞訊息的年代,再加上他們的汗王也是烏茲別克人,於是希瓦人就躺槍也成了烏茲別克人了。

同樣,烏茲別克汗國分裂成了布哈拉汗國和浩罕汗國(安集延人),這兩者自然也被俄羅斯人認定成了烏茲別克人。因為不管這裡的土著是啥,這裡最後知名的霸權是烏茲別克汗國啊。

這裡要注意的是,南疆維吾爾人一直處於東察合台汗國及後裔建立的葉爾羌汗國範圍內,雖然葉爾羌汗國一度曾攻入費爾干納統治了安集延人,然而很快就又丟了。所以南疆維吾爾人在政治上隔離了中亞突厥,最後在政治上與東疆維吾爾人融合了。

而在葉爾羌汗國建立之前,東察合台汗國已經政治東移,被明朝稱為吐魯番,基本上完成了南疆突厥和東疆維吾爾的整合,也對維吾爾民族的構建打下了最後基礎。

最後到了蘇聯推翻沙俄後,蘇聯開始對中亞界定民族,並建立一些有「民族國家」意味的加盟共和國。此時的博弈就開始了,首先布哈拉共和國深受泛突厥主義影響(俄國內戰時期有土耳其「志願者」介入了),為蘇聯當局非常不滿,於是將布哈拉共和國撤銷,併入了成立較晚的烏茲別克共和國(基本上可以認定為安集延)之中。

其次,希瓦汗國領土上新建的花剌子模共和國被分割,一部分給土庫曼一部分給烏茲別克。

接著,卡拉卡爾帕克自治州先歸哈薩克,後來成立共和國,1936年才併入烏茲別克。

而河中即布哈拉周圍的許多塔吉克人,也被歸入烏茲別克。

由此,蘇聯在民族界定時還沒有想好名字時,由於布哈拉人受土耳其的泛突厥主義影響,為稀釋泛突厥土壤,蘇聯將希瓦、布哈拉、浩罕這三個曾經是一個家族的汗王統治的人民冠以烏茲別克民族,並將一些塔吉克和突厥成分界定未明的部落加入,最後再將卡拉卡爾帕克加入。最終形成烏茲別克。

而當時蘇聯使用烏茲別克作為其民族名稱的時候,不外呼是出於兩點原因,一是俄羅斯人對他們的習慣稱呼,二是烏茲別克汗作為金帳汗國的著名可汗對全俄羅斯而言統戰意義較好。再加上塔吉克人和卡拉卡爾帕克人或者直接加入烏茲別克民族或者以自治民族併入烏茲別克共和國,也對布哈拉高漲的泛突厥主義起了稀釋作用。

而就實際效果而言,布哈拉、希瓦、安集延三地人民也基本上符合構建現代民族的特徵,有共同語言和共同文化習俗(安集延自然沒啥好說的,希瓦的土庫曼人已經歸入土庫曼,而唯一的瑕疵就是布哈拉存在的塔吉克而已),烏茲別克民族就此形成了。

而烏茲別克民族名稱來源烏茲別克汗的最直接原因,其實就是布哈拉、希瓦、浩罕三國被俄國吞併前,都是烏茲別克汗後裔統治而已。


「烏茲別克人」不講「月即別人」的欽察語,而是講察合台人的察合台語

「韃靼人」不講「韃靼部」的蒙古語,而是講保加爾人的保加爾-欽察語

「哈薩克人」不講「可薩人」的oghur turkic,而是講諾蓋人的諾蓋-欽察語

「東鄉人」不講「東幹人」的波斯語,而是講蒙古人的蒙古語

「土耳其人」不講「突厥人」的阿史那突厥語,而是講烏古斯人的烏古斯語

「保加利亞人」不講「保加爾人」的oghur turkic,而是講東南斯拉夫語

「匈牙利人」不講「匈人」「歐諾古爾人」的oghur turkic,而是講馬扎爾人的烏拉爾語

回到主題,為什麼來自欽察汗國的「月即別人」會講察合台語,其實就是他們來到河中地區後,語言上被當地人同化了。

河中地區一直是中亞文明程度最高的地區之一,即使發生了突厥化,也有相當多的「突厥人」是定居與半定居的。

這既要拜河中地區的自然條件所賜,也有突厥化之前的東伊朗人遺產以及貫穿始終的、波斯文明輻射的功勞。

河中地區的突厥化始於西突厥(葛蘿祿、突騎施),雖然經歷了短暫的阿拉伯帝國統治,但是沒有怎麼改變歷史進程。阿拉伯帝國東部擁兵自重,其中最重要的波斯化國家就是薩曼王朝。薩曼王朝後被喀喇汗王朝取代,河中地區進入突厥化的一個高峰時期。其語言是古典回鶻語(烏語、維語的共同古老祖先)雖然皈依了伊斯蘭教,但文字並沒有阿拉伯化,仍使用源於波斯巴列維文的古典回鶻字母。《福》和《大辭典》二書就是此時寫成。

結論:河中地區即使突厥化,也是中亞最先使用文字的突厥化地區之一。

雖然後來喀喇汗亡於西遼,但是並卵,一部分契丹人也被突厥化。

蒙古人佔領河中後,統治河中流域的察合台汗國-西察合台汗國統治者們迅速地接受了伊斯蘭教並被突厥化。這是河中地區突厥化的第二個高峰。

西察合台汗國又被帖木兒大帝篡奪,發展成為帖木兒帝國。這三個統治河中的政權其實具有連續性。在此時,古典回鶻語發展成為中古回鶻語,或根據汗國命名為察合台語。

結論:察合台語也是中亞第一種使用阿拉伯字母的突厥語,同樣代表了中亞最先進的文化方向。在這幾百年內,察合台語的文化得到十足發展。並且在後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中亞地區無論是察合台人,還是土庫曼,還是哈薩克韃靼,他們都以察合台語為共同書面語、標準語。乃至土庫曼、哈薩克、韃靼將自己的語言改用阿拉伯字母的時候,也是以察合台文為模版參照的

(當然了,河中塔吉克人和波斯語的勢力也一直很強,河中的統治者無不推崇波斯文化,即使是河中突厥人很大程度上也是雙語並行的)

因此,我們就不難回答,為什麼欽察汗國的月即別人南下之後,語言上就講察合台語了,因為察合台語是最文明的突厥語。再者,突厥語之間的差距本來就小,從欽察語改說察合台語並非難事,個中差距恐怕要小於很多漢語方言。

那為什麼講察合台語的河中突厥人要保留「烏茲別克」這個名字呢?

因為月即別人在河中地區歷史上,是作為最近的征服者出現的。

孛兒只斤?昔班二世(1282-1341)是金帳汗國第九代君主,朮赤的後裔。拔都(朮赤次子)的玄孫。他後來改名默罕默德?月即別,史稱月即別汗。使金帳汗國完全突厥化(欽察化)和伊斯蘭化。

月即別汗是欽察汗國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期間國力打到頂峰,因此他的軍民被稱為「月即別人」。

朮赤長子斡爾答建有白帳汗國,名義上臣服於欽察汗國。後來,白帳汗國被月即別汗後裔、昔班家族王子阿布海兒汗所篡取。阿布海兒汗被擁立為「月即別汗國」大汗。此時的月即別汗國領地仍然是原白帳汗國領地,主要為今哈薩克。

1456年,東部克烈汗、賈尼別克汗率眾獨立,脫離月即別汗國,重建白帳汗國。(是近代哈薩克國家的起點)烏茲別克汗國只剩西部一半。

1471年,阿布海兒汗去世,汗國力量進一步萎縮。阿布海兒之孫穆罕默德·昔班尼汗即位,開始對外擴張、遷徙。他將眼光瞄準了南部的河中地區,率部眾南下,滅亡了當時已經摧枯拉朽的帖木兒帝國,佔領了中亞廣大地區,是近代烏茲別克國家的起點。南下的「月即別人」和河中地區當地的突厥人(察合台人)開始融合,形成近代烏茲別克民族。烏茲別克民族的名號繼承自月即別,而語言文化則是繼承自河中地區原有的波斯-察合台文化。

1500年,改稱布哈拉汗國。汗國歷經昔班尼王朝(1500-1599),賈尼德王朝(1599-1785),曼吉特王朝(1785-1920)。

極盛時期的布哈拉汗國是中亞最強的國家,北抵哈薩克,西起呼羅珊,東至費爾干納,南達阿富汗。統治者提倡波斯文化,經濟繁榮。此時,河中地區的察合台語也在此時發展出了其近古形式—烏茲別克語。其文字仍然使用阿拉伯字母的察合台文,依然保持著中亞第二大語和也是各突厥民族的通用語之一的地位。

後來布哈拉汗國分裂出了浩罕汗國統治費爾干納盆地,希瓦、布哈拉、浩罕對應河中地區三大定居文明區域(花剌子米亞,索格底亞那、費爾干納)

如一開始所說,對游牧民族來說融合是家常便飯。而形成民族整體觀念的時候,最好是能夠選擇具有凝聚力與廣泛認同的名號。

「烏茲別克」這個名字就是河中歷史上出現的最近的征服者的名字,雖然這個名號的來源本身和河中地區固有的文化迥異,但是具有凝聚力,近代烏茲別克國家的形成其實是源於烏茲別克汗國的。「察合台人」「葛蘿祿人」兩個稱謂,畢竟年代過於久遠。

這對於中國這種農耕文明來說可能難以理解。我們無法想像漢族被清朝征服之後,就自稱「清人」吧。因為中國農耕文明和游牧文明本質上存在對立。而河中地區則是典型的游牧-農耕過渡地區。

此外,「月即別」(Ozbek)一詞的詞源亦值得玩味。一般認為Ozbek=Oguz(部落)+bek(伯克,貝伊,巴依),也就是部落領主的意思。

但是Oguz這個單詞,過於事兒β,中世紀以來,它有時特指烏古斯突厥人,也就是土庫曼人。土庫曼人的傳說中,有一位叫做烏古斯汗的大汗

那烏茲別克族為什麼會認同這個土庫曼人的祖先呢?

因為蒙古人征服突厥人之後,開始給突厥人編造祖先。烏古斯汗在正史中第一次出現是在伊兒汗國的波斯歷史學家志費尼所著《世界征服者史》中。後來一些中亞有著蒙古背景的的察合台人國家,也就沿用了這個說法,比如希瓦汗國所編的《突厥世系》就將察合台人的祖先同樣上溯至了烏古斯汗。所以在察合台人改名烏茲別克人的時候,烏茲別克這個名字還喚起了大家的微妙認同。

雖然烏古斯汗的傳說一定程度上為泛突厥主義造勢,不過幸運的是,現代烏茲別克人對泛突厥主義還是極端反感的。


烏茲別克的前身是大月氏,後期融合了粟特人


推薦閱讀:

「中華民族」這個稱謂是何時出現的?
烏茲別克和維吾爾為什麼分化成兩個民族,兩族間的關係如何,為何維吾爾人認為烏茲別克和他們不是一個民族?

TAG:突厥 | 民族史 | 語言史 | 察合台語 | 烏孜別克族 |